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苏油笑道:“惭愧,我也不知道河西尚有儒门遗绪,今日真是太高兴了。”
“接下来河西会大兴文教,我希望世兄能尽一份力,光倡河西先儒曾经铸就的辉煌。”
“各家先祖的著述,我希望尽量搜集,携往兴庆,我们共同整理成专著,上呈陛下御览。”
“理学一门,讲究因地制宜,合情入理,河西的情况与中原有些区别,因此先儒的著述当中,一定有关于河西治理的很多思考,值得我们借鉴。”
“刚刚与世兄交谈,河西一派宗古之风,与我蜀学、关学颇为相近,就如昨日见到的筚篥一般,孔见不同,一管相吹,诸音并作,相得益彰啊……”
祁焕连连摆手:“珠玉在前,怎敢滥领虚名,先生羞煞学生了。”
苏油笑道:“还有一条,现在夏国高层清扫一空,我手里缺少具备学问的治政之才,找陛下要人,陛下让我先等几年,让军将先代理知州。”
“这样会有问题,军政分离是我一直努力的目标,因此不想走回老路上去,如果诸位贤达有心为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做一些贡献,我们可以试试。”
祁焕心中暗喜,河西儒家,这是终于要重新步入政坛了,他们对蛮夷的政权不怎么感冒,但是不代表他们对中原华夏正统不感兴趣。
起身一个大礼:“如此我这就召集同道,携带祖上的遗稿,共往兴州,聆听教诲。”
苏油也站了起来:“实在是没有想到,河西沦历腥膻数百年,吾道依旧不孤啊!走吧,天大地大,吃饭最大,肚子填饱最重要!”
席间,苏油又给祁焕讲解了大宋如今的几路主要儒学流派,以及各派之间的传承,变化和区别。
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祁焕听了一下午,便已经知道自己面前这位年轻人,绝对是大儒级别的人物。
而且不光是儒学,天文地理音乐美术诗词文学……几乎无所不通。
就连工商水利农耕畜牧都是行家,你敢信?!
留下李拴住,让祁焕好好配合测量勘探之后,苏油顶着黑眼圈,前往沙洲。
过了肃州,风景便是一换,祁连山离大路越来越远,沙漠和隔壁离大路越来越近。
好在沿着戈壁边缘的小绿洲小河流前进两百里,就遇到了一条较大的河流。
疏勒河,古称溟水。
这条河与其主要支流党河,也就是现在甘泉水一起流向敦煌,曾经在敦煌的北面形成过一个巨大的湖泊。
不过现在那个湖泊已经收缩成了月牙湖,水的消失,直接导致了敦煌这个古城的衰落。
不过敦煌附近的沙州,因为贸易的关系依旧繁华着,那里离肃州尚有六百里,中间还有一个城市,瓜州。
瓜州,因物产而名,这里靠近戈壁,又有疏勒河的水源,于中原不同的是,这里盛产各种瓜、梨、桃子、杏、葡萄、大枣,普遍种植黍麦。
因为盐碱地的存在,这里的牲畜也非常壮实,牛、羊都有地方优良品种,还有骆驼也很多。
瓜州是甘、肃、凉、兰州之后,丝路上最繁华的城市,现在这里的人主要是汉人和党项人,而且汉人比党项人还多。
这是因为这里是汉唐主要汉族移民屯军的城市,而且农耕技术一直占据主流,适合汉族生存繁衍的关系。
其实如今的老百姓,除了汴京、蜀中、两浙这种文化普及程度极高,还有关中这种文明发源之地,对于国家这个概念并不是那么敏感。
尤其是河西一带,政权更迭实在是过于的频繁,因此老百姓善于适应“被征服”的生活。
这里的矿藏有金、银、铜、铁、铅、锌等,没有煤,但是是河西黄金的主要产区。
瓜州和沙州是汉人政权在河西坚持最久的地方,直到六十年前,归义军张氏政权才被夏人覆灭。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敦煌遗书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敦煌遗书
夏人覆灭张氏政权之后,对瓜沙管理也比较松散,反而带来了两地的繁荣,苏油抵达瓜州之后,居然有一种穿回了唐代中原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对的,“华戎所交,一都会也。”“繁华不下中原”。
有了祁焕的书信,加上苏油的大军秋毫无犯,瓜州本地豪强供应军需还发了点小财,不少世家本身就是五凉儒家诸子的后裔……世家宗主们的眼睛湿润了,这尼玛,原来就是重归华夏,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啊……
因此积极性相当高,几家大家和沙州都有贸易往来,派遣部曲骆驼,为大军带路前往沙州。
瓜州除了千佛洞,万佛峡,还有薛仁贵征西时留下的白虎关。
除了白虎关,大军继续前进,童贯看着戈壁上连绵不断的建筑模样的巨大垛子,感到奇怪:“那些是大城的废墟?”
苏油解释:“那是西北的一种地貌,由风雨侵蚀而成,看似壮美的城池。”
“里边道路繁复,不少商队躲避风沙误入其中,然后迷失路途。”
“又因为地处风口,狂风在里边呼啸的时候,会发出鬼哭狼嚎一般的声音,因此本地将它称作魔鬼城。”
作为乡导的瓜州刘氏从子刘煜之立即拱手:“大学士见闻真是太广博了,连这些都知道。”
苏油骑在骆驼上一摇一摇的:“不过我也没有见过实景,原来是如此令人震撼!”
说完拍了拍坐骑:“好牲畜啊!”
骆驼的载重是马匹的一倍还多,每峰骆驼能够背负四百斤的重物。
如果拉车,能够拉三千斤,苏油直接将一半战车的牵引换成了骆驼。
这玩意儿背着这么重的东西,每天还能够走近百里,“沙漠之舟”的名号,真不是白来的。
如今河北大骡子才放过繁育成功,最厉害的也不过才能驼三百斤,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寿命也长,有三司到四十年,是牧民们的重要财富。
现在正是骆驼的繁殖期,苏油还有幸见识了一回公骆驼打架。
同样也是母骆驼生殖期,它们会自行离开骆驼群,前往几十里外的背风沙坑处生下小骆驼,然后将小骆驼带回来。
好在从天方过来的阉割术在骆驼身上也得到了普遍应用,因此苏油现在才骑得安稳。
苏油给队伍发放的细布大口罩也终于派上了用场,用来保护呼吸。
国公心思之细密,让一班西军将领不住摇头,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沙州,前身就是敦煌,一度繁华异常。
这曾经是丝绸之路之要冲,中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
西域胡商与中原汉族商客在此云集,贸易中原丝绸、瓷器、西域珍宝、北方驼马。
与此同时,中原文化、佛教文化、西亚和中亚文化不断传播到敦煌,在这里汇聚、碰撞、交融。
汉武帝于元狩二年在河西设置了酒泉郡和武威郡。汉元鼎六年又将酒泉、武威二郡分别拆置敦煌、张掖两郡。
又从令居经敦煌直至盐泽,修筑了长城和烽燧,并设置了阳关、玉门关,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魏晋时期的河西地区,先后建立了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等封建政权。
李暠据敦煌称王,建立西凉国。敦煌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国都。
之后凉州成为西北的文化中心,敦煌又成了凉州文化的中心。
十六国时期,群雄逐鹿中原,河西成为相对稳定的地区。中原硕学宿儒和百姓逃往河西避难,带来先进的文化和生产技术。汉魏传入的佛教在敦煌空前兴盛。敦煌是佛教东传的通道和门户,又成了河西地区的佛教中心。
前秦建元二年,乐尊和尚在三危山下的大泉河谷首开石窟供佛,造窟的风气开始盛行。
北魏灭北凉,据河西后。政治稳定,佛教盛行。其后直到隋朝,计造洞窟九十,规模宏大,壁画和彩塑,技艺非常精湛。
到了强盛的唐朝,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莫高窟开窟数量多达一千余窟,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巅峰的艺术水平。
“安史之乱”使得唐王朝由盛转衰,吐蕃乘虚占领河西。
其后汉人张议潮起事,占据河西、陇右,敦煌重新归附于唐朝。
天祐二年,张承奉遂自立为白衣天子,建号西汉金山国。其后金山国亡,张氏绝嗣,沙州长史曹议金自领节度使。
曹氏统治时期,笼络当地望族,发展生产,推行教化,改善同周边民族关系,使河西维持了稳定安宁的局面。
直到党项族兴起,称霸河西,五六十年间,因为西夏统治西夏统治者崇信佛教,敦煌不但没有退步,反而保持着汉代以来“民物富庶,与中原不殊”的水平。
到现在,就连西夏人,也在这里开了五六十窟。
如今的月牙泉,面积比千年之后大了很多倍,而洞窟都还保存完好,总数上千,同样远比后世仅存的两百多窟壮观了无数倍。
苏油在骆驼上看着满目蒹葭,以及两侧河谷中漫山的佛窟奇观,深吸了一口气:“终于到了……”
李庸和孙能也被这景象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童贯从泉边一路看到山顶:“天神爷,这得多少钱……”
苏油操纵这骆驼跪下,从驼峰上出溜下来:“驻扎吧,有大事儿!”
如今的朝中尤其争议,保守派对西夏能否被大宋占有表示了怀疑。
司马光曾经跟苏油写信,认为沙洲、瓜州这样的地方,武帝开垦出来,最后也是资敌,从地缘政治来说,大宋如今能够控制套内,拱卫兰州,局面便已经很舒服了。
大宋其实最好不要在宁夏耗费太多的精力,毕竟河北那边还有个庞然大物——辽国。
蛮夷要做交易,大可以让他们到兰州来嘛。
历史上司马光曾经因为放弃夏人频繁争夺的数堡,在历史上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但是当时的陕西兵隳严重,也是不争的事实。
而研究他的奏章,其实司马光也并不是不重视军队建设的人,如置将法,在王安石出台之前,他早就已经对朝廷有了类似的建议。
陕西是他的老家,他对陕西深重的苦难,肯定比王安石、章惇这些南边来的,更加感同身受。
因此真实历史上的司马光,因为战略眼光的不足,在对比完两国力量之后,认为大宋不可能干得过夏人,这才放弃了几处得地。
但是他的行政能力同样不行,因此虽然得到了短期和平,也没有能利用这点宝贵的时间,让大宋局面改观,最多算是给后来的赵煦保住了家底。
如今的情况,远远好过历史同期,在苏油持续不断推动陕西路改良派改革十九年之后,陕西的局面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
司马光虽然对朝廷全取西夏有些担忧,但是还是先写信给苏油,毕竟苏油是主持大局的人,而且一直以来成绩不俗。
苏油收到信之后,知道司马光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代表的,是一群人的思想。
这群人眼高手低,但是学识渊博,文化水平是宋朝的巅峰,对自己也一直关心爱护。
这些人是自己的盟友,要转变他们的思路,最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就是让这个离大宋行政中心距离一万多里的沙州,具有足以摇撼他们灵魂的价值!
那就是文化价值,无可替代的文化价值!
敦煌遗书。
年代上起东汉,下至当今。
其间经历三国、两晋、五凉、梁、陈、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后周、归义军、沙州回鹃、西夏十多个朝代。
每逢战乱降临,无数的文化典籍、档案、或官或私,被有心人有意无意地封藏在这些佛窟当中。
其中汉文的,具有年代记录的,现今流传文献中所佚缺的,价值尤为珍贵。
这些资料后来被掠夺,损失惨重,据不完全统计,前后几批被劫掠的文献资料的总和,总计超过了二十七万件之巨!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刘猢狲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刘猢狲
真实历史上,这批文献又经历千年之后才被发现,加上运输和保管不善,导致大量的遗失,导致了存世的大量文献几乎朽烂不可读,导致了修复工程的艰巨。
但是现在不存在这些问题,大部分文献是从中唐到宋初的东西,加上空间封闭,水土适宜,几乎就是完好如初的。
司马光是史学家,这里边蕴含的历史资料车载斗量,苏油不担心无法打动他,只担心老头听到这个消息后会亲自赶过来。
毕竟已经是六十三岁的人了,又长期熬夜不锻炼,怕是禁不住折腾。
“驻扎吧。”苏油对童贯说道:“明天将东西发下去,我们开始找宝贝。”
童贯还不知道苏油要找的是什么东西,他心中的宝贝,就是金银珠宝。
蒲珊游说四通商号找寻大西州黄金国的故事,在报纸上闹得沸沸扬扬,搞得他也心痒难耐。
敦煌城守叫尉迟扬,这个姓氏也说明了他的身份,于阗佛国李圣天的后裔。
信奉佛教的于阗,与信奉天方教的黑汗,进行了五十年的战争,七十年前终于被灭国。
李圣天本名尉迟僧乌波,尉迟家族一直坚决认为自己是中国守臣,是“唐之宗属”,为此还改了姓名,与信奉佛教的高昌、汉人政权的归义军,联合对抗黑汗与吐蕃。
如今宋人刚至,也没打算轻举妄动,消化西夏这个胜利果实就得花不少年。
不过沙州肯定是要驻军的,周围的汉人肯定是要收纳的,商队和使臣肯定是要派出去的。
政治就是这样,两支各三千人的新军,和一支一万人的旧军的到来,必将改变该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比和政治格局。
不过这些告诉尉迟扬为时过早,苏油只让他想办法联络于阗的宗族,大宋要在沙州设立关隘,友好的商团,可以前往河西肃州甚至兰州进行贸易。
同时将大宋平复西夏,建立河西路的消息,告诉周围藩国,可以派遣使臣前来接洽,商讨入贡。
现在的于阗,还被隔离在高昌回鹘、黄头回鹘和草头鞑靼的外头,离沙州都还有一千里呢。
当天夜里,苏油又和尉迟扬在篝火旁夜话,了解沙州的政治格局,周边政治势力,以及于阗李家和敦煌张家曹家的历史。
作为华夏文明在西域的坚定捍卫者,对中原王朝的坚定拥护者,以及佛教信徒,沙州归义军张曹两家和于阗李家,就是苏油准备在西域立起来的人样子。
不过这些是后话了,还是那句话,需要时间。
次日起来,大军分散开去,三五人一个小队,开始分散到各个洞窟进行侦察。
现在的洞窟非常精美,除了壁画颜色艳丽之外,很多洞窟外还修建着雕梁画栋的护阁,同样精美异常。
士兵们在忙,苏油则抱着朝圣的心情在浏览壁画,雕塑和石像。
童贯是最兴奋的,站在大车上分发工具,每支小队,会发一个写着数字的木牌,一个裹着牛皮的木锤,和一个可以收折的牛皮大喇叭。
木牌是用来标示洞窟编号用的,木锤和牛皮大喇叭,这是苏油准备的粗糙的声呐设备,用来寻找封藏的密室。
还有两支队伍,开始勘测河谷,山体,绘制整个敦煌佛窟的地图。
整个大泉河谷的出口,已经被荷枪实弹的新军用厢车封闭了起来,用沙袋建起了工事,出入口还拉起了铁丝网的鹿角。
送辎重过来的尉迟扬都愣住了:“国公,是不是弄错了?这些东西不是该安置在沙州城周围吗?”
苏油哈哈大笑:“会有的,不过稍晚一点。”
尉迟扬没有觉得佛窟里边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至少这些洞窟在这里已经存在了几十上百年,除了能收获过往商贾行人一波牛牛牛的赞叹之外,它们就是些泥塑石胎。
这时候童贯挥舞着喇叭从山上跑了下来:“大学士!大学士!有发现了!”
苏油撩起袍角,对尉迟扬说道:“走吧,一起去看看。”
一处标示着“十六”的洞窟中,士兵们正在往墙上钉一种透明的纸张。
尉迟扬不知道那是魔芋胶薄膜。
一些士兵已经开始在薄膜上复写壁画。
敦煌的壁画有些是顶级的,尤其是当时的政府从中原聘请的绘画高手和五代官办画院画师创作的壁画,那是精品中的精品。
而且这里的绘画受到西域画风的影响,对于用色、晕色、光影、空间的画法,和中原原有的画法有所区别。
反倒是和张敦礼如今在研究的透视画法和用色有些共通之处。
苏油用大喇叭敞口一边贴到墙壁上,一名新军战士在旁边一处墙角用木锤敲击了一下。
苏油再用喇叭口贴到了另一面墙上,童贯从战士手里接过木锤,又敲了一下:“大学士,这面墙后边,是不是空的?”
苏油对已经在这里研究墙体的一名军士问道:“你说呢?”
这名军士非常古怪,年纪苍老,穿着新军的服装,但是没有任何的军衔,身形瘦小,军服穿在身上空空荡荡,嘴上还留有两撇鼠须,一脸的猥琐之色。
听到苏油提问,老头嘿嘿一声:“恭喜国公爷,找着了。这等精细的活计,观山派就是不行,还得看咱风占一门的。”
苏油不怀好意地看着他:“刘猢狲给你脸了是吧?这还攀比上了?”
刘猢狲顿时老实了,蹲下身来指着一处壁画空白之处:“在这里打个孔,老儿就能进去看看。”
刘猢狲就是盗墓贼,夏商周三代考古大业兴起之后,苏油给司马光提了个建议,让他将罪犯里边的盗墓贼找出来,利用他们的专业发掘遗迹,能大得便利。
司马光在给苏油的回信里边,说这盗墓之人都还分了专业派别,有看大势的,有看细节的,而且这一帮子对墓室的形制、规格、葬品摆放方式,格局还颇有研究,对司马光研究历代墓葬礼制变迁还有帮助。
不过他们的破坏性不言而喻,中国重视礼敬祖先,历代对于“发冢”之罪极严,发墓开棺者,一般都是死刑,哪怕没开棺,也是三年以上徒刑。
刘猢狲是风占一门的盗墓贼,就是细节派,是苏油找司马光借来的人,这老儿如今还在戴罪立功阶段,司马光奏请了赵顼,将绞刑改成了二十年的徒役。
不过专业水平是没话说的,苏油对刘猢狲的方案也表示赞同,这样对壁画的破坏性很小。
不过苏油也不着急,对童贯说道:“那就让军士们先把绘画复制下来在开窟,走吧,今天请你吃炒面。”
童贯“啊”了一声:“这……宝贝就在里边,不赶紧打开看看?”
苏油不以为然:“做事情要有章法,一步步来,难道它还能长脚跑了?”
拉着一步三回头的童贯出了洞窟,苏油看着清澈的湖水认真思考:“今天吃点什么好呢?”
童贯好气哦,离宝藏一步之遥,学士在想吃啥:“浆水面!大馒头!最多加点羊杂碎!”
苏油摇头:“没意思,一点难度都没有,要不咱们吃焖饼吧。”
……
焖饼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焖菜上面铺一个发好的生面饼,在饼上戳几个洞透气,盖上锅盖焖熟就好。
至于底下的菜,苏油就用了军中现成的肥羊。
祁连山特产的一种黄蘑菇干和薯蓣,加上沙州特产的一种甜杏酱,和如今无处不在的沙葱、地耳,做出有滋有味有肉汁的羊肉焖饼子,终于让童贯没有了说话的机会。
苏厨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潜在产能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潜在产能
苏油其实有些受不了如今的西北,他是没有新鲜蔬菜吃不下饭的人,在如今西北的冬日里,就是芹菜、蒜苗、韭菜。
苏油只好自己发豆芽、萝卜秧,但是这些都只能在州府才有,荒郊野外的时候就只有发菜了。
为了给自己加些素食,苏油没办法,只有用罐头,连拔丝马蹄,菠萝咕咾肉都开发出来了。
好在现在荠菜终于出芽,不然日子真的难熬。
祁连山麓野菜很多,有些苏油都没有见过,比如一种叫嘎啦瓢的植物,嫩叶和果子滋味都不错。
焖饼对苏油来说有点腻,当年招待唐淹的三泡台茶,加入了河西特产的葡萄干,杏干、枸杞、红枣后,大受好评。
捧着茶杯,看着吭哧吭哧吃饼啃肉的童贯、孙能、姚麟和王厚,苏油说道:“我觉得我都可以出一本书了,叫《南北救荒本草》。”
孙能表示反对:“我觉得该先出一本《南北珍馐料理方》,分禽、兽、鱼、虫、卵、蔬、果、谷、药……”
童贯举起杯子喝了一口,腾出给舌头用的空间:“嗯,还有茶……”
苏油还当真了:“你们这就都是门外汉。烹饪之要,除了食材,还有厨具、火候、调味品,这些都齐了,才说得到烹饪上去。”
“就以炒锅为例,书中就该这样写:炒锅,凹肚,两耳,薄胎,径尺半,以赤铜、锻铁、铸铁为之,火力易透者为上。”
“新锅入厨,需置锅火上至红热,以油沃之。以猪肥膘二两切薄片,并入锅内,熬淋内面。”
“至肥膘出油成渣,则锅已莹以油膜,其后用之,方得利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