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苏厨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二子从周
“最可贵者,大军过郡,不扰地方,诸县竟然有兵去而未知曾来者。”
“自古行兵,未有谁能至此。纵然孙吴复生,韩李再世,也做不到。”
“这才是我皇宋天军,威武义师的气象,少保当受老夫一拜。”
说完郑重地施了一礼。
老头不光光是文坛宿老,婉约派领袖人物,还是天圣八年进士入官,治平元年苏油才十七岁,人家就已经退休的宿老。
虽然仕途不太通达,只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但是在两浙的号召力,那也是一等一的。
只看钱家二号人物钱和,都要在旁边搀扶着他,就可见老头在杭州的威望。
一树梨花压海棠的老杀才,苏油哪里敢怠慢,赶紧扶起:“不敢不敢,此次行军,苏油其实并没有管多少军事,都是狄殿帅训练有功,王都管监军得力。杭州事务,辛苦子厚兄和元长料理,说起来,倒该惭愧才是。”13





苏厨 第七百七十八章 见老乡
第七百七十八章见老乡
张先此次出城相迎,具有重大意义,代表着两浙路对苏油最持怀疑的那帮人,都对苏油改变了观感。
不过看不起武臣和内官的毛病还是难改,虽然苏油对狄咏和王中正颇为推许,张先却一样不会搭理两人。
有点小尴尬,好在话题多的是,苏油换了个方向:“如今浙江《潮报》《新报》颇为活泼,也有了些影响力。先生你可是我两浙路文坛风标,有什么佳作,大可以刊载,给我们的报纸拉拉人气嘛。”
这个还真不是瞎吹捧,如今的报纸和以后的不一样,如大苏之辈,人家同意你刊登他们的诗词,那是给你面子,而且给报社带来的发行量,那是不能忽略的。
张先取出一首词作:“要不就登这个吧,算是还债。”
苏油接过,却是一首《望江南》:“青楼宴,靓女荐瑶杯。一曲白云江月满,际天拖练夜潮来。人物误瑶台。醺醺酒,拂拂上双腮。媚脸已非朱淡粉,香红全胜雪笼梅。标格外尘埃。”
这是标准的婉约派词作,蔡京笑道:“安陆先生来往苏杭,多为官妓作词,却独独漏掉了一名叫龙靓的美人儿。于是龙靓姑娘写了首诗寄给先生:‘天与群芳千样葩,独无颜色不堪夸。牡丹芍药人题遍,自分身如鼓子花。’先生此举,还真是还债。”
苏油抽了抽嘴角,果然是色中饿鬼的本色。听说去年老头那小妾给他添了个儿子,今年又怀上了,算起来,老头第一个儿子和如今这个,年龄上相差了一甲子!
将词作交给秦观,命他刊载,又与钱和章惇等人叙完礼数,说道:“还有几日假期,今年列位都辛苦,大家就好好放个假,我还得接人去安和圩那边拜见蜀中长辈呢。”
相约上元节返回杭州城,苏油匆匆赶往府衙,将被关过禁闭的张麒,石鍮叫上,顺便拉上蔡京和平正盛,众人骑上快马,朝湖州安和圩奔去。
安和圩边上,就是苏油安排的蜀中移民聚居区,一共十个大圩,共计两万亩。
按一户两丁,一丁四十亩计,这里就是两百三户人家。
后世香港有一个说法,就是工作岗位,家庭收入来源,都是来自几个大家族,几个大家族给众人发工资,然后又通过吃喝玩乐将大家的工资收回。
这种说法未免有些夸张,但是用在四通商号之于蜀中,差不多算是恰如其分。
因此第一批来自蜀地的移民,大多都是二十年间,跟随四通的成长殷实起来的户族庶支,也是蜀中最有眼光,有远见,具备资金实力和知识储备的家庭。
当苏油将目光投向大海的时候,他们也将目光投向了苏湖,荆南。
四通商号对占据苏湖继续发展相当重视,派出了苏油认识的人里,对土地最有执念的人李老栓带队。
让李老栓大为惊讶的是,苏油事先已经将十个大圩雇人开垦了出来,而且还统统种上了油菜,还给大圩划好了宅基地,造好了简易房屋,配备了简易的家具,农具,日常器用。
每个溇港边,还有一家综合性水车坊。
全部算下来,一户家庭,相当于得到了十贯的补贴。
但是这并不是债务,因为这些钱,将由这些人家土地上的油菜冲抵。
这些油料的价值,不但可以将四通商号前期所有投入全部捞回来,还能获取大量的利润!
这份钱只能给四通商号来赚,因为就算到了现在,旁边安和圩的人都还不太相信,一季油菜能当五季稻米的收成。
苏油也不能逼着他们种,油菜这玩意儿好种难收,辛苦着呢。
永安圩,李老栓站在村口:“是今天吧?怎么还没见人?这初八的星星都看得到了。”
初八占谷,顺星节。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
安和圩的刘万春也在这里,蜀中移民初至的时候,人家这边可是没少帮忙。
因此刘万春跟李老栓现在混得也很熟:“老爷子你放心吧,少保说带着大军回杭州城安顿好就来。”
李老栓有些怅然:“过家门都不停一脚,非得来回倒……”
刘万春说道:“将在外,君命都可以不受,带兵打战,那是有一大套规矩的。”
“兵者凶器,将兵出外,就再不能顾家了。”
“当年袁绍手下大将朱灵,征讨叛将季雍的时候,季雍把朱灵在城里居住的母亲和兄弟绑在了城墙上,逼其退兵。朱灵说‘大丈夫为人效力,如何能只顾家室呢?’”
“不仅没有停止,反而下令全力攻城。最终虽然抓住了叛将季雍,但是他的家人却全部被杀了。”
李老栓脸上肉抖了两抖,给了刘万春一下:“新年里说这个也不忌讳!”
刘万春大喊冤枉:“少保行兵都不忌讳,我还以为你们蜀中人都不忌讳这个呢!诶?来了!怎么是骑马来的?”
几匹马奔行了过来,一起甩鞍下马:“苏油,张麒,石鍮,拜见伯爷。”
李老栓哈哈大笑:“可算是到了!赶紧的通知庄子上,开灯!”
初八祭星,相应的仪式就是点灯。
很快,庄子上星星点点的火光亮了起来,从安和圩永安圩开始,沿着溇港,星星点点的火光沿着太湖沿岸传了下去。
巨大的弧形湖湾,每隔两里,就点起一处巨大的火堆,在一口大锅里燃了松柴,这个风俗叫“点钱粮盆”。
李老栓拉着苏油,在火光下抓起一把地上的泥土:“油娃,这是夜潮土,你摸摸,又细又润。你给咱蜀中人找了块好地界,真是好地界啊!”
好地界苏油当然知道,不过太专业的也有些不明白:“啥意思?什么叫夜潮土?”
李老栓笑得眼里含泪:“这是天底下一等一的好土!比汉中的地还要好!种出的萝卜青菜那叫一个好吃,还有油菜,一会儿你去看看那长势……”
刘万春笑道:“李太爷这天都黑了,要看那也得明日赶早,先领少保庄里去吧,每次一说起地来那就没个完……”
李老栓这才回过神来:“对对对,好在万春他们给咱匀了些肥猪,不然这年都过得不得劲。”
刘万春说道:“这还是托了少保的福,蜀中过来的两头乌和狮子头长得就是快。不过要不是《西南农书》,真不知道养个猪这么多的道道,谁知道蜀中给猪还吃熟食!”
李老栓说道:“是啊,所以还得特意给它们种菜,苜蓿,厚皮菜,得轮着来。”
刘万春又有些懵:“厚皮菜是啥?”
苏油笑道:“就是莙荙菜,这东西还是当年你们这边的商人带去蜀中的。蜀中人给另取了一个好叫的诨名。”
刘万春也笑了:“嗐!这东西听说是回回们从海上带过来的。不过没想到你们蜀中人给种到了这么大!”
来到庄子上,乡亲们都围了过来,乡音一上,别说平正盛,就连刘万春,蔡京都得懵逼。5




苏厨 第七百七十九章 大案
第七百七十九章大案
于是就在火光下开席,经典的川味九斗碗,腊味香肠,其中血皮菜炒猪肝,鸡汤冒豌豆尖,红嘴芋粉条,这几样独特的家乡农家菜,吃得苏油眼泪都快下来了。
李老栓见苏油吃得不停嘴,非常开心:“粉条的做法,还是当年少爷传下的,还有红嘴芋跟血皮菜,那是蜀中人家常年累月种在院子周围的度荒菜粮,所以我们也带来了。对了还种上了高笋与百合。”
高笋就是茭白,这玩意儿在太湖周围种那是高产,百合,就属于两浙路的传统作物了。
李老栓继续说道:“跟万春他们都商量好了,今年要收油菜,稻秧就下得比他们晚点,收得也比他们晚点,到时候请他们过来帮帮忙,好家伙一人四十亩地,蜀中可没有这样的好事儿!”
刘万春对李老栓拱手:“说起这个还得请教李太爷,往年两浙路春播,最担心的就是倒春寒,为何老丈却说不用担心?”
李老栓笑道:“这个得靠地垄和地窗做出秧室来。”
地窗说起来简单,实际上是挤出成型的最新工艺,生产出来的较大面积的照明透光设备。
玻璃如今成本有点高,不过硝棉工艺的成熟,让赛露络已经便宜了下来,这玩意儿一样透明。
将目数很低的赛露络丝网,通过挤出机,就涂抹上了一层赛露络融化挤出料,再通过压光辊、冷却辊筒,由工人们在一边操作截取,就可以得到一片片面积较大的薄薄的透明板材。
这套设备加工难度最高的就是那个压光辊,必须打磨到镜面级。
生产出来的板子,当然不能与玻璃相比,最多只能用三五年,不过胜在产量大易加工,加上木框进行加固,可以用作透光的大窗户。
苏油让四通搞出这个东西的目的,其实不是最初不是为了农业,而是用来保护家里边的字画的。
家中如今的字画太多了,而且有些字画必须挂出来,既是面子也是里子。
真正的晋人密本想都不用想,苏油只负责让程家书坊用双钩法制版,然后往宫里送,不留这份是非。
但是比如仁宗皇帝赏赐的“克慎精勤”,那必须得是玻璃檀木框装裱了。
次一等比如欧阳修亲书的《醉翁亭记》,司马光亲书的《布衾铭》,王安石亲书的《明妃曲二首》等,那也得是赛露络压面,加枣木,樱桃木做框。
再次一等,比如大苏,黄庭坚,蔡京,还有赵顼奶妈的儿子,如今的含光县尉米芾,他们的书法和诗文苏油收集了很多,这些就只配用赛露络加松木,榆木的框子了。
这东西现在已经渐渐流行起来,士大夫家中大堂,如今要是没有一副名家所作的赛露络紫檀框架的高雅楹联,都不好意思请文友来家坐坐。
皇室的手笔当然更大,赵顼大手一挥,中牟汤泉庄子那一百亩菜地花圃,直接用这玩意儿搞成温室大棚!
蜀中人比较实在,皇家那用法太奢侈了,俺们弄点小号的,能保住春秧就行。
好歹比丝绢喷玻璃水便宜耐用多了好不好!
精耕细作是蜀中习惯,都是人多地少给逼出来的,只要有一分法子,花十分力气都要给用上!
当然要是外地人弄这个种粮,怕是得亏本,得是种花,培养观赏鱼,那才有赚头。
蜀中人这就是背靠油娃好乘凉了。
首先是科研基地用上了这个,然后浙江长绒棉收成下来之后,就能有更多的赛露络支持更多地方。
移民工作是当前的重点,因此苏油以扶持地方产业为由,给永安圩也分配了不少。
因为育秧的时间是错开的,所以苏油给的地窗板子,够二十个圩田村落使用,四百顷。
一盘炒油菜端了上来,这东西不但是油料作物,嫩尖在这个时点可是一道好菜蔬。
李老栓将菜放到中间:“尝尝,我觉得挺不错的。”
苏油夹了一筷子:“再过几个月,就有素油炒菜了,万春来尝尝。告诉你你们村不种这个,亏大了都。”
刘万春嘿嘿赧笑:“我们不急,先看看李太爷的能耐,再跟上不晚,我们还是种豆子,蚕豆眼看要熟了,明日里给少保送点嫩蚕豆过来。”
“好!一定要送来,教你一个乖啊,蚕豆养草鱼,养出来的鱼肉是脆的,叫脆鲩!好吃着呢!”
刘万春拱手:“少保可饶了我吧,人畜都不够吃,还拿去喂鱼。”
苏油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这还是给穷怕了……”
节气里说这个又显得有些不吉利,李老栓赶紧打岔:“少爷,你看这家家户户,春联还没贴呢……”
苏油一指闷头吃得吭哧吭哧的蔡京:“他!这娃那手字,比子瞻还厉害!”
说完端起酒来:“来,伯爷我敬你,也不知道,汴京城里小妹他们,这年是怎么过的……”
李老栓和苏油走了一个:“你也别操心这么多,有八公在,那还不料理得明明白白。”
苏油唏嘘:“能不担心吗,我家小漏勺,也快要生了,就不知道是儿是女……”
“漏……漏勺……”李老栓端着酒杯都傻了:“还能不能起得再好听点……”
……
汴京新年里,朝局气象看似和缓,其实很紧张。
因为吕惠卿在年前又有了动作,朝中出了一起大案。
沂州百姓朱唐,状告前馀姚县主簿李逢有逆谋,提点刑狱王庭筠等言,经查,尚无结构之迹,但李逢毁谤朝政,有指斥之语及妄说休咎等事实。
赵顼有些怀疑,别遣周辅往治。
结果揪出来一个宗室,太祖的后裔,秦王赵德芳曾孙,南阳侯赵从贽第三子,右羽林军大将军、秀州团练使赵世居。
然后这娃又牵连出一个来自蜀中的妖人,叫李世宁。
赵世居颇好文学,结交士大夫,有名称。
李世宁则是个道士,善于导气养生,自称已经三百岁,用一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言人休咎,以此出入贵家。
赵世居邀请李士宁去他家,披命算八字。
士宁以为天下是太祖肇造,宗室子孙当享其祚。
仁宗当年有赐英宗母亲仙游县君的挽歌,里边有传后之意。
于是李士宁便窃取其中间四句,易其首尾,偷偷告诉赵世居当受天命,将诗歌赠给他。
同时还送了赵世居一口宝刀,且曰:“非公不可当此。”
宝刀纹理斑斓,上有四个字“惟上可留”,传闻出自蜀中大匠石富之手。
于是赵世居的党羽们纷纷捧场,曰:“李士宁,神仙也。”解释其诗,又将这口刀以为至宝之祥,天命所归。
赵世居这傻缺果然大喜,“赂遗甚厚。”
赵顼听闻之后当然大怒,命御史中丞邓绾、知谏院范百禄、御史里行徐禧杂治之。
所以李士宁也被逮捕入狱。
吕惠卿指示邓绾,大兴此狱,尽量牵连。
目的很简单,李士宁是王安石的好朋友,而且又是蜀中人,宝刀传闻还是石富所铸,此等机会岂容错过。
不过千算万算,却忽略了赵顼的态度,这娃下朝后第一件事就是给苏油写信,问石公是不是铸造过一口宝刀,上边有天意赋予的文字?
苏油在密奏中回信,说那种民间传得神神鬼鬼的宝刀,陛下理工所谓宝刀,那就是坚硬度,柔韧性,保持度,最多还加个抗锈性能,就这几个参数而已。
所以你听个稀奇就罢了,不要太认真。估计你说这刀啊,是石公用一种特殊锻造工艺打造出来的,和羽毛纹类似,称为“天梯纹”。
其纹路的特点,就是刀纹是由很多大大小小的层层方格和纵横纹路构成,因此很容易从刀纹上解读出类似主,上,可,任,王,圖,宫,髙之类横竖加框的字来。
宫中也收藏有好几口石公的天梯纹刀剑,陛下要是不信,取来和李士宁献给赵世居的宝刀一比对,应该就清楚了。
这些东西,包括李士宁的种种障眼手法,全部就是些牵强附会,以及戏法和化学的小伎俩。
这些小人自抬身价的东西,如今都骗不了蜀中少年。陛下让天师来给你解释,再找石公一问,自然便可知晓真相。
赵顼收到信后隐隐产生了一种期待感,赶紧命李宪将宫中内藏的几口刀剑取来对比。
果然,宫里的几口天梯纹刀剑,解读出来的“文字”,比李士宁那口还多。
其中一口剑上边,赫然解读出了四个字——“中土聖主”!13




苏厨 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
第七百八十章打鱼摸虾甲天下
赵顼当时就飘了,立刻赏了石富五十两黄金,石公不带你这样的啊,此等祥瑞送入宫中,怎么都能不言语一声呢?
然后转身就拿着这剑跑去找宰执们,各位,李士宁那口刀没什么好特别的,看看,看看俺这口剑,看看俺多谦虚?放宫里头这么久了,我什么时候拿出来显摆过没?
宰执们面面相觑,心道陛下你这逼装得,我们不得不给你打个满分。
一起躬身大呼祥瑞,于是石家轻轻松松就从案子里摘了出来,加上小天师将李士宁装神弄鬼那一套一一揭穿,罪行坐实。
赵世居赐死,子孙贷死除名、落属籍,隶开封府官舍监鏁,给衣食;
妻女、子妇、孙女,并度为禁寺尼;兄弟并追两官勒停,伯叔兄弟之子,追一官,停参。
知大宗正事赵宗旦,同知大宗正事赵宗惠,落官。
惩罚可以说是非常严酷的,然而轮到给“神仙”李士宁定罪的时候,事情却变了。
范百禄谓士宁以妖妄惑世居致不轨,罪当死;
而徐禧偏袒“神仙”,以为无罪。
于是吕惠卿上奏,请赵顼派御史知杂事、枢密承旨参于进去,一同给李士宁定罪。
韩绛眼看事情要攀扯到王安石,秘密求见赵顼。
……
迩英阁便殿,韩绛声泪俱下:“陛下,吕惠卿执政以来,与臣每多抵牾,臣虽为首相,然惠卿每与下边商议完毕,才移文过来,臣仅得署名而已。”
“短短半年,陛下你看看朝堂之上,还有多少可用之臣?冯京等人不说了,力推新法者如曾布,章惇,吕嘉问,沈括,此皆一时干能之士,奈何连遭外放?”
“再看朝中所余,邓绾,徐禧之流。”
“此辈希附惠卿,迭兴大狱,搜求唯恨不广,勾连唯恨不深。”
“之前郑侠之狱,便攀扯上王安国;其后郊祀,欲引赦免复官之例;如今又深追李士宁。其所欲者,非王相公其谁?”
“再看他们这些时日来都做了什么?政事上可有获得民心的举措?新法推行可有任何进展?国家大计可有任何安排?”
“成日里除了呼朋引伴,连奸结党,舞弊营私,可有一分为陛下分忧之意?”
“陛下,新法成果来之不易,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难道要眼看这帮小人,将君臣百姓七年辛苦,一朝败坏殆尽吗?!”
赵顼也感觉这一年下来,朝政实在是没有什么进展,唯一能看的,只有两浙路,沉吟道:“韩相公,去年中书,的确被地方比下去了啊……”
韩绛躬身:“臣愚昧请罪。”
赵顼摆摆手:“那相公有何建议?”
韩绛后退一步,再次施礼:“请陛下召王相公回朝,臣甘愿其后!”
“王相公?他一任未满……”
韩绛不服:“那吕惠卿熙宁二年还是区区一集贤殿校勘,到熙宁七年五月参知政事,中间还为丁父忧,守孝两年。”
“敢问陛下,要论资序,他又行满了几任?”
赵顼轻轻敲着椅子扶手:“相公有理……现在看来,吕惠卿果然还是进拔太速。”
韩绛说道:“进拔太速,并非不可,然需德能相称,天下悦服。”
“吕惠卿无论资望,政绩,行事,德性……如今看来,还是作为良臣佐弼更合适。群臣中,惟安石能横身为国家当事耳,臣请陛下召回王相公,以定大局!”
赵顼点头:“那我明日便遣中使赍诏,召回相公。”
韩绛从宫中出来,上马奔回家中,刷刷刷写了一封信,叫来儿子韩宗师:“传道,你连夜出发,这封信,快马兼程,一定要在中使之前,交到王相公手里!”
……
苏油这几天过得美了,天天走村串圩,这娃还发明了一种虾笼,拿竹圈绷着的一个长长的麻绳编织的筒网,筒网两侧开着入口,外大内小,鱼虾游进去就出不来。
太湖如今的水产太丰富了,都不需要往笼子里丢砸碎的田螺做饵,虾自己就会进去,聚集之后就会招小鱼,然后小鱼又会招来大鱼。
这东西现在抓鲶鱼,鳗鱼,那是一等一的神器。
还有就是鱼籇,鱼卡,正好村里有一帮巧匠安装水车坊,苏油便指挥他们做了个超级大的鱼籇。
最大一圈直径近三米,分了七层,逐渐收缩,成一个长长的圆锥形。
这个收获的可全是大鱼,二三十斤的青鱼进去都跑不掉。
但是如今的太湖里,上百斤的青鱼都有。大江,鄱阳湖,还有上千斤的大鲟。那些属于暂时还惹不起也没必要去惹的家伙。
每天早晚,苏油就穿着一身短打,带着张麒,石鍮,平正盛,还有村里一些半大不小娃子,支着竹篙舢板去搜刮各处下笼子的地方,都不用渔网,一样的每每鱼虾满舱。
张麒和石鍮也很快乐,感觉就如同回到了童年时光。
1...277278279280281...6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