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国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千金
在场这么多人,这会儿能看出这个方子来历的可不多。
果然,郑明全很是赞许的看了这位主治一眼,面带笑意,同时又看了一眼方寒,更是心中感概。
这个方子郑明全自己刚才都是斟酌再三,却没想到方寒也能想出这个法子出来。
“来啊,快按照郑老和方医生的方子去抓药,冯老的情况可耽误不得。”孙院长也急忙出声,方寒他是无所谓的,可郑明全他还是要巴结的。
省医院中医科也是有好几位大拿的,只不过这些大拿大都在省保健局挂名,这样的专家哪怕是孙瑞峰这位院长也是随便指使不动的。
就像郑明全,很少坐门诊,他心情好了来医院转悠一圈,心情不好那可能好久都不来。
边上有小护士急忙拿着方子去抓药,郑明全和方寒两个人都开了方子,这会儿抓药自然不需要两张药方,方寒的方子也就暂时留在了桌上。
胡教授这会儿还依旧盯着方寒的方子看着。
足足看了好一会儿,胡教授这才又伸手拿起方寒的方子,回头看向方寒:“小方,你是不是写过‘江河湖海’四个字?”
方寒一愣,然后点头:“是写过。”
“李清群李老家里的那幅字就是你写的?”胡教授虽然已经有了猜测,可听到方寒承认,还是吃惊不小。
“应该是我写的吧。”方寒也不确定胡教授说的是不是自己写的那四个字。
“竟然真的是你写的?”胡教授满脸震撼,满脸的难以置信。
“胡教授,什么字,什么江河湖海?”边上的郑明全有些不太明白。
胡教授稳定了一下情绪,这才缓缓道来:“年前李清群李老去世,我去李家吊唁的时候看到了一幅字,上书‘江、河、湖、海’,那幅字写的非常了得,江、河、湖、海的意境跃然纸上,最初我还以为是李老的绝笔,谁曾想李家人告诉我那幅字是一个年轻人写的,是李老用自己临终前的绝笔换来的。”
“李老用自己的绝笔换了别人一幅字?”
这一下众人就不能淡定了,李清群那是什么人,那可是江州省赫赫有名的书法大家,李老那样的人物竟然用自己的绝笔换别人的字,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在李老心中别人的字还在他自己的字之上。
胡教授道:“我刚才就看小方写的字有些熟悉,却一时之间想不起在哪儿见过,细细看了半天,这才恍然,小方的字迹和李老家中的那幅字非常相似。”
“原来李老家里的那幅字真的是小方的手笔,真是让人惊叹啊。”
方寒面带礼貌式微笑,并不插话,不过却偷偷看着系统后台,短短的功夫,他可是增加了不少崇拜点了。
病房内的高级职称不少,自从进入病房,和郑明全搭上话,他的崇拜点增长就没断过。
自从过了春节,方寒的崇拜点增长速度已经大幅度下降了,现在每天差不多也就增长两万三的崇拜点,可今天短短的功夫,他就增长了近两万了。
胡教授的话还没有就此打住,继续道:“我在李家的时候还听说了一件事,听说李老去世当天有一位年轻人通过李老写的几个字就判断出李老命不久矣,果然,李老当天就仙逝了,现在看来那位年轻人也是小方吧?”
说着胡教授又看向方寒。
这一下郑明全也不淡定了。
从一幅字就看出主人家命不久矣,这望气水准可了不得啊。
如果真的把望气水平划分一个境界的话,望字断生死的水准绝对是望气的最高境界了。
“小方,胡老说的是真的?”郑明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他有些不敢相信,却又觉得胡教授应该没撒谎。
“我当时确实在场,只可惜李老是油尽灯枯,寿元耗尽。”方寒叹了口气,哪怕是现在,提到李清群的去世,方寒也有些伤感。
他和李清群接触时间不长,却对李清群很是钦佩。
如果说冯老是一位大公无私的老人的话,那么李老却是一位把一生都奉献给书法的老人,临死的时候李清群都在抱着方寒写的几个字。
冯老也李清群虽然是截然不同的两位老人,却同样值得人钦佩,值得人敬仰。
“果然是小方你。”胡教授满脸唏嘘,当时他听人说起的时候还有些不怎么相信,却没想到时隔没多久,他就见到了当事人。
边上一群人更是像听故事一样,不少人看着方寒的眼神都是非常的复杂。
无论是李清群用自己的绝笔换方寒的字,还是方寒从李清群的字判断出李清群的身体状况,这两件事随便一件都堪称传奇,更何况这两件传奇还都发生在一个人身上。
之前羡慕方寒的两位主治医这会儿都不敢说话了,之前他们还觉得今天方寒和郑明全同时开方的事情对方寒来说算是一段佳话,现在看来,人家方寒并不缺乏“佳话”啊......
全职国医 第三百六十五章 艾灸
病房里面气氛很不错,即便是冯老和老太太也饶有兴致的看着,甚至眼带笑意。
冯老住的是单间,也不怕影响其他患者的休息,而且现在是早上,冯老也是睡了一整晚,这个时候热闹的气氛倒也不会让患者太疲劳。
老太太也时不时的凑到冯老耳边和冯老说着话,两个人的声音很低,时不时看向方寒,心情也舒缓了不少。
不多会儿,护士就端着熬好的汤药进来了。
冯老的一群学生们争抢着上前端药,最后被一位四十来岁的女学生占了主动,女人嘛,毕竟细腻一点,而且在这种关于服侍患者的活计上,女人也确实占有优势。
胡教授看着一大碗汤药,很是有些担忧的道:“老师本来就是闭尿,这么大一碗汤药下去,不知道受不受得了?”
边上的郑明全也微微皱眉:“这个方子即便是有效,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少说也要好几个小时才能起效。”
“等冯老喝了药,可以采用灸法加快一下药物的吸收和尿液的排出。”方寒沉吟了一下道。
“这个办法可行。”郑明全急忙点头。
孙院长心领神会,急忙让护士去准备艾条。
等冯老喝了药,方寒亲自给冯老艾灸。
针灸针灸,往往是针灸结合,只不过现在大多数情况下针刺用的比较多,灸法却用的比较少。
常规的灸法采用的是艾条,也就是艾叶卷成的条状,用火点燃,在患者的穴位上进行热烤。
灸有两个特点,一是发热,二是穴位。灸法是华夏民族非常古老的一种治病方法,具有安全、方便、无副作用的特点。
《医学入门》里面就有这么一句话: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黄帝内经》里面也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说法。
其实从方剂、针刺以及到灸法以及后来的各种中医疗法就能看出中医的发展史。
中医是华夏民族在和疾病对抗的过程中产生的一门实践性的医学,为什么说是实践性的医学,是因为中医出现之初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也没有什么理论支撑。
要知道,疾病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的,就拿现在科学的一些研究成果来说,病毒和病菌甚至还在人类诞生之前。
随着人类的诞生,疾病就伴随着人类,生老病死,可先祖却从来都不会坐以待毙,出现了疾病,人类的先祖都是用尝试的办法,有些事刻意的尝试,有些事无意中的巧合。
比如说某人生了病,无意中吃了某种草药,然后病好了,如此一来这种草药可以治疗某种疾病就被人记录了下来。
方剂其实也正是诞生在这种尝试和机缘巧合之下。
很多人都知道神农尝百草的传说,神农尝百草不仅仅辨别了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有毒,同样辨别了什么东西可以治病。
随着方剂的发展,有时候有些病单纯的服用方剂效果不明显亦或者见效太慢,这个时候就出现了针刺,然后又出现灸法。
中医可以说是华夏民族的先祖通过无数的生命总结出来的一门医学。
无数人的生命积累的宝贵经验成为中医的最初理论,然后不断的充实,不断的完善,最终形成一门经验和实践相结合的医学。
可到了今日,又有多少人用着所谓科学的论断来一语就推翻了用无数生命和鲜血总结出来的这一门医学,否定了中医数千年来的成果。
人若有魂,不知道多少老祖宗都要从另一个世界蹦出来大骂不肖子孙。
最初的灸采用的材料并不局限,有木炭,有树枝,有其他植物的叶痉,经过漫长的事件,最终艾条成为灸法的常用材料。
艾是菊科蒿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植株有浓烈香气。艾草同时还是一味中草药,《神农百草》和《本草纲目》里面都对艾有着收录和注解。
《本草》记载,艾叶是一种具有纯阳之性的中草药,可以理气血、驱除寒湿。
有关艾的由来,还有一段传说,相传,武王身边有一位名医叫萧艾,有一天,他泻痢多日后卧倒于军帐中,为了医治病情危急的将士,他带病出诊,却不小心被驱蚊的野草火堆绊了一跤,被火烧伤。但当他给将士诊治时,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病痛痊愈了,而身上却多了好几处伤痕。于是他突发奇想,用无名野草点火烧灼病患身体的相应位置,凡是被烧灼过的将士病情都好转了,武王大赞萧艾,萧艾不敢居功,答日:“此乃野草之功。”武王宣告全军:“野草本无名,从今以萧艾、艾蒿之名名之。”
灸法的原理是以温热灼烤穴位,从而达到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
在中医的认知中,太阳为天之阳,而艾为地之阳。
同样是阳,这个天之阳和地之阳有什么区别呢?天之阳灼热不可侵犯,地之阳温润包容万物。
艾之所以会成为灸法的首选,还有其他各方面的原因,一是它在所有植物中,其叶脉是最丰富和细致的,中医有以形治形之说,可以想象得到它具有通达最细微之处的能力。
二是艾的通透能力远远超越了其它植物。在古代,军队每到一处,都砍伐艾来燃烧,然后在方圆几里的地方查看,如果看到有冒烟的地方,就证明其处地下有水,然后才安营扎寨。这足以说明艾的通透能力有多么的神奇。
这种顺水道而游走的能力放在人体上面,就演变成了可以通达经络,古书上说它可以通十二经,走三阴,善入脏腑,很多药力不能到达的地方,艾灸都可以到达,可见其功用的神奇。
以前的艾灸艾条都是粗制滥造,现在工业发达,医院使用的艾条那也非常的漂亮,乍一看就像是一根大雪茄。
方寒点燃艾条,灸冯老的气海、关元等穴位。
灸法的门槛要比针法的门槛更低,就像是中医的刮痧一样,哪怕是不怎么懂的人都可以刮两下痧,灸法也是一样,只要能找准穴位,哪怕是外行也能灸两下。
可门槛低并不代表简单,入门也并不代表精通,什么穴位治疗什么病症,什么穴位灸多长时间,保持什么距离能保证不灼伤患者还能保证最佳效果,这些就不是门外汉可以掌握的了。
方寒自从获取了初级灸法入门,还是第一次给人艾灸,唯一不同的是,高级针法让方寒能够清楚的知道某个穴位的功效,再配合初级灸法,完全足够了。
足足灸了半个小时,然后又让冯老服用了二煎的汤药,之后过了两个多小时,冯老的尿就彻底通了。
冯老的几个学生搀扶着冯老从卫生间出老,老人家是全身舒畅。
“还是郑老和小方有水平啊,老师闭尿半个月,今天算是彻底畅快了。”边上有冯老的学生忍不住兴奋的说道,完全没有顾忌到在场孙院长的脸色。
因为郑明全没走,一直在病房候着,省医院的院长孙瑞峰也就一直陪着,正是因为没走,这会儿孙院长的脸色才格外的尴尬。
“既然冯老的小便已通,那我就告辞了。”郑明全已经在这儿呆的时间够长了,要不是因为今天凑巧遇到方寒,而他也想知道效果,要不然早就走了。
“小方有空来家里做客啊,你是郭老的学生,那就是我的小师弟,可不要见外哟!”
“我有空一定去。”方寒笑着应承。
郑明全一走,孙院长等人也都离开了,病房里面也就剩下冯老的一群学生们了。
原本大家今天齐聚是想着给冯老转院来的,现在冯老好转,大部分人也要走了。
方寒也笑着向冯老告辞。
“小方你去忙吧,今天耽误了你一天了。”老太太亲自把方寒送到了门口。
人常说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那天晚上冯老和老太太两个人孤苦无依,倘若不是方寒,老太太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朱云良作为急诊科的副主任,早就去忙了,他可不想孙院长等领导一样,有功夫陪着郑明全好几个小时,因而方寒离开省医院的时候并没有人相送。
来到停车场,方寒打开五菱的车门上了车,一路出了省医院,因为有朱云良的招呼,方寒的车子出门的时候门卫并没有收停车费,甚至因为不清楚方寒的身份,门卫还很客气的站在门口,一直目送着方寒的五菱消失在视线中,这才返回了门房。
门卫的这一幕还让跟在五菱后面的一辆车车主纳闷不已,这是医院的哪位大人物,出门开这么低调的车子?
方寒开着五菱,缓缓的进了江中院的地下停车场。
进了停车场,方寒惊讶的发现他原本的停车位竟然空着,边上已经停满了车子,可原本属于他的车位却空荡荡的。
只是微微一愣,没有过多的惊讶,方寒就很是稳妥的倒车入库,停好了车子,然后下车、关门、锁车。
车子停好,方寒这才迈着步子,不急不慢的走向了科室。
刚刚走进科室,就有护士看到了方寒,亲热的喊:“方医生您回来了?”
方寒微笑着点头。
“方医生,方主任说您回来了马上去他的办公室。”小护士传达着方主任的指示。
“知道了,谢谢陈护士。”方寒微笑点头,小护士脸上升起一抹红晕,目光温柔的看着方寒的身影走远,这才一回头,对着不远处一位轮转生呵斥:“干什么呢,毛毛糙糙的......速度点。”
轮转生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纸箱子,满脸委屈,他这不是等着小护士看帅哥嘛,这也有错了?
——
过的忙碌的竟然都不知道今天是中秋节,祝大家中秋快乐,同时希望大家关注一下千金的公众微信号,中文搜索:方千金,账号搜索(fqj19871225),以后关于本书的一些番外或者各种活动都会在公众号公布,有什么问题大家也可以在公众号提问,毕竟除了首发,其他渠道的一些书友留言千金不见得能看得到,谢谢!
全职国医 第三百六十六章 肝损伤(三更)
方寒很是纳闷的再次来到方浩洋的办公室。
他离开的时候就是从方浩洋的办公室离开的,刚回来方浩洋又叫他,之前不是把该说的都说了吗?
急诊科的几位住院医满脸羡慕的看着方寒推门进了主任办公室。
“方医生现在进方主任的办公室就像是进自己的办公室差不多。”
“是啊,现在方医生比几位副主任都牛啊。”
急诊科之前除了郭明强之外,副主任就不算少,加上方浩洋足足四位,现在方浩洋升任主任,急诊科的副主任依旧还有三位,李文军算是方浩洋之下的二把手,至于其他两位副主任的权威就小了不少。
作为副主任,每个人都要带领一个治疗小组的,像其他医院的急诊科,下辖也有什么外科急诊、内科急诊、发热急诊、儿科急诊等等,江中院急诊科之前是没有详细的小科室划分,不过各个治疗小组也都各有所长。
李文军的治疗小组擅长的就是外科,想一些伤口缝合之类的患者,护士们就会安排李文军的治疗小组,像另一位副主任何幼坤主要负责的就是儿科方面。
现在急诊科已经准备正式设立急诊分区,而要设立的第一个急诊分区那就是骨伤分区,到时候方寒这位骨伤分区的负责人还真不见得比其他几位副主任差多少。
“方医生现在差的也就是一个行医资格了,等到方医生行医资格到手,到时候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办公室了。”平头住院医满脸唏嘘。
“行医资格报名好像是今年的四月份,考试是九月份,这么算的话方医生再有半年多就能拿到行医资格了?”麻子脸住院医也是满脸唏嘘。
“听说方医生打算在职读研,如此一来方医生的住院生涯和规培生涯就可以二合一了,最多三年就能升任主治了?”
几位住院医并没有考虑过方寒行医资格考试不过关的情况,只是替方寒计算着年限。
一般来说,本科毕业的医科大学生成为主治,年限短的都要五年左右,长一些的七八年都有。
方寒如果在职读研的话,规培证和研究生证差不多会同时下来,到时候有着医院方面的器重,最多三年就能升主治了,这个速度简直太可怕了。
“方医生今年才24岁吧?”
“过了春节已经25岁了。”
“即便是25岁,28岁升任主治,33岁就能成为副主任了?”
主治医师升任副主任医师的条件是硕士文凭,五年主治经验,这个条件在方寒身上必然是不会打折扣的,甚至于会更短。
“33岁的副主任?”
麻子住院医满脸吃惊:“好像咱们省现在最年轻的副主任医师就是医附院胸外科的冷岑吧?”
“好像是,冷岑也是33岁,可人家是哈佛医学院毕业的,而且又在普霍金斯医院实习,归来的时候身上就缠绕了光环。”
“如果方医生继续在职考文凭,或许不到33岁就能升任副主任!”平头住院医又插了一句嘴。
他们毫不怀疑方寒有着这样的精力和能力,如果方寒的文凭还能提升,发表几篇有影响力的论文,这个五年的期限还能缩短。
几位住院医有些不敢想了。
冷岑那是真的不能比,全国像冷岑那样的医生有几个,哈佛医学院可不是那么好考的,普霍金斯医院也不是那么好进的。
一位二流医科大学毕业的医科大毕业生晋升副主任的年龄竟然比冷岑这种镀金归来的高材生还要年轻,这绝对算是奇迹了。
......
方寒推门走进方浩洋的办公室,就看到护士长秦雪宁站在方浩洋的办公桌前面。
看到方寒进来,秦雪宁还给了方寒一个微笑:“方医生来了!”
“护士长好。”方寒给了秦雪宁一个礼貌式的微笑。
“方医生的笑容果然是很有感染力啊,怪不得我手下的小护士们都对方医生神魂颠倒。”秦雪宁笑呵呵的开着玩笑。
已经五十岁出头的秦护士长自然不会像小姑娘一样看到方寒的笑容就霞飞双颊,可看着方寒的笑容,秦护士长依旧感觉到赏心悦目。
方浩洋看了一眼方寒,继续对秦雪宁说着话:“秦护士长,你下去之后尽快把人员名单整理出来,咱们的骨伤分区很快就要开始进患者了,护理方面绝对不能出岔子。”
“方主任您放心,我一定办好。”护士长急忙保证,急诊科扩建,护士那也是要增加的,秦护士长手下的人员增加,权势那也是要增加的。
作为医护人员,护士长同志对医院是不是中西医结合并没有任何意见,站在这个角度,科室扩建才是她最乐于见到的。
“那行,秦护士长您去忙吧。”方浩洋下了逐客令。
等到秦雪宁离开,方浩洋这才看向方寒:“去了好几个小时?”
“嗯,那位长辈的病情有些复杂。”方寒点了点头,把冯老的情况简单的说了一下。
方浩洋原本还是很随意的听着,等到方寒听完,方浩洋就坐直了身子,有些惋惜的道:“可惜啊,咱们医院的条件现在还不成熟,要不然这个病例就是很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的病例嘛。”
作为一家新科室,最需要的是什么,最需要的自然就是成果。
江中院急诊科虽然不是新科室,可这一次改制之后其实也和新科室没什么区别,既然是中西医结合,自然要拿出几个中西医结合的典型出来才能服众。
这一次冯老的情况确实算是比较典型的,西医手术的术后问题用中医的手段解决,这就是中西医结合的典型。
只可惜,直肠癌切除方面的手术江中院是没有条件的,当时方寒也不可能把冯老送来江中院。
“一步一步来,我们急诊科现在好多方面都是刚开始,您是不是心太大了?”方寒对方浩洋的惋惜很是无语。
现在江中院急诊科才正准备建立骨伤分区,方主任就因为直肠癌的患者而惋惜,直肠癌手术那可不是小手术,短时间内江中院那是想都别想。
“我用你来教?”方浩洋不耐烦的一挥手:“滚,去科室去,别在我眼前晃悠,看着你就烦。”
方寒张了张嘴,只好灰溜溜的走了,和领导那是没办法讲理的。
明明是方老大叫他去的,现在反过来成了他自己碍眼了。
方寒刚刚走出方浩洋的办公室,迎面就碰到了叶开。
“方医生,我正找您呢。”
“什么事?”方寒直接问。
在急诊科这么长时间,叶开、江枫,哪怕是陈远这些人遇到麻烦第一时间找的都是方寒,方寒早就习以为常了。
“刚刚来了一位急诊患者,严重肝损伤,可能需要做肝切除手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