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苏宛平心里头暖暖的,仰着头看时烨,看着他一双剑眉微挑,眼梢飞扬,脸上是满足与笑容。
“时烨,你来我家后有没有觉得委屈?全家人干重活都落在你身上,我又不喜欢外人在,也没有找下人,你会不会辛苦?”
时烨却是摸了摸她的头,“你说的什么话呢?我在罪人村的时候那才叫辛苦,现在我倒是手生了,成日没事干,劲没地方使。”
苏宛平笑了,拿起鸡腿咬了一口,刚想着时烨这个男人真正好,就听到时烨说道:“我这劲没地方使,不如咱们晚上圆房吧。”
苏宛平呛住,话说这避子药是弄到了手,可是两世第一次,她是不是要有点仪试感,苏宛平也有些惊慌,守了这么久,当真把自己交给一个男人,心里怦怦直跳,一向冷静如她,在这事上却总是犹豫不决,感觉如果自己真的交出去了,就是承诺一辈子。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27章 家贼
第227章 家贼
她有些慌张,一辈子这么长这么久,他们能白头偕老么?不然她上一世也不会三十来岁了也没有结婚,甚至都没有将自己交出去,就是因为她对这事的谨慎,所以也变得异常敏感,想得也比较多了些。
“平儿。”
时烨在她耳边呢喃,苏宛平只觉得心头一酥,鸡腿掉在了地上,人却被时烨给抱了起来。
“答应我好不好,不然我每日忍着都要废了。”
苏宛平有些窘迫,她正要点头,傅氏正好从外头进来,“你们两在这儿呢,快,吃饭了。”
时烨连忙将苏宛平放下,脸都红透了,傅氏也才发现自己来的不是时候,于是轻咳一声,别过脸去,说道:“你们以后多生几个小孩,我这一天到晚的没事干,也不是个事儿。”
傅氏跑了,留苏宛平站在原地凌乱,这是她亲娘,这是她亲娘,默念两声。
时烨却是笑了起来,捞起柴禾上的外衣穿上,接着捏了捏呆呆愣愣的媳妇脸颊,“再不去吃饭,赵朋远就吃完了。”
于是拉着媳妇的手出来。
赵朋远早已经坐在桌前,今个儿可是妹妹做的饭菜,妹妹做的比阮娘做的好吃,当然干娘做的更好吃,他咂了咂嘴,决定以后不出去吃饭,就在家里吃饭,然后看书,然后缠着弟弟给他讲题,瞧着只有几个月就要考试了。
苏宛平也没想到自己的一句话令赵朋远发奋图强,还当真打算开春院试,若是他能中秀才,相信赵家家主也会对他另眼相看,也算是功名加身的人了,他继母再如何对他不好,也得看在他的功名上,不敢对他怎么样的。
这边白衣和青衣打探回来,苏大丫带着弟弟去了项城,接着再要去余城,似乎在那边有些生意。
苏宛平一听,神思动容,赵秋红既然做了赵家内应,而苏家院里有那两个老的搅家精,依着苏大丫这自私的手段,想来是要将生意转移,她可不想让她如愿。
于是苏宛平吩咐滕海去一趟余城,而许庆和孔艾却拿着赵朋远写给贾公子的信去一趟项城,原本这事儿可以让赵朋远去跑,但考虑到他当真想痛下心来考秀才,便不要打扰他了。
三人当天就出发,年底前回来。
苏家二房的院里,天大亮了,赵秋红磨磨蹭蹭的起了床,苏家厨房里没有给她留饭,苏李氏看不惯她睡早床的习惯,即使她只不过睡了一次早床。
赵秋红来到厨房里,灶还是热的,所有人都吃过饭了,唯独没有她,昨夜为了赵家的事想了一夜,才导致她今日起晚了。
赵秋红存着心思也没有什么味口,从厨房里出来,没有看到苏李氏和苏海两人,于是问正在院里忙着扫洒的钱水芳,“三弟妹,爹和娘去哪儿了?”
钱水芳撑着扫帚直起腰,抹了一把汗说道:“爹娘去市场了,想着午饭吃点好的,所以去买了些,这不正好月初铺里头给了家用,爹娘觉得高兴就一同出的门。”
两老的出门了,赵秋红心思一动,目光不由得朝正屋里看去,月初铺里送了家用过来,一个月的家用是二百两,这银子必定有多的,一家人的花销每月必定有剩下的。
赵秋红立即板着一张脸,说道:“三弟妹,我去城西食铺里一趟,昨个儿我吩咐了伙计去长富街买了匹布,你帮我拿回来,我今个儿身体不好,就不去铺里了。”
钱水芳面色微变,她看向扫了一半的院子,想着呆会两老的回来见她没有扫完,铁定要骂她了,她着实为难,可是她现在暗地里还是服侍二嫂的,她不能不听。
于是钱水芳解下围裙,擦了擦手,只好早去早回,但愿在回来的时候,两老的还没有回来,这样她到时再做快一点,不要被两人发现就好。
钱水芳一出门,家里就没有别人了,赵秋红立即跑进正屋,门没有上锁,一推就开了,进入两老的内室,看到床头的一个小柜,她脚步一顿。
整个屋里的箱拢都没有上锁,只有这个床头小柜有上锁,银子必定放在这里头。
赵秋红转身出门,在廊下拿了一把斧头,提着进了内室,对着那锁孔就敲了起来,赵秋红心里着急,手里使大劲,可是还是费了些时间才将锁砸落。
锁落下了,赵秋红心下一喜,将斧子甩在一边,上前打开抽屉,只见里头一个小木盒,木盒里放的全是银票,赵秋红数了数,居然有三百两银子,显然上一个月余下一百两银子,于是她一狠心拿走了二百两银子。
银票往袖口一塞,她也没有再理会这作案工具,转身便往外跑,到了院里,一点动静也没有,她心下一安,于是就匆匆出了家门。
赵家人不住在城里,于是赵秋红租了辆牛车赶去赵家村。
眼下快到年底了,大多庄户正是农闲之时,不少年轻力壮的都出门打短工去了,赵秋红一进村,立即有村里人朝她打招呼,赵秋红嫁到苏家,苏家去了县城里开食铺,很有钱,这不,看到她身上穿的衣裳就知道了,头上居然还带着银饰头面,就像那地主家的夫人。
赵秋红随意与人打了声招呼,匆匆到了娘家院门口。
院里头只有大嫂在,两老的下地了,大哥却去码头做苦力了,而侄儿却留在县城里似乎在找铺子。
大嫂一看到她过来,连忙出门将赵家两老的叫回来,一起进了正屋,赵秋红二话一说从袖里拿出二百两银子,看得两老的眼睛都直了。
想不到苏家果然有钱,随意一拿就能拿出二百两银子来,就算不做生意,就这银子给他们一家也能安生几十年了,只要一家人不懒,这可是一笔巨款。
赵老太握紧女儿的手,语重心长的说道:“女儿啊,还是你向着你哥你侄儿,这些情他们会记住的,以后但凡你在苏家受了委屈,他们必定是第一个替你出头的。”
“你毕竟是咱们赵家的人,向着家里是对的,你侄儿有了这一笔银子后就能开铺子了,女儿啊,娘很高兴,吃了饭再走吧。”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28章 二房要休妻
第228章 二房要休妻
赵秋红却是摇头,心时忐忑不安,呆会回去还得应付苏家的人,她已经找好了借口,她这会儿也不敢在外头呆太久,于是给了银子后就告别了父母,匆匆往城里去。
牛车到了城里,赵秋红还了车,徒步进了苏家院。
才踏入门,只见院里砸了不少花花草草,乱七八糟的散了一地,可是却没有看到人。
赵秋红悄悄地往二房里走去,进了屋,赶紧换了一身衣裳,瞧着就像刚睡醒似的从屋里出来,刚推开门,正好苏李氏从正屋里出来,一看到她,立即指着她,“当家的,你快来,贱人回来了。”
苏海立即从屋里冲了出来,两老的抓起木棍就朝赵秋红追了过来,赵秋红吓了一跳,连忙往外跑。
就这样一路跑到了食铺里。
自从上次女儿搬出了苏家院后,女儿便不准他们夫妻去别的院子巡视了,只能呆在这城西的铺里,另外三间铺里,女儿说是给儿子管着,心想只要儿子跟着就成。
这会儿苏二河从厨房里出来,正好赵秋红匆匆跑进铺里,引来不少食客侧目,苏二河一看到赵氏,连忙上前拉着她去了后房,疑惑的问道:“你这衣裳不整的跑进来做什么?还要不要一点脸?”
赵秋红早已经掐了自己,于是她抬起胳膊给苏二河看,“今个儿我起晚了,爹娘给掐的,这会儿拿着木棍追来了,二河,这个家我没法呆了,自从你爹娘来了后,没有一日安心的,嫌我这个媳妇不好,那你休了我吧。”
赵秋红似下定了什么决心似的,苏二河暗自心惊,虽然平素对媳妇不好,但真要休了发妻,苏二河自是不敢。
而此时苏家两老的提着木棍追进了食铺,也不管正在做生意,直接站在柜台前嚷嚷道:“伍管事,姓赵的跑进来了没有?”
那伍管事脸色很不好看,东家这一家人总是不安生,这些客人都能猜到些什么,这会儿都纷纷朝这边看来了,伍管事只好叹道:“两位老主子,这铺里头还在做生意呢,你们先回后房,少夫人在后房。”
苏家两老的可不管做不做生意,反正这食铺里就不差生意,一向生意好,一到饭点,进进出出的客人,以前还觉得高兴,现在却不觉得什么了。
他们两人提着木棍跑到了后房,正好看到苏二河安慰赵氏,苏李氏见状,气得一棍子打向赵秋红,赵秋红完全可以避开的,想起那二百两银子,她于是用背挡住,生生受了这一棍。
苏二河见状,连忙抓住苏李氏的棍子,劝道:“娘,她昨夜没睡好,不过是睡了一个早床,娘,你别打她了,她毕竟是可儿他娘,再说这铺里头有伙计,即使赵氏不来也没有关系。”
苏李氏没想儿子会反抗她,气不打一处来,怒道:“二河,你居然护着她,你居然敢抢我手里的棍子,你知道她做了什么好事,偷了咱们家二百两银子送去赵家了,你还护着她?”
苏李氏的嗓门高,即使是后房,前头不少伙计也听到了,这东家家里三头两头的闹事,不想听八卦的也听了一耳,有些客人听到这话脸色不好看,奔着这百香食铺的味口来的,可是到这儿看着东家吵吵闹闹的,他们都没有吃饭的食欲了。
于是有几桌客人菜都没上齐就结了银子走了,那伍管事脸色更加不好看了,现在的生意早已经不如以前,再这样闹下去,生意只会更差,若不是百香食铺里的几道密制好菜,这食铺恐怕早已经撑不下去。
而铺头后房里,苏二河一气之下拉住赵秋红的手就从后房将人拖了出来,一家人出了铺门,一路将赵秋红拖回院里。
关了院门,清静了,苏二河坐在交椅中,面色阴冷的盯着赵秋红,赵秋红抵死不认,自己一直在房里睡觉,根本没有偷。
苏李氏又忍不住抓起了棍子,西屋里出来了钱水芳,钱水芳看到这阵仗,吓了一跳,正要转身回屋,被苏李氏看到,于是李氏指着她,“老三媳妇,你给我出来,你把今天的事再说一遍。”
钱水芳来到苏二河面前,垂着头,惊惊颤颤的将早上的事说了,倒是没有隐瞒,只是说完后她又补充,“二哥,我脚程快,从铺里头回来,没有拿到伙计的布,便去二房叫嫂子,拍了好半晌的门没有人应,我以为二嫂出了什么事,就将门撞开了,但是二嫂并没有在里头,我以为二嫂出门逛去了。”
钱水芳一脸歉意的看向赵秋红,赵秋红此时已经气得火冒三丈,想不到钱氏在这个时候捅她一刀,她完全可帮她圆过去的。
钱水芳不敢说话了,苏李氏此时开口,“二河,你不要不信,你这个媳妇能耐着呢,要是贼子偷的银子,那也得将我所有的银子偷走,为何还给我留下一百两,上个月没用完的一百两我放在一起的,你问她,拿着这二百两银子是不是给赵家娘家去了?”
苏二河听到这儿,气不打一处来,忽然起身,上前踢了赵秋红一脚,赵秋红脚下一个跄踉,摔倒在地,平素对她恭敬的钱氏,此时站在苏二河身后却是没动。
苏二河没有解气,蹲身上前抓起赵秋红的衣襟,问道:“你把银子给了谁?”
赵秋红慌了,却是咬着牙不说话。
苏二河扬起手狠狠地甩了她一个耳光,再次问道:“银子给了谁?”
赵秋红始终不开口,苏二河一气之下又是几个耳光下去,直接将赵秋红打晕在地。
此时钱氏上前拉人,拉着苏二河的手,苏二河脸色微变,朝这个三弟妹看去一眼,倒也没有将自己的手抽出来。
赵秋红被苏二河给关了起来,他这一次不能再容忍了,必须休妻,等一双儿女回来,他就将这个事公布出来。
钱水芳自这日后,她挺直了脊背,给苏家两老的鞍前马后,但在家里却又变成了三弟妹,不再是赵秋红身边的下人,虽然每天的活计没有少,但她却觉得扬眉吐气了一回。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29章 抢人
第229章 抢人
赵秋红关在院里,由钱水芳和两老的看着,在几人的监视之下,赵秋红只觉得一片心寒。
苏二河从铺里回家,钱水芳还会亲自倒热水过去给苏二河洗脚,虽然屋里还有一个赵秋红,可是钱水芳这做法却令赵秋红气得牙痒痒,这日再也忍不住,妯娌之间打了一架,两老的也不上来劝架,就在一旁看好戏。
夜里苏二河回来,又将赵秋红打了一顿,再也不相信她半句话。
苏大丫去了余城后,小院那边只有时凌一人在,他忽然觉得很孤静,这日提了礼物来苏家看长辈,一进门就听到赵秋红与钱水芳对骂。
赵秋红骂钱水芳勾三搭四,与苏二河眉来眼去,那边钱水芳却骂赵秋红诬陷,苏李氏也时不时出声帮着钱氏。
时凌脚步一顿,面色极为难看,这样有违常伦的事岂能拿出来骂人,不管是不是真的,此事都不能传出去,他们在院里吵来吵去,隔壁院里铁定都听到了,这不是闹人笑话。
最近时凌老去县学走动,又与以前的弟子有些交集,正准备再次招些富家子弟入学,哪知这苏家院里闹出这样的笑话来,要是被外头的知道,那他哪还有颜面留在这县城里,他的大计就全没了。
苏家两老的看到时凌,立即制止两人吵闹,笑脸上前相迎,时凌勉强露出温色,将礼物放下,连饭都没有吃就走了。
且不说苏家院里这一团糟,便说那长富街头的喜客来布庄,年底最后半个月,特价布版出来,里头不少好货,都是冬季用的布料,这鬼天气三天两头的下雨,一下雨就没法出门,这股温冷的天气,令不少人急着买布做衣,穿厚实了。
于是喜客来铺子门口挤满了人,进进出出的客人,都指望着这特价布料来的。
苏宛平只好从绣铺里调用了巧杏过来帮忙,那边绣庄赶货,傅氏和毛氏都上阵了。
到了傍晚要关铺门了,终于清静下来,长富街上的行人也少了,不少铺门都早已经关门了。
傅氏从绣庄里出来,一双眼睛又红了,苏宛平见状,不准傅氏再绣,明个儿换巧杏过去,傅氏过布庄来帮忙,于是傅氏同意了,只是巧杏毕竟年纪小,太复杂的绣活自是没有傅氏做得好做得快。
“娘,等你那边的货交完,咱们早一点关铺门休息,过年期间不要开门,反正年前卖完这一波,过年时节也不会有人买布了。”
傅氏倒也没有反驳,离着交货的时间还有三日,再赶一赶就出来了,这一次只送去项城,到时由时烨走一趟行了。
一家人回到了院里,苏宛平躺在长榻里,忙一了日全身都痛了,时烨心疼的看着她,在她身边蹲下,接着给她揉腿。
苏宛平面颊一红,有些不好意思,“你别,你也坐一会儿吧,今个儿你也很辛苦。”
时烨却是笑了笑,“都是女眷,我多有不便,就帮你翻找布料,倒也不累。”
苏宛平拉着他的手一起坐下,正好这时皮威匆匆进来,原来是余城和项城来信了。
看来他们在两地发现了什么,倒要看看苏大丫在搞什么鬼。
夫妻两人各拿了一封信看,苏宛平拿的是余城的,这一次滕海去的余城,他对余城相当的熟悉,尤其是那些商户,只过去一打探就知道了,这个苏大丫果然开了挂,又找了个厉害的人物。
滕海说苏大丫居然最近频频拜访余城的九爷,此人年轻的时候很会做生意,曾在广州有一艘船,他虽不是皇商,却是唯一一个不是皇商还能出海的人,所以年轻的时候是赚了不少银子。
只是天不遂人愿,十年前余城有一场瘟疫,漫延的不广,倒没有带到梅岭县来就已经被奇人异士冶好了,可惜当初九爷出了海,没有他在身边,一家人得了瘟疫就死了。
待他回来,家产被人霸占,父母妻儿全部死在病床上,还是几个月后他回来收的尸,接下来再行船,一船货又遇爆风雨,船毁人亡,九爷落水后游了好远,最后被人救起,从此孤身一人,一无所有。
再加上没了亲人后,他也不想再做生意,人也颓了,整日借酒消愁,成了余城最出名的酒鬼,大多酒肆都欠着银子,那些东家愿意他赊帐,全是看在以前受过他的照顾,但是时日久了后,这一点恩情也磨灭了。
如今的九爷成了街头的乞丐,哪还有谁会记得,若不是滕海曾经也做过乞丐,自然不会认出九爷来,可是苏大丫上了余城,却很准确的将此人找了出来,反而令苏宛平有些奇怪了。
苏大丫这手段了得,专挑这种奇才用,既然先前她抢走了滕海,这个九爷,要不也把他给抢了?
滕海信里头正是问苏宛平要不要将九爷收入麾下,苏宛平收起信就想去书房回信,时烨这会儿将项城的信给了苏宛平。
许庆的信,于是夫妻两人交换了信接着看,原来项城这边苏大丫只派了管事的过去打探,倒没有遇上什么奇人异士,而是在打探这铺面的行情。
贾公子与赵朋远交好,见了赵朋远的信,立即吩咐人暗中做梗,让苏大丫开不成铺子。
苏宛平给两边都回了信,尤其是滕海这边,苏宛平写道:“投其所好,若不能为己所用也不用为苏大丫所用,如若九爷愿意,咱们资助他离开伤心地,给他一笔银子。”
这也好过为苏大丫所用,主要是苏宛平发现这个九爷很厉害,一但被苏大丫用上了,以后海上的生意苏大丫要插手恐怕也容易,只是不知道她哪来的消息,知道九爷在哪儿,便是滕海都说乞丐居无定所。
这么一说,当初苏大丫找滕海的时候,也是知道他的住处,一间破庙,谁能想得到,再说滕海没有九爷有名气,不过是个穷秀才,为何苏大丫偏偏看中了他,而且就算将人掳走,事后也不曾得罪狠了他,这可不是她一惯的作风。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230章 时夫子的计划
第230章 时夫子的计划
这个苏大丫很奇怪,苏宛平想不出所以然,便不想了,反正只要不让苏大丫得了这些得力助手就好。
信送走了,苏宛平接着开始每天的忙碌。
而城东街的私塾内,时凌准备给这些村里的子弟放年假,于是布置了课业,放这群孩子回村里去了,这会儿县学还没有放假,其他的私塾也不曾,但是时凌他不想再等了,准备来年开年就招收一批富家子。
于是时凌不用上课后,天天在以前的弟子家中走动,然而没有得到好的消息。
这日时凌从私塾里出来,刚要上街,就迎面遇上丁家兄妹两人,这位丁家公子原本是时凌手下的弟子,县学童生解散了后,就去了指定的私塾里就读,这一次在街上遇上昔日的恩师,丁虎上前行礼。
丁家在梅岭县是地方富绅,还是杜县丞的表亲,丁虎的母亲是县丞夫人的妹妹,凭着这层关系,在整个梅岭县可以横着走。
时凌一看到这对兄妹,立即动了心思,上前邀两人去酒楼吃饭。
丁虎朝妹妹丁茹看去一眼,妹妹还是未出阁的少女,虽然恩师已经成婚,可是也怕不妥当吧。
而此时站在丁虎旁边的丁菇却盯着一表人才的时夫子看呆了,时夫子一身松花色长袍,面容俊朗,头顶玉冠,翩翩公子煞是养眼。
丁家小姐不怎么出过门,若不是跟着哥哥出门,恐怕连这个出门的机会都没有。
没想这一次出门竟见到了哥哥的夫子,原来是轰动整个梅岭县的时夫子,竟是如此俊朗非凡,果然传闻不如一见。
时凌朝前走,丁虎却朝妹妹看去,身边没有下人,此时让妹妹独自回去也不是个事儿,于是丁虎只好将妹妹带上了。
三人一同进了酒楼,找了一间包厢进去,里头茶香悠悠,时凌一脸雍容的在团席里跪坐下来,一张矮几,对面还有两张团席。
丁虎瞧着这会儿也还没有到饭点,再瞧时夫子的意思怕是要喝茶,于是便在对面坐下,另一张团席放在自己的身后,由妹妹坐下。
毕竟是京城子弟,虽是做了几年的苦役,可是一举手一投足却还是透着一股贵气,当然这也是时凌装的,他要与这些富家子弟结交,自然这京城的身份得拿出来,他出身不低,虽然他也知道在梅岭县这个边关小城他身为罪人,人家未必看得上,但他还是有舍弃不了的东西,就好比现在。
丁虎沉默了一会,忽然说道:“听说夫子也开了私塾?”
时凌端坐在那儿,由着丁虎给自己倒茶,时凌听到这话,温和一笑,“自是,县学虽不置办童生班,不过在外头教也是一样的。”
丁虎一听,心思一动,说道:“夫子可曾想过再回县学里去?”
1...5657585960...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