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田守忠对王文郁这做派就表示不赞同:“这我就要说你老王两句了,孩子长了本事儿,还不是售与官家?早几年晚几年有什么区别?你就是这臭德行,生怕旁人说闲话。”
“一会儿见到国公爷,你这当爹的不好开口,我这当叔的去说!俩娃在我们西军将门后辈里边都是出挑的,可不能让你这矫情爹给埋汰喽!”
这时候就见王文郁拿手掌挡住阳光,看着城门的方向:“别说我了,那边国公可就过来了,哎哟,我怎么觉得国公爷身边那小子像是你家老三?”
姚兕和王文郁乃是西军里著名的神箭手,眼神赛过旁人,这时也嚷嚷了起来:“可不是咋的!田泥鳅你狗日的发了啊!国公爷将三小子别腰上了这是!”
反倒是田守忠有些惴惴不安:“这……这别是犯了啥事儿吧啊?”
几个人懒得管他,已经迈步上前去迎接了。
高遵裕看到过来这几个人就没好气:“都闲的是吧?到得这么齐,我通知你们过来了吗?”
田守忠一脸的赧笑:“公务,我们都是公务在身。”
“公务?”高遵裕冷笑:“我怎么不知道?”
范龙山呵呵傻笑:“接到商州的公文,要河州军过来领明年的春装,我是纯过路的……”
姚兕赶紧点头:“就是就是,我也是去商州领取永兴军路汰换军器的,小子们今年操练得厉害,器械损毁了不少……路上遇到乞第,正好就一道了!”
高遵裕无奈的扭头:“明润你看,这些老兵油子,一个比一个奸滑。”
苏油笑道:“子茂,你来说。”
这字还是苏油给王文郁取的,王文郁赶紧上前施礼:“大家伙儿听说少保,啊不国公要来,都想前来一见,老伙计们聚齐一次都不容易,阿烈这次就实在是抽不开身,还请节度宽恕一二,让我等与国公爷一叙旧情。”
苏油对高遵裕拱手:“这帮杀才平日里散漫惯了,不过好歹算是西疆屏藩,又是因苏油而来,我替他们跟节度求个情如何?”
高遵裕扫视了他们一眼,见众人都缩了一下脖子,这才满意,骂道:“你们这帮不知礼数的杀才,新军王中官,童都卫不是国公旧交?曹节度、孙司马、王机宜不是国公子侄?怎么不见他们往跟前凑?简直荒唐胡闹!”
说完才放缓了语气:“来都来了,那就这样吧。正好了,有件大事要你们参赞,也不用我一一相请了。”
众人这才喜笑颜开,田守忠抢上前要给苏油牵缰绳,被范龙山一屁股撞出老远:“敢抢我的差事?我才是大巫护卫出身!”
这下连高遵裕都忍俊不禁,苏油笑道:“乞第,你现在是步兵还是骑兵?狼渡现在有能驮你的马了吗?”
“有!”范龙山就开始告黑状:“可是阿烈不让给俺,说是要送去汴京给陛下拉车的!”
田守忠在一边小心问道:“国公爷,我家三小子他……”
苏油点头:“嗯,老大不小的了,该成家了……”
“不是……”田守忠急了:“家里老大老二都成亲了,不差他一个,怎么,怎么就回来了?”
苏油跟田守忠逗闷子:“军机处负责士官培训,但是不负责士官诠选调配,这个问题,你得问枢密院才行。”
“哎哟国公你就别跟我耍官面文章了……”田守忠突然一转头:“小三子!说!是不是犯了啥事儿了?!你手里边捧那黑不溜丢的啥玩意儿?!”
“混账!”田遇还没说话,高遵裕先怒了:“军事机密!不得言父母家人!田守忠你守不守规矩?!”
田守忠哭笑不得:“国公,国舅爷,好歹给个话儿,好事儿还是坏事儿啊?”
苏油笑道:“这事啊,得看你怎么想,要是你乐意放手让小三子在沙场搏一个前程呢,大概就是好事儿。要是你舍不得幺儿,那就是坏事儿了。”
田守忠贼精灵,顿时笑得满脸花:“那我就不问了,小三子得蒙国公爷看得起,尽管可了劲儿的用!”
说话间几人就到了幕府门前,新军们一个整齐的持枪立正:“敬礼!”
苏油下马,对高遵裕说道:“节度操练得不错啊。”
高遵裕也下马:“不错是不错,就是渴战得厉害,几次演习都打出了真火,说起来头都疼……走吧,进去细谈。”
白虎节堂,大厅里一张沙盘,上边无数要点之上,插上了红色和蓝色的小旗子。
高遵裕也不客套:“从半年前,我军开始研究大规模建制新军的作战方法,除了沙盘推演,还经历了两次实战模拟。”
“之前只是在查找问题,进行磨合,探索战法。现在第一阶段大体告一段落。”
“按照军机处的战略规划,我军将分四路割裂西夏,其中中路,”说完用长木鞭一指沙盘:“将是新军负责的攻击重点。”
苏厨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赴宴
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赴宴
“此路大军仍然是突出萧关,在此之前,解决李文钊天都山部和保泰军司禹藏花麻部。”
“按照国公的指示,此两部之军,我们争取政治解决,但是也要做好军事解决的准备。”
“之后,我军将以萧关为前进基地,以镇戎军,德顺军,两川五十四蕃协从军为主扫荡河内,最后让出大路,做出与从柔远寨出来的延州军合击韦州的态势,引诱兴庆府大军出来救援。”
“新军对道路要求很高,但是只要占据大路,行动会非常迅速,待兴庆府大军出来,我们便可以利用马匹车辆快速进军,夺取鸣沙,溥乐,进据峡口,威胁灵州,切断其大军归路。之后以逸待劳,吃掉仓皇回救灵州的夏军,之后翁中捉鳖,解决静塞军司,达成第一阶段作战目标。”
苏油看着地图:“想法倒是很美好,但是夏人不一定按照我们安排的套路来。还有其余三路的呼应,我觉得国舅爷你也不要指望。”
“禹藏花麻这里也是未知数,按照这个作战方案,我军出了萧关,就是赏移口。”
“夏人吃过一次亏,那里如今必定是重兵防卫之地。查清楚他们有多少人马了吗?”
高遵裕说道:“根据机宜司的情报和禹藏花麻送来的消息,那里有七万大军,如今是梁永能坐阵。”
苏油说道:“梁永能乃是名将,他肯定也防着禹藏花麻一手,我军出击之处,是禹藏花麻和梁永能防区的夹缝,但是梁永能肯定会逼迫禹藏花麻西撤,自己把控我军中路的整个当面,否则在赏移口囤积七万大军就解释不通。”
“如果我军作战顺利,就可以压迫李文钊和禹藏花麻,如果战事不利,两人肯定反复,甚至趁火打劫断我归路。”
“到时候我新军只能放弃辎重,绕道鸣沙,浦乐,由环庆的定边,通远军接应,返回大宋,中间的损失可就太大了。”
高遵裕都傻了:“明润,是不是太多虑了?我新军还不能以一当十,不,以一当五?”
苏油摇头:“就算以一当五,两万新军能对抗的,也不过十万人。而中路前出之后受到的夏人压力,当在三十万以上。”
“还有,如果夏人行坚壁清野之策呢?收缩灵州以北,让我们空占千里,粮秣不继,待我无奈回军之时,再伺机反击怎么办,我们能保全身而退?”
“如果长期占领,青唐与辽国会如何反应?四路进取,如果一两路失利,甚至四路皆败,如何后续?”
“这些,都考虑过了吗?”
面前这位要不是数战大败夏人,打出宋夏新局面的能人,高遵裕都要怀疑这娃是不是以前王钦若、陈尧叟之类的投降派投胎转世了。
不由得说道:“明润,这样考虑,不是坏我军心吗?”
苏油摇头:“未虑胜,先虑败,冒险突进,那是双方实力相当的时候才干的事情。”
“我们现在有优势,最怕就是被别人逮住机会翻盘,因此就不能留下什么漏洞。”
说完问道:“战略司和战术司的参谋呢?这计划得重新考虑,只想着我们怎么打不行,还得考虑别人怎么打。”
高遵裕说道:“这个倒是已经在考虑了,我的意思就是将苏烈召来,由他担任蓝军统帅,他们这一帮子,模拟夏人;我手底下一帮娃子,模拟宋军,大家在沙盘上再推演一次。”
苏油说道:“要推演明白,就得摸清敌情,童贯呢?”
高遵裕说道:“去渭州了,王厚李庸联络李文钊和禹藏花麻刚回来,说那边最近有大动作。”
苏油说道:“时不我待啊,还有,这次考察,我认为后勤计划必须大改,先期将兴洛仓的粮食运往狼渡、渭州、延州、麟州,不能再等了。”
高遵裕有些麻爪:“这个……这个有些麻烦。”
苏油点头:“的确麻烦,但是国舅爷,现在都觉得麻烦,真到了要打的时候没粮出兵,怕不得更麻烦?”
高遵裕点头:“如果粮草交割给军方,我想明润保证没问题,但是交割给军方之前,得劳动几路转运司,这是凭空增加徭役,我怕转运司那边……”
苏油叹了口气:“这些问题,军机处去斡旋吧。”
高遵裕提醒:“那军备是不是也……”
苏油摇头:“旧军的军备可以,但是新军的绝对不行,必须随军行动。”
高遵裕还在争取:“要是只运铳炮,不运弹药呢?这个应该无大碍吧?”
苏油笑了:“国舅爷,别光想着防自己,还要防夏人啊……”
“这事情过于重大,铳炮的事情,等我回京奏明陛下再说吧。”
高遵裕也叹了一口气:“也只能如此了。”
苏油看了几位还有些摸不着头脑的老战友一眼:“那就先这样,们赶紧准备,三天时间够吗?三天之后,我们开始推演中路战局。”
“够了。”高遵裕说道:“他们也是玩老了沙盘的,对了,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蓝军军力上限人数,明润看怎么设定比较好?”
苏油沉吟了一下:“按……五十万人推演吧!”
“什么?”高遵裕不由得讶然:“五十万!太多了吧?!”
苏油毫不动摇:“夏人是这样干过的,元昊南征好水川,曾以倾国之兵造成以多打少的局面,将当时夏人十四岁以上的男丁,尽数征入军中。国内全部倚靠‘麻魁’,也就是健妇营担任防卫。”
“如果我们主动出击,梁太后极有可能下这种极端的征兵令,宋夏两国的国情是大不一样的。”
高遵裕咬牙:“此等虎狼之国……那是不是说,攻入夏境之后,我方可以判定高过车轮,无论男女,都可以当做敌兵看待?!”
你要干什么?!苏油吓了一大跳:“不行!这样哪怕国舅你有天大的功劳,陛下都保不住你!”
“算了,现在说战时纪律还为时过早,先准备推演吧,我去赴伍县令之约了,顺便摸摸陕西官场的路数。”
……
华阴是个小县城,也置办不出什么像样子的席面,伍县令也就是命人杀翻一头羊,炖了一大锅羊肉萝卜粉丝汤,白切羊肉,烤羊排,葱爆羊肝,酱汤羊蝎子,酸菜炒羊血肠,爆羊肚。
这还是苏油将粉丝酱料香料等从后世搬来个大概齐之后,才料理得出来的。
公使酒苏油就给伍县令免了,让张麒带了一瓶老窖十八年的永春露,一瓶酒就能抵陕西几只羊钱,算是大家攒了个席,这种口舌,苏油没有必要招惹。
伍县令连称不好意思,苏油笑道:“我自幼跟着阅道公学习,阅道公在蜀中为政宽平,然每以琴鹤自娱,绝不私用一文公使钱。饭食都是我去街市上购进食材,我们两个自办饮食。”
“蜀中的前辈公弼先生,因私用公使酒延请赴京秀才,自劾去职,连朝廷谥号都不要了,清廉如此乃是我辈楷模。”
“我是眉山人,好酒是不缺的,嘴也刁,与其让县令为难犯错,不如一退两宽,你出肉,我出酒,用蜀中话讲,这叫打个‘平伙’,各出所有,共谋一醉,岂不快哉?”
伍县令拱手道:“听闻国公所任,也是从来不动用公使钱,都是交给下属自用,月末报个账就行,此等高风亮节,当时所无,下官实在钦服。”
苏油说道:“那也是误传,支配和自用是两个概念,他们有支配之权,我也是要审查监督的,不然叫他们贪墨,连我都要受累。”
待到入了席,伍县令招了招手,一侧屏风里边,响起了丝竹之声。
伍县令拱手道:“无礼不成席,无乐不成礼,既然国公有所顾忌,我们便拿屏风隔开,听听曲子就行。”
苏油听曲音里还有胡笳羌笛之声,甚至还有琵琶铃磬,不由得有些讶异:“这不是教坊之曲吧?”
苏厨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辛娘
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辛娘
伍定说道:“这是华阴县一个戏班,行首叫做李辛娘,据说走南闯北,每年麦熟之后,便四处串场表演,西夏那边也去过,河套汉人当中也很受欢迎的。”
“哦?”
伍定说道:“李辛娘心思灵巧,最早竟然是名女道,后来被夏人掳去了,凭着唱曲儿的本事儿,从西夏混了回来。”
苏油点头:“陕西迭被兵祸,老百姓受了几十年的苦,的确可叹。”
“国家恃以为治者,民也。使民敦本而趋善者,县令也。伍县令,这五里侯,也是一篇大文章啊。”
伍定连忙拱手:“是,国公警句,下官时刻铭记于心,位卑未敢忘忧国。”
苏油说道:“施政行法,所贵者文朴而事约,易知而难犯。厘清职责,公开考绩,奖贤授能,治懈罚恶,接受监督,持中秉正,无偏无私。差不多就如此了。”
“剩下的,就是民生。带着老百姓安排就业,改善生活,提高亩产,敦促桑麻,蕃蓄禽畜。”
“之后便要助弱扶贫,开广民智,备匪防灾,抑制兼并。”
“华阴地处长安和洛阳的中段,就和郑州位于洛阳和汴京的中段一样,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交通要枢,发展商旅,运输,仓储,这些就是天生的财源,虽然商税大多归朝廷,但是地方也有不少提留的。”
“而且这些发展起来,对农产品输出和消耗就会增加。对了,华阴推广了莱山一号了吗?”
伍定笑道:“这是必须的了,现在县里军人很多,他们的俸禄好像很丰足,日常休沐上街手脚阔绰,我见了都羡慕。”
苏油笑道:“你那八十亩职田,就算全种了莱山一号,估计也真干不过他们。”
伍定举起酒杯:“这几年年成都不错,边境上也太平,日子怕是那些个盛世都比不上。”
“陕西一境,都是国公打下基础,下官也是受益者。年前陛下给县丞县尉以下都发放了津贴,下官捏着他们的钱袋子,现在才有了点五里侯的样子,哪里像以前……不多说了,下官敬国公一杯。”
苏油点头,和伍定喝了一个:“陕西转运使是范纯粹,副使是李察,经略安抚使是吕惠卿。我还以为陕西政坛可能会有些尴尬,现在光从华阴县看来,两人相处得还算不错嘛。”
伍定摇头:“下官听说的可有些不一样,小范夫子崖岸高削,士人仰慕其风骨,吕公乃是参政转下来的大员,副使一职,其实是有些低了。”
“所以按道理说,两人抵牾那是一定的。不过陕西的规矩制度,早在国公的时候就料理得明白,凡事皆有制度。”
“因此小范夫子的办法简单得很,那就是吕公提出的东西,基本上逃不过国公的窠臼,一翻制度一对比,孰优孰劣就明白了。”
“尤其是公开讨论这一条,更是断了无数小人的阴暗心思,所以陕西政治才这么清平。”
“不过吕公是经历过风浪的人,懂得容忍,所以两人面上相安是一定的。不过私底下嘛……”
苏油说道:“私底下怎么说,伍公还得讲讲。军机处还要依赖转运司输送粮秣,到时候误了军情可不得了。”
这就是利益交换了,苏油之前提醒伍定华阴的位置,现在又说军机处要运粮,这就是提前露口风,让伍定搞运输。
现在的运输和以往的民夫征调不同,是可以赚钱的生意,不过需要组织人力,因此由县令来做,那是再合适不过。
伍定也是人老成精,当然明白,因此要投桃报李:“吕公似乎更支持种五、徐禧,而转运司里,也分新党旧党……”
大家都是聪明人,话不用多说,种谔和徐禧的方案,是被军机处否定了的,吕惠卿看来又有想法了。
苏油点点头,知道了就好,总有办法纠转过来,今日宴会,值得了。
于是大家又转到了诗词歌赋上,伍定五十岁才得中的老士子,自己知道做学问到底有多难,因此对苏家人这样的天才就越是佩服。
聊到大苏的诗词,那就是滔滔不绝,好些故事连苏油这当叔叔的都不知道,伍定这个外人反而更加清楚。
宾主间愈发融洽了起来。
苏油这时候才有了听曲的心思,屏风的另一面,一个女声不知道何时唱了起来,节奏明快声音清朗,有念白有唱腔,虽然和传自南方的《青冢记》、《回音院》不是一个曲风,但是小说型戏剧的雏形已然建立了起来,歌词虽然不是文人士大夫一路,却依然有另一番的引人入胜。
苏油现在读的书很多,凝神听了一段就知道了:“这是在讲唐传奇《李娃传》吧?”
伍定笑道:“这个我都不清楚,曲本的名字叫做《李亚仙》,在华阴很流行的,要不,叫辛娘出来问问?”
苏油点头:“嗯,请出来见见吧。”
不一会儿,歌声停了下来,一名中年女子从屏风后面走了出来,容貌只是中上,不过似乎有一种出尘的气质。
来到堂下拜倒:“民女拜见国公,拜见县大人。”
伍定问道:“辛娘,你这曲本,是不是取自唐传奇?”
辛娘说道:“是,县大人你慧眼,故事取自《李娃传》。”
伍定赶紧摆手:“跟我没关系,这是国公说的。”
苏油微笑道:“辛娘你心思灵巧,这般演绎,在社会上肯定很受欢迎。”
社会是村上秋收以后,一村人狂欢的盛会。
一般就是富家出资村民凑桌,大家聚到一处欢庆丰收。锣鼓戏台一起上,大家边吃边喝边看闹个喜庆。
辛娘笑道:“的确如国公所言,陕西百姓粗朴豪迈,喜欢这个。”
苏油问道:“能读懂李娃传,还能将之演绎成戏曲,辛娘你学问也不低。”
辛娘低下头:“家门不幸,被夏人劫掠,还是当年国公俘虏夏人,大败谅祚,才将辛娘换回来的。辛娘日日焚香祈祷,却从未想过能与国公爷当面的福分。”
说完拜倒:“再生之恩,没齿难忘,请受辛娘几个头,只祝国公爷公侯万代,就算辛娘今后死了,也能心安。”
“哎哟使不得。”苏油赶紧虚扶:“伍老快替我搀扶辛娘起来。”
辛娘起身,都已经哭成一个泪人了。
苏油唏嘘不已:“当时安置得仓促,以往的伤心事就不说了,辛娘又何故做起了唱曲这行?”
辛娘低着头:“回到家乡,父母皆亡,辛娘孤身无靠,官府就给配了人家。”
“夫君是农户,他村中有个习俗,就是收成之后,会组个班子四处巡唱,收取些钱谷贴补家用。”
“我见他们唱的实在是村气,就忍不住改良了一二,却不料大受欢迎,这一来二去的……”
苏油说道:“好,好啊,辛娘你这也是人才,不容易,家中都还好吧?”
辛娘渐渐抛去了以往的生涩,换成了嫁人后的爽利:“拙夫是愚男子,不过胜在踏实肯干,如今家中有四十亩地,两头壮牛,还有两个娃子。日子算是村里过得好的。对了,他还是当年救囤安寨的义勇,家中还有国公当年颁发的勋章。民妇,很知足了……”
苏厨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新诗
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新诗
苏油不禁感慨,辛娘的文化相当高,对答知文守礼,甚至连唐传奇都知晓,可见少女时期也是书香门第。
经过一场变故,如今嫁作农妇,有了孩子,也算是不错的归宿,说道:“这样就好,孩子要好好抚养,你是读过书的,将他们教育成才,今后难说也不能给你挣回一个诰命。”
辛娘泪眼里带着笑:“都是国公所赐,从前种种,恍如一场大梦,现在这样的日子,才是踏实的。”
苏油说道:“对,手里有粮,心头不慌,我家八公平日里就是这般的教导。好好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辛娘再次拜倒:“其实人最要清楚自己要什么,国公一首诗写得好,辛娘给配了曲子,时常作为社戏开场。”
苏油说道:“你这是抬举我,其实就连我自己,有时候都不清楚自己要什么。”
“旧诗多是应景而发,过后也不见得就能保持当时的心境,修为不够,实在是惭愧。”
辛娘笑了:“国公爷太谦逊了,那民妇这便献丑,国公试试能否想起当时心境,如何?”
苏油点头:“这倒是个好法子。”
辛娘轻咳一声,屏风后面的乐器奏响。
诗歌唱了起来,歌声里边多了一分自傲与出尘之意。
八关漫溯雄王气,
七水絪洄壮帝居。
雨野搀犁时汉镞,
晴郊浚井偶周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