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是,朝廷又一次明确了工匠这个群体,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去处,就是去为皇家服务,不但有俸禄可以领,甚至还可能得到爵位,这可是商人这一阶层梦寐以求的。毕竟他们不缺钱,缺得是地位。
其实,到明末这个时期,商人的地位,因为钱财的原因,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甚至许多士人都弃儒从商。商人这个阶层,他们有钱,往外砸钱,摆阔绰,要脸面,结交权贵,买土地,成为地主,成为士人追捧的对象等等,可是,不管怎么样,至少在朝廷层面,他们的地位其实还是没有变的。
反而因为爆出了通虏谋逆的晋商一案,据说皇上对于商人,特别是有钱的商人有很大的意见,正在酝酿措施,要限制大商人,防止出现另外一群商人,因为贪婪,为了获取更多的钱财,从而走上类似晋商的老路。
对于这一点,朝廷上下,没有人敢反对。因为,晋商的例子,刚刚有过。所有人,都恨晋商,也就恨类似晋商这样的商人。这一点,至少在京师这里,是没有人有任何怀疑的,那条锄奸街就是明证。
对于皇上有可能会颁布的这个旨意,有人猜测,很可能是新任保定总督卢象升在原本宣大总督任上所实施的因粮之策。因为卢总督的这个因粮之策,就是针对富人的,让那些晋商非常地难受,甚至都为此不惜派人去害死卢象升的父亲,让他丁忧离任。
他们有理由怀疑,卢象升会是皇帝制裁商人的急先锋,这一点,等看卢总督上任之后,就能知道一二了。
对于京师商人的担忧,崇祯皇帝其实都知道。如今的厂卫,早已恢复对京师的全面监察。就如京师的物价,东厂也已经履行原有的职责,一天一报;因此,民间士林对于新政策的言论,自然更是不会遗漏了。
崇祯皇帝听到外面的言论,心中却是高兴。因为有关的这个风声,就是他故意让厂卫放出去,对舆论所做得引导。要不趁着这次严惩了晋商的机会,多捞点好处,就太亏了。
事实上也是,对于大商人,历史已经证明,必须要限制。北方的晋商虽然倒了,可南方还有盐商,都是聚集了非常多的财富,对于大明是不利的。
至于工匠的这个制度,在公开之后,不少官员也是有反对的。然而,在卢象升等人的建议,已经有过一些补充,倒也能安抚读书人出身的这个阶层。
也就是说,如果有士人从事工匠的手艺,做出重大贡献的,照样可以获得对应的爵位。
事实上,大明确实有许多官员,因为仕途不顺,或者因为自己感兴趣,就在研究匠艺。可以说,很多创造发明,其实不是工匠本身这个群体所创造,而是士人的功劳。毕竟士人这个群体,比起工匠,钱多,有学问,出成果的可能自然就大。
比如,崇祯朝当过兵部右侍郎的毕懋康,就在崇祯八年,刊发过《军器图说》,里面就有改良过的火铳,称之为自生火铳,在后世,有个非常普及的名字,叫做燧发枪。
原本的崇祯皇帝虽然知道这自生火铳比火绳枪要好,但是,因为击发装置要精钢打造,否则不容易打出火星,容易哑火,最为主要的是,造价比火绳枪贵多了。穷死了的崇祯皇帝,当时自然就没法制造这种自生火铳,更不用说配给军用了。
可以说,毕懋康在火器上的成就,比起大明的那些枪匠之类,就要大多了。
如今正式颁布的,仿造先秦的爵位,分为初级匠人,中级匠师,高级匠师,专业匠师,大师,宗师,大宗师。
一如秦朝军功爵位,每一级匠人等级的提升,都是有对应福利的。最实惠的,自然是俸禄和田产,随着爵位晋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到高级匠师的称号之后,就可以见官不拜的特权。比如高级匠师,在七品以及以下官员面前,就可以见官不拜了;专业匠师,则在正五品的知府及以下官员面前,可以见官不拜;大师是正四品,宗师是正三品,大宗师是任何官位都不拜,除了皇帝。
从专业匠师这个爵位开始,对应获得的田产是不用交税的。之前的爵位都还是要交税。而从大师这个爵位开始,还可以免除两个家人的劳役。宗师是四个,大宗师是六个免役名额。
和普通的公侯伯爵位不同的是,这些爵位都是跟人的,不能世袭,且连降级世袭都不可以。可就算如此,对于匠人这个阶层来说,吸引力还是无比巨大的。哪怕对于读书人,也同样都是。因为一般的公侯伯爵位,只有军功或者外戚才能有。
在崇祯皇帝颁布的这个新的爵位制度下,这套爵位,其实是不只限于匠人这个群体。读书人等其他阶层,如果有重大贡献,一样可以封大师以上的爵位。就比如毕懋康,崇祯皇帝就已经派人去封赏,封他为火器大师,召还为兵仗局这边任职。
而毕懋康这个火器大师,是目前大明新出这套爵位制度之后,第一个获得封赏此爵位的人。这个第一,也算是给士人阶层一个脸面,一种安慰。
就目前来说,全大明的匠人,要想获得爵位,还只能为皇家做事才可以。从大道理说起来的话,整个天下都是皇上的,所有人都是为皇帝做事,因此为皇家做事才有爵位,也并无任何不妥之处。
不止京师这边,包括全国各地,这个布告也都有发出去。且告示上有注明,只要是匠人,任何行业的都可以。觉得自己的技艺可以,或者藏了祖传技艺,可以趁这个机会卖给帝王家。
自从布告出去之后,京师中的匠人,当天报名的都排起了长队。对于这个情况,崇祯皇帝自然是很欣喜地,他的目的,可不只是为兵仗局招收熟练的匠人,而是集结全国匠人,完成一次匠人技艺的传承,也就是成立大明版的某某技校,形成一个系统的匠人官学体系。有学徒,有匠师,也有研究创新的宗师等等。
崇祯皇帝有理由相信,自己把这技校带上正规之后,大明各方面的生产能力会提升好多。当然了,这个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还需要时间。
想着这个,他又看向御案上挑出来的十来份奏章。这其中,有已经去履职的左应选、陈弘绪的奏章,也有贬官降职的方逢年的奏章,都是这次被建虏肆虐地区来的奏章,到了这个时候,方方面面的统计才算有了个结果。
可以说,建虏入关一次,对大明关内的这些地方,造成的破坏是毁灭性的。经济损失,更是无法估计。这是真正地捅大明放血的狠招。就算没有天灾,像这样的放血,大明这个巨人也经受不起几次的。更何况,如今又有天灾,而且还被捅了四次了。
看着这些奏章,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道:“不管怎么样,不能再让建虏侵入关内了!”
而这,也是他早就想好,要派卢象升这个文武双全的股肱之臣去恢复东江镇,牵制建虏无法离开辽东的原因。然而,这事说得容易,做起来还是有很多困难的。
首先,卢象升几乎是独自上任的,他的手下,如今可都是在御马监辖下了。他去了之后,要重新招募新兵进行训练,挑选老兵成为骨干。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有动作的。有钱也不行,这是其一。
第二,恢复东江镇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水师。而登莱水师,因为之前的那些登莱叛乱,也就是孔有德等人的叛乱,损失了大部分,剩下的,也多是被孔有德带了投降建虏去了。也是因此,建虏才有机会渡海而战,把东江的根本,皮岛给打下了。
如今的登莱水师,完全是名存实亡。虽然崇祯皇帝给卢象升拨了钱,可有钱也不可能立刻变出一支水师来。这也需要时间。无论是造船,还是训练水兵。
当然了,之前所商议的调福建水师北上是一个办法,但崇祯皇帝没有把握,如今已经是海上霸主的郑芝龙,会听从调遣。毕竟从原本的历史上看,他压根就没有对朝廷有敬畏之心。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又回想有关郑芝龙的资料,考虑半饷之后,决定直接给郑芝龙一份密旨,由厂卫快马送去。
忙完了这个,崇祯皇帝又考虑起卢象升那边的第三个难点。就是卢象升所提出的,要牵制更多的建虏人马,杜绝建虏分兵绕道蒙古的可能,那么东江镇这边的牵制军力,就必须足够强大。因此,一支精锐的机动骑军,就是卢象升所想要的。
想到这个,崇祯皇帝不由得无奈一笑,大明没马啊!
为了天津一战,不但征集了整个京师的马,甚至连骡、驴之类的也都派上战场了。不说别的,就如今御马监辖下的骠骑营,其实也只有一半人有战马可用。最为关键的是,还不是什么马都能当战马可用,更高的要求,让崇祯皇帝更是感觉无奈。
马从哪里来呢?
崇祯皇帝想着这个问题,不由得把目光看向北边方向。蒙古草原上,确实是有马,可那边是建虏的地盘。
他正在想着这个问题,忽然有内侍来报,说陈奇瑜在宫外请求觐见。
原五省总督陈奇瑜之前获罪流放边疆,如今得宣大总督洪承畴举荐,得以重新出山。这是回来向皇帝谢恩,并准备去上任三边总督的。
一想到这,崇祯皇帝立刻想起,他不是被流放到延绥去了么,那边不就是临着草原。而且他的新任官职是三边总督,也就是总览延绥、宁夏和甘肃这三边的军政大权,问问他,说不定会有办法。
于是,他立刻下旨,文华殿召见陈奇瑜。
没过多久,等陈奇瑜进殿见礼时,崇祯皇帝差点就认不出来了。在原有的崇祯皇帝印象中,陈奇瑜是正当壮年的儒官,很有官相的那种。可此时一见,才四十三岁吧,头发就已经半白了,虽然腰还是直的,可脸上的皱纹却多了不少。乍一看,还以为是个五六十岁的人了。
不过让崇祯皇帝有点欣慰的是,虽然面相是老了,可精神很好。
“朝廷正在用人之际,由洪卿举荐,朕决定再给卿一次机会。”崇祯皇帝看着低头而立的陈奇瑜,先开口说道,“三边总督之职,卿可有把握做好?”
陈奇瑜并没有那种一听就拜谢大恩,连声保证没问题的反应,只是依礼拱手回奏道:“不知可有钱粮下拨?”
对他的这个反应,崇祯皇帝倒是有点欣赏。要是陈奇瑜为了当官,就立刻应承下来,反而会让他担心。
因此,他微笑着说道:“朕可以给卿十万两,粮就没有了,需要卿到任之后就地筹集。”
事实上也是,从京师这边是不可能拨粮过去的,要不然,都不够路上消耗的。
看到陈奇瑜抬头看自己,崇祯皇帝便又补充道:“朕觉得前任陕西巡抚,如今的蓟辽总督孙卿的清屯充饷做得不错,卿到任之后,可推而广之,无需其他顾虑。懂么?”
他说这个话,其实就有一层意思在里面。意思是:陈奇瑜,不要怕得罪人,有朕在的。你看看,孙传庭用了清屯充饷,朕很满意,如今更是从巡抚升到蓟辽总督了。
陈奇瑜从陕西过来,自然知道孙传庭在那边做的事情。在来得路上,也听说了孙传庭勤王之后发生的事情。对此,他其实触动很大。
:。:
崇祯窃听系统 211 图谋河套(为推荐票两万五加更)
陈奇瑜,其实和洪承畴是一类人,都是从镇压流贼开始辉煌的官场生涯。他们俩都注重名声,维持和同僚的关系。总之,不像孙传庭那么楞。
因此,当陈奇瑜听到孙传庭到任之后,竟然采用了清屯充饷之策。虽然他打着太祖的旗号,手里又有兵,但陈奇瑜当时就断定,孙传庭这么做,得罪太多人,回头肯定有难,不会有好结果。
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孙传庭虽然确实有事,可却被皇上给护住了,而且给予很大的信任。不但升到了蓟辽总督的官位上,甚至还暂代过京营总戎的官职。
要知道,京营是京师驻军,非皇帝亲信不能统领。一般来说,都是与国同休的勋贵来统领,或者是皇帝的亲信太监统领。而孙传庭却能得此官职,哪怕是暂代,那也足以说明孙传庭在皇帝心中的地位了。
此时此刻,他听了皇帝的话后,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对此,他终于明白,皇帝英明,那就得抱皇帝的大腿,这才是真正的靠山。与那些官员,地方豪强交好,反而会让圣明的皇帝不满。
这么想着,他心中有底,便不敢怠慢,连忙恭声奏道:“微臣明白了,微臣定不会再负陛下之恩!”
崇祯皇帝盯着他的眼睛,看到了真心。想象他的经历,感觉他应该是不会再有被流放的事情发生。便点了点头后问道:“如今大明的战马奇缺,卿可有什么办法?”
是个人都知道,草原上有战马。可是,草原人也知道,战马这个东西,可不能随便给中原王朝。就如中原王朝不愿意给草原民族以铁器的原因。
陈奇瑜听崇祯皇帝的这个问话,稍微一愣,随后回过神来,知道这是自己在皇帝面前的一个考验,一个在皇帝面前能挽回形象的机会。
于是,他认真想了一会后才躬身回答道:“草原有马,以微臣之见,可用两种手段获之!”
“哦,卿且说来听听。”崇祯皇帝一听,便连忙点点头要求道。
陈奇瑜脸色严肃,认真地奏道:“其一,可用草原奇缺物资交换。铁器肯定不能给,但可以用粮食,食盐、茶叶等物。不过草原鞑子狡猾,知道我大明缺马,要价甚高,且总量也绝对不可能多给。”
崇祯皇帝听了点点头,并没有就此说话。
“第二,如今草原上的蒙古鞑子都已投靠辽东建虏,对我大明来说,是敌非友。因此,我大明如能获悉草原具体消息,可出兵草原直接抢之,如此,就能获得足够的战马!但此法之关键是,我大明很难获悉草原上的消息,兵力有限之下,无法针对性进攻的话,出兵草原,能不能获得足够战马的战利品且不说,军队的危险也是不少。”
陈奇瑜说完这两种方法之后,脸上稍微露出一丝尴尬之色,又向崇祯皇帝奏道:“因此,微臣建议,第一,可试着和西部蒙古部族,远离辽东的那些鞑子进行交易,另外,也派人刺探草原消息,看可否得到珍贵的草原消息,从而能出关征讨之!”
说实话,虽然他说了有两个方法,可其实,这两个方法都不怎么样。哪怕综合起来用,也不怎么样。第一是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交易来战马,而且战马的数量又不会多。刺探草原消息,因为客观的原因,就更是不靠谱。
对此,陈奇瑜心中其实也有数,因此,他在说完之后,就略微有点一点不安看着皇帝,对皇帝有什么反应,心中没底。
崇祯皇帝倒没有任何不快的神色,似乎是在凝神想着他的两个法子。
过了好一会后,忽然,就见崇祯皇帝回过神来问道:“以卿之见,如若我大明出兵草原的话,什么目标会比较有把握?”
陈奇瑜听了心中不由一愣,看来皇上还是倾向于打的?不过自己已经说得足够清楚了啊,没有可靠消息来源,要想出兵草原去征讨鞑子,那危险性也很大的啊!
他虽然这么想着,可还是认真思考了皇帝的问话之后才回答道:“河套那边,原本是土默特部所占,不过在崇祯元年时被林丹汗所占,土默特部败退西逃。但辽东建虏没有放过林丹汗,几次进攻林丹汗于崇祯八年,彻底打败察哈尔部,迁察哈尔部回辽东。如今的河套地区,又归了土默特部。崇祯九年,建虏把投降的土默特部一分为二,是为左右两翼,以古禄格为左翼都统,杭高为右翼都统……”
有些消息,在原本的崇祯皇帝记忆中是有的。但有些消息,崇祯皇帝并不清楚。他仔细地听着,立刻明锐地把握到了陈奇瑜说这些事情的原因。
果然,就听到陈奇瑜接下来又说道:“……土默特部经过饥荒、战乱,如今又被建虏一分为二,其实力远不如当年的俺答汗时候。以我大明的军力,对付如今的土默特部族,至少在战力上是有胜算的。”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语气很坚定,不过随后他话锋一转,又接着强调道:“但草原广阔无边,没有准确地消息为前提,土默特部很可能闻讯远遁,战机不好把握!”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认可他的说法,不过并没有如同陈奇瑜那边,有着遗憾,因为他有金手指,刚好就是消息类的专长。此时的他,就是在思考,该怎么去利用自己的金手指?
其实,要说起来也简单,就是怎么把窃听种子送去草原上,送到土默特部的那些头领身上。要能这样的话,就能获悉土默特部的具体消息,这样就解决了最困难的问题。
想着这个问题,过了好久,就在陈奇瑜以为皇帝是不是要睡着时,忽然,就见到崇祯皇帝猛地一拍御案,发出“啪”地一声响,吓了陈奇瑜一跳。
可崇祯皇帝却是一脸兴奋,只见他盯着陈奇瑜,快速问道:“朕如果把这次的建虏俘虏,送去土默特部要求交换战马,陈卿以为如何?”
怕陈奇瑜不知道这次的战果,崇祯皇帝就又补充道:“这次俘虏得建州女真鞑子,还有将近一百人。其中有一人,是已死奴酋得力干将额亦都之子,叫钮祜禄-图尔格,是女真镶白旗的固山额真。”
俘虏鞑子的情况,其实在战报中是有写的。崇祯皇帝不说,陈奇瑜也知道。但他这么一强调,陈奇瑜的印象就更深刻了一点。
于是,在崇祯皇帝说完之后,陈奇瑜先是一愣。这么高级别的建虏,皇上不拿来祭献太庙,反而要拿去换战马?
回过神来后,他忽然把握到了皇帝的一个原则,似乎是实用为主。或者是皇上还看不上一个固山额真,是想要更高级别的鞑子,才够资格祭献太庙?
不管怎么样,就沿着崇祯皇帝的思路去做便是。因此,陈奇瑜立刻点头回奏道:“陛下,此法甚妙。对于土默特部来说,建州女真是其主子,哪怕是一般的建州女真,土默特部也不敢不管的。只要我们限定期限,让土默特部没有时间派人去辽东禀告消息,相信土默特部只能是用战马来赎回这些建州女真鞑子。”
“那卿以为,这些鞑子可以换多少战马?”崇祯皇帝面带笑容,继续问道。
对于这个问题,陈奇瑜还是认真想了下道:“陛下,微臣以为,应该能换到一千匹战马左右。”
一匹战马,在大明这边,在如今这个乱世,差不多都到百两银子左右了。也就是说,这将近一百来个俘虏,就相当于十万两银子。更为关键的是,十万两银子好得,一千匹战马难得。
对此,陈奇瑜自然是知道的。因此,他都有点激动:一千匹战马啊!
然而,崇祯皇帝却还是摇摇头道:“一千匹战马,还是太少了啊!”
大明对于战马的需求,那是一个无底洞。就说急需的好了,至少骠骑营这边要五千匹左右,卢象升那边,至少也要两千匹左右吧,合起来就是七千匹,再来个四舍五入,那就是一万匹了。
陈奇瑜听了,有点哑然,一千匹战马啊,以前可没有从蒙古那边一次交易到这么多的,皇上还不满足?
果然,就听崇祯皇帝接着说道:“那就先换吧,换完了再抢好了。”
这时候,他已经有一个清晰地思路了。把窃听种子丢图尔格这些身份地位高的建虏鞑子身上,把他们交换去草原后,肯定会和土默特部的首领交流交流,那样就能知道草原的情况了。再针对性的突然出兵,按照陈奇瑜的说法,就该有收获了。
不过,这中间具体该怎么做,还是要仔细商量下的。而陈奇瑜是谋划河套地区的重要人物,因此,崇祯皇帝便对陈奇瑜说道:“到时候具体的草原情况,卿不用担心,朕自有办法。卿好好想想,该如何做,才能做到先用俘虏交换战马,而后让俘虏暂时留在土默特部,而后我们又能顺利征讨土默特部?”
听到这话,陈奇瑜仔细一想,忽然心中非常惊讶。因为他感觉到了一个关键,要让俘虏暂时留在土默特部,然后就有消息了么?如果是这样的话,是这些俘虏,这些建州女真鞑子,能为皇上所用了?
想想,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不过皇帝既然如此说了,想必是有把握的。因此,陈奇瑜立刻答应下来,准备就这个事情,好好考虑一下。
第二天,陈奇瑜还在想着这个事情,就接到了皇帝的旨意,立刻赶往紫禁城。
此时的他,心中其实还是有点没底的。毕竟他还没去陕西上任。对于陕西目前的军力,还缺少全面的了解。皇帝这么急着召见他,让他有点担忧。
不过陈奇瑜没有想到的是,崇祯皇帝并没有问他想得怎么样了,而是带着他去了御马监。
刚进御马监军营,陈奇瑜就被训练的声音给吸引住了。只闻其声之时,他的脑海中就闪过一个词:热火朝天!
崇祯皇帝这次是便服而来,并没有通知这边。因此这边的军卒,都是在训练。因此,陈奇瑜就看到了御马监辖下三大营的训练状况。
这支军队,可以说是崇祯皇帝的根本。因此,哪怕京师粮食还在严格管控之中,但这支军队的粮食供应,还是能保证将士们可以好好训练。甚至完全可以说,至少从陈奇瑜的角度来看,这支军队真不愧是宫中禁军,后勤供应地有点奢侈了。
军中一半老兵,一半新兵,以老带新,用戚继光的练兵之法训练,到处可见年轻人的身影。虽然如今是快到五月份了,北方还是有点冷。可这些军卒却一个个练得满头大汗。
崇祯皇帝带着陈奇瑜,主要是观看了骠骑营的训练。看骠骑营将士的精神面貌,看骠骑营配属的军械护甲,看骠骑营目前有的战马情况。
陈奇瑜不傻,一下便明白过来,崇祯皇帝这么做得目的,不由得心中欣喜。
悄悄看完之后,就到了御马监衙门。崇祯皇帝果然对陈奇瑜说道:“草原战事,还是要以骑兵为主。朕把能出动的骠骑营都派出去,可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