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答案是当然有,除了周历,当时还有夏历和商历。三者历法的主要区别,是岁首的月建,即每年的开端不同。”
“夏历建寅孟春之月,以阴历正月为岁首;商历建丑季冬之月,以阴历十二月为岁首;周历建子仲冬之月,以阴历十一月为岁首。”
“所谓建,就是通过观测来确定。至于如何建,这是另一套学问。”
“如今大宋司天监,正在根据天体运行规律和历史中的记录来考证大事件,确定编年。对三代历法的解读与掌握,是研究者必须的基础。”
“不过这个学问我们今天不讨论,否则就没法下课了。”
学子们都露出微笑。
苏油接着往下讲:“这四个字,也表明了夫子的立场,就是奉周王朝,为自己史纲之正朔。”
“《论语》,是儒学入门之书,大家想必已经精熟。”
“《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又有:哀公问社于宰我,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从这些描述里边,都能够看到夫子对礼仪的尊崇,和他治学,治史时的选择。”
“故而我们读书,不能僵化于一经一语,须得通读诸经,方能明白‘微言大义’所在。”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传曰:邾子克也。未王命,故不书爵。曰“仪父”,贵之也。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夏四月,费伯帅师城郎。不书,非公命也。”
“《传》解释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三月,隐公和邾仪父在蔑会见,邾仪父就是邾子克。”
“由于邾仪父没有周朝正式册封,所以这里就没有记载他的爵位;称他为‘仪父’,是尊重他。”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 微言大义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七十三章微言大义
“隐公代行国政,想要和邾国友好,所以在蔑地举行了盟会。”
“这一年夏季四月,鲁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费伯率领军队,在郎地筑城。”
“《春秋》之所以没有记载这件事情,是因为费伯不是奉隐公命令的缘故。”
“夫子是鲁国人,又是史家,他能不知道鲁国发生的大事吗?当然不是。可为何要故意删削呢?这就是所谓的‘微言大义’了。”
“还有,邾国为何会被隐公如此看重呢?我们读书要读尽,遇到这样的问题,不能轻易放过。”
“原来,颛帝玄孙陆终,第五子晏,赐姓曹,在周武王时,其后裔挟,为附庸,居于邾。”
“陆终娶的是鬼方女,生了六子,繁衍出许多姓氏,每一个姓氏都是一个国家。”
“陆终的第五子晏,即曹姓的始祖,正是邾国的先祖。”
“这些是有实物相证的,山东邹县,邾国故地,才出土了青铜器,上有铭文——‘陆终之孙邾公乇钟’。这是朝廷考三代文明,今年的大成就之一。”
“邾这个字,显然是‘朱’加‘邑’而成为地名的,《说文解字》说:朱,赤心木。其实‘朱’的甲骨文就是作‘树的主干状’,因此史学界以前认为,邾这个字,就是以当时山东邹县盛产的一种‘红心木’而得名。”
“红心木是泛称,它并不是红色的,正确说应该是朱褐色,像紫檀木、花梨木都比较接近这个颜色,至今都是名贵木材。”
“但是因为去年这个青铜器发现,史学界又有了新的观点,因为青铜器铭文中,多把邾字写成蜘蛛的形状。”
“所以邾国,其实可能是陆终后人以蜘蛛为图腾,从东夷部落发展成邑的。”
“邾国在西周时期,国土范围在东夷诸国中是比较强大的。因是东夷,故常被旁边的鲁国所轻视。”
“邾国在先周之前存在,大概在周公东征后,归顺周朝,但不知为什么,周室始终没有给邾国一个爵位。”
“虽然没有名分,倒也安分守己,整个西周时期,邾国都服服贴贴做着鲁国的附庸。渐渐和华夏文明融为了一体,这就是《春秋》称其后克为仪父的原因。”
“融入华夏后,邾国与鲁国开始了世代联姻,《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记载:‘当邾娄颜之时,邾娄女有为鲁夫人者’。”
“故而邾娄颜也被鲁人称为夷父颜,是邾国自邾挟立国以来的第七代国君。”
“夷父颜本有些作为,却因为参与鲁国‘伯御叛乱’,而被周宣王诛杀。”
“究其原因,据《公羊传》记载,乃‘邾娄女为鲁夫人者’,生下长子括,但偏偏周宣王喜欢次子戏,而立戏为鲁太子。”
“括的儿子伯御密谋夺位,夷父颜作为外戚,站在了自己外孙的一边。”
“邾国经过这次动乱后,国力大损,到西周末年又分裂出去两个子国——郳国和滥国,国土面积变得更小。”
“小到什么程度呢?小到变成了一个成语,后人以‘邾莒之国’来形容小地方。”
“比如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正觉寺》就写道:‘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是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
“根据《左传》记载,直到齐桓公称霸时,因当时邾国国君大力支持齐桓公,齐桓公向周僖王求请,才终于领了个子爵的名分。”
“进入东周后,周室渐弱,鲁国逐渐强大起来,这时的邾国,努力为自己争得爵位后,也日渐兴盛。”
“虽是子爵小国,却几乎也能与侯爵的鲁国相抗衡。整个春秋,鲁邾两国的战争屡见史端。”
“战争从僖公二十一年开始,那一年,邾国灭须句国,须句国国君逃奔鲁国。”
“因为鲁僖公的母亲成风是须句人。于是在第二年,‘公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
“邾人不甘心,出兵反攻鲁国,鲁僖公轻视邾国,竟然‘不设备而御之’,结果在升陉受到重创,鲁僖公怆惶逃走时连帽子也丢了,成为邾国的战利品悬挂在城头示众。”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记载:‘公伐邾,取訾娄,以报升陉之役。邾人不设备。秋,襄仲复伐邾’。”
“鲁僖公为报升陉之仇,在两年之后再次出兵入侵邾国,攻占了邾国国都訾娄。”
“骄兵必败,这一次却是‘邾人不设备’,被鲁国突袭入侵,国都被占领,失去了政治中心。”
“然而当时邾国国君为邾文公,面对国难,他没有畏缩,带着国人离开生活了四百多年的故地,迁都到‘绎’。”
“而据《左传·文公十三年》的记载,邾文公为了迁都之事,问卜于史官,史官占卜后得出结论说:‘利于百姓而不利于国君。’”
“邾文公说:‘能利于百姓,那就是国君的利益,没有比利于百姓更为吉利的了。’然后不顾众臣的反对坚持迁都。”
“邾文公在迁都一年后去世,国人赞他为一代贤君。”
“其后的邾国国君就差劲了,一代不如一代,政治日趋败坏,邾国的国力逐渐衰弱下去。”
“到了邾悼公时期,国内大量臣民流失,不少邾国大夫还携同自己的封地叛逃他国,这给邾国造成了极大的重创,从中可见邾悼公是怎样自私自利的一位国君。”
“到了后来的邾庄公更为荒唐,死后居然恢复人殉,大大背离了先祖邾文公心心念念的‘民本思想’。邾国开始从内部被自己的腐败淘空了。”
“但是在夫子《春秋》开始的这一年,邾国还是很受鲁国尊重的,故为‘蔑之盟’。”
“今天这节课,我们只讲了春秋的第一句,十七个字。但是从这十七个字里边,已经可以读出不少夫子的思想。”
“尊王、求善、守礼,以文明辩夷夏。对于崇奉华夏文明的东夷流裔邾国,予以了与东鲁同等的史学地位。”
“这些东西,在十七个字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的思想,对于如今的三路,对于原夏国的党项族群来说,同样具有巨大的意义。”
“今天讲这么多,不是要大家死记硬背其内容,是要把握住夫子的微言大义,掌握读《春秋》的方法。”
“无论汉蕃,都可以成为华夏文明的继承者,传播者。”
“人都是爱自己,爱家庭的。夫子的伟大之处,是他说,在你有能力的时候,也要去爱别人,爱和你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的人。”
“这就是‘仁’的本意。”
“梁乙埋也是一个爱自己,爱家庭的人。甚至可以说,他对家族的爱,超过了我们很多人。”
“若非如此,梁氏子弟也不会遍布夏国朝堂,把控夏国朝政。”
“但是他的爱,只对自己,只对自己的家族,却罔顾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
“为了这样的爱,他不惜囚禁君上,发动无义之战,将家族拖入深渊,将国家拖入深渊,将百姓拖入深渊。”
“夫子的伟大之处,就是为我们指明了方向,怎么才能让爱自己,爱家族,变得与爱百姓,爱国家,爱君上,同归同路。”
“让我们知道,怎么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既是人情,也是天理。”
“为最大多数的人服务,以最大多数的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永远和最大多数的人站在一起,为最大多数的人谋幸福。这就是士人天生而应有的立场,也是应该承担的责任。”
“梁家人中,也有这样的人,也有梁乙埋的反对者,因此我们要理智的区别对待。”
“不要以血脉、姓氏、宗裔、族群来定义人。”
“而是要看他的作为。”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 金融操作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七十四章金融操作
“梁氏外戚的覆亡,就是因为他站到了大多数人的另一面。因此不是大宋覆亡了他们,而是他们自己覆亡了自己。”
“下一节课,我们会讲‘郑伯克段’,里边有郑伯说过的一句话,‘多行不义,必自毙’。”
“朝廷不以苏油无能,授以三路转运之重任,苏油也必将对三路最多数人负责,带领最多数人创造出幸福。”
“大宋不是来征服的,苏油不是来镇压的,我们是为三路的文明而来,为三路百姓的幸福而来。”
“今天的第一节课,是和大家一起交流我读《春秋》的一些心得。”
“《春秋》,是我的本经,我的老师,是大宋人称‘鲁国先生’的唐彦通。”
“这些东西,也不是我一个人的思考,而是我经受教导,出蜀之后,又蒙欧阳学士、安石相公、司马学士、横渠先生的教诲,相互切磋启迪,在思想交流中得到的一些收获。”
“河西多士,西州右姓,曾经创造过自己的辉煌。”
“过去能够,现在一样能够。”
“我也希望大家不要故步自封,须知学无止境,今后,还要走出河西,继续在文明之路上探索,将文明和仁善,带给更多的人。”
“这就是我的第一节课,谢谢大家。”
学子中也有学问精深的世家子弟,也有懵懂的初入门者,但是对于苏油学问的精深,至此都无异议。
一节课里边,蕴含了海量的历史、天文、地理、哲理,不禁忍不住齐身喝起彩来。
能将《春秋》首句十七个字,讲出这么大一个篇目的学者,苏油对义理研究之透彻,已经不下于王安石、司马光。
一节课上完,学子们都感觉意犹未尽,都不愿意离去,纷纷围上前来请教。
最兴奋的是李舜举。
苏油的学问,在日常的政务交往当中根本看不出来,今日旁听了一节课,才知道能让大宋顶级知识分子看重的人物,学养之丰厚,到了什么程度。
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苏油年轻,又不自重身份,甚至还有几分调皮惫懒,但是非常尊重前辈,因此在李舜举心中,一直有些当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
或许,是一个非常能干的调皮孩子。
但是今天这个调皮孩子突然摊牌了,说我其实还是一个学霸,让李舜举惊喜莫名。
这种心情,差不多就跟后世家里那个天天就知道贪吃贪玩,学习不上心的孩子,突然跑过来跟你说自己被清华北大特招了一样。
转念一想,李舜举又不由得失笑,人家苏明润是大宋正牌子的探花郎,而且年少高名,什么时候不是学霸了?
只是平日里谦和守礼,不高崖岸,让自己忽略了而已!
应付完了热情的学子们,又谦虚地接受了教师和官员们的恭维,苏油才回到棉纺厂,与张麒、沈括、王厚、李庸,还有新来的晁补之,在澡堂里坦诚相见。
苏油喜欢泡澡,还喜欢拉着别人泡澡。
大家要讨论的,是这个年报怎么写。
宁夏扩户,成绩斐然,如今苏油手底下,已经有了三百五十万人口基数。
经过丧心病狂的囤积,如今转运司库房中,也有了大量的金银煤铁。
而且这一季的棉布开始出产了,还有河西的一样大宗——牲畜。
以前的夏国不卖牛马给大宋,现在商路一通,将育了一年的牛马赶到西京去,那就是钱财。
因此这个年报有些不好写,成绩要是太突出,会引来朝廷非议。
毕竟是新得之地,又是传统的穷逼地方,和南海有些区别,不好太嚣张。
沈括是宁夏路转运使,但是晁补之没有到来之前,他就是代行三路都转运司的职务。
想了想,沈括说道:“按道理说,朝廷免了三路十年的农税,今年三路吸纳了汴京过来是厢军十万,陕西四路解散的厢军十五万,蜀中过来的编户三万,本地投附州郡的蕃人三十万,可以跟朝廷哭哭穷。”
“除了安抚原夏国州郡人口,还增加了六十万人的负担,就算地不要钱,一人也得五贯的安家费用,这里就是三百万贯。”
“另外兰州铁厂、兵工厂、炸药厂,肃州油田、铁厂,机械厂、毛纺厂、包图铁厂,铜城的金银铜矿,铸币厂,弹药厂,兴州纺织厂,这些都是每个耗资数十万到上百万贯的大厂。”
“这就是一千万贯。”
“此外还有开渠、修路、筑城等工役,丝路五州,一个一百万贯不过分吧?算五百万贯好了。”
“其余零零碎碎的,比如食盐、三酸两碱、水泥厂什么的,算作五百万贯,不过分吧?”
“今年三路投资,算作两千三百万贯,差不多。”
苏油嘬着牙花子:“这样报上去,我又该请罪了。怎么用了朝廷这么多钱?”
沈括有些奇怪:“这些都是国公你挣的啊?”
苏油耐心解释:“就算是我挣的,那也是我给朝廷挣的,给陛下挣的,不是给自己挣的。存中你千万要搞明白这一节。”
“因此花归花,挣归挣,两件事情,明白了吗?”
沈括还是奇怪:“不花如何挣?”
苏油翻着白眼:“问题是你花的时候奏报了吗?当时不奏报的原因,是怕把朝廷吓着了,现在就说怎么把这个花费削减一下,不要过于惊世骇俗才好。”
沈括想了想:“那就把五州城池重建移到明年,今年就不报了?”
苏油想了想:“嗯,这就五百万贯了。可以。”
张麒说道:“还有一千八百万贯。”
苏辐说道:“这一千八百万贯里边,我们可以算作有三十万头牛,十五万匹马,五万头骆驼。”
“这些是朝廷鼓励的,这里大概有两百万贯,算作资产,可以从开销里划拨出来。”
苏油点头:“对对对……这是一个好思路!那还可以算上磨坊、风车,这些好发卖,也可以拨到资产里边去。”
沈括说道:“那就还剩下一千五百万贯了。”
苏油想了想:“还有啥能短期出手的?”
苏辐绞尽脑汁:“这个……除了牛羊,风车磨坊,那就……还有地?”
苏油连连摆手:“地不行,这是大忌,再说现在河西三路的地也不好卖。”
张麒说道:“那就只剩下金银了。”
沈括到现在都有些不明白几位在讨论啥:“国公啊,我有个问题啊……”
“什么问题?”
“我想问的是,之前这一年里,你花掉这两千三百万贯,是如何变出来的?”
“呃……呵呵呵呵存中你问到关键了……”苏油感觉极度的不好意思:“这事情怨我,一不小心步子迈得太大了。”
“什么意思?”
苏辐说道:“这个我来解释吧,之前宋辽和议,族公拿大宋输送宁夏五百万贯来堵萧禧的嘴,这事情运帅知道吧?”
沈括点头:“知道。”
苏辐说道:“这五百万贯,其实是铜城金银矿半年的产出。”
“然后国公以这五百万贯的金银产出为本,发行了一千万贯宝钞。”
“这么多?!”
“还没完,这一千万宝钞其实流通到市面上的只有五百万贯,已经足够支撑三路今年金融流通了。”
“剩下的五百万贯,国公拿去投资了盐矿、铁厂、水泥厂。”
“盐矿和铁厂开始产出之后,国公又以之为抵押,从皇宋银行贷出了一千万贯。”
“漕帅也知道这几样产业的规模和效益,因此皇宋银行贷得很爽快。”
“这一千万贯会影响到皇宋银行的运营,因此皇宋银行便委托宁夏分行,以金银矿为抵押,代发一千万贯的宝钞。”
“拿到这一千万贯头寸之后,国公又拿去投资了其它产业,到了下半年,很多产业开始有了产出。”
“总体说来,就是先期投资的一千五百万贯,加上所得到的商务、矿业、石油上的收益再投,就是这两千三百万贯的来历。”
沈括都傻了:“那……那……那国公这是欠了皇宋银行……整整一千万贯?”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沈括入门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沈括入门
苏辐摇头:“不是,是一千万贯贷款,加上先期五百万贯的朝廷投资,总共应该是一千五百万贯才对。”
说完又对苏油拱手:“小幺叔,朝廷这保证金和发行货币的倍率也该改改了,这次操作看来,五百万贯本金发行一千万贯宝钞,安全得很嘛。”
苏油摇头:“那不行,这个口子现在还不能松,银行业务出现漏洞的话,风险太大,现在除了三路今年的特殊情况,还没到非有必要开这个口子的时候。”
“等……等下!”沈括都吓得站起来了,浑然没有注意自己的曝光:“这让朝廷知道还得了?!国公你欠了皇宋银行一千万贯,欠了朝廷五百万贯!你怎么跟没事儿一样?!”
“本来就没事儿啊!”苏油将手一摊:“刚刚不是说了,今年总投资是两千三百万贯,我只欠了皇宋银行一千五百万贯,那剩下的八百万贯是什么?”
“盈利!”沈括脑筋也贼快,腿一软坐到了浴池里:“你你你……你赚了八,八,八……”
苏辐看着沈括,认真地说道:“八百万贯,半年。”
“不过其中有三百万贯是应该支付给银行的利息,但是被我作为股份追加到投资里了,真实盈利五百万贯而已。”
沈括突然觉得泳池的水有些热,泡得自己脑袋有些发晕:“天……啦……”
苏油说道:“你晕啥?这些都是国家的,陛下的,皇宋银行的,四通股东们的。”
“我是三路都转运使,看重的是这些投资带来的税收和对三路民生的刺激。”
“不过今年步子是有些大了,投资和收益缺口过大,朝廷还不习惯这种寅吃卯粮的搞法,因此我担心引起非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的投资不赚钱。所以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将上报的投资额往小了说,免得吓着朝中大佬……存中原来我们扯了半天你还没明白到底在说什么?”
沈括漂在池子里,有气无力地说道:“现在……有些……明白了……”
苏油说道:“一千五百万贯除去收益还有七百万贯,还是太多了点,再想办法压压……”
张麒说道:“要不这样,将一些基建投资挪到今年来做账,就说这七百万贯里有两百万是为沙兰线做准备的,剩下五百万贯,抵消掉送去汴京的夏宫缴获,差不多能交差了吧?”
苏油一拍脑门:“对对对,还有棉花羊毛的准备金,这些是流水,也好做账!这样就差不多了!”
沈括才从浴池里爬起来坐好,转眼又一出溜,这几位,生生将两千三百万贯给做平了!
这也就是蜀国公公忠体国,要是换成有歹心的人又具备这个能力,几年就能将大宋搬空!
摆平了年报,苏油就轻松了,于是又聊起了此次宋辽和议来:“辽人终于答应增发绢钞了,不容易啊……”
说完对晁补之一拱手:“无咎与族叔受委屈了。”
晁补之微微一笑:“为国效力,多谢国公让补之参与这件青史留名的大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