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嘉佑后,漕运腐败,官船数量减少,吏卒运输的又多侵盗。
改成发运司后,短期内起到了一些效果,但是随着薛向人去政息,发运司也走上了漕运的旧路。
张方平承一度转般法改为直达法,效果斐然,担任三司使三年,使京师有十年之蓄。
而后还是人去政息,漕政再度荒废。
于是苏油干脆向赵顼建议,多管齐下。
第一步是将张方平,薛向的法子重新启用起来,提高效率,减少损耗。
第二步是将检察机构运用起来,加强监督。
第三步是修整水利,让汴河在春冬也能发挥效用。
第四步最狠,直接断掉漕运一半的根!让漕运给民间商运让路!
荆湖的粮食不再发往汴京,直接从另一条水道运往陕西。
河北需要的粮食也不再通过水运,直接从杭州走海路。
这两条线路交给商人承揽,自负盈亏,一下子将运河每年需要运往汴京的粮食减少了五分之二!
蔡确对苏油的深沉心机再次有了一些明悟,年前台谏分立,那可是所有官员都鼓掌叫好的,以为这下日子好过了。
结果监察机构深入到了州县,官员们也还能忍,毕竟解决了一部分冗员问题,也是题中之意。
等到这些人开始发挥作用,官员们突然发现,行贿的成本,特么一下子翻倍了!
不过死道友不死贫道,漕仓官员们,实在是贪得有些不像话,嘿嘿嘿,原来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这次清查的诸多细节,让仓耗子们无处可躲。
所有粮仓一起查,让官员们想借东墙补西墙都没有机会。
唯一的办法就是向当地的乡绅求助。
但是伴随着下来的,是几道发运命令,乡绅们也不是傻子,知道自己要是借给了官员,粮食随时可能被拉走,全都捂住了粮袋子。
而且如今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地主家都没有什么余粮,这哪里是借粮的时候?
于是古怪的现象出现了,江南鱼米之乡,一时间米价飞涨。
这是贪腐官员们不惜重金收购稻谷,以弥补亏空。
四通商号敏锐地抓住了商机。
以一季货品为抵押,从两浙路常平仓拆借了四百万石稻米,又从富庶的民间收集了六百万石,一路向北,沿途平抑粮价。
双方约定,等到六月风向转变,会从南海拉五百万单稻米过来,重新充实常平仓。
南海稻米三月就成熟,吕惠卿如今正在为米价过贱而发愁呢。
神奇的是,两浙路常平仓竟然同意了。
于是同时等到检察正式启动的时候,大部分粮仓已经重新填上,而最后填不上的那些,职守官员只能下狱待参。
等到新的账册交回到高滔滔手里,高滔滔冷笑一声:“怎么给我吃进去的,还怎么给我吐出来!”
四通这一把将一斗米卖出了百文,南海斗米不过三十文,加上运费不到五十文,这一把足足挣了五百多万贯。
这是高滔滔对官员们的最大容忍限度了,即便如此,还是有无数的官吏落职查办。
其中最大的,是挖开了真州那个填不上的大窟窿,从真州制置发运司使,发运副使,到判官,仓曹,因贪墨数额巨大,被系送京师,交大理寺严查。
一时间官场风气为之一肃,商贾们欢呼雀跃,百姓们交口称赞。
虽然承受了短暂的米价涨跌,可看到平日里耀武扬威的贪官们落马,他们觉得这点麻烦非常值得。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苏油童鞋,如今正老神在在地站在汴京码头上,给一帮子人送行。
一网打尽是不可能的,哪怕是到了后世,都还出现过限期交代从宽处理的特殊时期,何况现在。
毕竟事情要有人做,还有三个月就该进入漕运运输旺季,时间也来不及施行大换血。
所以对于高滔滔的这波操作,苏油也算是乐见其成,高度配合。
不过这件事情是个信号,风,要变了。
……
风要变了,有些人回来了,有些人要走了。
如今军机处正在整理从三司,中书,枢密院收集来的档案文书。
蔡京苦得哭爹喊娘,天天问晁补之啥时候回来。
三个部门对于此事的态度也不一样。
见了鬼了,态度最好的,竟然是王珪和蔡确。
后勤准备和厘清漕运结合紧密,给中书带来的是大大的好处,作为筹码交换,蔡确可谓完全配合,完全具备一个政治家的操守。
政治家的操守,就是一切从团体利益出发。
三司也算配合得不错,厘清漕运,能从高滔滔嘴里得到“暂且放过这帮狗官”几个字,苏油这也算是给三司擦屁股了。
李肃之表面上不要不要,心底里好爽好爽。
三司里边,漕运是最大的吏治难题。
现在太后,陛下,中书三座大山压了下来,李肃之看似躺下任由蹂躏,其实是暗地里享受。
而且商路上的症结被打消之后,今年的商税必定会收到手软,要是说中书收到的是吏治澄清的软性利益,那三司收到的可就是明晃晃实沉沉的真金白银。
苏油做事,总是一副委委屈屈的模样,这次同样如此。
反正小道消息里,太后可是将苏油骂了个狗血淋头的。
四通商号被诸路官员吃拿卡要了这么多年,你都是怎么忍过来的?要是天家没有入股,你是不是准备忍一辈子?!
你还是大宋当朝一品的国公吗?你还是大宋勋贵之家的娇婿吗?当了文臣能不能也有点硬气?真真把我们的脸都丢尽了!丢尽了!
李肃之觉得这些东西大概率是演戏,但是主角是太后,就没人敢说。
而且太后在这件事情上,真的是将自己完全带入了,情绪饱满,演技深刻,完全出于本色。
毕竟演技要对得起片酬,那可是高达上千万贯呢!
最大的阻力,反倒是来自苏油曾经最亲密的伙伴——知枢密使事,冯京。
枢密院的职责,是辅佐皇帝实现对军事指挥的控制,制定战略方针,调度军队,选任指挥官,向前线指挥官发布实施战役的指令。
执掌武官的人事、军队编制等具体事务,那是大宋的另一个部门——兵部。
北宋的枢密使,从“文武兼用”,到“一任文臣”中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真宗以前,都是武多文少,到了仁宗朝,变成文臣比武臣多一倍,到了英宗神宗两朝,就只有一个郭逵了。
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所以现在的朝中,已经又将冯京和文官构成的枢密院,称为“左枢”,而将苏油和武臣们构成的军机处,称为“右枢”。
两个机构本身有很大一部分功能重合,但是冯京却又不得不认下军机处的存在,原因很简单——新军那一套,他弄不明白。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心中就没有枢密院事权被侵夺的不满。





苏厨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蔡卞(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蔡卞(为白银盟主老e先生加更)
不过军机处到现在都没有对外宣布自己的职能,就赵顼但是随口说过一句“助朕襄占军国要事”而已。
因此苏油让蔡京跑到枢密院来要资料,没少吃冯京的白眼。
好在蔡京实在是能干,领导交代的任务,从来都是不打折扣还要外加利息地完成。
冯京是富弼的女婿,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蔡京又是蔡卞的亲哥哥,这个任务的难度不是一般大。
但是人家蔡京是本事儿人,不跟冯京从这边论。
苏油有大佬族兄,蔡京也有大佬族兄,这个族兄就是蔡襄蔡君谟。
蔡襄也是能臣,还是如今当世定论的书法第一大家。
富弼和蔡襄的关系是很好的,他们和欧阳修是一派。
不过富弼和欧阳修他们当权的时候,蔡襄还苦逼地被贬在泉州。
蔡襄在福建做小龙团御茶,让富弼和欧阳修大感惊讶。
欧阳修评价:“君谟士人也,何至作此事!”
富弼评价:“仆妾爱其主之事,不意君谟亦复为此!”
但是蔡襄虽然能给皇帝做团茶,可也敢拒绝皇帝要他书写《温成皇后墓志铭》的请求!
用蔡襄的话说,这叫:“事可做则可做,不可做则不可做。”
后世传下的富弼书法手稿《温柑贴》,就是富弼答谢蔡襄从福建给他送柑橘,并且委婉请求蔡襄给自己母亲写墓志铭的书信。
但是根据历史考证,蔡襄大概率是没有写。
不过这也没有影响富弼在丁忧之前,蔡襄突然被调回京。
所以大佬们之间的政治斗争和感情瓜葛,那叫一个纷繁芜杂,根本不是局外人可以想象的。
总之就是富弼很馋蔡襄的书法,作为气度性格和富弼非常相似的女婿冯京,也很馋。
蔡京和蔡襄的关系,远不如苏油和苏颂的关系那么好,但是几幅族兄的字帖,呵呵呵,恰好不缺。
历史上能被列入奸臣传的人物,除了王安石这种冤大头外,绝大多数都是能够让人如沐春风的。
即便是蔡卞,冯京都只能说大家立场不同,但是对蔡家兄弟的文翰风华,那也必须道一声服。
一来二去的,枢密院不少东西都被蔡京给掏到了军机处。
小弟铺好路,才轮到大佬出马,苏油和冯京经过一次促膝长谈,冯京才意识到了枢密院的严重不足。
因为苏油提出了“综合国力”的概念。
而这个概念,枢密院因为专注于自己的现任职能,忽略了,或者说压根没有机会看见。
枢密院,三司,中书,陛下不可能让谁的事权大到能干涉另外两个部门。
而军机处就是干这个的,但是和台谏一样,必须放弃部分权力,才能平衡。
这个权力,就是决策权。
军机处负责的是对国家全局战略的制定,需要的情报,必然要综合三个部门统计档案,对国家的军,政,财,必须有全面的掌握和了解。
但是军机处对三个部门,只有建议协调之权,却没有干扰它们决策的权力。
这个权力归于皇帝,军机处要想自己的建议能够在三个部门施行,就必须得到皇帝的认可。
关着门解释到这一步,冯京的心气就平了,拱手抱愧:“岳丈的眼光,冯京自愧不如,竟然误会了明润。”
苏油也赶紧还礼:“世兄在朝堂之上为愚弟抱不平之鸣,苏油只有感激莫名的份,主要是军机处新立,事务繁多,没来得及与世兄解释。”
“如今诸事规模初具,这不就赶紧先过来拜见世兄了吗?”
冯京哈哈笑道:“晚点来也好,来早了,只怕是忠惠公的书法还见不到呢!”
……
蔡京现在就站在苏油的身边,而他们的对面,是邵伯温,还有高丽王子大和尚义天,以及桃太郎平正盛。
邵伯温在礼部培训了好几个月,还有苏颂给他开小灶,如今已经变成了大宋一名合格的礼部官员。
礼部员外郎,芝麻大的七品小官。
义天穿着御赐的紫袈裟,过来跟苏油行礼:“多谢少保成全小僧。”
义天在大宋,已经整整呆了七年。
七年时间的学习,义天如今的佛法,已经不亚于其师父,不光在高丽,就连在大宋天台宗,都有其一席之地。
此次回去,赵顼恩旨,特赐了两千册的经文,以及诸多的佛像,佛龛等精巧器物,作为给义天的礼物。
连义天的父亲,高丽国王王徽都得了不少的赏赐。
当然还有高丽使臣采办的大量商品,美术品,工艺品。
苏油对义天的学习态度和学养是非常佩服的:“大和尚此番回去,高丽文化佛理又得精粹,可喜可贺啊。”
“要是有机会再来,我们一起去叨扰道隆,让他再给我们整一席。”
想起这事,义天也不禁莞尔,苏油拉着他去拜访大相国寺,死乞白赖地要道隆整治一桌酒席赔偿,说他用了不正当手段得到自己辛辛苦苦从南海打捞的大法螺。
然后又摸出一串椰蒂佛珠,讹了大和尚两百贯。
不由得再次合什:“少保乃至性之人。心无关碍,行事便如清风明月,不待人而出,不因人而动,举止自然皆是禅机。”
苏油赶紧摆手:“别,我不懂佛法,不过是打小没拿自己当大相国寺的外人,道隆大和尚坑了我的显微镜,我要吃他一辈子。”
这天太不好聊了,义天感觉好尴尬。
苏油将一本小册子塞到义天手里:“傅贤妃将我园子的萝卜白菜种子带去了高丽,我就送佛送到西天,这是大相国寺酱菜园子的方子,你带去给她。香料鱼露跟虾酱,獐子岛上就能买到。”
金尚过来:“少保,我朝北方不安宁,大宋如今军器犀利……”
“听不到听不到……”苏油脑袋摇得呼噜呼噜的。
见金尚大失所望,苏油这才低声说道:“给你支个招啊……看见那边那小子没?”
说完对着平正盛将嘴一努:“这事情你得找他姐夫。”
码头上来了一从仪仗,正使蔡卞到了。
蔡卞和改革派众人渊源很深,自己是王安石女婿不说了,入朝的推荐人是邓绾,去年入国子监直讲的推荐人是张璪。
本来按规定,须年满四十以上,有老成之器,堪为监生表率者,才可任国子监直讲,而蔡卞到今年才三十四,可见学识渊博。
本来这趟差事赵顼是准备让集贤校理,同知礼院林希去的,结果林希听说要走海路,害怕风波不测,宁愿被贬官都不去。
蔡京知道后大喜过望,立即跑去找自家弟弟,少保的船可是越来越难上了,林希那傻缺根本看不清局面,弟弟你赶紧的啊!
其实蔡卞也很害怕,但是哥哥的脑子灵活他是晓得的,于是上了一道奏章,说得很客气:如果朝廷里边没人可派,陛下又不嫌弃臣粗鄙,不担心损坏国格的话,臣愿意去。
赵顼果然大喜,直接任命了蔡卞为礼部郎中。
本来赵顼还打算等林希回来升修国史院編修官的,这时候也大手一挥,这个官职也提前给蔡卞了!
在等待风候的几个月里,正好赶上台谏分列,赵顼大手再次一挥,我看蔡卞不畏艰险勇于任事,同知谏院一职也让他来!
才短短三个月,蔡卞又兼任上了同知谏院。




苏厨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使节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使节
蔡卞可真没拿自己当谏院的外人,没有把这个职位当做过渡性的职位。
当了同知谏院,不弹人怎么行。
第一炮弹劾陕西路转运判官“才品素下”,贪污公款。
正好赶上清理仓漕,陕西重地岂容硕鼠?转运判官转眼罢职。
紧跟着,弹劾检正中书孔目房吏房公事王陟臣“身无特操,才乏他长,惟以从谀附贵,苟且取容为事”,使之罢去检正中书孔目房吏房公事的提拔,回任原来的度支判官。
很明显,这个贵,指的就是中书俩宰执,王珪和蔡确。针对的是其官员任免权。
第三炮,直接炮轰宰相王珪之子,同知礼院王仲修,这货在请假回乡祭祀途中,在扬州竟然公费晏饮,由签书判官邵光陪吃,还与官妓调戏胡来。
这个可就太丢人了,官妓陪宴是常态,那也是官妓的职责,但是官员与之进行不可描述的活动,那是朝廷法度不允许的。
或者你偷偷做不被抓到也行。
结果王仲修被抓住了把柄,“有逾违之实”,还是发生在回乡祭祀的途中,简直就让王珪颜面扫地。
结果王仲修罚铜十斤并调动工作,邵光降职。
苏油将蔡京叫来,你弟弟最近表现很亮眼啊,这里头要没有你的鼓捣,那才是见鬼了!
蔡京呵呵笑,要是我弟弟胡乱瞎弹,那我也不会容他,可问题是,他并没有弹错啊?
苏油哑口无言,是啊,的确没有弹错,可问题是……算了不说了。
问题是这操作骚得有些过头了……三个弹劾紧密结合当前政治形势,还顺便除掉了竞争对手!
王仲修和蔡卞,都是同知礼院!
顺便上了自己的船,还站得稳稳的,还给皇帝留下了深刻印象,还在短短三月内,将一个过渡性职位,变成了履历上一辈子的亮点!
因此苏油就有些感慨,有这样一个兄长,蔡卞你这弟弟应该过得很辛苦吧。
其实蔡卞的人品是不错的,见到苏油看着他发怔,便感觉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么说话。
虽然苏油比自己还小一岁,但是他和自己的岳丈王安石,从来都是平辈论交的。
自己和大苏还是同榜进士,大苏却是苏油的侄儿。
因此苏油要是真摆谱,蔡卞还真得捏着鼻子叫世叔。
好尴尬啊……
好在苏油很快就醒悟了过来,又从袖子里边抽出一张单子:“这是天师道玉局观肥儿粉的配方,我家夫人听说高丽国内小孩夭折得多,让你将这个带给高丽傅贤妃。”
义天和金尚眼泪都快下来了:“多谢少保,多谢国夫人。”
苏油摆摆手:“她也不知道从哪里听说,高丽冬季时间长,人参的药效比太行参还要高出一筹,这次元度涉海,还请带几支回来。”
蔡卞赶紧躬身:“定不负少保所命。”
蔡卞也是聪明人,难怪苏油和自家兄长能走到一路上去,肥儿粉配方的意思,就是要傅贤妃珍重那个孩子,说明大宋很看重。
其次就是替自己的这次出使打通了高丽的上层线路,让自己事半功倍。
只要能够平安回来,那就是铁定的功劳。
难怪兄长对少保这么上心,有这样善解人意的上司,感觉真是太好了。
苏油一招手,张麒送上来两套书籍:“这个是大苏的诗集,收得比较全了,包括这次闹出风波的那些,也都在里面。”
见到义天和金尚眼神发亮,苏油笑道:“没敢多印,所以就只好辜负金使臣了。这是给贵上准备的私人礼物。”
金尚拱手道:“没关系,我抄,我在船上抄!”
和高丽人交代完,苏油这才与邵伯温和平正盛交代。
平正盛一身的戎装,身上的铠甲是西夏铁鹞子那种新款龙虾盔甲,明晃晃的能亮瞎人眼睛。
不过甲片上使用了蚀刻技术,密密麻麻全是天师道的各种符文,驱邪避鬼的能力更胜一筹。
头盔上的金翅翼展三尺,是如来佛祖坐下金翅大鹏鸟的抽象。
头盔上还模拟了天球,用镶金工艺布置了日月和二十八宿。
头盔后的护脖,是铁环挂着的一个桃子形象。
在平正盛的心里,有了这道铠甲和压胜钱蜻蜓切的加成,自己和平将门可以一战了。
何况自己身边还多了一位能够神机妙算推运天机的小邵先生,要是这都还搞不死平将门,那自己就……
那自己就跟着小邵先生回来,再不回日本了。
看着平正盛那一身苏油就又好气又好笑,那套符文平白无故给铠甲增加了一千贯的成本,石鍮是越来越坏了。
“这还是在大宋境内,你至于不?”
平正盛不以为意:“我这是先与宝甲沟通交流,免得到时候大家意见不一,出了岔子。”
懒得理你!苏油只好对邵伯温说道:“到时候能帮就帮,不过不能让自己陷于危险,记得自己是大宋使节,不是日本国主的谋臣。”
邵伯温拍了拍背着的皮革招文袋:“雷火之下,神鬼辟易,少保你就放心吧。”
苏油点了点头,才对蔡卞说道:“元度大可不必担心风波险恶,此番去往两国的,还有随行的商队,路上自有相互照应,不至于有什么大凶险。”
“等你们载誉归来,陛下那里自会更加看重,努力吧。”
蔡卞躬身:“此次出行,朝臣多以蔡卞不免,只有少保认为我必定能回来,就凭这份信赖和祝福,蔡卞也将不辱使命。”
苏油点头:“去吧,早点到杭州,还能熟悉熟悉航海事务,那是另外一门有趣的学问,顺便还可以考察一下海运漕粮的制度。”
蔡卞躬身道:“处处留心皆学问,蔡卞明白的。”
也不知道少保还记不记得自己当年讽刺大苏诗文不行,被老丈人嘲笑的事情……
刚想到这里,就听苏油说道:“路过江宁的时候,记得替我向王相公问声好。”
你还是摆谱了!你到底还是忍不住摆谱了!
……
辽国,南京道,归义城,白马河边。
辽国参知政事陈义,正与苏辙和晁补之告别。
陈义对苏辙施礼:“就只能送到这里了,过了白马河,对面就是大宋白沟驿,山长水远,与先生可能后会无期了。”
苏辙也对陈义还礼:“半年来多蒙陈参政照顾,苏辙也多谢,如果异日能再相见,再尽欢一饮。”
陈义对苏辙和晁补之心悦诚服:“先生与三元,短短半年之内,规劝君上,厘清史馆,巧护皇孙,我大辽有识之士,同感盛德。”
“两位的胸襟气度,识问雅望,令北地六月逢春,朝政为之一振。可惜各为其主,陈义不能从先生门下奔走,请再受陈义一拜。”
苏辙和晁补之这趟差事,完成得非常的圆满成功。
1...351352353354355...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