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这年月,像王冕这样的人已经太少了,很多人都忘了这是汉家天下了。
这酒馆老板果然没有说错,当天晚上,当醉醺醺的王冕准备回住宿的旅馆时,老远就看到一队官兵凶神恶煞地冲了进去,把旅馆搅和得鸡飞狗跳。
王冕的酒一下子就被吓醒了,他知道自己在大都真的待不下去了,连夜就出了大都城,逃往南方。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在南归的途中,王冕又碰上了黄河决提,沿河州县,大量的田园房舍被洪水淹没。
更让王冕愤懑难当的是,百姓遭遇了洪灾,官府却置之不理,任由百姓四散逃荒。
一路之上,逃难的百姓成群结队,不时地就有老人、小孩扛不住,饿毙街头,凄凉无比。
“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
王冕见到百姓四处逃难的惨状,自己却没有丝毫能力去改变,去帮助他们,心里面悲苦难当,只好对自己的朋友张辰如此说道。
事实上,元代时,黄河连年失修,多次决口,真是民不聊生,出现了流民“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悲惨局面,而元朝统治者却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只顾自己挥霍无度,到处搜罗民间财宝美女,天天供佛炼丹。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王冕心中对元朝统治者充满了愤懑,他的诗作里,也都充满了反抗精神。
这一次的游历生活,让王冕更清楚地看清了人情势利,也知道自己的功名之道已经成了水中月、镜中花,便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在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过着“淡泊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王冕在九里山隐居之后,生活越发贫困,乡人的蔑视他可以无视,但不能供养父母,却让他悲戚不已。
他的父亲在他隐居之后不久,就因为贫病交加去世了,王冕在悲痛之余,送母亲到绍兴城里去疗养。
王冕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听说之后,便立刻上门找到了王冕,想举荐王冕为府吏。
李孝光说道:“你且莫急着推辞,还要多想想老夫人和嫂夫人,难道你打算一辈子就这么困苦下去?”
王冕却是想都没想,直接拒绝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下人?”
李孝光叹了一口气,知道自己是劝不动王冕了,便也只能悄悄留下一些银钱,不再劝说。
母亲在绍兴城休养了几天后,知道王冕本就没什么钱,不肯留在绍兴城里“浪费”钱,便想着要回家去。
王冕劝说不动,便只好买了一辆牛车,准备载着母亲回家。
在准备路上的吃食时,他忽然想起自己曾经在《楚辞图》上看到过的屈原衣冠,便自己做了一顶很高帽子,和一件很阔的衣裳。
第二天,他戴着高帽子,穿着阔衣裳,腰上挂着木剑,然后牵着牛车载着母亲,一路唱着山歌回到乡里。
“快来看,这里有个疯子!”
“哈哈,真的呀,他还在唱山歌呢!”
“他的帽子好高啊,他的衣服也好大啊,真难看!”
“……”
从村子里走过的时候,一群小孩子看到王冕的模样,都嘻嘻哈哈笑着跟在后面看热闹,而王冕却是丝毫不在意。
没过几年,王冕的母亲也去世了,悲痛万分的王冕,又过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至正十一年(1351年),由韩山童、刘福通、徐寿辉等人领导的农民起义在颍州爆发,由于起义军头裹红巾,因而被称为“红巾军”,又因为其烧香聚众,又被称作为“香军”。
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提兵击败之江方国珍,派遣胡大海攻打绍兴,屯兵九里山。
村里的老百姓们惶恐不安,携家带口四处躲避兵灾,但王冕却是不为所动。
当红巾军进入村庄之中时,王冕正好卧病在床,他对闯入家中的士兵说道:“我是王元章。”
士兵听到这名字后,顿时大惊,王冕的名声太响了,不仅仅是因为他是远近闻名的大儒,更是因为他多次作诗讽刺朝廷,宁肯过着困苦不堪的隐居生活,也不愿意做元朝的官。
于是,士兵们当即将王冕用车送到胡大海下榻的天章寺。
胡大海听说后,立刻将王冕奉为上宾,请他上座,并向他请教用兵策略。
王冕摇了摇头,对胡大海说道:
“大将军是高明远见之人,自不消乡民多说。若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若以兵力服人,何人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大将军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大将军若能听我之言,望能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者,则请立即杀我。”
胡大海哑口无言,只得再拜领受,只求王冕不要讲话即可。
第二天,王冕便病重不起,没过几日便逝世了。
胡大海尊之重之,备丧礼殓葬王冕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五十六章 你又不是RMB (更新完毕)
王冕一生爱梅,隐居会稽九里山时,曾经种了千棵梅花树,并在树间建了三间茅庐,取名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
他尤为擅长以胭脂画墨骨梅,开创了写意派花鸟画新风,对后世画家影响颇大。
向南看完了王冕困苦而又孤傲的一生,也完成了这幅《墨梅图》的拼对粘接工作。
修复这幅《墨梅图》最难的一步,就是拼对粘接,这一步完成了,接下来的工艺就要简单得多了。
向南深吸了一口气,摒弃了脑海中的杂念,开始认真修复起这幅画来。
……
同一时间,京城国家文物局会议室。
副局长周彤坐在上首,敲了敲会议桌,说道:
“可能大家都知道了,这两天局里接到了好几份推举向南为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的推举信,召开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商量一下,是不是要直接授予向南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
说这些话的时候,周彤有些感慨,他跟向南是见过两面的,那时候对方刚刚因为修复了国宝级文物《千里江山图》,而被授予古书画修复国家级专家的称号。
对于这个年轻人,他是很有好感的,年轻有天赋,最主要的是看上去很稳重,不像一些所谓的天才那样,趾高气扬的,谁也不放在眼里。
那个时候,他就断定了向南的未来必定不可限量。
但那指的是未来,谁也没有想到,短短的一两年时间里,向南就成长到了这样的地步,如今他在文博界里的地位,俨然比一些老牌的老专家还要高出那么一些。
实在是后生可畏啊。
难道,这就是文物修复界里的后浪?
可这后浪也未免太凶猛了一些。
“这有什么可讨论的?”
一位专门负责修复师等级考核的老专家笑呵呵地说道,
“晋升文物修复国家级专家有两个渠道,一个是参加国家文物局的考核,另一个就是有五位专家级修复师联名推荐,现在向南已经获得了多位文物修复专家的推举,当然可以直接获得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的称号。”
“我不是这个意思。”
周彤笑呵呵地伸出一只手来摇了摇,说道,
“我是觉得向南年纪轻轻的,头上就顶着三个文物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会不会对他的成长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那倒不至于。”
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江岚霖笑着说道,
“向南为人比较稳重,之前他被授予了古书画修复和古陶瓷修复双料专家时,也没见他有多高调,我觉得他对这些虚名看得比较淡,他要的只是一个修复文物的资格而已。”
“既然如此,那就授予他青铜器修复国家级专家称号好了,反正他的技术摆在那里,按照规矩也够资格了。”
看到大家都没什么反对意见,周彤点了点头,当即拍板道,
“向南是咱们华夏文物修复界里的一面旗帜,也许文物修复这门古老行业的振兴,就要着落在他的身上了,我们提供不了太大的帮助,但也不能拖他的后腿。”
“有周局给他撑腰,谁还敢给向南拖后腿啊?”
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欧阳春开了个玩笑,他打趣道,
“我们这边可是接到了不少海外博物馆邀请向南去修复文物的函件,要不是担心那些外国佬把向南给骗走,我们还真想让向南去接受一下考验呢。”
“这种考验还是算了。”
周彤连忙摆了摆手,说道,“这要是真把向南给骗走了,文物修复界的那些老前辈非把你的办公室给砸了不可。”
“砸办公室还是好的,我就担心出门会被打一顿。”
欧阳春笑着说道,“这要真是被人打了,我找谁哭去?”
一群人听到他这么说,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我看啊,你们也别把海外博物馆的那些邀请函给压下来了,这种事,还是要看向南自己的意思。”
之前说话的那位老专家想了想,还是说道,
“而且,我看向南也没有出国定居的意向,要不然,他也不会每次出国都要带一批咱们华夏的国宝级文物回来,让那些流落海外的华夏文物回到祖国,是每一位文物修复师的愿望,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大概也就只有向南了。”
“嗯,那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
周彤曲起手指敲了敲桌面,对欧阳春说道,“以后你这边还是要加强和向南的联系,别让他觉得我们对他关心不够似的。”
欧阳春点了点头,应道:“好的,周局放心,我会的。”
……
国家文物局内部的这场小型会议,向南自然无从得知。
此刻,他已经修复好了王冕的那幅价值连城的《墨梅图》,正将它贴在纸墙上,等着画芯晾干之后,再重新装裱起来。
如今的向南不需要靠修复数量来提升自己的修复技艺了,因此,今天修复完这幅《墨梅图》后,他就没打算再继续修复文物了。
洗干净了手,向南抽了两张纸巾擦了擦手上的水渍,然后走出修复室,回到办公室里喝了两口已经冷掉的茶水。
刚刚歇了一会儿,许弋澄又找上门来了。
一进门,他就对向南说道:
“那家建筑规划公司的老板说,如果你这边不忙的话,他打算明天上午亲自上门来一趟。”
“明天上午?”
向南想了一会儿,这才点了点头,“行,那就明天上午见一见好了,正好我明天也休息一天。”
这段时间以来,他整天都躲在修复室里修复文物,再不出去晒晒太阳,人都快要发霉了。
顿了顿,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又问道,
“他不会是想要我帮他修复文物吧?如果是这样,也不用那么麻烦啊。”
“具体的情况我不清楚,应该不至于吧?”
许弋澄挠了挠头,也有些迷惑,“如今要找文物修复师修复文物,又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只要愿意出钱,有的是修复师愿意接任务。”
想了想,他又开玩笑似的说道,
“再说了,你又不是rmb,真以为你在古董收藏圈里人见人爱啊?”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五十七章 “懒散”的学生 (第一更)
将许弋澄赶走以后,向南看了看时间还早,离下班还有一个多小时呢,便收拾了一下东西,拎起背包就出了门。
从豫章回到魔都也有一段时间了,他到现在都还没去看望过江易鸿和张春君两位老师呢。
趁着现在还有点空闲时间,向南打算去文保小院看一看。
下了楼,向南在路上买了点东西,然后来到魔都博物馆文保小院,径直上了二楼的古陶瓷修复中心。
在经过之前待过的那间公共修复室时,向南下意识地朝里面瞄了两眼,里面有几位面孔陌生的年轻人正坐在工作台前忙着修复文物,应该是博物馆方面新招聘来的初级修复师,反正向南之前是没有见过这几人的。
至于之前和向南一起待在这间修复室里做事的老戴,现在已经到了向南的文物修复公司里做事了,而小乔,也怀孕几个月了,据说是因为妊娠反应严重,提前休产假去了。
过不了几个月,那个大大咧咧的小乔,就要升级成为辣妈了。
时间过得真快啊。
向南在江易鸿办公室里待了一个来小时,和他聊了聊在豫章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的事情。
“海昏侯墓的墓葬规模和出土文物的数量,不比星城的马王堆小,如今在考古界都遵循着‘不主动考古’的原则,以后要碰到能够堪比海昏侯墓的古墓葬的机会,已经很少了。”
江易鸿感叹了一声,笑着说道,“不过,这次你能够参与到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中去,并且还能担任总指挥,这将是一份含金量很重的资历,对你以后竞选华夏文物学会常委等重要职位会加分不少,对你未来的发展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这个,以后再看吧。”
向南挠了挠头,说实话,他竞选华夏文物学会常委这些事并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真担任了学会里的重要职务,毫无疑问的,以后绝对会俗事缠身,哪能像现在这么清闲,只要自己愿意,就能够天天躲在修复室里修复文物?
“我知道你的想法,不过,如果你不去争取这些重要职位,在文物修复界里虽然也会有不小的名声,但号召力却是不大。”
江易鸿是真心为向南考虑,因此也是很耐心地跟他解释,“但如果你在这些协会里面有了重要的职位,话语权就大了不少,这无论是对于你未来培养大批量的文物修复师,还是对文物修复行业进行改革,都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你单纯只是个明星文物修复师,无非也只是名气大一点,自己赚得多一点,但想要改变文物修复行业的一些“行规”,有几个人会响应你的号召?
可如果向南在行业协会里有了头衔,就可以以行业协会的名义来对文物修复行业进行改革,那样的话,不仅仅是力度加大了,可信度也会变大不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比如今容易得多。
“嗯,老师,我知道了。”
向南不是笨蛋,相反,他还很聪明,之前不理解是他不愿意往这方面想。
现在江易鸿提了一提,他就懂了,自然明白老师这是真心为自己好。
从江易鸿这边离开后,向南又来到青铜器修复中心,张春君刚刚在修复室里修复好一件明代的青铜龙柄四足匜([yi])。
匜,是古代的盥([guàn])器,形如瓢,与盘合用,用匜倒水,以盘承接。
这件青铜龙柄四足匜,造型似瓢,深腹圆底,前段有流,中部流槽阔长弯曲,后端配有龙型柄,口沿下端饰有精美的回形纹,整体造型端庄,纹饰精美。
“今天怎么有空跑过来了?”
张春君刚刚修复好一件青铜器,心情看上去很不错,他看了看向南,拿毛巾擦了擦手,笑着说道,“走吧,到办公室里去喝茶。”
“这段时间确实比较忙,一直都在修复文物。”
向南有些不好意思,当初让江易鸿作为介绍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张春君答应教授他青铜器修复技术,可向南这么长时间以来,到青铜器修复中心这里来学习的次数一双手都数得过来。
要不是向南的青铜器修复技术进步飞快,估计张春君见了他,连个好脸色都不会给他——
这么“懒散”的学生,要来干嘛?
不过,张春君在外面还真从没说过向南是他学生的话,他的脸皮可没刘其正那么“厚”,还要死皮赖脸地跟孙福民抢学生,他自觉自己没教过向南什么东西,向南明明是自学成才的,他哪里好意思说那是他教得好?
到了办公室里,张春君没泡功夫茶,随便泡了两杯茶,端了一杯给向南,然后自己也捧着杯子,和向南一起在沙发上坐了下来,聊了起来。
张春君对海昏侯墓那边的情况并不是太关心,简单了解了一下之后,便很快就转移了话题:
“海昏侯墓出土文物修复工作已经完成了,接下来你这边有什么打算?”
“暂时还没有。”
向南小心地喝了一口茶,只觉得满嘴都是茶叶的清香,他摇了摇头,笑着说道,“可能要歇一段时间,公司里还积攒了一些残损文物没有修复,估计等将这些文物修复完毕之后,我可能要出国一趟。”
加利特早在五月份的时候就邀请他去f国了,这段时间里,加利特的那位女助理王小姐也联系了自己多次,询问自己什么时候有时间去f国。
只是,自己这几个月都耗在海昏侯墓出土文物的修复工作之中,自然只能往后推了。
此外,前一段时间齐文超来魔都看望孙福民和刘其正两位老朋友时,意外和田间碰上了,有可能会在秋天时到倭国去一趟,拜祭田间的老师山本俊夫。
如果齐文超真要去倭国,向南很有可能也会跟着一起去。
“哦,那日子过得倒是挺充实的。”
张春君没问向南出国要去哪儿,只是点了点头,说道,
“过几天时间我可能还要去一趟姑苏,马玉川那边最近得了一件宝贝,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去?”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八百五十八章 等待修复的龙袍 (更新完毕)
马玉川这个人,向南当然知道。
当初他刚刚跟张春君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时,张春君就带着他走了一趟姑苏,去的就是马玉川的家里,为他修复一件商代的青铜羊觥。
也是在修复这件青铜羊觥的时候,让张春君认识到向南的雕刻技术非同一般,也让张春君真正同意让向南到青铜器修复中心里去跟他学习青铜器修复技术。
只是很可惜,向南有了学习的机会却不知道“珍惜”。
张春君这次要去姑苏,多半也是为了帮助马玉川修复文物,只是不知道马玉川这回又得了什么宝贝?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宝贝。”
感觉到了向南的好奇,张春君呵呵笑了起来,“老马还跟我打马虎眼,说什么等到了他家里就可以看到了,我估摸着应该是一件比较少见的青铜器文物。”
“嗯,那老师什么时候去姑苏的话,喊上我就行了。”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应了下来。
马玉川这人,还是挺有意思的。
而且上次去姑苏匆匆忙忙,连园林都没来得及去看过,这次如果再去的话,希望有机会可以好好逛一逛。
在张春君办公室里又坐了一会儿,向南这才告辞离开。
……
“老板,这位就是魔都瑞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老总谢瑞东。”
第二天上午,向南刚到公司没多久,许弋澄就将他领到了客厅里,将一位看上去极为儒雅的中年人介绍给了自己。
他有些意外,原来这位就是那家极有可能成为自己“邻居”的建筑规划公司的老总,没想到对方这么早就赶到公司里候着自己了。
难道对方找自己真是有什么要紧的事?
心里嘀咕着,向南反应可不慢,连忙朝对方伸出手去,笑着招呼道:“原来是谢总,幸会幸会!”
“向专家太客气了,我对你才是真的仰慕已久,只是你我都忙,一直都无缘得见。”
谢瑞东握住向南的手轻轻摇晃了两下,笑着说道,“这次能有机会见到向专家,实在是我的荣幸。”
两个人商业互捧了一番,这才各自在沙发上坐了下来。
“谢总,这次我们是打算扩大公司的规模,想把这20楼剩下的半层也都给租下来。”
许弋澄等两人都坐下之后,便笑着开口说道,“我们到物业公司一问,才知道那半层楼已经被贵公司给预订下来了,所以这才麻烦到了你的头上。”
“这都是小事,贵公司要扩大规模,那是好事,我们也不能做阻碍贵公司发展的’绊脚石’对不对?”
谢瑞东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而且,我们也不一定非得将公司安排在20楼,19楼或18楼都可以的嘛,咱们照样是邻居。”
这话说得真好听,当初我给你们公司打电话商量这事时,你们可不是这么说的。
许弋澄腹诽了一番,脸上却是不动声色,笑着说道,“那真是太好了,要多谢谢总成全啊,省了我们很多事,不然的话,我们又得搬公司了。”
“小事而已,用不着这么客气。”
谢瑞东笑得灿烂,他转头看向向南,又说道,“其实,我这次过来,除了来拜访一下向专家,交个朋友之外,还有件麻烦事想请向专家帮个忙,只是不知道这么贸贸然开口,会不会太唐突了一点?”
“来了!”
向南和许弋澄对视了一眼,心说果然,对方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早就知道他这么积极地主动上门来,肯定是有事相求,如果真是交朋友的话,早就上门来了,哪还用得着等到现在?
“谢总有什么麻烦事,不妨先说来听听?”
向南微微一笑,说道,“如果能帮得上的话,我们绝不推辞。”
许弋澄也笑着说道:“是啊,谢总先说说看,能帮的肯定帮,就算帮不了,我们也能给个建议不是?”
“好,那我就不客气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