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大兴奋时期已经过去了,张道长现在充满了科学家的风范——淡淡的装bī范儿。
石薇喜滋滋地摸出一件宝贝“还有这个,这是根据你的意见,设计出来的水银血压计和听诊器。”
苏油问道“试过了吗?”
石薇说道“试过了,我们在马和牛的脖子上都试过了,很明显,血液的压力是由心脏的压力提供的,因为汞柱的跳动和心脏的跳动是一致的。”
呃,马和牛……
苏油说道“这个对医学是有极大贡献的,比如我听说椰子汁可以通过针管直接输入到病人体内,给病人补充养分……”
“真的?”石薇很感兴趣“那得试试……”
苏油赶紧阻止“先发明注射器吧,拿猪做实验,从小剂量开始。”
说完取来一张纸,画了个注射器的图稿“大致就是如此,针头可以用银针,如今你们用的银针硬度不错了吧?”
张道长点头“纯银的针都是老辈儿再用了,如今天师府的新手都用掺了银和锑的银针,硬度好很多。”
苏油笑道“空心针管的事情让大石头给你们搞定,就和空心面条是一个道理。”
蜀中利州路有一条河叫中江,江水从一个县城当中穿过,县城因水而名,叫中江县。
中江西岸有个镇叫谭家镇,川中和陕西的贸易兴起之后,谭家镇成为商贾马夫往来之地。
镇上一户人家叫谭老六,发现了商机,开起一家汤饼店。
为了招揽生意,谭老六夫妇挖空心思,发明了一种面条,“允直中通”,细如银丝而中心有孔。
这种神奇的面条让谭老六生意火爆,于是就有人给谭老六出主意,效仿眉山汤饼晒成干面,这样就能作为商品发售了。
谭老六觉得这是个发家的门道,制作出空心挂面,大受往来客商好评。
空心挂面的手艺惊动了中央,赵顼利州路转运司呈送,品尝之后大加赞赏,列为贡品。
如今就靠制作这种挂面,整个谭家镇都发达起来了,空心挂面因为其空心和成为贡品两个特点,被来往客商称作“藕面”或者“宫面”。
其实面条空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将面条进行“盘条”的时候,有一个拧的过程,会在粗条中间形成一个孔道,在其后“上竹”拉面的过程中,面条和中心孔会同步越来越细,成为最后的空心面条。
空心针也是同样的道理,延展性好的金属如金银铜,拉伸空心的细柱体便能得到。
张道长将苏油的想法记录在纸上,加上图纸,准备寄往汴京。
除了这些,张道长还附加了一大堆的资料,苏油问道“这些又是什么?”
张道长比获得硫胶得意多了“这是仙卿整理的资料,在几处湿热沼泽都能大用的方子。”
石薇说道“这是疗蛊验方,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所载蠱毒七门,共收六十一方,共一百零三味药。”
“我统计了一下,其中用桔梗的有七种,用藜芦的八种,用蘘荷的九种,用雄黄,巴豆的十一种。”
“消积聚痞块,方用千金恒山丸,鳖甲丸,多异类灵动之物,行气逐血之药,其泄厥yīn,破症瘕之功,有非草木所能比者。”
“疗水肿的,千金疗大腹水肿方,用牛黄,昆布,海藻,牵牛子,桂心,椒目,亭力。”
“另有麝香丸, 方用麝香,甘遂,芫花,人参。皆以见利小便为效。”
“其余还有毕澄茄、皂荚、野菊花、防己等,主治蠱毒,咳逆,泄痢,肠澼和杀虫。”
“此外配伍药物,还需要襄荷。就是莲叶。史游《急就篇》云有赤白二种,白者入药,赤者堪噉。要用白藕的荷叶”
“还有巴豆,虽为辛温有毒之品,但本经谓其破症瘕结聚,坚积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除鬼毒蠱疰邪物。”
“雄黄能化腹中瘀血,杀劳虫疳虫。”
“在寒战发热,恶心下痢,腹部膨胀阶段,多用张仲景治伤寒发热方,加己椒苈黄丸,往往有效。”
“而在痢疾期,即医家所谓‘伤血’的阶段,方可用毕澄茄,广木香。”
“如肝脾肿大,还可用麝香,血珀,黑白丑,肉桂,沉香,大戟,作为丸药,日服三次,每次饭前服一钱。”
“这药是我在交趾所制的,在这里不算jīng贵,也有一些效果,感觉比天师哥哥用鹅血鸭血疗血痞之法治疗该病对症。”
说到这个,石薇就好像换了个人一样,滔滔不绝,与张道长讨论起辩证病例,直接将苏油抛到了一边。
suchu0
。
苏厨 第八百七十一章 平炉和高炉
第八百七十一章平炉和高炉
等到了熙宁十年,经过改造的冶炉,产量已经翻倍,平均年产八万斤左右,而且随着焦煤的使用,高炉的扩大,各种先进技术的投入,以及南方二林部,渡口,郑州,徐州,郓州,两浙路梧州诸地铁矿的发现,南方钢铁的产能已经直追北方,三司对元丰元年的预估,全国铁课,将达到一千三百万斤左右。
不过各地钢铁质量参差不齐,最好的钢铁在二林部和梧州,这两处出产的钢铁,除了用作铸造枪炮,兵器之外,常常被其它铁冶,用作改良自己钢铁品质的“铁母”。
但是交趾铁,因为铁矿和煤矿的品质关系,比二林部的二林长刀以及两浙路的龙泉宝剑还要更胜一筹,最关键的是,第六代高炉经过前五代二十多年的积累之后,产生了质的飞跃!
从结构上来说,这已经是一座近代意义上的冶铁高炉!
冶州高炉和后世一样采用了钢板作为炉壳,壳内砌耐火砖内衬。高炉本体自上而下,分为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五大部分,与后世几乎一模一样。
高炉生产时,同样是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造渣用熔剂——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
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炉渣从渣口排出。
产生的煤气从炉顶排出,经除尘后,作为热风炉、加热炉、焦炉、锅炉的燃料,同时还是制备硫酸和氨水的生产原料和燃料。
炽热的煤气,还是炼钢炉的重要燃料。
而炉渣,又是砖厂和水泥厂的原料。
高炉的上料和配料系统,也采用了容积配料法和重量配料法。其中铁矿和焦煤用的是容积固定的斗车,而石灰石则采用斗车加弹簧大称平台。
高炉炉壳内部的耐火砖,底部厚达一米,顶部也厚达四十公分,炼炉底部采用石墨砖,上部为矾土烧制的高铝砖。
另外还有补充燃烧的吹料系统,这口高炉吹的是煤粉。
炉外挂着铁质的水箱作为冷却系统,以防止炉壳在高温下软塌。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严格的的cào作规范,作业流程,保护措施,全都是一条条人命换来的经验教训。
这个高炉严格说起来只能算作小炉,一炉只能生产铁水两千斤,别说和后世相比,就连大宋如今的普通铁冶一炉的产量都达不到。
但是它有个现代高炉的特点,就是一旦点火,昼夜不停,一天能够熔炼四炉,日产就是八千斤。
一年三百万斤,一个高炉就几乎占了十年前大宋铁课的一大半!而且无需如以前那样炼一炉毁一炉造一炉,一个高炉能够连续使用十年以上!
这个高炉,是皇家理工学院,眉山理工学院,钟山理工学院,司天监,将作监,三司胄案,商州胄案,石家,四通商号,皇宋银行齐心协力攻关的结果。
高炉的总设计师是石富,副总设计师是陈昭明,赵宗佑,负责研发。
总监理是苏油,副监理是石鍮,负责协tiáo资金,人力,物力,从四面八方抽tiáojīng英参与设计,计算,讨论……
方案五年前就已经拿出来了,中间有反复修改,关键部位如耐火砖,吹料系统,渣口,铁口,无数的小设计小改进,都在各地的铁冶进行过实验。
所以这个高炉,可谓是大宋举国理工人才,能工巧匠,各地铁监,实际管理者们共同的智慧结晶。
等到所有的设计,计算,实验最后都做完了,高炉却卡在了矿料上。
大宋各地的煤铁矿标本,经过皇家理工学院的检测,只有渡口的勉qiáng合格,其余含硫均太高,会严重影响高炉寿命和铁料品质。
倒是听风阁经过千辛万苦,从西夏祁连山脉和辽国大草原上搞到的矿料,检测通过。
赵顼在敷文阁收到报告后,气得当场就摔了书桌上的碧玉山子。
苏油在密折中安慰赵顼,冶金的进步是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就和理工的学问一样,虽然大高炉一时造不成,但是各处铁冶上使用的小措施小改进,也让大宋的钢铁产量在十年内翻了一番,这个成绩已经很不错了。
可两人心中,其实都难免遗憾。
交趾的征服和高品位煤铁矿的发现,终于给美梦送来了舒适的枕头。
钢铁的生产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准备过程,在交趾兴建如今大宋最大的钢铁基地,可以说是完全是白手起家。
勘探,绘图,开路,架桥,试炼,确定品位,修建铁轨,组织人力,搬运机械,炸矿,开采,建造中转仓房,修建港口,组织船运……
等到第一炉铁水炼出来后,苏油一点兴奋感都没有了,就好像将地丁胶递到自己面前的张道长一样,在丰功伟绩面前,只剩下淡淡的装bī味道……
不是想装bī,真的是太特么累,连装bī的力气都没有了!
高炉不但能够产生铁,还能产锰铁,但是真正在应用上有用的,是钢材和锰钢,以及球墨铸铁。
所以这些都还要要炼钢炉进行jīng炼。
大宋理工发展的jīng炼,一直都是走的平炉的路子。
从当年最早的带盖儿石墨坩埚,外加焦炭底部qiáng吹热空气熔炼开始,从小到大,一步步慢慢走过来。
后来有了玻璃,四通又开始用坩埚炉熔炼玻璃。
平炉,其实质就是一个超级巨大坩埚炉,模样有些像一个巨大的有盖子的平底锅。
但是之前受加热效率的影响,平炉的体积注定大不了,一锅也炼不了多少钢。
直到石富将脑筋动到了了煤气上。
当时的煤气还没有如今这么多的应用,白白浪费掉不少,等到有了球阀和压力表之后,石富才在坩埚炉侧面多引了一根进气管,添加了炉头,用来走煤气。
所以现在的炼钢平炉,炉膛是一个熔池,底部带有加热空气和煤气的蓄热室。整体结构由熔炼室、炉头、上升道、沉渣室、蓄热室、换向阀、烟道、烟囱等组成。
熔炼室是平炉的中心部分,前面有装料炉门、后面底部有出钢口。
熔炼室有厚厚的防火罩盖子,熔炼过程在密封环境中进行,通过lún番guàn入热空气和煤气,进行燃烧加温和还原反应。
生铁液在这样的环境里,过量的碳被氧化,带走,铁液的含碳量渐渐减少,变成钢水。
平炉熔炼室使用的是碱性耐火材料,也就是铝矾土砖筑砌,与转炉炼钢不同的是,转炉只需要利用铁水自身提供的热量,就能靠吹入热空气,完成炼钢过程。
而平炉因为炉体庞大,冶炼时间长,炉墙散热损失和高温废气带走的热量大,因此必须从外部供给燃料和使用预热空气,方能保持炼钢时需要的热量和氧气。
一炉钢需要二十四个小时才能炼出来。
但是相比转炉,平炉也有更多的先进之处。这玩意儿温度高,能够将废铁废钢进行重新熔炼,能够jīng确tiáo控和配比,能够往里边增加其余金属和非金属添加剂,tiáo成合金钢或者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说起来很高大上,就是通过球化和孕育处理,让铁器中的碳以球状石墨的形式存在,可以有效地提高了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塑性和韧性,从而得到碳钢qiáng度的铸铁。
种花家为了对抗本土钢铁中大量存在的硫,提高钢铁性能,其实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经发明了球状石墨铸铁。
而渡口铁的加入,让球墨铸铁工艺更加完善方便,因为那里的铁料,富含稀土和镁,以渡口铁为“铁母”,能够极大的改善铸铁的性能。
如果往里边添加富锰渣或者镜铁,得到的就是高锰钢。
。
苏厨 第八百七十三章 矿区
第八百七十三章矿区
刘师道的注浆工艺方法对手工艺人来说是大逆不道,但是对于批量制瓷的大商家来说,就堪称逆天了。
做陶器不行,容易被看出破绽,但是做瓷器有挂釉这道工序遮掩痕迹,批量获得瓷胎那是轻而易举。
而且因为有模具支撑,做大胎的难度,被这种方法克服了!
可以说几次海贸数千万贯的利益里边,这娃有三分之一的功劳,这个奖章就是最大的获益者——赵顼特批的。
玩手工艺不行,玩灰浆浇铸那是一把好手,比如这次湄洲突击修造供三万人居住的房屋,除了砖石梁柱之外,墙体和瓦顶用竹筋混凝土快速建造,就是刘师道的创意。
所以苏油虽然很不想给他发这个奖章,但是捏着鼻子也得发。
安慰鼓励了研究人员一番,第二天,苏油乘坐马拉轨道车,前往安丰州煤矿视察。
即使是管理人员乘坐的高级车厢,这段旅程也没有什么舒适可言。
车厢和后世小公共汽车差不多,一辆车能坐三十人,两匹马便能轻松拉动。
车厢还分了客货两用,还能够挂接,大运载量时用四匹马,拉六节五吨载重量的车厢都没问题,一次能运三十吨的煤。
不过那样就慢了,不像现在,从冶州到安丰煤矿,短短二十五公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当然这与大员视察沿路清道也有关系。
一路山头,褐sè的泥土下面,露出的很多岩石都是黑sè的。
石鍮介绍那也是煤,不过没什么开采价值。
安丰煤矿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如今在开发的,仅仅是几处山谷。
铁道尽头分出了好些分支,分别通到几处山谷之中。
最大一个山谷叫玉凰山,山谷已经被揭去了一部分地皮,露出了黑黝黝的山体。
“轰!”
山上喷涌起一股黑sè的烟尘,那是爆破队在实施爆破作业,然后一大片山坡哗啦哗啦地垮塌了下来。
无数民夫将煤块铲进马拉大车的车厢里,然后拉着马车送来火车站转运。
这里已经成了一个矿业小镇,车站同时就是镇中心,同时也是煤矿办公大楼。
整个安丰煤矿有三千矿工,有lún休,平均一天能够挖掘生产两千立方米的无烟煤,换成重量是三千吨。
这就是炸药加露天的优势,大宋境内的几处煤矿,最大的日产也不过三百吨,都馋哭了。
这里的物资全靠冶州运输过来,四通商号薪水给得不差,交趾矿工们收入丰厚,镇子正在向四面八方扩张,不少木板墙瓦顶的房屋也在规划的街道两侧修建起来,都是镇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给自己安的家。
镇上还有五金店,酒馆,饭店,杂货铺,还有一家成衣铺。
看了一圈,石薇就把眉头皱了起来:“为什么没有卫生所?还有wū水沟也没有。”
石鍮苦着脸:“wū水沟好办,医生真不好办,现在到处都缺大夫啊……”
石薇想了下:“要不我找两个师兄过来吧,这样下去可不行。”
苏油安慰道:“这才一年时间,能把路修好都不错了,不过有个道观倒是很好的,除了给人看病,还能传道积累道功。要是天师府能够大力支援,我可以让交趾各州县给天师道普建道观,顺便当医院。”
石薇笑着点头:“在佛家祖庭边上开治坛,想来天师哥哥没有不乐意的。”
在洗矿区边上,苏油发现一块大黑石头:“小石头,这就过分了吧?这东西也能到处乱扔?”
石鍮刚刚才挨了批评,赶紧悔过:“那我一会儿就找人给扔沟里头去。”
苏油跟着就是一脚:“看看这贝壳纹,这亮度,这是煤jīng!又叫墨玉!你是不是疯了你!”
石鍮有些楞:“能干啥?”
苏油反而“呃”了一声:“能够……雕刻印章,装饰品……”
石鍮撇了撇嘴:“那谁爱要谁要吧,我现在天天抓大局……”
这就被鄙视了,苏油只好摸摸鼻子:“我要,一会儿我带走。”
煤矿早期是俘虏军们开采的,可以说只是保证了最基本的生存,类似于劳改,发展到现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跟上,让石薇非常不满意。
苏油也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于是立出了“刑满释放”和“立功减刑”的办法,同时要求要在民生,住房,医疗卫生上,对矿区给予特殊照顾。
为此特意在煤矿上考察了两天,由石薇给出了矿区在目前条件下的卫生管理条例,提拔了几个曾经有过医疗经验的充当临时卫生员,对于一些简单的医疗救护进行了应急培训。
这让苏油想起了赤足医生这件神器,不过交趾一带信巫不信医,真那么搞可能土著们更加抵触。
最好的方法,还是天师道,别说巫法了,雷法都会,有体系有传承,医术还高明,他们才是对付地方巫婆神汉们的神器。
回去就给他们写信。
煤矿都这样,金银矿的场景更是难以想象,趁石薇搞培训的时间,苏油骑马去了一趟广源州边界的金xué,考察贵金属开采。
情况很惨,不过苏油算是开了眼界,在这里第一次见到了金脉长什么样子。
一个山洞里边,火把一照,矿石上全是闪闪发光的黄金。
技师们用笔在洞壁上用墨笔画圈,石工们在那些地方凿孔,那里是chā雷管的地方。
一声爆炸之后,浓烈的硝烟气浪从矿洞中冲出来,等到尘埃稍微消退,蒙着面巾的矿丁们打着火把进入矿洞,开始用jī公车往外推矿石。
巨大的冲压锤在溪边转动,将大块的矿料砸碎。
然后机械抖筛分离金属和石头,提取粗金。
还有无数的人在矿区山溪两侧,用木簸淘金,他们都是蕃人,是这里的山区蕃首们组织过来的。
更多的金沙则是被送去浮法选矿,用的是汞,能方便地分开黄金和矿石,让产量突飞猛进,但是自然wū染和人体毒害都非常严重。
银矿的冶炼同样如此,粗银要用铅去除杂质,氧化铅带来的雪花wū染,也是非常恐怖。
这里的看守非常严密,发配到这里来的都是重囚,苏油估计这些人大概活不到刑满释放那一天了。
炼铜稍微好一些,但是也用到大量的硫酸,可以说是交趾路如今的上百处金xué,就是上百处地狱。
苏油也没有更好的方法对这里加以改良,可以说交趾路的每一枚货币上,都沾满了这些罪囚的鲜血。
只能嘱咐刘纪,交趾不缺粮,至少在伙食上让这些人能够吃饱。
这次巡查用了八天,等回到蕴州,《南海公约》已经在李舜举的主持下,由黎文盛,晁补之起草完毕。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国际海事条约的签署,大海上第一次有了一部法律,用来约束船主们的行为。
这次交易会,利润最高的几样商品,是琉璃宫灯,琉璃镜,瓷器,香皂,蜜蜡浇铸的摆件,赛露络仿制的珍珠制品和砗磲制品。
智度论十曰:“有七种宝:金、银、毗琉璃、颇梨、车渠、马瑙、赤真珠。”
毗琉璃就是琉璃、颇梨就是玻璃,赤真珠不是红sè珍珠,也不是珊瑚珠,而是一种人造琉璃珠,是尼泊尔和吐蕃边境一种秘制琉璃——雪巴珠。
雪巴珠是当年二林部西北蕃落的吐蕃工匠献给大巫的秘方,出于对工匠的尊重,秘方至今没有对外公布,仍旧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
()
苏厨 第八百七十四章 蒲释马
第八百七十四章蒲释马
在所有佛教和印度教国家中,雪巴珠都是至宝,因为据说它具备全世界最纯正的红sè。
苏油用这个东西,吊了诸国使臣一段时间,等到王韶从湄洲出发之后,苏油才给每位前来参加交易会的国家,赠送了一个小金龛,金龛里是一颗赤红鲜艳的雪巴珠。
满载而归的各路客商,除了麻逸,吕宋,琉球三队往东北去的使节船,剩下的组成了一个浩浩荡荡的大船队,开始朝麻留甲进发,苏油告诉了他们一个令人震惊的大消息,宁海军已经开始履行自己在《南海公约》中承诺的大国责任,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出兵,清剿麻留甲海峡中盘踞的海盗!
此次南行,苏油也在其中,他将亲自护送使节和海商们,通过龙牙城,穿越海峡,送他们抵达麻城。
在蕴州醉生梦死的使节们这才发现,带他们前来贸易的那些引伴,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不见了!
龙牙城,同样在醉生梦死。
第一批从交趾返回的蕃船,让三佛齐前水师副统领,如今自封的新扶南国国主蒲释马开心不已。
宋人侵吞了交趾之后,在那里建立了市舶司,此次蕃船带回来的东西可实在是太jīng美了。
龙牙城扼守海峡东部海口,水域宽度不过数公里,大宋的巨大海船蒲释马也没有去招惹,不过其余的船只,哪怕是大食那边的木兰舟经过,都得乖乖交上一笔过路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