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这一次贾家家主给她的信中却有一个消息很震惊,吴越国国君要与贾家做生意,而且已经做了几趟生意,当时不知道对方的具体情况,贾家大管事没在意,所以这几趟生意就这么轻松的做了,直到对方露出了马脚,贾家才查出来。
这儿本是边关,边关贸易自是频繁,而且大多商人唯利是图,自然吴越国人只要有钱想要买的东西自是能买到。
而贾家这一次发现自己与吴越国人做下的生意,没有打草惊蛇,却是给苏宛平来信问她的意见,是接着做还是停下,或者另有安排。
贾家查到吴越国内李家家主在宫乱中死去,如今是李家家主的嫡长子接掌,年仅十五岁,不成气候,但李家家大业大,以前经常在经商,家势比皇室吴家还要强悍,而这一次与贾家一同做生意的正是这位吴越国国君授意,也就是说吴越国皇家这是通过生意与李家抗衡。
吴越国以世家治理国家,所以国君的决定总会受几位大世家的左右。
不过看了信的苏宛平却是起了心思,她能不能在这生意上做点儿什么呢,若是她能通过生意就将吴越国打乱格局,再起战事岂不是事半功倍。
苏宛平在小书房里来回的踱步,她将信前前后后看了三遍。
两日后,陈平阳与杜储来了王府,陈平阳听到她收到贾家家主的信颇有些意外,他们平素做什么生意,家中长辈虽说知道,但长辈都不插手,比如陈家,皆是由陈平阳与苏宛平接触。
这一次贾家老家主写来的信,看来事态严重。
苏宛平向陈平阳和杜储吩咐道:“你们二人帮我一个忙,我决定……”
她低语了几声,陈平阳和杜储有些惊讶的看着她,半晌后,陈平阳说道:“这样一来,吴越国就乱了。”
杜储也是惊叹,“此招甚妙。”
于是两人即刻去办了。
苏宛平也给贾家写了信。
梅岭县过年,百姓们今年得了不少工钱,可物价却没有上涨,所以家家户户都买得起肉吃了。
苏宛平为了稳住市场,她在年前就叫余江拉来不少日常物资,绝不会在年底涨价的可能。
大年三十,苏宛平安排下人准备年夜饭,今年工部的官员都在王府里一同过年,他们的家人都不在此,苏宛平也体恤他们的辛苦。
而此时军营里,孔凡明心情有些不好,他虽说受邀去王府过年,只是一想到苏大山,他便有些不太高兴了,这个傻大个,恐怕苏侧妃不喜呢。
于是孔凡明便将苏大山叫了来,语气淡淡地说道:“你回来也有一年了,今个儿我就准你回去探亲,去吧,过完年就回军营,可别想偷懒。”
苏大山一听,高兴坏了,连忙点头应下,年三十的下午,苏大山终于出得军营,得见光明之感,他高兴的往甜水镇赶,想到家里仅剩下的老人,他就感慨万分。
他很骑着快马赶到了古道村,入村的时候,因为他的座下马被村里人注意到。
一时间村里人全部围了上来,苏大山会骑马了?还有他是怎么买的马,那马的价格可贵了。
苏大山高兴的从马背上下来,看到村长吴喜,便是上前问起家中状况,吴喜对苏大山没有什么热情的,即使他如今发达了,他也没有巴接的心思。
在苏大山的询问之下,他才知家中具体的情况,当年二弟疯了跳了崖这事令苏大山心头难过,他眼下得知父母的去处,也知道了儿子在乡下盖了牌坊,于是便去了族里。
只是他没有想到的是,族里人精着呢,去过京城的几位族人早打听清楚了苏大山的情况,苏家姐弟不愿意理的人,他们也不愿意理,便是苏家老的一听到大儿子回来了,也不知是听信了族里人,还是自己的反省,他没有再见苏大山。
原本欢欢喜喜归来的苏大山转眼发现并不是自己想像中的那样,村民围着他不过是对他好奇,他说当了官,别人也不信,而这些族人明显什么都知道,不理睬他,他也不得不离开回到古道村的小院里。
这里有太多的记忆,令苏大山不由得想起了傅娟,后悔不已,可是人去楼空,空荡的院子里再没有昔日的人,而且由于许久没有人住,这院子越发显得破烂,年久欠修,屋顶都破了口子。
在这个寒风的年夜里,他独自在曾经的大房屋里住着,自己上街买了油米肉食,炖了一大祸,可是他坐在灶台前却许久没动筷子,往日为了一口饱食,一院子的人都能吵起来,如今个个锦衣玉食,却再没有半丝情份。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310章 吴越国的生意
第1310章 吴越国的生意
苏大山一个八尺高的男人,看着那热气腾腾的吃食,就这样落下了眼泪了,这个年不想过,他想的衣锦归乡不是这样的凄凉的,连着村里人都不待见他。
王府里,一张大桌前围坐着众人。
苏宛平与时烨坐于主座上,左边是孔凡明,右边是阮文善,两人对看一眼,都没有什么好脸色。
工部的官员看到桌上的美食,里头有不少是京城的口味,几人就放心了,来了岭南不仅吃食吃不惯,便是这气候也有些不习惯,冬季不下雪,可在海边湿冷的地方却比下雪还要令人受不住。
然而如今屋里烧着地龙,住着也似乎还不错,尤其出太阳的时候,还挺是舒服的。
时烨此时开口,“今日咱们齐聚一堂,在异地他乡,也是一种缘分,大家伙的就随意吃吧,过年时节休息几日,也可以去各地看看,不枉来岭南一趟。”
出去游玩还是算了,他们都有些想回京城了,不过先吃了再说。
既然王爷发了话,于是他们开始动手吃了起来。
孔凡明的饭量一个能抵两,毕竟是武将,这文臣武将两列,当真是如同在朝堂上一样,文臣与武臣,水火有些不相融。
过年气氛浓烈,王府内外都挂有了灯笼,贴上了对联。
吃过年夜饭后无事,也没有守夜的习惯,于是各自回院里休息去了。
苏宛平与时烨回房,看着已经睡熟的孩子,两人也疲惫的躺下了。
从正月初一热闹到正月十五,百姓有了钱,街头的行商走贩多了,行人也跟着多了,庙里的香火也旺了。
过了十五,又开始新一年的忙碌。
苏宛平先前召集的地方富绅修路一事,经过这几个月的成果,将梅岭县的官道修得四通八达,直接与去往广州的官道连通,接着是沿路修建起铺面,他们各自已经划分好了,除了喜客来不必说,做什么生意都有一份外,其他人却是分了的,有开酒楼的,有开客栈的,还有开茶楼和食铺的。
总之各显神通,各自赚钱,这一下没使银子修路的几位富绅忽然有些后悔起来,以后这沿路的生意都没得他们的份了。
此时的吴越国皇宫内,吴志收到消息,最近逍遥王抓边关商人很是严格,不少小商人已经不敢做了,除了几位大商户,但里头就数一位姓贾的商人胆子大,除了不敢卖私盐外,他基本什么生意都敢跟吴越国做,吴志关注到了此人。
得了消息后,吴志下令让人将那位贾家商人请了来,他要亲自与那人好好商量一下,若是他们吴家争取到这位商人,那么对李家是一大打击。
很快有吴志的心腹给贾老爷传了密信,贾老爷似乎是一个重利的商人,即使逍遥王抓的严,他借着自己在自己地盘行商的胆子,还当真与吴志见上了一面。
吴志得知这姓贾的商人居然还与李家也做着生意,他便生了大气,这商人倒是狡猾的很,这是想左右逢源么?
吴志出的价格比李家的高了些,条件就是贾家不得再与李家做生意,贾老爷答应了。
接下来,吴志要求对方运来粮草,此事不知为何被传了出去,李家现任家主,年权十五岁的李政得知了此事,心情就不好了。
李家如今能与吴志抗衡,一时手中有兵,二是财富超过吴家,所以他们绝不能让吴家有翻盘的机会,自是要前去笼络姓贾的,否则就杀了姓贾的,这是李家一惯的作风。
贾老爷收到李家的消息后,立即向苏宛平飞鸽传书说明了情况,得到了指示后,贾老爷不与李政接触,并将消息给放了出去。
而此时的边关,行商的商户越来越少,就在吴志与李政争取贾老爷的时候,边关的商人相继不见了踪影。
等两家人反应过来时,对贾家的争夺越演越烈,如今谁能与贾家合作,谁就能掌控吴越国的经济。
而这时有一位商人姓陈的青年男子,带着大量的瞒货进入吴越国,原本李家掌握着吴越国的市场价格,没想因为这位青年男子的进来而打破,如今吴越国的物资那当真是便宜的紧,百姓们疯狂的抢着买,囤货在家。
李家与吴家开的铺子生意一落千丈,待两方人马去找那姓陈的,却发现姓陈的一直飘在海上,很难遇上不说,而且对这一片海域很是清楚,他带来的瞒货,一但贱卖完就走,以至于他到处打着游击,一时间难有进展。
许是因为这一次瞒货的冲击,贾老爷知道消息后有些着急了,决定与吴志低价出售一批货物,让吴家在市场上抢夺先机。
吴志高兴坏了,于是大肆购买了贾家的,再投入市场中,市场价格反而更不能维持。
有一句话叫做物以稀为贵,一但泛滥成灾,就什么都不值钱了。
也正因为吴越国的物价这么低,原本靠打鱼为生的百姓低价购得了物资,不愁吃穿后,也就不怎么出海捕鱼了,先前靠着南珠生意下海九死一生摸得南珠售卖的海人也都不下海了。
那些有田地的百姓,也任由田里荒凉长草,错过了春耕,左右他们囤了粮食,这一年都够吃了,何必再这么辛苦的去种田过日子。
转眼要入夏了,吴越国国主吴志忽然发觉有些不对劲,吴越国商人生意越发难做,而百姓却有些好吃懒作,同时越是这样,连着士兵也都士气不足,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夕的改变,而是他发现因为市场物价的改变而造成的。
如今市场上的物资还是很多,可是百姓根本不需要了。
吴志叫来几位心腹大臣问这事儿的看法,那些大臣却并不觉得有异样,还直夸皇上英明,这是吴越国迎来了盛世,百姓安居乐业,人人都能吃饱食,有地方住。
可是吴志总感觉哪儿不对,而此时的李家却活动的频繁,李家的生意不好做,听说他们最近出海寻了几处小岛,不知在做什么,带过去了大批人马,像是在找什么,莫非李家发现了铁矿?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311章 民心不稳
第1311章 民心不稳
吴志疑心重重。
此时的梅岭县王府内,苏宛平收到了贾老爷与陈平阳的信,时机也算成熟了,她得有所动作了,时烨年初就要出军,被她拦下的,她若能四两拔千斤,又何须大费周章。
于是苏宛平给陈平阳和贾老爷各写了一封信过去,她先前对吴越国的布局如今也该开始了。
一个月后,吴越国国界内,猪牛羊开始莫名死亡,一开始只是小门小户死了几头,没甚在意,可是不到一个月的光景,各村庄之间都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他们才发现不对劲,还有市场上却仍旧在卖着这些肉食,庄户有些疑惑起来。
此时吴越国内开始流传着一个谣传,说是那些猪牛羊是天罚,死了不能吃,吃了就会传染到人的身上,可市场上还是在卖,这些无良商家舍不得丢掉才这样卖给百姓吃的。
不仅这些猪牛羊,还有粮食与日用品,为何比以前便宜了,甚至比关外的凤国边界所售卖的还要便宜,那是这些东西都有问题,故意拉到吴越国来卖的,而且做这生意的正是李家与吴家的商铺最多,如此一说,可想而知这两家相斗的结果。
所以吴李两家要斗,却祸及百姓?
正好这时有庄户吃了市场上卖的猪肉死了,接连又死了几个,那卖肉的屠夫跑了,这个谣言得到了证实。
难怪今年的粮食与吃穿用度都变便宜,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吴越国的百姓听信了谣传,市场上的东西不管有多便宜,都无人敢买,他们原本不种田不下海,本以为迎来了太平盛世,遂不知入夏青黄不接之时却什么也不能吃了。
百姓们开始人心不稳,吴越国本来就不大,一但有人在百姓中鼓动,那可是很快就见效,本是吴李两家相斗,转眼变成吴越国大乱。
吴志一直觉得此事有异,可是眼下看到百姓的动乱,他才反应过来,那位陈姓青年忽然送来售卖的瞒货原来是有问题的,难怪这么便宜。
于是谁也没有人怀疑贾老爷,所有的怨恨都朝陈姓青年而来,只是这么一个人一直在沿海一带做瞒货的生意,却从来没有人找得到,一时间连着吴越国皇室都对他恨之入骨,同时也相信了这个谣传。
为了稳住国人的心思,吴志只好向国人澄清,吴家所售卖之物,绝无问题,有了吴家人出面,那自然李家也得出面了,他们开设那么多的铺子,岂能输给吴家,于是也出来澄清。
可是前一日还是好好的,经过一夜发酵,也不知谁在中间挑拔,第二日,百姓们更加暴乱了,吴李两家为了做生意,当真是不将百姓的生死放在眼中,无良商人。
吴李两家都怀疑是对方在抵毁自己,这事儿越发不可收拾。
可是李家的兵马却总是忙于另一座岛上,这令吴志更是疑心,于是乘着再一次李家派兵马去岛上时,吴志亲自带着人马围巢了李家的私岛,许是李家没有想到吴志会知道,而且来得如此凶猛,以至于李家的兵马不少折损在吴志手上。
而那处私岛也被吴志占领,搜查了整个私岛,上面哪有什么铁矿,不过是李家人在这儿存放了不少粮草外,还有不少百姓在岛上,吴志才知道,李家这是在给自己后路,一但起战事,他们指不定带走百姓,在另一处岛上独自活着,自成一国。
吴志暗自心惊李家的能耐,居然乘他不注意带走了这么多的百姓,再这么下去,吴越国要四分五裂了。
吴志思来想去,他决定与李家现任家主好好谈一谈。
李家现任家主李政,年仅十五岁,在他还游戏于花街柳巷之时,父亲忽然没了,都说父亲是吴志所杀,李政不得不接掌李家的家主之位,从此对吴志恨之入骨。
李家几位族老知道李家现任家主难成大事,为了保险起见,当年李适在海上所寻到的一处私岛,于是他们利用和开发起来,暗中建了不少房子,又偷偷将一些维护李家的百姓带去私岛上,以后真与吴志闹掰,他们就毁了吴越国,独自去私岛上住着,有了百姓与护卫,也能自成一国。
那处私岛的确与普通的小岛不同,地方极大,与眼下的吴越国大小不相上下,而且那儿四面环水,谁要攻向岛上来,也不是这么容易的,吴越国人向来悉水,在岭南可不差。
同时此处隐秘,本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将吴越国的百姓们带走,没想还是被吴志发现了,李家人气死了。
如今吴志要找李政相见面谈,李家占了下风,李家族老们决定连夜护着家主离开吴越国,在吴越国的一切都不要了,还想要带走的百姓也不能带走了,想到那岛上有些百姓,夺下小岛,以后守护好,必能活下来。
可是李政却是不肯,他恨着吴志刺杀了自己的父亲,吴李两家的恩怨不是一点点,他身为李家家主,岂能不报了这血海深仇再走,于是李政同意了吴志的请求,俩人约好了见面的地方。
两方人马都暗中做好了准备,吴志如今是想与李家和好,眼下不是两家撕破脸的时候,眼下要对付的不应该是岭南边关的凤国军么?怎么凤国军还没有进攻,吴越国内部却已经乱成一团了,岂能如此。
两方人马选了一处空旷的荒野见的面,不想其他世家知道此事,也不想另惹到麻烦。
只是在两方人马见面时,遇上一队百姓,这一队百姓是拥护李家的,一看到吴家兵马,他们吓得不轻,全部躲入李家兵马的军营,这令李政心情大好,看来李家在百姓中更得民心。
吴志朝那一群百姓看了一眼,什么也没有说,与李政在矮几前团席中坐下。
矮几上摆了一张舆图,吴志指着上面问道:“为何置下这一处私岛?咱们吴李两家在吴越国多年,一同治理国家,只是这些年中间的误会越积越深,这才让凤国军钻了空子,所以如今咱们两家该握手言和才是。”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312章 离间计
第1312章 离间计
李政听了,咬了咬牙,脸上却还露出一脸淡定,说道:“握手言和?那我也得与皇上好好说说了,我们李家在市场上做生意,吴家却将生意给抢走了,在生意上吴李两家互不相让,政见上又各有不同,如今百姓多数向着我李家,吴家却出来镇压,皇上,你这就是要逼走我李家啊。”
吴志没想到李政这人说话这么直,往年的李家家主,至少还知道掩饰一下,不过也对,这孩子不过才十五岁,易冲动暴怒,不懂得迂回。
“朕何时逼过李家,不管是生意上还是政见上,咱们吴李两家不都是商量着来的么,你初为李家家主,许是还没有熟悉,以前咱们两家就是这样的,李家历代家主也是这么做的,李政,你何不问问你的族老们,他们自是知道的。”
李政一听,心情越发不好了,这意思是他擅作主张了,李家族内的事务莫不是吴志也想插手,当年吴志弑父弑兄,这样的一个人,什么事不敢做的,他咬紧了牙根,瞪着吴志。
“不必问族老了,今个儿就是你的死期了。”
随着李政的话落,先前扮成百姓的几人忽然撕开身上的外衣,露出里头的黑衣,迅速飞身而起,直接刺入吴志。
吴志也没有想到先前的那一群百姓实则是李家安排的刺客。
吴志早该防着的,李政亲自前来,身边却没有带上李家的族老们,这显然是李政擅作的主张。
吴志只好抬手下令,原本的谈判因为李政先出的手而打破,如今变成了两方人马的打斗,吴志也不是没有防着,毕竟曾经干过这么多桩大事,岂会败在一个十五岁的少年手中。
只是令吴李两家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此时,一队带着面纱的刺客突然加入,皆是帮着李家直接刺杀吴志的。
吴志大惊,“李政,你竟然留有后手?”
李政微微一惊,他并没有安排后手,他的后手就是这些刺客扮成的百姓。
可是由不得李政解释,何况既然是帮着他们李家刺杀吴志,他又何必解释,于是吴志以为李政默认了,心头又惊又惧,倒是失算,居然败在一位少年的手中。
吴家兵马极力护着国君,可是后来的这些刺客却是步步相逼,只对付吴志,而且他们功夫高强,身姿彪悍。
身姿彪悍?
吴志忽然灵光一闪,怒问道:“来人可是凤国军?”
黑衣刺客手中动作微微一停,吴志心细,心中惊讶不已,大声制止,“李政,停下,咱们都上当中计了,他们是凤国军派来的,今日之事指不定也是一个误会,快停下。”
李政看向那些人,又看向吴志,看着吴志节节败退,他狠下心来,管他们是谁派来的,帮他报仇的,他都不会拦的。
吴志只叹李家让这么一个小子当家,如今一心只想报了父仇,却不曾想着这吴越国的大事,吴志心中有恨,却没有办法。
因为黑衣客的加入,阵势反转,李家兵马越发强悍起来,逼着吴家军一直往后退,最后退到悬崖处。
底下是有礁石的海面,潮涨潮落,那澎湃的海水,如同无形的利刃。
吴志朝底下看去一眼,这么高,若是跳下去也只有死路一条吧?
黑衣人却紧紧相逼,吴志忽然后悔自己一心只想对付李家,却不曾想过凤国军混入了吴越国,他身为国君,当真是失策。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底下海面出现众艘大船,吴志带着的兵马瞧见,皆纷纷露出欣慰的笑容。
吴志也不再考虑,带着人马转身跳下。
黑衣人追上来,看到他们跳下去后落入水中后上了船,虽说有死伤,可那吴志却由几人背着的,死了垫背的,他却是没事,上了船还朝悬崖上的人看来一眼,船走远了,黑衣客忽然回头看向李政。
李政还后悔刚才没能一口气杀了吴志,没想这些黑衣人提着大刀对向了他,他忽然反应过来了,他刚才杀红了眼,被仇怨蒙蔽了双眼,当吴志与他结盟,一同对付这些黑衣人的时候,他没有同意,如今算是什么都知道了,这些人真如吴志所说的,是凤国军。
除了这一些黑衣人,还有先前装成百姓的那些人,原本是吴志所安排,没想到这些人也忽然倒勾相向。
李政大惊,一时间李家兵马大乱,李政越发后悔起来,吴志有大船来接,而他们李家没有的,李政这一次是背着李家族老出来的,族老们都是反对的,可是他报仇心切。
在黑衣人的打斗中,李政死于乱刀之下,李家兵马死伤一片,最后逃不了,都跳了崖,没有人接应,就算跳下去不死,也淹死在海水中。
黑衣人所剩无几,折损了不少,不过至少杀了李政,正好割下李政的人头带走。
李家族老们得到消息,李家家主已经私下里与吴志相见了,他们带着人马匆匆赶来时,只看到了李政的尸体,还是不全的,若不是他身上的玉佩与衣裳,都要分辨不出来。
李家族老们将吴志恨上了。
两日后,李政的人头挂在城门处,上面写着,这就是李家造反的下场。
1...357358359360361...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