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全职国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千金
很多人都知道,中医讲究一人一方,因病施治,中医的方剂也很难批量生产,之所以难以批量生产的原因就是同样的方子同样的病,这个人能用,另一个人不能用。
中医讲究因病施治,一人一方没什么毛病,可不代表中医的方子是乱开的,也不代表中医人给人看病,遇到所有的病症都是自己组方。
中医的方剂,有些方子药材少,有的方子药材多,虽然每一味药材的药效你都清楚,却不代表搭配在一块的效果不会出现什么意外。
简单的病症还好,特别是一些复杂的病症,治疗起来那就要慎之又慎,开方的时候更是要再三斟酌,确定无误,方可用药。
前文说过,中医是一门经验性的医学,这也就导致并非中医越古老越好,很多历史上的名医都是站在前人的经验上创立属于自己的医学理念。
很多人都知道,神医扁鹊,神医华佗,医圣张仲景,人们称赞某些医生的时候,也会说什么扁鹊重生,华佗在世,换句话说,如果扁鹊真的重生,华佗真的重生,他们的本事也不一定比得过现在的一些名家医手。
扁鹊是所以被称为神医,是因为他在当时的那个时代医术精湛,可到了现代,他掌握的东西就不见得比现在的一些医手名家多了。
中医经历两千多年的发展,一代代的名医总结出来的方剂和医疗理念是在不断进步,不断积累的。
就拿伤寒论中的方剂来说,张仲景的伤寒论之所以能成书,是因为伤寒论中的方剂都经过了千锤百炼,有些是之前一些医家用过的,有的是当代的,有的是张仲景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方剂没有经过使用,药效如何,反应如何,哪怕是医圣也不敢贸然去推测。
比如《伤寒论》中的某些记载,患少阴病六七日,腹部胀满不大便者,应急用泻下法,宜用大承气汤,患少阴病,自痢下而便清水,大便呈黑、绿色,胃脘部必会疼痛,若口干燥者,可用攻下法,宜用大柴胡、大承气汤主治。
诸如此类的记载,那都是经过验证总结而来,患者患病四五日什么情况,七八日什么情况,有什么症状用什么方剂,那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无中生有要比借鉴照用难得多,就好比习武,你自创武功要比学习别人的武功难得多。
对中医人来说,每多一个成方,每多一个可以灵活使用的方剂,都能让后来者少走很多弯路。
方浩洋和秦卫华之所以吃惊,之所以惊讶,正是因为方寒给应海涛拟的这个方子以前没有过,现在用在应海涛身上效果却出奇的好,而且这个方子还可以灵活使用。
如果方寒能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出这个方子的适用病症,那么这个方子就可以作为一个成方,让其他的中医人拿来用,这样一来,一些类似于应海涛一类的患者有可能就会得到有效的救治,哪怕这些患者遇不到方寒,只要这个方子的用法传出去,他们也有可能跟着受益。
陈远看了一眼方寒,心情那是相当的复杂。
历史上能够留下经典方剂的医生,哪一位不是名医,哪一位在当时不是声名赫赫,不仅仅历史上,国内仅存的几位大国手,每一位都有着自己的绝招绝技,都有着自己属于自己的特色方剂。
比如李可李老,不如郭文渊,比如罗元辰。
可方寒,方寒这才多大,二十来岁的年纪就琢磨出了属于自己的方剂?
哪怕是方浩洋和秦卫华都没这个本事。
怪不得秦卫华会说方浩洋捡到宝了。
倘若方寒把这个方子总结出来,整理出来,那么方寒单靠这个方子,也能在整个杏林界拥有一席之地。
以后某些人使用方寒这个方子的时候,给一些患者解释的时候,会诊的时候,都要说一下,这个方子是江中院急诊科方寒方医生所创,治疗过什么什么样的患者云云。
成方为什么是成方,就是因为有先例可寻,到时候方寒的名字有些人不想提都要提,要知道,面对一些陌生的方剂,有些患者和患者家属也是会问出处的,你想要说服其他医生,那也是要有出处的。
方寒之前也没多想,这会儿才有些反应过来。
对于这个方剂的了解,方寒要比秦卫华和方浩洋更为清楚,毕竟这个方剂之所以能成形,是他在模拟空间足足琢磨了七八个小时,就这还不包括时间的快进和重复。
在模拟空间,应海涛足足死了好多次了。
要不是模拟空间,这个方剂方寒或许一辈子也琢磨不出来。
这世上有谁敢随便实验方剂,不在乎患者的死亡,可以清楚的检验患者服药后的各种变化。
也就是有着外挂的方寒,哪怕是郭文渊估么着都不敢,郭文渊所创的一些方剂那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稍微改动,不断改动,十年如一日,经过十年二十年的时间才成形的。
当然,不仅仅是郭文渊,其他的一些名家医手也差不多,毕竟药方是要用药治病救人的,不是让你随便实验的。
“小方,这个方子你这一阵好好总结一下,看看都适应什么样的患者,让老方尽量给你找一些这方面的患者,多积累一些病案出来。”秦卫华看着方寒,很是认真的说道。
“这还用你说。”方浩洋没好气的白了秦卫华一眼。
他叫秦卫华过来,也是有些不敢相信,并不是他不清楚这个方剂的重要意义。
方寒的这个方剂的重要性虽然比不上西医的某些发现,说什么攻克了某个疾病云云,却也绝对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
如果这个方剂能够普及开来,不说攻克癌症,最起码可以救治一部分癌症患者。
“找机会去和郭老探讨一下,听听郭老的意见。”方浩洋拍了拍方寒的肩膀。
他真的是捡到宝了,方寒年纪轻轻就能创出属于自己的方剂,将来的成就或许不再郭文渊等人之下。
想着自己竟然有可能带出一位大国手级别的医手名家,方浩洋就有些忍不住的小兴奋。
他斜眼看了一眼边上的秦卫华,反正和姓秦的没什么关系,将来方寒成了医手名家,别人只会说方寒当时是江中院急诊科的医生,是方浩洋的爱将云云......
想到这里,方浩洋就觉得自己压了姓秦的一头。
这就好比自己比不过别人,自己的儿子却有出息差不多。
当然,方主任是不会承认自己比不过姓秦的,姓秦的是主任,自己也是主任,有什么比不过的?
“嗯,我会向老师请教的。”方寒点了点头。
“行,6号床的患者以后要盯紧,每次服药的情况,大小便,饮食变化等等,都记录详细。”方浩洋叮嘱道。
应海涛算是服用这个方剂的第一位患者,因而应海涛服药之后的各种症状极具参考价值,多方寒研究这个方剂很有帮助。
目送着方浩洋和秦卫华走远,陈远还兀自有些没有回过神来。
方医生竟然创出了一个方剂?
虽说中医治病,在灵活选用古方、经方、前人固定成方外,根据病症辩药择用,选药配伍,灵活组方是很多中医人教授学生都会说的话。
可事实上,大多数的初学者都是在选用古方、经方以及前人固定成方开始的,先开始选用,知道怎么用,然后根据病症予以加减、变化,这才是第二步,真正创出自己的方剂,面对患者的病情随即应变,不拘泥于古方、经方,这已经是更为高深的境界了。
大多数中医人,能够做到第二步,其实已经算是一位医道名家,算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医医生了,能做到第三步的,不敢说所有人都是国手名家,至少已经走在了成为国手名家的道路上了。
如果把中医人学医用武侠小说中习武的境界来划分的话,第一步应该就是死搬硬套,师傅怎么教,学生怎么做,注重招式,第二步则是活学活用,套用《笑傲江湖》里面风清扬对令狐聪所说的:“死招数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数,免不了缚手缚脚,只有任人屠戮。这个‘活’字,你要牢牢记住了。学招时要活学,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
经方背的再熟,不懂加减,不懂变化,遇到一些医书上没有描述的病症,很多人就不知道该如何办了,病症和方剂里面记载的有出入,就不知道怎么用了,这就叫不懂活学活用。
只有懂得活学活用之后,才有资格开始走自己的路子,创出属于自己的招式,适合自己的功法。
前两步靠勤奋,第三步靠悟性,靠天赋,方寒则靠系统!





全职国医 第四百九十八章 莫法
向云岚远远的就看到方浩洋和秦卫华方寒几个人从留观室走了出院,然后越走越远。
“那位好像是内科的秦卫华秦主任。”
向云岚心中直犯嘀咕。
在江中院住院,这几天向云岚早就把江中院的一些专家医生的信息记熟了,医院的公示栏就有所有医生的照片和信息,上到主任,下到主治,住院医级别的是没有资格上墙的。
虽说很多人对医生的职称分类不算太明白,一些人甚至都不是很清楚住院医和主治医的区别,很多人甚至都把管床大夫当成主治医。
可要是看简介,前面没有一个主治医师这样的前缀,一般是拿不出手的,患者或者患者家属不懂,只是不懂住院医并非主治医,却并不代表患者和患者家属不懂主治医意味着什么。
走进病房,向云岚笑着向李祥全打招呼:“出院了?”
“是啊,今天出院,马上就走。”李祥全笑着道:“在医院都住了一月多了,身上都长毛了。”
“恭喜恭喜,不管怎么说你们总算是熬出头了。”向云岚的语气中不无羡慕。
李祥全才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他们在医附院就住了足足一年多,还不知道要在江中院住多久呢。
向海涛的眼中同样是羡慕,出院,这两个字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奢望。
不,不仅仅是奢望,有时候他甚至比较怕这两个字,对他来说,出院往往意味着被放弃,意味着回家等死。
向云岚走过去在病床边上坐下,弯腰给向海涛倒了一杯水,轻声问丈夫:“刚才方主任和秦主任来过了?”
“嗯。”向海涛点了点头。
“是来?”
“是来看我的病情的。”向海涛这会儿想起来还有些不是很明白,来了两位主任医师,刚才当真是把他吓得不轻。
“方主任和秦主任还有方医生一起来?”向云岚的心中也咯噔一下:“没说什么事?”
“说我的情况非常好。”向海涛道。
向云岚心中一琢磨,大概就猜到怎么回事了,毕竟有些情况他比向海涛知道的多。
“这是好事啊。”向云岚笑着道。
“其实我也感觉到我这一阵比起刚来的时候好多了。”向海涛点了点头,猜不明白他也懒得猜了,他的情况好不好,自己感觉最明显。
“我走了。”
李祥全笑呵呵的向应海涛和蔡连军打着招呼。
“路上小心,回去好好休养。”蔡连军挥着手。
算起来蔡连军在江中院住院也有好几天了,通过方寒的治疗,蔡连军也觉得自己好多了,原本动不动头疼头晕的症状也渐渐消失了。
其实昨天的时候方寒都告诉他可以出院了,他这个情况已经可以回家慢慢修养了,脑梗死这个病并不是那么容易痊愈的,还需要长期的治疗和保养。
奈何蔡连军非要多住两天,蔡连军注意到了,方寒只要在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来看一趟6号床的应海涛,哪怕早上没空,中午或者下午也会抽空来一趟,方寒天天来,蔡连军就能天天见。
吃一堑长一智,见识到了方寒的厉害,蔡连军已经打定主意,一定要和方寒拉上关系,这个关系不一定要多好,最起码要改变他留给方寒的坏印象。
“慢走。”向云岚也笑着挥手。
看着已经收拾东西走出病房的李祥全,向云岚心中暗道:“我们也会痊愈出院的,一定会。”
......
“方医生,有人找您。”
方寒在值班室整理着关于应海涛的治疗。
之前方浩洋和秦卫华没提醒,方寒还没怎么注意到他给向海涛开的这个方子其实是可以作为成方使用的,论水平,方寒现在的水平绝对不算差了,可要说见识,他和方浩洋秦卫华还是有着差距的。
系统也只能给方寒灌输技能和技能方面的经验,却不能增长方寒的见识和人生阅历。
方寒抬起头,就看到江枫带着人走了进来,来人是一家三口,头发斑白,走过来颤颤巍巍的老太太,缺了一条左腿的女人,和缺了一条右腿的男人。
看到走进来的一家三口,方寒急忙起身。
女人和男人看着方寒,眼眶中还有着泪花。
“快,扶他们坐下。”方寒急忙招呼。
女人摇头:“方医生,不用了,今天我丈夫出院,我们是来道别的,听说吕医生这会儿正在手术,我们就想着过来给您说一声,谢谢这么长时间您对我们的照顾。”
“这些都是应该的。”方寒看着这一家三口,心中也不禁有些心酸。
据说**给男人赔偿的钱不算少,可缺了一条腿,有些东西不一定是钱能买得到的,失去了收入来源,赔偿的钱那也只是无根之水,只出不进,总有花完的时候。
“噗通!”
一直没吭声的男人突然给方寒跪了下来,虽然只是一条腿。
“您这是干什么。”方寒急忙上前搀扶起男人。
“方医生,谢谢您和吕医生还有江中院众多医生的救命之恩。”
男人当时送来医院,可不仅仅是外伤,同时还有疾病,呕血不止,当时止血的方子是方寒在手术室通过电话告诉叶开的。
当时医院要截肢,男人和女人都是不同意的,女人甚至一度晕厥,可到了今天,有些事男人也是清楚的,倘若不是江中院的医生抢救,别说一条腿,这条命能不能保得住还两说呢。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男人和女人没什么文化,没什么见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明白黑白,才能懂得感恩。
特别是在江中院这一阵,江中院的医生都是尽心尽力,男人能从截肢的痛苦中走出来,一方面是女人的鼓励,另一方面也离不开江中院医生的开导。
“客气了,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方寒整理着男人的衣服:“不要多想,回去之后好好休养,虽然没有了右腿,可还有左腿,还有双手,只要自己不放弃,总能找到希望。”
“谢谢您。”
看着男人一家三口离去,方寒无奈的摇了摇头。
有些时候,医生也是无力的,治病救人的医生也只是凡人,作为医生,比起普通人,要见更多的生离死别,要见更多的生老病死。
......
江州省省医院,宽大的楼顶上面,好几位身穿白大褂的医生站在烈阳下面等待着。
六月份的江州省那是相当热的,中午的太阳威力很是不凡,一群专家的额头已经隐隐有了汗珠。
伴随着一阵螺旋桨的声音,一架直升机缓缓的在楼顶的停机坪上停稳,螺旋桨吹起的风也让等待的专家们感受到了一丝凉意。
直升机停稳,先是两位身材魁梧的汉子从直升机上下来,然后是一位中年人搀扶着一位七十岁左右的老人缓缓下了飞机。
省医院的专家们在副院长潘科龙的带领下走上前欢迎。
秦建明搀扶着父亲秦大柱,在一群省医院专家的拥簇下进了电梯。
省医院的特需病房早已经打扫的干干净净,秦建明在潘科龙的带领下,带着父亲进了特需病房。
秦大柱还有些不习惯:“这病房这么大,就一张床?”
“爸,人家这是特需病房,属于医院的高级病房。”秦建明笑着解释道。
“太浪费了,太浪费了,一个人住着也感觉到心里慌。”
潘科龙等人站在边上也不插话,秦老爷子感觉到特需病房太大了,他们却不能说什么。
了解秦建明的人都知道,秦建明是农村出身,白手起家,生生打出了一片江山,坐拥上百亿资产,名扬集团的董事长秦建明,在整个江州省那也算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
秦建明坐拥百亿资产,可秦建明的父亲秦大柱却一直住在乡下,老人家来省城的次数都屈指可数,更别说来省城的大医院了,住特需病房这边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次。
当然,在秦建明心中,巴不得自己的老爸一辈子都不知道医院的特需病房其实是单间,很宽敞,很浪费。
秦建明和老爷子说了两句话,这才笑着对潘科龙道:“老爷子没怎么来过省城,让潘院长见笑了。”
“哪里,老爷子这样的才是真正的让人钦佩,勤俭节约,我们要向老爷子多多学习啊。”
潘科龙可不会傻了吧唧的说人家秦大柱没什么见识,是个土包子,即便是秦大柱真的是个土包子,可有了秦建明这个儿子,人家这个土包子那也不是一般的土包子。
“爸,您先休息一会儿,有什么需要就找护士,我和秦院长说说您的病情,您这个病啊主要还是累着了,这一次一定要听我的,多多休息,家里那一摊子就不要再操心了。”
“我家里还有两头猪呢,今年猪肉价多贵。”老爷子还有些碎碎念,几年猪肉价已经到了五六十一斤了,足足翻了好几倍呢,他今年养的两头猪算是赚着了,他这一走,都没人喂猪了。
“放心吧,我让人在家里照看着呢。”秦建明也是没法子,为了老爷子的两头猪,他还特意留了人,一月工资八千块,就为了两头猪.......
可要是不招人照看吧,老爷子回去见不着猪,这又该生闷气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




全职国医 第四百九十九章 残酷的医学
方寒早上吃过早饭,就到了郭文渊的住处。
开门的是郭文渊的曾孙女郭萌萌。
看到方寒,小丫头就兴奋的扑到了方寒的怀里,兴奋的叫着:“方寒哥哥。”
方寒伸手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牵着小丫头的手一起走进了院子。
夏天,郭文渊还是老地方,院子的大树下面纳凉。
看到方寒,郭文渊就笑着放下手中正在看的书:“方寒来了。”
“老师。”方寒笑着走过去。
郭萌萌急忙去里面拿茶具,拿茶叶。
郭文渊笑的乐不可支:“我的好茶叶啊,我平常都舍不得喝,这小丫头。”
说着话,郭文渊已经开始烧水泡茶,同时笑着问:“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收了方寒这个学生,方寒来的次数还真不多,基本上都是无事不登三宝殿,要么是书看完了,要么是遇到什么困惑了。
方寒从包里面把应海涛的病历拿了出来,然后递给郭文渊。
医院的病历,一般是不允许随便外泄的,特别是病历的原件,那是要留在医院存档的,哪怕是患者也只能拿到病历的复印件。
方寒今天带来的也正是应海涛病历的复印件。
“您老看看这个。”
郭文渊伸手接过,没有急着看,而是等着水烧开了,泡上茶,给方寒倒了一杯,这才接过病历看了起来。
“胃癌转移?”
患者的病历最前面的部分自然是患者的现在病症,主诉、既往病史,之前的治疗历程等等,之后才是本医院的诊断,治疗等等。
病历是患者从入院到出院,医院对患者采取治疗的详细经过,用了什么药,用这个药的原因,做了什么治疗,做这个治疗的目的等等。
哪怕是患者打了一针消炎针,吃了一粒安眠药病历上都要显示出来,容不得半点马虎。
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什么意外,那么病历就是法律依据,医院有没有按照规定治疗,有没有违规的地方,患者的意外是不可控因素导致的还是医院的治疗和诊断出了问题,这些都能从病历上查到。
病历的整理一般是住院医等级,主治医确认签字,然后科室主任签字存档,一旦主治医签字确认,那么病历就不能再进行涂改,涂改病历是违法的。
患者的病历病历既是临床实践工作的总结,又是探索疾病规律及处理医疗纠纷的法律依据,同时也是医疗、预防、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研究的宝贵资料和财富。
郭文渊只是抬头看了方寒一眼,然后继续往下看。
应海涛住院治疗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因而病历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郭文渊足足看了好一会儿,茶杯中的茶都凉了,方寒也已经喝了三泡茶了,郭文渊这才放下病历。
“这上面的方子是你拟的?”
方寒点了点头:“是我拟的,我根据李老的药方进行改动,足足琢磨了一个晚上。”
“这个方子很不错,组方很有讲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效果也非常显著,你今天来的目的是?”郭文渊问方寒。
“我想把这个方子系统性的整理一下,问题是现在这个方子也只有一位患者在服用,我该从哪方面着手......”
方寒简单的把自己的困惑说了一下。
任何的药方都是用来给患者治疗的,这个新的方剂方寒之所以敢大胆的给应海涛服用,是因为他在模拟空间已经试验过了。
可针对别的患者,这个方子还能不能用,该怎么用,药量如何把握,该如何加减,该从哪方面着手,这就比较复杂了。
1...216217218219220...75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