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第1302章 郑侯的宠爱
傅庆杰的奏折送到了京城,岭南出事了,京城孔家一直关注着,即使傅庆杰不上书,也过不了多久会得到消息,如今因为有他在岭南,倒是很快知道了。
孔林锋立即找来几位朝中大臣私下商议这岭南修路的事,首先苏侧妃不待上头皇上同意,也不待国库拔款,她擅作了主张,如今工程失败,害死了不少百姓,此事不能有偏颇,不能因为她是皇家之人就恩待。
孔林锋的话激起这几位大臣的愤怒,其中一位大臣说道:“侯爷说的对,此事咱们明日早朝就得上奏皇上,苏侧妃一介妇人,王爷又受她指使,这样劳命伤财之事,不可有偏颇。”
孔林锋一听,心情大好,他正是此意,他正是想让这些人出头,如今孔家在朝堂上不好说话,可是对于朝堂上还是有影响的。
于是这几位大臣退下了,都商量好了,明个儿一起弹劾。
关于傅庆杰的奏折,时郁是第一个看到的,他看到奏折时还有些不相信,细看了两遍,皱眉,她在岭南到底做了什么事,为何修的路会塌的?
凤帝见儿子有异,拿起他手上的奏折看了一眼,见是写岭南的,尤其关注一些,细看后,凤帝面色铁青。
时郁立即起身,上前为苏氏开脱,“父皇,此事透着蹊跷,儿臣以为,不如派工部左侍郎阮文善前去一趟,他本就对岭南熟悉,尤其保昌郡,想必他最是清楚这梅岭山了。”
凤帝在宝座上坐下,看向儿子,知道他要为苏氏开脱呢,护弟弟护得紧,兄友弟恭本是好事,只是这会儿还是让凤帝有些生气的。
凤帝似乎想到了什么,问道:“你当年带着烨儿当真是从那梅岭山归来的?”
时郁点头,“父皇,在苏氏说要开通梅岭山之时,儿臣就认为可行,那儿臣曾走过一趟,只是里头起雾,的确不好走,即使儿臣走过一次,也未必能再次走出来,但梅岭山是真的能通中原。”
凤帝陷入沉思,半晌后看着儿子,说道:“梅岭山必须打通,苏侧妃费了心思,可惜没注意好,就依太子的意思,明个儿下旨让阮文善去一趟岭南,此案再做定夺。”
时郁松了一口气,太子妃的娘家人,想来他再叮嘱两句,真便有什么,也绝不可能怪到苏氏头上来。
苏义是无意中听到的,正是孙蒲讲出来的,此人从哪儿得知尚且不知,不过孙蒲故意在苏义面前说了一句:“人有旦夕祸福,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有时候别太过得意了呢。”
两人本就有连襟关系,如今苏义听着这话,心思微妙,平素媳妇儿回娘家的少,他又与岳丈走的近,连襟看不惯他也正常,何况还是孙蒲呢。
不过他听到姐姐修路的工程出事儿了,首先想到的是姐姐的安危,便没有心思在翰林院了,转身出去,直接回了府上。
苏府,今日护国侯大清早的将傅氏送了回来,傅氏一直闷闷不乐,护国侯郑一鸿守在她身边,傅氏不同他说话,他就干坐着,看着她一针一线做的衣裳,却没有一件是他的,他心头有些吃味。
两人僵持了一个上午,吃晌午饭时,傅氏回屋里躺着了。
宁氏过来陪婆母吃饭,就看到只有侯爷一人在,而且看到侯爷脸上的苦恼,就发现了不对劲。
郑一鸿也不吃了,挑了几道傅氏爱吃的,就端着盘子也跟着进去。
宁氏看着侯爷离去的背景,她呆了呆,感觉现在的侯爷怎么与当初第一眼所见的侯爷完全不同,没有半丝脾气不说,人看着也温和多了,甚至她还觉得挺可怜的,那模样,像是被谁抛弃了似的。
内室,傅氏侧身躺着,郑一鸿将吃食放在桌上,随即在旁坐下,看着床上躺着生闷气的某人,轻咳一声,温柔的问道:“别生气了,我叫那小子离开京城,外放为官。”
傅氏一听,更是生气了,她不说话。
郑一鸿有些没撤,他如今谁都不怕,就怕傅氏生气,她只要一生气,郑一鸿就觉得做什么都没有滋味,甚至心头难过的要命。
郑一鸿只好往前挪了挪,见傅氏没在意,于是上前握住她的手,温柔的说道:“都是我的错,早该把那小子赶出去了。”
傅氏听不下去了,她回头看向郑一鸿,郑一鸿面上一喜,以为自己说对了,正要再说,傅氏开了口:“一鸿,我与你多年来不容易,我嫁入郑家,努力的去做好一府主母,泽承他不待见我,毕竟我不是生他的亲母,但我努力在修护我们之间的关系,可是一鸿,你在中间做了什么?”
郑一鸿指着自己,他有些委屈。
傅氏一看到他那模样,只好接着说道:“你不要总叫泽承外放为官,泽承失母,父亲新娶,他不能接受,这是常情,但咱们可以好好说,郑家子嗣,除了外放为官,就没有其他志向。”
“我瞧着泽承擅算术,放在鸿胪寺那是曲才,他不擅结交,言词上多是直接,你身为他的父亲,何不为他将来的前程着想?”
“泽承是你的儿子,他若喜欢算术,你何不问问他可否愿意去户部,他的前程也是郑家子孙的前程,至于我与他之间的问题,既然解决不了,那就这样,我是嫡母,他认不认也不能影响我,再说男儿志在四方,而不是拘于这后院小地。”
傅氏的一番话,郑一鸿认真的想了起来,傅氏说的对,他从来没有好好的与儿子坐下来谈过,大儿子好算术么?他竟然不知道。
当初进入鸿胪寺,他明明很开心,傅氏说他不适合,可真是这样?
傅氏还要再说,忽然喉中一酸,她猛的坐起,在床边呕吐起来。
郑一鸿吓了一跳,连忙起身上前相扶。
阿奴听到声音,赶紧走了进来,就看到主子吐得厉害,可是生了一天的闷气,也没有吃什么东西,这会儿吐得越发辛苦。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303章 朝上弹劾苏侧妃
第1303章 朝上弹劾苏侧妃
郑一鸿忍不住责怪自己,“是我不该气你的,我要听你好好说话就好了。”
傅氏没力气说郑一鸿,也不知怎么一回事,许是闻到了这饭菜的味道有些受不住。
于是傅氏指了指那饭菜,叫阿奴端下去。
郑一鸿见状,有些担心她,“你早上与我置气,没有吃什么,如今晌午了,你又不吃饭,身子会受不住的,这是儿媳妇送来的吃食,你左右吃一点。”
阿奴也觉得主子该多吃一些,于是停了脚步。
那饭菜的味道令傅氏更倒味口,她连忙挥手,“端下去,吃不了。”
阿奴只好端了下去。
傅氏不吐了,肚子的确空了,于是说道:“倒是想吃城南的枣糕,真想吃了。”
郑一鸿一听,立即将傅氏扶着躺好,转身便出门去了。
郑一鸿风风火火的去了城南将傅氏喜欢吃的枣糕买了回来,正好遇上苏义回府,这会儿晌午就回来了,会不会有些早了。
苏义看到侯爷,行了一礼,郑一鸿随口一问他为何晌午回来,苏义便将岭南的事说了,郑一鸿一听,脚步一顿,面色凝重,做下决定,“明日我与你一同早朝,想来朝中弹劾宛平的不少,我且看看是谁敢弹劾。”
苏义看着他,怔住,侯爷要上早朝么?
郑一鸿接着说道:“此事千万别告诉你母亲,你母亲最近身体不好,我担心她,明日的事明日再说,皇上若是怪责,那我自是要护着的。”
苏义再次行了一礼,郑一鸿摆手,两人一同入了府。
待郑一鸿将枣糕带回来,傅氏在宁氏的服侍下正吃着一张烧饼,那烧饼干巴巴的,可是傅氏吃得还挺香。
郑一鸿来到傅氏面前,刚要将枣糕拿出来,傅氏打了个饱嗝,说不想吃了。
郑一鸿有些哭笑不得,怎么发现娟儿越来越小女人了,两人再次在京城相遇时,她可不是这样的。
苏义也是看着母亲,感觉有些不同了,以前母亲在他们身边,事事都为他和姐姐操心,从来没有人这么关心过母亲,为了母亲爱吃枣糕,快马加鞭跑了半座城,回来又不吃了。
傅氏看到了儿子,很高兴,问起他的近况,苏义以前也喜欢说一些给家人听,不想家里人担心,这会儿说似乎又有些不合适宜,正好宁氏在,宁氏问起苏义可有吃饭,他还没有吃午饭,于是傅氏劝着儿子先去吃。
内室里只有傅氏夫妻二人,傅氏下了床,这吃得太饱也睡不着,于是从内室出来。
郑一鸿上前去扶她,她拍下郑一鸿的手,郑一鸿却是笑了,“娟儿不生气了?”
“气饱了。”
郑一鸿却是一把将她抱了起来,没想阿奴正好进来,看到这模样,连忙转身要出去,傅氏吓了一跳,挣扎着下来,红着脸在交椅中坐下。
郑一鸿厚着脸皮在一旁坐下,小声问道:“咱们什么时候回去?”
这事儿傅氏也有些犹豫了,她想住在苏府,不太想去侯府,一入侯府,京城权贵夫人总有人上门拜访,她也不是不懂得应酬,只是她最近总是乏困,心情起伏不定,不想落下话柄。
再说她在府上,大儿子泽承总会拘紧,儿媳妇都从不来请安,各住一院,有点儿井水不犯河水的意味,气氛很是紧张。
她回一趟苏府,大家都自在。
“先住几日吧,你若是想回去,可以先回去。”
“不回,住苏府挺好的,还有孝顺的儿媳妇。”
这个儿媳妇自是孝顺的,傅氏一想到宁三姑娘,就相当的满意,当年这孩子初嫁入门,是在江陵,那时过得有多艰难了。
于是两人留了下来,宁氏正好一个人在府上也无聊,这会儿每日必来婆母这儿报到,每每这个时候,郑一鸿就去校练场。
苏义这日没去衙门,第二日早朝时,与郑侯一同坐马车去上的早朝。宫门处,当苏义与郑侯一同下马车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向着孔家的几位大臣看到郑侯就变了脸色,有一人小声道:“今个儿怕是麻烦了,郑侯为何来上早朝。”
“想必是来护短的。”
“郑侯不是不问政事多日,此时前来,目的也太明显了。”
几人你一言我一语,都感觉到不妙。
宁相看到女婿身边的郑侯,也想到了什么,三人走到了一起,宁相忍不住提了一句,“侯爷莫急,想来皇上自有定夺的。”
郑一鸿点头,“不急,欺负我女儿就不成,有本事可来对付我。”
宁相被自己的口水呛住,他看了郑侯一眼,一脸严肃的样子,感觉他们都欠他银子。
宁相不好再劝了,这些想要弹劾的大臣,自求多福吧,战神可不是开玩笑的。
文武大臣分两列依次进入大殿之上。
殿前,凤帝坐在宝座中,太子在百官之首,他朝苏义看来一眼,就看到了一同进来的郑侯,时郁忽然想笑,刚才还想着怎么出言相护,如今不必了。
随着时郁的眼神在众位大臣身上看过去,这些大臣的面部表情都很精彩。
傅震宇此时站在当眼处,他算是文臣之首,会说话的就是他了,不过他此时也朝郑侯看去了一眼。
早朝谈及的朝政,多是讨论起各地方税收,以及各突发的事件。
如同往日一样,有事上奏,有大臣出列发言,傅震宇却是一句也没听,他想到了自家小儿子写的家书中提及的岭南修路一事,昨个儿孔林锋又找了他,如今大女儿嫁郑侯,小女儿嫁孔将军,虽说左右逢源,可是在这事儿上,却有些头痛了。
要上奏的大臣也差不多了,殿前站着的大臣,一时间无人出列,瞧着这是要退朝了。
向着孔家的几位大臣互相看了一眼,眼神都朝傅震宇看来。
傅震宇正要出列,凤帝开了口,“昨日收到工部郎中的奏折,岭南梅岭县内修路一事,出了重大事故,此事兹事体大,朕决定派工部左侍郎阮大人亲自去一趟岭南调查此案,同时也针对此次事故做一些相应的弥补。”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304章 第1304章:从臣弹劾
第1304章 第1304章:从臣弹劾
眼下弥补是要的,但是同时是不是也该追究一下责任呢。
原本要出列的傅震宇被皇上的话打断,这会儿站在那儿又有些犹豫不定,苏侧妃毕竟是傅家的人,是他外孙女,他当真要出列弹劾自己的外孙女么?虽然这个外孙女他也一直很不受待见。
在傅震宇犹豫的时候,有一位向着孔家的大臣再也按捺不住的出列。
“启禀皇上,臣以为此事做了事后弥补外,是否也得追究苏侧妃责任,梅岭县这么多年来为何从来没有听人说过只要修通梅岭山就能通往中原,臣觉得这本就是一桩无用功,如今又害死了这么多的百姓,此事若是传扬出去,只会民心不稳。”
有人开口就会有人附和,于是又出来两位大臣,也认为那梅岭山修通能通往中原本就是无稽之谈,还由着一位苏侧妃在那儿放肆。
一说起苏侧妃,就说起她当初拐走逍遥王去往岭南一事,旧事重提,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苏侧妃,这一切的责任皆是她引起的,虽然没有大臣说要定她的罪,可那意思就是皇上若不做处理,这就是偏私。
一时间朝堂上好几位大臣出列。
其他没有出列的大臣,却做壁上观。
不待皇上发话,护国侯出列。
“启禀皇上,臣有奏。”
凤帝看到难得上一次早朝的护国侯,准奏了。
郑一鸿接着说道:“臣当年去过一趟岭南,对岭南也略有些了解,关于梅岭山能否通往中原之事,这涉及朝中收复岭南边陲小国,以及以后掌管岭南所有的资源,尤其岭南沿海一带通往其他海岛。”
“臣当年便得知曾有猎户误入梅岭山,最后迷失方向,翻山越岭,从山里出来,已经是中原之地,他在林中迷路走了两个月的路程,可是若从中原去往岭南,坐船也需要两到三个月的路程才行。”
“所以臣以为,不管梅岭山能不能行得通,这也是一个机会,不能放弃,至于苏侧妃这一次修路造成的事故,放在工部尚书亲自指挥,他可敢保证绝不出事故?”
郑一鸿看工部尚书劝展,劝展刚才还想出来一同弹劾呢,好在忍住了,毕竟工部还有几位官员也是一并去了岭南的,明哲保身吧,如今他对上郑一鸿的眼神,有些不自然。
郑一鸿接着说道:“皇上,宛平是臣的女儿,女儿若是犯了错,臣愿意代她受过,各位大臣若是觉得我的女儿犯了错,请指出来,真是她犯下的错事,我来承担。”
郑一鸿将在场的几位大臣看了一眼,他目光凌厉,面色严肃,周身都释放着威压,行军打仗的人,可不是这么好惹的。
这些靠嘴巴子弹劾的大臣多是文臣,平素也会说话。
此时苏义也出列了,“臣是苏侧妃之弟,臣愿意为姐承担一切后果。”
这会儿太子时郁出列,他朝这些大臣看去一眼,接着说道:“儿臣也曾听说过梅岭山能进入中原,不管最终如何,如侯爷所说,这是我们凤国的一个机会,岭南与吴越国战事在即,修路之事刻不容缓。”
凤帝看向他们,却没有马上开口。
此时傅震宇出列,他的嘴巴子是最会讲的,平素弹劾谁,一说一个准,这会儿傅震宇还没有开口,郑一鸿便看向他,“傅大人可要三思了,您可是我岳丈,更是苏侧妃的外祖父,此事若是牵连起来,自然傅家也是同样受罚,想必岳丈大人是愿意与我一起为宛平承担后果的。”
傅震宇还没有开口呢,郑一鸿那双眼睛,当真吓人,还知道他是岳丈,敢这么看他?
傅震宇砸了砸嘴,只好说道:“皇上,臣以为还是让阮大人亲自去一趟,自然一切明了,至于梅岭山能不能修通进入中原的事,苏侧妃如此笃定,何不让她立即下军立状。”
郑一鸿听到这话,面色一黑,苏义的脸上也不好看了。
那向着孔家的几位大臣原本还气傅震宇帮着苏氏,背叛了孔家,听了后面的话,也跟着心思活络起来,对啊,何不立下军立状。
于是也相继附和。
没想太子时郁居然接了这话,“父皇,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儿臣觉得可以让苏侧妃立下军立状,苏侧妃做事向来有分寸,儿臣信她。”
苏义和郑一鸿都朝太子看去一眼,两人这会儿也坚信起来,苏宛平做事的确没有让他们失望过,或许她对这梅岭山也有把握呢。
凤帝开了口,同意让苏侧妃立下军立状,修通此路,若不能通往中原,那苏侧妃判断失误,自是要负责。
几位大臣都放心了。
时郁却接着说道:“立下军立状是可以,既然有罚自然也得有奖。”
太子一句话令原本开心的众位大臣笑容都僵在了脸上,他们齐刷刷看向太子,这是要闹哪番,还要奖赏呢?苏侧妃擅自离开京城本就带罪之身,还敢要奖赏。
凤帝见太子这提议,也是好奇起来,他看向太子。
时郁一本正经的说道:“父皇,若是修通了梅岭山,这是一桩千古流传的大功迹,儿臣觉得给苏侧妃什么样的奖赏都不为过,如此大事,相信在场的各位都不曾有此能耐,也是前无古人的能耐,所以儿臣觉得,若此事真成,便提苏侧妃为逍遥王正妃,以兹嘉奖。”
什么?提为正妃,想得美吧。
朝堂上的大臣开始议论纷纷。
郑一鸿和苏义一听,心中一喜,郑一鸿立即上前一步,接了话,“臣认为太子提议最能服众,毕竟大家都认为梅岭山修通,根本无法通往中原,只是劳命伤财而已。”
苏义也是一脸期盼的看向宝座上的人。
朝堂上却是热闹的像菜市场,交头接耳的,开始谈起此事。
这一下头痛的是凤帝,他知道皇后的意思,想将娘家的女儿嫁入逍遥王府,虽说这婚约没有了,可也一直不曾扶正苏侧妃的想法,但是若是真的修通梅岭山,苏氏之功劳,整个京城贵女中无人能比,以她的出身,她的能耐,她做得了这个正妃位,而且她还生下了皇孙。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305章 军立状
第1305章 军立状
底下大臣看到凤帝沉默,没有第一时间反驳,个个开始担心起来,尤其是那几个向着孔家的大臣,那当真是为孔家捏了一把汗,如今孔家无人在朝堂之上,此事一但被皇上定下来,那就是金口御言了。
于是有大臣出言制止,“臣认为此事不可,妻即是妻,妾自然也只是妾,苏侧妃已经是为侧妃,正妃自是另娶他人。”
又有大臣上前附和。
郑一鸿听着恼火的很,插了一句话,“你们这么迫不及待,是担心梅岭山修通了真的能通往中原么?你们刚才逼着苏侧妃立下军立状时可曾想过,她一介妇人,你们堂堂男儿,她能想到的,你们可曾想到过,凭什么她想到了,造福了百姓,还得由你们在朝堂上指手划脚?”
随着郑一鸿的话一出,朝堂前众位武将全部出列,先前没站出来,是不想让这些文臣难看。
一时间感觉朝堂上都能打起来似的,这些武将个个一脸威严的看向这些文臣,这些文臣吓了一跳,也愤怒了,“侯爷这是要以势压人么?”
“不,本侯只是就事论事,以势压人的该是你们才是,苏侧妃无势,你们才逼她立下军立状,那各位可曾想过,平素处理衙里的事,可曾立下过军立状,可曾保证自己每件事都不犯错?”
郑一鸿的话令他们一时间气得不好反驳,凤帝开了口,“全部退下,你们当朝堂是菜市口呢,关于岭南修路一事,派阮大人去往岭南亲自主持,至于军立状——”
“父皇,儿臣认为该立,奖赏也该有,苏侧妃太委屈了,她受了委屈离开京城,离开她的家人,她还怀着身孕,就凭着她生下皇孙,她也有这个资格。”
郑一鸿仍旧站在前头,他忽然向皇上跪了下来,“臣不曾求过皇上,但臣这一次恳求皇上,请皇上将臣的女儿苏宛平扶为王妃。”
以护国侯的身份,苏氏嫁入皇家为正妃,身份足够,就为着护国侯的功勋,皇上也得答应,护国侯与孔家一样重要。
凤帝原本想着此事暂且不提,一提都是问题,如今侯国侯这是拿出往日的功勋来恳求了,他若再不答应,那这君臣之心就有了沟痕。
凤帝没再犹豫,答应了护国侯,由苏侧妃立下军立状,若是修通他梅岭山能通往中原,那么她便可回京城,成为逍遥王的正妃。
说起来于凤帝来说,他是盼着二儿子一家回来的,他想孙子想得紧,出生到现在不曾见过一面。
退了早朝,这个消息迅速的传了出去,京城权贵们很快得知,苏侧妃这一次要翻身了,瞧着她一但修通了梅岭山,便能成为正妃,京城权贵当中,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也有嫉妒的,更有看孔家笑话的。
孔林锋正等着这一次弹劾的成果呢,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果,他气不打一处来,孔林锋忍不住问起那位大臣,“你以为梅岭山修通当真能通往中原?”
那位大臣却是摇头,“很难说,瞧着太子殿下和护国侯皆在保她。”
孔林锋暗自捉摸,“不成,不管能不能修通,此路都不得修通,我马上派人去往岭南。”
那位大臣连忙劝道:“这一次怕是不行了,这一次由工部侍郎阮大人接手,算是工部的人来参与了,同时修通后能不能通往中原得两说,咱们何不静观其变。”
孔林锋却是很焦虑,“你不知道,这位苏氏我查过她,此女特别有能耐,她做事向来有深意,她若说修通此路能通往中原,那此事多半是真的。”
1...355356357358359...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