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田地里有劳作的百姓,他们抬头看来,有些疑惑,这是哪位权贵出行,还带着正规的护卫。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58章 古道村办喜事
第1258章 古道村办喜事
有百姓好奇,追着去看,说是去古道村的,有人就怀疑起来,莫不是苏侧妃娘娘回村了?
苏宛平的马车才到古道村外两里地的样子,苏家的族人早已经候在那儿,这一些人还只是小部分,就是刚才在路上看到了的村民奔走相告,留在乡下的苏家族人闻讯赶来,近来一看,还当真是苏侧妃了。
很快周围的百姓也跟着过来看稀罕了,这可是王爷与苏侧妃出行呢,恐怕这一辈子也只能如今日这般近距离见上这一面了。
待马车到了古道村外,村长吴喜已经带着古道村的村民们候在那儿了,如今看到马车,皆纷纷跪了下去,跟着一起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也相继的跪下来。
马车停住,苏宛平挑开车帘,看到古道村熟悉的面孔,感觉曾经发生的事如在昨日一般,时间过得真快,当初她来到古道村得知村民将她储备的粮食全部吃完后,是多么的失望。
所以古道村的村民看到苏宛平是带着深深歉意的,虽然这么多年过去,苏宛平也从来没有怪过他们。
从马车上下来,村民们不敢起身,就算苏宛平叫他们起身,他们也不起,直到苏宛平将吴喜扶起来。
吴喜看着苏宛平,忍不住说起当年之事,“那一年,多亏得你们母子三人留下的救济粮,才让村里人得以脱险……”
“不必说了,都这么多年过去了。”
苏宛平才出声制止,时烨却疑惑的问道:“是哪一年?村里出了什么事儿?”
吴喜定睛一看,原来都说苏二丫嫁给了王爷,是侧妃,没想夫君就是当年村里的那个小子,村里人都惊讶的说不出话来了。
时烨也朝所有村民抱了抱拳,“没错,就是当年的我。”
苏宛平看着一身坦荡的时烨,她心头有些感动,当所有权贵都不敢提当年之事时,时烨却是如此坦荡。
吴喜差一点儿落下老泪,于是说道:“王爷走后许是不知,当年吴越国攻占了保昌郡……”
吴喜将细节简略的说了出来,苏宛平想要瞒着都瞒不住了。
时烨一听,也是震惊,想不到他当初被兄长带走,后来因为整整原因却不能及时来岭南,原来她经历了这么多,当年他去燕北时曾绕过岭南一趟,那时只知她的生意极为困难,吃了不少苦,却不知真正害得媳妇不得不与狼夺食的罪魁祸首原来是古道村的村民。
想到姐弟两人费尽心思积攒的家业,结果一朝散尽,难怪后来要去余城做生意的。
时烨的脸色有些不好看,吴喜及时的住口,心头也有些担忧起来,眼神不由得看向苏宛平。
苏宛平拉住时烨的袖口,正心情不好的时烨对上苏宛平企求的眼神,他叹了口气,“你从来不告诉我这一些。”
“都已经过去了,何况没有这样来一下,我也不会破釜沉舟的决心。”
苏宛平笑了笑。
时烨是心疼她的,既然她这么说了,也只好暂时原谅这些村民,而且这一次他是有备而来,也不想这些事再打扰到两人。
吴喜见苏二丫终于劝住了王爷,放下心来。
村民让开一条道,拥着两人往傅家院走去。
这些年,村民们总是将当年的恩惠记在心里头,所以傅家院子保持的很好,没有杂草,里头也干净,连大门也修好了,便是前几日时烨派人来修缮院子,也发现了院子的完好,所以也没有多费功夫。
到了傅家院外,苏宛平忍不住停住了脚步,这儿有太多太多的记忆了呢,以前只想离开古道村,到外头去,赚更多的钱,如今莫名的想回来,就住这小院里也觉得很舒服。
院门打开,夫妻两人进入,院子里里外外都是干干净净的,只是一打开院门里的挂的大红灯笼与红锦,她就愣住,她猛的看向时烨,时烨却是对着她笑。
“时烨,你这是……”
“对,如你所想的,我们就在莲花节成亲。”
时烨的话如一道暖流穿透苏宛平的全身,她呆在那儿有些不敢置信。
村里人听了,呆了呆,随后纷纷上前道喜,吴喜却是内心五味杂陈,替着二丫委屈呢,当年本来就是正妻,如今成了侧妃,好在时烨有良心,再次成亲,这一次以正妃之位出嫁,极好,极好。
吴喜立即吩咐村里人,“大家伙的准备准备,咱们村的二丫要出嫁了,咱们古道村挨家挨户的摆上喜宴三日,成为咱们村的流水席,不管谁来都能上桌吃宴,这是咱们古道村的大喜事,也得广而告之。”
吴喜的话立即得到村民们的应和,苏宛平却是看着时烨,她的时烨哦,总是给她惊喜。
“你不进去看看?”时烨提议。
苏宛平点了点头,拉着时烨一同往里头走。
院里重新布置了,一看就是办喜事模样,除此之外,整个院外也全是古道村的村民道喜的声音,虽然没有母亲和弟弟在,但她也知足了,当初她将时烨从外头接到这处院子,如今时烨将她从这院子迎走。
这个消息很快传出去了,莲花节这一日,古道村苏家二丫成了岭南最尊贵的女人,她将是逍遥王妃。
虽然这个消息传到权贵耳中都不敢置信,毕竟这是不是正妃可是得上玉牒的,可不是他们说了算的,然而却无人敢反驳,只敢私下里议论,甚至不少小姑子还很羡慕。
莲花节这一日很快就到了,苏宛平这几日都住在小院中,一想到自己这一次是真的出嫁,而且是从自家院里,有村里人看着她,祝福她,这样的出嫁才更有意义,如同她与弟弟衣锦回乡时一样。
莲花节本是梅岭县新知县定的一个节日,原本是请王爷与侧妃一起去城郊赏莲的,如今倒好,莲花池无人赏莲,古道村吃喜酒的却是大有人在,古道村的村民家家户户敞开着大门,门前都挂有大红灯笼,客人只要进了古道村,不管哪家哪户都可以去吃宴。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59章 盐场的计划
第1259章 盐场的计划
虽然吴喜让村民们准备,不过苏家族人却是早已经买下吃食,带上厨子上了各家的门,外头的人看不出来罢了。
吃食也极为的丰富,其他村的村民都不敢来吃的,发现不管是老人小孩,只要来了,就能拿到吃食时,很快古道村便来了不少人了。
苏宛平在内室上妆,小令帮忙,身上的大红喜服,不再是她自己设计的婚纱,而是真的凤冠霞帔。
苏家族长苏向才在外室门帘处向她禀报,苏家尚有苏家奶奶李氏在,可要让她来参加婚礼。
苏宛平想也不想的拒绝了,她虽然不计较当年的事,但不代表忘记了的,何况她出嫁没有母亲坐上头,其他人都不配,她本就不是苏家人,她只感念傅娟与弟弟对她的亲情。
苏向才听后只好应下,堂外有族人正等着回去回话,苏向才走出来,对族人说道:“以前做下什么事儿不知道么?以后不要再拿这样的问题来问了,苏家许他们富贵晚年已不错,上一次新科状元回乡时你们就知道了的。”
苏家族人被族长训了一顿,只好退下回去回话了。
苏宛平带上喜帕时,外头已经响起了锣鼓声,迎亲的队伍来了。
苏宛平从院里出来,时烨拉着她的手,两人幸福的走上马车,获得古道村百姓的欢呼,从此往后,在岭南她是名正言顺的逍遥王妃,不再是苏侧妃,时烨回到她的家乡,给了她最体面的地位。
婚车离开古道村,百姓都忍不住追了出去,以后再要见到王妃怕是难了,不过自此后古道村更有名气了吧。
车队到了梅岭县王府外,这儿早已经围满了百姓,而府门外却有不少地方官员等候在此,谁也没有想到,今年的莲花节会是如此的热闹非凡,还能亲眼看到王爷和王妃成婚的场面。
不少百姓围在王府外不愿意离去,当苏宛平从马车上下来的时候,百姓的目光都朝她看来了。
时烨在她耳边轻声说道:“他们都在看着你呢,你可紧张?”
苏宛平却是笑了,“我紧张,但也开心,终于我们可以正大光明的在一起。”
时烨拉着她的手,一同入了王府,保昌郡黄知州携家眷一同来祝贺,先前黄夫人带着女儿在梅岭县正好参加寿宴,便没有回去了。
再一次的,莫氏与黄夫人顾氏一同招待女眷,对这一次婚礼也是尽心尽力。
新婚礼成,苏宛平去后院换了一身大红的宫服,随后出来应酬。
莫氏来到她的身边,小声说道:“恭喜宛平,如愿以偿,今个儿来了不少权贵夫人,还有不少地方富绅也来了,在最末几桌便是了。”
苏宛平朝那边看去一眼,点了点头。
她穿的是正妃的宫服,在场的不少权贵夫人都朝她看去,尤其是她显眼的隆起的腹部,她长得如此好看,又是如此的端庄威严,谁还能想到她当年只是一个庄户女出身。
所以说嫁人也得看准,当年那个罪人村的小子,谁看得上了,人家却是如此命好。
那些原本想借着莲花节而接近逍遥王的小姑子,在看到尊贵的苏宛平后,个个也都打了退堂鼓,从一个侧妃被扶正为正妃,有些手段呢,她们再也不敢随意的前来表现了。
黄夫人顾氏带着女儿黄如玉过来行礼道喜,苏宛平叫她与莫氏同桌而食,开宴席了,苏宛平与莫氏时不时的说上一句话,其他人却是很难搭上话,于是个个对莫氏也都尊重起来。
“宛平会在梅岭县呆多久?”
莫氏忽然问出来,桌前的几位夫人都忍不住尖着耳朵听。
苏宛平想了想说道:“会呆久一些,毕竟住在余城还不如住在这梅岭县呢。”
莫氏一听,高兴了,直道好。
吃过宴席,迎来送往的事情又落到了黄夫人顾氏的身上,苏宛平看向黄如玉,此女及笄的年纪,却挺能应酬的,想必跟着她母亲学的好吧。
终于府上安静了,苏宛平因为怀着孕,也觉得乏了,顾氏很知趣的带着女儿便要告辞,苏宛平问两人会在梅岭县留下几日,顾氏心思一动,便说只要有需要到她的地方,她都愿意留下来的,左右在余城也帮不到丈夫什么忙。
苏宛平一听点了点头,就让她多留几日再回余城,到时她还会叫莫氏与她母女一同入府吃饭。
两人恭敬的离开。
莫氏最后一个走的,走前苏宛平提了一嘴,“夫人可知以前那处罪人村,也就是如今的盐场,这江知县可曾在管着?”
莫氏点头,“那片盐场每月会有皇商过来运盐,我们地方官员是不管这事儿的,不过江知县却是有管辖,两个月前还将盐场的情况上报朝廷,一切都很太平。”
苏宛平没有再深问,既然杜县丞不管这事儿,想必也问不出什么呢。
送走莫氏,苏宛平在长榻上靠了一会儿,时烨便进来了,带着一身的酒气。
时烨在苏宛平身边坐下,夫妻两人看着对方,竟是笑了。
“今日累吗?”
“有一点儿,不过很满足,时烨,咱们以后就留在岭南吧,我要接管岭南的盐场运送,也是时候派人去打理了。”
“派人去?”
时烨挑眉,“往日皇商是到了点就会前去将盐运走,并不参与,而且数目都在那儿。”
时烨虽是这么说,不过他却是想起那一夜与华应一同看到的情形,最近他正好在打探孔家大管事孔贲的去向,发现孔贲不在岭南,所以如果他没有猜错的话,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而是已经有许久的交易了,他们才会如此胆大包天的将盐运走,连着孔家的大管事都不必出面。
苏宛平却是摇头,“以前怎么做的我不管,我答应了做盐商后要将利润全部上交,额外的出产才是我的,所以我这一次决定每一处盐场都安排验货员,他们也不是什么小吏,就是我喜客来的管事,专门去看货的品质与数目的。”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60章 遇上吴越国的战船
第1260章 遇上吴越国的战船
时烨一听,有些意外。
苏宛平随后又笑道:“想来我若提出这样的意见,某些人会极为不爽,到时时烨你可得为我出头,我想在岭南嚣张一点。”
时烨郁闷的看着她,“我是三军主帅,你又是王妃,你嚣张一点儿谁敢说去,谁要是对你不敬,我必灭了他。”
有了时烨这一句话,苏宛平更放心了,她知道她这么一闹,某些人得狗急跳墙了,所以平定吴越国事小,平定整个岭南事大。
五日后,苏宛平等着的人来了。
陈平阳与杜储一同来到梅岭县,王府的小书房内,苏宛平看到两人倍感亲切。
“陈公子再次回到岭南有何感受?”
苏宛平一边喝着茶一边问。
陈平阳叹了口气说道:“不要告诉我父亲我来岭南了,我怕他抓我回去继承家主一位,我并不想,我甚至不太想做陈家的生意,想做你喜客来的生意,而且这一路上来,我与九爷捉摸了一下,感觉你要干大事了。”
苏宛平哈哈大笑,她将舆图拿了出来放在桌上,将茶杯往旁边一放,将两人叫到身边,指着一处说道:“你们知道么,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儿的时候,我就曾想过,为何岭南为化外之地,那是因为陆路不通,这边的水果粮食不好运送,海上又危险,一但世道不好,那些小岛上尽藏海匪,以前我曾在一处小岛上藏了三年之久,九爷是知道的,处处小岛,朝堂没有这么多缴匪的兵。”
“而我现在要说的就是此处了,我问过时烨,如果我们在岭南修路将来算是国家的还是算私有的,时烨说算咱们的,所以我要修路。”
“这儿是梅岭山?”
陈平阳一脸意外的问。
苏宛平点头,“对,就是这儿,虽说修了路后,超出了梅岭县的地界,但有人已经翻过山去过中原,这儿若是修通,不仅咱们离国军过关就能直达梅岭县,对付吴越国,同时商人行商那也是非常的方便的。”
“可是这儿山险。”
陈平阳感觉到不可思议。
苏宛平却是摆手,“若不险不早被人修好了,咱们自己投钱进去修,不仅帮助了百姓,也帮着了咱们行商之人,再说做生意自有风险,修好路后,咱们可以置收费亭,专收走商的过路钱。”
陈平阳一脸不可思议,“咱们要是真的修成了,恐怕于走商来说,不过是一点儿过路小钱罢了,想想从梅岭县码头运走,海上还有天气带来的风险,又有海匪,几条航线都被几大家垄断了,这何止是造福百姓,这可是助朝堂攻下岭南,而广州那儿本就有海夷道,皆是水上运输,如此一来,必能重视起海夷道,到那时也不是几大皇商包全了海夷道,指不定谁都可以前去做生意。”
苏宛平点头。
九爷杜储却是在一旁半晌开不了口,要做生意先修路,瞧着苏东家这一次是真的想干大事儿了。
几人从舆图上抬头,苏宛平接着说道:“我过两日就召集各盐场的大管事们过来,我要正式接掌盐商一职,所以陈公子是决定回本家去还是留在这儿?”
“自是留在这儿,且看你怎么治理这些骄傲的盐场管事。”
陈平阳一脸认真,苏宛平却是不以为意,“山人自有妙计。”
就在苏宛平着杜储派人去通知各位盐场大管事准备数日后见个面吃个饭时,此时岭南地界的海域上,数艘官船正不急不徐的往保昌郡来了。
天色暗了下来,天空却飘来了乌云,这些官船上的北方战士有些担忧的看着这瞬息万变的天气。
将军孔凡明也从船舱里出来,他脸色有些腊黄,自打坐上船后他就吐得厉害,他有些晕船,这两个月的水路,简直要人命。
孔凡明看着这马上就要电闪雷鸣的天气,便郁闷的问副将,“还有几日的路程?”
那副将连忙答道:“回禀将军,还有五日的路程就到了。”
孔凡明一听到还要五日就皱眉,他又想吐了,感觉自己瘦了一圈,当他收回目光侧首看过去时,就看到了精神气爽的苏大山。
苏大山是高兴的,他马上就要衣锦归乡了,不知家里人如何了,村里人一定看到他当了大官会很惧怕他吧,他决定了,到了村里头,他再也不会像当年那样横蛮,他要亲和一些,毕竟他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落泊的苏大山。
看到苏大山的喜悦模样,孔凡明就心烦的很,自打小六子废了一条腿后,孔凡明就不想将小六子带在身边了,如今带上这苏大山,就看他的福气了,可是保他平安到岭南去。
孔凡明正要转身进入船舱躺着去,没想行驶平稳的官船忽然撞到了礁石,船身往左侧一倒,孔凡明身形不稳,掉到下去,他的半个身子悬挂在了栏杆外,好在他会功夫,随即拍了一掌上了船。
官船停下了,可是因为刚才那一撞,有不少北方战士落入海水中,他们当中大部分不悉水性,一时间惨叫声一片。
就在此时苏大山纵身一跳,落入海水中,迅速的游到士兵身边,一手举起一个,朝官船游来,船上的士兵识水性的也相继跳了下去,不悉水性的在上头放下绳梯。
正在他们全力救人的时候,船上响起哨声,孔凡明朝前头看去,就看到数艘大船露出海面,这些船看着很牢固,但上头站着的人却是个个彪悍,他们个子不高,可是他们的眼神却很凌厉,瞧着有些来者不善。
孔凡明看到这些人,心头大惊,而水中的苏大山却是大声喊道:“将军,那是吴越国的人。”
吴越国?
看来消息走漏,吴越国的人知道他们的航线,他们这一群北边战士,岂能与他们在海上作战。
孔凡明连忙下令,“赶紧寻地方靠岸,咱们只适合陆地作战。”
可是海里还有士兵未救上来,船却要开始启动了,水中的人都慌了起来。
孔凡明却是大喝一声,“识水性的全部抓着绳梯上来。”
不识水性的瞧着是放弃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61章 海上遇难
第1261章 海上遇难
苏大山也不救人了,赶紧就近拉住绳梯爬了上去。
甲板上,孔凡明看着对面紧追不舍的船支,总感觉自己的船太慢了,尤其这海面一望无际的水域,要去哪儿寻得到陆地靠岸,便是连座小岛都寻不着。
看来吴越国是有备而来的,对方对海域极为熟悉,想必就是特意在此地来拦截的,孔凡明忽然想骂娘,真后悔将京城守城统领安逸的差事交出去,来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兵权还不属于他,他不过是将兵带了来交给逍遥王罢了。
孔凡明又开始吐了,尤其船的速度时快时慢,让他越发受不住,船上的人也站立不稳,尤其一个急转弯避开礁石时,孔凡明快吐晕了。
吴越国的将士那可是长年在海上飘着的,自然不是孔凡明能比的。
刚才本就撞过了礁石,孔凡明的船速度跟不上,对这一片海域又不熟悉,一个不小心有可能将船撞坏,所以很快吴越国的官船追上了。
对方的人手不及凤国的将士多,可是船上的北方战士却是面色惊恐。
孔凡明扶着拦杆看着前头赤着膀子的吴越国人,追上他们便开始射箭,他不得不发号施令。
这些船是从巴蜀运来的,当年时烨与苏义一同去平定巴蜀的时候,这些官船都有改进,如今倒是派上用场了。
既然跑是跑不掉,只好对面扛上,官船上有机关,对方放箭的时候,船两边人立即出现不少木偶相拦。
凤国军皆躲在木偶之后,一时间倒也没有损伤多少,同时凤国军的箭术还挺厉害的,再反应过来,他们也开始反击。
吴越国士兵原本是看不上凤国军的这一批北边战士,想他们对海上不熟悉,他们调动的兵并不多,而且他们的官船不及凤国的,而此时北边战士反击时,由于靠得太近,一时间竟是反击成功了。
孔凡明见状,信兴大增,立即指挥将士接连反击,也不全躲要那些木偶之后,这些将士们大多出自京师营,长年操练,骑术与箭术皆是一流,他们先前也是被吓到了,生怕落水,如今见对方箭术不及自己,心中的畏惧没有了,平素英勇善战的他们又回来了。
吴越国将士忽然发现一个问题,想要射中对方落水这个计划看来很难,随即他们改变方针,不再将箭对准人,而是直接射向他们所坐的官船。
官船再牢固,可是也不能经得起这般折腾,这一下连着孔凡明都慌了。
主帅的船是保护在中间的倒是没有落下几箭,可是其他几艘大船却是都中了箭,有人大呼,“船入水了。”
孔凡明听到这儿,一腔怒火无处发泄,他看了看,下了令:“全部给老子进攻。”
逃不掉,跑不掉,那就一起上。
于是原本要逃走的船转眼调头将吴越国的船包围在中间,训练有素的北边战士一船分出两批来,一批射人,一批射船,吴越国的船本就没有凤国的官船好,数箭下去,对方不仅进了水,甚至开了裂。
这一下吴越国将士们全部跳入水中了,于是对着水里射箭,他们又被北边将士包围,一时间吴越国将士逃不掉,那落水之地瞬间被血水染红。
吴越国的轻敌令他们自食恶果,不少人只好潜水逃走,而孔凡明又担心他们潜入船下损害他们的官船,于是下令撤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