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曾经拥有的方向感
毕竟,普通民乱,都是一群刚放下锄头,没有刀兵的农民,还是毫无纪律,没什么战场意识的乌合之众,哪里是中小地主家庭那些一直舞刀弄棒的家丁能比的?
中小地主也会读书识字,挑几个有军事能力,指挥才能的也不是大事。
知道府城南北出了乱民,还在劫掠乡村,王尧真是喜得眉飞色舞,巴不得那群乱民闹得越大越好,闹得越大,他能吃下的人口就越多,能搞来的奴隶就越多。
他也相信,唐氏、沈氏等顶尖豪门,一样是这样想的。
只有一府三县,县乡里的中小地主,才是他们最大的敌人。
所以说,七兄弟里老大卫文广,安排韩剑舟、张顺两个去外地闹事……自己听到风声后顺势要成立民团自保?这妥妥的常规中的基础操作。
就算他不成立民团自保,一府三县之内,众多中小地主士绅,也会互相抱团聚在一起成立一支大军的。
…………
一个时辰后,一个个接到请帖的粮商,也纷纷汇聚在了府城最豪华最出名的天宴隔,还是上次那群人,还是上次的包房。
大家刚一进包房内,就都能从对方眼中,看出彼此的笑容,那全都是发自真心的淳朴微笑。
张亦文更在看了王尧一眼后,就忍不住感慨,“前些时日,老夫等合力骗了墨者一把,把那位赵百领骗去了云州……没想到啊,他才走了十日左右,咱们修岩府也出现了这些刁民,哈哈,哈哈哈。”
跟在张亦文身侧的一位中年也是大笑,“好刁民,真是好刁民,可惜这次的事,估计还是闹不起来,下面那些家伙毕竟也不傻,不会坐着等死。”
另一位老者都忍不住眼前一亮,“要不我们支援那些乱贼一把?别的不说,支援一批他们刀枪器械,免得那些刁民拿着木棍就去劫掠,这不难。”
虽然口称韩剑舟、张顺的乱民团伙为贼,可这位大庭广众下,就开口要支援刀枪器械,也是没谁了。
说到底,还是鲁国王室公信力几乎丢的没边了后,鲁国各地,就是豪强频出。
这些各地士绅,有钱,有地,有人,各个都是坐地虎一样的土霸王。
虽然各地中小地主,也是和大地主们一个阶层,但谁又不清楚?发展到目前这个时代,所有草民平民,九成以上都是失地家庭,土地在哪里?不在他们手里,就在县乡的中小地主手里。
打残了那些中下层的家伙,肥的就是他们。
一旦这个过程若能完成,那么张家、王家这样的土豪,几乎就在向军阀发展了。
一旦完成这吞并过程,说不定唐家这现在的修岩州第一豪门,就成为真正的藩镇了。
唐家和沈家、刘家,若能化豪强为藩镇,甚至可以不鸟萧家那种层次的存在了。
旧唐史上的藩镇之乱,不就是写明了的么,大家都是有前例参考的,一州的顶尖豪门,无不想成为藩镇吞并中下层地主士绅的人力物力,中小层地主无不形成自保联盟,还会得到萧家之类全国顶尖豪门的上层支持。
他们相信,现在去给韩剑舟、张顺送资源,送刀枪器械,会得到唐家、沈家、刘家的默许,和大力度支持。
但这会往死里得罪修岩府本地中下层士绅地主,也会被萧家之类庞然大物盯上的。
伴随着那老者的话,张亦文遗憾道,“还是算了吧,送军资器械太醒目了,后患太大,我们可以不理那些中下层的士绅,但若被萧家之类庞然大物盯上,咱们几家在官场的人,会一朝尽丧,本地也会成为人人喊打的局面。”
这点眼光,张亦文还是有的。
王尧也是大笑,“是,送军资器械不合适,咱们还是先等等吧,等消息传来,看具体情报再说,还有这几个领头闹事的刁民,还是有点用的,咱们得争取保下来。”
“就算他们事败,我们也得找机会把人保下来,几天就闹出来几百上千个青壮,跟着他们起势造反,这是人才啊。”
现在,王尧大老爷已经有点欣赏领头的韩剑舟、张顺了。
这次若他们事败了,只要保下来这种人才,可以在其他时间继续用啊。
“王老弟说得对,这一南一北,两个领头的的确是人才,可以试着保留。”张亦文也开口大笑,笑着笑着突然道,“一南一北,是不是有点太巧合了?”
“会不会不是单纯的临时起意?”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63章 打群架级别的水平怎么了?
王尧和张亦文都开口夸赞一南一北,掀起民乱的两个首领是人才,这一点也不意外。
有三十多年前王三那样的例子在,各县乡中下层地主士绅集团,他们也是喜欢坐看有流民灾民产生的,那情况下他们也可以吸收人力扩大奴仆团队。
可流民变成乱民,性质就不一样了,各县乡中下层地主,是最直接的被威胁者!乱民会去抢谁?最先抢的第一目标就是中下层地主,那是会让他们家破人亡,自身性命也会完蛋的。
对于这样的超级大威胁,谁会轻视?
这些年鲁国早就形成了惯例,一旦有了灾难,有了成规模流民,其周边的中下层地主阶级就会第一时间去派人打探情况,仅仅盯着那些家伙的动静,要不然,你随时可能被坑的家破人亡。
距离你家远一些的流民还没那么危险,距离近的?就是最可能让你家破人亡的,对这些,谁会不在意?
既然都有附近盯梢的,盯梢的也绝对是家丁青壮,那么……流民化为民乱的第一时间,附近中下层地主就会做好准备了,反击或者扑杀乱民的准备。
就算第一家,可能因为大意、反应不及时被坑死了,第一家破灭之后,周边的众多乡绅乡贤,必然开始合纵连横,联合出兵了。
所以这些年,民乱经常发生,但九成以上都是被扑灭在最初期。就是几十上百个乱民团伙那个时期。
谁家乡贤拉不出一支青壮队伍啊?乡贤往往就是一乡之地最有威望,最富裕之类存在,从宗族里拉出来一支队伍,平时因为耕地或水源,拉着宗族队伍大打出手的,也常见。
平时乡贤或许也不会给宗族队伍配发真正的兵甲,可对付外来的乱民,绝对第一时间军队标配。
王尧、张亦文等接到的第一消息,就是民乱已经发展成千人规模了!
千人规模,这已经度过了初期的尴尬和虚弱了,多少算是一股威胁力不小的存在了,这样的规模,在修岩府一带,都至少十年没发生过了。
十年不曾一见,现在一下子出现两伙,乱民领袖不是人才是什么?只要能避开乡镇地主第一波扑杀,能成长到这程度的,绝对都是人才。
他们此刻才会有着,即便一南一北两个乱匪首领被镇压了,事败了,也要救人,救下来,日后就可以继续让他们发挥了。
在张亦文笑着开口,一南一北同时上演,有些太巧合时,王尧大笑,“或许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这南北两方,有联系,是早就认识熟悉的乱匪头子?”
“若是他们早就认识熟悉,这明显对我们更有利,他们会把这次民乱规模扩张的更大,到时候,一旦那些中小士绅压不住,对我们更有利,哈哈~”
不管那是真巧合,还是假巧合,这对王尧都无所谓,他只是希望越乱越好。
他能这样想,当然也有自己的底气,那就是站在一府甚至一州顶尖层次的土豪,家底真的不一般。
云州薛城许家、鲁家等等,能在准备充足时拉出来上千精锐家丁,而王家、张家这样的,一家拉出来三四千都不难。
唐氏、沈氏、刘氏三大最顶尖豪门,各自拉出来七八千,上万都有能力,这凑一下,都是好几万大军了!
你说整个修岩府一府三县,才三四十万人口,唐氏、沈氏、刘氏等各自拉出来一万青壮家丁,不可思议?不,这很容易理解,唐氏等那是一州老大,他们的精锐家丁,并不是全由修岩府人士组成,很多精锐,更是在命令下,把控着一湖多河,庞大的内陆运输渠道要地,还有存在于沿海港口,盐场等等地方。
就像萧家在薛城的港口,船队里,招募的薛城本地青壮就有数百上千。
唯一尴尬的是,顶尖豪族拉出来的大军,没有统一接受过严格的军事训练,更熟悉的还是打群架级别的操作。
但打群架级别的水平怎么了?只要武器足够锋利,盔甲足够精良……或者火枪火炮足够多!挑一批顶尖豪族里的将才去统领,稍微训练磨合一阵子就是精锐了。
当年云州姚家,扑灭十几万规模的王三之乱,靠的就是这一套组合。
有充足的底气在,王尧等大粮商大士绅,才不怕把事情玩砸了,都充满了十足的优越感和信心。
张亦文也乐了,“你说得对,这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现在,还是要等消息,哈哈,估计也用不了多久了,消息就会传递回来。”
…………
张亦文口中的用不了多久,还是用去了两天多。
他们派出去的人,抵达韩剑舟、张顺乱民所在地的位置,很快,几个时辰或半天,但打探消息,主要是打探具体真实的情报,就需要时间了。
两天多后,依旧是天宴阁,观看了最新的情报,各个大士绅还彼此交流了一番情况,才忍不住惊叹起来。
“人才,真是人才,哈哈~”
“这一南一北的两个贼头,绝对认识,韩剑舟,张顺?两人的操作竟然一样,虽然在裹挟青壮,但却把那些青壮的老弱亲友,全部原地送回,士绅集结起来的家丁们只要出马,他们就跑……”
“到现在,两人麾下已经各自直逼两千之数,全部青壮啊,加起来就是三千多了,这要是南北汇合了,比以往乱民里的上万人马都要更庞大了。”
…………
以往的民乱,汇聚上万人后,声势浩大,可里面多少是走路都没力气的老弱?打人都不疼的稚童?以往的万人级民乱,七成以上都是老弱妇孺毫无战斗力。
韩剑舟和张顺,集结起来三千多青壮,即便里面九成以上都没没有盔甲,八成以上的武器都是锄头,木棒。
但这也很唬人了!
尤其是他们从不曾和周边士绅集结起来的军队正面对抗,对方来了人就跑……跑到那些没有防御力的地方,就抢。
这一套玩的贼溜。
有一点,你必须明白,一乡一镇之地,虽然各家士绅地主一起出人出力,也能汇聚几百上千精壮,还都能披甲执锐,可那群青壮,同一时间,只能存在于一地。
全乡士绅地主,出过青壮和物力支援后,自身老家地盘就空虚了。
若不能快速打崩乱民,被对方玩这种流民席卷策略,真会尴尬的要死。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64章 攻其必救,围魏救赵
对最新情况感慨赞叹几声后,王尧才笑道,“这两个贼头的确有想法,也优秀,看来即便不用咱们支援,他们也能做的很好了,哈哈~”
“南北两方,被打破的村寨已经七八个了,七八个小地主倾家荡产,才供养起了几千青壮,包括更多老弱的吃喝,最主要是,两个贼头身边的亲兵,都已经补充上盔甲刀枪了。”
“若那些中小士绅联盟,不能尽快打残两个大贼,他们的损失会越来越严重。”
说到这里,王尧笑声更大,中小地主士绅损失越大,他们就有越多的土地家产可以吞并了!
韩剑舟、张顺,最多抢一抢那些地主仓库里堆满的粮食,丝绸铁器银两等等,等他们闹到最后,是谁吞下那些土地、商铺等不动产?还不是站在修岩府最高层的这群大士绅么。
韩剑舟和张顺,洗劫的中小地主越多,最后王尧等大士绅捡的便宜就越大。
同样的笑容下,张亦文却多了一丝担忧,“北边安广县那里,韩剑舟流窜之地,当地士绅集结的一千精锐,已经打算去打他们老巢了。”
“那边领兵的家伙不是傻子,既然韩剑舟的队伍见了他们就跑,可他们队伍里……很多青壮的老弱亲属,却是回了老家的,打毫无防御力的村寨,他们轻而易举,这一招攻其必救,很老辣,就看韩剑舟怎么选择了。”
最初跟着韩剑舟的几十个青壮,其一百多家属都回了老家,带了不少粮食,这不用让老弱奔波了,也不用让他们受苦就能挨过灾年。
但,现在安广县领兵的那位何家秀才,追不上韩剑舟,就去打那群青壮的老家,韩剑舟会怎么做?
不去救援,那一拨青壮自然会崩溃,不止他们崩溃,队伍的人心也会散了,你今天可以不救那三十多青壮的家属,明天不救下一波?这很快会轮到一千多青壮,每一个人头上。
人心一崩,队伍还怎么带?
张亦文接到的最新情况,就是安广县那边率队去攻打某个村寨,韩剑舟目前知不知道消息?他一定会知道,就算暂时不知道,安广县领兵的那位何秀才,也会派人去通知他。
对方的目的是韩剑舟,以及一千多流民青壮,可不是为了屠杀一百多老弱。
这一刻张亦文都替韩剑舟担忧起来。
就是其他大粮商,也明显皱起了眉头,韩剑舟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崩盘,这方式一旦被南边的知道,也会用这一招对付张顺。
这两个被他们欣赏的贼头,若是招架不住,就完蛋了啊。
…………
同样的时间里,修岩府以北安广县境内,一马平川的原野里,一千多人组成的队伍,大部分地方都是乱哄哄的。
可临近队伍最中央的几个营帐,却是布置的井然有序,还有几个兵丁轮流拿着百里镜站在高台上,俯瞰周边的环境,防止被民团追杀上。
目前这几天,韩剑舟就只是在安广县,大元乡内流窜,他的队伍基本也出自大元乡各村寨里最贫苦的佃农或者地主奴隶阶层。
中央大营之外,一切都是乱哄哄的,营帐内,韩剑舟却是大口吃着肥肉,冷笑道,“攻其必救?大元乡这位何秀才,还是有点眼光和决断力的,可若以为这点小手段,就能打跨我,那也太小看韩某人了。”
“头领,咱们下一步怎么做?徐家寨那一批青壮,心已经彻底乱了,若不是头领你说过,今天一定给他们一个交代,估计他们都要冲帐了,就是其他人也好不到哪去,今天是徐家寨,明天可能是王家村,李家店了。”一个坐在韩剑舟左下侧的青年开口,满脸都是紧张和担忧。
这青年是出身卫文广的私盐贩子队伍,绝对是队率之才。
这些天整个乱民队伍融合中,就是这十多个什长、队率之才,在管控着管理机构。当然,上千人的队伍,十多个队率都不够用了。
目前这青年已经是司马了,鲁国官兵里,十人一什、五十人一都设队率,百人一屯设屯长。四百人一部,就是设司马了。
一千多人的队伍,仓促上阵了四个军司马,十多个屯长。
这也让那十几个老手有些慌乱,暂时不适应这么大的统治盘,不过这几天,他们也在快速适应,飞速提升中。
另一个司马也开口道,“是啊,若军心一乱,咱们就完了。”
韩剑舟还是豪迈的大笑,“小事,若这点局面我都应付不来,哪里有资格出来替大哥搅动风云?”
“姓何的要打徐家寨,让他去,他打他的,我打我的!”
“何秀才能力眼光是有的,但他太小看我了,我们就打大元乡!”
他直接去打大元乡,对徐家寨一百多老弱的生死视而不见?不,这是围魏救赵。
“传徐见良,我要说服他,配合我的手段,轻取何家镇。”
徐见良,是加入他队伍的第一波青壮里,徐家寨最有威望的一个青年,说服了他,那三十多个徐家寨青壮基本就摆平了。
怎么说服?这当然不是物理说服,是真正讲道理。
当徐见良进了大营,直接跪下求助时,韩剑舟爽朗大笑,更亲自走来搀扶起了徐见良,两炷香时间后,徐见良就被说服了。
简单么?很简单,韩剑舟开口就直指核心问题,从你当做乱民那一刻起,已经成了乱匪,要么死,要么变成豪门奴隶,从此以后生死不由自己,这一点你明白么?徐见良明白。
我们一千多青壮看似声势浩大,实际上不堪一击,你明白么?徐见良明白,那边一千多人兵甲齐全,这边八成以上还是布衣,拿的是木棒。正面作战必败。
是谁害得你沦为佃农的,那样子的日子,你想过一辈子,而且让儿孙继续过?徐见良当然不想。
所以,当韩剑舟提出,他率领大部队突袭大元乡时,原本去攻击徐家寨的一千青壮家丁必然返程救援……这一点徐见良当然也懂。
那只队伍领头的,出自大元乡何家,大元乡第一望族何氏,既然乡镇的青壮力量,都被抽走一千人了,老巢自然兵力空虚。若得知韩剑舟要打大元乡,何家等乡绅门的老巢,谁还会在意徐家寨啊。
只要打下了大元乡,何秀才率领的一千多民团,反而很容易不攻自破。
这个时候,需要徐见良配合,带着三十多徐家寨青壮,再拉出二三百人壮声势,虚张声势,让那边以为徐见良这二三百人,才是乱民主力,然后把他们拖在徐家寨那里,给韩剑舟制造机会。
当然,韩剑舟不指望徐见良,他会派一个司马,两个屯长去领导作战。
大元乡和徐家寨相隔十多里,不算远,拖住了那边,等他拿下大元乡,局面就截然不同了。不止领兵的何秀才,父母妻儿都在乡里,大部分青壮家丁亲人也在乡里!
他不会乱杀无辜,他甚至会在拿下大元乡后,和这里的乡绅好好谈一谈,然后带着粮草兵家,撤离大元乡流窜其他乡镇。
我真不是学神 第1865章 一口老血憋在心口
十几个时辰后,新的一天阳光刚刚升起,一群几十骑披甲持锐的青壮身影,就从大元乡西方奔袭而来。
不过这几十个骑兵,看到大元乡入口的寨门,看着上面悬挂着的韩字大旗……本就是飞奔十多里后才抵达这里的何秀才,差点一个守不住身子,从战马上迎头栽下去。
大元乡所在地,外围也有一圈两米高的土墙,把整个乡镇中心抱在怀里,这毕竟是经常有民乱上演,中小地主士绅很容易被威胁的鲁国时代,但凡有点能力的中小士绅,都会在自己居住的乡村土寨,或者乡镇之地建一层围墙以自保。
大元乡名望最大的士绅,自然也就是何家了。
何秀才本名何云英,二十七八岁的年龄,也算是这一届何家子弟里最能拿得出手的人物,可他还是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会被一个流寇给坑了!
昨天接到消息,规模在一千多的青壮乱民,正在赶向徐家寨,何云英还是很得意的,自己这一招攻其必救,看来还是很不错的,那个流寇头子,霍乱大元乡这么几天,打破了好几个小地主的老家,收拢了一千多青壮……
若他不想就这样看着民心尽散,只能去救徐家寨一百多孤寡老弱。
他就摆好了兵马在外面等着的,等着上千乌合之众到了地方,再一举大破对手。
可他没想到,自己都亲自观望了那群流寇的营盘,看起来的确乱哄哄足有上千人,就和他隔着数里之地扎营……他只等着天亮后一举破敌了。
他也想过夜袭,夜袭一发动,就会让那群乌合之众溃败的更快,可最终他还是压下了夜袭的念头,因为他手下的家丁青壮之流,也没什么大能力啊,全都是维持着打群架的斗争水准,你还指望率队去夜袭?
远隔数里,说不定走到一半,自己的队伍就会走丢一小半。这个过程,他们还要渡河……夜间渡河,哪怕只是一条五六米宽的小河,也是致命危机。
就是那条河,才让他在昨天时,没办法快速跨过那几里距离实现快速出击。
按下了夜袭之心,只等天亮,结果天还没亮,突然就有人快马加鞭跑到了他的大营,说是大元乡丢了,老家被贼占了?
刚接到消息何云英就差点吐血,不敢相信之下,点了几十个精锐家丁踩着黎明的晨光一路跑来,看见大元乡门寨外悬挂的韩字大旗,何云英感觉有一口老血憋在胸口,不吐不行了。
现在老巢落在对手掌握中,何云英一家多口,包括他身边精锐家丁们的各种妻女妻儿或者父母……
何云英勉强撑着还没落马,身边一个30岁左右青年却是一头栽了下去,再也没忍住心中的惊恐。
“少爷,救命啊!”
更多的精锐家丁,也纷纷呼喊起来,全都是哭着发出来的话语。
想想这些天被贼寇打破的那一个个村寨里,原本地主老财们的处境?再想想自己等人调集人马是要大肆流寇的,结果却被流寇破了乡所所在?
“不要慌!我们还有大军在外,可以和流寇谈谈的,我们大家的家人,还是有一定安全保证的。”
勉强安抚了周边家丁一声,何云英刚想再说什么,就见门寨左右的土城墙上,唰唰唰冒出来一群身影,那也是披甲持锐,一水长矛的青壮。
“哈哈,何云英?我们的何秀才总算回来了。”
城墙上自然是以韩剑舟为首的乱民,不过,这一次夜袭大元乡,大破乡所,和昨天韩剑舟吩咐徐见良时,所说那些情况还有极大不同,那就是徐见良带走的队伍,不再是他口中二三百人,是真的上千了。
反观韩剑舟,只带着二三百人,以他手下十几个刀口舔血的老兵为骨干,夜袭大元乡乡所。
这就是韩建良又思索一番自己的谋划,更慎重了一些,他觉得自己能配备百里镜之类,何家一方土豪,未必没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