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太皇太后终于妥协了:“那唐淑问、朱光庭、苏辙除命皆如故;改范纯仁为天章阁待制,范祖禹为著作佐郎。”
苏油赶紧说道:“苏辙也是臣子侄……”
高滔滔这回却直接驳回:“司徒多虑了,你现在还只备顾问,没有两制内差遣哩!”
苏油只好退下,这话说得太高明,再谏,好像就成了自己要官了。





苏厨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累不累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累不累
见群臣都老实了,高滔滔才问道:“辽使那边,司徒料理得如何?”
苏油奏道:“辽使牛温舒送来协议,要求我朝给北朝提供各式机械、车床、车辆、军器、培训理工人才,臣已然予以了驳回。”
刚开始的几样东西,听得群臣心中突突乱跳,高滔滔眉头皱起,待到听苏油说已然驳回,尽都不由得好奇。
蛮夷素来无理,苏油是怎么做到的?
高滔滔也好奇:“司徒是如何说服辽使的?”
“道理。臣用的道理。”苏油一副以理服人的样子:“辽国是游牧与农耕间杂之国,且以游牧为主,农耕为辅,其国的基础,并不存在工商兴盛的前提条件。”
“臣告诉牛温舒,辽国的根本问题,从这几年的灾害看来,是农业过于脆弱的问题。因此建议他们先将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再说别的。”
“农耕之所以薄弱,就是水利不行,因此辽国当先兴水利,让老百姓有饭吃才行,不然生产出诸多产品,却又卖给谁去?”
“至于水利需要的机械,我大宋倒是可以提供,包括勘测、选址、制图、提举工役,我大宋也可以派员指导。”
“这对安定宋辽两国边境,共举和平大业,是有帮助的,是对两国都有好处的,对于辽国是有根本利益的。”
“牛温舒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回书北朝,准备请辽主更改谈判条款。”
司马光松了一口气:“能够敦促北朝注意农耕,改善民生,不兴兵革,也是好事。”
章惇气得直跺脚:“司徒和学士差矣!此举乃郑国献渠之策,虽苟延一时,然秦终因此得以富强,最后吞并六国!”
吕公著也是忧虑:“是呀,若辽国得我大宋水利之道,以此富强,却如何是好?”
苏油说道:“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在河北并没有准备好,而敌人还很强大,以此相威胁,我们只能在两者之间,取其轻害者。”
“如授其理工之道,辽国很快就能打造出军器,甲具,生产出的产品没有销路,必将以之要挟我朝。”
“而授其水利之道,则可以耗其资财,散其国用,加大其南北分化,形成南方富裕地区对北方贫穷地区的吸血效应,最终形成巨大社会矛盾。”
“有一点章枢相要搞明白,那就是辽国南部即便以农耕得以富足,也不等于是辽国得以富足。”
“那些财富都集中在辽国权贵的手里,便如我们刚才讨论的我朝免税之地一般,没有成为国用。”
“而辽国朝中,如今这股势力正在崛起,他们满足于自身财富的疯狂增加,却罔顾了其国家岁入,数十年来毫无增长的事实。”
“所谓的韩国渠资秦一说,那是因为秦国乃军功爵制度,水利带来的利益大多数归了国家,带来的是国力的增长。”
“辽国不是如此。”
“还有就是秦国国力增长的同时,六国国力却日渐衰弱,这一点,和如今宋辽两国之趋势,也不相同。”
“还有,辽国南部诸州,有几个重大威胁,即大宋、高丽、女直、鞑靼。”
“水利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将人员固定在田亩之上,其军事策略必将从进攻掠夺,转为守卫巩固,会导致辽国在攻守之势上的转换。”
“我们对付辽国的方法有很多,军事上,有水师、新军;经济上,有岁币,绢钞;政治上,有赈灾,医疗团、以及扶持其南部势力在其朝中崛起。”
“我们有足够多的办法,让其忽略工业,大兴水利;然后也有足够多的办法,让其选择的水利,最后兴不起来。”
“但是辽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明知道是坑还往里边跳。”
“因此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要给他们一些看得见的利益。”
“我们只抓住一条就行,那就是引导其国策向农耕倾斜,自废武功即可。”
“不说别的,辽人如果大兴水利,那木材价格就必定要上涨,如果我们也同步提高收购价格,辽国对女直的盘剥就会变得残酷。”
“女直人必将奋起反抗,其间的动荡必定会引来水利工程的反复停工和延期。”
“到时候要是遇到银根抽紧绢钞贬值,辽国连军费都拿不出来的话,那个国家到底会变成什么模样……”
朝堂里都默然了,苏油说的这些都是完全可能发生的,或者说,是大宋可以控制其发生的。
章惇如同看鬼怪一样看着苏油,他是聪明人,苏油几句话就让他明白了很多东西。
先用绢钞虚增辽国的经济规模,让其君臣短期得利,还沦陷在天下第一强国的迷梦里。
再在此基础之上,怂恿他们盲目扩大内需投资,大搞水利工程这样耗费国家财用和人力的建设。
再利用这样的建设让未来的获利者和当前的受损者发生严重的矛盾冲突,甚至是战乱。
等到这样的大工程进行到一半,战事也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货币信用突然崩溃,国库突然清零,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最可怕的是,即便现在他去明白告诉辽人,你们辽国这样做会有问题,你们最后会因此发生如此严重的灾难,辽国也会有一大帮的既得利益者,帮助大宋找各种理由,让这种理性的声音消失。
人心是贪婪的,欲望是难以控制的。
击鼓传花的游戏,就算无数人知道最后一棒是毁灭,也阻止不了他们狂热地参与到这个游戏里边来。
因为他们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财富、权位,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将这一棒安全移交到别人手里,而不是在自己手里爆发。
但是从最宏观的角度来看,苏油给辽人安排的这最后一棒,接棒的必定是辽国这个国家的本体!
而这一棒,最终完全可能大到连一个国家都承担不起!
王安石送给章惇的《经济论》,章惇收到后只简单看了看,只将之作为王安石选择继承人的表态,而并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
到了今天站到了更高的位置上,才知道苏油给辽国安排下的圈套,这是要一步步施展下去,让辽国自取灭亡!
难怪苏油对自己说他对付辽国更加有把握,却原来根子在这里!
那时候苏油在干啥?和萧禧谈判设立绢钞是哪年?好像是元丰二年七月?!
这狗日的,比老子还狠!
等下朝一定要好好翻翻王相公的《经济论》,再跟苏油讨论一下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度。
太尼玛吓人了,辽国如今正朝着陷阱一路狂奔,大宋呢?今后会不会遇到相似的情形?
章惇冷眼看着朝中众人,心中升起了一丝优越感,苏明润都点到这份上了,司马光和吕公著似乎依旧没有明白这根大棒的威力。
吕公著还表示有些不信:“辽人的绢钞似乎一直还算是坚挺,前年冬捺钵之后,辽皇将绢钞赏赐各部落,在北部也推行了开去。如今尚书省有官员建议调整国库储备与宝钞发行额度的比例……”
章惇就看着苏油冷笑,意思是你看看你推重的这帮“贤臣”的智商。
苏油只好先回答吕公著这个问题:“宝钞发行,源于我朝盐引制度,盐引的价值,就在于其上附加的盐的斤数,这就是信用货币的本意。”
“如果调整比例,这就意味着国家信用的贬值,这种情况,最好留给国家出现危机的时刻再使用。”
“如今大宋的经济运行大体健康,就好像黄河和长江没有泛滥,有水之利而无水之弊,最好不要做更张。”
“我们如今在黄河上修建能够抵御七十年一遇的洪水,就是为了灾年做准备,防备的是将来。”
“调整保证金比例,就是将水位调整到更高的位置,如果将来遇到紧急情况,我们便少了一条可以使用的财政手段。”
“为子孙计,这个口子,现在没有必要打开。”
章惇这回不但看着苏油笑,还对他挤了一下眼睛,意思是还要教育这一帮子老头,明润你累不累?
我是为了教育老头吗?我是为了教育帘前坐着那小屁孩!
司马光也大致明白了,然而有些懵:“这……这大失厚道……”




苏厨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矛盾转化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矛盾转化
章惇冷笑:“那也是他们不厚道在先,学士还真拿辽国当兄弟了?”
苏油都懒得管章惇作怪,继续说道:“关于国家的命运问题,臣始终认为,是要依靠君臣的共同努力,让国家自身变得强大起来才行。”
“不管是寄希望于敌国自己衰乱灭亡,还是寄希望于敌国出现洪水旱情,都是不可取的。”
这一点司马光非常赞同:“苏油此乃至论,先为己之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辽国国主昏乱,这些年来屡失大政,才是国势衰亡的原因。”
“侍御史刘挚曾经上奏,皇帝陛下春秋鼎盛,左右前后宜正人与居。”
“伏见兼侍讲陆佃、蔡卞,皆新进少年,欲望于两制以上别选通经术、有行义、忠信孝悌、淳茂老成之人,以充其任。”
吕公著说道:“龙图阁待制赵彦若,朝请郎傅尧俞,皆老成中道,赵彦若可兼侍读,傅尧俞兼侍讲。”
高滔滔说道:“那就罢陆佃、蔡卞,以彦若、尧俞代之。”
蔡卞被兄长蔡京投机取巧,在神宗末年窜起得太厉害,改朝换代被打压也算正常。
苏油赶紧说道:“然二人只是资薄年轻,非讲解有失,如太皇太后欲罢讲读,也当以它职酬之。”
高滔滔点头:“司徒所言有理。”
苏油又说道:“臣还想请太皇太后下诏,宣布国情于中外,使天下皆知刷新之意。”
“朝政所向,在均宽民力,提振国力,减轻负担,藏富于民,兴办教育,重视州县,推广良政,精炼军伍。”
“司马学士所议广开言路者,除了言弊,言利亦不可偏废,对于上述国策有思量者,不论官职大小,在朝在野,同样许实封条陈上奏,以收群智。”
高滔滔的话音里不禁带上了一丝笑意:“高士林提举铁路局,不知道从何举措,听说是司徒你送了他一计,命铁路局上下自诉其职,并有建议者一并上陈,还开出了赏格,分上中下三等,对于铁路事有精到见解者,一经录用,便有奖励,还计入考绩。”
“一年下来,规制井然,铁路乃得大用。司徒从洛阳乘车到汴京,不坐车厢,却跑到车头里和司机煤工论道,还改良了计时器?”
苏油知道自己瞒不过高士林,高士林也一定会转告高滔滔,却不知道高滔滔在这时候拿出来跟他开玩笑,只好拱手:“呵呵……臣平生爱好不太多,只是一年多不见大机械了,手里有些发痒,当不得太皇太后一笑。”
高滔滔却不再玩笑:“这是正理,如今天下新奇物事繁多,只因其中学识过于艰深,人或不解,视其为奇技淫巧。”
“若天家亦如此,那可就是天大的笑话了。”
“因此官家在这方面的学识,司徒,老身就靠你了。”
苏油吓得赶紧躬身:“臣不敢,臣自当竭力。”
“好在京师大学堂已经提上了日程,郑州到开封两百里间,正在选址。”
“还有就是理工之学首重实践,陛下要得其奥,光听讲恐怕不行,不说动手,起码去看看实物,考察工厂矿山,也是必须的。”
司马光立即制止:“司徒,陛下身系国家安危,岂可一日不在京师?此议休提,老臣不放心!”
吕公著也说道:“陛下如今每日下午要去皇家理工学院学习,臣等已经认为不太妥当了,只是如明润所言,很多东西如窥天镜等,需要在那里才能习得,方才做了让步。”
“那个泰山号不就是有模型摆放在宫中吗?能不能让内工坊造作些模型,让官家能够明白原理,再命工厂献进图纸。”
“再不行,用那写生之法绘制下来,给陛下看看场景,也就可以了嘛,不一定非得要亲临实地吧?”
苏油偷偷看了赵煦一眼,赵煦也正朝他看过来,脸上充满了失望之色。
苏油对着他轻轻摇了摇头,说道:“二公是老成之见,便依二公所议吧。”
……
己卯,诏:“均宽民力。有司或致废格者,监司、御史纠劾之。”
又诏:“罢义仓,其已纳数,遇歉岁以充赈济。”
两道诏书,第一道,标示着朝廷已经达成共识,当前国家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国家资备不足,军力不振,与周边巨大的边患敌对势力之间的矛盾,转化成为边患平息,未来短期内不会再发生大战,国家贫困人口过多,广大百姓生活困难,与大宋以仁孝治国,兴礼乐之邦的国家目标,和人民要求急需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之间的矛盾。
今后的国家,会将国策调整到宽体民生,兴修水利,促进交通,提振工商,增加耕地,移民授田,防灾备灾,增产减税,兴办教育,精兵简政上来。
第二道,则是将赈济纳为国家责任之一,之前的义仓是老百姓输入粮草,在地方官府手里集中,到了今天,大宋将采纳苏油的政策,将国家粮食分出四种,进行储备。
当然储备还是得先沿着漕运和铁路一横一纵两条干线进行。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这两条线上进行储备,最大的考虑是行政成本问题。
贪污问题在古代非常严重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两条——消息不及时和路途上耗时太长,导致查处贪墨的行政成本暴增。
在目前即便是有了电报解决了部分消息不畅带来的行政成本,但是交通问题带来的却没有解决。
等到御史们杀到贪官府上,人家早都已经抹平手脚杀掉告发者河清海晏了。
尤其是粮食,沿途周转倒来倒去应付检查,别说宋代,哪怕是到了后世都是痼疾。
有文章称前苏联的战略储备物资浪费,占了总数一半以上,可见其贪腐之盛行。
因此苏油列出了战略、备荒储备以横线为主,纵线为辅设置,战略储备粮仓分别设置于兰州、洛阳、郑州、汴京、陈留、徐州、金陵、扬州、杭州。
专项储备设立于大名府、登州、成都。
周转储备散于民间,鼓励民间存粮和自发贸易,声明政府今后不再按照户产计税,农税只按照田亩和田力来征收。
用于周转的粮食,则按照普通商品来看待,而且还有优惠,按行坐两税皆三十税一进行,鼓励粮食朝需要的地方周转。
九月,新上任的右司谏苏辙上书,吴居厚、王子京、蹇周辅、吴居厚、李稷、陆师闵借新法之名目,乱法残民,要求对于这类各地官民反应比较严重的官员,应该对天下公布调查结果,以安定人心。
诏从之。
老台谏黄廉提点刑狱,高滔滔任命他专使调查,最后查得苏辙反应的问题基本属实。
其中吴居厚以铁钱法、盐法搜刮民财,购置绢帛生利,致使京东路百姓怨声载道。
不过吴居厚没有贪污,搜刮得来的钱帛账目清晰,属于酷而不贪的“清官”,贬黄州团练使。
王子京行福建茶法,为害同样不小,不过还是不贪,贬泉州通判。
蹇周辅的江西盐法造成的破坏与影响极大,掊克欺诞,负公扰民,罢知和州。
李稷先行茶法于川中,几败坏青唐之策,后于陕西酷虐民夫,为政苛暴,创制侵街钱,口碑极坏,论法当罪。
不过李稷在平夏时也算有功,加上推行保马法的时候,他知道行不通,于是利用靠近青唐的便利,改行“马券”,让百姓认领。
朝廷需要马匹征调的时候,他就用马券钱跟牧民购买,此举却又实实在在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于是审计下来,算是逃过一劫,朝廷只严厉申斥了一番,没有处罚。




苏厨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外交乌龙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外交乌龙
陆师闵下场最惨,本以干当公事入职,不是正经出身。
李稷将蜀茶榷额从三十万增加到五十万,他就敢来了个翻倍,增加到一百万,祸被秦蜀,之后被苏油弹劾,去了荆楚。
结果不但不改,反而变本加厉,到了那边又将蹇周辅的盐法来了个翻倍,继续在荆楚两河肆虐。
可以说蹇周辅和李稷的一半罪过都是受此人拖累,因此处罚也最重,贬守东岳庙。
要不是邸报上真这么写着,苏油都不知道大宋还有这么个奇葩官职。
六名路级官员的过失和处罚结果得以公布于天下,朝廷也是第一次不再为这些“士大夫”的体面遮掩。
小苏司谏一道上章,名声大振。
各地报纸予以转载,曾经的受害地区民众,更是鞭炮连天地庆祝,其中尤以京东吴居厚一路为最。
不过从历史褒贬来看,最惨的是蹇周辅。
因为一首诗歌流传了开来。
学长通关进士津,
谁知刻薄蹇家人。
荆公最喜边缘客,
一路升迁侍郎身。
应该说蹇周辅为恶不算最甚,而且投入产出比算是最高,江西盐法聚敛数目达数百万贯,是数人当中最高,然而其为害却远比其余诸人来说较低。
也就是说这蹇周辅也算是懂一些经济之道的人,但是因为名位最高,因此士林责之最重。
苏油对几人的处罚非常满意,满意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
黄廉没有枉法滥罪,而是根据其行为予以相应行政处罚,比以前御史风闻弹劾乱安罪名,这一次更加注重实证,“合法”了许多。
也是这个月,苏油的乌鸦嘴再次应验。
河决大名小张口,河北诸郡皆被水灾。
小苏探花一直碎碎念防灾备灾,果然,出事儿了!
也是好在他铁乌鸦的名声早已蜚声国际,因此河北的官员们对他的碎碎念产生了警惕,虽然受灾,但是因为准备充分,没有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事后知澶州王令图建议浚迎阳埽旧河,又建议发孙村金堤置约,复故道。
转运使范子奇请于大吴北岸修进锯牙,擗约河势。
与历史上此次河决的严重灾难性后果,以及因此而产生的第三次“回河东流之议”所不同的是,大宋已经点开了分洪的金手指。
此次河决,让大家再次看到了危机,要求增设更多的泄洪渠道,继续巩固水利设施。
而苏油再次上书朝廷,效仿泾河治理的成功案例,在上游主要沙区栽种防沙经济作物。
这一次,高滔滔终于同意了苏油的请求,而且对于王令图与范子奇的建议一并采纳。
咱大宋现在不差钱了!都修!豪横!
癸未,侍御史刘挚言:“州县之政,废举得失,其责在监司。宜稍复祖宗故事,于三路各置都转运使,用两制臣僚充职以重其任。”
“自馀诸路,亦望推择资任较高、练达民情、识治体、近中道之人,使忠厚安民而不失之宽弛,敏给应务而不失之浅薄。”
诏三省合议。
乙酉,葬神宗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于永裕陵。
丙戌,都巡院使种诂,折冲都指挥使高公纪上奏,沿漕运、铁路各州府路,折冲府司人员已经到位。
高滔滔一声冷笑,出中诏罢方田,并以折冲府人员为骨干,测量沿路各州府田亩、田等,造鱼鳞户册,与官府勾对,搜出隐田,隐户,然后量定州府税额!
这才是设置都巡院和折冲府的第一目的,受诸位大臣提醒,知晓国家隐田之弊后,高滔滔一直在想办法。
直到这时候,才亮出自己锋利的爪牙。
折冲府的官兵都来自外路,自有俸禄,行的是军法,统带者是经过血火考验,还能够通过律令式的新军退役都卫以下小头目,绝大多数还是烈士之后,对国家和皇家极度忠诚,一个个堪称油盐不进铁豌豆,谁来行贿都不好使。
这帮子人有深厚的军事技术背景,找道路找村落,画地图搞测量,那都是一把好手,地方官想欺瞒都做不到。
而且他们不归州官管辖,完全不用给地方官员面子,要是对他们动粗,那就更是找死,这帮老西军,空手都能吊打一个州郡的不法之徒。
很多折冲府的军士都是苦出身,他们的屁股天然坐在穷苦老百姓一边,现在懂了文化,有了思想武器,做起动员工作来也是得心应手。
这道诏令,直接开启了大宋剩下一大半地区的田亩人口大清查,而且这些漕运和铁路途经的地区,都是人口和田亩集中之地。
高滔滔的这一手展现出了一个英明的政治家能力突出的一面,事先连苏油都被瞒在鼓里,完全没有预计到。
女中尧舜,不管真实历史上高滔滔这个名声是否名副其实,就算成色极度不足,但是光凭能够拥有这个名声,就说明她的手段相当高明,是历史上数一数二的女性政治家。
1...502503504505506...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