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即便是夏国战没的将领,如嵬名统军、梁永能,仁多零丁以下,宋国皆妥为安葬,树碑立墓。”
“大宋乃礼仪之邦,断不会在礼制上出现差池,这一节,梁兄尽管放心。”
梁屹多埋脸色连变,最终还是坐了下来:“所幸还有时日,如果两国终能重化干戈为玉帛,到底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好事儿不是?”
苏油笑了:“正是如此,年前在大相国寺,我就曾与梁兄说过,以梁兄只能,应当努力劝说当权者致力于和平,而和平的途径,就是放弃不正当得来的权力。”
“其实到现在都是,夏国还有最后的机会。”
“对了,梁兄是怎么过来的?”
梁屹多埋说道:“坐船啊。”
苏油点头:“那一会儿去港口看看梁兄的船只,江船和海船我是行家,不过河船倒是没见过,得去看看有没有什么区别。”
……
当晚,沈括与苏油分析梁屹多埋的反应,沈括说道:“这样刺激他,都还赖着不走,看来是必有所图啊……”
苏油点头:“夏人太狡诈了,不过我们的侦察小组却也不是吃素的,他们以为自己的行动很隐秘,却不知道峡口,鸣沙城的对岸,早有迷彩小组在监视他们的行动,并且按时通过旗号灯语向对岸传递消息。”
沈括说道:“那可是十万大军,苏烈和包顺,真的不用救援?”
苏油笑了:“做戏就要做全套,囤安军乃天下第一野战强军,如今又依仗关防,占领山头……呵呵再说也不需要全胜,能守稳关要,吸引住主力就行了……”
沈括感到很无语,告饶道:“既然梁屹多埋与国公是旧交,那就麻烦国公你与他交涉好不好?我……那啥,国公说的……演技……不太行……”
接下来的几天里,苏油代表大宋,梁屹多埋代表西夏,两人在夏州北门外的吕家渡,展开了“艰苦卓绝”的外交谈判。
甚至因为梁屹多埋的“据理力争”,苏油为了天下苍生,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
比如关于梁氏的问题,苏油就同意,只诛除列入战争罪犯的那些人,不求诛绝九族,毕竟梁太后是秉常生母,梁皇后是乾顺生母,如果尽数诛杀,会让嵬名氏也失了体面。
又比如嵬名这个姓的问题,秉常和乾顺,必须恢复大宋的赐姓,或者唐时的赐姓也行,以表示恭顺。
但是改易汉服,行汉制,用汉礼,书汉文,说汉话,毁弃李元昊生造出来的西夏文,这一条,不容一丁点讨论。
这还没有议到领土主权,双方就已经在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吵得不可开交。
梁屹多埋此次来灵州,待遇虽然不减,苏油也一如既往地热情,不过要在谈判桌上占得他一点便宜,那也非常艰难。
而且苏油借口战时混乱为理由,限制了夏国使团的行动范围,只能在港口水寨内活动。
其理由是梁永能在旱海的大屠杀,已经彻底引燃了河内蕃人对梁氏的怒火,宋人苏油能够完全约束住,但是新投的蕃人还在学规矩,难保不会有亡命刺客。
梁屹多埋也表示了理解,除了与沈括苏油轮流扯皮,就没有出吕家渡。
而苏油在考察了梁屹多埋的坐船之后,很快就在码头上打造船坞,开始了造船工作。
不过据梁屹多埋观察,进展很不顺利,因为熟练的工匠,都被梁令通早一步就送到对岸去了,灵州周围,也搜集不到大木料。
就这样温吞吞地拖到十二月五日,形势突然大变!
熙河军应理关守将苏烈、包顺奏报,十二月朔,夏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率领十万大军,强攻应理关!
而凉州守将刘昌祚奏报,就在同日,骁锐、豹捷、虎翼三军,在凉州西北三百里的胭脂山,大破甘肃军司副都管觉勒玛组织来犯的西域联军,斩虏两万。
于此同时,六路都经略机宜司凉州分司李庸上奏,休屠泽口,也出现了夏军家梁部侦骑。
宋夏战事,再次打响!
苏油拿着奏报,心急火燎地找到梁屹多埋:“都管,这就是你口口声声的和谈诚意?!”
梁屹多埋一脸的愧色,起身对苏油深施一礼:“国难当头,屹多埋只能无所不用其极,益西威舍要责我欺君子以方,用杀用剐,悉听尊便。”
“夏国这是处心积虑,行险一搏?”苏油跺着脚:“早就告诉过你们不要一次次的拿国运关扑!梁兄当我是为自己担心?跟我来!”
带着梁屹多埋来到灵州城头,却见沈括站在城上,看着黄河下游。
梁屹多埋震惊的发现,宋军不知道怎么在一夜之间,变出近两百艘巨舶!
每艘巨舶,由一百二十八个牛皮胎组成,皮胎的间隔木架,由矩形改成三角形,整体由无数个小三角形支架构成,设计依旧精巧简便,但是强度得到大大加强。
每艘巨舶,还有两支长桨,一支大舵,载满了新军,浩浩荡荡地向着下游进发。
见到梁屹多埋被苏油带来,沈括冷冷地说道:“夏国狡险,穷极不悟,兴倔强之衰旅,欺大宋之至诚。”
“大宋其实早已有备,只因夏国来兴和议,故而暂停伐罪之师,以期尔等能幡然痛悔,以期河外有万一之和平。”
“现在正式知会贵使,鉴于夏国不知悔改,狡诈无信的态度;鉴于夏国将宗主陛下的仁慈,当做可供利用之弱点,以和议为谋的无信背义,鉴于当前已经无法和平的局势,六路都转运司决心放弃对梁氏的幻想,以武力彻底解决夏国外戚之患,拯救夏主,还国统与李氏!”
梁屹多埋惊得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你们……你们怎么突然变出这么多的大……大船?”
“一而再,再而三!”苏油一脸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告诉过你们不要拿国运做关扑,怎么就听不进去?从灵州到静州,不过百里之遥,半日可至,静州一下,兴庆府便门户大开。”
“即便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回军,那也得奔行四百里,家梁更是尚在六百里之外!急切之间能至?我只需五千兵力驻守静州以逸待劳,你们拿得下来?”
“余部将继续沿河北上,攻取怀州,定州,彻底断绝兴庆府与外界的联系。事到如今,我想问问都管,这三州,你们留了多少人马?能不能阻挡我三万精锐?如果不能,就该好好想想,今日之后,该何去何从!”
梁屹多埋慌乱地抓着苏油的袖子,冷汗满脸:“益西威舍,救我梁氏一族则个!”
苏油都傻了,老子的演技,已经好到敌人都来求救的地步了吗?!
嗯,是时候该检讨一下了……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 风云再起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三十三章风云再起
黄河在峡口,也就是后世青铜峡以上,到应理关以下,在如今有个特殊的名称——鸣沙河。
峡口往上游两百里,黄河南岸是鸣沙城,再上两百里,黄河北岸是应理关。
这里离宁夏平原繁华地区,有四百里,地处贺兰山的最南麓,与南边的六盘山余脉,形成了一条狭窄的通道,黄河刚好从这个通道里通过。
因为黄河的存在,让北岸与贺兰山间原本就狭窄的通道,变得更加狭窄。
而在其西北侧后,则是茫茫沙漠,后世著名的景区沙坡头就在这里,形成了对这个小出口后方巨大完美的屏障。
在秦、汉两朝,这里便修筑了长城、关塞以御北胡。
而在宋后明代,这里更是被重点修筑,成为宁夏西路最重要的要隘之一,得名胜金关。
所谓“黑山之南支,如怒犀奔饮于河,即胜金关也。石峰横峙,隔河与南岸泉眼山相对,拱抱县城,为一关键云。”
“谓其过于金徙、潼关,故名胜金。”
后人有诗歌形容这个地方——“浮沙高拥隐边墙,渺渺烟云接大荒。山引贺兰峰积翠,河通星宿水流黄。”
“云茫茫,峰兀兀,雄关崛起势嵂崒。北有沙漠之纵横,南有长河之滂浡。银川到此启管键,襟山带水不可越。”
而在现在的宋朝,比后世更可怕的是,应理关靠近黄河的一侧,还有茫茫的池沼,让通道变得更加的狭窄。
即便到了隆冬时节,这里的护城河和沼泽都不会封冻,唐代把此沼泽地带地称作温池。
骆宾王过此处的时候曾经特意探访过因由——“询据土人云,即县城旧址,城壕南有温泉溢入池,至冬不冻,故名。”
种诂在审视军图的时候,一眼就发现了这处被夏人忽略了的地方,抢在他们收缩兵力防守兴庆府和西平府的时候,建议苏油,让最强的囤安军夜渡黄河,抢占了此处关要!
之后又命西路包顺带领三万人,加强这里的防守力量,抢运了大量物资,依托秦汉长城和应理关塞,将整个关城丧心病狂地重修了一遍!
等到了战事停息的间隙,又增派了刘昌祚的骁锐三军!
苏烈认为如此集中兵力毫无必要,毕竟应理关的迎敌正面相当狭小,五门霹雳炮搬上城头,不光正面防御力量强悍不说,连黄河都足以封锁。
于是和刘昌祚一商议,干脆去把凉州拿下,不但可以互相照顾后路,并且还能和兰州一起,形成一个西路铁三角。
其防御态势和纵深顿时令种诂倍感舒适,直夸苏烈童鞋:“虽幼少读书,然其将略,殆为天授。”
这也造成了宋军将以西路为主力,渡河进攻兴庆府的假象,让夏人不得不调整战略,强攻应理,企图收复这里,形成对凉州的大包围,重新获得战略主动。
但是夏人的军事思想还停留在旧时代,囤安军能轻取应理,并不意味着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也可以做到失而复得。
这一带并不适合骑军作战,宋军依托群山,长城,重新打造的雄关,打造了层层防御。
加上在旧军时代就已经远胜步跋子的囤安军,转变成了新军之后,苏烈在应理关东,将苏油的“进攻型防守”的战略,贯彻得淋漓尽致。
囤安军带着伏虏炮和连珠炮,在贺兰山麓两百里内转战,神出鬼没,不断游击。
夜袭,劫粮,伏击……当年苏油曾经议论过的“游击十六字方针”,到军事技术发展到现在后,终于得以彻底实现。
而且相比后世以弱敌强的游击战术,如今的游击,战果大得惊人。
可以说,以少量新军对抗大量旧军的最正确战术,到了苏烈指挥的应理关防守战,算是真正达到了大成。
这样就搞得镇守应理关的包顺非常郁闷,我说兄弟你别光顾着自己闹腾,好歹放点人马过来,让老哥哥也立点功劳不是?
哥哥这里整整三万人马,自打出征到现在,除了些听闻哥哥身份,望风而降的部落,还屁都没捞着啊……
两路大军十万人被苏烈打得进路艰难,更让夏人产生了严重的误判,认为这里肯定是宋军的主攻方向。
于是在收到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关于宋人军力绝对在六万以上,两军兵力不足的奏报后,驻守顺州的梁皇后盛怒之下,带领十万生丁赶往应理。
她就不信宋军个个都是铁打的,二十万人,堆也把应理关给堆下来!
不过她还是记住了家先生的告诫,顺州乃九渠之首,是整个兴庆府的灌溉枢纽,必须牢牢守住,于是她便让防守兴庆门户静州的五万麻魁女兵,前移到了顺州。
这无疑是一个异常糟糕的决定,没有夏人会预料到,大宋已经在短短两个月里,组建出一支能够搭载四万人的黄河水师!
当梁皇后一身戎装,带领着十万生丁向应理关疾驰的时候,宋人的感义、镇国、定国、控鹤、学院兵团、五支新军两万三千人,以及泾原、鄜延、麟府的旧军精锐镇戎、定边、保安、绥德、火山五支军队一万五千人,放弃马匹,改用巨筏,朝着黄河北岸,兴庆府的门户静州杀去!
于此同时,还有定边、保安两支旧军六千人,与招募的熟蕃一起,赶着厢车和马匹,沿着黄河东岸,朝着与静州隔河相望,河道最狭窄的临河镇进发。
水路大军由高遵裕亲自带领,东岸辎重大军由沈括和苏油率领,同行的还有石勇等一干理工人才。
十二月,己未,未时,大军抵达距离兴庆府仅四十里的静州,距离夏国的政治中心兴州,距离不过四十里!
静州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城中不过老弱三千户,知州刘翰臣只在城头上看了一眼在抢占滩涂的感义、控鹤军和镇戎军三军一万三千人,便回到州衙,悬梁自尽了。
而剩下的宋军,则继续向下游的怀州、定州出发。
酉时,高遵裕、曹南、孙能克静州。
庚申,凌晨,王厚、种谔克怀州。
午时,刘世恒,王君万,折可大克定州。
兴庆府,被宋军三面围困!
三州的夏人,扶老携幼,一路哭喊着朝着兴庆府逃难。
宋军也不阻拦,只消灭了三州内微弱的抵抗力量,占据府库、账册、户册、仓廪之后,各留数千人防守,其余大军直叩兴州!
夏人的大军,全部在外,兴庆府腹心之地,异常空虚。
最近的顺州,只有数万女兵,剩下的大军,梁皇后在百里之外,嵬名阿吴和仁多保忠,在四百里外,家梁,在六百里外!
……
兴庆府,观庆寺。
嵬名景思的遗体,静静地安放寺塔下大广场中心的木椽塔上。
红衣大和尚带领着僧众,为嵬名景思吟诵着经文,送他离开这纷乱的人世,前往吉祥的天国。
西夏葬俗,有羌俗、汉俗、佛俗三种,三种葬俗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达官贵人们,多与宋辽类似,砖砌木结构墓室,而西夏陵墓,除宗室外,一般不用壁龛,也很少砌砖室。
随葬品中,器皿较少,而多用羊、牛、马、鸡、鸭及铜牛、石马等仿制品。
更多的,采用火葬,骨节装入容器中,埋入坟墓,身份贵重者,修成灵塔。
嵬名景思的意愿,是采用党项人的传统葬仪,火化。
梁太后和梁乙埋也来到观庆寺,亲自祭奠。
苏厨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浮桥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浮桥
国家多事之秋,重臣殒没,不是什么好兆头。
要是嵬名景思半年前就死了,二人只会心中窃喜。
嵬名景思是维系帝党一系的中心人物,在秉常被囚的后期,国内诸多势力被重新打压下去之后,嵬名景思的存在其实就有些多余了。
然而风云突变,嵬名景思之死,更让梁太后和梁乙埋不禁大起兔死狐悲之感。
四个月里,太多的夏国名臣悍将,折损在沙场,太多的官员部族,投靠了大宋。
夏国是军国,军队,就是这个国家的灵魂和生命。
当军队强盛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一切反对的声音,都会被以肉体消灭的方式镇压下去,比如年前漠北的那次武装游行屠杀。
而当军队虚弱的时候呢?
准确地说,当当权者能够控制的军队虚弱的时候呢?
那就是猛烈而无可避免的反噬。
这可以说是另一个历史怪圈,军国之政无法逃避的怪圈。
就跟草原上的雄狮一样,每一只狮王的最终命运,都是死于来自新的继任者们的挑战。
而夏国的这种斗争,基本上就反映在帝党利用新的后党当权,屠尽以前的后党,之后新的后党再次当权,然后再次被后来的后党屠灭的循环之上。
当年李继迁发家,靠的就是连娶当地豪强的女儿作为妻妾,在势力渐盛的过程中,后党的实力也同样强大起来。
夏国到如今,被屠灭的后党,已经包括了卫慕氏、野利氏、没藏氏。
而梁氏,如今也走在这条不归路上。
就好像一根从悬崖伸出去的长木板,每向前走一步,危险就加重一分,而现实逼着梁氏一族不得不走,哪怕所有人都知道,木板终究会因为承受不住负重而断裂,梁氏会因为强烈的反噬而灭亡。
经文吟诵完了,梁太后将最后一瓶香油淋在了木椽塔上,梁乙埋点燃了木椽。
熊熊的大火燃烧了起来,夏人的葬礼,让砖塔顶层的田遇,觉得很好奇。
家梁离开了兴庆府,他的第一件任务就结束了,现在他的新任务,自动转为了第二项,保护木寨中的那个疯子。
田遇觉得国公有些多余,怎么说呢?就算要抓傀儡,夏国姓嵬名的人那也是一抓一大把,何至于要保护一个疯子?
政客们关心的东西,实在是让大头兵有些搞不明白。
城外远处,各有数骑快马从几个方向奔来,紧跟着城内的警钟响了起来,下方熊熊火堆旁,出现了一些小骚乱。
接着贵人们开始离场,嵬名景思的葬礼草草结束。
兴州城四处大门开始落锁,哪怕还是午时。
在兴州是看不到黄河的,能够看到的,是故秦渠,故汉渠,西干渠、唐涞渠、汉延渠、惠农渠等九大干渠中的好几条。
没过多久,远处地平线上,河渠边出现了浩大的人群,骑着马的,赶着牛羊的,驾着车的……无数的百姓朝着都城涌来。
还有河渠上,撑过来无数的小船,小船上都满载着张皇失措的人,有些还非常的富贵。
然而没有人接纳他们,迎接他们的,是冰冷的城墙和紧锁的城门。
田遇心中充满了兴奋,出大事儿了!
……
灵州下游六十里,临河镇。
十六个巨大的牛皮筏子,在这里下碇,苏油与沈括,带着理工小组,要用最快的速度,搭建一座桥梁。
华夏一族建造浮桥的记录,在《诗经·大雅·大明》中就曾有记述。
第一座跨越黄河的浮桥,则是出现在春秋时期,秦景公的母弟后子针因自己所储财物过多,恐怕被秦景公夺财杀害,在今天山西省临晋附近的黄河上架起浮桥,带了“车重千乘”的财富由今陕西逃往晋国。
第一座铁链连接的浮桥,是隋大业元年在河南洛阳洛水上建成的天津桥,这座桥一直到唐代都在使用,李世民还作诗“暂低逢辇度,还高值浪惊,水摇文鹢动,缆转锦花萦”,来描绘他乘坐御车渡越浮桥时,船头绘画的鹢鸟图形和缆索上的朵朵锦花,在江河波涛上摇曳动荡的景象。
宋代也有自己的大浮桥,太祖曾在安徽当涂县采石矶,架设横跨长江的浮桥,成为宋军进军江南,讨灭南唐的水上通道。
等到国力上升,又在在蒲州附近潼关以北的黄河上,修建了更大的浮桥。
蒲州浮桥的缆绳,用八只铁牛系住,这些铁牛立于两岸,每只重数万斤。
后来还出现了找铁牛和浮铁牛的故事,大和尚怀丙还因此被苏油征辟,一同参与黄河北流说的讨论与定策。
由于架设简便、快速,浮桥常常被用于军事,用途非常突出,因此在如今亦被称为“战桥”。
浮桥的搭建是有讲究的,黄河大浮桥的法式,早就被苏油命李诫收录在了《营造法式》当中。
到了苏油和沈括手里,浮桥又有了许多改进。
十六艘大筏的前头,装备着带逆止齿轮的大缆盘,连接着巨碇,下碇之后,筏子上的军士们通过缆盘调整缆绳的长度,可以将筏子调整到一条直线上。
筏子与筏子之间,通过铁链串联在一起,之后在铁锁上铺设桥面,构成了一座浮桥的主体。
浮桥可以根据水面的涨落,灵活调整缆绳的长度,两端上桥的地方,铺设着上桥的铁筋钩板,和浮桥搭接的地方是固定在钢轴上的,能够有一定的高度变化冗余。
这座桥是先设计后施工,全部采用标准构建组装,能够实现快速高效地搭建。
唯一的难度就在铁索的勾连。
不过这难不倒苏油,他直接动用了伏虏炮,让伏虏炮弹带着细绳,被施放到河对岸,然后用细绳牵粗绳,粗绳牵细索,细索牵粗索,粗索牵铁链,没用多久,就完成了搭建。
反正他们这次带了大军整整五万多匹马,数千辆战车,有的是运力。
为了防止惊马胆怯不敢过桥,苏油还回忆起了当年走荔枝道入陕西时,见到的那种悬崖边的石墙,用厢车的车板,在浮桥两边建立起高高的木墙,不够的地方钉上布匹,阻挡马儿的视线。
整座桥梁,在六千人的科学分工和劳作下,仅用了一天一夜,便搭建完成!
次日清晨,战马,军车,霹雳炮车,弹药物资便源源不断地渡过黄河,进入了静州。
高遵裕的心情是非常迫切的,灭国之功就在眼前,苏油和沈括搭建的浮桥,让他能够再次武装到牙齿,还给他争取到了五天的时间!
辛酉,苏油和沈括带领定边,保安两支旧军和两万蕃军抵达静州,高遵裕立即将三千学员兵留给了苏油,自己带领曹南和孙能,携感义、定国、控鹤三军,朝兴州杀去。
这是对夏最关键的一场战役!
……
汴京,军机处,赵顼身着一身新军冬礼服,坐等前方奏报。
孙固陪同着赵顼,为了缓解赵顼的紧张情绪,说道:“前日辽国燕京留守司委涿州牒我雄州云:夏国遣使来称,南朝兵起无名,不测事端,请全两国之欢,言寻旧好。”
赵顼冷笑一声:“他们现在还有精力管这事儿?”
孙固叹了口气:“现在辽国风声鹤唳,耶律伊逊自平定重元之乱后,权倾朝野十四年,两兴大狱,朝堂数空,如今北朝中多是其党羽,辽皇清理起来,可谓是伤筋动骨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