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为国家修文物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十三闲客
向南下意识地问道:“什么下了血本?”
等等,我确定没听错?
老妈这意思,他这“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候选人,还是她帮我“贿选”来的?
“这个‘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不是有个网络投票吗?”
说到这里,老妈的语气开始变得洋洋得意起来,就好像跟向南在炫耀似的,她说道,“一开始我是不知道的,我跟你老爸又不上网,还是一个经常来我这里买菜的顾客告诉我的,我就让她帮我替你投一票。”
“然后啊,这大妹子就开玩笑说,干脆她帮我打印一个投票的二什么码,让来这里买菜的人都拿手机扫一扫给你投票。”
顿了顿,她接着说道,“我一听,这主意不错啊,就送了她一棵大白菜,让她帮我打印一下那个二什么码。等她把那张纸拿来以后,我就贴在咱店门口了,然后在纸上让你老爸写了几个字!”
“什么字?”
向南都听傻了,连忙追问了一句。
老妈“嘿嘿”一乐,得意地说道:“扫码投票,送你葱!”
向南:“……”
老妈真牛牪犇,居然还懂市场营销学了!
“你可不知道,我这给你投票用的二什么码一贴上去,别人就问我这是干嘛?我说我儿子参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了,现在正号召大家投票呢,结果,不止是咱们店里的那些老顾客,就是很多不在我们店里买菜的人都来扫一扫了。”
老妈越说越开心,忽然她的语气就低沉了下来,一副心疼的样子说道,“后来我跟你老爸一算,投票一个多星期,送出去起码有二十多斤葱呢,可心疼死我了。”
“谢谢老妈啊,等我回去,给你和老爸带礼物!”
听完老妈“下了血本”的缘由,向南颇有些哭笑不得,不过心里面却是暖乎乎的,“以后有这样的投票,你可别管了啊,你儿子我不在乎这些虚荣的。”
“那可不行!”
让她别管,老妈还不答应了,她认真地说道,
“我听那大妹子说了,要是拿了这个‘大国工匠’,对你的事业可是有很大帮助的,我跟你老爸又没关系又没背景,别的帮不了你什么,帮你送别人一点葱,那还是可以的。”
“……”
向南也不打算再劝他们,其实劝了他们也不会听。只要他们自己觉得开心就行了。
母子两人又聊了一会儿,这才挂断了电话。
给家里打完了电话,向南又给孙福民打了个电话,问了一下期末考试的事情。
“你现在才想起来还有期末考试?”
孙福民在电话那头笑了起来,说道,“你连一节课都没上过,直接参加考试肯定过不了,我帮你请假了,你下个学期直接参加补考吧。”
“……”
十多年的学生生涯中的第一次补考,居然来得如此出人意料。
向南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谢谢老师,我正好这几天要去京城,也没时间参加考试,一开始还担心不知道怎么跟您说呢。”
“嗯,我知道,要不然也不会擅自帮你请假。”
孙福民呵呵笑着,语气里透露出一种“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的感觉来,他说道,
“这个‘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连你江老师都没拿到过,你要是能拿到,那可是文物修复界里的第一人了。”
“没这么夸张吧?”向南挑了挑眉毛,迟疑着说道,“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而且还是网络投票的。”
“那你就说错了。”
孙福民在电话那头摇了摇头,语气肃然,“就是这一个称号,能让多少老百姓都知道咱们文物修复行业啊?而你,就是这个行业里的代言人。”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五百七十九章 从俯视到仰视 (更新完毕)
第二天一早,向南便从魔都乘坐飞机抵达了京城,来机场接人的,自然是他的老大哥钱昊良。
“听说,你前两天又去了一趟f国?”
钱昊良下巴上胡子拉渣的,神情显得有些疲惫,比起上次他来魔都给古书画修复首届培训班的学员们上课时,整个人瘦了差不多有一圈。
他一边将车子汇入了车流之中,一边转头瞄了一眼向南,笑着问道,“据说收获也是不小呀。”
“是应邀前往f国国立图书馆修复那套《圆明园四十景图》的,加利特艺术博物馆的事,算是机缘巧合吧。”
向南简单说了两句,有些疑惑地问道,“钱大哥,你怎么感觉瘦了好多?这段时间京城故宫这边的修复任务很重吗?”
“嗯,春节后有一个大型的明清书画主题展览。”
钱昊良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这几个月来,我们书画修复组一直都在忙着修复、保养那些需要参展的展品,忙得跟个陀螺似的团团转。”
“工作再忙,还是要注意身体。”
这种事并不只是京城故宫博物院里才有,各大博物馆每逢有大型展览时,都会忙好长一段时间。只是,京城故宫博物院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地位,让它的展览变得更频繁一些而已。
当然,向南也不会跟钱昊良说什么“早知道你这么忙,就不用来接我”这样的客套话,以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说这样的话只会显得生分。
钱昊良笑了笑,忽然问道:“对了,你那个工作室搞的文物培训班怎么就只搞了一期,以后也都不搞了吗?”
“春节后还会有的,春节前试探性地举办了一期,主要是探探底,看看效果怎么样,从现在收到的反馈来看,还算不错,大家的积极性也都很高。”
向南看了他一眼,继续说道,“现在我们专门成立了一个文物修复培训部,以后就由专人来负责培训班的事情,等到了春节后,培训班就会规范起来,定期举行,到时候还要麻烦钱大哥多跑几趟。”
“那倒没什么问题,正好我也可以带我女儿去魔都迪士尼玩一玩,她都念叨好久了。”
钱昊良摇了摇头,苦笑了一声,“我这当老爸的,都没陪她出去玩过几次。”
“以后会有机会的。”
向南笑了笑,接着说道,“对了,钱大哥,我都忘了告诉你,我工作室已经变更为有限公司了,办公地点也换了,不过还是在魔都博物馆附近。”
“就开公司了?”
钱昊良一脸惊讶地看了看向南,叹了一口气,“唉,不跟你这小子比,越比越绝望。”
想当初向南跟自己、吴茉莉、赵波等人一起合作修复国宝《千里江山图》时,这小子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仔,可这才刚刚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他就已经迅速在文博界里崛起了。
从俯视到仰望的过程,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了转换,实在是令人嘘唏不已。
不过还好的是,向南对待他的态度,从一开始就没有变过,自始至终都是恭敬有加,这也许也是钱昊良这些人看到向南每每有了进步,都会发自内心地替他开心,而不会心生异样情绪,更不会和他渐走渐远的原因所在。
两个人一起到东华门附近常去的那家小饭馆里吃过了午饭,钱昊良又回文保小院里去忙活了,向南则来到“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组委会指定的京城饭店里报了到,然后领了一把房间的钥匙,到房间里将行李放了下来,又洗了一把脸,这才拿出手机打了几个电话,紧接着又出了门。
离“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还有两天时间,来报到的人并不是很多,估计是酒店里的房间大多都被组委会给预订掉了的原因,大堂里显得有些冷清。
从大堂里出来,向南先到附近的购物中心里挑了几件礼物,这才朝着华夏国家博物馆慢慢走去。华夏国家博物馆离京城饭店并不远,它和京城故宫博物院南北而立,直线距离相隔不到一公里。
向南是准备去华夏国家博物馆青铜器修复中心,看望一位老专家丁春城。
丁春城和孙福民、刘其正,以及齐文超等人几十年前时,就在魔都同一条街上做学徒,学习文物修复技术,是从小就一起玩泥巴长大的交情。
在去年京城故宫博物院举行国宝《千里江山图》特别展览时,孙福民和刘其正他们就将京城内的一些老伙计介绍给向南认识了。这当中,自然包括了丁春城。
向南每次来京城,只要忙得过来,都会抽出时间去看望丁春城这些老专家,之前大多是直接到丁春城的家里去,还从没有去过华夏国家博物馆呢,这是第一次。
华夏国家博物馆,是隶属于国家文化部的一座综合体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
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也是华夏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整体规模在世界博物馆中位居前列,是全世界最受游客欢迎的博物馆之一。
尽管已经快到春节了,华夏国家博物馆里,依然有很多游客前来参观。
各个展馆里,人来人往,但并不嘈杂,游客们都安静地参观着央央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来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
向南并没有在展馆之中停留,只是稍稍一瞥之下,便径直往国博南边的文保中心走去。
到了文保中心,向南正要到门卫处进行登记之时,身后忽然传来一个熟悉的声音:
“哎呀,南哥?我这是太想你了,所以眼睛看花了吗?”
向南闻声往后一看,忍不住抽了抽嘴角,笑骂了一句:“你可是高层次人才,是海龟,能不能稍稍稳着一点?”
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和向南一起前往f国巴里斯,给向南做了一个多月翻译的邹金童。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五百八十章 你够这个资格 (第一更)
“有南哥你帮我稳着就行了。”
邹金童哂然一笑,快步走了过来,“对了,这都快要过春节了,你怎么跑京城来了?”
向南回国之后,邹金童还在f国那边待了半个多月,前两天才赶回来,他还想着过几天手里的事情忙完了以后再给向南打个电话呢,没想到在这里碰见了。
“你不知道?”
向南总算碰见一个比自己还消息闭塞的人了,顿时感觉心里松了一大口气,笑道,“我来这里参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你入选候选人名单了?”
邹金童一脸见了鬼的表情,开玩笑似的说道,
“我之前可是仔细看过参选‘大国工匠’那些人的资料的,绝大部分都是五六十岁,在本行业里硕果累累的人物,你夹杂在里面,实在是太年轻了,感觉就像是凑数的,没想到啊没想到,你这一个凑数的居然能入选候选人名单。”
“凑数的?”
向南愣了一下,忽然想起之前老妈在菜市场里用免费香葱“贿选”的事情,自己也有点怀疑起来。
说不定,我还真是凑数的呢。
他笑道,“就不允许凑数的反转剧情?”
开过了玩笑,邹金童才想起这里是他的主场,他看了看向南手里提着的礼物,便开口问道:“南哥,你到国博来是找人吗?”
“嗯,我要去一趟青铜器修复中心。”
向南点了点头,解释道,“那里有一位老专家丁春城,是我老师多年的好友,我去拜访一下。”
“丁春城丁老爷子?他可是我们国博的镇馆之宝之一呀。”
邹金童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朝向南招了招手,说道,“走吧,我给你带路。”
两个人一边走一边聊,很快就来到了青铜器修复中心门口。
邹金童指了指前面,对向南说道:
“南哥,我就带你到这里了,你自己进去随便找个人问一下丁老爷子的办公室就可以了,我这边还有点事要忙,等晚上我请你吃饭。”
“好。”
向南点了点头,朝他笑了笑,说道,“你忙你的去吧,晚点我们再电话联系。”
“ok!”
邹金童笑着挥了挥手,转身离开了。
向南看着他走远了,这才走进青铜器修复中心,来到丁春城的办公室门口,抬起手来敲了敲门。
听到里面传来了一声“请进”后,他才轻轻地推开门,走了进去。
丁春城个子高高瘦瘦的,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看到向南进来了,他笑着从办公桌后面的椅子上站了起来,抬起手指了指一旁的沙发,笑着说道:“向南来了,坐,这边坐!”
“丁老师好!”
向南一边将手里的东西放在茶几旁的地上,一边说道,“这次刚好来京城有点事,所以就顺路过来看看您,丁老师这段时间身体还好吧?”
“好,一顿能吃两碗饭!”
丁春城爽朗地大笑起来,他走到沙发旁坐了下来,笑眯眯地看着向南,问道,“你这次来,是参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颁奖典礼的?”
“是啊。”
向南点了点头,有些无奈地说道,“我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都有点诚惶诚恐了,这么多老前辈都没露面,反倒让我一个后辈小子出来抢了风头……”
“不对,向南啊,你这话说得不对。”
丁春城抬起一只大手来摆了摆,说道,
“做咱们这一行的,虽然说有时候要论资排辈,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对整个行业的贡献。不说别的,单论你是国内唯一的国家级双料文物修复专家,你就够这个资格,更不要提你还是国内第一人修复了宋代曜变天目盏的修复师,还曾经研究出了‘向氏珠联璧合’古书画修复技术,不管从哪个方面看,你都是实至名归。”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我们这些老家伙,所做的这些事情,实际上只是传承而已,而你,却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一点才是最关键的。所以,你用不着客气,该是你的荣誉,谁也抢不走。”
“哦,对了。”
说到这里,丁春城忽然抬手拍了拍大腿,笑道,“昨天晚上老孙还跟我打电话,说你现在正在学青铜器修复技术?”
“嗯。”
向南点了点头,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才刚刚开始学,现在还没摸着门呢。”
“好啊,好!”
丁春城哈哈大笑起来,他说道,“你要是学习其他文物的修复技艺,我是爱莫能助了,不过你现在学的恰好是我老丁擅长的领域,说不得我就能给你一点小小的帮助。”
说着,他从沙发上站了起来,来到办公桌旁边,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u盘来递给向南,笑着说道,
“喏,这算是我送你的礼物了,里面的文档资料,是我这几十年来修复青铜器文物时,记录下来的一些心得体会,还有一些是视频文件,也是修复一些贵重的青铜器文物时录下来的音像资料,你可以拿回去好好看一看。”
“谢谢丁老师!”
向南连忙站了起来,伸出双手接过了这个u盘。
它可不仅仅是一些文物修复的资料,更是一位青铜器修复专家几十年文物修复生涯所凝聚的心血。
这一份礼物,真的是太贵重了。
“客气什么?”
丁春城倒是毫不在意,随意摆了摆手,开玩笑似的说道,“等哪一天你成了青铜器修复专家,我可要向别人吹嘘说你向南当初可是跟我学过一手的,到时候你别戳破老头子吹的这个牛就成了。”
两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向南知道年关将近,丁春城也有很多事情要忙,便起身告辞了。
“去吧,这段时间事情比较多,这次我就不留你了。”
丁春城将向南送到门口,笑着说道,“反正你来京城的机会也多,下次来了,咱爷俩好好喝几盅。”
向南笑着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开了青铜器修复中心。
出了门,向南便朝着国博的展馆里走去。
既然来了这里,又怎么能不看一眼馆藏在这里的“十大传世国宝之一”四羊方尊呢?




我为国家修文物 第五百八十一章 种红薯“种”出的宝贝 (更新完毕)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1938年出土于湘楚的一座山腰上(现属炭河里遗址),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它是华夏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方尊的中部是该青铜器的重心所在,四角各塑有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的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方尊的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部装饰有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处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家研究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置于外范之内,然后再进行整体浇铸。
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出了极为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向南随着人群,来到了华夏国家博物馆“古代华夏”基本陈列展厅内。
“古代华夏”陈列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珍贵文物为核心,展现华夏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展示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
陈列分为远古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五代时期、辽宋夏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八个部分。
四羊方尊,就陈列在“夏商西周”这一青铜铸造的鼎盛时期。
跟在众多游客们的身后,向南来到这件四羊方尊面前,细细地鉴赏了起来。
这一件青铜器文物,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它的精美。它集中了绘画、浮雕、圆雕等多种成型技巧,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将器身与动物的形状巧妙地结合,造型活泼奇特,纹饰精美,巧夺天工。
就在这时,站在向南身边的一对年轻的情侣,一边脑袋凑着脑袋,欣赏着精美的四羊方尊,一边低声窃窃私语。
那男孩说道:“你不知道吧?这只四羊方尊一开始出土的时候,好好的,后来被拿来挡炮弹,给炸成了碎片呢。”
那女孩一听,反驳道:“你瞎说的吧?四羊方尊不是好好的摆在这里吗?”
男孩摆了摆手,说:“嗨,这是后来被博物馆修复的。”
女孩凑在展柜旁,仔仔细细地看了好几遍,这才回过身来打了那男孩一下,嗔道:“你骗人,我都没看到有修复的痕迹。”
“真的修复过。”
那男孩有些急,声音不免大了一些。
他看到四周参观的人都面带不愉地看着他俩,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拉起那个女孩往里面走去了。
向南笑了笑,等这一对情侣走远了之后,他才深吸了一口气,将目光投向了展柜中的这件四羊方尊。
在这件四羊方尊正对着向南的羊头上,陡然间出现了一个旁人看不见的无声的漩涡……
……
1938年4月,湘楚大地春寒料峭。
倭寇大军侵略华夏大地,刚刚在金陵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之后,又在各地燃起了战争的硝烟。
在湘楚的转耳仑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战争的脚步还没有抵达这里,生活一如往昔。
这一天早上,初春的阳光驱散了多日的阴云,院子里的枣树枝头上,一簇簇嫩绿的叶芽儿也争先恐后地冒了出来。
“吱呀!”
一声刺耳的门栓转动的声音响起,从屋子里先后走出了三个样貌有些相似的年轻人出来。
这三个年轻人都姓姜,是一奶同胞的三兄弟。
其中一个长得略显老成的年轻人是老大,他一只手里提着个篮子,篮子里装满了发了芽的红薯,又抬起另一只手朝屋里挥了挥,说道:
“娘,俺们去种红薯了,要是山上掏不着野兔,俺们就择点野菜回来。”
屋里传来一个有些虚弱的声音,叮嘱道:“有野菜就行了,天气越来越暖和了,山里的蛇也都要出来了,你们兄弟注意着点。”
“知道了,娘!”
老大笑着应了一声,提起一把锄头往肩上一扛,就带着两个兄弟出门去了。
这里地少山多,为数不多的一点好地,自然得留着种稻子,像红薯这种耐旱又容易生长的东西,自然得种到山里去。
三兄弟年轻,腿脚也快,很快就来到了转耳仑山半山腰上,这里有一块地势颇为平坦的地方,多余的小灌木都已经被他们砍掉了,开垦出了一块旱地,用来种红薯正好。
“大哥,要不,你跟二哥种红薯,我去下套子逮野兔?”
姜老三到了山腰上,整个人都活泛了起来,两只眼睛瞅瞅这儿瞅瞅那儿,好像山里面随时都会蹦出一只兔子来似的。
姜老二伸出手“啪”地一声敲了一下他的脑袋,骂道:“还想不干活溜出去玩?种完红薯再说!”
“大哥,老二又打我!”
姜老三愤愤不平地向老大告状。
“你记着数。”
老大转头朝他龇牙笑了笑,说道,“等老二年纪大了,打不过你的时候,你再打回来。”
三兄弟一边吵着嘴,一边用锄头将地里硬邦邦的泥土翻松,老三则扁着嘴,不情不愿地拿着小锄头,在后面挖一个坑,然后将发了芽的红薯种进去,再用土埋好。
1...193194195196197...4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