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缔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我欲乘风归
让他看着大宋延续之前的路线走下去是不可能的事情,而眼下的改变他又无法给出具体的预测,于是乎他情愿牺牲大宋,也要保住汉家文明。
在他的不断改革之下,大宋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且赵祯把他的改革重点放在了人的身上,而并非是格物的身上。
“以人为本”简单的一句话能有多少人做到?
这便是赵祯和如贞娜娜说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大宋眼下最为重视的一点:“《管子》一书“霸言”篇中记述了管仲对齐桓公陈述霸王之业的言论。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里的本是谁?”
“百姓?”
赵祯笑了笑摇头道:“是也不是,这是一个更为抽象的表达,所谓的抽象你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吧?”
如贞娜娜立刻摇头,作为一个求知之人她并不会因为不知道而觉得羞愧,相反她迫切的希望从赵祯这里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智慧。
赵祯拿出一枚大宋的铜钱,这东西是他随身携带的,因为走到哪里大宋的铜钱都好使:“这枚铜钱只有两面,但若是把它竖起来看,这就是第三面,而抽象就是这个意思,用不同的想法和眼光去看待问题。”
如贞娜娜若有所思的盯着眼前的这枚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硬币,简单的一个词汇让她深陷其中,而赵祯却并没有给她缓冲的时间而是接着开口道:“其实就是换个想法看问题,就如同管仲对齐桓公说的一样,看似是在建议齐桓公以百姓作为国家的根本,但事实上不光是如此,所谓的以人为本涵盖许许多多。
百姓过的好便算是以人为本了?还要有思想道德教育,要让百姓们爱过,善良,明理等等等,所以简单的以人为本其实涵盖了方方面面。
你之前说朕心中的真正想法,那朕便告诉你,朕要用以人为本的方法改造大宋,改造汉家文明,让汉家的百姓不光过得好,而且有自己的想法。
可以追求自己的理想,也能表达自己的看法,你知道我汉家王朝原本一直是延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但现在朕广开天下学派,各家学说都能在大宋出现,并且广收门徒,这便是大宋的不同。”
开玩笑一个深奥的哲学问题赵祯自己都讲不清楚,只不过大致知道一点意思而已,但用来忽悠人完全足够了,可以说赵祯对如贞娜娜就是一场降维打击。
对于如贞娜娜的求知精神赵祯是佩服的,因为在他看来,这些和嘉莫人的未来毫无关系,只不过赵祯不知道,作为如贞娜娜她对大宋的一切充满好奇,因为大宋和史书上记载的汉家王朝都不一样。
在不断的惊叹声中,如贞娜娜提出了一个问题:“官家,我能跟随您一起前往神都城吗?”
赵祯是有些吃惊的,因为他对如贞娜娜的封赏完全不需要她前往神都接受,事实上大宋的许多外族爵位仅仅是为了安定人心而已。
他还是第一次发现外族之人在被大宋统治后,居然希望跟随自己前往神都城的,他哪里知道如贞娜娜对于大宋的好奇已经到达了她的顶点。
求知仿佛是嘉莫人的本能,他们虽然生活在女王谷,虽然在大金川的边上,但他们却不断的寻求这个世界上的许多智慧,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东方文明的智慧。
但赵祯并没有打算轻易答应她,而是从地上捡起一枚仿制大宋的火药弹望向如贞娜娜道:“那你先说说,这东西是从何处而来的。”
如贞娜娜看着眼前的火药弹笑了笑:“这自然是从角厮罗手中得到的,虽然我嘉莫一族不善争斗,但却善于制作器物,角厮罗并不知道,帮助他研制火药弹的大匠便是出自嘉莫一族。”
赵祯摸着下巴道:“不会是个女人吧?”
如贞娜娜不屑的说道:“女人怎么了?陛下难道觉得女人就不能成事?汉家不是还出过一个武曌吗?”
赵祯摆了摆手:“朕只是好奇而已,她是怎么从角厮罗的手中把火药弹的制作方法传回女王谷的?”
如贞娜娜指了指自己的鼻子笑道:“这自然是有些特殊手段的,并且她人早已回来,带回了真正火药弹的配方。”
赵祯颇为吃惊的望着眼前的如贞娜娜,并且迅速的抓起她的手看了看才道:“没想到你还有这般的本事,难怪你要主动前往神都…………”
宋缔 第两千四百四十四章被耽误的“化学家”
对大宋来说,化学不过是刚刚起步存在于萌芽之中的科学,当然汉家对化学的研究可不是一天两天,大量没有系统整理和研究过的化学基础知识相当庞大。
主要时因为前人几乎没人重视化学,这东西往往存在于炼丹术之中,和道门分不开关系。
因为对火器以及火药的研究,大宋的格物正式开启了“化学之旅”,格物院的官员们发现,原来化学是如此神奇且庞杂的学科。
随着大宋学术环境的解放格物中的化学开始崛起,尤其是对在大宋这般属于国家的格物院背景下,化学已经成为火器发展的主要学科,受到了朝廷上下的重视。
其中也不乏赵祯的大力支持,赵祯对大宋格物的规划时长远的,同时也是最具有实用性的,可以说时应用化学和物理学的基础。
但有一点不可否认,大宋缺少这方面的人才,甚至可以说是紧缺,谁都知道研究火器和火药颇为危险,不光是爆炸带来的危害,还有健康,因为化学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带有剧毒的。
赵祯在看到女王谷的秘密以及如贞娜娜的“成果”后便立刻对她发出了邀请:“大宋缺少格物官,尤其是在化学方面的格物官,所谓化学便是变化之学,火药便算是化学中的一样,我大宋还有其他许多的从化学中得到的东西,包括玻璃……”
“陛下这是在邀请与我?”
赵祯摆了摆手:“不光是你,还有嘉莫的所有能工巧匠,大宋最需要的便是人才,在格物方面的人才,你们若是到了大宋,能够享受到大宋官员的待遇,每月薪俸与大宋官员无异!”
“离开家乡对于高原上的人来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赵祯微微一笑:“朕会让他们回心转意的,你们嘉莫一族追求的不就是智慧吗?大宋拥有时你们想要的一切,以及极好的环境。”
“既然陛下如此笃定,那便烦请陛下下旨吧!”
赵祯这算是礼贤下士,对待人才他从来不吝惜金钱,同样也不会吝惜手段,想要让嘉莫人为大宋工作有些手段是少不了的。
大宋和嘉莫人之间其实没有必然的需求,大宋地域广阔,随着人口的增加并不缺少人才,时间会给大宋无尽的人口储备和人才储备。
大宋在这个时代的时间线上远远领先其他王朝,高产的粮食打破了人口天花板之后,大宋的体量将会爆炸式的增长。
人口时一个国家的重要基石,随着人口的增加,消费的体量也会增加,朝廷的税收同样会增加,当然人才的数量也会增加。
这是大宋的秘密,一个连大多数宋人都不知道的秘密,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
但即便如此,赵祯在发现嘉莫人拥有“科研”精神后,毫不犹豫的选择招揽,这看似简单但却能在段时间内给大宋提供强劲的支持。
不知为何,汉家文明对于物理学有着不弱的天分,但对于化学来说依旧是停留在基础阶段,除了火药之外,并没有更进一步。
急需的人才让赵祯不得不对嘉莫人进行招揽,和如贞娜娜的“会谈”算是结束了,赵祯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人才,而嘉莫人也获得了在大宋生存下去的资本。
这里的生活不是一般的生活,而是大宋百姓向往的生活,赵祯身为大宋的皇帝金口玉言,答应给予嘉莫人以优厚的待遇,只要她们能源源不断的为大宋提供格物的人才,那大宋对她们的优待也将一直持续下去。
她们不光能够享受大宋的教育,还能免除大宋对她们女儿身的一些一些歧视,当然前提是她们无法进入大宋的官场,参与科举也只能参加格物科。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嘉莫人从政的权利,但嘉莫人并不在乎,或者说她们根本就没有参与道大宋政治之中的打算。
做官是不可能做官的,一群女权主义者扎在一群男人主持的朝堂之中,想想都知道会变得如何不自在。
何况大宋的文化习俗和嘉莫人的文化习俗相差甚远,难免会产生误会,格物官的位置就不错,品级高不说待遇还好。
要知道大宋都没有多少人能够成为格物官,长年累月的积累下来也不过数百人而已。
一番谈论下来,如贞娜娜也是极为满足的,因为她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嘉莫人以后在大宋有了立足之本,她们的聪明才智可以传承下去,并且融入到大宋之中。
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嘉莫人以后在高原上如何的生存,尤其是在大宋统治的高原上如何的生存?
单单依靠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若是能融入大宋之中,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尤其是大宋皇帝对嘉莫人发出了邀请。
对于技艺方面,嘉莫人是拥有信心的,她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且依靠这些能力在大宋“吃饭”。
赵祯和如贞娜娜在飞鹰殿中的会谈结束后,蔡伯俙等人便也进入到宫殿中,看着官家坐在主位上,他们便知道一切都已经谈妥了。
从此以后嘉莫人将会成为大宋的一部分,甚至于融入到大宋之中。
当然在得知赵祯会从现在开始给嘉莫人的匠人授以格物官的消息后,蔡伯俙一行还是较为吃惊的。
格物官在大宋的待遇可不低,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清贵的很,整个朝堂三也只有格物官敢嚣张的去往三司衙门冲着保证嚷嚷拨给的钱财太少…………
当然,此时的三才也知道自己时被人当猴子耍了,人家根本就没有要和大宋对抗的意思,一切的一切不过是用来试探的手段。
官家看清了嘉莫人的手段,而自己却在怒火中烧的时候失去了理智和判断。
但即便如此,三才依旧眼神不善的望着如贞娜娜,作为即将进入大宋的部族,这般的态度实在非人臣所为。
大宋已经对嘉莫人做出妥协,而嘉莫人同样也做出了妥协。
只不过对于赵祯来说,大宋获得的利益是嘉莫人的无数倍,这些能工巧匠进入大宋后会给大宋带来极大的好处。
因为赵祯发现,她们拥有成熟的总结和发展意识,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盲目发展和研究。
这是成熟的科学体系所必须具备的东西。
宋缔 第两千四百四十五章赵祯的阴谋
虽然如贞娜娜试探了赵祯但他并不生气,只是用最理性的手段让整个嘉莫人落入了大宋的陷阱,这是一个极为隐秘的计划,隐秘到嘉莫人无法发现。
即便不是如贞娜娜也没有发现这个陷阱的可怕,她以为嘉莫人获得了未来的发展,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赵祯会在悄无声息中割裂嘉莫人,把他们的精英阶级,或者说大宋需要的人拢络到大宋去,而高原上,女王谷中的嘉莫人却并没有前往大宋的机会。
这是一种看不见的割裂,毕竟格物官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赵祯和大宋朝廷也不会因为需要嘉莫人中的精英而把所有的嘉莫人都转移到大宋。
产生分化的第一处便算是成功了,赵祯需要的就是和嘉莫人的精英匠人,这些人在赵祯眼中是人才,但其他的嘉莫人并非如此。
当一个部族的人被有意无意划分为两个等级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别人不知道赵祯实在太过清楚,当他们被人为割裂之后,双方之间的矛盾就会爆发,同样的她们的力量和理念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别忘了,汉家王朝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同化和分离,这是一场潜移默化的文明本能,嘉莫人中的精英不断的被大宋吸收,这个人口本就不多的部族将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他们能成功吗?
当然可以,只要拥有出众的能力就能在大宋出人头地,就能被大宋所吸收,但剩下的人呢?长久之下,嘉莫人的两极分化会越来越严重,上层和下层百姓之间的隔阂也会越来越大。
知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同时也会改变一个民族的意识形态。
人的思想是最难以掌控的,同时也是最有利的武器,一旦人们认定的事情,无论对错就会变成真理,即便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又如何?
巨大的不公平感会冲破所有的理智,当然身在大宋的嘉莫人精英们不会去考虑这些,他们会逐渐发现自己的知识和才学受到大宋的尊重,从而自己产生别的想法,比如自己就应该和留在女王谷的嘉莫人不同…………
这一切虽然并没有发生,但却已经在赵祯的预料之中,潜移默化的改变无时无刻不再进行,总有一些自认为自己聪明的人站出来做“改革派”。
最明显的一个人就是身为嘉莫一族女王的如贞娜娜,看似她在率领族人走向坦途,但实际上却在不断的步入赵祯设下的陷阱。
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老猎人,因为老猎人不光脑子好使,还有丰富的经验,毕竟他赵祯猎杀的“狐狸”已经不是一只两只了…………
在如贞娜娜向族人宣布了她和赵祯“达成”的结果后,嘉莫人无疑是最开心的,因为他们拥有高原上最聪明的智慧同时,也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不希望过上好的生活,没有人希望在物资匮乏的地方生活下去,同样也没有人希望在看不到未来的地方生存。
嘉莫人知道女王谷的劣势,同时也知道和大宋进行互通后会变成什么模样,这里只会越来越好。
溶洞之中爆发出的欢呼让赵祯的脸上露出了“亲切”的笑容,而如贞娜娜恍然间觉得有些不对劲,但她又说不出是什么地方不对。
只有康顿措珠望向赵祯的眼神充满仇恨,她从一开始便觉得这个大宋的皇帝不是好人,并且他带来的这些人也不是好人。
和别人不同,康顿措珠从小就有着极强的感觉,只要她感觉不是好人,那这个人就一定不是好人,从来没有错过,但她同样也从来没有把这个秘密说出来过。
眼下木已成舟,几乎不可能改变,大宋皇帝既然已经和女王商议过了,而且女王也当众宣布过,这就是无法改变的事实,自己没有办法阻止宋人皇帝的阴谋,即便是她不知道是什么阴谋。
有一点康顿措珠是知道的,大宋皇帝说过的话便是金口玉言,除非他本人愿意否则无法更改。
数十万的宋军就在高原之上,数大宋精锐就在女王谷之外,这时候只要有一点的动荡,便会给整个部族招致灾祸。
于是乎康顿措珠选择了妥协,相比不知道的阴谋,眼下宋军的强大才是最大的威胁,但最让她没想到的事情出现了。
赵祯在瞧见了嘉莫人欢呼的同时,也对三才下旨,三才用着尖锐的嗓音宣读了他的旨意。
“兹嘉莫归附大宋之际,乃明智之举,朕心甚慰,赐女王谷通商贸易之权,并以嘉莫为名,拨款修建嘉莫城,为大金川之西岸要冲!”
大宋要在女王谷坚城的消息瞬间引起了嘉莫人的激烈讨论,有人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有人则认为在这里建城会使得嘉莫人的生活不得自由,毕竟建城的同时驻兵也就成为必须之事。
谁不知道大宋最喜欢做的就是在高原上的城池中驻兵?
当然有些话是不好明说的,一部分的嘉莫人并不相信大宋会平白的给他们如此好处,让女王谷自治之外,还帮助女王谷筑城,开通商贸,这样的好事说出去也不会有人相信。
赵祯当然知道自己的旨意会让嘉莫人产生各种分歧,但这就是他想要的结果,分歧越多越好,争论的身影越大越好。
当然随着如贞娜娜的一声:“安静!”
溶洞之中的嘈杂立刻消失,这位女王在嘉莫人的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当然比赵祯这个书面意义上的皇帝要强得多,这是赵祯最不爽的地方,但他知道要想让这些嘉莫人变成自己的人,时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你又不是人家的爹,凭什么让人家刚刚归附大宋就听你的话?
除非是用武力攻伐答应了,打怕了,否则没有见识过鲜血和死亡的人是不会轻易就范的,而恰巧赵祯需要的便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女王谷,否则他也不会亲自出现了。
宋缔 第两千四百四十六章商业更盛于掠夺
赵祯最擅长的便是“给一棒子赏一个甜枣”,甜枣什么时候最好吃,不是直接给的,而是在被棒子打过之后,这种强烈的对比之下,会显得甜枣“很好吃”。
赵祯在女王谷筑城无疑是给了嘉莫人一棒子,虽然有人觉得这没有什么,既然嘉莫人要归顺大宋,那大宋在这里筑城也是应该,筑城不光是在向嘉莫人施压,同时也给了嘉莫人以巨大的好处。
至于原因很简单,之前的大部分族人都住在溶洞之中,和外面的交流较少,但事实上嘉莫人是希望和外面的人进行通商交流的。
一旦筑城,只会让他们的交流更加的频繁,获得更多的好处,一座城池出现在大宋和玛儿敢贸易的路线上,傻子都知道这里会变成什么模样。
嘉莫人想要富裕起来,而大宋满足他们这个冤枉当然是没错的,至于驻兵这件事也很快被人遗忘,大宋在哪里不驻兵?便是在大宋自己的州府之内都有驻兵,更别提退伍回去之后的十六卫了。
小小的争端很快便结束,因为赵祯已经开始让三才发布另一条旨意,旨意的内容同样也很简单,只是告诉了嘉莫人,他们有权到大宋任何一个州府的书院读书,同时也能参与格物科的科举考试。
这便是嘉莫人的希望,大宋的科举是一件极为难以加入的事情,对于大宋的百姓来说是简单又方便,但对于外族来说却几乎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不是说不可能成功,而是绝大多数人连参与的机会都没有。
大宋对外族是相当慷慨,给了他们参与大宋科举的权利,但同时也限制一些特殊背景的人参与这场盛世。
这虽然是一种不好的歧视,但赵祯却把对大宋的危害降到了最低。
其实外族之中只有才华横溢者才能与大宋的学子一样冲击功名的“宝座”,一旦考上便是立刻成为跃上龙门的“锦鲤”。
大宋的科举越来越难了,没办法,因为参与科举的人越来越多,大宋的朝堂是需要更多的官员去管理地域广阔的疆土,但同时也在为不断增加的官吏担忧。
因为大宋的官吏已经开始逐渐转变,他们从原本衙门的雇佣者一跃成为大宋真正有官身的人,只不过他们的官阶科举出身的人不同罢了。
想想看,连官吏身上的官职都是极为珍贵的,何况是参与科举就有可能成为高原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融入大宋的民族,嘉莫人怎么能不激动?
这些都是精神上的事情,对物质上并没有什么影响.
但很快影响便出现了,有一群嘉莫人想到了从宋军将士们的话语下手,以获得大宋通商所带来的好处。
只要不是交战的时候,死骑便永远都是懒洋洋的模样,但他们却遇到了“热情如火”嘉莫人。
虽然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死骑的士兵还是回答了嘉莫人的一些问题,毕竟是“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
从简单的询问中,嘉莫人知晓了大宋商品的种类以及大宋商贾采买的物品,聪明的嘉莫人在大宋通商之前便已经有了底细。
这样一来她们便知晓了和大宋通商应该如何与宋人做买卖。
看似简单的事情却体现出嘉莫人的智慧,这里出产高品质的矿石,这一点时嘉莫人心中笃定的事实,如何与大宋商贾做生意的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
嘉莫人不光能够卖矿石给大宋,还能经过他们的巧手制作出精美的刀具,这些刀具买到大宋去价值瞬间便会提高起来。
这样一来嘉莫人有钱赚,宋人的商贾也会有钱赚,山谷之中的矿脉相当丰富,对于嘉莫人来说这是她们的财富,而大宋不可能直接掠夺铁矿。
对于这样重要的资源,嘉莫人是死死守护着的,从她们增加铁矿的看守就能看出来。
但在赵祯准备带人离开之前,他下旨蔡伯俙去招揽女王谷中所有的匠人,从上到下,所有的匠人大宋都需要。
嘉莫人的想法赵祯岂能不知?别说是赵祯了,便是蔡伯俙也知晓,既然如此那便釜底抽薪…………
对于大宋来说,女王谷除了嘉莫人这种人才之外,最重要的便算是此地出产的高品质铁矿石了,其中含有的杂质极少!
蔡伯俙在得知消息后,便把这里的铁矿石拿给了军中的大匠看,得到的结果令他瞠目结舌。
那大匠用一柄大锤和两柄小锤子不断的敲击矿石后道:“驸马爷这可是捡到宝了!这般质地的铁矿石稍稍冶炼之后便能作为火炮的炮身使用,并且强度和柔韧度相当了得!”
蔡伯俙的眼睛立刻瞪圆,他听到了一个词,稍加冶炼……大宋的矿石不是没有好的,但要执着炮身都需要复杂的冶炼过程,甚至需要在其中参杂其他东西。
如此一来虽然使用铁代替了价格更为高昂的铜,但时间和成本还是上去了,眼下这女王谷中的铁矿石如此只好,只需要稍加冶炼便能作为炮身…………
蔡伯俙不敢再想下去,飞快的把这一发现奏报给了赵祯,虽然赵祯之前对这些矿石也有所了解,但在听到蔡伯俙的奏报后却依旧惊得一愣。
于是这对君臣便开始对女王谷的矿石打起了主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大宋的商贾来购买,虽然这里的土地已经算是大宋治下了,但即便是作为朝廷也不能明抢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