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不过差遣从之前的当红炸子鸡皇帝秘书知制诰,变成去坐了光禄寺的冷板凳。
大苏被贬黄州后,黄中庸还特意写信去黄州,托当地士绅加以照顾,老头十几年前在黄州做过一任知州,还有些关系。
因此他来堵门,苏油只能客气:“黄公有事召唤苏油一声就是,苏油自当上门拜访。”
“到了家门也不让门子通传,更是显得苏油不敬老尊贤了,要不先进去坐坐?”
黄中庸拱手:“下官给国公见礼了,贸然唐突,实在是有一事相求。”
苏油也还礼:“长行公客气了,但有所命,苏油自当尽心竭力。”
黄中庸说道:“这光禄寺的行当我本是做不来的,不过胜在清闲,有时间搞我的《圣旨典集》,结果大朝会一来,这懒就躲不过了。”
苏油不禁好笑:“没有关系啊,各部寺都有成例,长行公萧规曹随不就行了?”
“嗐别提了!”黄中庸一脸的不乐意:“陛下降旨,说是以往的朝会赐宴过于简朴了,要改;还有如今大宋有了南海,要加一些南海的菜式进去,以示广有四海之意。”
苏油说道:“那就加呗。这不正好,长行公是莆田人,海产是不陌生的。”
黄中庸说道:“怎么能随便加?海味在汴京那么贵,不能导人主以奢侈之风!”
“是是是……”苏油赶紧附和:“那长行公自己有考虑没有?”
“菜式没有!”黄中庸说道:“不过只有几个想法——首先是不能贵;其次是一年四季都得有;第三是不能显得简薄;第四还要是南海特有的特产,让别人一吃就知道是南海来的;第五是口味别太偏,要大家都喜欢吃才行。”
苏油不禁好笑,老头你有本事给自己这样上难度,那你有本事儿别来找我啊!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玉料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玉料
问道:“长行公,别的都好懂,这一年四季都得有却是为何?”
黄中庸说道:“这是自然啊,否则皇帝冬日里要吃荔枝,夏日里要吃冻梨怎么办?”
苏油说道:“那也有水果罐头啊……”
黄中庸拉着苏油的袖子走到一边:“不是人人都有明润你的本事儿,总是要防微杜渐才好。”
“接到圣命我就去找司马学士打听了,他说这事情得找你,我一想可不是吗,我在乌台吃过明润做的饭,那个蒜薹腊肉丁焖饭我是至今都还记得,嗯……嗨别扯远了,你说有没有什么办法吧。”
苏油说道:“这个啊,得看长行公你准备将菜式加在宴前,宴中,还是宴会末了。”
黄中庸一愣:“还这么分?”
苏油说:“要是宴前呢,可以是带丝拌海蜇皮;要是宴中呢,可以上一道椰子鸡,或者咖喱鸡;要是宴末的话,可以上椰香小面包或者南海罐头水果椰浆西米露。”
黄中庸大喜:“这么多?果真还是明润你有办法,不愧大宋第一老饕!可太好了,跟我去光禄寺!”
拖着苏油就要走,苏油说道:“长行公,我这还要去练习演礼,大朝会上失仪是大事……”
黄中庸说道:“也不在这一天,失仪是你一个人的事,赐宴没办好,是陛下和所有人的事,所以后者更重要。”
靠!苏油对这耿直的老头都无语了,老头心里只有朝政,压根就没有考虑过个人。
赐宴没办好是你受罚,失仪是我受罚,压根不是一码事儿好不好?!
拗不过倔老头,苏油只好回头跟张麒招呼:“小七哥,去方知味叫上厨子,还有刚刚所说的几样菜式的备料,我估摸着光禄寺御膳房那边没有……”
其实这几样菜式都很简单,带丝拌海蜇主要是调味,蒜泥生抽黄酒,关键是醋要好,喜欢酸甜口的还可以加点白糖。
椰子鸡用南海产的椰肉丝磨粉熬出椰浆,煮出来的椰子鸡清淡鲜嫩。
世间万物,皆可咖喱,咖喱鸡就更简单了,但是味道稍微有些浓郁,有些人可能吃不惯。
椰香小面包和普通面包差不多,不过加了椰蓉。
西米露是用的南海一种棕榈树芯的淀粉做的,苏油还顺便指点了御厨两招,这玩意儿还可以做珍珠丸子,做出的粉皮可以包水晶饺子和水晶小笼包。
水晶蟹黄小笼包的卖相可将黄中庸美坏了:“好好这个好!御宴菜式还是清淡美观的好,咖喱鸡就不要了,换成这个!”
苏油问道:“那长行公我可以走了不?”
黄中庸还在孜孜不倦地品尝新菜品,头都没抬:“厨子留下,国公你可以走了……”
苏油一脸的无奈,你还知道我是国公!
才出得光禄寺门来,却又被人堵住了。
这回是宗室,赵宗谔家的公子赵仲迁。
赵宗谔现在是皇宋银行大董事,人也已经变得很懂事,以前当大宗正的时候还贪污宗室用度被弹劾,现在成了宗室里边扶贫济困的大善人。
这几年在政策制度方面和四通配合得很好,尤其是去年,借着朝廷检察到县的风,在皇宋银行里也搞了个纪律检查,揪出了好些个蛀虫。
这些蛀虫可是没啥好说的,背景再大也大不过有太后撑腰的大宗正。
赵宗谔和史洞修放胆收拾,最惨的两个被分别丢到沙门岛和新宋洲,一时间皇宋银行制度整肃,老头威势无俩。
赵仲迁学问不行,在皇家理工学院长期被小妹罚站的那种,不过出来之后在商场上却表现出了自己的天赋,联合自己的弟弟在南海拿下了好几个矿点,往大宋倒腾金属和宝石,还有了自己的船队,成了肥得不能再肥的海商。
苏油看到他就没好气:“你老是来纠缠我干啥?你去找我族兄啊!”
赵仲迁也不跟苏油客套:“国公你这就是说笑了,你那老族兄多高的崖岸,我现在一身铜臭,凑得到跟前吗我?”
拉着苏油的袖子:“不让国公你白牵线,到时候利润分你两成。”
“我稀罕你这两成!”苏油往回扯自己的袖子:“大朝会上失仪,你这两成赔得起?”
“别呀哥哥!”赵仲迁不放手:“眼看就新年了,再不开工都来不及了,今天你无论如何都得跟我去把原料要过来!”
“现在京中珠宝行竞争也激烈,这个忙,你必须得帮!”
这娃是打上赵顼赏赐老族兄那些和阗美玉边角料的主意,汴京城各家珠宝行,现在什么都不缺,就缺和田白玉。
因此赵仲迁知道消息之后,骚扰了苏油好几回,要用这批玉料巩固和蚨祥在大宋珠宝行的头羊地位。
两人关系这样好,是苏油再南海招商的时候,小赵很给面子第一个响应。
这人情不能不还,苏油想了想:“也行,正好有件事儿也要着落到你铺子里的巧匠身上。那就走吧……”
老族兄家里还是那么冷清,似乎过年对老族兄来说,就是多了几天整理笔记的日子而已。
门子也还是那个老门子,老族兄还是一如既往的风格。
那边为朝廷完成《元丰编修唐六典》,这边还利用难得的机会,把自己关于六典的笔记,组撰成一部《六朝遗隐》。
这是老族兄独有的能耐,朝廷命他编书,他从来都是一边给朝廷编一套,一边给自己也编一套。
苏油带着赵仲迁进门,老族兄从老花眼镜框上边翻着眼睛看他:“你不去练习演礼,小心到时候出了岔子。”
苏油耸了耸肩膀:“到时候我就挨个告那些影响我的人,上午被长行公拉去搞菜谱,出门又遇到这位。”
苏颂多灵透的人:“那批玉料做不了大件了,能开出镯子的都开了送宫里了。”
苏油笑道:“真要能出大件,也不敢拿到市面上去,要不族兄就交给我们,到时候总能得几件小玩意儿。”
苏颂拿毛笔一点院子对面的库房:“那边,竹炭边有个麻袋,拿走吧。还有那么多东西我也用不了,你改天都拖你家去吧。”
“嘿——”苏油赶紧去库房,发现库房里堆放着刚刚发下来的布料,绸缎,冬炭,面粉,美酒,还有腊肉罐头柴米油盐……
老族兄现在是集贤院学士,算是进入了汴京城核心大佬圈子,赏给从优,一间屋子都快堆不下了。
拎着被扔在角落里边的玉料回来,笑着打趣:“老族兄你这宅子要是进贼,那他这个年就过得肥了。听说陛下赏赐宅邸,被族兄给辞了?”
苏颂说道:“我一个老头子哪里需要那么大的屋子,当然辞了。”
苏油也不好劝:“那族兄我们就走了?年节你还是和我们一起去尉氏啊。”
苏颂又透过老花眼镜架子翻出目光来看了他一眼:“你这样子,到时候搞不好都被贬黜京外,先过了大朝仪再说吧。”
从苏颂宅子出来,上了和蚨祥的豪华马车,赵仲迁才长舒了一口气:“太难受了,刚刚我连大气都没敢喘一口。”
苏油好笑:“何至于此?我老族兄人很好的。”
赵仲迁摇头:“那得看对谁,要是二十一叔来,你族兄肯定与他相谈甚欢,我……怕是跟他连话题都找不到,我连宋会要都没搞清楚过,还能跟他聊唐六典?”
苏油笑道:“我族兄博学得很,你跟他聊南海矿石他肯定也有兴趣。”
赵仲迁翻着白眼:“我就知道那些石头价值多少,你确定你族兄爱听这个?哎哟被你打了岔,赶紧将玉料取出来给我看看。”
玉料还剩下了不少,赵顼其实挺大方,不过都是边角,要做什么可得好好思量。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入使线路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入使线路
这个苏油稳拿手,后世和田玉稀少珍贵,螺蛳壳里边做道场的功夫都玩到了极致,苏工的雕刻技术已经到了堪称登峰造极的地步。
题材更是丰富多彩寓意吉祥,雕个螃蟹就叫八方来财,雕个知了叫一鸣惊人,雕个猴子趴大象叫封侯拜相,雕个猴子趴大马叫马上封侯,雕个青蛙叫呱呱来财,雕个蝙蝠莲蓬叫多子多福,雕个蜘蛛落脚背上都叫知足常乐……
赵仲迁抬杠,我要是什么都不雕,就一块光白板呢?
苏油说那就叫无事牌,寓意为平安无事。
靠!赵仲迁都被苏油的惊着了,文人脑洞大,就可以这样耍流氓的吗?
转眼又笑得两眼都在往外冒元丰重宝,哥哥你真是把到了大宋士大夫的脉了,他们稳好这一口!
题材一丰富,创作的自由度就大了,不再受材料形状的限制,这些边边角角,都能够变成上等的雕件。
苏油继续出主意,那些带沁带皮的才是好东西,多了颜色和质地的变化,更能发挥想象力,搞出好玩意儿来。
能彰显匠人的巧思,就提升了雕件的档次,还有返璞归真的韵味,这个潮流,必须给它带起来。
说到潮流赵仲迁就笑了,大宋带货第一人在谁家?不就是你大侄儿吗?
两个奸商一路商量,车都没到和蚨祥,营销方案都已经弄妥当了。
晚上从和蚨祥回来,苏油袋子里多了两个戒指。
戒指是黄铜的,款式很简单,上边有一个叶子一样的小拨片。
戒指中间是一朵花,旁边有一个圆孔,可以看到里边有个数字0。
苏油带上戒指,给石薇演示:“戴到食指上,礼拜一次,就用拇指拨动一下,数字就会变化。”
说完轻轻拨动一次叶片,圆孔里的数字就变成了1。
苏油给石薇也戴上:“有了这个,每次礼拜就不会记错数目,哈哈哈你老公聪不聪明?”
石薇搂着苏油的胳膊:“夫君这是救了命了,礼拜有好几回,今天听宝安妹妹说,以前吕相公,就是在朝拜的时候记错了次数,被落职了。”
苏油说道:“现在白天要装着没事儿一样演礼,陪侍,就只能晚上措置军务,这段时间我又得住军机处了。家里事情也多,年节的准备,还有各方的年礼,就只能拜托你了。”
石薇说道:“有小七哥和绿箬姐在,你放心吧,不行我还可以去求宝安和老太君,有他们把关,总错不了的。”
苏油想起了苏颂的交代:“对了,族兄那边好多东西用不了,记得让小七哥去拉回来,还有宜秋门周大娘子哪里,风萝卜和腊猪腿也别忘了,这些都是人情。”
石薇笑得都要倒了:“知……知道了,夫君就是古怪,白吃白拿人家的,在你这里倒成了人情!”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油就住进了军机处值班室,白日里参加礼仪训教,常常还要被赵顼点名,陪着去太乐局看音乐、二舞的排练,去太常寺欣赏新制的礼器,检查鸾仪五辂的修复整情况,总之忙得不行。
到了晚间,苏油还要浏览蔡京,晁补之留下的当日工作简报,做出批示,部署漕粮,加工,车辆,军器,火器,被服,马匹等一系列的工作。
还有就是电报,这项工作一直没有停顿,天师府张道人发现了金合欢胶对金属极好的附着性,用它作为导线绝缘材料,然后沈括用生丝,弹簧钢丝和地丁橡胶作为电缆包裹层,制造出了性能非常可靠的电缆。
元丰三年十一月朔,沈括将之铺设到洛河河底,变成水底电缆,解决了电缆跨河的问题。
苏油立即指示,将电报线从兴洛仓延伸到洛阳,建立西京电报局。
同时要求明年六月之前,将电报架设到古渭,宁夏,延安,麟州。而黄河下游,则要从濮阳架设设到大名府,胶州,陈留。
元丰四年,电报线将向西南和东南延伸,分别架设到成都和杭州。
如今炸药主要是硝化棉,硝酸铵,以及硝酸铵配比的黄炸药,产地主要在上海务,这些东西需要运送到前线,也必须依托漕运。
而且因为长途运输炸药实在是太过危险,苏油指示嵩阳兵工厂另外开辟一处山谷,成立专门的炸药工厂,两浙路转运原材料,到了炸药工厂在进行化工合成,之后送往华阴配发给部队。
好在赵顼为了这场战争准备了很久,加上苏油这个活财神的调剂,这么大的战争准备工作,隐藏在大宋年底各路货品交换的高峰时节里,竟然将中书和三司都欺瞒了过去。
苏油给赵顼的方案,就是前期尽量通过商业手段完成前线物资调配储备,而不走政府征发调拨的路子。
尽量只亏皇帝一个,还有苏油自己留在陕西的那部分财产,最好的结果,就是一直隐瞒到战争爆发那一刻才被夏人发现。
这一天赵顼正在陪伴苏油检查新制钟磬,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军人匆匆来到太乐局,对赵顼禀告:“陛下,西夏使节大有问题。”
和苏油对视一眼,赵顼转头问那位来人:“君正,夏使有什么问题?”
匆匆赶来的少年叫高公纪,乃高士林的儿子,在苏油和赵顼跟前是晚辈。
经苏油举荐,和大哥高公绘一起负责整顿京周义勇有功,被赵顼升做了永州刺史。
不过因为高士林在商州保障西军后勤,赵顼就没有放这两个晚辈外任,而是继续负责京周义勇治安。
大朝会之期,赵顼又给了两人引伴的差遣,作为专门负责接待外宾的人员。
一个负责辽人使馆都亭驿,一个负责西夏使馆教亭西驿,监视的意思非常明显。
就听高公纪说道:“之前接到陕西路转运司奏报,西夏将派遣李清作为正旦使臣,然而现在却换成了梁屹多埋。而且平常安排的夏使入朝线路,是从萧关入宁夏城,然后卫兵监督到洛阳,只后入京。”
“而这次夏人的路线,却是从银州过来的,在清涧城由绥德军护送,从河中府到黾池才走上的旧路。”
说完从如今的军人标配皮包里取出一摞纸张:“这是他们沿途的关防印信。”
赵顼取过来看了:“他们说了是什么原因吗?”
高公纪说道:“他们说西夏有传言,天都山李文钊叛匪准备拦截使臣,阻断贡路,夏国为了表示恭顺,防止万一,特意选了一条更加安全的线路。”
赵顼就笑了,这是苏油之前和他商量好的,陕西路和永兴军路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粮秣,苏油让王厚联络李文钊和禹藏花麻,在葫芦川沿线和梁永能制造对峙,同时让狄咏出环州,在白马河和归德川之间骚扰生蕃,逼得梁屹多埋只能从更东边的清涧城过来。
清涧城是种小五的地盘,延安是沈括的地盘,这俩货对苏油的意思明白得很,带着夏人远远的绕路,一路看到的都是节日即将来到的欢乐气氛,哪里有半分紧张战备的样子。
苏油说道:“外交无小事,他们说改就能改?事先没有及时通报大使更换人选,也没有通报改换入使线路,这都是不合规矩的。”
“陛下应当派遣鸿胪寺官员严加申斥,究问事实,反正正旦大朝会不等人,赶不赶得上,参不参加得了,那得看他们的解释态度。”
苏厨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 问询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章问询
赵顼早就得知了西夏局势的变化,知道苏油憋着坏水呢,笑道:“听说这个梁屹多埋,当年在囤安寨对明润你甚是无礼,要不,这次交涉就交由明润你负责,好好快意一回?”
苏油微笑道:“这怎么行,外国使臣,自有礼宾院,鸿胪寺负责交涉,此乃国朝制度。”
“等到他们把这两处糊弄得差不多了,军机处才会收到边军急报,那时候由臣出面,方才顺理成章。”
“哈哈哈哈……”赵顼忍不住开怀大笑:“对对对,这样才是正理,我大宋乃礼仪之邦,当有大国气度,一切必须要按照礼数来。”
……
教亭西驿,西夏使馆,梁屹多埋已经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
从人匆匆进来,梁屹多埋赶紧问道:“怎么样?人找到了吗?”
从人面带难色:“找……找到了。”
梁屹多埋说道:“那赶快备上厚礼送去,就说我明日,不,今晚,今晚就去府上拜访。”
从人说道:“这个……国公府上的人说,益西威舍事务繁忙,大朝会前都不会回来了……”
梁屹多埋问道:“不回来,那人住哪里?”
从人说道:“住在皇宫边上的一个庙边上,那里戒备森严,看门的穿的都是细呢子,高筒皮靴,我就站那里看了一眼,立即就有人过来盘问……然后让巡街节级将我带出了两里地……”
“听节级说那里是大宋要害重地,时常出入都是节度使以上,等闲连汴京城的居民都不得窥视,何况我等……”
梁屹多埋面如土色:“见不到益西威舍,这可怎么整……”
高公纪回来就对梁屹多埋摆起了冷脸,说西夏使团不合规矩,要等待鸿胪寺调查问询。
梁屹多埋自家知道自家事,太后囚禁皇帝,这样的事情要是被大宋知晓,夏国绝对讨不了好。
梁太后给梁屹多埋的底线就是稳住宋国不得趁机发难,此外还要保证岁币继续发放。
从目前看来,宋廷还不知道西夏国内大变,正在忙着准备过节和正旦大典,梁屹多埋想了想,决定能混过去就先混过去。
至于换使臣改道路,其实也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找人通融一下,睁眼闭眼的事情。
于是他就想到了苏油。
苏油和梁屹多埋是打过几次交道的,当年谅祚围困囤安寨,便是梁屹多埋入寨劝降。
苏油还赠送过梁屹多埋一套精美的骨瓷茶具,表示自己守卫文明的决心,绝不会投降。
同时还认真地告诉梁屹多埋,寨子中缺水只是假象,谅祚要是继续固执己见,会一败涂地。
可惜当时自己和谅祚都认为苏油纯属嘴炮,以为囤安寨指日可下,毫无难度。
结果夏人在那里遭遇到了建国侵宋以来最大的一次败绩,自己连同谅祚都差点成了苏油的俘虏。
蕃人好勇,对能打败自己的人,有时反而会产生一种崇拜心理。好多抗击蕃人的宋朝将领,经略安抚使,在蕃人那里都能得到绰号。
也正是在那一战之中,苏油打出了“益西威舍”的名头。
虽然是手下败将,但是梁屹多埋一点都不恨苏油。
是啊,益西威舍明明白白地将一切都告诉了自己,让自己转告先帝好好退兵,一切都是先帝固执己见,咎由自取。
之后益西威舍还收拾了战争的残局,拯救了不计其数的蕃部,不但有宋国的,还有西夏的。
后来益西威舍要打萧关,一道命令下去,两川五十四蕃风闻景从,自带饭盒跟随,就是为了报答益西威舍当年救苦救难的恩德。
可以这么讲,苏油在横山蕃人中的声望,甚至比他在陕西路汉人中的威望还要崇高,已经属于半神之格,好多牧民家庭里,都挂着他的画像。
再到后来就是开市了,苏油主动在渭州开立榷市,对于西夏蕃部商队睁只眼闭只眼,老实说梁屹多埋在里边可是得了不少好处。
可如今人都够不着,这点香火情指望不上了。
正没有抓拿呢,从人又来报:“都指挥,宋朝鸿胪寺的人来了。”
梁屹多埋只好打起精神出来见客:“夏国使臣梁屹多埋,见过上国官人。”
分宾主坐下,当先那名丰神俊朗的大帅哥说道:“我是鸿胪寺少卿蔡卞。”
说完朝边上的小帅哥一摊手:“这是我的手下,鸿胪寺丞邵伯温。”
鸿胪寺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掌地图、城险、镇戊、风候、防人道路之远近及四夷归化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