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第四项优待,就是大力发展沿河沿湖的农业,畜牧业。
第五项优待,两部将成为大宋的中间商,在四通商号的管理下,往来于沙洲和兰州之间,进行贸易。
说白了其实还是利用人家巢谷集聚起来的人口,但是架不住两部之人开心莫名。
金张掖,银武威,等到兰州与灵州的黄河铁桥建造好之后,苏油有信心重新建立汉人在河西的辉煌。
童贯和孙能坐在一张桌上吃着烤羊,女孩子们的歌舞让二人眼都看花了。
童贯摸着下巴上不多的几根胡子:“要是给陛下送一个这样的班子过去,会不会得到赏赐?”
孙能呵呵一笑:“你当当今是年迈的唐玄宗吗?”
童贯有些纳闷:“跟唐玄宗有啥关系?”
孙能说道:“这些女孩子的音乐舞蹈肯定是从甘州过来的,哦,就是我们即将要前往的居延。”
“丝路上有两个重要的城市,甘州和肃州,霓裳羽衣舞知道吧?就是改编自甘州古曲,唐朝宫乐,也多出于此。”
“如今士大夫们听的词牌儿里边,《甘州破》、《八声甘州》、《甘州子》、《甘州曲》,根子都在这儿。”
“哦……”童贯这才明白,然后充满嫉妒地看着被女孩子们围着的张麒:“你看那狗日的,不就是会吹笛子吗?哎哟还会鼓琴……哎呀还会打鼓……哎呀还会弹弦……哎呀还会跳舞……”
孙能贼笑道:“小七叔吹拉弹唱无所不精,这回算是掉快活乡里边了,好好盯着,等回去汴京,咱去绿箬婶婶那里告状去!”
一边几个姑娘笑嘻嘻叽叽喳喳几句,然后突然冲了过来,连推带拉地带着孙能和童贯往舞蹈的人群里边挤。
童贯手里还拿着一根羊肋骨,一边挣扎一边喊:“你们拉错人了……拉我没用啊……嗨这玩意儿怎么跳啊……”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 居延海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五十七章居延海
从祁连山和胭脂山流下来的两条河流,在河西走廊中部合而为一,变成如今被称为黑水的大河,一路向北,流向大漠里的巨大湖泊。
那个湖泊,叫居延海,而两河汇聚之地,有一个古城,那里就是汉代的张掖。
唐代因为这里有甘泉,因此被称作甘州。
甘州和凉州之间,胭脂山下河流之畔,有一个巨大的草场,如今那个地方叫删丹,后世中国最大的马场——山丹军马场,就在那里。
河西节度使的幕府,就设置在甘州,而沿着黑水往北直到居延泽,就是苏油为巢谷精心挑选的建牙之地。
这里的人汉化程度一直就很高,北凉在这里建都,大力推行汉制,大兴儒学,佛学,农业高度发达。
这里的小米是整个西北最好的小米,黑水两岸还有许多稻田,黑水稻在后世一直都是宫廷的贡品。
唐代在这里大搞农业开发,“开置屯田,尽水陆之利,稻丰收稔,一缣数十斛,积军粮数十年。”
其后因为西域历年战乱,曾经的鱼米之乡,膏腴之地,被渐渐荒废。
直到元朝,这里才重新恢复,这里出产的军粮,足供整个河西。
马可波罗曾经在旅途中经过这里,惊叹此地的富庶。
这里的矿藏也极度丰富,西夏著名的青锋钢,祁连铁,就产自甘州西南的祁连山麓。
除了最厉害的煤、铁、芒硝、石灰、钨、锰,这还盛产金、银、铜、硫、钾、铬、石棉。
可以说,这里具备如今军工工业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有马,有粮,有矿,有商路,立国之资。
这里会是今后的主要移民地点,有了如今大宋的矿冶开发技术,这里甚至比凉州还要重要。
要是能有两支新军拱卫甘州,以后这里就是大宋向周围扩张的大本营。
但是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先在这里安置大量移民,让图干野利两部高度汉化,起码得建成户口两万以上的大城,让汉人在此地占据绝对的人口优势,之后才敢开始展布工业。
苏油觉得起码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十多年的移民。
难啊……
事情需要一步步的做,现在已经进入了三月,苏油要做的事情,是先去居延海帮牧民们分配各自的牧区。
之后便要回来,等待四通工程队,探矿队和狼渡马场迁移过来的优质种马群。
明年过渡期后,巢谷必须过来坐镇,到时候水泥厂和铁厂应该已经修建起来了,第二步就是建城。
“叔!叔!”怀里的国梁伸出小手,指着树林里一头大鹿。
巢国栋纵马而出,举起手里的小猎铳,那是苏叔叔给他的见面礼。
“砰”地一声响过,那头大鹿倒闭在了大树之间。
几个牧民过去将大鹿抬起,丢到了队伍后边的大车上。
巢国栋将枪托竖在鞍上,熟练地将枪栓一扭一拉,一枚小巧的黄铜弹壳嘣了出来,飞向半空。
巢国栋飞快地枪栓复位,一个俯身捞住了落向地面的弹壳,扭头兴奋地向孙能展示:“孙大哥,我做到了!”
孙能笑了:“你小子,这是你马术厉害,有本事儿别俯身抓住弹壳才算。就像这样——”
抬手朝刚刚大鹿倒下的那棵树射击了一铳,扣着扳机的右手一翻一抹,又还原成了瞄准的姿势。
巢国栋疑惑地问道:“孙大哥,弹壳呢?”
孙能这才将铳放下,把右手摊开,掌心里边,摆着一枚黄灿灿的弹壳。
“哇——”巢国栋眼睛都亮了:“孙大哥你太厉害了!”
童贯在一边吐槽:“那是,你孙大哥为了练成这一招在军中显摆,手掌心都烫出老茧了!傻不傻……”
巢国栋才不管这个,这一招简直太帅了:“孙大哥我看看你手上的老茧,咦你这个老茧好圆……”
这回轮到苏油吐槽了:“哼!那是你孙大哥以前在汴京城当纨绔,被人收拾射箭射的,国栋你可是好孩子,这方面千万不能学他。”
巢国栋将孙能的手翻过来,果然,手背上也有个疤,正好和手心相对:“谁这么厉害呀?连孙大哥都打不过。”
孙能翻了个白眼:“呵呵……小栋你要讲道理,那人就连你苏叔叔益西威舍都打不过,我算老几?!”
苏油:“……”
居延海一眼望不到边,如今正是最美丽的时候。
童贯看着脚下丰美的草场:“天啦……这么大!”
其实这里曾经经历过一场残酷的杀戮,当年梁永能和家梁,率领着西夏铁鹞子,从这里开始直到黑山,将漠北的游牧民族清扫过一次。
不过这锅都是夏人的,大宋如今再次来到这里,是带着和平与美好而来。
到了这里,再搞什么一丁百亩就不合适了,一共才十万帐,在环湖一周都需要走五天的地方,简直就跟洒芝麻一样。
苏油让图干部按照家庭分帐篷,发给了地契,按照后世美国西进运动那样,跑马圈地。
如今的居延海可不是后世那种沙漠,黑水的水量还非常充沛,甚至有洪水引发改道,导致居延海会忽东忽西地飘移。
沙漠离湖区很远,树木也不仅仅只有胡杨,大量的野生动物生活在大湖的周围,湖面上全是密密麻麻的候鸟。
这里还有一座古老的城池,汉代强弩都尉路博德在这里建造的居延城,直到现在都还存在。
登上城头废墟放眼四望,汉代屯田留下的一些水渠痕迹还依稀可见。
一大群牲畜在远处的湖区边栖息,苏油觉得很神奇:“国栋,那是什么?”
巢国栋看了一眼:“那是野马群。失群的马会在草原上蕃息,渐渐成群,大的能够有好大一群,起码几百匹。”
“这么厉害?”童贯都听傻了:“我大宋马监以前那苦逼样……”
苏油笑道:“河西之地鼎盛之时,蓄马两百万匹,这才哪儿到哪儿?”
说完跺了跺脚:“以后,河西宁夏河南,就是我大宋的马场!”
童贯笑道:“那是,国公爷撒豆成兵,扎草为马的本事儿,吓不死不顺服的蛮夷!”
苏油摇头:“这里是夏国疆域最北端,再北方就是鞑靼人。”
“经过夏国前些年的扫荡,鞑靼人已经躲到了乌山之北,等到这里发展起来后,他们搞不好就会南下劫掠。”
“因此保持军力是必须的,居延城我们得修建起来,派驻军队给图干部撑腰。”
“如果鞑靼人来用牛马羊群贸易,我们欢迎,如果敢来劫掠……”
巢国栋喊道:“揍他们!”
苏油哈哈大笑:“对,揍他们,揍完还要抓起来,送他们去给我们挖矿!”
图干部是经商起家的部落,后来改行从事冶金之后,有了巢谷通过苏油走私过来的书籍,部落中的文化水平,理工技术水平,算是西北最高的。
族中自有不少明计算,明丈量的人才,分地的事情也不劳苏油来操心。
反正规矩是定死的,不管大小,都是比照两浙路摸索出来的鱼鳞户册方式,地域所有权得到最大的保证。
就这样,这一带的空地都还多得不得了。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肃州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肃州
苏油利用这几日的空闲,让国栋和部族中的猎手带着自己在周边玩耍,其实是在考察固沙植物。
结果还真给发现了不少。
最厉害的是沙拐枣,这玩意儿生长的地方几乎就是沙漠,根系浅而长,能够长达二三十米,沙漠最深处剩下的植物基本就是这个,除了骆驼,牛马都不愿意啃食。
稍微远离沙漠中心区域的地方,则生长着梭梭草、沙柳、沙枣、沙棘、甘草、麻黄。
梭梭草是非常好的碳料,“回讫野马川有木曰锁锁,烧之其火经年不灭,且不作灰。”
“炭曰琐琐,火燃时发一清香,大非石炭可拟。”
还有一样好东西,必须依赖梭梭草寄生——肉苁蓉。
唐代《本草拾遗》中曾记载:“肉苁蓉三钱,三煎一制,热饮服之,阳物终身不衰”。
沙柳又叫筐柳,当地人用这种柳树的枝条编筐。
剩下的几样都是重要,尤其是后两样,是中医药对付温散寒邪的神药。
治疗外感风寒、头痛、发热、炎症、过敏……反正苏油在薇儿的医方里经常看到。
苏油搜集这些植物的时候,脑子里居然冒出一个匪夷所思的想法——莫不成老子治理黄河,都要发一笔财不成?
搜集固沙植物的目的,当然是为了治理黄河。
黄河的问题,主要是流经黄土高原的问题,而黄土高原虽然现在在辽国还有一部分,但是已经是边缘地区,没有什么泥沙流失了。
让黄河桀骜不驯的那一部分,如今已然被大宋全取。
关于黄河,大宋河渠司和胄案已经有了相当详尽的测量数据,泥沙最多来自兴洛——龙门——潼关两岸,黄河一半以上的泥沙来自这一地区。
也就是说,这就是华夏民族过度开发,自己该背的锅。
其余泥沙,主要来自黄河水系的支流,严重的地区包括无定河、清涧河、延水、北洛河,泾河支流马莲河。
以及渭河上游、汾河。
如今泾河与北洛河,治沙已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泾河沿线的老百姓对苏油感恩戴德,将河边植柳和祭祀泾河龙师少保的活动融合到了一起,成了当地的民俗。
到如今已然二十年,泾河两岸和泾渠边已经成林,泾河的流沙量已经比渭河还少,泾渭分明的景象已然不复存在。
继任的渭州城守将泾河重清当做祥瑞上报,这个活动如今已然渐渐风靡到了支流马莲河。
这说明通过植物固沙是可行的,陕西现在已经恢复,四路人口从苏油刚到渭州时七十万户,三百万人,增长到了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万人。
这比陕西在大宋最顶峰时期的一百多万户,四百多万人口,还多出了整整一百万,相当于半个川峡四路,苏油当年告诉赵顼十年增长一百万人的愿景,已经彻底实现。
当然苏油也没敢头铁到直接上书赵顼大搞植树造林,不过偷偷摸摸地让张横渠在《乡约》中加了一条:“沿河百步,多植草木;涵养水土,禁伐禁牧;保遗子孙,衣食丰足。”
所以说华夏百姓就是那么可爱,随着《乡约》的推广,这一条也被推广了开去,老百姓们或许并不知道这么做的原因,但是并不妨碍他们老老实实的执行。
上位者的有效引导永远不会错,但是引导的方向永远要严格把控。
陪着巢国栋过了几天打猎的瘾,苏油也采集完了固沙植物,这才回到居延城。
离开的时候,苏油还教了当地居民一种抓鱼的法门。
居延海里的鱼密度极大,生活在周围的部族却都不善于抓鱼。
苏油教他们用筐柳条沿岸插成一种柳条阵,逆水开口,鱼儿在湖中回游的时候,会钻进大袋口里,然后越游越小,最后进入集鱼区。
如果鱼想要逃脱,转身往回的时候,就会被两侧圆弧型的筐柳条阵误导,而找不到真正的出口。
图干部里的老牧人对萨满还有印象,见到这般群鱼自动集结到柳条阵里的情形,都跪下对苏油高呼大巫。
其实这是苏油在海边学来的法子,在居延海行之有效,他也很高兴。
除了固沙植物,苏油在居延海就带走了一样东西,这里有一种小水禽叫油葫芦,它的油脂,一直以来都是保养刀剑的上品。
薇儿肯定会喜欢。
等到牧区划定下来,镇守此地的宋军也到了,苏油留了三百新军守居延城,又带着巢夫人和国栋国梁回到了甘州。
除了抵达这里的四通勘探司,营造司的人马,还有姚麟的虎翼军。
新旧军协同也是科目,种谔在平夏战争中摸索出来了一些模式,现在苏油的行军过程,就是要把这些模式固化成规矩。
旧军作为新军的前锋与斥候,以及夜间的包裹警戒力量,战后的战场清扫力量,在现在新军不足的情况下,还是非常具有作用的。
而且新军的扩张苏油也不太敢太过度,毕竟还有个技术力量也不弱的辽国,技术泄密和传播的问题也不得不防。
一路行军一路检验总结,队伍很快抵达了肃州。
沿途的祁连山一侧,开始不断出现各种各样的佛窟。
很多佛窟造像与壁画非常的精美,洞窟外还修建有楼阁,对洞窟予以保护,因为很多都是新洞,和后世苏油见过的敦煌石窟其实有些不一样。
可以想见当时丝绸之路是多么的繁华,这些造窟的供奉者,是多么的富庶。
在削降西夏李氏僭越的建筑、仪仗、陵寝的过程中,有一项是例外,就是李氏为佛教兴造的寺院、洞窟、佛像,不在其列。
这样的区别对待,也照顾了宁夏人民的宗教情节,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赞许和拥护。
看到满山满谷的造像,苏油就不禁对身边的李拴住感慨:“都是民脂民膏,不过的确壮丽精美,要是两位驸马爷到这里来,只怕会流连忘返,画工精进。”
元丰改制,李拴住现在成了工部侍郎。
但是他这个工部侍郎和一群进士出身的工部官员有些格格不入,正好儿子在西北,干脆给苏油写信,少爷你要搞建设,别忘了我啊。
苏油一想对呀,肃州就是汉代酒泉,那里可不仅仅只有佛窟,还有玉门油田啊!
玉门这个称呼其实不准确,至少现在不准确,唐代的酒泉有关卡,但是很小。
那里是西夏人第一次锻出青锋钢的地方,叫镜铁山,直到明代,这里才成了大关卡,明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
而唐代的玉门关,还在阳关西北数百里外的沙州,也就是苏油此行的终点,原夏国版图的西边尽头。
所以现在脚下这个油田,在如今应该叫肃州油田才对。
具体在哪里,苏油也不知道,这就需要朝廷工部侍郎李擎李拴住同志的点睛妙手了。
汴京城官太太的生活可把娟儿给拘坏了,听说少爷相召,两口子就跟逃难一般,带着四通勘测司的探矿队逃出了京城。
酒泉其实是个好地方,后世很多人一提到酒泉,想到的就是漫天黄沙茫茫戈壁,其实酒泉位于祁连山麓,有丰富的雪山融水,这里靠近祁连山的一片,一直是水草丰美之地。
而且最关键的,这里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祁连山麓的很多沟、峡,是建造水利工程的最佳地段。
而且如今有了水泥管道,哪怕是戈壁也可以改造,投不投入,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投入产出比的问题。
苏油认为没必要,除非油田打出来,油田附近需要屯垦满足驻守人员生活需要之外,完全没有必要。
肃州一带如今的绿洲都有待开发,整个河西走廊都是,现在缺的,是人。
肃州如今有两三千户,一万多人,当不了蜀中一个县城。
城守见到苏油战战兢兢。
大宋是温和的,他在西平军司大军被全歼在胭脂山下后,就已经递了降表,比秉常的遗诏到得还快。
因此倒是不怕蜀国公会无故将他剁了,他害怕的是蜀国公带着一万大军过来,自己支应不上。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河西学派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河西学派
好在大军只在城外驻扎,压根没有进城,而且自带粮秣,也无需肃州供应。
这让城守真是觉得大宋和西夏就是两片天。
最后到底是良心不安,送来了三百头羊,然后蜀国公丢给自己六枚金灿灿的金币,说这个叫舶来钱,以后干外贸要用这个,一枚金币抵用内地十贯宝钞,或者是十匹绢帛。
城守赶紧谢恩,然后才反应过来,这是……这是秋毫无犯?劳军的羊蜀国公都要花钱买?
苏油叫他不要计较这些,然后欣慰地发现,肃州城守的汉学水平相当高。
再一打听,原来当年西晋末年大乱的时候,儒学世家大部分渡江去了长江以南建立东晋,却还有好多来到了河西。
当时曾有歌谣——“秦中川,血没腕,唯有凉州倚柱观”。
来到这里的大儒,有张轨、郭荷、郭瑀、宋纤、祁嘉、马岌、段承根、阴仲达、宗钦、赵柔、刘昞……最后竟然建立了儒学的一派——河西学派,五凉文学。
而自幼立志,长大后辅佐秉常的李清,竟然是李广后裔,曾经割据一方,自称“西凉王”的李暠的后人!
甘州、肃州、九原,也是西夏国内儒臣的三处主要的培养地。
现在的肃州城守,就是酒泉祁家的后人祁焕。
太奇幻了……
据祁焕讲,当时河西大儒门下,动辄数千学生,河西并非苏油想象当中那样,属于文化荒漠。
就算当年北魏迁移的时候,带走了大多数,但是河西儒家,都在这里留了宗。
李元昊的做派引得他们十分反感,因此河西儒家全都没有出仕。
谅祚兴汉制,依旧没有得到他们的认可。
幸好没有出头,谅祚一死,一切又变了回去。
秉常亲政之后,也只有李清一个愿意出仕辅佐,但是哪怕是凉州李家,都不认同他的行为。
因为夏国王室的倒行逆施,尤其是剪发令,已经将他们本就不多的人品败光了。
苏油这一刻感觉自己到底没有被上天抛弃,他是真不知道河西还留了这样一宗儒脉。
忽悠和尚道士,苏油还欠了一些功力,常常得走大相国寺和天师府的路子才能达成目的,但是忽悠儒家同行,哈哈哈哈哈……
肃州也有学宫,不过非常破败,祁焕和苏油找了一个房间,两人开始坐下细谈。
河西儒家和中原隔绝了近百年,不知道现在的儒学已经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没有关系,苏油自创的理儒一脉,高举的就是复古的大旗。
证古,是理儒学派的巨大课题,如今儒学和、关学、理工三派人马正在不断的挖掘探索。
两人的探讨,渐渐就成了祁焕请教,苏油解答。
儒学问题主要是社会问题,社会问题都是复杂问题,哪怕是先儒一句话,要解释清楚来龙去脉,引申出去都是涉及到方方面面。
苏油还是挑了祁焕应该相对熟悉的因明逻辑来讲解,对于理儒一派来说,都是繁复的。
其中一样要涉及到数学、文学、天文、地理、历史等科目,有些东西对于祁焕来说,明显超纲严重了。
于是苏油又得做更详细的解释。
不知不觉室内已经点上了油灯,祁焕感觉自己面对的,不是国公,不是夏国征服者,这尼玛,是位圣人!
至少祁焕觉得,面前这位,是拨开历史上各种儒家学派造出的迷雾,最接近先儒本义的人!
天理人情!对于淫浸经典一辈子的祁焕来说,简直就是振聋发聩的玉振金声。
直到娟儿翻着白眼过来叫少爷用饭,祁焕才发现天都黑了。
惭愧地说道:“不意中原儒学,已然精微如斯,学生敢请先生停留数日,待学生召集河西同道,共聆教谕。”
1...455456457458459...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