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蓑衣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七尺书生
由于他们的年纪相差无多,再加上袁霆和袁孝一样,对大名鼎鼎的柳寻衣早有耳闻,并心怀仰慕,因此二人一见如故,一拍即合。
说句不好听的,柳寻衣能顺利查出上京四府的诸多问题,除唐阿富和潘雨音能力出众外,袁霆同样功不可没。
帮柳寻衣查账,极有可能为袁孝引来麻烦。此一节袁霆并非不知,恰恰相反,他是“明知故犯”。
二十年的耳濡目染,令袁霆对“鬼神莫测”、“手眼通天”的少秦王十分忌惮。他本欲借机提醒自己的父亲不要一错再错,以免激怒少秦王,沦落万劫不复。可万万没有料到,帮柳寻衣的后果并非小惩大诫,而是危及袁孝的性命。
早知如此,纵使袁霆再仰慕柳寻衣,也不会答应帮他。
只可惜,事已至此,后悔无用。袁霆早已无路可退,只能硬着头皮走一步算一步。
“你性情坦荡,才思敏捷,想法往往出人意料,这几日我已深有体会。”柳寻衣不以为意地说道,“今日,我希望你能像前几天一样,暂时抛开袁家公子的身份。就事论事,认为我这位初来乍到,连人名都没有记全的‘副宗主’应该如何解决此事,才不会授人以柄?”
“既然副宗主相信在下,那……在下斗胆直言。”袁霆心系袁孝的安危,故而不再推辞,思忖道,“古语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我爹……和三位叔父一时鬼迷心窍,确实犯下过错。然而,他们对少秦王的忠心却是二十年如一日,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动摇。最重要的是,他们从不敢忘记少秦王的交代,为扩张上京四府的势力整日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否则……他们也没机会从中捞取这么多油水。我希望副宗主念在我爹和三位叔父兢兢业业二十余载,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份上,姑且饶他们一命,并给他们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倘若副宗主重罚他们,虽然可以明正典刑,但……也容易伤害上京四府数千兄弟的心。毕竟,副宗主初来乍到,对上上下下不太熟悉,如果贸然斩杀功臣,难免惹人非议。更何况,日后进入中原,副宗主仍需我爹和三位叔父从旁辅佐。我意……”
言至于此,袁霆朝柳寻衣手中的账簿轻轻一瞥,从而深吸一口气,鼓足勇气道:“我意,副宗主可以效仿‘曹操烧信’,将此物当众烧毁。一者,可以彰显副宗主的宽仁大度。二者,可以令我爹和三位叔父安心。三者,可以借机消除你们之间的误会,令西律武宗上下一心。我相信,只要副宗主和四位舵主抛开成见,赤诚相待。西律武宗必能发扬光大,纵横天下。”
“说得好!”柳寻衣赞叹道,“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不愧是袁舵主的儿子,果然至情至性,有理有据。”
闻言,袁霆面露欣喜,而袁孝却暗生惭愧。
言罢,柳寻衣不再犹豫,于众目睽睽之下点燃烛台,并将手中的账簿烧为灰烬。
“柳寻衣,你这是作甚?”洵溱故作不悦,“网开一面归网开一面,你岂能烧毁证据?”
“你刚刚说过,我才是西律武宗的副宗主。”柳寻衣笑道,“更何况,区区小事何必小题大做?我意……此事不必惊动少秦王,相信四位舵主日后不会再犯。”
“一定!一定!”袁孝四人赶忙附和。
“柳寻衣,这些话可是你自己说的!既然四位舵主的命是你保的,那从今往后西律武宗在中原有任何事你都要负责到底。”洵溱眼神一正,讳莫如深道,“如果你敢‘临阵脱逃’,他们的命……我随时可以收走。”
“还不谢谢大小姐的不杀之恩?”
见洵溱松口,柳寻衣如释重负,催促袁孝四人向洵溱道谢。
“谢谢大小姐……”
“谢我作甚?”洵溱毫不领情,“你们要谢就谢柳寻衣!”
“多谢副宗主救命之恩!我们以前多有得罪,希望副宗主大人不记小人过,千万不要和我们一般见识。”严顺眼珠一转,对柳寻衣感激涕零,连连拜谢,“从今往后,我们愿为副宗主效犬马之劳,刀山火海,万死不辞!”
“我等愿为副宗主刀山火海,万死不辞!”袁孝、洪寺、雷震的“诚意”紧随其后,引来堂中众弟子一阵山呼。
“四位快快请起!”
柳寻衣将袁孝四人一一搀起,谦逊道:“在下本已是山穷水尽,走投无路,幸得洵溱相救方才侥幸逃过一劫。而今身陷囹圄,四面楚歌,又有幸得到四位的慷慨相助,实在是感激不尽。柳寻衣何德何能?岂敢喧宾夺主,凌驾于四位之上?若非少秦王错爱,在下万万不敢僭越‘副宗主’之位。中原四大分舵由上京四府组成,而上京四府又是四位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在下断不敢拿着鸡毛当令箭,更不敢在四位面前指手画脚,发号施令?我意,日后我们不必拘泥俗礼,更不必分什么大小尊卑,遇事大家一起商量,盼望四位多多提点。”
“这……”
“不必纠结,此事就这么定了!”未等袁孝四人寒暄推让,柳寻衣已斩钉截铁地说道,“如果你们不肯答应,我宁愿不做副宗主……”
“万万不可!”袁孝脸色一变,踌躇再三,索性将心一横,痛快答应,“好!一切依副宗主所言,以后大家生死与共,休戚相关。”
“好啊!”
渐渐地,柳寻衣与上京四府打破隔阂。彼此坦诚相待,堂中紧张的气氛立时轻松许多。
谈笑间,袁孝与洵溱下意识地相视一眼,二人的嘴角不约而同地扬起一丝若有似无的诡笑。
有趣的是,虽然他二人脸上的古怪及眼中的狡黠十分隐晦,甚至稍纵即逝,却仍被站在角落,默不作声的唐阿富尽收眼底。
……
血蓑衣 第九百三十六章:知人善任(一)
下午,袁府书房外,满眼焦急的袁霆在院中来回踱步,时而看向紧闭的房门,时而朝院外东张西望。
“霆儿!”
突然,一声呼唤自院外响起。紧接着,袁孝在两名弟子的陪同下缓缓步入院中。
“爹,您总算来了!”
一见袁孝,袁霆登时面露欣喜,一个箭步冲到近前,不由分说地拽住袁孝的胳膊,抬脚朝书房走去。
“稳当点儿,急急忙忙成何体统?”
“副宗主和大小姐已等您多时,孩儿岂能不急?”袁霆一边走一边解释,“在爹之前,严叔叔和雷叔叔已先后来过,孩儿听见他们在房中有说有笑,料想他们与副宗主已解开心结,化敌为友。”
“休要乱说!什么叫‘化敌为友’?你严叔叔和雷叔叔从未将副宗主当成敌人,之前只是有些误会而已。”袁孝煞有介事地纠正,从而心念一转,又道,“你有没有听见他们谈论什么?”
“无非是些寒暄叮嘱,什么‘万事小心’、‘不可操之过急’云云而而。”袁霆回忆道,“除此之外,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了!严叔叔和雷叔叔临走时,皆派人抬回自家的箱子。”
“箱子?”袁孝眉头一皱,下意识地停下脚步,“什么箱子?”
“就是上午摆在中堂的那些箱子。”袁霆答道,“里面放着账簿、地契、银票……”
“全抬走了?”袁孝眼神一变,难以置信道,“副宗主和大小姐一箱没留?”
“一箱没留!”袁霆笃定道,“我一直数着,严叔叔十三箱,雷叔叔十二箱。”
“这……”
“爹,您先进去,别让副宗主和大小姐久等。”
“也好!”
“砰、砰砰!”
“进来!”
“吱!”
一声轻响,门分左右。袁孝将自己的衣衫迅速整理一番,而后昂首挺胸地迈入书房。
袁霆本欲从外边将房门关上,却不料柳寻衣的声音再度响起:“袁霆,你也进来吧!”
“见过副宗主!见过大小姐!”
“袁舵主,我们有言在先,没有外人的时候不必多礼。”
柳寻衣十分热情地迎上前来,将拱手作揖的袁孝拉到桌旁落座,同时朝左顾右盼的袁霆轻轻挥手,示意他自便。
“抬上来!”
洵溱一声令下,阿保鲁、萧阳、苏忽、荀布道迅速将堆摞在角落的十五口箱子陆续抬到近前,并当着袁孝父子的面依次掀开。
“副宗主,这是……”
“袁舵主,这些都是袁府的东西。劳烦你仔仔细细点验一遍,看看有没有错漏遗失。”
“这……这是何意?”袁孝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表现出一副不知所措的茫然模样。
“袁舵主不要误会,在下别无他意,只是想完璧归赵。”柳寻衣云淡风轻地笑道,“如无异议,稍后袁舵主可以派人将它们抬回去。”
“嘶!”
本以为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却不料柳寻衣面对金山银山竟然不为所动。
虽然袁孝在进门前已经知道结果,但当他亲身领略柳寻衣的“慷慨”时,仍情难自已地暗吃一惊。
“副宗主这是作甚?”
此刻,面对“朝思暮想”的金银财宝,袁孝非但没有表现出丝毫喜悦,甚至连眼皮都未抬一下。似乎摆在他面前的并不是一箱箱金银珠宝,而是一箱箱破铜烂铁。
“物归原主,有何不妥?”
“这……”袁孝紧紧注视着郑重其事的柳寻衣,又看看面无表情的洵溱,将信将疑道,“副宗主可知,如果将这些东西全部变卖,其价值……足可买下半座沈州城?”
“那又如何?”柳寻衣眉头一挑,似乎没听懂袁孝的言外之意。
“你真舍得……还给袁某?”
“这些东西本来就是你的,我有何舍不得?”面对谨小慎微的袁孝,柳寻衣有些哭笑不得,“袁舵主费心费力、省吃俭用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心血,在下岂敢觊觎?”
“可是……”
“此言差矣!”袁孝话未出口,洵溱突然插话,“这些不是他的心血,而是少秦王的心血。如今,上京四府已划归西律武宗,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尽归西律武宗所有。”
言至于此,洵溱将别有深意的目光投向若有所思的袁孝,幽幽地问道:“敢问袁舵主,我说的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有道理!”洵溱话里有话,令袁孝心头一紧,连忙点头附和,“这些东西根本不属于袁某,它们从始至终只属于少秦王。昔日,袁某只是代为保管。如今,袁门已并入西律武宗,这些东西……自然归副宗主掌管,袁某又岂敢觊觎?更何况,袁某一时糊涂犯下大错,幸亏副宗主宽仁为怀……”
“欸!”柳寻衣颇为不耐地摆摆手,“过去的事不必再提!既然洵溱和袁舵主都认为这些东西应该由我掌管,那……我将它们分给袁门,作为袁舵主进入中原的本钱,如何?”
“这……”
“若是‘还’给袁家,此事不妥。但若‘赐’予袁门,倒是合乎情理。”洵溱沉吟道,“身为副宗主,你总不能让袁门上上下下去中原忍饥挨饿。”
“说的是!说的是!”柳寻衣与洵溱此唱彼和,“袁门弟子千余人,在人生地不熟的中原势必花销甚巨。因此,袁舵主亟需这笔‘盘缠’上路。”
“副宗主、大小姐!”
见柳寻衣和洵溱变着花样地帮自己,袁孝不禁心生感动,蓦然起身,朝二人毕恭毕敬地拱手一拜:“你们不计前嫌,对袁某天高地厚之恩。袁家上下无以为报,唯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袁舵主言重了!”柳寻衣连忙放下茶杯,上前托起袁孝,从而话锋一转,“其实,我今天还有一件事想和你商量。”
“何事?”
“洵溱已将你们的计划告诉我,袁、严、洪、雷四门分别投奔武当、秦府、腾族、贤王府等待时变,伺机而动。我斟酌再三,认为此计可行,只是……委屈你们暂时隐匿身份,寄人篱下。尤其是袁舵主,前往武当骗取清风的信任绝非易事。清风此人外表忠厚,内心奸险,他连自己的东床快婿都能痛下杀手,更何况外人?因此,武当之行……袁舵主千万小心谨慎。如遇凶险,宁可临阵而退,也不要以命相搏。”
“柳大侠不愧是柳大侠,果然宅心仁厚!”望着情真意切的柳寻衣,袁孝发出一道由衷地感慨,“副宗主放心,袁某知道分寸,一定不会打草惊蛇。”
“武林局势千变万化,江湖险恶人心难测。因此,此次入关……非四位舵主亲自上阵不可,其他人的道行远远不够。”提及此事,柳寻衣的语气甚是无奈,可未等袁孝表明忠心,他又没来由地补充一句,“但道行不够不等于不堪大用,上京四府有不少能文善武,足智多谋的年轻人跃跃欲试,希望自己有机会得到历练,假以时日可以成为像袁舵主这般独当一面的英雄。”
闻言,听出一丝蹊跷的袁孝心里迅速闪过无数念头。他一边暗暗揣度着柳寻衣和洵溱的意图,一边故作懵懂地接话:“副宗主所言极是,上京四府确实有不少潜力十足的年轻人。这些年,我和严顺、洪寺、雷震一直在默默观察,悉心培养,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更不能因后继无人而拖少秦王的后腿。”
柳寻衣似笑非笑地应道:“四位舵主高瞻远瞩,在下佩服!只不过东北大局已定,上京四府的地位无人能够撼动,再加上你们四位亲自坐镇,恐怕麾下的年轻弟子……找不到太多磨练的机会。毕竟,大树底下好乘凉,他们的日子亦过的顺风顺水。”
“这……”袁孝一愣,迟疑道,“副宗主的意思是……”
“雷舵主曾经说过,上京四府一旦入关就再也无法回头。我明白他的担忧,却不同意他的想法。我认为,中原要争,可东北……也不能弃。”柳寻衣神情一禀,义正言辞道,“因此,找一位有能力的人帮你们守护家业十分重要。四位入关后,东北的局势必会发生动荡,这些年被你们压得抬不起头的帮派势力一定会跳出来闹事。借机招兵买马、抢夺地盘、攀交权贵,挤破脑袋争相上位,希望自己能够成为新一代的‘上京四府’,主持东北大局。”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副宗主……所虑极是!”似乎被柳寻衣戳中软肋,袁孝不禁面露惆怅,叹息道,“我们兄弟在东北披星戴月,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开辟今天的局面。如今,让我们放弃这里的一切,举家南迁重新开始。说句心里话……袁某确实有些舍不得。”
“正因如此,我才让你们留下三成人马。”洵溱不急不缓地说道,“我和柳寻衣反复商量,一致认为你们离开后上京四府不能再各行其是,必须共同进退,如此才有可能保住你们在东北的家业。”
“大小姐明鉴!”
“因此,挑选一位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人临危受命,留在东北主持大局才是当务之急。”见袁孝态度鲜明,柳寻衣不再犹豫,一语道破关键,“不知袁舵主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这……”袁孝眉头一皱,欲言又止,“副宗主和大小姐的意思是……”
“直说吧!我有一位人选,敢请袁舵主斟酌。”
“哦?”袁孝在心中暗道一声“果然”,但表面上却不动声色,佯装诧异,“不知是何方神圣,竟能入副宗主和大小姐的法眼?”
“此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大小姐说的是……”
“令公子,袁霆!”
……
血蓑衣 第九百三十七章:知人善任(二)
“我?”
袁霆万没料到柳寻衣和洵溱会突然将“矛头”指向自己,登时心生慌乱,呆若木鸡。
再看袁孝,听到洵溱的回答猛然倒吸一口凉气,眼神飘忽,表情僵固,反应分外古怪。
见状,柳寻衣和洵溱不禁相视一眼,眉宇间皆浮现出一抹狐疑之色。
“袁舵主,看你的样子……”柳寻衣眉头微皱,似乎困惑不解,“莫非……我们的提议有何不妥?”
“不不不,副宗主和大小姐通幽洞微,知机识变,你们的提议岂有不妥?”心不在焉的袁孝连连摆手,吞吞吐吐道,“我只是担心袁霆能力平庸,难以担当大任,有负副宗主和大小姐的重托……”
“袁舵主此言我不敢苟同!”洵溱柳眉轻挑,缓缓摇头,“袁霆是你儿子,论忠心无人能及。而且他胸怀大志,文武兼备,论能力在上京四府年轻一辈中也算翘楚。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自幼在东北长大,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并与上京四府上上下下极为熟络,在年轻弟子中颇有声望。缘由种种,我们认为袁霆是留守东北主持大局的不二人选。”
“话虽如此,可他年纪尚轻,江湖阅历十分浅薄。从出生至今,我从未交办过一件差事,也从未安排他在府中当差,只是好吃、好喝、好玩地供养着……”袁孝自嘲道,“并非袁某妄自菲薄,在我眼中袁霆根本就是一个不成大器的纨绔子弟。让他寻欢作乐,斗鸡走狗尚可,但让他接管上京四府……却是万万不能。”
听到袁孝对自己的评价如此不堪,渐渐回过神的袁霆不禁面露尴尬,眼中闪过一道若隐若现的羞恼与埋怨。
殊不知,袁孝是故意将他贬得一无是处,其用心良苦恰恰是为保他周全。
袁霆年轻气盛,不知江湖的水有多深。可袁孝却心如明镜,一旦让袁霆留在东北主持大局,表面风光无限,实际却险象环生。
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
“袁舵主,你太谦虚了。”洵溱一眼洞穿袁孝的心思,直言不讳道,“爱护自己的儿子无可厚非,但要拿捏尺度。如果你一直将他庇佑在自己的羽翼下,他如何能展翅高飞,闯出自己的天地?更何况,你能护佑他多久?五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三十年?一旦你年老势衰,无力庇佑,他又该何去何从?难不成你打算让他当一辈子纨绔子弟?一辈子混吃等死?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该磨练时就要磨练。袁霆在你眼里永远是不懂事的孩子,可在外人眼中,他早已是一位鸿鶱凤立,气充志定的年轻俊才。”
“可他才二十岁……”
“自古英雄不问出处,更不问年纪!”柳寻衣反驳道,“非在下大言不惭,我与洵溱又能比袁霆痴长几岁?更有甚者,‘鬼见愁’秦苦与我年纪相仿,但他现在已是武林四大世家之一,河西秦氏的掌门人。当年的北贤王洛天瑾,创立贤王府的时候不过二十出头。‘武林第一君子’陆庭湘接管江南陆府时也不过二十多岁。”
“副宗主与大小姐乃人中龙凤,百年难遇。秦苦、洛天瑾、陆庭湘同样天纵奇才,大器早成亦在情理之中。”袁孝似乎对柳寻衣的游说不以为然,连连摆手推辞,“反观袁霆,文不成武不就,才智平庸,天资愚钝,岂敢与皓月争辉?”
“如果我没有记错,袁舵主承少秦王之命创立沈州袁府的时候,似乎比今日的袁霆大不了几岁。”洵溱揶揄道,“常言道‘虎父无犬子’,你袁孝是英雄,儿子岂能是‘狗熊’?”
“大小姐过誉了!袁某只是一块朽木,人过中年仍高不成低不就,谈何英雄?区区犬子……怎配与龙虎相提并论?”
“这……”
见袁孝固执己见,柳寻衣和洵溱无不面露踌躇。
他们的本意绝不是故意刁难,更不是将袁霆推入火坑。而是见他与众不同,聪慧过人,故而有心抬举。却不料,自己的好意竟遭到袁孝一而再、再而三的婉拒。
见状,已经仁至义尽的柳寻衣和洵溱只能扼腕叹息,为免闹出误会,他们不打算强人所难。
“世上哪有爹这般贬低自己的儿子?”
然而,未等柳寻衣向袁孝妥协,一直沉默不语的袁霆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羞愤,毅然决然地出言驳斥,语气异常坚定:“承蒙副宗主和大小姐看得起在下,袁霆愿意留在东北,誓死守卫上京四府。”
“霆儿,休要胡言乱语……”
“我没有胡言乱语!”袁霆对袁孝的惶恐嗤之以鼻,“噗通”一声跪倒在地,严辞正色地举手起誓,“我对天发誓,倘若有人敢趁火打劫,我必以死相拼!一句话,家在人在,家亡人亡!”
“霆儿,你……”
“我已长大成人,何去何从不再劳爹费心。”袁霆义正言辞地打断袁孝的劝诫,“从小到大,我唯一的心愿就是做一个顶天立地,堂堂正正的男人。我不想一辈子活在爹的保护下,整日无所事事,终究一事无成。我希望可以像副宗主和大小姐那样,闯出自己的名堂。”
“混账!你有多少斤两难道自己不知道?岂敢向副宗主和大小姐比肩……”
“你知不知道娘当年为何会抑郁而终?”袁霆恼羞成怒,满眼悲痛地望着忧心如焚的袁孝,一字一句地说道,“就是因为娘一直依靠你,将你视作生命的全部。一旦失去你的关心、失去你的疼爱、失去你的庇佑,甚至失去她在你心中的地位,娘就像失去三魂七魄,像一个找不到家的孩子,全然不知自己该如何继续活下去。那时的她,早已失去为自己而活的信念和勇气,她的一生也从未真真正正地为自己而活。因此,当你疏远她、冷落她的时候,她才会郁结难舒,万念俱灰,最终……”
“无缘无故,提你娘做甚?你说这些话……莫非想让为父痛死、愧死不成?”袁孝回忆亡妻,瞬时心如刀绞,五内俱焚。
“不!”袁霆神情一禀,字字辛酸,“我说这些无非是想告诉爹,我不希望一直活在你的庇佑中,也不希望一直依靠你,更不希望自己变成第二个‘娘’。”
“你……”
袁霆此言宛若雷霆一击,狠狠劈在袁孝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令其方寸大乱,哑口无言。一时间情难自已,竟是泪如泉涌。
“袁霆,逝者已矣!不止你伤心,你爹同样追悔莫及,否则也不会对你如此宠溺。身为人子,你岂忍心故意揭他伤疤?”柳寻衣自幼流离失所,最见不得亲情悲欢,此刻见袁孝父子因往事而“相爱相杀”,心情渐渐变得沉重无比,“既然袁舵主舔犊情深,此事我们再从长计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