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国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方千金
七点五十,方浩洋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了值班室,一位五十岁出头的中年人和方浩洋并肩而行。
“徐院长!”
原本还在说笑的医生们瞬间收敛,都开始找活干,整个值班室瞬间呈现出一片忙碌之状。
徐锦波不管怎么说那也是江中院的院长,哪怕惹急了方浩洋亦或者秦卫华等人也会顶着徐院长干,可大多数情况,众人还是要给徐院长极大的尊重的。
特别是对众多主治和住院医护士们来说,徐院长的权威那就更不容小觑了,大家在急诊科毕竟还知道方浩洋的脾气,可对徐院长相对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万一得罪了院长,以后还想不想混了?
全职国医 第三百六十章 两个好消息
方浩洋是笑容满面,徐锦波也面带笑意,很显然,今天徐院长前来是有好消息宣布。
“大家静一静!”
方浩洋笑呵呵的拍了拍手:“装模作样的人也别给我做样子了,去通知一下其他人,包括各个部门的护士,全部来这儿集合。”
看的出,方主任今天心情是真的好,都有心思和大家开玩笑了,往常在这种公众场合,方主任那可是很少用开玩笑的语气说话的。
值班室的医生们急忙开始集合,有勤快的住院医也急忙去通知其他人。
不多会儿,急诊科各个部门的人都到了,护士长带着护士们一队,科室的医生们一队,数十号人站的端端正正。
等到所有人都到齐,方浩洋这才高声道:“下面我们欢迎一下徐院长,有请徐院长给我们大家讲话,掌声!”
热烈的掌声响起。
徐锦波笑呵呵的走上前:“行了,方主任你也别给我戴高帽子了,今天我来是有好消息要宣布。”
众人急忙凝神静听,不过心中却有了猜测,这一次徐院长前来,想来应该是和急诊科的改制有关。
徐锦波吊足了大家的胃口,这才缓缓道:“两件事,第一件事,从现在起郭明强主任卸去急诊科主任的职务,只保留副院长的职务,急诊科主任一职由方浩洋方主任担任,也就是说我们的方主任从今天起正式去掉了前面的‘副’字。”
“啪啪啪......”
掌声瞬间响起。
这一段时间郭明强卸任急诊科主任的事情早就传开了,大家也没多少意外,方浩洋之前虽然是副主任,却一直管理急诊科,事实上和主任没什么区别。
郭明强之前除了是急诊科的主任之外,同样还挂着副院长的职务,只不过江中院的副院长不少,副院长前面没有常务两个字,实权还真不如科室主任。
郭明强现在是不怎么在乎主任不主任,副院长不副院长的,到了郭明强的这个地步,他其实等于已经跳出了医院这个范畴,属于杏林界最顶尖的一批人,哪怕什么职务也不挂,江中院也没人敢小觑。
就像郭文渊,郭文渊以前还担任过国家中医药协会会长,江州省中医药协会会长等职务,现在早就没有什么头衔了,可谁敢小觑郭文渊?
物以稀为贵!
中医是势弱,中医人是稀少,中医名家更是少之又少,可正是因为中医名家稀少,反而导致真正的中医名家地位都不低。
郭文渊可不仅仅是在江中院地位极高,哪怕是去省医院,省医院的院长也要带着一大群院领导列队欢迎的。
哪怕是到了燕京医院,燕京医院同样要给与郭文渊极大的尊重。
不说郭文渊,就是现在在燕京的罗元辰、周同辉等人,那都是时不时要代表国家出国去给国外的一些元首治病的。
西医,哪怕是国内最顶尖的一些权威,比起人家西方来那也是有差距的,就说国内最著名的协和,比起人家普霍金斯医院同样差距不小。
西医起源于西方,国内这两年医疗方面提升不少,比起人家西方发达国家来还是有所不如,这是众多医生不得不承认的现实。
可中医,哪怕中医式微,放眼全球,依旧是中国最牛,国内仅存的几位大国手每年都要治愈不少国际上公认的疑难杂症患者。
中医毕竟是起源于中国,哪怕很多人质疑,很多人中伤,中医却依旧有着自己不可动摇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特殊地位。
像国内一些顶尖书法名家,知名国画画家的一些作品那都是可以作为国宝送给外国友人的,中医同样是如此,西医却不会有这个意义。
这就好比你送人礼物,总要送人一些人家没有的才显得珍贵,人家满屋子都是,你还拿来送人家当礼物,那就有些不合适了吧。
中医那就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类似于特产一类的东西,别的地方你找不到,才更显特殊和珍贵。
徐锦波笑呵呵的看着众人,等到掌声落下,这才继续道:“这第二个消息我想大家已经有所猜测了,从今年开始,咱们江中院急诊科正式开始实施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常识,过几天各种手续就会陆续办下来,初步预计,咱们急诊科到时候应该会增加几个下辖的急诊分区,应该会增加数百张病床,icu也会扩建,扩建位可以容纳二十张床位的大型icu,手术室也会增加......”
说到这里,徐锦波故意停顿了一下,这才再次道:“到时候咱们急诊科应该会多出不少正式编制......各位,咱们急诊科的未来是辉煌的,至于能走到那一步就要大家一起努力了。”
“啪啪啪......”
热烈的掌声响起,经久不息。
倘若说第一个消息对大家没什么冲击,关系到的也仅仅只是方浩洋的话,那么第二个消息那可就可在场的大多数人息息相关了。
特别是一些还没有编制的医生护士。
这一次急诊科要增加好几个急诊分区,增加数百张病床,那么增加的编制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往往一家医院的编制数那都是和医院的规模以及病床数息息相关的,增加了病房自然就要增加医生,增加护士,增加的这些那就是编制.......
诚然,科室扩建,到时候必然是要招人的,可这些编制却不会全部都给新人,不仅不会全部给新人,反而会有一大部分落在在场的这些人头上。
大家在医院干了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
医院本就是一个讲资历的地方,这些编制除了一小部分用来招揽一些医生之外,绝大多数都要照顾在场的老人。
除了编制,其他方面也是会有变化的,哪怕是一些已经拥有着正式编制的医生也都有些晋升的机会。
到时候新的急诊分区负责人,新的职务,新的福利待遇,这些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急诊科的扩建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增加几个病床,增加几个手术室那么简单,牵扯到的东西很多,倘若不是如此,方浩洋的中西医结合诊室计划也不会这么多年一直不能实现。
科室扩建,手术室增加,icu扩建,人员增加,这些需要的都是钱,而且还不是一笔小数目。
可钱反而并不是其中最难的地方。
像江中院这样的知名三甲医院,那是真不怎么缺钱的,哪怕资金紧张,挤也是能挤出来的,不说医院,就说江中院养的那些个医药代表们那也是愿意捐赠、愿意垫付的。
别的不说,就说江平医疗器械,只要方浩洋张口,多的不说,一两千万绝对不算什么。
等待科室建成,手术室的设备,各种耗材,每年那绝对不是一笔小数目,一两千万算什么?
这年头哪一家医药公司和医疗器械公司的资产不是数以亿计,小公司岂有资格和江中院这样的大医院合作?
真正难得反而是政策,政策下不来,一切都是白搭。
上面不给政策,不给编制,你有钱也没地方花去。
就像各大医院,动不动床位紧张,难道说医院真的就没有钱扩建病房增加床位?
这床位不是你医院说增加就能增加的,上面不给政策,你的床位只能是临时床位,没人检查还好,一旦有上级检查,所有的临时床位都是要收起来的。
这几年,院领导其实也并非完全反对方浩洋的想法,真正反对方浩洋的其实反而是医院的一些老人,其他科室的一些资深副主任之流。
中西医结合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牵扯很大,大家都很谨慎。
今年方浩洋的计划之所以能够成功有着很多的机缘巧合。
一则,方寒在全国经济研讨会上的表现让省厅方面松了口,二则,今年方寒的出现让方浩洋彻底下定了决心,年前的几个月,方浩洋大半的时间都在跑关系,做工作。
郭文渊、郭明强、廖一鸣、秦卫华等人不再反对或者说默认也是急诊科这么快扩建的重要原因。
“各位!”
等到掌声再次落下,徐锦波的脸色也严肃了不少:“科室扩建,下辖急诊分区的成立,病床的增加同时也意味着急诊科未来的工作任务的增加,到时候大家的福利待遇会提升,工作任务也会提升,这是相辅相成的,我希望大家有心理准备,争取把工作做好,江中院的所有同仁都在看着大家,大家肩上的压力很大,做好了,咱们急诊科一飞冲天,必然会成为咱们江中院的第一科室,可要是做不好......”
“各位,要是做不好,我这个院长到时候还能不能继续干,你们方主任到时候还能不能继续干都是两回事,至于大家,也将成为整个江中院乃至江州省的笑话......”
众人脸上的笑容收敛,即便是方浩洋也变得严肃了不少。
徐锦波这话绝对不是危言耸听,不说其他医院,就是江中院其他科室,多少双眼睛都盯着呢,一旦急诊科做不好,那些个原本就不赞成的人都会跳出来的,那个时候即便是郭文渊也不见得能够压得住。
最终的结果徐锦波引咎辞职,方浩洋引咎辞职......
全职国医 第三百六十一章 朱主任来电
江州省属于南方省份,气候要比北方省份暖和,除了偶尔特别冷的几天,大多时候其实并不算太冷。
春节刚过,一连几天天气晴朗,回温是相当快的,元宵节的时候不少人外出已经不需要穿羽绒服了,一些爱美的女士更是去掉了尽量能去掉的臃肿。
短短的几天,江中院急诊科的变化是相当大的。
急诊科本就是一栋独立的门诊大楼,和其他科室的门诊并不相连,整个门诊大楼有着属于急诊科自己的药房、icu、治疗室、手术室,即便如此原本的空间也是很大的。
这么几天,急诊科更是把一些不必要的房间腾了出来,开始划分区域。
科室的改制并非一蹴而就,哪怕是上面已经给了政策,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点方浩洋心中清楚,其他医生心中也清楚。
随着政策下来之后,急诊科准备成立的第一个急诊分区就是原本就已经规划好的骨伤分区。
方浩洋特意把方寒叫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大主任办公室商议骨伤分区的人员配置。
方主任这一阵的心情那是相当的好,干劲也是相当的大。
坐在原本属于郭明强的办公室,方主任也很有小资情调的泡了一壶茶,给自己和方寒分别倒了一杯,然后喜滋滋的抿了一口。
“不亏郭主任整天喜欢喝茶,这喝茶的感觉确实很不错啊,香气袭人,意犹未尽,细细品味,这一杯茶中好像有着人生百味啊。”
方寒斜眼看着方浩洋,很是不客气的打击:“是因为上面没人压制了,彻底放飞自我了吧?”
方浩洋没好气的白了方寒一眼,这小子恃宠而骄严重啊,整个急诊科,除了这小子,哪怕是李文军也不会这么和他说话,真是没大没小。
不过看着方寒帅气的面庞,脸上淡淡的自信,方主任还是不忍苛责。
恃宠而骄怎么了,恃宠而骄你首先要得宠,你要得宠首先要有本事,医院这种地方可不是随随便便什么人都有资格恃宠而骄的。
把一杯茶喝完,方浩洋又给自己倒了一杯,这才进入主题:“小方啊,前几天上面的政策已经下来了,这一次上面给了咱们急诊科200张床位,我决定给骨伤分区50张床位的指标,怎么样?”
300张床位,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现在急诊科留观室的标准床位也不过才150张,这一次就给了急诊科200张床位,比现在急诊科的床位还多出了50张。
这次增加200张床位,再加上急诊科原有的床位,急诊科的床位就达到了350张,这可不是仅仅增加了200张床位那么简单,而是质的变化
根据《编制原则》,300张床位算是一个分界线,300张以下的床位和三百张以上的床位人员配备那是完全不同的。
350张床位,急诊科现在的床位和人员配备基本上达到了急诊中心的要求了,差的也只是一个名头,也就是说如果江中院急诊科做得好,到时候升格急诊中心就会方便很多,哪怕到时候不再增加新的编制和床位,那也完全够资格了。
同时200张床位也意味着200多位医务人员,等到所有人员配齐,江中院急诊科将会一跃而成为江中院最大的科室。
怪不得前几天徐锦波说如果急诊科做得好就将成为江中院第一科室,按照这个配置算,第一科室还真是名副其实啊。
要知道一些区医院和县医院的床位估摸着也不见得有江中院急诊科一个科室的床位多。
方浩洋这位急诊科的大主任瞬间就成了管理好几百人的大主任,怪不得方主任开始嘚瑟了。
“上面这次怎么这么大方?”方寒很是有些意外。
200张床位啊,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医院的床位可不是那么好批的,现在哪一家医院不希望增加床位,别说增加200张床位,就是增加20张床位,那也是千难万难的。
哪怕多出20张病床,关键时候加床,那可是可以加出不少的,临时病床的事情在各大医院并不算什么秘密。
可哪怕要加床,你也不是随便加的,没有相应的地方,没有相应的医护人员,你的病床加给谁。
“说实话,我也有些意外啊。”方浩洋笑着道:“我原本觉着这次能增加50张到100张床位就很不错了,却没想到增加了200张。”
“不过这是好事啊,这一次上面给的政策很宽松,这也有利于我们的计划。”
说着话,方浩洋又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这才道:“虽然有200张床位的指标,可事实上以我们急诊科现在的条件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只能逐步来,先把骨伤分区立起来,骨伤分区暂定50张床位,怎么样,有没有信心吧骨伤分区搞起来?”
骨伤分区必然是方寒挑头,这在年前的时候急诊科的众人都有了猜测。
一方面,方寒现在的正骨水准确实不低,哪怕是和骨伤科的一些副主任比起来那也不遑多让,再一个,江中院现在能做骨伤外科手术的也就只有方寒了,温学义也可以,毕竟只是学习,总归还是要走的。
“我只负责治病救人,其他的我可管不了。”方寒对于方浩洋成立骨伤分区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也不拒绝挑起骨伤分区的大梁。
可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方寒还是清楚的,他擅长的是治病救人,要说自身水平,有着系统在,他自问不会比任何人差,可管理方面他就不擅长了。
一个分区必须要有技术出众的医生挑大梁,可同时也要有人来管理,哪怕急诊科骨伤分区初建,到时候医护人员少说也有二三十人吧,随着不断的完善,五十张病床的完整配备少说也六七十人,这么多人管理起来可不是那么简单的。
“先不着急,慢慢来,我让陈远跟着你。”
方浩洋又给方寒添了一杯茶水:“陈远这个人的能力还是不错的,锻炼一下,未尝不能挑大梁。”
这一次建立骨伤分区,方浩洋并不打算给方寒配备医院的老人,且不说老人方寒不见得压得住,单说思维方面的转变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陈远学历不低,又是中西医双学位,水平不见得有多高,见识还是很不错的,在县医院蹉跎了十来年,性子圆滑,使唤起来绝对顺手。
“温学义暂时也给你,这几天我也会照一些人进来,到时候给你这边安排一些,架子先搭起来。”
“可以。”方寒表示没什么意见。
“头疼啊。”
方浩洋伸手捏着鼻梁上面:“这一次急诊科扩建,人员配备、设备病房,一大堆事情啊,今年一年也不知道能不能拉顺。”
方寒没吭声,看着方浩洋表演,方主任现在心中指不定怎么乐呢。
人啊,就是矫情。
方寒端起茶杯,缓缓的喝着茶,突然手机响了。
来电显示是朱云良。
“朱主任!”
方寒当着方浩洋的面就接起了电话。
“朱主任?”正在捏着鼻梁上面的方浩洋瞬间就放下了手,眼睛亮的吓人,双眼直勾勾的看着方寒。
朱主任,哪个朱主任?
江中院好像没有姓朱的主任吧,这么说是外院的?
朱云良?
方寒没看方浩洋,依旧笑着通着电话。
“朱主任,您有事吗?”
“冯老的病情有所变化,不知道方医生有没有时间来一趟?”朱云良也不耽误,直奔主题。
“好,我现在就过来。”方寒一听是冯老的事情,急忙应道,对于冯老这位老人家,方寒还是很敬重的。
虽然这位老人家的思想有些顽固,有时候还有些傻,可正是这么一个人才更值得人钦佩。
这世上永远不缺少聪明人,缺少的反而正是冯老这样的傻傻顽固的人。
方寒刚刚挂了电话,就看到方浩洋正直勾勾的看着自己。
“朱云良?”方浩洋问。
“嗯。”方寒点头:“我的一位长辈在省医院住院,现在出了点事,我去看看。”
“去嘛,既然是长辈住院,那是一定要去的。”方浩洋站起身,从办公桌上拿起钥匙:“这样,我送你过去。”
方寒伸手一掏,也从兜里掏出钥匙:“方主任,我有车!”
方浩洋一愣,干笑两声:“忘了,你瞧我这记性,竟然忘了你都买了车了。”
“那方主任,我先去了?”方寒向方浩洋摆手。
“去吧,早去早回。”方浩洋重新坐下,自我安慰:“只是去看望长辈,没事的,心要大,心一定要大。”
截止现在方寒已经实习有五个月了,随着方寒的实习期越来越短,方主任的心中又开始七上八下了。
方寒离开方浩洋的办公室,直接来到地下停车场,找到崭新的五菱......
看着面前依旧崭新的五菱,方寒下意识的愣了一下,差点以为自己找错车了。
这车方寒一直是停在医院的,并没有停在小区,医院距离他住的地方不远,没必要来回开车,而且小区的车位也并不好办。
自从上次庆祝之后,五菱已经在地下停车场停了十来天了,竟然一点灰尘都没有。
当然,方寒也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就很是心安理得的打开了车门上了车,从小到大他遇到的稀奇古怪的事情多了,天降系统这么离谱的事情都能遇到,五菱放了十来天没灰尘,很奇怪吗?
全职国医 第三百六十二章 冯老的情况(求订阅,求推荐!)
江州省医院!
冯老的病房人不少,并不像当天晚上方寒送冯老前来的时候那样,一位身患重病的老头子,一位孤苦无依的老太太。
病房内站了不少人,年龄大的六十来岁,年轻一些的四十来岁,他们有的是江州省交大的教授学者,有的是研究生博士,有的还在江州交大任教,有的却已经结业工作。
而这些人却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冯老的学生
冯老教书育人几十年,影响的人不仅仅是门卫,不仅仅是方寒,更有不少他的学生。
冯老一生育人无数,教出的学生自然不止这些,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走上了正途,可今天能来这么多学生,却也足以说明冯老的为人了。
原本方寒还担心老太太一个人照顾不过来冯老,可当冯老住院的消息传出之后,每天都有冯老的学生前来冯老的病房,轮流照顾,轮流送饭。
这半个月,方寒交的十万订金早已经花完了,可老太太却并不知情,因为这些学生们总有人悄无声息的去交钱。
往常一群人总是轮番照顾,今天却这么多人齐聚,正是因为冯老的病情。
“大家商量一下吧,冯老术后已经半个月了,现在的问题是术后闭尿,导尿失败,再这么下去冯老怎么撑得住?”
“要不去燕京吧,燕京的大医院想来应该有办法!”
几个人正说着话,一大群身穿白大褂的医生迈步走进了病房,为首一人正是江州省医院院长孙瑞峰,孙瑞峰身边还跟着副院长潘科龙。
然而让人惊讶的是,孙瑞峰和潘科龙此时却拥簇着一位六十来岁的老人,走进来的时候两人都有意无意的慢了半拍。
“孙院长来了。”人群中有冯老的学生认识孙瑞峰,急忙上前打招呼。
孙瑞峰已经不是第一次来冯老的病房了,冯老作为省交大文学系的教授,虽然退休了,却也不是一般人,更何况冯老还有诸多学生在,这么多年冯老的一些学生早已经身居高位。
一位拾荒的老人,身患重病依旧整天游走在各个垃圾桶附近,依旧艰苦朴素,并非老人看不起病,也并非老人生活拮据,只是老人不愿意占用过多的资源,不愿意去求人罢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