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当然,就算是古文派,对于今文派也要研究,而且还要研究得很透彻才行。
假设,不管最终被论证为真或为假,都是有其价值的,这,却又是理学一门的观点了。





苏厨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理由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理由
未出阁的公主偷偷跟男子一起录书,这事情要是被有心人宣扬,搞不好会被弄成皇室丑闻,长公主便悄悄禀告了高滔滔。
没过多久,淑寿公主就下嫁了韩嘉彦,直到洞房花烛那一刻,两人才知道自己娶的嫁的,却是故人。
事后自然鹣鲽情深,因为韩嘉彦在司马光的商周文字考义局搞研究工作,高滔滔甚至特许淑寿公主随夫君一起前往洛阳,在大宋公主里边,算是独一份。
今年韩嘉彦要进京汇报商周文字考义局的工作进展,赵顼命淑寿公主一同返京归宁。
韩嘉彦是苏油在相州认下的学生,因此有了苏小妹关于交情这一说。
长公主对小妹说道:“所以哪里需要什么大礼,几部孤本书籍你苏家找不出来?走吧,我们入内细说。”
待到进了内室,长公主拉着小妹坐在榻边,低声道:“曹王请外了,这次理由充分,陛下准了。太后那里,也说不出什么来。”
小妹说道:“那雍王可算是鼓掌难鸣了。”
长公主叹了口气:“只希望我那二皇兄知难而退,皇帝哥哥,以前对他太宽容了,今年陛下数次不豫,也真是让人揪心。”
小妹低声说道:“哥哥说陛下自有子嗣,郡王聪睿好学,虽然年幼,却已有明君之相。”
“不过二王出外,阻力主要在太后那里,怎么说动太后她老人家看明形势才好。”
长公主说道:“却难,太后一向对二王宠溺,华夏史册之上,几曾有王爷到了年岁二十余年还不出外的道理。大宋如今繁华若是,已有贞观,开元之相,岂可因此细故……”
小妹拉着长公主的手:“若太后可以理动,也等不到今日了,姐姐千万不要贸然直谏,我们再想想办法吧……”
……
雍王府邸,赵颢正在听王傅郑雍给几个王子讲解《论语》。
他的心思其实很多人都明白,就是既不贸然出头,但也不拒绝机会。
那个位置? 他一直在盯着。
王安石变法的第五年,天下沸怨,当时的太皇太后和太后在陛下面前哭诉安石相公乱天下法度? 其实自己也出了不少力气。
还有宣德门王安石马匹仆从挨打事件? 也有他的影子。
不过两宫太后哭诉的那次? 被赵顼视为巨大威胁,直问是不是让给你来?让他赶紧谢罪。
而宣德门那次冲突,却被苏油化解? 甚至不惜冒着开封府尹职务被夺的政治风险? 各打五十大板,给赵顼和王安石保住了体面。
不过那一次到底天从人愿,郑侠一道《流民图》? 还是让拗相公下了野。
然而预料之外的政局翻覆却并没有到来? 皇兄不但将改革坚持了下去? 反而因此独揽大权? 局面更是越来越好。
王安石下野的那一年? 竟然成了大宋国势的拐点。
从那以后? 皇兄拎着王安石留给他的罐子,在里边炼起了新药。
两浙南海,堪称神来之笔。
两处地方对大宋巨大的财政贡献,足以让朝臣们选择性地忘掉陕西河北的糜烂。
而等到大家为两处的巨大成就欢呼的时候,皇兄却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河北和陕西的布置。
河北倚仗海运? 得到了巨大的财力支持? 将艰难的局面生生扭转了过来? 进入了温饱期。
而西夏的变局? 更是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当时自己的幕僚们多番推断,都认为高遵裕、李宪、王中正带领的数十万大军,在精强的夏人铁骑面前? 只有送死的份。
在他们的推演当中,种谔一定会轻出,高遵裕和刘昌祚必定会争功,王中正必定会畏缩不前,李宪必定会不听指挥浪战。
而夏人肯定会坚壁清野,以大军围高遵裕于灵州城下,等到天寒地冻,大宋数十万大军的命运,或者好不到哪里去。
即便侥幸得胜,夏人隔河而守兴庆,政权不倒,支援河套地区,使之变成巨大的游击区域,宋军也将陷于那滩烂泥塘中,举步维艰。
当时大家推断,宋军有六成的可能败于灵州城下。
就算获胜,后续陷入死局的可能,那也将高达九成。
谁!曾!想!
谁曾想诸多后续谋划完全落空。
种谔果然轻出,高遵裕和刘昌祚果然争功,王中正果然在九原畏缩不前,李宪果然不听指挥,前期顿兵不出,后期入天都山浪战。
然而结果却大出人意料之外,一样的打法,却让大宋在河套河外,直如摧枯拉朽一般,覆灭了夏国!
甚至携大胜的余威,全收青唐,河西,拓土到了于阗!
皇兄的声望,如今已经达到了巅峰,哪怕是在自己的幕府里,都认为他超越了太祖太宗,甚至有人以唐太宗,汉武帝并论。
唐太宗是好比喻,汉武帝是坏比喻。
但是哪怕是汉武帝,都是让大宋皇帝们嘴上不好不好,内中仰慕仰慕的对象。
从那个时候起,自己开始藏得更深。
直接笼络官员那是不可能的,那是龙之逆鳞,因此笼络士子儒生,就成了赵颢的曲线道路。
毕竟士子们最终还是要入仕的,耕作勤快一点,总能有些收成。
大宋如今的局面,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虽然一直强撑着,但是元丰改制后突然猛增的工作量,对那个中人之姿的皇兄来说,无疑是摧毁健康的凶手。
这两年虑囚,降死,不光光是仁德,不光光是往人口稀缺地区输送劳力,难道就没有为皇帝健康祈福的意思在里边?
这么多年都等了,再等等,又何妨?
思绪翻飞之际,却听郑雍轻咳了一声:“王爷,敢问我的讲解,可有不当之处?”
赵颢这才反应过来,对王子们说道:“哦,郑师讲解得精辟,《论语》,一言而明,通篇都是讲‘仁’。”
“大道精微,终身一以贯之,都不一定就能领会得了。然而学《论语》,看似浅显,其实非常重要,原因就是学它读它,可以‘近仁’。”
“这就好像将家搬到了夫子隔壁,与之相邻,天天聆听他对弟子们的讲解,可以体悟其寻常话语当中的深意,明白了吗?”
诸位王子都是点头。
赵颢说道:“下去还要多努力,不要以为年关将近就松懈了进学,元夜入宫为太后起居,说不定她老人家就要考较你们的学问,不可掉以轻心。”
几个皇子都点头称是,赵颢让他们退了下去,方才端起茶碗:“曹王此举,可是将本王放在火上烤了……”
郑雍正色说道:“刚刚王爷说得好,夫子一以贯之,不过一个仁字。”
“而仁字何起?孝。这就是王爷留在宫中的原因。”
“太后对王爷之恩德,难道还敌不过外间流言蜚语?难道王爷可以为了一己的贤名,而置至孝之思于罔顾吗?”
很多事情,差的不过是一个道义上的理由,赵颢立时改容施礼:“还是郑师见识通透,赵颢受教了。”
……
左旋螺号带回来的东西既多且杂,金银之财不论,夏商之礼不论,天文记录不论,光动植物品种就够宋人消化好久了。
吐绶鸡和瘤头鸭极度不符合宋人的审美,尉氏庄子上的独腿张二,竟敢置椅子少爷的科学命名于不顾,直呼为“丑鸡”,“丑鸭”。
土豆大如马铃铛,因此呼作马铃薯,甘薯以性质得名,好歹保留住了名称。
远在蜀中的苏油得知消息之后,来了一封信,要求将所有作物收于冬庄,先试种,摸清物性再说。
其中提到了四季豆不做熟可能有毒,马铃薯的芽孢可能有毒,而那种凉薯的藤蔓,更是可能有毒。
所有的东西都不能乱吃乱种,先收于庄上,等待天师府的师兄们过来用小白鼠小白兔做完毒性试验再说。
张二是离蜀国公非常近的人。
人就是这样,隔得远了才会觉得他是神,要是每日相处,就会觉得对方不过是个普通人而已。
因此张二对蜀国公的指教有些不信,扁罐少爷和椅子少爷都说了大东洲的人以此为食,蛮夷都吃得,我张二就吃不得?!




苏厨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苏颂看药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苏颂看药
玉黍和甘薯蜀国公没提,又是两位少爷送到庄子上最多的作物,比人参和那什么树皮还要多。
于是张二觉得,或者这两样可以尝尝。
眼看就要年关了,这几年寒假期间,好几位少爷都要来庄子上过冬,大家都住在庄子上,只有其中一位赵二少爷,每日里要去长公主府上过夜。
想到这里张二就有些不忿,认为这是长公主对自己的不信任,但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他不忿归不忿,却也不能怎么样。
不过张驸马还是一如既往的和煦,没事儿偷摸着来庄上泡澡,烤叫花鸡,弄得这苏家庄子就跟自己家一样。
理由很强大,苏家温泉池子影壁上自然生长的苔痕,以及竹子和兰花的剪影,对提高画技大有帮助。
因此张二心中就觉得张驸马和冀国大长公主虽然喜欢顺庄子上的好东西,但是可亲可爱,比凡事都有点“端着”的舒国大长公主更讨人喜欢。
摇晃着脑袋抛开这些思绪,张二对庄客们吩咐:“今日里要把房间收拾出来,猪该杀的先杀了,鱼该打的也先打了。”
“记得留两头大个的猪,一口塘,到时候给驸马和少爷们玩个意思就成。”
“少奶奶不在,今年围猎估计几位贵人和少爷们有些悬,今日我要去跟两个庄子的管事议议,先将猎物朝北山赶赶。”
“还有少爷们的冰靴,器械,都要取出来保养好,书画用的纸张墨笔颜料,那是驸马的命,一样差池不得。”
“那些个丑鸡丑鸭给喂瓷实了,蛋都给送到孵化房,都是县君的宝贝,不能看着丑就不管它们!”
“还有那些马铃薯凉薯之类的,每天要巡视地窖检查? 少爷从万里外头带回来的东西,谁要是整出了闪失,那下回自己去给少爷带回来赔上!”
人开始变老? 嘴就开始变碎? 说了这么多还是不放心:“明年开春将那些东西种上? 一定要伺候好了。一切按老爷说得来!”
“俩少爷此番干出好大事体,国公信里一句好话没提,大家都要长个心眼子。”
“别见到就臭捧撺掇? 到时候俩少爷又跑了? 唯你们是问!都明白了?”
明白了,众人一哄而散,各忙各的去了。
张二看看天色? 嘀咕了一句今年也不知道能不能上冰? 哒哒哒地往另外俩皇庄上去了。
结果这一盼就盼了好久? 到了腊月十五? 两位长公主和张驸马才带着赵二少爷? 嘉彦少爷和一位没见到人的长公主到了尉氏。
两位少爷却没有到? 只有先期到来的绿箬和张七郎。
张二跟张麒打听,才知道两位少爷已经被陛下授了官职,现在还在熟悉职务,今年要回来得晚些。
直到腊月二十三,庄外才来了一行马几辆车。
却是苏颂领着几个小辈儿回来了? 同路的还有陈昭明和苏小妹。
这段时日里? 扁罐和椅子被苏颂教育得不要不要的? 因为根据杭州市舶司的统计? 如今海事的失事率,在外洋上还颇高,这次左旋螺号得以成功往返? 最大一点,还是占了天时和运气。
他们选择了大洋上最风平浪静的四月出发,回来的时候却又选择了低纬度的信风带,刚好躲开了恶劣天气。
还有对于西风带的判断,几个小的明显低估了其威力,反而姜是老的辣,陈昭明推断出了万里之外,有一片大陆阻挡洋流,竟然非常的准确。
苏家人早慧有好处,但是扁罐这样的,差不多可以叫做胡作非为了。
也就是赵顼给了苏油天大的面子,用中旨给几人遮掩了罪过,否则朝中御史们绝不会如此轻易就放过他们。
而他们的举动,对朝局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导致赵頵闭门,苏油守制。
好在最后的结局是好的,他们的平安归来和巨大发现,直接导致了赵孝奕被赵顼重新按在了军机处,逼得赵頵不得不表态,用请外的方式表示自己坚决站在大哥的一边。
这中间有多少人,出了多少力,苏油跟各方大佬做了多少沟通,多少妥协,却又不是两个孩子所知了。
不过这些能说的,在汴京城已经说完 了,来到庄子上,苏颂刚下得马,第一句就是:“带我去地窖。”
张二愣了一下:“老宗叔,甘薯跟玉黍我们都煮上了,在饭桌上看一样的……”
“什么?!”以苏颂的涵养,这一刻都将鞭子扬了起来:“你们敢吃了?!”
“没没没……”张二赶紧抱着脑袋讨饶,不过接下来的话让苏颂更加愤怒:“肯定要等大家到了才开席嘛……”
扁罐赶紧将苏颂拉住:“叔祖莫急,甘薯和玉米多的是,张二他们料理不了多少的……”
说完 对张二使眼色:“赶紧去摆饭,我带叔祖去看新作物。”
苏家地窖是后世别墅地下室的格局,不是随便挖个窑就完 事儿的那种。
通风之后,扁罐才带着苏颂来到地下室中。
种子和块根都保留在这里,明亮的汽灯下,一个个巨大的木箱整齐码放着。
陈昭明跟苏颂介绍道:“此次带回来的东胜州作物有五十余种,除了这里,两位长公主的府上也囤积了许多。”
“扁罐和椅子心细,除了作物本身,连所出的纬度和种植方法都记录了下来。”
“如可可和一些水果,已经送到南海章楶那里去了,现在庄子上多的,是玉黍米、马铃薯、藜麦、南瓜。”
“凉薯不适合汴京的纬度种植,不过天师府发现凉薯的藤蔓的确具有毒性,因此也存放到了这里,没敢留在杭州。”
苏颂拿起一个玉米棒子:“的确比中土粮食大多了,亩产能有多少?”
扁罐说道:“他们都是刀耕火种,产量却也不低,亩产也能有两三百斤。”
苏颂眼神就亮了:“畲田之法,都能当一亩上田啊……”
椅子说道:“和甘薯、马铃薯一样,还多种于坡地,我看他们那些地,明明颇为干旱,却也有收成。而他们的好地,则多用于种植各种豆类。”
苏颂刨开砂箱,从里边掏出一个圆乎乎的块根:“这是甘薯还是马铃薯?”
“马铃薯,甘薯是这个……”扁罐赶紧从另一个砂箱里刨出一个红皮的小块根来:“这东西约莫一两指粗细,两者产量比玉米为高,且因块根埋于地下,产量比玉黍米更加稳定。”
“甘薯藤还可以当做菜蔬和饲料。”
苏颂是理工先驱,凡事讲求眼见为实,实验数据说话,闻言只是点了点头:“明年就按照你父亲所说的耕作之法,试种这三种作物吧。我再看看人参和金鸡纳树皮。”
扁罐他们此次航行没有引发朝中对其真实性的争议,除了各种完 备的航海日志,收集到的地理发现和资料实物外,最重要的就是那一船价值五百万贯的金银。
赵顼老实不客气地将金银收了,不过也实在不好意思再欺负娃子,人参和金鸡纳树皮只取了少许交给御药局验证药性,其余大方地算作扁罐他们的“劳动所得”。
看到人参苏颂都不敢相信:“我朝人参出于上党,后来上党的挖没了,开始进口辽参和高丽参。”
“如今两地的人参也日渐稀少,这样大的……京中十贯一支也难得购到。”
张麒笑道:“是,近日求索人参的权贵太多,少爷来信说人参就是药物,药物就是为了救人,让家中收藏了百十来根最大的,其余得干脆都送去了四通商号拍卖行,最大的买家是大相国寺和天师府。”
大相国寺是真买,天师府就是抬价的托,苏家人喜欢坑和尚,而天师府则是半卖半送友情价。
苏颂看着手上那根胖大人参:“医家讲究的是药物要对症,所谓牛溲马勃,败鼓之皮,医家之良也。”
“京中权贵趋之若鹜,以为人参乃延年益寿之品,我怕要吃出几个毛病来,才知晓好歹。”




苏厨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 扎堆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四百四十四章扎堆
将人参放回匣子里,又看了金鸡纳树皮,甚至还掰了一点放到嘴里尝了尝:“此药在南海已然获得验证,治疗痢疾堪称神奇,可惜跟黄蒿素一般,还是过于金贵。”
扁罐笑道:“叔祖,咱们理学一门,从来都是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解决好不好的问题。”
苏颂顿时笑了:“哈哈,我们扁罐说得在理,说不定来年南海就种起来了。”
将树皮珍重放好:“赶快加工好保存起来,这样放着药性管不了几年。走吧,既然张二已经都做好了,那就只能吃掉。不然又是浪费。”
据说是有毒的几样张二也不敢上,就用盐水煮了甘薯、玉米、花生端上了桌面。
苏颂对甘薯和玉米的味道很满意,叹了口气:“这东西如果真的耐旱,贫家得之,和在米饭里烹食,却是胜过榆钱桐子百倍了……”
这几年大宋连续丰收,京中纵使是乞丐脸上都些肉色,但是除去三大发达地区,大宋还有广大的贫瘠土地。
即便三年连续丰收,其上的农人仅得刚刚温饱而已。
陈昭明说道:“陛下英睿,如今五等户和佃户日渐减少,四等上的户口日渐增多,与王相公所在时岁入有增,贫民日盛的光景,却也有了根本的不同。”
苏颂点头,晃了晃手里的甘薯:“加上这些东西,我大宋百姓,有望过上好日子了,扁罐,椅子,你们是大功臣。”
说起吃的扁罐谁都不服:“张二这做法和东胜州的土著们别无二致,要是爹爹在此,一定可以料理出无数的美食来。”
苏颂也笑了:“我就奇了怪了,你爹听说你带回来几种物产,立即来信,将其种植方法写得明白清晰? 却又和当地土著刀耕火种没有一丝牵连,乃我华夏精耕细作的路数。”
“他什么时候又成了种植专家了?难道是八公托梦给他不成?”
张麒却道:“少爷这方面也有本事儿,比如韭黄和高笋? 还有和小妹研究的那倍体之法……”
苏颂摆摆手:“那些可以从观测实验得来? 可这几样他都没见过……”
思索了一下又道:“不过也可以逐类旁通? 种芋头和山药,八公可是大行家。小苏一篇《植山药记》,去年在时报上登出来? 不失为名篇? 定然会千古流传。”
张敦礼正吃得高兴,闻言就是一脸黑:“不知哪个缺德的散布谣言,说那篇文章里的膏粱公子却是我? 毫无道理。”
在座的都知道苏辙这篇文章里? 反面人物的原型本来就是他? 不由得都是好笑。
倒是苏颂发现了一个问题:“咦?驸马你如何还在这里?你不开声我都没留意。”
张二端着一盆鸡汤冒粉丝过来放桌上? 闻言接口道:“这庄子啊? 驸马爷来的次数? 可比老爷夫人还多!来一次圈里的大阉鸡就少一只,驸马爷里外都是主气,一点客气都不带的!”
一桌人都哈哈大笑,苏颂也是乐得不行:“一年不见,张二学问又见长了? 连造词都学会了!”
吃过饭? 苏家学问人们又移步书房? 点起喷灯继续讨论学问。
这次远航? 让扁罐和椅子对左旋螺号和船用锅炉的很多地方提出了改进意见。
比如颇为垃圾的双前桅结构,都不用等到结束航行,航行中途就已经被扁罐他们自作主张给改成了单桅? 增加了前桅和船体间的牵引绳,将三角帆增加到了五面,大大简化了左旋螺号前桅三角帆的设计,也大大简化了船员操作。
比如甲板,所有出入口都增加了密封门,这样即便海浪涌上甲板,也不会冲入到船体之内。
构成船壳的铁肋,可以从船体内延伸到甲板之上,构成牵引直立桅杆的牵引桩,这样可以让纵帆桅杆更加强固,承受更大的帆面。
至于船用蒸汽机,零碎的改造就太多了,那个大机床就是个累赘,没少给扁罐和漏勺添堵。
扁罐的建议是去掉那个华而不实的机床,改为装备大量的预备构件。
至于舰炮,两人的建议是小型化,至少部分小型化。
霹雳炮威力固然巨大,但是一门连同炮架重达一千五百斤,不方便搬到陆地上去。
一门霹雳炮的重量就当五门步兵炮,因此不如去掉部分,改装小炮,大小结合,还方便拆解运输,能够灵活调配给登陆的海军陆战队使用。
建议倒是好建议,但是四十毫米口径的“炮”,在大宋君臣的概念里,委实是过于“小巧”了些。
赵顼在收到报告的时候还很高兴,结果在得知炮弹图纸是一比一比例之后,伸出三个手指就盖住了弹头图纸,然后摇头表示不行。
1...487488489490491...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