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张敦礼拱手道“陛下仁德,张山长的学生们定然感激。”
赵顼说道“趁现在有点空闲,要不,去你家庄子上休憩数日?”
张敦礼赶紧躬身施礼“臣山庄鄙陋,能得圣驾光临,池园瓦石皆仰沐天恩,不甚感激涕零!”
赵顼对自己赖在宫里不走的两个弟弟比较腻歪,但是对两个妹妹感情是真的好。
蜀国公主性子端重,赵顼甚至还有些敬畏,对有些骄纵的卫国公主,反倒最是宠溺有加。
可惜卫国公主驸马张敦礼是保守派,而且学问不弱,琴棋书画不亚于王诜,偶像是司马光,赵顼也常常拿他头痛。
张敦礼“善写人物,贵贱美恶,容貌可见,笔法细密,神采如生。”
苏轼和王诜关系好,张敦礼则和苏油关系好。
苏油远宦交趾,还特意命人写生了海外人物装束风情,以及吴哥石窟神佛像,建筑图样,还有当地各种奇怪的海鱼,巨蟒,巨鳌,鳄鱼之类的图画草稿相赠,张敦礼以其中一些生物为素材灵感,结合想象,创作了《九歌书画卷》作为回礼。
此画卷以屈原的《楚辞·九歌》十一篇主题为题材,包括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为题材,右图左文,不管是绘画还是书法,都堪称大宋当今艺术界的精品。
收到画卷之后,苏油拿去与李舜举显摆,李舜举当时就捶胸顿足“我怎么就没想到此等好事!不出三十年,这幅画便能在汴京城里换得一套宅子!等下……这河伯骑坐的大龟,怎么跟我在真腊大湖里画着玩儿的那只如此相似……”
苏厨 第八百六十一章 参观
第八百六十一章参观
苏家庄子和北方庄子不一样,没有一圈围墙,倒是如同川中农居,两厢加堂屋,中间大敞坝式的结构。
不过比川中的农居规模大了很多,屋成了院子。边上右边猪圈牛棚马棚单独一个牲口院,左边工具房仓储单独一个料院,中间住人的房又是单独一个院。
三个院中间夹着个青石板铺就的广场,广场靠大路的两侧是古怪的滑梯,沙坑,还有一些明显拱攀援游乐用的东西,似乎是一个儿童戏耍的地方。
另一侧有石锁,刀架,上面插着不少哨棒,竹刀,有几根明显短细很多,似乎是给小孩子用的。
坝子尽头一角的水井边上,八公正在组织人手烫鸡烫鸭子剖鱼。
见到张敦礼,八公笑道:“大家和驸马来了,城中热闹吧?”
张敦礼跟八公见了礼:“改元呢,当然热闹,就是说带你进城看看,你也不愿意去。”
八公说道:“乡下活计多,一天都不得闲的,这几位便是贵眷?请请快里边请。”
曹太后今天也穿得简朴,对八公笑道:“今日便叨扰老哥哥了。老哥哥这体格,可真是让人羡慕啊。”
八公说道:“多动弹就好了,来来往屋里进。”
迈过院门,赵顼就眼前一亮:“这还真是别有洞天啊。”
小院用现在宋代大户人家的观点来看,其实还是偏于简朴,这院子是苏油按照眉山可龙里的院子规制搬到这里来的,窗棂门户都是木头加清漆,院子中是一片草坪,有些地方铺着粗糙的圆形的青石板片,周围是一圈走廊,走廊边是房间。
整个院子非常简约,但是几株花树和一些山石摆设,让人非常舒服。
院子中部还有一个回字型四方的鱼池,青石镶成,边缘比较宽,可以坐下。
设计得很独特,回字底部有开口,口字中间还有个小石桌,人可以走进口字里边,坐在石沿上玩弄周围的鱼群。
水很浅,不够一尺,水底除了薄薄一层柔绿毯子般的青苔没有别的,水质清澈至极,阳光下的金鱼们,好比在空中游动一般。
“八公真是养得一手好鱼!”赵顼大赞。
这个必须有过滤装置才养得出来,但是赵顼愣是没有发现过滤到底在哪里。
院子底部是堂屋,八公请大家进堂屋坐了,没有丫鬟,是一个汉子过来给大家添的茶。
赵顼注意到那汉子左手缺了两个手指。
茶上来之后,八公说道:“城里贵人的茶汤我村汉也搞不明白,家中只有散茶,各位莫要见笑。”
高太后将盖碗端起来,轻轻一刮,一股茶香散发出来:“这是浙中余杭县凌霄峰的径山野绿吧?”
曹太后笑道:“这是我家侄女,她是茶道高手。”
八公转身去架子上取下一个锡罐:“既然识得那就送你吧,明润搞出来的东西,给我我也不识货啊。”
“我就喝自家制的茶,在后山上采的,叶子大经泡。明润这个三遍水就没茶味了,一天换几次茶叶实在是太麻烦。”
高滔滔不禁莞尔:“那可真是谢谢八公了。”
赵顼也乐,大概知道妹子为啥每次来都有东西可拿了:“八公,你这院子漂亮啊,就是使唤人太少了点。”
八公说道:“能自己动弹就自己动弹吧,油娃跟薇儿随我折腾外头,这小院儿里可没敢动他俩的,我一个孤老头也没啥使唤别人的地方,每天早上起来扫扫地抹抹灰而已,我跟扁罐就干了。”
“现在看着清净,等开春了还是热闹的,书院里的娃子们会回来,说是什么实践,攒什么学分,不怕没人陪我们爷孙俩。”
张敦礼对赵顼解释:“皇家理工学院有工程实践课,是苏明润定下的规矩。比如车床,金工,就是在郑州一些内工坊进行;而田土测量,农技农机什么的,在各处皇庄实习。”
“这里也是一处基地,不少新作物研究,都在这里开展。”
赵顼想起庄子外那些作物:“八公,庄子外头好些蔬菜,我们都不认识呢。”
八公说道:“好些听说是海外搞来的,你不认识的几种,大致就是疙瘩白菜,花菜,红油菜,青油菜,还有扁罐喜欢吃的胡萝卜。”
“要我说还是厚皮菜最好,叶子剥了一圈长一圈,一年下来能收好多次,一亩地的菜,配合用上些饲料,就够三十多头猪吃的了。”
说起这个赵顼有些坐不住,起身说道:“八公,去看看你养的猪?”
“哥儿!”高太后和曹太后同时制止。
赵顼说道:“华夏自古以农为本,八公之法能让天下人都吃上肉食,莫不是巨大的功德?八公,走,我们看看去。”
八公说道:“既然哥儿要看,我就带你去,你还真说对了,我们庄子上家家都养着大肥猪,不过年前杀了不少,新猪娃又还没下来,圈里有些空呢……”
待到八公领着赵顼来到牲畜院子,赵顼见到猪圈里的大肥猪:“八公,这就是你的说的……有些空?”
猪圈是一个个围栏围着的,几头样子极度丑陋的大猪在那里哼哼唧唧。
边上的围栏里还有几头半大的,那些猪的样子要好看一些。
八公很偏心,用瓢从料仓里铲了一瓢干料加到大猪槽子里,急得一边半大的那些直哼哼。
八公就跟看宝贝一样看着他养的这几头大猪:“这是从蜀中带来的狮子头,都是做种的,你看几头母猪又怀上了。”
赵顼一点看不出来,不过还是直点头。
将散落到围栏上的几粒饲料小心地抹到圈槽里,八公才喜滋滋地说道:“等到大开春了,庄上学生娃子和猪娃子都有了,那时候才热闹呢。”
赵顼:“……”
“小猪下来后,阉掉再喂,蹭蹭地乖乖长肉,庄子上每家都能分一两头,一头十个月下来就是一百五十多斤……”
“有先生说养阉猪是不仁,可给我算了吧,我家子由就见识得明白:知道能让百姓吃得上好肉的法子,却为了什么礼法让老百姓吃不上,那就是端着礼法整人!猪跟先生倒是开心了,人咋办?”
赵顼就忍不住想笑,朝堂上那些高官都该来这猪圈里边接受接受教育,还有八公啊,先生也是人,把他们和人区分开,跟猪放一起,有些过了。
猪栏里打扫得很干净,屎尿都漏到了下面。牛棚看样子也是每天打扫撒土,有味道,但是不算很严重。
赵顼看着八公望着大猪们的眼神:“我大概知道为啥皇庄养猪养不过你们了……”
牲口棚上还有鸽子房,八公介绍道:“那些是学生娃们弄的,没事带到郑州去放信玩儿,不过蛋倒是随我们家扁罐吃……”
赵顼就像一个好奇宝宝,看过了肥猪,又去看仓储,农具,对水车坊里的泥磨,石磨,缫丝机,纺机等工具都不是一般的感兴趣。
苏家的水力机械,除了打米用的泥磨,磨浆磨粉的石磨,多是金属机械,刷着防锈漆,轴承部位抹着厚厚的凡士林混合机油,一个水力作坊,充满了近代工业机械的美感。
几个农妇在这里打豆浆,八公说道:“这些器械好用是好用,就是一次得弄好多才划得来,所以庄子上都是大家凑一块才开机,做豆腐就家家户户吃豆腐做豆腐干,缫丝纺线就大家一起缫丝纺线,打米就一起打米。”
回到院子,赵顼问道:“明润的书房在哪里?”
八公说道:“这院子里的书房就是陈设,娃子们搞学问的在后边小楼。”
赵顼说道:“八公你带我看看去?”
八公说道:“我可进不去,得有兵部衙门的牌子。”
赵顼想了下:“那算了,就去明润的书房看看吧。”
两人回到院里,却见几个女人已经在书房里玩上了,几人凑在一起翻看一本大画册。
画册上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海鱼,旁边还有名字,注释,是苏油给小扁罐搞来的。
苏厨
苏厨 第八百六十二章 扁罐的书房
第八百六十二章扁罐的书房
书房很大,完全就是一间博物学家的房间。
各种光可鉴人的黄铜机械模型,一些古怪动物的骨架,巨大的弹壳,还有一些小动物标本,贝壳,珊瑚,各种矿石,各种稀奇古怪的仪器,尺子……
八公说道:“易碎的危险的我都收起来了,现在这里是扁罐的书房。”
屋子后面书柜下边安装着滑轨,侧面对着人,看上去像一面木墙,拉出来才发现是柜子。
柜子上贴着表格,上边写着书目。
不过书目上的书,现在柜子里都没有了,全是各种画册,题集和玩具之类的东西。
赵顼随意抽出一本打开,上边是无数小方块堆成的一个图案,下边有一个问题从正面看如图甲,从侧面看如图乙,从上面看如图丙,那么该物体的立体图是下面哪一个?
前边都还比较简单,翻到第五页后,赵顼就有些生气了,做不出来……甲乙丙丁四个答案,看着都特么对……
算了换一本,打开来,是火柴棍摆出的图形请移动一根火柴,让该图形反转。
要不就是请移动一根火柴,让等式成立!
我再换!
这本好玩,一题两幅一模一样的图,……等下,请找出下边两幅图里五处不同的地方?!
?!
赵顼瞪着两幅图看了一阵,打死都只找得出来三处,还有两处就是找不到,无奈地合上册子。
又忍不住好奇,妈蛋,我再换一本!最后一本!
这一本上全是些可爱的小动物,猴子加兔子加鸡等于一个数,猴子加乌龟加鸡等于一个数,乌龟加鸡加兔子等于一个数……鸡加鸡加……数字都不大,就这道了!
不对呀……凑不出整啊……
将本子给大家看:“这题出错了吧?没道理啊……”
几人算了半天:“嗯,好像是有问题。八公,你会吗?”
八公凑了过来一看:“哦,我也不会,不过扁罐会,他说这是两种鸡,一种大鸡冠,一种小鸡冠,如果当成一种鸡看,就是不注意观察……”
众人再看,果然,两种鸡一毛一样,除了冠子。
赵顼绝望地合上了题册:“八公,饭菜好了没?我们有些饿了……”
苏家庄子里的过年饭是非常丰盛的,拿手菜是烧白,回锅肉,萝卜香酥肘子,鱿鱼三鲜,鸡汤冒粉丝,酸菜血旺羹,大蒜烧鳝鱼,魔芋烧鸭子……
几道新菜,撒上青蒜的猪油渣炒胡萝卜丝,腊肉炒花菜,炝炒红油菜,糖醋莲白,最是让赵顼赞不绝口。
苏家人吃得精致,白萝卜都是削了皮烧菜的,但是萝卜皮却也不浪费,萝卜皮做的小泡菜酸甜适口,很是受欢迎。
赵顼觉得比宫中的做法好得多,什么都能成美食,又好吃又不浪费。
八公也不知道驸马爷这位亲戚到底是谁,不住地让他吃海参:“小官人别老夹素菜啊,你多吃点这个,听说这个才是好东西,城里都卖断货了……”
赵顼:“……”
赵顼他们叨扰了苏家庄子一顿就走了,扁罐直到晚上才回来。
听说卫国公主别业来了个慈祥的老奶奶,扁罐又蹦蹦跳跳地跑去拜见。
回来时带了一堆赏赐,告诉八公那是皇祖奶奶,住在汴京城里一个老大老大的房子里边。
八公也不以为意,张家的亲戚姓黄,那就是表亲。不过那老姐姐好像有咳症,又让扁罐送了些川贝过去。
尉氏有汤泉池子,曹太后修养了几日,觉得胸口松了一些,这才回宫。
赵顼在这里尽孝,也跟着享受了几日,临走前还特意叫张敦礼跟苏家庄子拉了一车裂口的大白萝卜,还有几篮子胡萝卜。
被御膳房坑了这么多年,原来自己在地里都能长到一碰就裂口的“劣质”萝卜,才是顶级好吃的萝卜!
正月十五刚过,尉氏知县就送了一张文告过来,八公被朝廷封赏了一个承奉郎的散阶官职,要他好好培育胡萝卜等新式冬菜。
春,正月,乙卯,以王安石为尚书左仆射、舒国公、集禧观使。
大宋以前没有退休金这个说法,官员致仕之后,就不再有俸禄。
这是周礼的规矩,大臣七十致仕,“还禄位于君”。
这导致很多官员致仕后收入陡降,平日里大手大脚惯了,没有积蓄资产的官员,往往会一下子变得捉襟见肘,在宋初甚至发生过堂堂参知政事,致仕后无钱返乡,最后投河自尽的事情。
到了真宗朝的时候,朝廷觉得这样下去不行,好多官员赖着不退休,导致冗官严重,特旨致仕后给一半的工资,并且可以恩荫一子,封建官员们才算是第一次有了退休金。
当然这些只是针对普通官员,真正让皇帝觉得有过重大贡献的重臣,皇帝当然不会让他穷,在致仕时往往会给加官,还要给予一种特殊的优待。
大宋的这种优待,叫“祠禄”,大臣年老不能任事者,亦常命为祠禄官,不理政事而予俸禄,以示优礼。
赵顼登基后整顿过一番吏治,凡疲老不任事者,皆使任祠禄官,王安石以此安置了不少的反对派。
王安石到江陵之后,从去年开始就自请充任祠禄官。
这也是大宋的日常操作,称为“乞祠”、“丐祠”,表示自己自愿处闲散之地,不再过问朝政。
赵顼拒绝了两次,直到今年才正式同意。
第一个集禧观使是富弼,“始带此衔居洛阳”,现在轮到王安石带此衔居江陵了。
这个任命,标志着王安石时代从制度上的真正结束。
权发遣三司使受不了了:“陛下,近年置提举、管勾宫观之职,优与俸禄,不立员数。而臣僚趋闲贪禄,明明精神未衰,为了便私避事,亦求此职。今内外宫观一百多人,什么事情都不做,一年耗费三司国库不下数万缗。这样搞下去要不得!”
赵顼觉得是这么回事儿,而且体现不出宫观使的尊贵,下诏要求六十以上老臣才可以请宫观,而且全国在京宫观提举、提点、勾管,总数不能超过十五人,外路不能超过三十人。
甲子,审官东院有上奏:“广南两路官员欠缺,愿意去为官的人极少。请求将天下州郡划分成几等,其中外敌猖獗处为一等,水土恶劣处为一等,政务繁难处为一等,其余并为一等。申请去前三类地方的官员,应当在转迁上予以优待,算作鼓励。”
赵顼就问中书,这个听着好像也很有道理,我只有一个问题,广南两路都缺人,那交趾呢?
吴充查了资料回来禀告:“陛下,交趾似乎……不缺。”
赵顼就傻了,广南都缺,交趾不缺,你们告诉我这是什么道理?
王珪知道,王珪不想说。不就是因为那里有个苏明润?!
最后大家稀里糊涂,将交趾定为大宋最艰难的地方,也是,外敌猖獗,水土恶劣,政务繁难,都沾边。
其实不缺的根本原因,是大量四通背景的商人们,本身就带着朝廷捐官的背景。
这些人被苏油招诱到了交趾,然后授予转运司官职,负责督促地方财政运转。
……
苏油这个月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和石薇在下龙湾好好玩了几天。
下龙湾的地势绝佳,这里的陆地从天空上看下去,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龙头,大张着嘴,衔着一枚宝珠。
东北的上颌尖端,就是以前的锦普港,现在的涂州。
那里如今能够停泊泰山号这样的大船,而里边的海湾,就是船只的天然避风地。
苏厨 第八百六十三章 商品交易会
第八百六十三章商品交易会
湾内还有不少小港可供停船,一千六百多座大大小小的岛屿错落有致的分布在海湾内,有的一山独立,一柱擎天;有的两山相靠,一水中分;有的峰峦重叠,峥嵘奇特。就像一座座海上盆景,堪称奇观。
海湾西边,靠近升龙府的那个海角,龙口的下颌和宝珠之间,也有一个小通道连通外海,这个通道如今成了豪华游艇的出入口,而通道边上美丽的内湾海滩的山坡上,修起了一幢幢的别墅,成为了一个美丽的商业城镇。
离这里不远有一个岛屿,出产的珍珠特别明亮,圆润,带着美丽的光晕。
传说在黑夜里,海底的贝壳们会一起打开,让体内蕴含的珍珠吸收月光的jīng华。
渔民们经过这片海域,经常看见海底珍珠的光泽形成的玉晕,将整个小岛笼罩起来。
那个岛屿因此被起名为玉晕岛,而如今这个离它不远美丽城镇,也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名字——蕴州。
蕴州和冶州,一东一西,占据了下龙湾的两端。
正月初十,交州的庆祝活动还没过完,苏油便带着石薇,苏辐,张麒,李舜举来到了这里。
大批的海商在等着他们,其中有不少还是广州,泉州,福州的海商。
宋人海商们的嗅觉是最灵敏的,交趾之战还没结束,他们就已经在下龙湾外几个大岛开始了贸易,如今更是心急难耐。
眼前的一幕给了苏油恍如隔世的感觉,当年第一届眉交会的情形,在今日的蕴州,竟然一模一样的重现了。
不过好笑的是,自己从幕后走到了幕前。
此次过来的外国海商也很多,除了临近的占城,真腊,还有大食,丹流眉,蒲甘,三佛齐,阇婆,柯沙里,渤泥,麻逸,吕宋诸国。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苏油选择的殖民地,大宋新开的外海疆域湄洲,正好在南亚和东南亚诸国围成的大圆圆心之处。
如今那里有了三万多男丁,所以这次苏油不光是招揽生意,还有宣示大宋主权,重建南海新秩序的意思在里头。
穿上紫袍,戴上幞头,苏油与李舜举并肩而坐,一个个接见诸国来使。
使节们都有引伴陪同,这些引伴都是早年在南海刀头浪尖喝血的人物,说白了就是宋人海盗水匪。
苏油让海商们发出告示之后,各路岛主纷纷出动,苏油这才知道,原来宋朝有这么多人在南海里讨生活。
这些人对南海的水情,风向,岛礁,海路都异常熟悉,也各自有各自的销赃窝点,那就是南海诸国。
这些人来到市舶司报到后,苏油给他们挂了交趾户口,这就算是大宋人了。
然后李舜举授予他们三班借职的散官,这些人再次摇身一变,成为大宋武臣。
虽然是武臣中最低等的官职,但是一样让这帮人感激涕零,回去后就抖了起来,带着自己昔日的销赃伙伴前来进行商务考察,成了大宋的驻外联络员,名为“引伴”。
苏油也派遣了理工测量小组随他们一道,前往测量南海各个国家的准确经纬度,记录航海日记,海深等高线,完善海图。
到今天,苏油和王韶手上的南海诸国地图,不再是那种胡乱瞎画的东西,和后世东南亚地图,已经差不多了。
同时也搜集到了更加全面的情报,对南海局势有了更加清晰的理解。
南海中,三佛齐和阇婆是两个较大的国家,国人好勇斗狠,是世仇。
三佛齐曾经占领过真腊,现在真腊已经独立,两个国家间的关系也不算是太好。
相对温和的几个国家,在南海的东边,吕宋,麻逸,琉球和渤泥,对大宋比较恭顺。
这些国家认大宋为宗主,其目的也不过是希求大宋的货物而已。大宋对朝贡物资从来都是从优返给,再没有比这更划算的生意了。
很多国家甚至分别从几个大城出发去大宋朝贡,在宋史里边记录的一些小国,其实是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而已。
王韶对此极度愤慨,倒是苏油让他稍安勿躁,一切自有安排。
川峡四路,在苏油出生之初,便已经是千人耕万人食之地,土地和人口的矛盾非常突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