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哪怕圣贤之君,都极难做到能够与这个号相称。
这或者就是上苍属意,特别留给我们大行皇帝专用的吧?
历史上称赞尧帝,是既神且圣,乃武乃文。
神、圣这两个属性,让尧帝为天下树明了道德;
文、武这两个属性,让尧帝使天下臻达了大治。
(因为大行皇帝也做到了这几点),所以他的尊谥,是来自上天的赐赠!
……
己酉,以秘书少监刘挚为侍御史。
刘挚上台第一件事,就是闹着人数太少,权力不够:“伏见谏官止有大夫一员,御史台自中丞、侍御史、两殿中,法得言事外,监察御史六员,专以察治官司公事。”
“欲望圣慈于谏院增置谏官员数,本台六察御史并许言事,其所领察案自不废如故。所贵共尽忠力,交辅圣政。”
苏油和章惇立刻狙击,刘挚此论,大违先帝遗意。
先帝元丰改制,第一件事就是台谏分立,御史台掌察事,谏院掌谏事。
明确责任,便利施行。
如今司马公大开言路,加上电报来得快,造成信件积压,谏院增员,理所应当。
又令天下不分官吏百姓,尽可上言,故六察御史,本就包括在其中。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御史言事归言事,但那时其职分之外的“义务劳动”,和察官的本职工作不可并列。
因此御史因“察人不谨”而要承担的责任,不能因“谏事风闻”而得免,否则就是走回了以前的老路。
高滔滔认为有理,诏“尚书、侍郎、给、舍、谏议、中丞、待制以上,各举堪充谏官二人以闻。”以扩大谏院人数。
同时允许御史亦可言事,但再次重申了赵顼分立台谏的本意——察案如果弹人,需要有确实证据,承担后果;只有补阙朝政,言事方可以“风闻”。
戊午,召朝奉郎、知登州苏轼为礼部郎中。
高滔滔对苏轼偏爱到没边了,大苏的升官途径,成了今年特例里边的特例,风头甚至超过了司马光、吕公著、苏油。
数月之间已经迁转了两回,而且这人都还没到京城,也就是说,这可能还没到最后结束。
于是苏油上书,说这不是进拔人才之道,大苏转迁实在过于迅速。
但是这一回司马光却提出了反对意见,说苏轼人才难得。
蜚声国际,四海内外皆称夫子,各国使节入京,都要打听苏夫子在哪里。
当年制科结束,先帝就有意让他直馆,结果到现在尚在下州,连辽国高丽日本使臣,听说之后都颇为失望,觉得大宋曲沉了贤才。
让其入朝问对,之后或列台谏,或直国史,或掌制诰,这么多位置,难道容不下一个苏轼吗?
以苏轼的文才,这些工作,难道还能有人能比他干得更漂亮吗?
没有,的确是没有。高滔滔非常赞同司马光的论调,于是驳回了苏油的请求。
九月,从南到北,大宋各路开始收纳粮储,大宋的重点再次转到了实务上来,毕竟秋收工作是农耕国家每年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这个丰年,收得苏油心惊胆战。
连续四年大丰收,举国上下欣喜若狂,唯独苏油不一样。
他只觉得大灾的脚步,好像越来越近了。
不过当前最重要的事情,却是料理好辽国来的那帮子。
苏油级别太高,前期磋商接触根本不用出面,老族叔反倒成了给他打下手的人。





苏厨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总得讲道理吧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总得讲道理吧
甲子,同知礼院苏颂上奏,和辽人的接触已经差不多了,对他们的要求也大致了解,可以开启两国谈判。
高滔滔这才诏苏油去都亭驿见辽国使臣。
辽国使团的大变化,其实也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些年宋辽两国国力的消涨。
这一次使节团里这回没有了武臣,清一色的文官。
带队的是文质彬彬的辽国南院户部尚书牛温舒,而不再是嚣张跋扈的萧禧。
外交无小事,苏油罕见地摆起了排场,反正自己儿子是右班了,那就扁罐子扁摔,抓过来给自家爹当班头。
当然名义上是高滔滔和陛下安排的,苏油不会在这些事情上落下什么口实。
前一天,苏油已经去了礼寺,和苏颂进行商谈,了解了辽人的企图。
到了今天,才和苏颂一起骑马,来到辽国使馆。
都亭驿就在宜秋门的外头,宜秋门又是苏油的老窝子,一时间百姓们蜂拥出来打招呼,他们才不怕苏油的仪仗,将道路都给堵得严严实实:“探花郎回来了!”
苏油一边拱手和老邻居们打招呼,一边心里感动。
他的称呼太多了,大宋在他之后,也出了好多的探花郎,不过宜秋门的父老乡亲,却只认苏油这一个,一直固执地叫他探花郎。
周大家的也在人丛当中,那胖身子一个顶俩,非常突出。
苏油对她拱手为礼:“高邻可是又见宽绰。”
“啊?啥意思?”周大家的一脸懵:“探花郎你别掉书袋!”
苏油笑道:“就是恭喜周大娘子又胖了,足见营生干得好啊!昨日尝过,腊猪腿还是那么地道!”
“嗨!”周大家的一脸窘迫地站在那里,虽然当朝一品大吃货帮她打广告很开心,可加上前一句却又好讨厌,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表情应对。
街两边人群都是大笑,苏油才帮周大家的化解尴尬:“过两天大苏就要回来了,你又要多一个讨厌的邻居。”
“是吗?!”周大家的这下更加惊喜:“夫子也要回来了?那今年宜秋门可又要热闹!”
苏颂在苏油马后轻咳一声,苏油才说道:“苏油还有公务在身,待闲了再来跟大家一叙如何?”
众人赶紧让道:“探花郎此次回朝多少大事料理,都是紧要,可耽误不得。”
待到抵达都亭驿,一干辽国使团都在门外迎候。
苏油下马,对人群中最显眼的那老头先施一礼:“尚书一路远来,风尘辛苦。”
牛温舒还礼:“国事为重,外邦使节不敢称劳。”
苏油笑道:“跟萧使相打惯了交道,还是第一次得见北朝文臣,这感觉大不一样。”
牛温舒也笑道:“久闻司徒大名,一直想见风采,今日可算是如愿了。”
苏油摇头:“言重,走吧,我们先议公事。”
进入使馆分宾主坐定,牛温舒才给苏油介绍一干僚属。
又是一通客套之后,苏油才说道:“尚书所言的几件事,苏油觉得,大家都大有商议的余地。”
牛温舒说道:“它事都小,不过阻卜、白鞑两部的事情,却是不容商议。”
苏油装傻:“阻卜、白鞑两部,是贵国遭遇白灾,流浪到我大宋的,当时便已经议定,待到灾荒过去,便要送返辽国。”
“苏油守制一年,具体的倒不是很清楚,怎么,是我大宋食言了?”
这事儿说起来,却是大宋没理,只能怪种谔这家伙,太坏了。
种谔镇守牟那山,又做了个胆大包天的决定。
牟那山下面就是辽国的云内州,由辽人守将萧古里带着一支部族镇守。
那里旁边有一片大森林,下面是整个华夏内地最大的铁矿带。
种谔抛出了每年两万斤精铁的诱饵,引诱萧古里和他合作。
于是萧古里后退三十里不骚扰,宋人开矿建了包图铁厂,然后大家受益。
一年下来种谔就肥了,又和萧古里私下达成协议,反正萧兄你已经后退三十里,干脆我就在你新驻地修一座新城送给你,这破败的老城,让给我如何?
对外咱们就共同宣称云内州一直就没动过,只是大宋在对面建了个新城,铁料我每年再给萧兄加五千斤,咱再一起开个榷市,香不香?
萧古里这一年来也被种谔的烈酒银子好马铁料喂得饱了,竟然真的同意了。香!真特么的香!
反正这里离辽国中枢好几千里,山高皇帝远,又是大草原,以辽人地图那般鸟样,几十里地的进退就属于误差范围,真的不显眼,完全没有风险。
种谔也没有食言,真就给萧古里建了一座新的云内州,让萧古里将部族迁进那里,然后堂而皇之地将人家辽国的云内州据为己有,改名包图城。
有了城池拱卫,种谔开始大造铁冶,建起了三个日产五万斤的大钢厂。
但是还是缺人,正好白鞑和阻卜两部人马到了该回家的时候,种谔便和两部头人商议,有没有兴趣,到河套来干老本行?
还是老规矩,男人开矿,女人孩子牧马,河套整整九十万顷土地亟待开发,几十万人简直毛毛雨都算不上。
苏日哲、吉达和蒙根图拉克一听还有这等好事儿?当然要干啊!
于是带着十五万部众,拿着在删丹和河西工作一年换得的牛羊,货品,锅碗瓢盆就过来了。
还特意通知留在甘州巢谷那里的二十五万部众,等我们去安顿好了,再来接你们啊。
辽国人等了一年,漠北依旧不见人影,终于忍不住了,遣使臣向西域都护府询问,说好今年回辽的我白鞑阻卜两部人马呢?
巢谷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他们已经返回辽国了啊?”
辽国使臣寻访了一圈,靠,果然回辽国了,不过换了个方向,是去了云内州边境!
更可气的是,十几万人全在那里给宋人种五打工!
人算是辽国羁縻部落的人,表面上还是认辽国为宗主,但是鞑靼人有个特点,就是——“逐水草而居”。
落实到云内州这个具体的地方,就是辽朝中枢派使臣下来的那几天,白鞑和阻卜就逐辽国的水草,搬迁到新云内州周围,给萧古里充门面,应付上级检查。
等到使团一走,两部又一窝蜂回到套内,该打工的打工,该放羊的放羊。
没有办法,谁叫宋人产业多,男人上工一份钱,女人放羊一份钱,剪羊毛还有一份钱呢?
而且河套水草丰美气候适宜,除了羊群,有些鞑靼娘子心大,已经开始勾引宋人小郎君,准备接手养牛牧马的转包工程了!
甚至云内州原来的当地部族,都有加入牧民工大军的迹象。
这个问题对辽国来说非常麻烦,他们在这一带的控制力本来就不强,鞑靼部落,明显在被种五给引诱同化,渐渐站在了宋人的一边,成了大宋和辽国在西部边境的缓冲力量。
其实还是抚横山的老套路,种五一辈子干的就是这个,堪称熟门熟路。
何况身后还有自家八郎三万五千新军撑腰,有大炼钢铁和屯田放牧的进项,跟抚横山初期,石油产业没起来时候的穷逼模样不可同日而语。
豪横!
辽国这些年一直在走下坡路,连续遭遇了好几场大灾,还是大宋在关键时刻没有忘记兄弟之邦,拉了辽国一把。
鞑靼人的战力非同小可,辽人现在被女直都搞得有些狼狈,最后只想到了一个办法,谈判!
但是这次的谈判,牛温舒却知道会很艰难,一来谈判对手是犯起混来连萧使相都犯怵的苏油苏明润,二来辽国这次,真的底气不足。
不过现在的苏油,气度颜值都在巅峰,一脸的和煦,又让牛温舒有了一些错觉,拱手道:“原来司徒还不知,白鞑阻卜两部,并没有回到漠北,而是去了河套东面的云内州。”
苏油“哦”了一声:“原来如此……等等,云内州……那也不是我大宋疆域啊?”
牛温舒说道:“他们在云内州附近驻帐,可是却往来于宋辽之间。”
苏油笑了:“牛地官,我们总得讲点道理吧?”
牛温舒有些诧异:“司徒何意?”




苏厨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授权书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授权书
苏油说道:“换做不通边情的人来,说不定就被地官欺哄了去。我请问,大宋收西夏的时候,宋辽协议要求,大宋只能在牟那山驻扎多少人?”
“三万五千人,是吧?”
“我大宋一共才三万五千人,对付萧古里云内州驻军都吃力,你觉得种五还能控制得住白鞑阻卜两部十五万人?”
“而且援助协议里也写得明白,两部之人由我大宋分散安置,一年之后,送返辽国。这是因为宋辽兄弟之邦,都是天下子民,先帝不忍心其倒毙风雪,方才伸出援手。”
“两部人马在大宋人吃马嚼,我大宋未收分文,秋后礼送出境,还赠与了牛羊马驹。”
“我大宋已经仁至义尽了吧?”
“云内州是辽国的,两部人马回到的地方是辽国,我大宋就已经完成了本国的义务。”
“至于说他们在那里合不合贵国的法令,那是贵国的内政。”
“什么时候北朝的内政,需要我大宋干涉了?”
牛温舒反驳:“可他们在给种五做工!”
苏油也反驳:“獐鹿二岛的宋人,给辽人做工的,难道少了?!”
“这个……这个不一样……”
“那请牛地官告诉我,哪里不一样?”
苏油的话没毛病,獐鹿二岛的宋人,一直在不断往幽云和辽国海滨城市输出,辽国南部地区的经济活动中,到处都是他们的身影。
那些高收益的产业,港口,瓷器、丝绸、成药、毛纺、铁冶、金融,都是贵人们控制在手上,而这些产业的实际管理人,却多是从两岛上聘请的专业人士。
而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是宋人。
牛温舒好气哦,他知道哪里不一样,但是他不敢说出口。
难道说鞑靼两部去了大宋一年从此就心向大宋不再愿意回归?说大辽对西边部落控制不力?说鞑靼部几乎年年叛乱,大辽在西部屠杀了七八十年,勉强杀得扎剌亦儿,乌古敌烈不敢反抗,却从来没有征服过阻卜,最后只有采取禁铁的措施?
说辽国贵人从参政以下都腐化堕落,为了追求技术和贸易带给他们的最大利益,在无耻地和宋人合作?
说工部尚书室纯曾经上奏耶律洪基,让辽国大力引进宋人的技术,扶持免税的政策,却被权贵们钻了空子?
说他们扯着引进技术招诱人才的幌子,得到了免税的资格,实际上从材料进口,机器操作,人员管理,产品销售,都是宋人在负责?
权贵们要的是钱财,室尚书辛辛苦苦复原出来的汲水机,根本没法和宋人的相比,因此权贵们的所谓引进,说到底就是当买办,还是辽国政策鼓励的买办。
但是权贵们高喊真香真香,他一个南院户部尚书,敢去动那么大一盘馍馍?
耶律伊逊厉害不?巅峰时期皇后太子都能整死,最后还不是被商贾权贵们联手坑了?
苏油征服了西夏之后,让宋国君臣看清了辽国貌似强大的遮羞布,这块布其实只挡住了传统宋辽边境线,其实辽国是一个泥足的巨人。
就像一个穷得只穿有一件上衣的汉子,上衣再漂亮再华贵,也挡不住下身那丑陋的大屁股。
所以苏油根本不怕辽国在河套会有什么大动作,相反,怕的该是辽国。
牛温舒嘴里发苦:“这些年来,我大辽对南朝予以的帮助是非常感激的,司徒,如果今年鞑靼两部的表现,让去年我朝对贵国救助鞑靼的好感消失,不是得不偿失吗?”
苏油笑道:“首先,贵朝可能误解了我朝帮助鞑靼两部的动机,我朝帮助他们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是人,数十万人。”
“就和之前救助贵朝蝗灾一样,我朝以仁孝立国,做不到眼睁睁看着数十万人死在边境而无动于衷,哪怕他们是贵国部属和国人。”
“其次,我朝并没有希望以此来换取贵国朝廷的任何好感,我们只是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让自己无私无愧,却并未对贵朝就此事提出过任何一丝要求。”
“因此我朝并不需要就此事博得贵国的好感,有也罢,消失也罢,对我大宋来说,是无所谓的。”
“不过只要是人,我想都应该在得到帮助之后,懂得感恩。”
“如果不懂,那不是提供帮助者的过错,而是接受帮助的人,道德太坏,人品太差,不具备做人的基本素质。”
“那是他们的悲哀。”
要是萧禧在此,一定会暴跳如雷大喊蜀国公欺负人啦我们要赔偿,可是牛温舒竟然一脸的愧色:“司徒过责了,对于南朝的帮助,我朝上下还是感恩的。”
“然而自澶渊之盟以来就早有协议,两朝边境各自五十里内不得放牧耕作,就是为了避免两国国人接触过多,引发事端。”
苏油说道:“对呀,这项规定,我大宋一向是严格遵守,倒是贵朝,放纵子民在禁区内砍树、放牧、造田,在界河内打鱼,甚至造成既成事实,然后侵吞我七百里疆土。”
牛温舒立刻制止:“那七百里是熙宁年间协议拟定了的,司徒不必重提已经过去的旧事。”
苏油说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种事情也绝不可能再发生在大宋身上。”
“宋辽是兄弟之邦,那就要坐在平等的位置上来商谈事务,相信贵朝陛下也是这个意思,因此才将使臣换成了牛地官这样知书达理之人。”
“因为他知道再派萧禧前来无理取闹是没有用的了,我们都不会再搭理他。”
“因此牛地官你有事情就说事情,不要再用阻卜白鞑两部的贵朝内部事务来找什么借口,希图交换到什么好处。”
“既然大家都是明理之人,那就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进行商谈。”
“如果要不讲理,那我现在就可以回复你,请贵朝约束好贵朝边界的那些子民,让他们退出大宋边界五十里之外,不要在禁区内违法居住,也不要越境游牧才是。”
“鞑靼两部,就请贵朝好生约束在河外,那一带的草都是一样的,别老是认为大宋这边的牧草更香!”
牛温舒理屈词穷,老脸通红:“那司徒我们就略过此节,我说说这次出使,我朝陛下的要求?”
苏油笑道:“对嘛,贵朝陛下是四通的老客户了,有什么要求,尽管说出来!能做到的,我们尽力;不能做到的,慢慢商议,总要谈出个好结果来才是。”
牛温舒推过一封册子:“我朝的要求,都在这里了。”
“首先是贵朝援助我朝的司天馆已然落成,但是其中诸多观测仪器,记录表格,天文历算之学,需要贵朝派遣名师,教会我朝学者使用,记录,演算。”
苏油点头:“这个要求合理,总不能花了一百五十万贯摆在那里不用,我会奏请陛下选人。”
牛温舒又说道:“第二,应工部室尚书所请,想从贵朝获取几部车床,用于加工工件。”
苏油说道:“这个倒也是可以商议,不过如今大宋机床有好多档次,最贵的一台价值三十万贯,最便宜的我倒是不知道,估计几万贯是要的。”
牛温舒说道:“如果机器太贵,那我们只要图纸也行。”
苏油哈哈大笑:“那我更怕你们买不起,因为图纸可比机床贵太多了。”
牛温舒有些不悦:“司徒岂能如此搪塞?图纸不就是一些纸张吗?怎么可能比钢铁还贵?”
苏油说道:“好叫地官得知,我朝才推行了一部法令,叫《专利法》,就是为了保护机床这类发明,其发明人的利益。”
“想必牛地官你也知道机床的一些厉害,那你就应该想象得到,我大宋的能工巧匠,为了发明出这个东西,付出了多少心血。”
“大宋为了鼓励他们继续发明,保护他们殚精竭虑所得,特意出台了这样一部法令,那就是凡是生产他人发明之商家,需要付给发明者一笔专利授权费,拿到授权书才行。”




苏厨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忽悠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忽悠
“机床图纸就是这样,有了图纸,就能够自己进行生产,因此图纸和授权书是捆绑到一起的,贵国需要缴纳给我国发明机床的人或者团体一笔专利授权费用,方可获得生产机床的许可,而且其数量还是有限制的。”
“要我说贵国也用不着买图纸,还是买实物好些。”
说完将手里边的册子大约翻了一遍,摇头道:“不知辽国陛下有没有跟牛地官交代,想要里边的那几样?依我看,贵朝怕是真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我随便给你说几样的价格吧,比如这个铁厂,日产万斤,五十万贯买设备差不多。”
“还有这个,夔州型纵帆船,适合近海航行的,不是铁龙骨的两万贯一艘,铁龙骨的得四万贯。”
“铸币厂就是个荒唐建议,那东西需要高端的机械,比机床还贵,一台造币机就得十万贯。”
“印钞厂就更夸张了,涉及油墨、制版、喷胶、精确套印,那机器只怕每次印刷时的换色调试你们都搞不来,而且里边的专利项目,啧啧啧……”
“这个车辆厂更不现实,你们除了皮革,其它全部工件都得从我朝购入,否则你们自己生产的轮子怕都用不了多久。”
“但是要全部购入,那却不如买整车划算了。”
“哈?还有军器?”
苏油一副改革开放初期来中国投资的外商那种可恶嘴脸,将册子丢了回去:“这是室尚书的提议吧?这可也太不切实际了,牛地官,你是不是在朝中得罪了什么人啊?”
1...500501502503504...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