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孔凡明同意了,主帅同意,副将却是不敢说什么了。
将他们送到军营了,时烨却是一刻也没有留,他回去看媳妇去。
孔凡明感觉自己被遗弃似的,兵权不在自己的手中,他与黄尧是平级,这黄将军长年在岭南呆着,整个军营都是他在操练,感觉他们一行人来了格格不入。
尤其他们吃下军营里的第一餐,就受不了,全是海鲜,沾点儿酱吃下去,他们受不住。
可是军营里的将士却是习以为常,孔凡明想吃面条,想吃馒头肉包子,再不然直接吃肉,他们在海上累坏了。
北边战士来南边不仅饮食不习惯,连着说话也有时候听不懂,这些长年呆在岭南的战士,大多讲的是当地的方言,知道讲官语也不会去讲的,便是黄将军也是如此。
而从京城来的孔凡明,向来在军营讲官语,此时与这里的将士简直是格格不入,尤其一到训练的时候,从小就在水中泡大的南边战士看到北边战士见水就色变的模样,忍不住会嘲笑几声,以至于两方兵马因此而时常起冲突。
在陆地上作战,北边战士英勇,长得强壮又结实,马术更是一流,可是两边战士操练的作战方式不同,比马术,南边战士是不如他们的。
可是徒有马术到了水上作战却是无用,反而束手束脚。
南边战干个小精干,一但窜入水中半天都可以不必上来呼吸,简直在水中令人防不胜防。
孔凡明很苦恼,越发后悔当初听了孔林锋的话带兵来岭南打仗,在京城里守着京城,既体面又得人尊重,还被不少朝臣讨好,也是有兵权在手的人。
然而后悔归后悔,如今已经到了,他也得在岭南立足,并且立下大功,如此再回京城,才能得到更多人的尊重。
关于南北战士的冲突,时烨最近多费了些心思,在军营里住了几日,最后将军营分成两边训练,从南边战士中提拔几位水性极好的副将过去辅助孔凡明操练。
孔凡明见逍遥王至少是重视他的,他心情略好过一些,从此北边战士的吃食与住宿都分开了来。
就在孔凡明想着早日将属下操练出来好上战场的时候,这日夜里,孔凡宫的帐中来了一人,此人穿着战士的铠甲,乍一看还以为是北边的战士,可是细看却是一张生面孔。
来人将拜帖送上,孔凡明展开一看,才知此人是孔家的大管事孔贲,孔凡明并不知道孔家在岭南居然还有生意,这大管事的来岭南到底意欲何为?
孔凡明屏退护卫,那孔贲才上前说道:“终于等来将军了,家主说将军带兵前来,小的就一直在留意,岭南几处码头皆有孔家的眼线,没想将军是从梅岭县登岸。”
孔凡明皱眉,他看着眼前的大管事,忽然有如醍醐灌顶,孔凡明突然开口相问,“莫不是淮阳侯要我来岭南的真正用意就是你?”
孔贲点头,“将军果然一点就破,侯爷的意思不仅是吴越国,也不仅是将军您立下战功,而是盼着将军能夺下岭南所有的兵权。”
孔凡明一听,冷笑道:“真是抬举我呢,逍遥王掌兵权,我如何能夺下?再说我为何要夺下兵权?平定了吴越国便能回京城。”
孔贲一听连忙说道:“将军,此话差矣,岭南瞧着是化外之地,却是肥沃,岭南是宝地,将军此时不知没关系,只要按着侯爷的吩咐,得到岭南的兵权即可,至于吴越国,那自是要灭了的,所以眼下将军得想方设法得到黄尧的兵权,左右逍遥王才是急着回京城的那一个。”
“他?逍遥王更不想回京城吧。”
孔凡明不以为意。
孔贲却是摆手,“有些事将军还不知道呢,逍遥王一定会回京城,而且时间不久了,大概就在这几个月内,而这个时候,岭南未必平定了吴越国,所以说侯爷让将军先得到黄尧的兵权,等逍遥王一回京城,这岭南就是将军的天下了。”
孔凡明越听越糊涂,孔家怎么会在岭南布下这一招棋,还有孔林锋到底想要他做什么?怎么他每行一步都被孔林锋算计在内,这种感觉令孔凡明很不舒服,甚至很讨厌。
孔贲也不能再久留了,将话带到,随即装成北边战士离开。
这一夜孔凡明无法入睡。
接下来数日,军营里总是出问题,多是南北战士发生口角,于是开始比试打斗等等,逍遥王好不容易安抚好的两方人马,在逍遥王走后没两日越演越烈。
黄尧镇守岭南数年,对岭南的地形尤其熟悉,他带领的战士也最是英勇,如今却被京城来的战士压着打,其中有几位南方战士被打残了,按着黄尧以前的军规,这内斗是要受军刑的,可是这北边战士不属于他管,而且孔凡明这人极为护短。
孔凡明当年立功,官阶比黄尧高,同时黄尧是前朝来的,他一直都很低调做人,可孔家却是新贵,孔家还出了一个皇后,黄尧无法与孔凡明对付,于是南边战士吃的亏多了,军营里就更不太平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66章 生下孩子
第1266章 生下孩子
待时烨再次来到军营时,察觉到军营里气氛紧张,而孔凡明却私下里见了他,他觉得一处军营两位大将,不好全部管制,他建议提拔一人为整个军营的大将,如此一来,军法上也能管制好。
时烨于是将黄尧叫了来,黄尧看到孔凡明那明显的野心,心头很不舒服,只是一想到京城里的族人与妻儿,他什么也没有再说。
最后时烨将此重任交给了孔凡明,军营里由一人主事,终于不再闹事,只是南边将士却是越发受委屈,北边将士却是越嚣张。
时烨最近不太想呆在军营,外头也传开了,京城支援的将士全部沉入海中,也就是孔凡明这一支全部死了,这个消息很快传入吴越国,吴越国皇宫里,吴志带着病躯正在审阅奏折,听到心腹得来的消息,脸色微变。
这一次出兵拦截凤国支持的战船,并不出自他的意思,而是李家家主李适擅自作主,事实他带走的也是李家的私军,如此嚣张的李适,如今铲除了这么一大凤国援助,想必更得民心吧。
正在吴志暗自发呆时,外头太监传话,皇后来了。
吴志一听到皇后来了,脸色更不好看,他放下笔,目光淡淡的盯着门口。
李适之妹李悦一身华丽的宫服走了进来,神光逼人的双眸朝吴志看来,美貌不可忽略,只可惜吴志却似没有看到。
“你来作甚?”
吴志语气冷淡。
李悦却是叫身边的下人将食盒拿来,她来到桌案前将食盒打开,里头是她亲手煲的鲜鱼汤,她端上前恭敬的呈给吴志吃,吴志却是无动于衷,只是在这时,吴志止不住的咳嗽两声,那想忍着却没能忍住的样子,李悦见了,眉头微皱,担忧的问道:“皇上,你的伤又发作了么?”
当年吴志志得意满,进攻岭南,夺下数座城池,结果被黄尧反击,最后落下重伤,还是人抬回来的,随后养了半年之久,没想还是落下了病根,一直治不好,身子又弱,这也是吴越国人众所周知的事。
李悦见吴志并不接她的话,她心头很是不舒服,忍了忍,又要吴志喝汤,吴志说先放一下,他先忙一会儿。
李悦见他面色淡淡,只好先退下,只是退下后,就派了宫人在书房外等着的了。
吴志身边的太监进来,吴志便将汤赏给了太监喝,没想那太监喝下后开始在地上翻滚,全身滚烫的吓人,整个身子在地上磨着,那举止看着令人恶心,吴志叫来一位宫女,那太监抱住宫女就不放手了。
吴志明白了,脸色越发苍白了些,他目光淡淡地看着被折磨的宫女,可是太监已经断了干净,无处可泄,最后七窍流血而亡。
吴志看着地上死掉的太监与宫女,如同亲眼看到了自己的下场一般,若是这汤是他亲自喝下去,那么死的那个人就是他,不然他就上了李家的当,只能与皇后发生关系,一但皇后怀上孩子,他就只有死路一条。
吴志叫人将两具尸体带了下去,带着血腥味的书房内,令吴志更加的清醒起来。
由于孔凡明与北边战士们一同死在海上的传言,岭南边关原本有些躁动的,转眼也平静下来。
梅岭县安全了,不会成为第一战场。
百姓们的生活没有什么变化,梅岭县已经太平了好几年,百姓们也放松了警惕,对黄将军那是有着盲目的自信。
梅岭县码头斜对面的盐场,最近来了两趟空船,孔贲的船在码头打了一个转,其中的小管事在盐场大管事程进那儿得知,最近都不会有盐上岸,因为苏氏安排的两位验货员随时登记每日的入库记录,一但出货前对不上数目,他们就无法交代,而且这两船的盐可不是小数目的。
此事传到孔贲的耳中,心情很不好,孔家在岭南的勾当,就属这私盐最是赚钱,而且有固定的交货时间,眼瞧着都快要到时间了。
孔贲没法,不敢打草惊蛇,于是将此事传回孔家去,没多久收到孔家家主回信,叫孔贲暂且等着,到时另有指示。
孔贲也就不再在盐场拉货。
这一个月里,苏宛平一直呆在王府中,哪儿也不曾去过,她感觉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要生下来。
时烨因此也不去军营了,每日在府上守着她,但凡她说想吃什么,必叫人去准备。
苏宛平养胖了,最近尤其乏困,时烨便陪着她休息,夫妻之间恩爱的模样令不少下人羡慕,王爷如此宠着王妃,便是民间的小百姓夫妻也不见如此宠爱的。
莫氏每隔一日就要来王府一次,想着府上无长辈照顾,莫氏又是过来人,她时时关注着,生怕苏宛平闹起了动静。
府中的下人也是随即听令,弄得府上的气氛有些紧张。
苏宛平却是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同的,这日她正吃着烤肉,看着时烨喝酒,夫妻两人正说着话,苏宛平的声音忽然停住,时烨一脸担心的问她,“如何了?”
过了一会儿,苏宛平笑了,“没事儿,就是忽然感觉好像小腹痛了一下,但现在感觉不到了。”
时烨想要叫来大夫,苏宛平摆手,可能是她太紧张了,毕竟现在没感觉了,于是接着吃。
时烨一坛子酒下去,不见半点醉意,夫妻两人吃着烤肉,好不惬意。
只是吃得正欢的苏宛平忽然又停住,额头冒出汗来,看着时烨说道:“我又痛了,这一回一阵一阵的痛,这感觉,简直是无法描述,痛得有些受不住。”
时烨连忙起身,立即叫小令去将稳婆和大夫都叫来。
苏宛平在时烨的扶持下才起身,她忽然下腹一松,哗啦一声,时烨朝她看去,羊水破了。
苏宛平这一下也吓着了,刚才还只是痛一下,这一下她就开始发现,自己这是要生了。
时烨二话不说将她打横抱起,朝寝室一路狂奔。
稳婆与大夫相继进去了,时烨一脸焦急的站在外头。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67章 满月酒
第1267章 满月酒
屋里传来媳妇的声音,时烨听着挠心挠肺的,他坐立难安,都说女人生孩子如同在鬼门关走了一遭,他很是担心媳妇,可千万别有什么问题。
这会儿莫氏听到动静,也是匆匆入了府,看到时烨,她行了一礼,就要问里头的情况,只听到里头“哇”的一声,小孩落地的哭声,莫氏明显的松了口气,就见时烨的脸上也恢复了神气,刚才有些苍白的脸色还是吓着了莫氏。
莫氏忍不住开口,“瞧着时辰,进去并不久,宛平竟然生的这么快。”
时烨却还是觉得慢的,刚才在外头等的时间度日如年。
屋里的稳婆将孩子抱出来,向王爷道喜,生下的是个小子,母子平安,稳婆忍不住说道:“娘娘是个有福之人,竟然生得如此之快,老婆子我接生这么久以来第一次遇上,胎很正,一入产房就要生了,孩子生下来六斤七两,哭得也很响亮。”
莫氏听着,差一点儿落泪,宛平果然是有福气,胎位正就好,生得快,宛平不会受太多的折磨。
时烨与莫氏相继入内。
苏宛平累得有些说不出话,不过当她看到时烨时,又有了精神,伸手握住时烨的手,还追问道:“那烤肉可还在?我还要吃的。”
莫氏听后哈哈大笑,如此贪吃呢。
时烨却是郁闷的看着她,“烤肉以后会有不少,如今你该吃些清淡的,小令马上送上来,你得好生养着。”
苏宛平却是摆手,“没关系,我发现生的时候很痛,生下来就好了,这会儿没有了阵痛,我感觉现在都能下床。”
莫氏连忙制止,“听说过产妇生完第二天下地的,可是那是穷苦人家,但是宛平可得听我的,月子可得养好了,养不好就得纳下不少病根。”
苏宛平也没有真正要下床的意思,她的确有些累着了,想睡了,她侧首看向床边的孩子,此时闭着眼睛,似乎也安静了。
自这日后,时烨就更不想去军营了,每天陪在媳妇与儿子身边,一家三口不知有多温馨。
苏宛平三天就恢复过来,她从床上起身下床,只要不出去吹风,在室内走动一下不成问题。
小家伙极为听话,只要吃饱了,就睡得特别的安稳。
苏宛平亲自给孩子换衣裳的时候,发现小家伙的耳垂后居然有一块小小的胎记,好在是在耳垂后,发现初为父母,不管孩子如何,只要孩子四肢健康,没有显眼的胎记,他们就感觉到很满足了。
时烨这几日一直在翻经书,想了不少名字,最后落下几个字写在宣纸上给苏宛平选。
苏宛平一眼看中了菡字,真善美的用意,虽为皇家出身,却不忘初衷,不正也是代表着她与时烨么,孩子正是两人的延续。
于是夫妻二人选中了菡字为名,时菡,正是两人爱情的结晶。
王爷有后了,梅岭县的百姓们都欢呼起来,就在生下孩子的第三日,梅岭县百姓自发组织一日喜庆,街头一夜之间多了不少荷花的饰品,街头的行商走贩,在这一日的货品全部降价,上街的百姓却是带上荷花灯组织去码头放平安灯。
这种不必官府组织的节日活动气氛更盛。
王府管事上街采买,那些行商走贩直接将物资送到了王府外,不收银子人却不知去向,可是东家西家一凑,王府外又有了不少东西,还有平安灯将王府外的两处街道全部点亮。
可想而知,苏宛平在家乡百姓中的影响,还有逍遥王在岭南得人心。
这么热闹的场面传到了军营,孔凡明一听到逍遥王有了后,心情有些复杂,他似乎想到了什么,只是他并没有去找逍遥王,却是在军营里不再出门。
转眼到了满月酒的时候,想必来吃喜酒的人不少,苏宛平正想着多做几桌流水席,莫氏就过来为她解忧了,她会带着地方富绅们在城南处设棚招待四方来客,这样一来,王府就能清静了,而且王府并不大,也招待不下去,尤其人多口杂的,也会影响苏宛平母子的休息。
苏宛平同意了,她将此事交给了莫氏处理。
余城的一处农家小院里,孔贲收到了孔家家主淮阳侯的回信,他先前将苏侧妃生下孩子的事告诉了孔家,如今孔家来了回信。
展信一看,上头只有四个字,“去母留子。”
孔贲看到这四个字,心头一惊,连忙将密信烧了。
孔贲问心腹关于梅岭县的情况,得知梅岭县内百姓自告奋勇的要为王爷的小公子举办满月酒,热闹的像是过节一样,孔贲脸色有些不好看。
“喜客来的生意在岭南深入民心,如今这一对鸳鸯倒是得民心。”
孔贲随即叫心腹准备,他要去梅岭县喝满月酒去。
莫氏接下苏宛平的令,全权负责此次满月酒的操办,地方富绅也向来听杜县丞的话,如今得了这差事,自是都来涌跃参与,不仅出钱出力出人,还有些商户也迎合着喜客来的,各商铺的商品价格也相对的降了下来,以后怕是都不会涨上去了吧。
一时间王府倒是清静了,苏宛平只需要在府中照看着孩子即可。
那边城南处设棚款待,满月酒这日,果然如莫氏所料,来了不少人,从余城、项城等地来的官员,还有边关守将与副将们,连着孔凡明也在,他今个儿带来了苏大山。
苏大山坐在人群里,笑得合不拢嘴,他有外孙了,他也有外孙了,真好。
孔凡明看着笑得像个傻瓜似的苏大山,忍不住开口说道:“你高兴个屁,这跟你有什么关系,他们都不认你了。”
苏大山原本笑得开心的,听到这话,笑不出来了,他想起上一次强行去苏府迎亲时儿女说的话,心头就难受。
回到了岭南老家,明明生他养他的村子就在眼前,他却要呆在军营,不得回去,如今好不容易混过来吃上一杯喜酒,却也正如将军所说的,要是女儿知道他来了,指不定赶走他。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68章 宴席上的风波
第1268章 宴席上的风波
苏大山不笑了,孔凡明感觉舒服多了,真不想看到这个傻大个。
宴席开始,杜县丞夫妻上前主持,就在这些席桌上,有两人显得很神秘,正是夹在富绅中间的孔贲主仆,自打两人来了梅岭县,本以为会是在王府中吃酒宴,没想在这城南的小棚子里,原本打算乘乱偷出孩子的心思只好幻灭,看来得从长计议。
吃宴时,时烨带着兵马护着媳妇和孩子前来,在座的客人皆纷纷起身行礼。
百福褂子是百姓们所送,就在昨个儿夜里,有人将之放在府门口的,这是来自百家刺绣,在梅岭县这是受万家百姓的祝福,能护孩子一世平安。
苏宛平不忍拂了百姓们的意,于是将褂子穿在了孩子身上。
当她带着孩子出现时,不少人一眼就看了出来这件衣裳,受百家之祝福,那可不是人人都有的福份。
苏宛平抱着孩子与时烨一同坐下,叫这些客人也相继坐下了。
宴席开始,苏大山远远地看着女儿以及看不清面目的外孙,又笑了起来,这一次孔凡明也没有再打击他,他微眯着眼睛看向苏氏与孩子。
倒也难得,皇室三代里,她立了大功,生上了皇家的长孙,想来将来母凭子贵,必能坐上真正的正妃之位也不无可能。
只是在孔凡明收回目光时,眼角余光看到不远处坐着的一人,不正是孔家大管事孔贲,他混在一群富绅中间,居然也在吃酒席。
孔凡明有些为苏氏担心起来,孔家怕是要动手了,他想得没错,先前孔贲说的时间,恐怕就是苏氏生下孩子的时间。
只是这会儿孔贲却是起了身,乘人不注意退出棚子,才走了几步,就发现棚子外头全是护卫,再外头是看热闹的百姓,这些百姓一生都没有见过这么多官的时候,不免都好奇,这棚子又是四面无墙,全部都能看个清楚。
孔贲看到这些护卫后匆匆的离去,不敢再逗留。
苏宛平带着孩子,与时烨一同坐了一会儿,随后夫妻二人带着孩子走了,接下来的应酬就由莫氏来了。
权贵夫人中,顾氏母女也在列,这一趟是陪着丈夫一同来吃满月酒的,顾氏旁边坐着的通判夫人感概道:“王妃娘娘倒是有福气的,第一胎就生了一个儿子,这可是皇孙,将来可是了不得。”
顾氏朝前头看了一眼,王爷王妃已经走了,此时在前头的正是杜县丞夫妻。
顾氏身边的女儿黄如玉有些不以为意的说道:“生下的不是儿子就是女儿,那也没有什么。”
那通判夫人一听却是摆手,“这你可就不懂了,毕竟是未出阁的小姑子,这孩子可是皇室中的皇长孙,将来可不能小看,所以生儿子自是比生女儿好的。”
黄如玉听着心情不好了,就要反驳,顾氏却是在桌下拉了拉女儿的袖口,帮着女儿圆了这话,“夫人说的没错,这孩子不懂事呢,娘娘是有福之人,自然也是有这份福道的。”
那通判夫人点头,觉得顾氏说得顺耳多了,瞧着她家女儿却有些不太懂事了些。
黄如玉憋着声气,也吃不下饭了,随意吃了两口就不吃了。
通判夫人瞧着她,似乎是在针对自己似的,于是开口说道:“你们都是孩子,我也不计较的,不过说句实话,将来你们这一群小姑子也会嫁作他人妇的时候,到那个时候就知道生儿子比生女儿好多了。”
顾氏听着这话有些针对她女儿呢,女儿已经半晌不曾说话,通判夫人竟还得理不饶人了,于是顾氏接了话,“夫人说的对,却也不对,儿子固然好,可是没有女儿,又哪会有他人妇,又哪会有母亲,这世上之事,本就需要平衡,尤其在咱们保昌郡边关之地,万不能有这种思想的。”
“生儿生女都是造化,百姓家中女婴多了,以后再生下的男丁更多,边关保家卫国自也是少不了她们的功劳。”
顾氏是知州夫人,虽然通判夫人是地方官员,家族在保昌郡很了不起,可是再怎么也不及知州官位高权重。
通判夫人气得说不出话来,原本她只是顺带拍个马屁,没想还说真了,她岂会不知有儿有女最好,可是顾氏一反驳,味儿就变了的。
黄如玉见母亲替自己出了头,心情舒畅了,周围的夫人却是连忙绕开话题。
此时的通判夫人却又开口问各位夫人要不要宴席过后再登王府的门见见王妃。
顾氏再一次插嘴,“既然这满月酒都在外头举办,我建议各位还是不必去打扰了。”
顾氏的话说的对,这些夫人有心结交,但是也知分寸,通判夫人一时间被顾氏两次反驳,心头很不好受,她决定自己前去王府看望王妃,只要跟王妃的关系搞好了,将来在保昌郡,谁不想巴接,瞧着莫氏不正是,一个县丞夫人,就如此受欢迎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