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沈括这一刻真感觉自己进入了知识盲区,他是真傻了:“什么青史留名?奸臣传很光荣吗?”
“哈哈哈哈……”苏油和晁补之一起捧腹狂笑,笑过好一阵后,苏油才抹着眼泪:“我发现存中你在这上头简直就是头卫子,智力跟耶律洪基差不多!”
见沈括还在发蒙,苏油说道:“这次和议辽国得到了什么?”
沈括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群白痴:“港口,图书,天文台,历法,绢钞……”
苏油也感觉自己面对的是一个白痴:“两个港口,本来大宋就想修,这样才能停靠我们的大船,倾销我们的货品。”
“经史子集佛经图书之类,短期内对辽国国力有多大帮助?”
“天文台倒是花钱,但是那是合资,我们资助七成,对外宣称三百五十万贯,其实成本五十万贯毛毛雨而已,剩下的是消耗辽国资储,一百五十万贯!辽国三年岁入!等于我们赚了他们一百万贯回来!!”
“历法学问是比较高深,我们可以让他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难道他们能凭借历法,倒推出理工之学?”
“五十万贯绢钞,我们帮忙印刷,还能收获一笔手续费。”
“断绝完颜部的贸易,完颜部会乖乖听话?那是辽人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辽夏边境开通榷市,我们这下就能够名正言顺地笼络鞑靼;”
“将七万旧军换成三万五千新军,军力是降了还是涨了?”
“在苏州开通钱庄,那更是辽人拱手将南部诸州经济命脉交给我们。”
“哈哈哈哈,我真没想到和议能够如此顺利达成,我一直担心室纯能够看破这些,看来也是被张太居一个毛纺厂就忽悠瘸了,哈哈哈哈……”
沈括一想还真是,大宋其实基本没有损失什么,就算有损失,和宁夏三路即将一年一千多万贯收益比起来,这笔生意怎么都是赚。
不由得悻悻地说道:“到底还是便宜他们了,对他们也没有多大坏处,尤其绢钞大行,按照《金融论》的说法……”
苏油笑道:“存中你如此聪明,怎么还没转过弯来?大宋每一文宝钞都是有抵押的,辽人有吗?”
沈括说道:“他们也有啊,每年二十五万匹绢帛……”
突然反应了过来:“绢帛是消耗品!辽人肯定要用掉,而绢钞依旧每年以二十五万贯……不,现在以每年七十五万贯在增长!他们是在沙上立塔!绢钞迟早会变成一张废纸!他们的财政迟早要崩溃!”
“那得等到猴年马月去了……”苏油意味深长地问道:“存中我问你,它又为何还没有变成废纸呢?”
沈括到底聪明,只低头沉思了一会儿,便猛然抬起头来,一脸惊怖震惊的神色:“我大宋!是我大宋,一直在獐子岛吸纳绢钞!”
苏油笑吟吟地点头:“恭喜存中,你的金融学,入门了。”
这一次澡堂会议,彻底刷新了沈括的经济观,蜀国公以五百万贯本金运作到了两千三百万贯的投资,让一直以为大宋在量入为出的沈括叹为观止。
但是苏油接下来却是对他的谆谆告诫,投资是有风险的,他之所以敢这么干,是因为有四通强悍的技术实力,三路丰富的资源作为底气,能够保证每笔投资的成功。
加上他在宁夏三路没什么掣肘,三路本身也如同一张白纸般任他描画,所以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其实这也是很难复制的模式。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关总算是已经过去,那些投资也开始见成效,接下来就是收获期。
三路经济繁荣,必将带来百姓生活的改善,人心必将向大宋凝聚,大宋对周边地域的辐射必然会大增,三路丰富的矿藏和海量的牲畜、土地,最终必将成为这次战争带给大宋的巨大红利。
眼看着天气就要冷了,现在是出行的最好时节,苏油准备了一大堆的礼物,准备去给种五送一回温暖。
从兴州到包克图,乘坐牛皮军舰,很快,七天就能抵达。
辽人吃了没知识的亏,不知道宋人有了牛皮军舰这样的神器,还在用防备夏人的方法防备宋人。
因此苏油哪怕是只用旧军,从兴庆府最北面的克夷门呼应五原,也不过三日水程而已。
这次的船队很大,足有三百筏。
筏子经过升级,有了地丁胶后,牛皮就可以淘汰了。
一个筏子就是一百平方米。
往草原运羊毛那是笑话,因此地丁胶胎里边塞的是药品、饲料、战士的冬衣、粮食。
筏子上则是各种三路新出的商品,工具,机械。
兴庆府漂流了一日,便到了克夷门,船队停下后,还要倒着往回走,才能回到大陷谷的北口。
这神出鬼没的行程让仁多保忠吓了一大跳,还以为是鞑靼人过来了,结果斥候来报,是益西威舍的慰问团。
是益西威舍就不奇怪了,说他会飞仁多保忠都信。
赶到大陷谷北口,就见一支五十人的新军骑兵队簇拥着一个紫袍官员朝这边行来。
筏子带不了太多马,这是全部。
仁多保忠滚鞍下马:“末将参见益西威舍。”
苏油摆手:“叫国公,或者都帅都可以,仁多你现在也是朝廷的命官,规矩要讲。”
仁多嘿嘿直笑,这强壮的党项汉子,现在是大宋委任的朝顺军节度留后,驻守摊粮城的守将。
大陷谷再往北,就是著名的大盐池,后世那里有大盐业基地,每年能产盐一百三十万吨,碱二十五万吨,钠五万吨。
不过那里不是苏油想要盐业基地,因为光有盐,在宁夏三路都算不上具备优势工业资源。
不过满足兴庆府、五原、鞑靼的内需是绰绰有余罢了。
就是这么任性。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贺兰石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贺兰石
苏油下了马:“你命部将赶着马群去克夷门,那里有上百辆大车,都是给你的。今后你们可以组织商队,拉盐到兴州,发卖之后采购商品,从这里出去卖给鞑靼人,是部族一门不错的生计。”
仁多保忠主动替苏油接过马缰:“我们不会做生意。”
苏油说道:“没关系,到时候我会派遣精通商务的商团前来帮助你们,你们只要保护好他们和货品,负责运输就好了。”
仁多保忠点头:“那样我们能干好。”
苏油笑道:“大和尚和你媳妇相处得还行?”
仁多保忠苦笑:“追英怀着孩子的时候脾气大,不过孩子生下来就好多了。活佛给察哥摩了顶,说他将来会变成草原上的雄鹰。”
苏油点头:“走吧,去看看他们。”
大陷谷是一个巨大的草场,贺兰的大隘口两侧的山上全是茂密的森林,无数清泉从两山流淌下来,滋润过丰美的水草后,汇成一条不大的河流,从克夷门入黄河。
森林中最多的就是鹿,当年元昊颇爱在此围猎。
这里的风景秀美异常,北口不远处,便是一座占地很大的寺院,寺院有两座党项风格的白塔,那里便是双塔寺。
双塔寺的一边,是巨大的夏主行宫,完全拆掉太可惜了,苏油请示了赵顼,赵顼同意让梁追英在这里待产,之后划拨给双塔寺作为庙产,算是赵宋皇室对佛门的捐赠。
这操作可以,比建大相国寺来得划算,大殿作为供奉佛祖的佛殿,就不算违制了,将各处招牌换过就行。
听说赵顼亲笔书写了“敕建大双塔寺”的匾额寄过来,太后和皇后还各赏赐了半副鸾仪的花用,作为修缮庙宇,修建佛像,采购经书所用,目前还在半路上。
司马光还因此上书反对,认为崇佛非国家兴盛之道,夏国败亡,崇佛也是一大原因。
不过太后和赵顼不搭理他,苏油就也不准备搭理他,佛教在夏国的教化作用很大,现在比儒家强多了,只能慢慢来。
今后这里将是宁夏三路最大的一座庙宇,也会成为北方信众心目中的圣地,是苏油准备降服鞑靼的重要武器。
红衣大和尚亲自来到山坡下迎接苏油:“益西威舍果然有大威能,敦煌佛宝重光乃我教盛事,和尚多谢了。”
苏油笑道:“大和尚不要嗔怪我擅开佛窟就好,那些东西还在兴庆府,之后会给你送过来,对了,大和尚精通外语吗?”
“什……什么外语?”
“啊,石窟遗书除了汉文,还有很多吐蕃文、于阗文、龟兹文、突厥文、回鹘文、梵文、粟特文、西夏文的经卷,我估计多数都跟佛经有关,就是手里头缺少精通翻译的高人。”
吉多坚赞说道:“没关系,交给我就行,西夏、吐蕃、于阗、回鹘、梵文的我会,别的就算不精通,也能找到精通的僧徒。”
“那就好。”苏油看着山坡上巍峨的行宫:“幸好没拆啊,否则我上哪里给你们找这么好的图书馆去?”
吉多坚赞再次合什:“益西威舍功德无量。”
苏油笑了:“走吧,看看察哥,再请大师带我参观参观。也不知道你感化梁夫人成功没有。”
吉多坚赞也笑了:“益西威舍,你要相信佛法的伟大。”
“从儒家角度来说……”苏油摇头:“我更相信母爱的伟大。”
从马屁股后边解下两个大包裹,交给仁多保忠:“拎着,这些都是给孩子的礼物。”
三人一路上山,苏油进入寺内,发现僧众足有三四百人。
梁追英不在这里。
仁多保忠有些尴尬:“追英怕你要将孩子带走……”
“呵呵呵……”苏油冷笑道:“她想得可真多,要是女孩子倒有可能,毕竟我家漏勺还差个媳妇,熊男娃一个就够了,两个都嫌多。”
“益西威舍果然神通广大,追英一直不让说,你却也知道是男娃?”
“……”
几个月的男娃其实很是挺可爱的,还没有学会调皮。
梁追英神色不错,苏油有一种感觉,在她的心里,这才是她的第一个孩子。
可怜的乾顺……
看着还有些紧张的梁追英,苏油说道:“你该去兴庆府了,屹多埋给你准备了宅子,以后你丈夫进城卖东西,你也得打理账册。”
“规矩还是要讲,这孩子你们可以带到四岁,之后要送到巢节度那里去,由他来给察哥开蒙进学。”
“我能做的就这么多,也是我最大的让步了。十二岁以后,察哥是留在宁夏还是去汴京,这得看陛下的意思,连我都无法干预。”
梁追英的眼泪一下子就下来了:“谢谢益西威舍……”
苏油说道:“日子还长,总有办法的,来吧,先看看我给孩子带来的东西。”
东西很杂,其实也不怎么值钱,就是细棉的内衣、尿布、线袜、棉袄、小棉被、小木碗、地丁胶小软勺、胶管喂药器、小指甲刀、吸鼻器、拨浪鼓之类。
还有两个温度计,一个给孩子测量体温的,一个是测量室温的。
有些梁追英都不会用,还得苏油教她。
现在这些东西在大宋也才流行没几年,不但新奇,还非常好用。
教得差不多了,苏油出门找仁多保忠:“你去问下你的手下,有没有见过一种石头,很细腻,摸着就像察哥的脸,底子是深紫色,上面有豆绿色的点子或者花纹。”
仁多保忠觉得很奇怪:“石头?”
苏油说道:“问问吧,你们经常放羊,尤其是小孩子,应该知道。”
没过多久,仁多保忠带着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孩子来了:“多吉说他见过,在山后沟里,骑马的话很快的。”
苏油说道:“那我们就去看看。”
党项小孩子基本都会骑马,程岳牵过一匹马来让他带路,不一会就来到了一条山谷。
多吉指着山上叽里呱啦说了几句,苏油大致能听懂,说那石头就在山上。
然后多吉跳下马来,跑到一处崖壁下头,捡起一块石头,有比划着山上叽里呱啦说了几句,意思大概是山上的石头经常滚下来,他手里的那块就是。
苏油招手让他拿着石头回来,接过翻看了一回,搓了搓,然后取下水壶,淋着水又看了一遍,交给张麒,笑道:“小七哥,今年的年货有了。”
张麒接过来摩挲了一回,也笑了:“大先生他们又得闹馋虫了。”
苏油说道:“只可惜没有好工匠,要不找几个西昆的玉工试试?”
如今西域中亚一带的玉雕工艺也非常精湛,在苏油的脚踏式雕刻笔研发出来之前,很多方面甚至还超过大宋。
历史上直到元代,忽必烈才从中亚带回大批的玉雕工匠,让中原雕工更上一层楼,其后直到清代,痕都斯坦玉雕工艺都堪称顶级,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也有记载:“今琢玉之巧,以痕都斯坦为第一。”
苏油手里的石头不是玉石,但是也是好东西。
贺兰石,如今尚名不见经传,但是后世却是与端砚的端石齐名。
贺兰砚除了发墨迅速,不郁结,耐用之外,还有个神奇的特性,那就是如果配上盖子,能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
张麒笑道:“少爷真是在哪里都能寻着宝贝,魔鬼城里能寻着怪石,戈壁滩上能找到玛瑙,这里还能找到砚材。西昆玉工手艺不错,不过都是蛮夷花色,得找李宫使设计才行。”
苏油将那块石头放到包里:“得,这趟就值了。”
然后笑着对小多吉用吐蕃话说道:“谢谢多吉,带我们来,那匹马,你的礼物。”
多吉都不敢相信,这匹马倒是没什么,但是宋人全套的牛皮黄铜马具,在蕃人部落里可是价值不菲。
仁多保忠骂道:“这傻多吉,还不赶紧谢谢贵人!”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名医之家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名医之家
苏油说道:“等大车赶过来,你们下次拉盐的时候,记得给我拉一车这种石头回去,我们做磨墨的砚台。”
“以后这里也会设立料坑进行开采,记得再多找几处,最好离牧区远些,免得惊了马。”
仁多保忠说道:“既是益西威舍喜欢,这些石头我们没用,就送给益西威舍好了。”
苏油摇头笑道:“可不敢,有包孝肃治端溪在前,我可不敢乱伸手。不过这卖石头也有讲究,到时候会有人来和你们洽谈的,记得将合议文本送来给我看看价格,别被人坑了去。”
等到众人回转,车队也到了,蕃人们正围着大车欣喜莫名地谈论。
苏油领着仁多保忠到得车前:“这些都是样品,你可以召集白马强镇周围的鞑靼前来看货,以牛羊贸易,顺便听从活佛讲经,如果里边有附从辽国的部落,要加以笼络,我之后会遣商队陪同他们回去。”
仁多保忠点头:“知道了。”
苏油笑道:“打开看看吧,看看你们最急需的是什么货品,我好从兴州调运。”
当晚自然又是烹牛宰羊,一顿狂欢。
和仁多保忠商量好以贺兰石交换,在大陷谷口造两座风车磨坊,用来加工摊粮城的黍麦之后,苏油又去看了一回察哥,嘱咐梁追英好生带孩子,这才继续前进。
仁多部一路高歌沿岸相送,直到顺化城方回。
黄河在顺化渡分成了双河,分别从草原一南一北流过,南边的还是叫黄河,北边的被党项人称作乌喇河,还有一片湿地沼泽,是候鸟的天堂,称为乌喇海,夏人在那里还修筑了一座城池,叫乌喇海城。
黄河和乌喇河在牟那山下才重新合而为一。中间那片被两条河包起来的六万平方公里草原,就是五原,汉代在此置朔方郡、五原郡,现在是种谔的后勤屯田之所。
苏油将船队停靠妥当,对前来迎接的主将高永能问道:“五郎病情如何?”
高永能大惊:“国公如何知晓……”
见苏油瞪眼,高永能才压低声音说道:“军医说是背疽,建议五郎回兴州,说那里有好医生。”
“五郎以为宋辽和议初成,要小心其反复,每日里还在研判军图……唉!”
说完摇了摇头。
苏油心中有些担忧,刚刚他是在诈高永能,因为以他对种谔的大恩,不来迎接说不过去。
结果一诈就诈出大事,但是现在的苏油早就学会了伪装,淡淡地说道:“这次把神医带来了,走吧!”
高永能当年也是苏油和刘昌祚一起推荐给赵顼的,这么些年下来,已然成为方面大将,与弟弟高永亨一起,是此次西征中种谔的左膀右臂。
苏油在军士簇拥下来到大营门前,依然没有见到种谔,突然站定:“五郎规矩大,永能你进去通报吧。”
高永能陪笑道:“大帅你说笑了,对谁也不能对你……”
苏油皱着眉头:“我要是不来,你们是不是还要瞒着我?五郎已经病重到无法起床了?”
“我现在已经不是都经略使,干回了老本行,现在就只能管你们的钱粮袋子。”
“所以这该守的规矩,还是要守的。”
高永能也不敢不听,躬身道:“那就委屈大帅稍待,末将这就进去通报。”
没过多久,营中众将随高永能赶了过来,都是西军中的人才。
除了高永能的弟弟高永亨,还有郭景修,这位是在无定川大战中,用重骑兵撞破梁永能中军,底定胜局的悍将。
还有曲珍,曲珍家族原是西北豪强,夏人崛起之后,父兄们为了自保,拉起队伍和夏人相抗,作战比朝廷的西军还勇猛,守住了城镇。
朝廷见曲家可用,便纳入军中,当年征交趾,曲珍是郭逵手下的第一将,入交趾初期的胜战都是他打下来的,后来染了疾,才被燕达取代。
曲珍也是西军著名的射手,“百步穿钱”,“以材武长雄边关”,虽然没读过书,但是爱兵如子,而且在多年战争中锻炼出了军略,是和苏烈差不多的那种人,天生将种。
与诸将见过礼,苏油才见到了此次平夏,只打了一枪的田遇。
田遇见到苏油,面色有些惭愧:“国公,我失手了……”
苏油说道:“你真特娘是个福将,失手的功劳比不失手大到天上去了。”
“这次我还要带你回去,你的调令已经下来了,皇家军事学院狙击科目差一个教官,陛下亲自点了你的将。”
田遇一个立正:“是!”
高永能双手献上种谔的宝剑和官印:“太尉说未能亲迎百里,惶愧无地,还请国公宽恕无礼之罪,请进营中叙话。”
苏油点点头:“走吧。”
来到营中,只见种谔躺在榻上,正对着军图,头上勒着布条,面色一片潮红。
见种谔还要挣扎起身,苏油赶紧上前:“五郎你别起来,审元,快!”
一名背着医药箱子的年轻人赶紧上前,给种谔验看病情。
苏油心有余悸地说道:“幸好这回带了审元给梁夫人和婴儿检查身体,五郎你怎么能拖延病情,隐瞒不报?”
种谔苦笑:“听闻和议达成,陛下要裁我军三万五千,我一时郁急……”
苏油也苦笑:“你可真是想多了,五原即便只能留兵三万五千,那也不是辽人能对付得了的,因为这三万五千人,都要按感义五军来配置。”
“再说沿河而下,用舟船的话,从兴州过来不过七日,克夷门过来不过三日,顺化渡过来不过一日,大军沿途部署,不还是一样的吗?”
种谔拉住苏油的手:“陛下准了?”
“没有。”苏油安慰道:“不过这是必行之事,否则三万五千人要扼守狼山、阴山,黑山要津,防范辽人,谁都知道靠旧军是不可能的。”
“只能是新军,否则陛下岂能答应和议里的这一条款?”
种谔这才松了一口气:“如此就好,我还想着漠北鞑靼人自幼长于马背,苦耐饥寒,强壮敢战。”
“要是笼络得宜,足为我用,可补兵力不足。”
苏油翻着白眼:“先管好你自己吧,病成这样还想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尚有什么军务,我帮你料理几天?”
种谔说道:“没什么,知道朝廷有定计,那我就放心了。不过国公此来我没有出营相迎,军中必然不安,一会儿便拜托国公同我巡营,以安众心。”
苏油看向唐慎微:“能行吗?”
唐慎微一点都不忧急:“太尉这是背疽,外感火毒,过食高粱厚味,加上心火上攻,内脏集热,邪阻肌肤而发。”
“此病在十年之前颇为凶险,不过如今有了青霉素,化解不难。”
“正好三路有合适的药材,生地黄、生甘草、生黄芪,地丁都有,我给太尉配服竹叶黄芪汤,送服成药知柏地黄丸,外加青霉素片即可。”
“尚喜疮肉未腐,如要巡营的话……明日下午吧。”
“这位是我蜀中名医唐慎微唐审元。”苏油松了一口气,对种谔说道:“别看审元年轻,医道可是胜了一回我家夫人的,堪称国手。他说五郎没事儿,那就是没事儿。”
“五原水草丰美,但是接下来气候寒冷,等我回去拨发些魔芋胶膜过来,搞点冬菜棚子吧。”
说完抬头看着营内诸将:“我就知道你们全都有这毛病,茶粉你们当是药,认为平常吃药的不是汉子,对吧?”
“平日里水果罐头也不爱吃,认为甜不拉几是孺子妇人才喜欢的玩意儿,大丈夫就该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吧?”
1...462463464465466...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