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莺儿这下明白了,白了李诚一眼:“哪有自己按摩的?”眼神盯着李诚的手,表达自己的不满。李诚笑了笑,背着手往外走,经过莺儿身边的时候,看见脖子上一个小红包。
“被蚊子咬的么?怎么不点蚊香?”关心了一句,莺儿发现自己被关心了,心情大好,笑的眼睛眯了起来:“在屋子外头被咬的,这夏天的蚊子多,洗澡的时候经常被咬几口。医学院有一种药膏,抹了就能好。”
应该是类似清凉油的东西,李诚好像也用过。老孙的发明,做好成药对外卖,是医学院创收的一个拳头产品。走到门口,李诚站住了,等等,怎么把花露水给忘记了。
崔芊芊请李诚来的目的,是为了个大郎起名字。大唐人的习惯,李诚的大公子,自然是叫李大郎。问题是满大街的李大郎呢。
“郎君来了,妾身正琢磨给大郎起名字呢,这本是郎君的事情,一点都不上心。”崔芊芊抱怨了一句,担心她有产后忧郁症,李诚最近很放纵她。
“怎么,娘子有好的推荐么?”李诚看了一眼儿子,在摇篮里呼呼大睡呢,奶娘在看着,两个丫鬟在一边预备着上前伺候。李诚看着这阵势,心里很担忧。在后代教育的问题上,李诚一直觉得吧,太娇生惯养不行。
“郎君,觉得煜字如何?李煜,这名字如何?”因为李诚的名字是单字,所以崔芊芊也取个单字。“李瑜?哪个字?”李诚问一声,崔芊芊拿起笔来写下了“李煜”二字。
要说字,崔芊芊的字写的还真不错。读过书是士族女的优势。
“不好!”李诚一看这两个字,坚决否定,这特么的是亡国之君啊。取这么一个名字,将来长大了写“春花秋月何时了”?还是写“无言独上西楼”?嗯,还有“梦里不知身是客”。这哥们做皇帝就是个悲剧。
见李诚态度很坚决,崔芊芊也不知道为啥,但还是决定顺从他。好在李诚及时反应过来,生怕打击到崔芊芊,温言道:“火字旁不好!大郎命里火气就旺,再加一把火还得了?”
崔芊芊一听这个,立刻就信了。这年月不论是谁,都比较迷信。总之是宁愿信其有。再者李诚是谁啊,大唐第一才子,他说不好就肯定不好。而且李诚还是放火高手,尽管也没少被火烧就是了。
“那就换一个呗,妾身读书少,瞎想的一个字。”崔芊芊态度很端正,主要是觉得在这上面,自己比李诚来说,天差地别,没啥可争议的。
“我的志向是星辰大海,嗯,这个话是用来骗人的。”心里如是想着,嘴上却在淡淡道:“孩子还小,等我在想想吧。”
“满月也没多少日子了,郎君早作定夺。”崔芊芊不答应,紧逼了一句。
李刚?不好,谁是谁爸爸的问题很严重。“娘子,你希望孩子将来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李诚反问了一句。看着崔芊芊!
书剑盛唐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取名字好难
第四百二十一章 取名字好难
“自然是如郎君一般!如果能不似郎君这般淡薄庙堂,那就更好了。”崔芊芊回答的很巧妙,也很中肯。毫无疑问,崔芊芊对丈夫有崇拜之情。如果不是这样,崔氏女怎么嫁过来?就算崔氏要强迫,崔芊芊不答应,最多丢个庶出的女儿过来。
李诚明白了,崔芊芊的意思很明确,希望儿子像他一般精彩绝艳,近似无所不能,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挂逼了解一下。再有顺口劝谏一句,好好做官啊,出将入相,光宗耀祖。
“娘子的想法是好的,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所谓道法自然,不可强求。嗯,不如给孩子取个自然的名字吧。李自然,如何?”李诚说完了,崔芊芊的脸都黑了。这破名字,还不如李煜呢。李自然,怕孩子不出家做道士么?
李诚一看媳妇的脸色,心道这名字不称心意,赶紧开口:“嗯,这名字确实一般了点。那就再想一想。”崔芊芊脸色稍稍转晴,李诚抓耳挠腮的,这取名字的寓意很重要啊。
“适才郎君说了,这孩子夏天生的火气大,要不去名字里带个水字旁吧。”崔芊芊小心翼翼的提意见,她也反应过来了,自己给丈夫甩脸色,这种事情还是少做微妙。出了这个门,有的是妖艳贱货等着李诚去过夜。
“淼字如何?”李诚提笔在纸上写了个字,崔芊芊看了一眼,这个字的意思很单纯,就是:大水也!没有其他的解释,不是个多意字。“寓意是不是差了点?”崔芊芊不满意,语气却温和了许多,脸上也挂着笑容。
水字旁的字里头,寓意好的不多,泰算一个,不过有了魏王李泰了,pass掉。
“就要泉吧,李泉,谐音是权,将来做大官。”李诚丢出这么一个字来,都怪之前之前说火气大,导致只能用水来灭火。
“泉字不错,就这个了。”崔芊芊凝神思索了好一阵,明明不到二十岁,却要装出老成的样子,真是令人感慨之余,还有点想笑。李诚就没忍住,脸上露出了笑容来。
“郎君笑什么?”崔芊芊费解的问,眼睛瞪圆的样子,更是令人想笑。
“没什么,只是觉得这孩子取名字,却没有上人来做,感慨一二。”一句话把崔芊芊给触动了,点点头郑重道:“郎君说的是,这家里没长辈,你我夫妻二人,更要稳重一点,给下人做个表率,给子女做个样子。”
也就是秋萍不在,不然能抱起孩子就走。这话是有所指的,李诚可是太惯着安乐了。
崔芊芊在李诚看来,什么都挺好的,就是这点不合胃口。太过正经,不过李诚也能理解,这一个大家庭的后院,女主人没点威严,还真的压不住场面呢。
崔芊芊摊上那样的娘家,严重的影响她在家中的形象,她的苦衷又有谁能理解呢?
“娘子所言极是,以后在外面一定注意。”李诚非常给媳妇面子,她的话是有道理的。再说了,自己的媳妇,自己不挺她,难道去挺别人?这可是正妻,自己要不支持,后院得乱。
崔芊芊没想到李诚从谏如流,惊讶的看他一眼,要知道李诚是很有主见的人呢。
“郎君之情,妾身明了,铭感五内。”崔芊芊很自然的想明白了李诚的意思,起身微微欠身道福,李诚笑着伸手不让她低下身子,口中柔声道:“夫妻一体,家中诸事,娘子做主。便是我在家里,也要听娘子的不是?”
崔芊芊听了点点头道:“既然如此,妾身就大胆说一句。”李诚点点头,崔芊芊却稍稍犹豫了一会,眼神里闪动着不安的看了过来,李诚用眼神鼓励之下,崔芊芊才低声道:“郎君,莺儿不能耽误了。”
李诚听了不禁心头感慨,这个时代的风气就是这样,崔芊芊说这个话的时候,心里未尝是舒服的。不过又说回来了,不能阻止别的女人进门,那就拉自己人进门咯。
“这个,莺儿还小吧?”李诚找个很烂的借口,崔芊芊听了不禁翻白眼道:“莺儿比妾身小半年的,还小么?再不嫁人,就成老娘子了。郎君万万不可说什么许配他人的话。”
李诚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真要这么干,莺儿就只能一条白绫了断自己,再无颜面可存。
“好吧,等再去登州,我带着莺儿一起走就是。”李诚算是把事情应了下来,话音刚落呢,门口帘子后面一阵嘻嘻嘻的笑声,李诚看过去时,帘子掀起来,莺儿给一群丫鬟推进来。
这小娘子,脸上红的像刷了红油漆,脚都是软软的,低头怎么都不敢抬头。按说她的命运是早就注定的,真的李诚松了口,她才算是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但也羞的不行了。
乞巧节,家里的未婚的娘子一律放了羊,崔芊芊狠狠的大方了一会,未婚娘子每人发一贯钱,让她们去买脂粉和新衣服。李诚看了一会儿子之后,背着手出了院子。
溜达到前院的西厢,这边的酒作坊因为扩大生产的需要,已经搬出了院子,只是挨着院墙在外重新起了个作坊,另外起了个围墙,与李宅挨着,墙上开了个小门。十里香依旧是李庄的拳头产品,酒精是另外一个亮点。
大唐对外用兵频繁,伤兵的医治工作一直是个很头疼的事情。李诚搞出来的那一套救治办法,现在已经是标准培植。大唐军中每个营,都必须有一个大夫和两个医护兵。都是经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酒精是他们手里的利器。
李庄每年都要生产不少酒精,瓷瓶包装,蒸过的棉球丢进去,软木加蜡封口。李诚溜到作坊,拿了一瓶没有加棉球的酒精回来,然后坐在书房里发呆。怎么提取香精是个问题,还有薄荷怎么加进去也是个问题。
想了很久,没有个头绪,李诚摸到崔媛媛的院子里,这位娘子跟往日一样,手里算盘噼里啪啦的想,在算账呢。看见李诚,抬头柔柔的一笑:“郎君怎么来了?”
“跟你说个事情,办好了,你手里多个进项。”李诚这么一说,崔媛媛顿时眼睛就亮了。在李家,她是拿工钱的,包吃包住,换季衣裳,一年二百贯。这是她自己提的要求,逼着崔芊芊答应的,不然没脸留下来。掩耳盗铃而已。
但是既然定了规矩,她手里过的钱,跟她的关系就不大了。李诚很明显是给她出个点子,让她多一份体己钱。将来就算是收了房,那也是她带进来的钱,按照这个时代的规矩,这些东西都是她的,能留给自己的子女的。
“郎君且坐,且去让人上茶。”崔媛媛一通忙碌,丫鬟端茶上来,热毛巾也送到李诚的跟前,擦拭了一番才坐在对面道:“郎君说吧。”
李诚拿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配方,交给崔媛媛道:“这物件叫做花露水,具体怎么做,上面也写的很清楚了。我也没做过,不知道对不对。你找个靠谱的人,在集市弄个铺子,专门做这个物件。先说好啊,配方没问题,能不能一次成功要看运气。”
崔媛媛点点头,结果配方仔细的看了一会,皱眉道:“郎君,香精是什么?”
李诚一拍脑门道:“疏忽了,把这个给忘记了。香精是用花瓣晒干了,蒸馏而得。具体怎么做,你还是让匠人多做实验。对了,玫瑰花瓣的效果不错,从这个开始。”其实李诚在香精方面比较无知,了解的很少。但是在大唐肯定够用就是了。
崔媛媛拿起笔记录下来后,小心的把配方收起来道:“妾身有个族弟,在崔氏一向不受重视,妾身寻思让他来做这个。”崔氏之中,也有很多不得志的子弟。因为母亲的出身不高,受到了不少的连累。崔媛媛说的就是一个。
“这事情你看着办,不用征求我的意见。”李诚答应的很干脆,崔媛媛笑嘻嘻的把东西收进箱子里,回来时脸上绽放出最温柔的笑容道:“晚上住下么?”
李诚看她一眼,见她眼波流转,心道这是担心了。武顺进门在即,她想抓紧一点呢。
李诚点点头:“好吧,住下。”崔媛媛大喜,赶紧起身去交代一番,丫鬟们赶紧准备下去,还得派人去跟崔芊芊打个招呼。崔芊芊听了传话,也没特别在意。只要不是去武顺那边过夜,就一切都好商量。倒不是针对武顺,而是那个院子里女人太多了。
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终于结束了,銮驾回长安,好一阵折腾才算完事。李诚自然不会去接驾的,但不等于李世民就放过他。刚回到大兴宫,就派人来给传李诚。
次日一早,李诚起来了,收拾收拾,带着两个随从,骑马回了长安。到了宫门之外求见。明明是皇帝相招,还得求见,真是形式主义。但是李诚却并不反感这个,该走的形式还得走。
大太监亲自出迎的时候,李诚却有一种不妙的感觉。李世民估计又没安好心了。
书剑盛唐 第四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惊喜
第四百二十二章 意外的惊喜
入宫,见面,行礼,赐坐,屋子里就李世民一个人,不妙的情绪越发的浓郁了。
“钱庄只是,朕仔细思索,还是应该以朝廷为主。”这一开口,李诚就知道皇帝打的什么算盘了?在国家利益面前,在皇帝私欲面前,将来会干出什么事情来,李诚很清楚。
宋朝的交子,明朝的宝钞,近代的法币,金圆券,津巴布韦币等等,了解一下。
李诚笑而不语,就这么平静的看着皇帝,李世民一副“你瞅啥”的嘴脸,恶狠狠的瞪回来。李诚不为所动,面不改色的继续平视。对视持续了大概一分钟,李世民气急败坏的冲出来。怒骂:“竖子!”抬脚踹了几下,李诚也不躲。
这种不满不仅仅是钱庄的事情,还有之前的事情,积累起来一次发泄之后,李世民的情绪舒坦了一些,停下来道:“朝廷对私钱屡禁不止,钱庄之举,无疑会加剧私钱的泛滥。”
李诚听了不禁冷笑,本来打定主意绝对不回话的,现在忍不住怼了一句:“陛下,钱庄是私人所有,您觉得私人掌柜会收私钱么?那么多股东,一旦发现谁家的掌柜收了私钱,能不群起而攻之么?”
“竖子,照你这么说,钱庄还能压制私钱咯?”李世民觉得很有道理,但还是不甘心的反问一句。李诚微笑点头道:“确实如此,一旦钱庄开遍大唐,确实能起到压制私钱的作用。”
“哼哼,钱庄如何盈利?”李世民换了个问题,这也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李诚心里告诫自己要警惕,淡淡道:“商业机密,还没正式营业之前,不能对外公布。这钱庄的前期筹备,需要很长的时间,快则半年,慢则一年。计划先开长安、洛阳、登州三地的钱庄,并实现远程汇兑。”
李世民听着咂嘴几下,转身回去坐下,再看李诚时,眼神眯着不怀好意的样子:“侯君集,薛万均,一直在整军备战。朕的意思,侯君集为总管,薛万均为副总管,你为行军总管,总领后勤诸事,可有异议?”
这就是对李诚的补偿了,李世民觉得自己做的够不错了。李诚听了呵呵一笑道:“陛下,后勤采办之事,臣可领,然则臣不打算从中牟利。”
李世民一听眉头皱了起来,有点恼火道:“怎地?嫌弃朕的心意?”给你个挣钱的机会,你还不高兴了?不领情?李世民有点恼火了,这臣子越来越不听招呼了,有点朝着门阀的方向飞奔之感。朕有一句吗卖批一定要讲!
“非也,这等蝇头小利,臣不屑取之。臣请陛下恩准,朝廷灭高昌后,赏臣一些土地就行。臣要种棉花,关中之地种棉花,不及西域。”李诚提出要求,李世民听了脸立刻就黑了。
“竖子,朝廷驻军西域,难道要从关内运粮食去么?”李世民很生气,因为这是常识。西域地处边远,真的灭国高昌,驻军的粮食就是个大问题。只能是就地解决了,从关内运粮食过去,那真是要了亲命了。
“陛下,西域之大,不缺臣这一块地吧?”李诚不紧不慢的反问一句,李世民气的左右寻摸,打算丢个什么过去。这时候门口冲进来一个小公主:“李自成,你来找我玩的么?”
李世民脸上的怒色,瞬间就消失了,冲李明达笑道:“兕子,到父皇这边来。”
李明达很给面子坐在一边,看着李世民道:“父皇,你们说什么呢?”
“朝廷要对高昌用兵,怎么,兕子对战事也有兴趣?”李世民一点脾气都没有,笑呵呵的,完全是个慈父的样子。李诚扭头歪歪嘴,心里很是不屑,方才要砸东西的是谁呢?
“父皇,兕子不喜欢这个,兕子先走了。”小公主站起来往外走,走到李诚跟前,飞快的使个眼色,那意思我来的及时吧?
等晋阳公主出去了,李世民的脸色有拉下来了:“西域地广人稀,物产不足,为丝路计,朝廷驻军西域,受限于路途遥远,兵不足以抗衡西突厥。你种一亩棉花,就少一亩粮食。百姓愚昧,见种植棉花有利可图皆效仿,届时驻军吃什么?西突厥打来怎么办?”
李诚不解释,李世民却得意不一起来,因为这货脸上的表情很是不屑。李世民真怒了,指着李诚骂:“竖子,欺朕不能斩汝乎?”
李诚听到这句,心头微微一颤,暗道皇帝果然都是这样啊。不能不做点正面回答了,于是一摊手:“陛下,臣到了西域,自有办法。眼下就算跟陛下说了,陛下也理解不了。”
李世民听了一愣,他倒是没觉得李诚在蔑视他的智商,而是把李诚的话进行了别的理解。言下之意,到了西域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对策,总是会有办法能解决的。再一想,还是不对。这小子不是从西域游历回来的么?难道说他真的有法子解决问题?
“也好,届时朕派人跟着你去看看,到底是什么法子能解决朕担心的问题。”李世民突然生出一种无奈之感,主要是针对李诚这个人。他总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思路跟其他人都不一样。比如这个水师就是,别人办水师,多半是要朝廷出钱的。
但是李诚办水师,就能赚钱,赚大钱。对了,水师的事情还需要说说清楚。被这小子气糊涂了,差点都忘记了。
“竖子,水师总管,何人可代之?”李世民一开口,李诚又沉默了。这一次李世民也不生气了,淡淡道:“总管还是你的,只是你不在登州,军务谁来总管?许敬宗一介文臣,朕可不放心把水师代总管一职交给他。”
李诚这才明白,李世民不是要拿掉他水师总管的职务。说实话,现在换个人去,李世民都没法放心。别弄到后来,朝廷还得给水师拨钱,那真是搞笑了。你还真别怀疑这种可能性,一旦派去的人不对劲,为了一家之利。这种事情真的能干的出来。
“陛下,臣以为,刘仁轨可为副总管,许敬宗为行军总管,两人共同处置水师诸事。嗯,陛下可再派员为监军!只是这监军一职,无权过问水师之事,只有上报之责。如此以来,三权分立,水师无忧也。”李诚想了想,提出一个建议。
李世民听了可以说是眼前一亮,监军这个东西,历来都是军方最厌恶的东西。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内侍,也敢对军事指手画脚。
“如有监军胡乱干涉军务?作何应对?”李世民反问一句,李诚脱口而出:“当斩之!”
“严刑峻法,嗯,朕再想想。”李世民点点头,李诚的提议太具有吸引力了。今后大唐的军队,领军人物就该是这个结构。一文一武,一个监军。文官管后勤,武将管练兵打仗,监军负责监督。
等等,李世民又想到了一个问题:“如行军总管以后勤要挟总管,如之奈何?”
“陛下,有监军在呢。再有,自队一级起,增设生活司马一职。”李诚又丢出来一个建议,这一次李世民的眼珠子都圆了,这一招真是够很的。这天下带兵的将军,要知道李诚出了这么一个主意,能弄死这竖子吧?
唐朝领军的将领权利很大,这也导致了皇帝的不放心。实际上到了唐朝的中后期,各地的节度使权利太大,才有了藩镇之祸。李诚这个三权分离,军政分开,确实会导致效率下降,但是也最大限度的避免了武将造反的可能性。
李世民真是没想到,本意是奔着钱庄来的,结果被李诚带到了另外一个思路上。这小子,还真是脑门子奇思怪想,但是不能不能承认,他确实给了朕意外的惊喜。
当皇帝的,就没有不担心大臣造反的。尤其是在唐朝,李世民自己就是个造反登基的。儿子都能谋老子的反,何况臣子耶?要不为何唐朝的军队,最精锐的常备军,都在长安附近呢?宋朝的禁军,也可以了解一下。
李诚是如何想到这一招的呢?很简单,但凡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的套路。这才是大杀器。李诚放出这个大杀器的减弱版本,足够了!
“今天就到这吧,你且回去,走的时候把兕子和雉奴带上。再有,太子有不足之处,自成当谅解之。”李世民还是决定给儿子一个改正的机会,甚至还替李承乾向李诚解释。
这话怎么说呢?如果不出意外,李承乾是要继承大统的。总不能让李诚这个臣子,将来跟皇帝搞不好关系吧?李世民的想法是好的,也算是个尽职的父亲了。
李诚当然能理解李世民的心情,很坦率的回一句:“臣忠君之心,日月可鉴。”李诚抱手作答,李世民满意的点点头,挥手让他下去了。李诚这个态度是啥意思呢?谁当皇帝我忠于谁,太子是储君不假,这不还不是皇帝么?
所以说呢,这才是最聪明的臣子,那些给李承乾和李泰捧臭脚的人,想过皇帝的感受么?
书剑盛唐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争利
第四百二十三章 争利
“陛下,臣请李义府为行军副总管,给臣做个助手。”李诚没着急下去,而是先提要求。
李世民沉默的看着他,久久不语。李诚很平静的站着坚持,李世民:“嗯!”
“谢陛下!”李诚抱手告退,李世民的脸上露出一丝苦涩,方才答应李诚的条件,不外酬功之举。李世民自诩赏罚分明,怎么会让李诚心怀不满的离开呢?柴令武和杜荷的事情,已经给李世民敲响了警钟,再不能像从前那样对待李诚了。
李庄发生的事情,因为李承乾处理的很烂,加上后来大理寺的举动,李世民很担心一个问题,李诚会不会在想,这一切都可能是皇帝默许之后才发生的。要知道这是长安城,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皇帝耳目遍地啊。
怨怼之心,一旦萌发,往往不可收拾。人心皆如此,李世民还是会将心比心的。客官的说,李诚做到了一个臣子该做的事情,不该做的也帮着皇帝做了一些。
李诚还没能力决定自己的去向,但是已经有能力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出来的时候,李诚立刻被眼前看见的一切逗乐了。晋阳公主李明达,背着一个小包袱,完全没有公主的样子,反倒像个走亲戚的村姑。就这还完全没感觉,在那指挥两个年龄相仿的宫女:“你们两个快点,跟你们说了不要带那么多东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