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鉴宝直播间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专门无名之辈
当然,为了进去黑市,他也找了不少人帮忙,才被带到里面去。
没想到,还真吸引了几个感兴趣的人,他挺振奋,不断介绍那是自己祖传了好多代的宝贝,绝对不骗人……
“胡先生吗?这里请。”他看到胡杨一行人之后,连忙迎上来。
“霍先生你好!”胡杨和他握了握手。
两人客套了一番后,胡杨也开始看那幅画。
他看的时候,前面来的人基本上已经结束,将放大镜收起来。其中一位老人摇头,跟另外一位老头说道:“肯定不是真迹,这回看过,你满足了吧?”
他们两个是老伙计,组队来的。
“又不是我一个人想来。”另一位老人郁闷道。
看到照片的时候,这老家伙比他还要激动,一口表示要来看看。这回,发现不是展子虔的真迹,就把锅甩给他?
确实,当真正看到这幅画,都不用认真看,他们便知道不是真迹。
“胡哥,为什么不是真迹?”华仔低声问道。
胡杨也没有细看,之前在图片上看不清,但来了之后,才发现画芯是纸质的。也就难怪,这两位老人直接断言不是真迹。
而且,装裱的纸质就不去研究,毕竟有可能后世重新装裱的,这并不奇怪。但画芯的纸质也不是隋朝的,胡杨觉得是宋朝的。
所谓画芯,泛指已装裱作品中的画作部分。
当然,不代表这幅画就是宋朝的,也有可能是有人利用宋朝遗留下来的古老纸张画的伪作。
展子虔属于隋朝人,那时候是已经有纸张,但既然他的《游春图》都是绢本,作为同一个系列的《踏雪图》,就没有理由变成纸质的。
“《踏雪图》应该是绢本的,而不是纸质。”胡杨解释。
两位老人微微惊讶,没想到这个后面才到的年轻人,一眼就看出了关键。
“小友,眼光独到呀!”
胡杨朝他们微笑拱手:“经验上还是比不上你们这些老前辈的。”
老人也笑着回应,然后跟霍光辉说道:“多谢款待,我们先告辞了。”
霍光辉有点失望,因为他可是见过,这两位在黑市出手阔绰,属于比较有实力的买家,居然没看上。
而且,听胡杨的话之后,心里也凉了半截,这些判断的话,曾经就有人和他说过。
正当他失落之时,一直没开口说话的妇女就说话了。
“你这幅画要怎么卖?”
嗯?
刚才胡杨和两位老人的对话,这人没听见?竟然还问价钱,说明感兴趣。霍光辉顿时喜出望外。
他搓着手:“这个,这个嘛!”
说着,还一边望着胡杨等人。
一时间,他不知道怎么开价,怕开价高了,将人赶走。可是开价低了,自己吃亏,也不是他想要的。
因此,他想看看胡杨这个年轻人有没有兴趣。
如果有的话,最好就是两个人竞争,这样他才能渔翁得利。
谁知道那妇女是个干练的人,不想婆婆妈妈,直接开门见山说道:“你这幅画,展子虔的真迹是不可能的,原因刚才已经有人说了。但我怀疑是宋朝某位画家的仿作,所以如果价格不超过八万的话,我可以带走。”
呃!
这么直接吗?
霍光辉懵了一下,然后继续看向胡杨:“胡先生,你呢?”
他还是决定先看看胡杨的态度。
胡杨本来还想“认真”看一会的,但现在被逼着表态。事实上,通过寻宝眼,他已经知道这幅画的具体底细,只是还想装模作样一番的。
“那我出十万。”
妇女瞪了一眼胡杨这个程咬金:“十一万。”
不管是胡杨、华仔等人,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忍不住翻白眼:说好的不超过八万呢?脸呢?不要了吗?
“我去!这位姐姐,刚才的话当放屁了?”
“哈哈!还是挺诚实的。”
“目测是一件宋朝名家的仿作,肯定也很值钱吧!”
“废话!胡哥都竞价了,肯定不简单。宋朝有那些画家?大家要不要猜一猜,让胡哥搞个抽奖活动,猜对有奖。嘿嘿!”
……
霍光辉见胡杨竞价,脸上立即涌现喜色,这个年轻人果然没有让他失望,这才是他想要的结果。而看到那位方小姐跟着竞价,更是惊喜。
“十二万!”胡杨跟上去。
方女士有点咬牙切齿的感觉,看向霍光辉:“十五万,你不卖的话,我真走了。这幅画,我也只是怀疑,买下来有一定风险。”
霍光辉不是傻子,开始装聋作哑,好像没听见。
“那我出十六万。”
老实说,真不是胡杨针对她,是他确实看上了这幅画,不可能让出去的。
“喂!你适可而止。十八万!”方女士前一句是跟胡杨说的,后一句则是跟霍光辉说。
直播间的朋友们马上笑喷:果然,女人的话不能信!
胡杨又加了两万,凑了个整数,二十万!
“好,我认输,要不是宋朝范宽的作品,你就等着哭吧!”方女士被气跑了,连带装聋作哑的霍光辉都被瞪了一眼。
范宽是宋代绘画大师,擅画山水,为山水画“北宋三大家“之一,可以说是宋朝初期最有影响力的两位画家之一。
方女士也就是看到一些范宽的痕迹,才会冒险开价的,但并没有肯定。所以,当价格高达二十万,她主动放弃。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二十一章 恢复颜色
二十万,并不是霍光辉一开始所期待的。刚得到这幅画的时候,他期待是百万起,毕竟现在不少古字画都很值钱。
然而,碰了几次壁之后,他心里的期待一降再降,甚至萌生“能出手就好”的想法,多少能赚到点钱。
如今,价格回升到了二十万,他已经相当满意。
或许,会像刚离开的方女士说的那样,有可能是宋朝画家临摹的作品,那肯定不止二十万。
可是,霍光辉他不敢赌。输了的话,二十万都泡汤了。今时今日的他,二十万不是小数目。
“谢谢!”收到转账之后,霍光辉感激地和胡杨握手。
然后,他朝宵夜档的老板大声喊:“老板,点菜!”
这一顿,是必须请大家吃的。
胡杨却摆摆手道:“不客气!各取所需而已,我是看好这幅画的。吃饭就不比了,我们都急着回去,有客人在等,所以……”
霍光辉一怔,随即点头,不勉强:“那行,那行!我们下次见面再吃。”
其实,就没有下次这种说法,只是客套而已。不用花钱请客,省下三两百烟钱,霍光辉还能说什么?
抱歉后,胡杨就带着华仔等人离开。
那幅画,准备回去之后再说。沈老等人也识趣没有立即问,反正回去就知道了。
只有直播间的观众们心痒难耐,想要知道这幅画是不是方女士想的那样,是否为范宽的作品。
回到费奇的家中,胡杨看到了钟文秋的父母。
钟父两人下了飞机后,看到儿子的信息,得知花盆已经卖出去,两百三十万,钱都躺在了银行卡里。
他们两夫妇面面相觑,但对这个结果没有意见,只有喜悦。
要知道,那花盆就是捡来的,完全就是天降横财呀!
当然,他们更加清楚,如果不是胡杨不嫌麻烦,帮忙鉴定,这件宝物就要一直种草莓了。所以,他们来的路上,就想着应该怎么感谢儿子说的那个胡哥。
儿子是请了大家吃大餐,但他们觉得这是不够的。
和儿子碰面之后,就商量着要怎么感谢,封个大红包?
这种提议刚出来,立即被儿子否定,表示千万别这么干,省得胡哥不高兴,人家根本看不上你什么大红包,是个非常富裕的土豪。
搞那些,还不如真诚相待?比如他一开始送的土特产,胡哥就欣然收下了。
当然,他知道胡哥做直播需要人气,所以和自己老爸商量,打算充值个一两万,帮胡哥打下一个三分钟头条,增加点人气。
“太感谢胡先生了。”钟父感激道。
胡杨摇头道:“钟叔,你太客气,叫我小胡就行。这也是文秋兄弟自己争取的结果,我只是举手之劳。”
“胡哥,收获如何?”钟文秋则是追问。
没能跟着去黑市玩,他感觉挺遗憾。
胡杨笑道:“还不错!”
费奇是个大嘴巴,根本藏不住什么秘密,立即将一些过程有声有色地讲出来。比如那件价值几十万的天球瓶,根本没花胡哥一分钱,白送的等等。
钟父听后,脑门冒汗,暗自侥幸,还好听儿子,没有封红包,不然要笑死人。
人家这赚钱,还真没把三几万当一回事。塞红包作为感谢,有点侮辱人了。
“那就是说,这炉子值三百多万咯!”钟文秋盯着那铜炉,不明觉厉。胡哥随手淘来的一个铜炉,就比他那件宝贝还要值钱。
“真的要用火烤一下?”费奇的父亲也开口问道。
今天家里客人比较多,除了胡杨一行人,还有钟文秋三口。
“试试看。”沈老说道。
他也不知道这种鉴定方法,所以很好奇。不仅仅是他,直播间的人也在期待,是否真的像胡哥说得那样,用火烧,就能恢复原本的颜色。
“可以,那就试试看。”胡杨点头。
费奇马上去准备火,大张旗鼓地把煤气炉都搬了出来。
“其实,有一种仿品跟真正的宣德炉并没有差别,可以说一模一样。眼前的这个钵炉,我不知道是不是那批中的一个。”胡杨跟大家说道。
“一模一样?有这样的事?”费奇等人震惊。
沈老努力回忆,但他的知识量并不多,一时间还没想到什么。
费老爷子却道:“不出奇,总有能人,将造假技术做得神鬼难辨,以假乱真。”
“很多人都知道,宣德炉一直被模仿,一直被仿造,从明朝开始,到清朝,到民国,到现在,就没有停止过。但很多人并不知道,最开始仿造的,就是宣德炉监造者之一吴邦佐。
宣德炉本就是他那批人做出来的,后来自己又偷偷做了一批,能有什么区别?”
明代宣德皇帝在位时,为满足玩赏香炉的嗜好,特下令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设计和监制香炉。
在宣德炉停止制造后,吴邦佐便召集原来铸炉工匠,依照宣德炉的图纸和工艺程序进行仿造。这些仿品工艺精,且原料和宣德炉基本相同,可与真品媲美。
胡杨怀疑,自己得到的这一件,哪怕不是最早的那批,也很可能是吴邦佐后来仿造的。
呃!
华仔等人大眼瞪小眼,这么干,不怕被砍头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还真是假的都变真的了。
钵炉放在火焰上烧了一段时间,暗紫色的表面逐渐变成黄灿灿的颜色,大家看后,基本上确认胡哥判断得没有错。
“哈哈!沈老爷子有点傻眼了。”
“换做我,我也傻眼啦!还要后悔死。这东西,自己也看了的,但这么大的一件宝贝,自己却没发现。”
“只能说胡哥太牛了。”
“鉴宝是一门大学问,不是谁都玩得来的。这两天,我也试了一下学习,但看了一会书,头晕,超级无聊、枯燥,很有催眠效果。”
“要我说,知识储量虽然重要,但关键还是眼力。有些人可能能说会道,一肚子的文玩墨水,但捡不了漏,就是没有眼力,只能纸上谈兵。”
……
胡杨欣喜道:“看来,我的猜测没错!”
最后,费奇等人将目光转向那幅《踏雪图》,真的是宋朝著名山水画大师范宽作品吗?




鉴宝直播间 上架说几句
这本书半年前,我就有冲动想要写下来的,但被一些琐碎事烦着,没腾出手。决定开动之后,发现成绩并没有想象中好,签约比较迟,差点要放弃,还好坚持了下来。
在这,我要感谢最开始给我收藏的朋友们。那时候,每天都要刷好几次后台,看收藏数据。当看到数据增加会很高兴,感觉自己的努力有人欣赏。而看到忽然少了个收藏,也会反省,是不是最近一两章有毒,患得患失!或许,这就是新书的综合征。
签约之后,情况大大好转,得感谢大家,还让我们这本书坐了一周新书榜的榜首。感谢所有打赏的兄弟姐妹们,像伟喂伟、啸天咯、cc一一一贪狼、狂怒风神、尚神司司长、我的码被盗了、遗失0痕迹、君子孖射、随风千入夜、爱吃书的大叔等等,就不一一打出来。
当然,还要跟我们编辑维妮,推荐很给力。
最后,我们这本书在今晚十二点过后正是进入vip章节,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吃粥还是吃饭,都要看大家的订阅。
还有就是,预定大家的保底月票啦!我知道,明天上架的书肯定有很厉害的,前几名争不了,但可以试一试前十呀!万一实现了呢?




鉴宝直播间 第一百二十二章 第一位女收藏家(求订阅)
《踏雪图》的大概信息,胡杨已经和大家说过,哪怕在历史上,都是一幅传说中的画作,只存在在记载中,好像没有人见过。
一开始,胡哥就抱着碰运气的心态去看的。
虽然发现不是展子虔的真迹,但他还是用二十万买下来。在大家的记忆里面,这是第一次胡哥用这么多钱入手一件物品。
那么,这幅画应该还算是挺珍贵的吧?
大家猜测,最后方女士的判断可能是真的。这幅作品虽然是仿作,但极有可能是宋朝山水画家范宽的作品。
“我再看看。”沈老凑过来,拿出自己的放大镜。
这种古老的画,仅凭肉眼其实是很容易犯错的,如今的造假技术,做得非常细微,甚至用放大镜都不一定能找到破绽。
费老爷子撇了撇嘴,暗想:你凑什么热闹?你什么水平,自己心里没点数吗?能看出什么来?
不过,也不好当着那么多后辈的面打他脸,拆他台。
沈老一边看,一边说:“我听说,范宽擅长画雪,是其一大创造,说这《踏雪图》是他的仿古作,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事实上,范宽更擅长画山。”
胡杨笑道,告诉大家,范宽的“山”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
他对着古画,指点:“看这里,有雨点皴的痕迹。这种画法,是范宽的拿手好戏。”
沈老不是太懂雨点皴,只是听过这个名词,说是山水画的一种画技。
“什么是雨点皴?”华仔对事、对问题,一向都是那么积极。
“所谓的雨点皴,叫豆瓣披,为长点形的短促笔触,常用中锋稍间以侧锋画出。
它能表现山石的苍劲厚重。在画史上运用雨点披的成功范例就是北宋范宽,他的皴法被人称为‘枪笔’。
可能正是看到这种痕迹,之前那位女士才和我争。”胡杨解释道。
当然了,这种画法,不是所有人都欣赏。比如宋朝著名书法家米芾,就觉得这种画法容易导致用墨过浓,导致石头和泥土都分不清。
直播间的人顿时笑出猪叫声:胡哥,不是你和人家抢吗?怎么就变成人家和你争?明明是那位大姐先看上的。
“这么说,这一幅就是范宽的真迹啦?”费奇问道。
小莉等人都看着胡杨,下意识忽略正在鉴定的沈老,似乎都不看好他的能力。
胡杨点点头,然后又摇头。
“什么意思?”
胡杨说道:“首先,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一幅,确实是范宽的……”
没说完,沈老就发现了问题,打断道:“不对,有问题!看这里,有淡淡的书写痕迹,放大镜才能看到一点,胡小哥哥,你来瞧瞧。”
说完,还把自己的放大镜给胡杨。
胡杨没接,笑道:“那儿我也注意到了。我想,也正是这样,这幅画才被鉴定为赝品。”
不少专业鉴定的都有这么个毛病,只要找到一处自己认为是破绽的破绽,就觉得东西是假的,没有继续深入研究,认为已经没有这种必要性。
“我们不妨先看看纸质,沈老应该也发现,这是澄心堂纸,宋朝最好的一种纸,宋代著名书画大家大多使用这种纸。”
实际上,这种纸不是宋朝创造的,而是在五代十国南唐的时候已经被创造出来,以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深得当时南唐君主喜爱。
沈老老脸一红,他还真对古代纸张没有研究,看不出什么来。只是,心里对这个年纪不大的年轻人很佩服。
纸张的鉴定,对很多人都是一大难题,不好入手。
“或许会有人问,难道澄心堂纸不会被后世仿造吗?没错,有!而且一直到清朝,乾隆还在命人仿造这种名纸。不过,每个时代造纸的材料是有区别的。
比如晋唐宋三个朝代的书画用纸,晋朝绝大部分使用麻纸,唐朝虽然也沿用,但技术更加高超,造出来的纸质量更好、更精,到了宋朝,皮纸逐渐替代……”胡杨给大家分析道。
分析完纸张的年代之后,胡杨再从印章鉴定。
对古代书画的鉴定是一门专门的学问。一般来说,书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时代风格和书画家的个人风格。辅助依据是书画上的印章、题跋、收藏印,以及各时代的纸绢、著录、装璜等。
“我们看印章,这个范宽的私印刚好落在这字面上,可以很大程度上防造假。哪怕是现代的科学技术,要对字和印重叠的那部分进行复印,也是非常高难度的。”
这也是为什么,弄合同的时候,好多人喜欢将印章盖在签字上面。
画上,还有两个收藏印,说明这幅画曾经被起码两位收藏家收藏过。盖上自己的印,就有点“到此一游”的感觉。
这一点,乾隆就是其中的盖印狂魔,只要是他喜欢的作品,都在上面盖上自己的印章,有时候甚至不是一个两个。
比如我们之前提到的《游春图》,乾隆就丧心病狂地盖了很多,把画面空白的地方几乎都填满,让后世的研究人员头皮发麻。
还好,这人还算有点公德心,没有把收藏印覆盖在画面上,否则大家都要问候乾隆他娘了。
“皇姊图书?这是谁?人名?”看了好大一会,费奇才辨认出其中一枚收藏印的字。
“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收藏家,元朝大公主。这不是人名,皇姊是皇姐的意思,印章的意思,就是皇姐的书画。这位大公主,真名叫祥哥剌吉。”胡杨回答道。
直播间的女观众顿时大呼666。
“这名字,真是……嗯,独特!”费奇吃惊。
一听名字,谁能想到是女的?怎么看也是男孩子的名字呀!不过,想到蒙古族兄弟的起名风格,也就不深究。
“这位长公主对书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且极擅于收藏,并请专人对所藏字画进行了题跋、著录。有她的收藏印证明,基本上不会假。”胡杨说道。
可以从大长公主的两方印章“皇姊图书”和“皇姊珍玩”来鉴定她所藏的字画。当然,印章也是可以伪造的,这就要认真地鉴识、比较,确定真伪。
胡杨听说,大长公主的两方印章其风格与大小相同,字体均为篆书,可能出自同一手笔。
在公主的两方印章中,比较常用的是《皇姊图书》,该印稍偏上宽下窄,近乎正方形,正如现在看到的这个印。
另外一枚“皇姊珍玩”印,则在书画中极少出现,而两印同时出现在一幅书画上更是极为少见。据所知只有王振鹏的《锦标图》上同时钤有二印。
见直播间的女观众热烈讨论,显然把这位长公主要当偶像的节奏,胡杨也就多说几句。
可以理解,历史上,女人通常都是弱势群体,难得出现一位名人,被崇拜也就理所当然。
“这位公主能成为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大收藏家,跟她的身份地位、环境都有很大关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因为这种身份,经济上肯定不会窘迫,其书画收藏除从宫廷内府收藏中直接得来外,还能有足够的钱财购集,因而才有相当可观的个人收藏,这是别人无法企及的。
而且,公主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元文化走向繁荣的阶段,她的周围就有许多大画家大文士,对她产生很大的影响。”
实际上,只要真心喜欢,历史上很多公主都能成为大收藏家,她们有这种资本。中国封建社会好几千年,那么多朝代,有多少公主,数都数不过来。
元朝大长公主在元代皇室中颇善文化活动,她通汉文,好收藏,而且崇儒重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女名人。
正如网友们经常说的,中国或许在战争中输过,但文化上从来没输过,所有入主中原的少数名族都会被汉家博大精深的文化同化掉。
这就是我国文明的强大所在,是中国文明几千年从未断绝过的最大原因,包容性太强了。
不像西亚的两河文明等,国家被灭,文明也就消失了。要不是后世的考古学家挖出来,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个文明曾经辉煌过。
最后,胡杨说到用笔上面。每一个书画家,都有自己的用笔风格和习惯。
“我们说的用笔,其实就是看线条。”胡杨说道。
1...3637383940...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