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当时的开封府尹乃是冯京,大宋对保护市民私人财产的力度是空前的,傅旋在开封府福建商会留有遗嘱,声明其在京中的财产,都是留给幼女傅明珰的。
商会的几位董事,都是这份遗嘱的证明人。
于是冯京驳回了傅旋儿子们的请求,将傅旋名下的财产拍卖,所得的钱财,委托前往獐子岛贸易的商人,送到了高丽。
朝廷但现在才知道傅旋这个女儿了不得,已经成了镇守高丽西京鸡林公的宠妃。
汴京城的房产价格是异常昂贵的,傅旋在汴京的产业生意也不错,这笔财富,足有数万贯之巨。
傅明珰便将这笔钱投资在了獐子岛上。
随着獐子岛的兴旺,傅贤妃名下的产业,也跟着水涨船高,渐渐变成了上百万贯的巨款。
就连王颙,有时候都要厚着脸皮向自家媳妇要钱花。
去年,傅旋的儿子傅冲做生意蚀了本,托人来到高丽,想要认回这个妹妹。傅明珰让管事打发了一份厚赐回去,算是帮了这便宜兄长一把,不过没有认他们。
这些事情都是真实的,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坐实了傅明珰傅旋之女的身份。
傅明珰听王颙这么说,不由得惨然一笑:“我与父亲相处的时日太少,之前心中一直对他怀有怨恨,恨他抛下我孤苦伶仃,等到真正明白他的心意,一切又已经晚了……”
她说的是自己的亲生父亲,王颙却完全误会,捏了捏傅明珰的小手:“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要是岳父大人在天有灵,见到你现在过得幸福,见到俣儿这么可爱,一定也是欣喜的……”
因为风向不是很顺利,帆船得走之字形切风,数十里的海面,却是走到近午方才抵达。
见到义天等一行人都在岸上等着,王颙赶紧下船来,对着众人行礼:“王颙岂敢劳兄长,使节,诸位久候,父王命我来迎接诸位,这不是太失礼了?”
等到站直身子,又对义天施礼:“兄长,一路辛苦。”
如果义天不是从小过于突出,引得权臣警惕,运作他出家为僧的话,义天现在的太子之位应当是妥妥的。
当年仁睿王后因为自己孕时梦到金龙入怀,以义天为贵,本意并不想让义天出家为僧的,无奈知道的时候,王徽的旨意已经下来,属于无可奈何。
王颙对这个兄长佩服非常,也是朦朦胧胧听说过长兄当年经历过的那些事的。
好在义天似乎也对佛法兴趣浓厚,就此淡出朝堂,在民间竖立起了巨大的威望,如今西行求经回来再看,更加的明透通达。
义天听到自家弟弟这样称呼他,也不以为意,微笑道:“当年我偷渡西行的时候,你还悄悄给我送米饼来着,如今也长成了临风玉树,听说俣儿聪慧可爱,怎么没有带来?”
王颙笑道:“那可是弟弟家里的宝贝,年纪又还小,担心海上风涛险恶,不敢让他上船。不过我把拙荆带来了,我大婚之时兄长却远在杭州,这一礼,现在就补上。”
傅明珰带着帷帽,俏脸隐藏在黑纱的后面,上来盈盈一福:“新妇见过大伯,大伯万里归来,高丽的文华佛法,必将更上层楼了。”
义天笑盈盈地说道:“弟妹的大名,愚兄在大宋都是耳熟能详,很好,利生修德,便是大慈大悲。此次带回经书两千多卷,还有汴京其余不少书籍。”
“蒙少保看重,说与陛下,还赐了我高丽一座印书坊,这才是我高丽的文明大事。”
金悌上来躬身:“兄弟相逢,固是喜庆,不过上师,国公,莫要失了高丽的礼数。”
义天赶紧对蔡卞一行躬身道歉:“见到弟弟,义天一时心喜,竟然忘了此节,实在是惭愧,容小僧与诸位高丽的贵客引见。”
众人又是一番见礼,之后才由王颙领着,来到傅明珰在岛上置办的大宅里,大家饮茶叙话。
傅明珰却躲到帘幕之后,作为女主人安排去了。
王颙坐了主座,见各色糕点,果子,茶饮次第送上,知道是自家心思灵巧的媳妇早就悄悄布置好的,不由得非常满意:“说句实话,这处宅邸,其实是拙荆的产业,我也是第一次到来。”
说完对张散拱手:“多谢节度使不远万里,将拙荆的嫁妆送来高丽,此等古道热肠,令王颙感激不尽。”
张散就是这片海域的王者,看来和王颙也很熟悉,话里调笑的意思很浓:“按我宋朝的法度,娘家的陪嫁,是一直由新妇掌管支配的,看来小公爷的经济之能,比家中新妇差了一些,这福啊,只能给儿子享了。”
众人都是乐,就见下人送来一张纸条,王颙看了,抬头说道:“听说土地庙七子,连同涪国公在内,都是惧内成性,还好意思说别人?”
众人更是捧腹,蔡卞笑得都不行了:“小公爷,指点你还嘴的这位,是贤内助吧?对大宋蜀中的情形颇为了解啊。”
“如今蜀中啊,男人外出从商成风,生意做遍大理,吐蕃,陕西,吴楚,甚至是南海,北洋。”
“家中老小,都是女人在照顾,家事也多是女人在料理,蜀中夫纲不振,我看要成为民风,遗患千年了。”
说完对张散说道:“节度使,说起这风气之先,国公和你们几位,好像还真是难辞其咎,以前的确没有听说过啊?”
“嘿你这老蔡,现在是人家揭咱们短,你胳膊肘怎么朝外边拐啊?”
张散与蔡卞同行了数月,又都是苏油一党,关系相当不错,连称呼都随意起来。
李拴住连连摆手:“这传言不实啊,不实啊……老三的日本新妇,对他那可是言听计从,低眉顺目,那可不是举案齐眉就能比拟的。”
蔡卞点头:“你看,李待制举例都不敢那自己来举,可见惧内是多么的严重!”
众人又是一通笑。
经此一番调剂,厅中的气氛顿时融洽了起来,傅明珰将聚会安排到私邸中来,大家说话果然就随便了很多,很快拉近了王颙和众人的关系。
等到菜式上来,众人更是惊喜,尤其是李拴住和张散。
这就是正宗眉山菜九斗碗的味道!
尤其是那道墨鱼炖鸡,慢慢烫出来的清澈鸡汤,这是苏氏秘传。
要不是自家少爷什么德行自己知道,李拴住和张散都要怀疑苏油和这位傅贤妃有啥不可告人的秘密了。





苏厨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共同利益
第一千一百四十章共同利益
王颙见李拴住和张散惊讶莫名,心中有些得意:“拙荆说这道鸡汤,有了汴京城方知味的九分意思了,她可是用了好长时间,才试验出如何制作这样清澈隽永的汤品的。”
“獐子岛外海的墨鱼肥硕,这汤……节度,待制,两位眉山出身的给评评?”
“好!眉山能见到的鸡汤,也不过如此而已!这还真是勾起我们对乡情乡味的怀念了。”张散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李拴住也点头:“富贵人家的汤汁爱放香料,殊不知我们眉山的鸡汤,只放一点姜片,一点盐,剩下的全是火候和食材品质。这汤是真不错。”
“哈哈哈……”王颙很是愉快:“能得两位如此赞誉,也不枉拙荆一番安排。”
蔡卞却说道:“贤妃这也太偏心了,跟我还是老乡,好歹来个福建菜点缀啊……”
王颙拱手道歉:“拙荆虽然祖籍福建,但是生在汴京,长在汴京。这几道菜,还是她当年在方知味品尝过,思索琢磨还原出来的。”
邵伯温赞道:“贤妃可真是蕙质兰心,仅品尝过,便能还原出来,实在是一等一的聪明人。”
说到聪明人和眉山菜,话题自然便转到了眉山神奇的苏家少爷身上,然后引申到大宋朝堂最近的动向。
张散他们在海上漂了这么久,才知道知道元丰改制已经开始逐步深入,而苏油再立新功,品级又升了。
虽然差遣上跟两府都不沾边,挂着一个古里古怪的提举军机处,也不知道到底在什么级别。但是光以散官品秩来看,除了赵顼的宗室叔伯兄弟外,少傅苏涪公,已经是朝中三位元老——富弼,文彦博,王安石之下的第四号人物。
少不得,大家又为年轻有为的苏油遥敬一杯。
王颙说道:“大宋有涪国公这样的能臣,自是天降英才扶保大宋。然而对于我们外国蕃属来说,最佩服的,却是他的一视同仁。”
“不以外邻为壑,视异国百姓如大宋子民。大宋的贤能车载斗量自不待言,然而有这份大公至正之心的,除了伟大的陛下,就得是涪国公了。”
“今番宋辽之间达成和议,作为两国共同的藩属,我高丽也是感到松了一口气。獐子岛上这等繁荣兴旺的景象,便是这和议的成果,连带我高丽也受了不少好处。”
“更难得的是,高丽小国,在八十多年后,重新迎来了上国使臣,来,我敬两位使臣一杯。”
蔡卞和王颙饮了一杯。
义天合什说道:“宋辽周边地区保持和平,符合我们共同的利益,也符合宗门要旨。”
“对了,涪国公临行前还有交代,说弟妹盗了他菜园子里的白菜萝卜种子,在高丽也得了大用,他在汴京听说,也是十分的欣慰。”
“于是他也去大相国寺,盗了寺里酱菜的秘方,将之作为礼物送给弟妹,说是希望高丽百姓,能够用萝卜白菜制作出味道更好的美食。”
“这叫做见贤思齐,有样学样。”
众人都是大笑,涪国公国之重臣是真的重,可要是皮起来,那也是真的皮。
王颙也笑,笑完却很感动:“少傅所为看似有些出格,实乃大仁大义。只是不愿承受施惠与人的名声,故而才滑稽行事。”
“然我高丽岂能不记恩德?今后定当永奉上国宗主,以表至诚。”
义天点头:“对了,少傅将菜谱给我的时候,还特意说了,出嫁从夫,让弟妹莫以宋国为念,高丽,如今就是母邦。”
“就算今后两国有抵牾的时候,弟妹也应当站在高丽的一边,代表高丽人,向大宋争取本国应有的利益。”
“不过这种情况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两国之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
“共同利益的意思,就是帮助高丽谋取利益,谋求发展这件事,本身对大宋也是有益的。”
“把握好这个大方向,继续巩固这个方向不摇摆,继续拓展两国之间的深层次交往,大宋与高丽之间的关系,便牢不可破。”
蔡卞说道:“少傅的眼光和襟怀,是令人佩服的。他坦言宋辽之间的贸易协定,不可避免会带来周边关系的一些变化。”
“大宋的收购辽国大量的木材,必然会让白头山地区的女直人得到利益,女直人得到利益之后,必然会强大起来,引起高丽的不安。”
“正是鉴于这样的情况,本着对藩属负责的态度和原则,大宋也必须予以高丽对等的护持,以维系地区的和平稳定。”
“等到面见贵国王上,我也会转达大宋的这个意愿,希望大宋给高丽的援助,尽量向高丽的北部倾斜,而不要将它当做从天而降的莫名福利,胡乱分配,浪费了宗主国的一番好意。”
王颙觉得大宋的当政者实在是太有良心了,考虑事情真是全面细致。
压根都不用自己厚着脸皮暗示求恳,人家已经替你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有了这个正当合理的理由,父王就能名正言顺地为自己这个脱离于外戚控制以外的儿子增加权力。
而整合出一支忠诚于自己的军事力量,也转化成了高丽为防范北方女直部落的必要措施。
蔡卞的言下之意,摆明了就是坦言大宋选择了扶持自己。
而这项决策的推动者,就是涪国公苏油。
可以想象,今后高丽朝中的政治走势,必将分出亲辽派和亲宋派。
自己,就是亲宋派的代表,而自己的对手别无选择,必然会倒向辽国。
自己只要控制住高丽北部,就隔断了亲辽派和辽国的直接联系,而大宋在獐子岛有了部署,也让自己有了坚实的靠山。
王兄口中所说的高丽和大宋的共同利益,其实就是自己和大宋的共同利益。
蔡卞口中的利益倾斜,其实就是向自己倾斜。
谁能想得到,娶了明珰之后,短短数年之间,自己就从整日里战战兢兢,以免重蹈长兄覆辙的小可怜,变成了现在这样,受到大佬们青睐的潜力青年?
王颙赶紧举起酒杯,高兴地向贵客劝饮,而帘幕之后的傅明珰,更是激动难当,用绢帕掩住口鼻,只为不让自己哭出声来。
她曾经以为,苏油毕定会将自己的过去捏在手里,威胁自己,让自己屈从于大宋,屈从于他,却从来没有从两国关系发展上去分析考虑过。
高丽和大宋之间,利益巨大,傅明珰知道,苏油让自己回到高丽,所谋不小。
但是这些筹谋,对高丽来说,对自己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自己化名为傅明珰,就背上了一个宋人的背景。
来到高丽,要在荆棘遍布的高丽宫闱里边立足,除了大宋,还能依靠什么?
大宋的利益,就是苏油的利益;
高丽的利益,就是三郎的利益,就是自己的利益。
而这两项利益,就是高丽和大宋在这片地区的共同利益。目标,就是抑制如今看似强大无比的辽朝!
当年父亲就是劝谏王上不要对辽国称臣,被权臣诬陷下狱的。
辽朝和李氏,与自己有杀父之仇,灭族之恨!
涪国公是知道这些的,也是理解自己的。
他让大伯转告自己的那些话,就是表明不但不会拿那些往事来威胁自己,恐怕即便是有人想要那么做,都会被他一一料理干净!
因为自己是大宋在高丽的代表,一个贤良淑德,声名广布的傅贤妃,身上是不能有一丁点的污点的。
傅明珰不由得失笑,自己以前那些噩梦,现在看来,是那么的可笑。
涪国公的确是在利用自己,但是他的意思,是决不会将自己当做密谍、死间那么低档的东西来用。
她是傅明珰,她是大宋的财富,也是高丽的瑰宝。
她与涪国公之间,就和高丽与大宋一样,也是利益共同体的,也是战略同盟。
这种关系,是自己从来不敢想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终夜难眠,噩梦缠身。
如今看来,涪国公是真看得起自己,没有因为过去的那些丑事,对自己产生一丝一毫的歧视。
反倒是自己,把自己瞧得小了。
身边的仕女见到自己仰慕的娘娘又是哭又是笑,不由得非常的担忧:“娘娘……”
心病尽去,傅明珰抹去了眼泪,轻轻一笑,容色恢复了明艳与自信,低声吩咐道:“见到故国之人,就不免生出许多感慨。宴会差不多该上甜品了,让厨下赶紧些,将荔枝雪燕羹送上去吧……”




苏厨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 城西
第一千一百四十一章城西
元丰三年九月,大宋赴高丽使臣蔡卞,邵伯温圆满完成了自己的出使任务。
大宋正式册封王徽为高丽国王、特进、检校太师、上柱国。颁赐了印信、国书、金册、檀香、玳瑁盘、犀装剑、金银装剑、藤织花簟、白鹦鹉、七宝饰檀香亭子。
两国之间,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
高丽同意将西京河口外的两座岛屿,獐子岛和鹿岛,正式永久租借给大宋,让大宋设立海关。
为了表示藩属对上国的敬重,王徽主动将租金降到了八千贯一年。
作为回报,大宋獐子岛,对高丽商人同样开放,高丽人在两岛上,有置产的权利,岛上的高丽人,享有与宋人的相同权利。
两国之间将加强军事合作,大宋为了地区稳定,在辽国人为女直人装备刀斧的情况下,将对等地为高丽人装备铠甲,战刀,派遣军事代表,帮助高丽人操训军士。
文化上,大宋将定期派遣学者,僧侣,前来朝鲜讲学。
第一期就从蔡卞和邵伯温开始,在高丽国子监,为学子们传授《礼记》,《易经》。
同时,两人还作为大宋的代表,参加了义天的归庙仪式。
高丽太子王勋身体不行,于是仁睿太后命四子王运,以最高规格在奉恩寺亲迎义天。
当日,义天开始为高丽僧人讲授贞元新译《华严经》,并《疏》五十卷。
王徽命兴王寺设教藏都监,收藏义天带回国内的释典经书,以及自己的翻译著作。
三日后,国子监印坊建成,利用大宋赠送的铅活字码和油墨,王徽开版印刷自己心目中最珍贵的礼物——苏油私下送给他的《大苏元丰新集》。
金悌因为联络宋国高丽,取得重大外交进展的功劳,被王徽封为礼部尚书,谢宋册封使臣,将随蔡卞和邵伯温一起再次返回大宋。
之后就是等待风起了,蔡卞和邵伯温两人轮流为高丽士子们授奖,定期与士大夫们游历高丽山川,采访风俗,政情,国势。
邵伯温体近山水,道法高妙;李拴住精通物理,善察地脉。
王徽特意委托两人替自己占断风水,在全国范围内寻找王陵吉地。
幸好李拴住和邵伯温手底下都有地图测绘小组,否则要看就要入冬,这事情在短短几个月里还真是有些难办。
……
汴京城,军机处外,老史瓠羹店。
苏油和程岳一前一后,一路步行着从西面过来。
这是苏油对自己的要求,年过三十,苏油觉得自己有必要锻炼锻炼了。
涪国公宅邸还在老地方,赵顼想要给苏油别赐宅邸,再次被苏油拒绝。
理由还是家口少,房子大了住着瘆得慌,扁罐漏勺又调皮,躲猫猫的时候不好找。
从宅邸到军机处有两里路,苏油觉得腿儿着上班刚刚好。
在早上忙着开门营业的市民中穿行,将这一派人间烟火色尽收眼底,对苏油来说,是一种在清明上河图里边漫步畅游的快乐。
现在的西城也很热闹了,辽宋开边贸之后,西边宜秋门使馆区一带的房产价格就开始见涨。
虽然是国家之间的贸易,但是框架却是官府主持,商贾实行。
于是不少想要打通高层路线的精明商家,便将铺子开在了这边,同时方便与住在使馆区的辽人商贾洽谈生意。
而经过数次大胜之后,汴京城百姓对武人的印象开始改观。时报说得好,大宋开国之君就是纯正的武人,唐季武人祸乱天下,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国家观念,素质不行,却不表示军人永远都不行。
大宋如今的军人,尤其是经过改造选拔,粗识文字,明白道理,技能过硬,苗红根正的上四新军,其精神风貌,德性品行,和过去那种奴隶军人,仆从军人,难民军人相比,乃是天翻地覆的两种状态。
尤其是七月这次救灾的过程中,军人们发挥出来的关键作用,让汴京城的老百姓切实感觉到什么叫做“子弟兵”。
时报连篇累牍的抗洪抢险英雄报道,那些主要出身于平民烈士家庭的子弟,在关键时刻迸发出来的金子般的品质,那些感人肺腑的事迹,赢得了无数汴京城百姓的赞誉和眼泪。
童贯在接到被贬陕西任命的时候,还在带领新军战士帮助宣房村的老百姓重修房屋,将自己两个月的俸禄悄悄留在了宣房村里正的桌上,说是这段时间的饭钱,希望利用这笔钱,他将房子重新修造起来,过上更好的日子;
章惇离开澶州的时候,父老沿路奔走,痛哭流涕,当章惇抵达州境的时候,身后整整聚集了老乡两万多人;
王克臣前往太原府,郓州城里的百姓家家供奉画像,日日焚香礼敬;
上四新军这次的任务,是替沿河州县抢险,然而一来一去,真正做到了秋毫无犯!
不但秋毫无犯,不少的破庙,废屋,还被改造成了营地,等到新军离去的时候,作为小学校舍交付给地方政府!
上四新军的娃子们,收入高,名声好,忠实本份,还认字读书!
汴京城里边的豪门大户还有些顾忌,不至于如同对进士榜下捉婿那般对付新军战士,但是在汴京城小康以下的普通老百姓家庭里边,这就是最佳女婿的人选!
新军班正,队正以上的小指挥,那就是香馍馍了。
皇家军事学院的学生娃仔更了不得,只要带皇家字样的学院,里边的孩子出门胸脯都挺得要高些——天子门生!
大宋左文右武的格局,甚至汴京城的格局上也顽固地体现出来,以宣德门大街中线为界,都城的西边,现在成了大宋上四新军军人家庭的聚居区。
上四新军的俸禄优厚就不用说了,一个战士的收入堪比一个中县县尉。而且军人家庭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就是家属有着优先进入四通,皇家内工坊等军工企业,国有企业做工的的权利。
而这些企业工人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
因此现在开封府的西城区,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体,军人们脾气直,花钱爽快大方,这就是最佳潜在客户。
商贾们闻风而动,让相对破败的西城日渐繁华起来。
很快,商贾们就发现,落户西城还有个巨大的好处——治安状况那是出奇的好!
安石相公的保甲法,光在汴京城里边实施,就出现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情形。
同样的法令,在东城就不行。
东城的保甲,都是硬性摊派,要不就是肥头大耳的商贾挂个名,要不就是缺胳膊断腿,无法推脱的弱势家庭被迫充任。
要他们承担起安石相公理想中为保甲们量身定制的,保家卫国的神圣义务,那就是一个纯笑话。
1...376377378379380...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