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过了好半晌,苏大丫才应了一声好,接弟弟在身边,当天就给弟弟按排了帐房的事,以后由他来管帐,大管事辅佐,她这模样是打算将生意交给弟弟了,没把苏二河夫妻高兴坏了。
夜里,苏大丫和苏三丫又回到了小院,苏大丫陪时夫子进屋里去了,苏三丫一个人来到门口,打开门,门外站着的正是哥哥苏金,苏金原本拜入金凌镖局学武,以后跟着做镖师,没想到后来二当家跟大当家分家了,苏大丫主要跟二当家相熟,于是听了妹妹的话跟着二当家出来了。
哪知如今金丰镖局没有了,连钟夏生都成了苏大丫身边的狗,苏三丫便联络弟弟出来,找了一个客栈先住下,她想了几日,决定将弟弟安排在时夫子身边,学了一年多的功夫,有了一点基础,只要时夫子同意了,以后她再为哥哥找个学功夫的师父。
等哥哥功夫好了,就能成为时夫身边的左右手,跟在时夫子身边指不定还能得到提点,她还是希望哥哥能识字的,就算不去考功名,能识字也是好的。
苏金在两间镖局没少吃亏,他没敢告诉家里人,他知道娘和妹妹都在做下人,他不缺银子花,但她们也不能帮他解决所有的问题,如今已经十六岁的苏金也慢慢地明白了,要生存下来,只有自己变强大了。
苏三丫把哥哥引进院里,见主屋里没有声音,于是带着哥哥进了厨房,亲自下厨做了一碗牛肉面,苏金吃得狼吞虎咽,在苏家人过得这么好的时候,苏金却要躲躲藏藏。
钟夏生带出来六个人,其中便有苏金,自然钟夏生不会放人,所以只有时夫子还能保他。
“哥,慢慢吃,以后夜里就来小院,我明日抽到机会就跟时夫子说说,最近几日大丫跟时夫子感情极好,我也抽不到机会。”
苏金点头,吃饱了,他跟着妹妹一起坐在院子后头,两人聊着以后的事,苏三丫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她希望哥哥一定要学功夫,同时还要学会识字。
同时苏三丫从书房里翻出一本千字文出来,交到哥哥的手中,说道:“在时夫子身边后,白日里你就做时夫子身边的书童,时夫子在私塾里授课,你也一并在旁边听着,等以后慢慢识字了,就能帮时夫子整理一下书籍什么的。”
“而且我发现大丫要将生意做到余城和项城去,以后大丫的生意一定会做大的,等你有了功夫会识字认帐,以后我再在苏大丫身边美言几句,哥,你一定会得到大丫的信任,取代苏金的位置。”
苏可听了,满心希望。
第二日苏大丫还没有起身,时凌却从屋里出来,苏三丫早就等在那儿,苏金也没有离开小院,守了一夜就盼着有这么一个机会,如今机会来了,兄妹两人在时夫子身前跪下。
苏三丫说明来意,并说大哥在钟夏生底下,受钟夏生的欺负,这几日恐怕得带着他去往余城或者项城,她哥学艺不精,担心半路出事。
时凌朝苏金看去,练了一年功夫,整个人长高不少,人也看着壮实,于是时凌叫两人起来,“你妹妹心灵手巧,一直照顾我和大丫,苏金你若是愿意,以后就由我教你功夫,跟在我身边识字,你看如何?”
苏三丫呆住,半晌反应过来时,拉着哥哥再次跪下,时凌还是挺享受这种被人追棒的感觉,已经许久不曾有了,便是苏大丫对他也没有了以前的恭敬。
“你们起来吧,正好我身边还缺一个书童,今日就跟我一起去私塾,以后每日寅时起,跟着我练武。”
苏大丫起床的时候,苏三丫已经跪在床前了,苏大丫淡淡地朝她看去一眼,苏三丫便将自家大哥的事说了,并说以后练好了功夫学会了识字,将来必帮着姐姐走南闯北毫无怨言。
苏大丫听了这话心情好了不少,倒也没有放在心上,不过苏三丫私下里去找时凌的事,她却是不喜,叮嘱了她几声,以后不可以接近时凌,苏三丫应下了,她才没有计较。
苏大丫大清早的去了二房院里,既然家里人打算让她带着弟弟做生意,她便教他试试看,只是以后二房院里,她不打算去了,想着今日将帐本搬回来。
两人到了二房院里,天才堪堪亮,进了门去了后院,朝着她的小屋里去,就听到里头传来声音。
赵秋红说道:“这帐本不知儿子看不看得懂?也不知大丫头有没有挪用银子?”
苏二河却道:“你管这么多做什么,儿子看不懂,就找个秀才帮着看帐,我们只管搬走便是。”
赵秋红:“可是大丫头知道了怎么办?”
苏二河:“能怎么办,不就是将帐本搬去给她弟弟看,她本来就让弟弟做帐房,这些帐就该给弟弟看看。”
夫妻两人搬了帐本出来,就看到苏大丫和苏三丫挺直了脊背站在了廊下看着两人。
“大……大丫头怎么来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24章 食铺密方被偷学
第224章 食铺密方被偷学
苏二河有些心虚,赵秋红脸一白,不敢说话了,两人抱着帐本不放手,有些戒备的看着女儿。
苏大丫心凉透了,她现在能赚钱了,有能力了,没想到爹娘也露出了本性,这个家,果然不是她要呆的地方。
“帐本是我的,爹娘要搬去哪儿?”
苏大丫面色淡淡,苏二河心里没有底,不敢再说了,夫妻两人只好不情不愿的将帐本交给了苏大丫。
夫妻两人离开时,苏二河有些怪大丫不通情理,赵秋红却不再说话,想起女儿以前与他们不生分的时候,什么都给他们,他们这一次是不是做得太过份了些?
苏大丫叫苏三丫搬了帐本走了,苏家人没一个人敢拦的,从此后,苏大丫便很少来苏家院了。
苏大丫将帐本搬来了小院,整理了一下,抽了大部分资金,准备亲自去余城一趟,若是上一次她找的滕海没有落入苏二丫手中,她也不至于生意没有进展,不然的话早已经在余城做开了,都是吃了苏二丫的亏,如今她得到了滕海,生意蒸蒸日上,她不甘心,她就不相信自己做生意还不如她。
苏大丫夜里与时凌温存了好一会,第二日夫妻两人分开,苏大丫去往余城数日,年底再回来。
而弟弟苏可她也一并带去。
苏宛平最近太过于忙碌,家里连个做饭的都没有,平素早餐和中餐都是吃外头的,只有到了晚餐,她跟傅氏回到家里才做一顿好吃的,这可不是个事儿。
布庄后头的院子全部变成了仓库,也没法住人,绣庄后头的院子却是住着几位绣娘,苏宛平想在后院挨着铺面的那处小屋弄一个厨房出来,只是院里没有单独的井,井水还得从家里运来。
于是这事儿就交给时烨去办了,傅氏为此请了一个厨娘,还是莫氏给的人,那位厨娘原本是杜县丞府上的,杜家主子多,那厨房里不少厨师,随便抽走个厨娘不成问题,便将人给了傅氏。
这位厨娘叫阮娘,做的地地道道的本地菜,味道还是不错的,白切鸡沾上酱油,还能入口。
莫氏将阮娘的身契给了傅氏,家里多了一个人员。
但阮娘还有一门绝活,就是很会做海鲜,还有做腌干菜,以前在杜府的时候,杜府的干海鱼海鲜等都出自此人之手。
傅家其实是爱吃辣的,但也不是很辣,这些干海味,苏宛平也喜欢辣炒,于是傅氏教她怎么炒,后来慢慢习惯了,味道更是不错了,以后不管苏宛平办事多晚回来都有饭吃,也不必在外头吃。
瞧着还有一个月过年,长富街的街头行人越发的多了,苏宛平的布庄拿出来的特价布料也多了几款,一但打了特价出来,不少人都抢着卖,剩到最后的都是颜色暗沉一点的,多是上了年轻的妇人才穿上身。
苏宛平心想着等过年的时候,她就把这些没有卖完的布给知县府和县丞府送上一些,让两位夫人打赏下人做年底的奖励。
如此她得到了结交的机会,同时也消了这些积压的货,她不想压库存,到了春季,余家这边会送来粮食和布,她叫码头管事的送的布料也快到了,到是滕海带着余家的布料出一趟海,将几位小管事给带起来,下次再去就可以放手了。
她或许该跟时烨去一趟杭州,在那边找个固定的布商,然后拉到保昌郡来分销出去,有金凌镖局相护,她也放心,这此分销商跟着她赚了钱,此时对她还是挺信任的。
她倒是把同行做成亲家似的,人家同行相忌,到她手上却不然。
这日她与时烨从各布庄巡视回来,途经一间酒楼,苏宛平想在外头吃饭,正好看到酒楼门口的赵秋红,立即来了兴致,拉着时烨往酒楼去。
到了酒楼里,就见赵秋红引着娘家人往楼上走,那酒楼的伙计在上头引路。
苏宛平拉着时烨跟着上了楼,见赵家人在二楼的厅间留下了,才知道这酒楼生意太好,没有包间了,于是两人来到赵家不远处的桌子前坐下。
时烨就知道她鬼精灵的,瞧着这赵秋红东张西望的,恐怕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
时烨点了菜,又给媳妇倒了茶水,就见媳妇尖着耳朵听,而他练过功夫,看起来随意的坐着,耳朵比媳妇的尖,早已经将那边的对话听说清清楚楚。
赵秋红这一桌,赵秋红娘家大哥赵四能小声说道:“妹妹,上次大哥跟你说的事怎么样了?银子可有捞到手中?”
说起这事,赵秋红气不打一处来,自从家里的掌家权落到了老不死的手中,她基本每月只有几两银子的零花,于是摇头,“没有弄到手。”
“你傻啊,如今你儿子跟着大丫身边做掌柜的,就不知道从那里头弄些银两出来?”
赵四能忍不住责备道。
赵秋红有些不高兴,她儿子才去做掌柜的就偷银子,这是要断了她儿子的前途,再说她发现大丫跟以前不同了,以前事事都帮着她,甚至连苏二河都没有对她这般好,可是现在却对她生疏了,也不知道哪儿出了问题。
赵四能也不敢逼得太紧,接着说道:“如今你侄儿赵平已经学会了那几道密方,昨日回家做了,味道跟百香食铺的一模一样,我们打算让赵平在梅岭县开食铺。”
赵秋红大惊,“大哥,你们明明答应我的,把小侄儿弄到伙房,再偷偷学会密方,学到了就是咱们赵家的根本,绝不会在梅岭县开食铺的。”
赵秋红急了,然而赵家二老却说道:“你也不想一想,咱们赵家生在梅岭县,在外头认识谁去,怎么去外头?再说我们的田地在这儿,根本就在这儿,一家老小,生意还没有开始做就要背井离乡,我们二老觉得此事不妥当。”
“你大哥一家一但离开梅岭县,难道你还能将我们两老的接到你苏家去孝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我们二老不敢靠着你,只能靠着你大哥,你该好好支持他们一家才是。”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25章 赵家人的心思
第225章 赵家人的心思
“现在开铺面,手艺是有了,就差银子了,叫你在婆家弄点银子出来都弄不出来,你在婆家就这么没有地位了?”
“你就不想想咱们赵家过的是什么日子,你们苏家又过得什么日子,你终归是我们赵家的人,来日二河对你不好了,还得靠你大哥给你撑腰去,对不对?”
两老的这么一劝,赵秋红动容,她自然不可能将爹娘接到苏家去孝顺,那不得公婆逼迫死,这日子也没法过了,而爹娘若不靠着兄长那还能靠着谁,既然已经给小侄子偷学手艺,再支援小侄子一点银子也就拉扯了赵家了。
“成吧,我回去就想办法,你们先去找好铺面,最好隔着百香食铺远一点,不要让我公婆知道了。”
赵秋红应下了,赵四能立即高兴起来,又给妹妹夹菜,又尽讲好话,赵秋红很受用。
这边苏宛平只听到断断续续的话,但也不妨碍她猜测了,她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看来苏家有好戏上场了,想不到苏大丫手段尽出,却没有防到内部出事,竟然把那食铺的密方被赵家的侄儿给学了去,以后赵家在梅岭县开铺子,正好也给苏大丫添点堵。
夫妻两人吃了一顿饭,乘着赵家人没有发现的时候,两人离开了酒楼,回到铺里,苏宛平叫来了青衣和白衣,让两人去打听一下苏大丫最近在做什么?于是两人去打探了。
滕海最近去牙市买了不少下人,其中五位管事有三位被提为大管事,分别是四十岁的许庆、三十二岁的孔艾,以及二十出头的皮威。
这三人皮威是梅岭县人士,另两人是余城的,滕海拿了三人的身契交给了时烨,只瞒着了苏宛平。
明年开年去往广州的船,滕海会带走许庆和孔艾两人,以后两人各负责一条线,广州的货与鹏城的货。
赵朋远却在这个时候赶了过来,他不想回赵家过年,往年看着他爹和继母以及同父异母的弟妹其乐融融,他很不好受,所以他打算留在梅岭县,跟着苏宛平过年。
苏宛平看着这个甩手掌柜,她赚的钱按着出资比例给他送去了,他主要在项城和梅岭县奔波,没事的时候就在梅岭县的酒肆里混,再结交一些地方的秀才童生,偶尔还附庸风雅。
“来我家过年可得费银子。”
苏宛平话才起,赵朋远一张百两银票送了上来,苏宛平二话不说就收了,“我娘给你做了几套新衣裳,呆会记得去试穿,看你最近有没有吃胖,还有布料记在帐上了。”
赵朋远一听,高兴坏了,感觉傅氏才像他的娘亲似的,自从来了梅岭县,他一年四季的衣裳全是这位帮忙的,还是亲自帮他做的,绣功更不用说了,他这个合伙人眼光又好,给人挑的布料都很合适,出去的时候被不少人羡慕。
赵朋远走了几步立即又回来,看向苏宛平说道:“我能不能跟苏义结拜兄弟?这样的话我就有干娘了。”
苏宛平郁闷的看着他,“你这性子不改,我不敢让你们结拜,还记得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别是忘记了。”
第一次赵朋远拉着苏义的手说自己有多惨,他想送苏义读书,然后等他中了举人,再在梅岭县里捐官做个官,到时两人一起做生意,对半分,这不就是官商勾结,这思想要不得,很危险,苏宛平至今记得。
赵朋远摸了摸鼻子,小心翼翼的说道:“这样吧,反正我现在怎么说也洗不脱我当初随口说的话,但是你可以让时烨盯着我,一但我有另的心思,直接修理,我绝不会说半个字,怎么样?”
苏宛平犹豫,与他结交了这么久,对他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发现这家伙在赵家的确过得有点儿惨,有家不能归,只能看着他爹儿继母的孩子其乐融融。
“算了,我也不阻拦你,只要我弟弟愿意,你跟他结拜就是。”
赵朋远一听,高兴坏了,屁颠屁颠的跑去问苏义了,然后很快被赶了出来,苏义向来正直,以前那些话可记得,他还告诉了裘叔,裘叔为此给他上了一个月的课,专门讲那官场里的事,叫他千万要守住本心,不然就会行差踏错。
赵朋远有些窘迫,他一脸没有精神的来到傅氏的正堂里,在桌前坐下,傅氏从厨房里出来就看到他了,立即从屋里翻出新做的冬衣给了赵朋远,交代道:“这两套你别一口气穿脏了,留着新年第一天穿,到时有应酬,穿着也体面,其他的你现在就可以穿的,以后有什么需要的告诉婶子,婶子必定帮忙。”
赵朋远有点想哭,虽然他也有十九岁了,该是个大人的模样,可是自记事以来就没有了母亲,看现傅氏对他这么好,他就想起了自己的母亲,还是那句古话,一个当官的爹当不得一个讨米的娘,母亲对儿女的爱是没有半点私心的。
至少苏家两姐弟有一个这么好的娘照顾,哪像他,过年都没有地方去。
赵朋远忽然朝傅氏跪下,“婶子,我没有娘,你做我干娘吧,我一定会好好孝顺你,以后也听干娘的话。”
傅氏都呆住了,她有些手足无措,“这样不好吧,你有爹有娘,怎么认我做干娘,你爹也会找你算帐的。”
赵朋远却是不起来,直接将干娘都喊上了。
傅氏有些不好意思起来,忽然冒出一个十九岁的干儿子,人家爹娘都没有同意,将来知道了不知道多寒心,她岂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于是傅氏再次拒绝,这会儿苏宛平和时烨进来了,赵朋远脸一红,就知道这两家伙早已经知道了苏义没有跟他结拜,既然这两个没良心的不接受他,他就直接认干娘。
苏宛平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了,说道:“赵朋远,你好样的,我娘平素对你略好一点,你就想将我的娘给抢走了,哼唧,看来不能对你太好。”
赵朋远忽然想到一事,笑了,说道:“老妹,跟你打个商量,你让我认了干娘,以后我是你大哥,大哥对你有求必应,如何?”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26章 认干娘
第226章 认干娘
苏宛平疑惑的看着他,“你都这么大了,还要认什么干娘,改日娶房媳妇帮着你就是。”
赵朋远苦笑,“说实在的,我其实有心仪之人,只是你也知道我家里那模样,我都不敢上人家家里提亲,人家长辈知道了,肯定得拒绝,但是如果我有干娘帮我主持婚事,还有一个了不起的弟弟,我就能娶到媳妇了。”
说得好可怜的样子,可是这事儿是个问题。
“你爹知道了会不会打死你,或者打死我?”
苏宛平事先问清楚。
赵朋远却是笑了,“要是敢欺负我弟妹,先打死我再说。”
傅氏却是实在看不下去了,上前拉起赵朋远的手,扶他起来,“以后你私下里叫我干娘,遇上心仪的姑娘,你也可以带来见见干娘,干娘帮你上门提亲,但真正的婚事,自然还得你爹和你继母做主,干娘可以照顾你,但是不能越俎代庖。”
赵朋远也只好退而求其次了,傅氏觉得或许答应了他,他才能安心的在他们家过年,瞧着也可怜,过年都没有地方去。
自这一天开始,赵朋远决定住在苏家院里来,反正苏家院里是个两进的,男丁住前头,女眷住后头,时烨自然跟着苏宛平住后头去,前头就赵朋远、滕海和苏义。
院子里忽然人多了起来,感觉也好热闹,赵朋远又是个话多的,没事就陪着傅氏讲话,正好傅氏喜欢陪着毛氏,于是总看到三人坐在一起,毛氏说着往事,赵朋远时不时插上两句,傅氏却做着针线活。
苏宛平和阮娘去厨房做饭,时烨挑水劈柴,虽是井在院里,也得将水弄到水缸里。
苏宛平一身油烟味从厨房里出来,手里端着一盘炸鸡,赵朋远一闻到香味,立即咽了咽口水,朝苏宛平看去,苏宛平将炸鸡放在桌上,就见赵朋远手也没洗的去抓,她拍下他的手,“大哥,你一天到晚不做事,看时烨,这会儿还在劈柴呢。”
赵朋远连忙摇头,“不劈柴,累。”
嘿,整个院里就时烨老实,时烨是什么都做,就没有叫一声苦来。
“不成,再不然你去我弟的书房里,跟我弟读书去,你改日也考个秀才回来。”
“不,我不爱读书。”
“那你想做什么?”
赵朋远想了想,说道:“就陪着干娘,好好聊天,反正你们都没有时间。”
赵朋远嘴巴子还是挺甜的,这会儿左一声干娘右一声干娘的,傅氏都觉得自己多了一个儿子,忽略都不成,原本给儿女还有女婿做一副皮手套的,这会儿都给赵朋远也多做一套来。
毛氏虽然看不到了,但用手摸着也能做手工,滕海的衣裳基本都是毛氏在做,自然这皮手套也是她做了。
苏宛平倒吸了口气,她推着赵朋远往东屋去,“跟着弟弟学习,来年开春一定考个秀才回来。”
赵朋远一进屋,苏义毫不留情的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里头全是裘叔的注解,在外头根本买不到,甚至连京城权贵也弄不到这种大儒写下注解的书。
苏宛平将赵朋远按在桌前,说道:“就这一次,只要你能中秀才,我就跟娘说给你去贾家提亲去,借着咱弟弟的名声,如何?”
赵朋远犹豫,一边是美娇娘,一边是苦闷的读书生涯。
“到底成不成?”
赵朋远一咬牙,回头看向苏宛平,“你说话算话,我考中秀才,你帮我娶媳妇。”
苏宛平被他的话给逗笑了,唉,娶媳妇都娶不到,还得她这个妹妹出马,这人明明喜欢的不得了,却别扭的不行,有爱就大胆的说出来,只要姑娘家的愿意跟着他,随时就能成事,当然她不能把赵朋远带坏了。
这时代讲究奔者为妾,就算奔者最后为妻,也会遭人笑话的,还是走正规程序吧,若是能激励赵朋远读书,倒也不失为一着好棋。
于是应下了,赵朋远知道这个义妹妹鬼点子多,将来娶媳妇有着落了,那他还是赶紧读书去。
于是从这一日开始,赵朋远天天跟在苏义身边,苏义去县学,他也去,反正早已经在梅岭县县学里捐了不少银子挂了个名的,此时去也是名正言顺。
苏宛平去了柴房,就在柴房外,时烨赤着膀子劈柴,阳光下,他古铜色的肌肤上染上了汗水,可是苏宛平看到时却面红心跳起来,她的男人着实太迷人了,这么结实,功夫还这么了得,她在想估计这才是她穿越到这个时代的真正竟义。
苏宛平来到时烨身边,时烨放下斧子,笑看着她,苏宛平从背后拿出一盘炸鸡腿,“今天炸了一簸箕,你知道的赵朋远那家伙第一次吃,就吃得很凶狠了,这是我特意给你先拿来的,不然全落赵朋远嘴中了。”
于是夫妻两人在柴房门口坐下,时烨拿起炸鸡吃了起来,他下意识的将皮咬掉,然后将鸡腿送到苏宛平的手中,“咱们一起吃,你不爱吃鸡皮,我已经全部咬掉了,这上头很干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