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珍禾
时烨带着亲卫与高文高武匆匆离开。
孔凡明却是内心不是滋味儿,孔林锋才让他得了兵权,转眼又让他提出比试,提出比试一事,他就知道兵权不保的,他不得不承认,他不及黄尧,所以他失了兵权,孔林锋会是什么想法,到底用意何在?
而且如今孔凡明刚才看到逍遥王那一个凌厉的眼神,他感觉逍遥王怕是看出他来了,也不知到底城里发生了什么事,逍遥王会如此着急,孔凡明有些垂头丧气的回到营帐内。
此时京城孔府内,孔林锋得到消息,苏氏开的喜客来铺子卖出来的粮食吃死了人,这可是一桩大案子,孔林锋开始动起了心思。
却在此时有心腹进来传话,岭南该运来的两船盐不见了,派人去岭南打听,还没有消息传来,但是感觉到妙,不能按时交盐,他们的私盐生意就要断了,而且他们的私盐生意主要在岭南,这可是他们的重中之重。
孔林锋一听,心下不安了,苏氏去了岭南时,他就有些担心会不会私下里对付他,没想这么快就动了手,看来孔贲还没有下手,立即叫人给孔大管事的传话,尽快下手,乘苏氏还没有查到其他时,先将她弄死,再得到了苏氏的儿子,他就放心了。
那心腹下去传话,孔林锋一想到逍遥王在岭南给苏氏撑腰,他岂能如他们所愿,于是又派人送上一封密信往岭南的方向去。
这封密信快马加鞭,很快送到了吴越国李适的手中。
把持吴越国朝政的李适收到孔林锋的密信,脸色很不好看,原来凤国京城派来的援兵根本没有死不说,还一直在秘密的操练,好在时间不长,被李适得知,自是要立即出兵的了。
凤国敢囤兵岭南,对吴越国就是一大威胁,他必须马上动手。
李适下令,开始准备出征。
此时的梅岭县王府内,苏宛平与时烨一起派人到处寻找,皆没有线索,苏宛平有些绝望,时烨看着她日渐消瘦,下定决心,从军营里调走大半南边将士,他们皆是熟悉岭南地形的,分成数队,开始水陆两处追查,整个岭南能出去的要塞全部看管住了。
就这么过去了半个多月,吴越国却是忽然起了战事,毫无征兆的,连着岭南地方军营还没有准备时,转眼李适就囤兵城下。
黄尧不得不带兵出战,才接手的兵权,南边战士大多被王爷带走,余下的多是北边战士,本是不在海上作战,按理也不会有问题,偏生这些人以前隐忍久了,此时不听黄尧将军的话,一盘散沙。
囤兵在城外的吴越国战士个个带着一身的煞气,凤国军本就以少胜多,若再不团结,根本守不住。
一直以来都有黄尧震慑在此,吴越国从来不曾出兵,这一次是怎么了,毫无征兆就起了兵,莫不是消息走漏,知道了岭南的援兵在。
几息战鼓响起,开始攻城,黄尧不得不亲自带上冲锋军上阵,城门一开,不畏生死的黄尧带着南边战士冲了出来,外头领兵的正是吴越国丞相李适,他带着先锋军上前应战。只是李适这人向来狡猾,吴越国先锋军才至,后援兵就已经追了上来。
黄尧暗感不妙,他回头看向城墙上的孔凡明,孔凡明此时有些犹豫不定,他是去救还是紧守城门?
这个时候孔凡明若不出军援助,黄尧就得死,这样一来,他就能顺理成章的得到兵权,而且如今留在城里的正是北边的战士,自然都听他的。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73章 城门失守了
array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74章 寻回孩子
第1274章 寻回孩子
时烨说的对,苏宛平应下,孩子她要寻,岭南他们也要守护住。
“时烨,你可曾想过吴越国为何在此时起战,不觉得奇怪么?”
苏宛平提出自己的疑惑,时烨点头,“我也想过了,必有人从中操控,不过不打紧,我能守得住,只是孩子。”
苏宛平抹了一把眼角,夫妻两人相拥在一起,此时说再说也没有用,孩子是两人心头的痛。
三日后,苏宛平正在看各地喜客来杂货郎传递上来的消息时,陈平阳与九爷居然来了。
小令说两人在堂前等着,说要给她一个惊喜,她此时还有什么惊喜可言,她现在对做生意都没心情了,那毒死人的案子也不想管了,喜客来铺子关了,百姓依赖喜客来惯了,如今梅岭县的市场乱了套。
先前还有百姓议论纷纷,有老妪过来铺前骂的,都被街坊找了出来,听说那些人是受人指使的,是谁指使却说不出来,可是他们却凭空有了钱,正准备逃路。
不管案子如何,喜客来还是得开铺,百姓们正盼着,再不开铺,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可是苏宛平却并没有准许,她没有捉到内部的细作,再开铺也必定出事。
苏宛平放下小册子,理了理头发,于是往前堂走去,她这几日清瘦了不少,脸色也显得苍白了一些,自打孩子失踪,她就失眠了。
只是等她来到廊下准备换鞋时,就听到一声嘤哭,她面上一惊,鞋也不换了,二话不说就冲进了正堂,就见此时九爷手上抱着一个婴儿,那白净的小脸,那小嘴和神情,就是翻版的时烨,不要说看胎记,她已经认出了自己的孩子。
苏宛平三步并做两步的冲到九爷面前。
九爷小心翼翼的将孩子交到她的手中,苏宛平却是抱着孩子哭了。
“菡儿,我的菡儿。”
九爷与陈平阳起身来到她面前,陈平阳解释道:“自打你交代我们将整个岭南的水路都注意好,没想收获甚多,这一次也是无意间在一艘客船上发现一个鬼祟的妇人,苏东家先前传消息给我们,菡儿不见了,我们就留意了,没想那妇人不经吓,一吓就全说出来了,此人是受孔贲指使,孔贲抓了她的家人相威胁。”
苏宛平听到这番话,她猛的抬头看向陈平阳,语气坚定的说道:“我出二十万两银子修梅岭山,你们随意,但我要求必须在三个月内要修成,全部高价骋请工匠,待梅岭山修好,直通中原了,到那时岭南的私盐再无法运出去,我要绝了孔家所有的后路。”
二十万两银子?
陈平阳与杜储相视一眼,杜储只好劝道:“三个月是不成的,即使是修路,最快也得半年到一年了。”
“再加十万两银子,你们费重金请全国的工匠来岭南,三个月内,不管费多少人上去修,我都要将这条路打通。”
杜储一脸惊愕的看着苏宛平,虽然他们都有钱,可是钱都压在货里,都在流通,忽然拿出这么多,想必生意上就得做些牺牲了,然而对上苏宛平坚定的眼神,杜储和陈平阳只好应了一声“好”。
小公子寻回来了,苏宛平终于能吃得下饭,时烨得到消息也是匆匆从军营里回来,一看到孩子,夫妻两人就松了口气。
小家伙似乎瘦了一点儿,不过瞧着还是很精神的,多亏得她先前留了心眼,当初她为了怕孔家偷运私盐出海,才叫陈平阳用上了岭南陈家、贾家、赵家的势力,将岭南的水路看管住,如今才救下了孩子,不然恐怕已经从水路上走远,人海茫茫,更是难寻。
为了护着孩子,以后不再出这样的事,这一次时烨将自己身边的暗卫拔出五名守着孩子,而苏宛平身边,时烨又暗中加派了人手,至于他自己,他本就有功夫,身边也有亲卫,只要妻儿安全,他就没有了后顾之忧。
经此一事,岭南的官盐场全部被苏宛平强势的控制住,同时水路也派了人把守,时烨也不再只顾着在家里陪着老婆孩子,而是每日去往军营。
军营内,孔凡明责罚了军仗,北边战士感觉到委屈,气氛很不好,可是时烨开始每日来军营,谁不服气他就治谁,北边战士的优越感半点不剩,反而南方战士得到时烨重用,黄尧自然也成了时烨的左膀右臂。
吴越国地界,李家的兵马又开始陈兵在此,想来过不了多久又将起战事。
而吴越国内,李适吃了败仗回来,他直接跑到皇宫书房,对上国君吴志,逼迫吴志交出兵权,他决定对岭南全力以击,顺势夺下整个岭南。
吴志看着对他毫无恭敬可言的下臣,苦笑道:“李爱卿可不能犯下我当年的错误,当年就是我轻视了黄尧此人,才落得今日的下场。”
李适却是哈哈大笑,“我与你不同,我身强体壮,正值盛年,我不但要夺下岭南,我还要活捉逍遥王,从此成为我吴越国质子。”
吴志看着他,感觉到不可思议,先不说黄尧打不打得过了,就说这逍遥王,传闻中他没有打过败仗,此人英勇善战,要是他是绝不会带走所有兵去攻打凤国的,吴越国难道只能就此赌一局么?败了,国家也没了,太儿戏了。
李适见吴志就是不交出兵符,于是直接上前要搜身,一国之君做到他这么窝囊,恐怕有史以来第一人。
吴志忍无可忍,将自己好不容易训练出来的禁卫军叫了出来,没有防备的李适一时间被禁卫军包围,他倒是不知,这小小书房里原来藏有这么多的人,而此时李家的亲卫正在书房外把守着,李适正要出声下令,禁卫军上前堵住了李适的嘴。
书房里的打斗声压的很小,然而李适本来功夫了得,即使被几人按住,也使了全力反击,还是传出了声音,外头把守的李家亲卫连忙上前敲门。
吴志见状,他忽然从书桌下抽出一把大刀,见地上的李适还与几名禁卫军缠斗时,吴志冲上前,长刀刺入他的腹部。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75章 查清了案子
第1275章 查清了案子
李适不敢置信的看向吴志,吴志却是阴侧侧一笑,“你终于死在我手上了,这么些年,你欺占我的妃嫔,夺我的政权,处处压制住我,终于你还是比我先死。”
吴志毫不犹豫的抽出长刀,李适吐出一口鲜血,死不瞑目,想他一直不放在眼里的人物,最后却死在此人的手中,他不甘心。
此时外头李家的亲卫听到动静,已经冲了进来,就看到主子倒在血泊中,皆纷纷上前朝吴志攻击过来,吴志退到禁卫军之后。
禁卫军上前相护,一场撕杀,李家的亲卫与禁卫军皆倒在血泊之中,而吴志却是面无表情的穿上龙衮,带上朝冠,一脸威严的从书房里走出来,兵符在手,他召集了宫中的禁卫军迅速的冲进凤宫,将皇后斩杀,同时派将士出宫围了李家,将李家的老弱骗入宫中,再与李适的儿子对峙谈判,如此一气呵成,正是吴志这么些年隐忍而暗中谋划多年的事。
吴越国内乱,这个消息传了出来,正是时烨派去的细作打探得知,难怪原本囤兵边关的李家军转眼一夜间消失,看来能太平几日了。
黄尧也都松了口气,这些年他是看着李家军势起的,吴越国国君无能,被李家压制的死死的,如今李家军势败,就算这兵权再次落到吴越国国君手中,至少也没有李适这人这么难缠。
一时间又风平浪静了,喜客来铺子卖的粮食吃死人的,转眼被万典史查清楚了,他将那老者的儿媳妇与儿子全部捉了来,万典史也是可审民间小案的,虽然这案子可不小,但万典史还是自己先开了堂,审出了结果后呈上给知县江原。
江原还等着孔家怎么对付逍遥王,前不久得知逍遥王的小公子丢失,江原夫妻二人就觉得是孔家所为,两人不敢面对逍遥王,猫在县衙里不敢出门,好在事后又找到了,江原的夫人凤氏才敢带着女儿上街。
此时万典史又将案子查清楚了,捕快与忤作都亲自取证,而那儿子儿媳也都如实说了,原来是嫌老者年纪这么大了,不但不死,还一天能吃不少吃食,家里太过贫穷,于是就想到将老者害死,又想到喜客来向来对百姓好,名声在外,就想将这谋杀案嫁祸到喜客来身上,到时喜客来为了平息案子,指不定还能得到一笔银子补偿。
不过他们的确尝到了甜头,苏宛平为了平息百姓的怨言,她说服了报案的村人,也的确给了这一伙人银子,之后才派人查案的。
江原为了体现自己的公平公正,也为了掩饰自己先前给孔家写密信的心慌,便重罚了此二人,杀人偿命,自然得死,同时江原将案卷交到黄知州手中。
喜客来得了清白,百姓们欢呼,就盼着喜客来再次开铺门,他们的日子也就好过了,可是喜客来却迟迟未开铺门,一时间令街坊们百思不得其解。
王府内,苏宛平与陈平阳和杜储正商量着这一次喜客来内部出现细作一事。
她已经叫滕海查了,发现几个可疑的人,可是都没有实证,她担心并没有抓到幕后的人,她若开铺子,指不定又出问题,这一次再出问题,可就不好解决了。
她发现梅岭县的那些粮食里全部有毒,她就惊了一跳。
正在三人商量着怎么将人引诱出来时,小令匆匆进来,来到苏宛平面前禀报道:“主子,通判夫人求见。”
苏宛平面色一沉,这个时候她忙的很,真不想结交这些巴接的地方官夫人,正要拒绝,小令又道:“主子,瞧着她这一次的模样,似乎有重要事要说呢。”
苏宛平不想通判夫人刘氏一直呆在梅岭县,总想着巴接她,看来她得说清楚了,于是叫陈平阳与杜储先坐会儿,她去去就来。
堂前,苏宛平面色冷清的从外头进来,看到堂内坐着通判夫人刘氏,那贵夫人的模样,很端庄得体,不过她没有心情细看。
苏宛平在主座上坐下,正要问刘氏何事,刘氏便恭敬的上前行礼,随即眼神看向堂前的下人,苏宛平领会,屏退了下人。
刘氏便说道:“娘娘,民妇有一桩隐密要告诉娘娘。”
苏宛平皱眉。
刘氏却接着说了起来,原来她那日离开王府后,马车在路上被人撞了,于是派人去跟踪,跟了数日后,她发现一件奇怪的事。
梅岭县码头,余家船队每隔一个月就会运来大批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可是她的人却在码头看到了那些人中有人与余家船队在交易,还帮着余家船队卸货,当时岸上有驴车队运走。
原本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可是这桩事后,喜客来的粮食就吃死人了,刘氏便去打探,发现余家船队是与喜客来有生意上的往来,而且这些人事后出了城门,是往义庄方向去的。
后来刘氏的暗探在官道上看到了打斗,正是那些人伏击王妃,所以将这些事全部联想到一起,刘氏就发现了问题,于是便来了向王妃禀报。
苏宛平怀疑过不少人,唯独没有怀疑过余家船队,那是她多年相交的老友,就算刘氏说出来,她也不相信,余江的船队向来与她交好,而且她的生意如今也正是余江的全部生意来源,喜客来倒下了,于余家也没有任何好处。
苏宛平于是细问她的暗探在码头上看到的细节,刘氏居然将暗探也带了来,就候在府外,于是将人召了过来。
在苏宛平细问之下,得知那日与余江船卸货前,有位妇人上了船与那船队的管事说了什么。
那妇人的模样,暗探还知道,于是苏宛平叫来画师,按着此人的描述,将相画了下来,她相信余江,于是立即叫九爷将画像带去见余江,叫他们查到此妇人的来历。
苏宛平叫通判夫人刘氏先回去,此事若是真的关联,她就帮了她一个大忙了,自然是要道谢的。
刘氏高兴的回去了。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76章 断了孔家所有货源
第1276章 断了孔家所有货源
陈平阳与杜储拿了画像匆匆出了城,半个月后,两人在海上见到余家,于是三人在余家船上把酒临风。
杜储将画像拿出来,又将梅岭县发生的事说了,余江都显得惊讶,粮食可是入口的,平素杜储押运时就百般小心,皆是他的亲信。
于是将那日押运梅岭县的管事找了来,拿出画像,那管事一眼就认出来了,说道:“这是陆家娘子,正是属下小管事的女儿,四年前嫁入码头苦力头目陆力为妻。”
那管事的再记起那日的事,想起来了,于是说道:“那日陆家娘子说她丈夫不在,她带的苦力上船搬运的,岸上的驴车是喜客来的管事接管。”
余江与杜储、陈平阳相视一眼,看来问题就出在这一个环节了。
于是管事的被扣下,底下的小管事也捉了来,得知他女儿在梅岭县码头,余江的船就往梅岭县去了。
第二日天不亮就到的码头,此时码头是没有苦力的,根据管事提供的地址,几人下了船,直接往陆力的住处去了。
院门被踢开,陆家娘子听到声响,连忙披衣起身,试探的问道:“可是陆力?”
待她出了内室,就看到自家父亲被人扣住站在眼前,再待陆家娘娘看到余江时,吓得脸都白了,连忙跪了下去。
在余江的审问下,得知她也不知那些苦力的来历,是陆力交代她的,说是寻了一批不要钱的苦力,他们就能多赚一点儿。
再问陆力的去向,她才说今个儿要去盐场装货,这一下陈平阳和杜储感觉到事态的严重,当天夜里根据陆家娘子提供的消息,一行人立即往盐场去了。
也就是在这一夜,苏宛平发现了孔家私盐真正运作的中间环节,从装货到出货到销货,以及盐货离开岭南的路线,原来孔家竟然已经一条龙到底,环环相扣,先前苏宛平扣下对方的两船盐那都是小事而已,真正的大头还在岭南各处盐场。
这位叫陆力的只是孔家其中一条走狗,平素混迹各处码头,明面上管着所有的苦力工,暗地里却是帮着孔家囤私盐的。
这些苦力,每夜出行,在各处盐场的地下,通过盐场的暗缝里漏下的盐,他们便一袋一袋装起来,随后私下里运走,而这一部分孔家是绝不会走海运的,走海运的那算是明目张胆的了。
这些货他们走陆地,经过三个月的路程,到达北边。
看似是小缝隙,平素盐场工人也看不出来,可是每日偷一些可不少,盐场的管事知道却不敢说,同时还得帮着孔家的海运。
这么些年了,他们用这种方法不知道偷走了多少盐。
苏宛平也是惊讶,想不到在晒盐场内还有玄机。
陈平阳与杜储捉住了陆力,也不声张,接着引来与他交头的运货之人,此人正是孔家的小管事,孔贲底下的人,他并不知道陆力已经被控制,还叫陆力将那漏盐的空隙挖大一些,最近海运走不了,被人控制了整个盐场,只能从暗中偷了盐去补给了。
那人押运走私盐,上面全部用布匹遮住,他们手上有孔家的令牌,一路前行,无人敢拦。
几处盐场皆是如此,他们会汇集在一起,随后一同上路,所运送的私盐比海运的还要多,看来是没了海运,偷的盐更多了。
陈平阳与杜储摸准了对方交头的孔家所有小管事,扮成山匪,劫下了对方的私盐车,随后又将这些小管事全部扣下了。
而盐场,时烨带着士兵将每处盐场从里到外的检查了一个遍,所有有地家小通道的全部封住,再也无法偷盐为止,为此各盐场都安插了地方军营的士兵在里头,他们不必向盐场管事禀报,却是可以直接向逍遥王禀报。
陈平阳将帐目交到苏宛平手中,这一次缴走孔家一百四十辆驴车的私盐,所以平素的盐商们交给朝廷的不过是小部分,大部分全部落入孔家手中去了。
苏宛平没想到数目这么大,如果按着她当年向太子承诺的,将每年盐商交来的盐量全部利润都交给国库,而她赚下余下的产量,她这一次是不是要赚大发了。
苏宛平叹了口气,“刘氏帮了我一个大忙,没想到孔家还有这么一招,她若不说,岂不是这私盐还是落到了孔家人的手中去了。她同时也放心了,她与余江底下的人都没有细作,生意可以放心了。”
苏宛平以王爷之意,大张旗鼓的派人赏赐了通判府,一时间惊动地方官员,个个猜测着通判夫人是怎么入了王妃的眼,看来先前宴席上说的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真的了,王妃被通判夫人巴接上了。
刘氏终于开心回余城去,杨眉吐气了一回,想来知州夫人也不敢小看她了吧。
苏宛平自是不知刘氏的心理,她给了刘氏荣耀作为回报。
小书房内,苏宛平与陈平阳和杜储商量着孔家有可能的反击,这一次算不算是将孔家一网打尽了,没有这些私盐,他们的收入何止减半。
杜储与陈平阳觉得得尽快打通梅岭山,如此一来,孔家也不好反击。
无怪乎狗急了跳墙,将来在水运上和陆运上下手,可是梅岭山打通,他们就不用害怕了,按着他们的预计,去往中原,路程少了一半,也就是一个半月即可到达京城,是完全的陆路,不必换船。
三人聊完正事儿,陈平阳与杜储起身要走时,杜储忽然说道:“苏东家,先前与余江见面时,我在码头好像看到了公主,只是当时有事在身,没有下船,许是我眼花。”
苏宛平一听,疑惑的问道:“公主在京城,岂会在岭南地界?”
杜储觉得也不可能,于是摆手,“那可能我看错了。”
只是杜储先前跟在苏宛平身边时,见过公主几面,他这人在外行商向来冷静,怎么可能看错呢?不对劲啊?
杜储和陈平阳走了,苏宛平越想越不对劲,于是决定给太子妃写上一封信,问问她们两人的近况,平素只写了家书,倒是忽略了两人,想来两人在京城也过得很平静吧。




农女为商:驯夫有方好种田 第1277章 怪人怪事
第1277章 怪人怪事
苏宛平的信传到太子妃阮氏手中,她心情大好,去了岭南这么久,终于想到她了,亏得她在京城为她担心,还四处打探。
1...347348349350351...46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