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崇祯窃听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叫天
但不管怎么样,他们都为自己能为皇帝做事而感到兴奋。皇帝对他们这些工匠的待遇,可以说从未有过。如果还不努力做好的话,就真是白活这辈子了!
对于崇祯皇帝来说,他其实可以用自古以来的那套,哪怕秦朝时候的那种也是可以的,也就是严峻刑罚,刻姓名到产品上,如若发现有次品,鞭挞乃至杀头。在这种高压政策之下,相信这些工匠不敢不认真,也能保证次品率降到最低。
然而,来自后的崇祯皇帝却做不到这点。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看来,这种高压制度,会压制工匠的积极性,妨碍他们的创造性。
如今大明的匠人远比以前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皇家所用的匠人,必须要有足够的吸引力,才能让全国最优秀的匠人都甘愿跑来京师,为皇室所用。
这个匠人制度,说适合三百六十五行是有点夸张。但对于绝大部分行业来说,都是可以用的。比如炼钢、打造铁器、造船等对国家非常有用的这些行业。崇祯皇帝相信,也只有这样,大明才能在科技这条道路上奋起直追,不被西方所拉下,甚至再次领先世界。
宣布完了匠人制度之后,崇祯皇帝便伸手一招,边上等着的陈宝庭便立刻上前,双手捧上一杆自生火铳。
他拿在手中,向面前的这群匠人展示一下后说道:“这是一把自生火铳,朕更乐意称之为燧发枪。不再用火绳点火,而是靠击锤上的燧石用力撞击钢片产生火花来点火。这种燧发枪,对于大明打赢建虏,剿灭流贼有非常大的好处。因此,朕决定以后不再打造火绳枪,而是打造这种燧发枪。你们之后的重点,也就是这个。有一点,朕要说明一下……”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后又道:“这个燧发枪会进行拆解,最大程度的拆解,而后,每个部件都有专人打造,最终组合而成这种燧发枪。不再是每个人都去负责打造一把燧发枪。朕称此种方式为流水线作业,就如同流水一般,流经各个环节之后就能完成一把燧发枪的打造。如果你们对此燧发枪的打造,能有什么好提议或者经验的话,朕会很高兴!”
其实,这种流水线作业,也是先秦玩过的。不过到了后来,这种方式没法展现个人技艺,最终就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如今崇祯皇帝重新提出来,就是要抹去个人技艺的依赖,加快生产速度,提高生产质量。要是有可能,还要规定每个部件的规格都一样。
这次过来的目的都讲完之后,崇祯皇帝便让兵仗局掌印太监按照自己的意思开始安排这些匠人,做好打造燧发枪的准备。
当他下旨回转宫内时,忽然,他就觉得眼前稍微一暗,随后一行字开始显现。
顿时,崇祯皇帝不由得大喜,看来是窃听系统又有反应,该是又有奖赏了吧?





崇祯窃听系统 214 形势急转直下
“作为一名光荣的穿越者,应该知道历史的大概进程。顺应历史潮流,做出正确的选择,让大明少走弯路,有利于尽快实现大明中兴,早日恢复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
“燧发枪比起火绳枪要先进,是毋庸置疑的。流水线作业、标准化生产,也是所有产品生产的最佳方式。而免除匠人后顾之忧的基础上再加上奖惩结合的机制管理匠人群体,更是历史的进步,有助于世人观念的改变,推动生产力的提升。经系统评估,奖励宿主一颗甲级窃听种子,请查收!”
崇祯皇帝看完这些文字之后,不由得默默地在心中说道:“系统大人要是一次给个一万颗甲级窃听种子,信不信能更早地实现大明中兴,更早地实现大明百姓的安居乐业?”
说完之后,等了一会,发现系统没有响应。果然,遇到这种问题就开始沉默了!
算了,多了一颗甲级窃听种子也不错了。
这么想着,他便回宫去了。一路上,顺便查看了下各处的窃听种子所反馈回来的消息。
卢象升已经到登州,正在各处巡查,挑选兵卒,视察船厂;
洪承畴也在巡查各处卫所,重建卫所军队,还有视察各地地方官员的政务;
伍忠刚到沈阳,当了多尔衮府上的一名包衣。沈阳那边的动静,似乎并没有特别处罚多尔衮等人,那些满清鞑子反而好像喜气洋洋,庆祝又从关内掠去了无数人口物资。
因为伍忠只是一名包衣,听到的消息有限,不过崇祯皇帝估摸了一下,大概也猜到了皇太极那个死胖子的用意。果然这个死胖子不好对付,老奸巨猾地很。
算了,回头再过招好了,只要一次次地打败你们,就不信你能瞒多久!
而后,崇祯皇帝又看向下一个窃听种子返回的信息。
陈奇瑜走得很快,已经赶到陕西固原上任,正在熟悉三边总督的职权,同时下令召集各地总兵、副将等;而被他带去陕西的那些建州女真都被关在大牢,又被陕西汉子围观。对此,图尔格似乎已经麻木,只是在没人的时候发狠,等下辈子一定会报仇之类的话。看得出来,他是觉得自己不可能活命的。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发现了这个窃听系统的又一个好处。就是别人不管用什么话,包括方言也好,不同种族的语言也好,最终显示地都是汉字,只不过会有个括号注释,比如建州女真语,或者固原土话之类的。
要不是这样的话,崇祯皇帝估计要抓瞎了。
陈奇瑜那边,在熟悉陕西、甘肃地军政事物,打听核实关外蒙古部族的消息后,就会开始用俘虏换战马的交易。一旦开始,京师这边的援军就必须出发了。
想着这事,崇祯皇帝又接着往下看,是蓟辽总督孙传庭已经到山海关,开始巡查各处军政事务,包括军备,屯田,练兵,驻防情况。
孙传庭这个冷面人的话不多,不过就算这样,似乎还夸了前锋右营副将吴三桂统兵有方,做得不错。
看着那些对话,崇祯皇帝忽然心中一动,自己怎么就忘记了这人,该好好地用上一用才好!
宁锦那边,是祖大寿等人的大本营,多年来,用了不知道多少大明的军费,可却只能据城而守,并没有什么战绩;要算起来,关宁军是大明所有边军中最为兵精粮足的,可满清军队几次绕道入关肆虐,而关宁军却没法派上用场。虽然有满清兵力的牵制,可难道连一点人马都派不出?也只有镇压流贼的事情上,才能派出关宁军,还不是祖大寿的嫡系。比如祖宽,曹文诏。
想着这个,崇祯皇帝觉得有必要让关宁军动上一动了。
于是,他便立刻下旨,准备调吴三桂领本部骑军入关听用。
让崇祯皇帝没有想到的是,正当他在按部就班,整顿朝政,积蓄力量以对付满清之时,形势却突然之间急转直下。
一份加急奏章到了京师,这份奏章还不是五省总督熊文灿发来的,却和熊文灿有关。
在崇祯十二年五月初九日,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前,张献忠在谷县重新造反,杀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被迫投降。熊文灿闻讯大惊,不过没有立刻镇压,反而派人去安抚,试图重新招安张献忠。
但随后,罗汝才,马守应部在房县也再次反叛,和张献忠合并攻陷房县,杀县郝景春,又连下郧西、保康等地,均州的惠登相五营闻讯,也立刻起兵造反。短短半个多月,湖北西部地区,已经全部沦陷。熊文灿见此情况,不得已调兵镇压,令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缴。但是,给朝廷的奏章却迟迟不发。
邻近湖北的河南道巡按闻讯,担心流贼蹿入河南,便急报京师。
崇祯皇帝收到这份奏章,不由得大为震怒。他不用想都知道。迟迟不见熊文灿的奏章,肯定是因为这些流贼都是他招抚的,害怕朝廷怪罪,想要自己平定。先安抚不成,就想去剿灭。如果能剿灭,再上奏章,他就有话可说。
可是,这熊文灿就没想到,这些流贼都是打了多年仗的,再次反叛,在没有勇卫营威慑的前提下,他有这个能力去平定叛乱么?他这么做,给了流贼壮大地机会,又会有多少百姓再次陷于兵灾之中?流贼壮大之后,又要花费朝廷多少兵力物资来平叛?
这个熊文灿,真以为他的招安办法能包打天下了?之前谷县县令的上报不听,遇事又想着隐瞒,这种官员,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典型!
不过,让崇祯皇帝没想到的是,这份奏章在朝堂之上,竟然引起了两种意见。
一种是要求朝廷立刻出兵,平定流贼之乱。另外一种,是觉得五省总督熊文灿的奏章还没有到,不如先等等,说不定这份奏章有不实之处,又说不定熊文灿已经把叛乱平息了,就不用朝廷劳师动众了。
从某种角度来说,京师远离湖北,讯息不通,他们这么想估计也没错。
但是,崇祯皇帝是来自后世,自然知道,张献忠等人最终是怎么样的。既然再次起兵造反,那肯定不是熊文灿能平定的。
因此,他立刻再派人疾驰山海关,令吴三桂急行军赶往京师,准备平叛。
同时,也让御马监辖下三大营做好开拔准备。安心练兵是来不及了,那就到战场上去练。
可是,有一句话叫做屋漏偏逢连夜雨。崇祯皇帝从陈奇瑜的窃听种子处,又知道了一个坏消息。
逃进陕西东南部商洛山中的李自成部,在前两天的时候领三千多兵力杀出,来势汹汹。急报到三边总督府之后,让陈奇瑜一下为难。
他奉皇帝密旨,正准备对付河套的土默特部,可是,事情还没有进行,就在陕西地界,就有流贼重新造反,而且流贼首领还是之前很有名气的李自成。衡量再三之后,他决定先领兵围剿李自成所部。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消息之后,不由得大为头疼。因为他记得,李自成从商洛山中杀出之后,好像再也不可制,最终席卷天下,把原本的崇祯皇帝逼上了煤山。
由此可见,陈奇瑜的围剿,不一定会有用。很可能李自成部会蹿入河南,逃离三边重镇。
脑中出现了这些流贼作乱的地图,让崇祯皇帝感觉到态势的严峻。
虽然因为自己穿越的关系,如今的局势和原本历史有了很大改变。至少孙传庭没有被下狱,卢象升也没有战死,洪承畴没有因此调往山海关,更为关键的是,抄家了晋商等人之后,朝廷目前有足够的钱粮善后满清军队祸害的地方。
可是,在中原腹地这边,至少还没有受到蝴蝶效应的影响。如果不快速镇压流贼,到时候大明内部又会一片糜烂。从目前局势看,李自成随时可能进河南,而张献忠那边的那群反贼也很可能入河南,也可以东进或者南下,不知道多少地方会受到这些流贼的荼毒。
形势严峻啊!
不过让崇祯皇帝有点欣慰的是,在陈奇瑜和宁夏巡抚的交谈中,得知宁夏巡抚郑崇俭已经多次打败试图入关打秋谷的河套鞑子,也就是土默特部。这让崇祯皇帝心中一动。
想了片刻之后,崇祯皇帝下了决心。乾坤独断,撤五省总督熊文灿,押解进京问罪;同时任命三边总督陈奇瑜暂代五省总督一职,立刻接手对流贼的围剿,务必不能让流贼四蹿。同时,任命宁夏巡抚郑崇俭暂代三边总督一职。
在原本的历史上,其实就是郑崇俭接任了三边总督一职,并且出兵围剿蹿入四川的张献忠部,还打了几次胜仗。但是,被张献忠利用他和杨嗣昌之间的矛盾,结果他退兵回陕西之后,张献忠又重新壮大起来,杨嗣昌独力不支,又失陷宗藩,最终畏罪自杀。原本的崇祯皇帝就怪罪到郑崇俭头上,把他下狱处死。
但在这个位面上,却是不一样了。至少杨嗣昌因为晋商谋逆一案,已经被处死。
当崇祯皇帝这份旨意出来之后,朝廷中不少官员都有意见,觉得皇帝此举不妥。
第一,熊文灿那边情况还不知道,他的奏章还没有到,只凭河南道巡按的奏章,会有失偏颇。
第二,情况不明之下,陈奇瑜才接任三边总督一职,就立刻升任五省总督替代熊文灿,这种做法也不好。万一熊文灿已经平定了流贼,那岂不是显得朝廷沉不住气,太过慌乱了么?
他们的这些意见,崇祯皇帝都没来得及说话,就有人解答了。这个解答的人,就是熊文灿本人。他的加急奏章,终于到京师了。
他的这份奏章中,不是说平定了流贼叛乱,而是向朝廷求援,要求重派勇卫营。因为,他之前的围剿惨败告终。
原来张献忠和罗汝才等人合军之后,将大军埋伏在房县以西的罗猴山,张网布阵,并派出一支队伍佯攻败退,引诱左良玉和罗岱追击入山。结果中了埋伏,官军一万多人全部溃散。其中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甚至连军符印信都跑丢了。
这种情况下,熊文灿再也隐瞒不下去,因为靠他自己,已经没有能力镇压张献忠等人了,才急报朝廷。
明白了前后经过,群臣为之哗然。他们没想到,事情的发展,竟然就被皇帝给料中了。于是,群臣再没反对意见,圣旨发出,押解熊文灿进京问罪,同时陈奇瑜接任五省总督一职,展开对流贼的围剿。
同时,还有文官建议,流贼反复无常,不如把所有投降的流贼全部杀了,以绝后患。以后不再招抚,赶尽杀绝。对于这个建议,在朝堂上还引来不少人的附和,再无一人提招抚一事。
对此,崇祯皇帝也没有同意,如果用这种简单粗暴的方法,那流贼知道自己没有退路的情况下,肯定会反抗到底,增加平定贼乱的难度。
另外一点,根据崇祯皇帝的印象,至少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有不少流贼投降之后,就一直为大明征战。就如今的勇卫营中,就有原本的流贼,贺人龙当初招降过来的那些,不也是为大明英勇作战,甚至有一些还战死在和建虏的战事中。
另外在南明时候,抵抗满清最坚决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流贼出身的那些。后世赫赫有名的李定国,还有有名的忠贞营等等。
骨头里面的血性,搞不好那些流贼身上的,比在朝堂上的这些,反而要多一些。
如今大明要中兴,还要争霸世界,就是少那些有血性的汉子!
见皇帝不同意,不少官员就又提出了问题:前有杨鹤招抚,结果贼寇复叛而降罪;如今熊文灿招抚,贼寇又再次复叛,如今要押解入京。那以后谁还敢招抚,又如何分辨贼寇是否真心被招安?
对此,崇祯皇帝没有犹豫,直接给出了答复。




崇祯窃听系统 215 御驾亲征(为推荐票三万五加更)
崇祯皇帝面对文武大臣,神情严肃地说道:“朕决定领三大营御驾亲征,一举平定流贼之乱,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宁!”
这话一说完,顿时把满朝文武都给震惊了:什么,皇上竟然要御驾亲征?大明朝几百年了,也没几个皇帝有御驾亲征之举啊!
“陛下,不可啊,天子之躯,不可立于围墙之下!”左都御史一听,赶紧第一个出来劝谏道。
现在都察院正在改制中,他可不希望皇帝跑掉。
其他官员也想跟进,但崇祯皇帝却立刻先一步大声说道:“流贼复起,中原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这都过去多少年了,可有还天下百姓一个安定的日子?之前时候,建虏肆虐,而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彼时,朕就已说过,他日朕定当御驾亲征,护佑朕之子民。尔等以为朕是说说而已么?”
“太祖得天下,原本就是打出来的。朕身为太祖子孙,又岂有怕上战场之理?与其待在紫禁城,坐看烽烟四起,莫如拔三尺青锋,领大明铁骑,为朕之子民杀出一个太平。崇祯皇帝虎视群臣,斩钉截铁地高声喝道,“太祖入梦,已有言明,唯有铁与血,荡尽世间螭魅罔两!朕意已决,此事就这么定了!”
这时候的大明,其实是真得风雨飘渺了。
从西北开始的流贼,蹿入山西,又入河南,荼毒中原地区,甚至都攻克过中都凤阳,掘了皇陵。天下各省,就没有几个省份是能安稳的了。
而西北的少数民族动乱,从天启年间就已经开始,奢安之乱持续了十七年之久,波及黔、川全省。两地巡抚均死于战祸,省府贵阳、成都均长期被困,牵制了大明西南五省的兵力,百姓死伤无数,钱粮消耗无数。
奢安之乱虽然已经镇压下去了,可大明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果呢,还只能让安氏继续统治水西。因为,大明实在打不起战事了。要是大明有实力,肯定就会顺势改土归流,只能先将奢氏控制的永宁地区改土归流而已。
在奢安之乱还未评定之时,云南、贵州等地又爆发了沙普之乱,也是土司造反。这次的沙普之乱,直到大明灭亡都没有平定。要到南明时候,由大西军李定国领军才平定,但最终的残余被消灭,又要等到吴三桂被满清封王云南的时候,总共持续了三十五年之久。
而影响大明朝最大的反叛势力,自然是辽东的建虏。不但占据了整个辽东,甚至还时不时地入关肆虐一番,真得如同厕所一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而且这个时候,整个蒙古,从东到西,甚至包括遥远地天山地区的固始汗等蒙古比较强大的势力,也都已经投靠了建虏,奉建虏为主。
这都不说大明东南沿海的郑芝龙集团了,毕竟这个集团在名义上还是属于大明的,并没有趁机添乱,只是在趁机发财而已。
这时候的大明,东南西北中,无处不反,风雨飘渺之说,真是描述地一点都不过份。
这个时候,如果靠某个臣子来平定这些叛乱,那么功高盖主,怕是跑不了了。任凭是文官还是武将,估计都不会有好下场。但是,如果是皇帝亲自平定这些叛乱呢?那其威望就直追太祖成祖,威压天下,莫有不服!
从这个角度来说,哪怕没有窃听系统这个金手指要求他去到战场前线,崇祯皇帝能上战场去平定四处烽火,也是最好的选择。
听到崇祯皇帝斩钉截铁地宣布,大殿内,一时之间,不由得都安静了一下。
如果说没有天津之战的胜利,没有查抄两次谋逆的威慑,可能他的话一说完,立刻就有臣子接着继续反对。但是,此时,却没人说话。因为崇祯皇帝的威严,他们已经领教过了。
过了好一会后,首辅薛国观才躬身奏道:“陛下如若不再京师,国事如何处置?”
他对于崇祯皇帝突然要御驾亲征之事,也是措手不及,没有心理准备。
崇祯皇帝听了,便看着他说道:“一般事务,就由卿牵头,内阁和六部尚书和司礼监共同商议,如若不能决定的,快马报于朕处。”
他亲自盯着,看着薛国观处理了将近五个月的票拟,心中多少已经有点底了,觉得薛国观做事,还是能放心的。至少他在做事原则上,基本上还是能顾及百姓这边。
听到这话,薛国观感觉肩膀上的责任重大,不过司礼监掌印太监王德化却是心中一喜。因为不管外廷怎么商议,如果不经过他这个司礼监掌印太监用印,那都是无效的。皇帝不在,他的作用就务必重要了。
他正在欢喜时,却见崇祯皇帝瞄了他一眼,随后点名道:“曹大伴何在?”
东厂提督曹化淳一听,立刻上前候旨道:“奴婢在!”
“即日起,由你掌司礼监大印。”
听到这话,曹化淳不由得大喜。要知道,司礼监掌印太监是宫内十二监中最尊贵的职位,就类似外廷的首辅。他没想到,崇祯皇帝竟然这时候提拔他。由此可见,该是这段时间来的表现,让皇帝满意了。
满心欢喜之下,他赶紧领旨道:“奴婢遵旨!”
边上的王德化就傻了,刚高兴没一会,自己的位置竟然被曹化淳这阉人给坐了,怎么回事?难道是要调自己去掌东厂了?
想着这段时间来的东厂,似乎也是很威风的。虽然地位不及司礼监掌印太监,可好歹还是可以的,看来只能勉强将就一下,等回头搞清楚皇帝为什么这么做再说吧!
他正这么想着,却听崇祯皇帝又点名道:“王承恩何在?”
“奴婢在?”已经当惯了透明人的王承恩听到皇帝点他的名,心中吓了一跳,连忙躬身候旨道。
“即日起,由你掌东厂,可不得懈怠了!”
王承恩同样没想到竟然有这么一个任命,不由得愣了下,当他看到皇帝在盯着他时,立刻回过神来,连忙回奏道:“奴婢遵旨!”
他可是看到这段时间来,作为东厂提督的曹化淳,头发都又白了不少。相对如今的御马监掌印太监职位,东厂提督简直不要太辛苦。不过皇帝提拔他当东厂提督,由此可见皇帝的信任,因此,他心中也是欢喜的。
但是,边上的王德化就完全傻了,因为东厂提督的位置又没了。
“王德化何在?”
听到皇帝终于点自己的名了,王德化连忙躬身候旨道:“奴婢在!”
“从即日起,由你掌印御马监!”
“奴婢遵旨!”王德化一听,心中哀叹一声,虽然极其不愿意,可还是马上答应道。
皇帝已经明确说了,要带三大营出征,那也就是说,他这个御马监掌印太监,其实压根就管不了什么人。不过还好,还有兵仗局可管。
他正想着这事,却不料崇祯皇帝又接着吩咐他道:“兵仗局那边,事关军械装备,匠人制度的革新。有关事情,朕已经交代下去,不得有改动。另外,等毕懋康毕卿到任之后,你须得配合他,不得怠慢!”
“……”王德化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可是,要是面对别人,可能一句脏话就要骂出口了。但是在皇帝面前,他唯有一声“奴婢遵旨!”
言谈举止之间,还不敢表现出有任何不满。
不过与此同时,他心中决定了,一定要好好查查,自己到底是什么方面,是不是让皇帝不满了?还是说,有小人告状了?该不会是……
1...8586878889...44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