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其二是双冲程,就是让蒸汽在活塞两面都作功,以提高输出功率。
如此一来,扇形平衡杠杆和拉链就不再适用,于是又普遍改造为曲柄连杆传动机构。
经过改造之后的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排水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
这也导致了羊毛,棉纱等生产材料的供不应求,因此即便还是在战争尚未结束的时候,以苏辐为代表的商贾们,便已经迫不及待地到兰州收购羊毛了。
但是现在这机械还过于笨重,运送起来很麻烦。
不过苏油和石勇是什么人,理工最讲究的就是灵活,只要实现目的,不管你用什么方法。
于是直接使用牛马作为动力,将从宁夏运来的构件,组装建造起了木材加工坊,将李宪从临潭、卓尼收集后,顺流放下来的大松木,加工成需要的板柱等木材。
李舜举还亲自登上去考察了一下,发现筏子吃水很浅,也就是说载重量很大。
苏油介绍,一艘这样的大筏,可以载四万斤,除了两百战士,还能够包括他们的全部辎重补给。
一百八十艘,已经足以运送三万六千人,五支新军加学员兵都没这么多,剩下的运载量,是给霹雳炮,厢车等重家伙准备的。
苏油说道:“其实现在最重要的,是修好从灵州到韦州的大路,今后的商品运输,从兰州利用水力送到灵州,再转上陆路,从宁夏城进入内地,可以节省四十日的时间。”
“有了这条经济命脉,我们便能够加强对山北漠南的控制,等到凿空西域,这条路,就是流淌金银的河流!”
李舜举看着军图上苏油的长远规划蓝图:“那得将战俘和生番用起来,也算是以工代赈,总不能让他们白白耗费粮秣!”
苏油笑道:“那你得说服范公才行,要不这样,人力畜力一起用,反正宁夏城运到韦州的饲料不少,此战缴获也颇丰,让毕仲游好好安排,抓紧建设。”
“难得宫使到来,黄河水产滋味也不错,走吧,我请宫使吃黄河大鲤鱼!”
后世的银川黄河鲤鱼那可是黄河鲤鱼里边的极品,还有鸽子鱼,除了商州鸽子鱼外,银川鸽子鱼也是上品。
配上另一种戈壁上的神奇特产——发菜,加上滩羊,面筋,苏油愣是指挥着厨子,给李舜举在冬日的灵州城,置办出了衣着相当丰盛的美味。
拌发菜,糖醋黄河鲤鱼,清蒸鸽子鱼,芹菜发菇炒面筋,爆炒羊肝腰,手抓羊肉……
最让李舜举难忘的,是一盘烩腰柱和一盘沙葱羊肉饺子。
烩腰柱的做法,是将羊脊髓放入锅内煮熟,捞出晾凉后,用小刀轻轻刮破外皮,把外皮撕去,切成小段。
然后置旺火,倒入清汤烧开,放入脊髓、发木耳、精盐、胡椒粉、花椒水、姜汁、葱丝,撇净浮沫,勾芡,淋上明油,撒上香菜即成。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凉州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凉州
这道菜吃起来软嫩鲜美,富有营养,点上几颗枸杞,色香味俱全,特别适合李舜举这样的老人,是滋补佳品。
而沙葱羊肉饺子做法简单,全靠食材取胜,这一带戈壁河滩上野生着很多的沙葱,只需要加一点花椒水、姜汁,和胡麻油、葱花、羊肉馅、盐拌在一起包成饺子下锅煮熟就成。
考虑到李舜举年迈,苏油连胡椒粉都没放。
就算这样,已经让李舜举吃得不像一个老头,反倒像一个刚从球场下下来的军士。
发菜到了后世,已经成为国家一级保护的珍贵植物,可在现在,戈壁上到处都是。
加上冬季所有植物都已经凋零,现在反而是采发菜的最佳时机。
清代李渔曾经写到:“菜有色相最奇,而为诸书之所不载者,则西秦所产生之头发菜是也。浸以滚水,拌以姜醋,其可口倍于藕丝、鹿角菜。”
苏油殷勤地给李舜举布菜:“公使别净吃饺子啊,那玩意儿哪里都能吃到,来来来,这个却是不容错过……”
“这是啥?”
“这是发菜,做法与南海海蜇头,鹿角菜差不多,不过口味却比那两样更好。传说,汉代苏武牧羊北海滨时,便是以之充饥。”
“是吗?”李舜举怀疑地看着苏油挑过来的长丝:“你少来,司马迁记载苏武牧羊,‘渴饮雪,饥吞旃’,吃的是节杖上的羊毛坠子。”
苏油笑道:“羊毛能吃?吃了能不死?读书最怕囫囵吞枣,生冷不忌。”
“这个菜与黑羊毛差近,史迁记错了也不一定。不管是不是吧,总之此物补血,化痰,止咳,尤其清肠胃,解积腻,那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是吗?那等我巡视完军中,便带一些回去,这冬日里不见菜蔬,日子难过得紧。”
“那宫使不妨多吃一些。”
高遵裕和石勇对视一眼,这玩意儿还有这功能?不约而同将筷子伸向了那盘发菜。
见几人吃得停不下来,苏油说道:“冬日里,伤风咳嗽积腻都时常发生,听说陛下最近也身有不适。要是国舅和宫使觉得这道菜还不错的话,可以从蕃人那里采购,制成干品,给太后和陛下进上一些。”
高遵裕说道:“国公你为何不进?”
苏油说道:“别提了,前段时间关于三路建设的问题,不合多了几句嘴,范公上奏说是我说的,结果陛下就下了申斥,说要我先管好军事。”
“我怎么还敢献吃食上去?这个事情啊,只能由你们来最合适。”
李舜举说道:“那就我和国舅来吧,当年欧阳永叔闻蔡君谟进小龙团,惊叹曰:‘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耶!’国公乃文坛华翰,国士楷模,这种风议,能不沾就不沾。”
苏油说道:“宫使多虑了,今年河套的生蕃难过,我是实在不忍心见他们饥羸而亡,能多一份生计,好歹也能少死几个人。”
李舜举肃然起敬:“京中那些徒知议论之辈,真该好好听听,来,我敬学士一杯。”
……
凉州,河西最大的冲击平原,汉羌交杂,民风彪悍。
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精骑在汉唐时为天下之冠,素有“天下锁钥”之称。
夏人立国,将凉州立为“陪都”。
凉州城头,一名身着厚皮袍的蕃人,正在楼台上向东观望,他的身边,站着一位师爷模样的汉人。
如今的凉州城,人心惶惶,图干部和野利部进入休屠泽之后,凉州成了一座毫不设防的城市。
连太守都跑了。
凉州人便推举了两名当地豪强大户出来做头领,两人都是豪商,蕃人叫野利荣绪,是曾经辉煌一时的西夏后族,后来因部族中进献了钢甲之术,被家梁纳入麾下,和图干部一起成为了生产祁连青锋铁的重要部落。
自从野利皇后被没藏氏诬死,野利氏大遭屠戮,侥幸躲过屠杀的余部避祸青唐之后,野利部对嵬名氏的忠诚度,就已经谈不上了。
剩下的,就是个利益问题。
铁鹞子铠甲和青锋剑,卖给夏人收获的利益更大,这就是他们来西夏的原因。
到后来,家梁和他们一起改造了冶炼技术,又打通了西域和青唐的联系之后,图干部和野利部的日子就过得美了。
山高皇帝远,两个部族一手倒卖军器,一手倒卖玉器,一手倒卖丝绸瓷器,连宋国大豪商唐四郎都被惊动,派遣专人来与他们合作。
野利荣绪身边的那位汉人,就是唐四郎的手下,据他自己说,叫宋远。
如果怀戎堡的老悉多见到他,一定会认出来,这位就是当年在黄河边接应李清,最终功败垂成的的宋军小队头目。
远处出现了一支骑军,清一色的九原骏马,全幅具装。
中间一支重骑兵多达五千人,骑军的具装,和野利部重新起家的马铠一模一样。
但是野利荣绪是冶金专家,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种铠甲比自家生产的轻便很多,根据马步的轻捷程度来判定,起码轻了三分之一以上!
而且铠甲也不再是银白雪亮的颜色,而是另外一种曾经让野利荣绪垂涎欲滴的技术——宋人的烤蓝!
除了这一点,这几乎就是一支复刻了西夏龙虾战甲的重骑军队。
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长枪。
枪杆很长,但是很细,足以说明其强度。
和西夏铁鹞子不同,他们的长枪尾部有一个巨大的木托,用于平衡长枪的重心,使其不会过于靠前。
枪尖长近一尺,三棱的,野利荣绪知道这东西要是扎到人体,中枪的人基本就只有放血等死的下场。
他们也想过要仿制,不够成本太高了,划不来。
相比重骑,更让野利荣绪惊讶的,是重骑两侧的两支轻骑。
烤蓝的钢盔上红缨飘扬,身上是野利荣绪看来甚至能够称得上奢侈的红色毛呢战袄,战袄上,是被种珍称为“抱肚”的烤蓝的薄钢片覆压式身甲。
裤子比较紧身,每人都是铮亮的齐膝硬皮靴。
每匹马上挂这一个奇怪的圆筒,野利荣绪不知道,那是盛放鹤胫短弩的拼接箭筒,容量是五十支。
马匹右侧,是一柄古怪的漆黑弩弓,左侧鞍下挂着一柄长刀,刀型比较直,是备用刀。
骑士身上还挂着一把,刀型呈美丽的弧度,那把看来是战阵常用。
骑士腰上还有一个蹀躞带,前后都有数个皮囊,前方的皮囊里边是随身物品,后边的皮囊里边露出五个木柄。
马屁股后裹着一个包裹,野利荣绪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实那是骑军的睡袋。
鞍后一边还有一个大皮囊,那是行军袋,除了饭盒小锅之类,还有干粮补给和马匹饲料。
野利荣绪的目光落到控制着牛皮缰绳的骑军的手上,他们甚至奢侈到人人都戴着手套!
三支骑军在凉州城前停了下来,从中走出来一骑,不过没有那种威武的军装,就是一个普通商贾打扮的裘皮袍子。
宋远笑了,对着野利荣绪说道:“走吧,下去迎接。”
两人来到城下,宋远拱手道:“提举可算是来了。”
骑士掀开连接斗篷的兜帽,露出一把大胡子,正是李庸:“我来接掌四郎的产业。”
野利荣绪拱手:“那我要验过凭信才行。”
李庸从身侧皮包里取出一个信封,信封是从四面朝中间折拢,上边用火漆盖着一个圆圆的印章,递给了野利荣绪。
野利荣绪小心验看了火漆印章,然后拆开看了,让开大路,伸手向凉州城门洞一摊:“请!”
李庸在两人的带领下,来到一片坊市,坊市似乎丝毫不受战争和军队到来的影响,依旧在忙碌地冶炼锻打。
野利荣绪介绍道:“这一片作坊,并里边的匠人,器具,库存,都已经完成了交易,是四郎的了。”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辽国变故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辽国变故
李庸深吸了一口气:“库房在哪里?”
野利荣绪一直西边几个大院子:“那里就是。”
李庸进了大院,将院门关上,来到一间大库房前,撕开封条,从腰间取下一把钥匙,打开了大锁,将颤抖的手放在大门之上,然后猛然拉开。
银光闪耀,一摞摞成色崭新,打磨光亮的重铠,有序地叠放在库房当中!
所有的库房加起来,怕不有三千具之多!
“到底知道你是谁了……”这一刻,李庸终于证实了自己心中那个最不敢相信的猜测,喃喃地说道:“藏得好深啊……穷奇。”
……
延州,沈括收起了信件,对厅里跪着的一个蕃族年轻人笑道:“你哥哥胆子还真是不小,梁永能都已然授首,他还敢打绥德的主意?还真是名副其实的阿约勒。”
阿约勒藏语的意思是无角的牦牛,有个对等的汉字叫犝,本是延州一带的蕃部首领,因为仰慕梁永能,一直心向西夏。
厅中之人却是凌杰阿约勒的弟弟凌杰吴射:“哥哥他糊涂了,大宋现在就是天中的太阳,夏国就是凌晨的星星,哥哥看不清形势,想将部族送入地狱,我只能来告诉大宋官人,早做防备。”
“你兄长的计划是什么?”
“哥哥已经蛊惑了八万部族,还有绥德城中,也有三百蕃人答应做内应。”
“是征哥弘旿他们吗?”沈括说道:“告诉你兄长不要上当,那是景思谊布下的陷阱,就等着你兄长上钩呢!”
“啊?”凌杰吴射不禁大惊失色。
沈括摆摆手:“我是文官,和武人的立功渠道不同,他们是杀人越多,皇帝给的功赏就越多,这是景思谊年轻,希望借着你哥哥的人头,作为上进之阶!”
“所以你要告诉你哥,千万别轻举妄动,这样我还有机会救他。”
“有个字眼你用得很好,蛊惑,那些跟从你兄长的蕃人,是出于什么目的?你兄长又为何能蛊惑到他们呢?”
凌杰吴射说道:“大体就是那几样,说最好的草场,会被汉人占了,蕃人全都要被赶到最差的草场戈壁去,还不准移动,我们蕃人的生活不是这样的。”
“还有就是,你们要对我们刺手,剃发,穿你们的衣服,说你们的话,说你们规矩多,不自在。”
沈括笑了:“你们当戈壁草场没用?那才是好地方,只是你们不会用而已。放心,考虑到你们生产粗放,缺乏必要的技术,那些草场还都需要改造,因此不会分配给你们。”
“给你们草场,都是好地,不过有一条是真的,就是牧场都有疆界,每丁两百亩,你们不能跑别人家里去放牧吧?”
“以前那些山场草场,都归头人所有,你们放牧的牛羊,其实都是他们的牛羊。”
“现在这两百亩地上的牛羊,生出来的马驹,牛犊,都是你们自己的,那上边的产出,全部都是你们自己的。”
“十年之后,方才向朝廷缴纳赋税。”
“两百亩地,如果用我们汉人的技术,种上优质的牧草,秋天贮藏起来,让牲畜冬天里都能够吃得饱,你知道能养多少头羊吗?”
“用我们的办法,一亩地的草,能够养十五只羊,三到五头牛!”
“也就是说,两百亩地,就算只用一半种草,一半放牧,加以轮作,我们就算五十亩在产草,那都是七八百只羊或者一两百头牛!都是你们自己的!”
“当然,你们要保持你们自己的生活方式,我们并不干涉,两百亩地就是你的,你爱怎么过怎么过,不过有一条,不能打扰到别人。要去别人的地头上放牧,总需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吧?”
“你们以往的那些头人,要是去到别的头人的山谷放牧,也会引起战争的是吧?这不是一个道理吗?”
“这些东西四通商号会收购,人家对品质是有要求的,要干净,卫生,反正有一套规矩讲究,包括着装。”
“现在官军已经全复河套,当然也就用不着再刺手了。”
“刺手是为了区分投顺蕃族和敌对的蕃族,害怕官军将你们视作敌对蕃族加以伤害,本身是为了保护你们。”
“战争已经结束了,会有技术员来教你们怎么种草,怎么收割,怎么搭棚子,怎么储草过冬……要是连汉话都不会说,怎么教?”
“不过有一点你们放心,教你们汉语的不是汉人,同样也是蕃人,汉蕃话都会说的法师,二林祖地的法师!这一条,你们兄长没有告诉你们吧?”
凌杰吴射抬起头:“如果官人能够让几名法师跟我回去,我就有信心说服部众投奔大宋!”
沈括笑了:“现在河套全境都归入大宋,再与大宋为敌,真的一点前途都没有。”
说完取过一本《法典》,一份政策宣讲的册子:“法师现在还在路上,不过这两本书送给你,一本是二林祖庙的法典,一本是蕃人投宋的相关政策。”
“按照六路都经略司关于投宋部族人口和赏格相关规定,像你兄长这种八万人的规模,那就是与一州相当。朝廷起码会给一个刺史或者团练使的头衔。”
“是成为别人功劳簿上的人头数字,还是自己成为大宋的一州团练刺史好,将两本书拿回去,让你家兄长再好好想想吧。”
等到凌杰吴射感恩戴德地去了,沈括才脸色大变,慌张地抓起令箭丢给卫兵:“持我令箭,星夜前往绥德,告诉景思谊,征哥弘旿和他手下三百人有异心,赶快处理掉!”
“处理完征哥弘旿,下山向独战岭集结,我会派遣李达、焦思耀配合,咱再演一出空城计!”
十一月二十五日,鄜延路经略使,知延州沈括上奏,境内最大一股顽蕃凌杰阿约勒、凌杰吴射兄弟,率领八万蕃众,出独战岭归降。
赵顼赐凌杰阿约勒姓名赵犝,知保安军,丰州刺使;凌杰吴射姓名赵董,丹州团练史。
到此,河套地区全体蕃部,尽数归顺大宋,再无后顾之忧。
……
汴京城,群臣全都松了一口气。
不仅仅是因为沈括的奏报。
最重要的,是赵顼的身体康复了。
河北四路经略安抚使文彦博奏报,辽国发生了巨大的政治动荡!
在大宋慈善团体的大力协助下,辽国燕云十六州的百姓终于得以安然度过旱灾、蝗灾和之后的大疫,大宋驻外慈善机构尽最大可能,拯救了辽国十六州无数老百姓的生命财产。
在此次救灾过程中,大宋医疗团队和僧侣,道众团队,也牺牲了二十多人。
耶律洪基听闻后大为感动,特意南巡,在辽国东京接见了佛果禅师,大律僧正、紫阳真人、张商英、钱乙等人。
同时邀请道崇大和尚和克勤大和尚前往中京宣讲佛法。
但是南巡只是一个幌子,因为就在同时,耶律洪基终于对耶律伊逊下手了。
十一月丁卯,辽武定军节度使耶律仁杰,坐私贩广济盐及擅改诏旨,削爵,贬安肃州为民。旋死于乡。
耶律仁杰是耶律伊逊最大的党羽,他莫名其妙的死了,让耶律伊逊感到严重不安。
果然,数日之后,耶律洪基下诏,将知南院大王、知兴中府事耶律伊逊坐以禁物鬻入外国之罪,被送移法司囚禁。
耶律伊逊奔逃到辽国苏州,企图让以往那些与他有合作关系的宋商将他偷渡到獐子岛上,投靠宋朝。
所谓的坐以禁物鬻入外国之罪,证据本身就是无良的宋国商人们收集的,耶律伊逊这是自投罗网,反手就被商贾们卖给了苏州太守。
耶律洪基大怒,下有司议耶律伊逊叛逃之罪。
伊逊之党耶律延格独奏伊逊当入八议,须得减死,被耶律洪基击以铁骨朵,将耶律延格幽于莱州。




苏厨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 对策
www.lfdag .com,最快更新苏厨最新章节!
第一千三百二十九章对策
其实耶律伊逊真正的罪名是诬陷皇后,构陷太子,而且还成功了!
耶律洪基当然不能在明面上承认这一条,只能以他罪坐之。
耶律延格的反弹,让耶律洪基心生警惕,结果耶律伊逊还在锁拿进京的半道上,就被缢死,之后辽朝上下,开始对其党羽进行大清洗。
耶律伊逊把持朝堂多年,党羽广布,这次清洗,直接让辽国失去了两千多名官员!
其中就包括了南院枢密使耶律仲禧,因为素党于伊逊,至是失势,“惊吓过度”而死!
好歹算是保全了家族,但是辽国在这种态势之下,想要干涉宋夏战争,几乎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而最为讽刺的是,让耶律伊逊入罪的那些“禁物”,转眼就被耶律洪基宣布,取消对大宋的封锁,可以自由买卖。
现在是耶律洪基,需要得到南部沿海诸州郡的政治支持,这就需要搞好和宋朝的关系!
西夏人就算想要通过外交求援于辽国之路,理论上已经被切断了!
同时,对大理的外交磋商也取得了重大进展。
原因很简单,高相爷有些干不过杨义贞了。
因为弄栋铜矿离杨义贞控制的洱海地区更近,因此当宋人从弄栋紧急撤退的时候,矿上的那些炸药,落入了杨义贞之手。
虽然论军力,高相爷比杨义贞厉害得多,但是杨义贞蓄谋已久,又是居高临下,一时竟然打了高相爷一个措手不及。
高相爷为了获取大宋在法理、经济、军事上的援助,同意了大宋提出的一揽子交换计划!
大理割让安宁河、建昌府给大宋,以及与交趾郡接壤地区的滇南铜矿,换取大宋弄栋铜矿的控制权。
大宋支持大理高氏为段氏复国的请求,以宗主的身份,承认段寿辉大理国王身份的合法性,宣布杨义贞杀国主段廉义为大逆之罪,攫夺曾经赠与杨氏的一切封号,承认高智升为大理王相,并升高升泰为定远将军,上骑都尉,命其讨伐杨氏。
最关键的,大宋将紧急援助高相爷一批武器,其中包括一百头战象,一千南海龙马,包括这一千一百人的完整甲具,另外还有两千枚手抛式震天雷!
这笔生意对高相爷来说其实是非常划算的,建昌府早就是飞地,只在名义上还属于大理而已,其实早就是宋人在直管了。
而滇南铜矿的开发程度,还远没有弄栋铜矿开发成熟,而且弄栋在云南腹心,滇南那些都在边境。
1...444445446447448...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