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也就是说,今后李诚再搞什么新花样,都不会带崔氏蓝田房玩了。崔郑氏也只能接受这个结果,再强求必然适得其反,李诚未必做不出休妻断交的事情。这么说吧,整个大唐都以娶崔氏女为荣,但是李诚却未必会这么想。
为什么呢?实在是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崔氏蓝田房就像一条蚂蝗,吸附在李诚身上吸血,对他却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李诚也不需要靠崔氏的面子混社交,他自己就是众人追捧的对象。这么一看呢,离开崔氏之后,李诚还可以娶郑、卢、王氏女呢。
“也好,就这样吧。”崔郑氏已经很满意了,能维系着两者之间的关系,就已经很满足了。相比之下,族里的那些老人们,真是见识浅陋。眼珠子就盯着一点蝇头小利。
崔寅在外,有丫鬟来报信,听罢便仰面长叹:“唉!”无奈之极!
错过这一波,今后崔氏蓝田房可能就步步错,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登顶清河崔氏各房之上的机会。除非家里再培养出一个人才来,在政坛上有所作为,否则百年之内,再无机会。
风尘仆仆的程处弼出现的有点意外,这时候他应该在登州才对。
“船队出发八日之后,小弟快马追赶,还没慢了一步,没有看见那场好戏。”程处弼见了李诚,抱手行礼后解释了一句。
“别说的那么好听,你可不是为了我回来的。”李诚打趣了一句,程处弼却只能叹息道:“哥哥说的是,小弟确实不是为了哥哥回来了。大人再三叮嘱,一定要当面带话给哥哥。”
李诚面色一正,回头挥手,示意丫鬟下去,周围没人了,程处弼才低声道:“大人有言,天子尚且苦于门阀日久,自成如之奈何?些许财货,总归不是正道。不若在朝堂上有所作为,建功立业,以自成之才,一个国公不难。”
程咬金这番话内含的信息量很大,门阀士族,根深蒂固。天子尚且不能奈何他们,只要不是谋反,不威胁到统治基础,求一点财货的事情,天子根本就不会管。这背后就在暗示,李诚应该进行一些妥协和让步。
李诚稍稍沉吟,笑道:“替我多谢你家大人。”程处弼没有得到回话,心里多少有点失望。这一次李诚面对的事情,并不是某个门阀在针对他,只是一种长期积累后,赶上一根导火索,引爆出来的结果。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李诚聚财的能力让人眼红,偏偏又不带那些山东士族玩。拉拢的都是新贵,这一下矛盾就出来了。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现实,你能挣钱却不带我一个,我就要搞你。更不要说,李诚搞的事情,对门阀造成了负面影响。
再换一个角度看,皇帝也好,门阀也罢,都希望李诚能站队,而不是游离在外。
李诚的想法则很简单,为人驱驰不取也。所以只能熬个十年,熬死李世民。至于门阀士族,能合作的还是要合作,该斗争的还是要斗争。可惜,这两边都是高高在上习惯了,根本拿李诚不当一盘菜。这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与李诚合作的那些新贵们,则不得不在最初阶段选择中立。这也是建立在没有威胁到他们利益的前提之上,否则早跳出来撕咬了。这么说吧,李世民+新贵+门阀,组成了统治阶级。本质上他们是一伙的,但也存在利益之争。
皇帝和门阀的矛盾在于,门阀这个统治基础太过强大,导致皇权受到了掣肘。李世民在用新贵制衡门阀的同时,还不得不吸纳门阀的精英入朝为官。皇帝的目的在集权,门阀和臣子的目的在分权。这块蛋糕怎么分的问题。
程咬金也是好心,但是李诚却不打算接受,也不打算与门阀改善关系。因为这一次事件,让李诚看清楚了一个问题,门阀欲壑难填,给多少好处都白瞎。这一点看看清河崔氏蓝田房就知道了,明明是姻亲,却不讲半点情分。
要不是看在崔芊芊生下长子,李诚根本就不会再搭理崔氏。程处弼把话带到,也不多留,起身告辞。长安城里关于李诚的八卦还在疯传,主要集中再谁家的掌柜吊死了,谁家的掌柜被解除职务了。总之乱糟糟的,都是做给李诚看的。
现在这些人别的不求,但求李诚在登州那边不要为难人。至于说与李诚的合作,醒醒吧!
新贵圈子则是一片忙乱,关系好的都在串联。李诚要搞一个钱庄,远程汇兑这个理念,就足以让人疯狂了。至于怎么搞,没人知道,也没人有实力一家搞起来。
李晋终于从大理寺把钱要回来了,不多,只有三万。话说李晋去取钱的时候,大理寺的官员一个都没露面,就是几个小吏在办理,相关文书都做好了,就等着李晋画押拿钱走人。
大理寺成为了长安城这个夏天的笑柄,几万贯钱就想拿捏李诚,被人打脸了吧?财神是可以随意挑衅的么?也不看看李诚是怎么发家的。
武约终于回来了,一脸风尘没来得及洗干净,冲到李诚的书房里。书房内李诚坐在椅子上,身边书架前,站着一个女人背对着门。
李诚面色潮红,一脸的错愕,看着冲进来的武约:“你怎么进来的?”这时候丫鬟跟着冲进来道:“郎君,她硬往里闯,奴婢没拦住。”
李诚不悦的哼了一声:“一点礼貌都没有,跑出去那么多日子不会来,突然回来还这样。”
先发制人的李诚,却没能镇住武约。原因是武约看见书架前的崔媛媛转身后,一脸潮红的样子,对李诚说一声:“妾身先回去了。”说着匆匆告辞。
“阿姊没过门呢,你就乱搞。”屋里没被人了,武约开始吐槽,小娘子气性挺大的。李诚听了不禁皱眉道:“胡说八道,什么乱搞?我是那种人么?”
武约跺脚道:“你还说不是?家里那么多陪嫁丫鬟你不碰,偏去惹这个老女人?”这是什么逻辑?李诚有点懵逼,哥不去祸害小娘子,反倒成错误了?
左右不是讲道理的时候,李诚赶紧转移视线:“你先别说我,我问你,招呼都不打一声就出远门,这事情怎么办?”武约听了果然没话说,低下头低声辩解:“我是带金姊姊去玩耍,人不是你从新罗带回来的么?”
“你还嘴硬,我早就说了,人只负责带到长安,是你自作主张收留她住下。还有,住下就住下吧,你带着她四处乱跑,居然跑到洛阳去了。要不是我兄弟多,消息广,我都要去报官找人了。你说一个没嫁人的小娘子,到处疯像什么话?”
占据上风的李诚不打算给她继续说话的机会,小娘子就不是讲理的人。
“要你管?”武约跺脚耍赖,李诚哼哼两声威胁道:“好啊,我不管你,让武夫人管你,总可以了吧?你且等着,我这就去见你娘,让她给你禁足。”
李诚说着要走,武约扑上来抱住他的手,低声哀求道:“姐夫,我错了,放我一马。”
李诚这才站住,心里忍不住的得意,脸上笑容出来道:“求我也没用,你还是想想,怎么过你娘那一关吧。这次回来,腿会不会被打断都是两说。上一回偷着去登州的账都没算清楚,这一会看你怎么死。”
武约哀嚎道:“姐夫,姐夫,好姐夫,这次一定要救我。”
原来这小娘子才回来句奔着李诚这里来,目的是在这上头呢。李诚使劲挣开她的手,装着要出门的样子,不想这小娘子急了,一个虎扑上来,瞬间两人的姿势比较奇怪,都呆住了!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一十九章 皇帝的无奈
第四百一十九章 皇帝的无奈
当时李诚后退了想躲开,但是身后是椅子,直接做了下去。武约则是一往无前,李诚无奈伸手扶一下她的双手,然后就变成了武约半蹲在身前。
嘴正对的部位好像有点什么不对,好羞耻!适才与崔媛媛厮磨出来的火气还没散掉。
“先回去向阿娘认罪!”武约嗖的一下站起来,掉头就跑,似乎后面有狼在追她。
擦汗!真是无巧不成书啊!这种事情都会发生。傲娇小娘子武约,在真刀真枪面前怂了。
倒是李诚坐在椅子上,一声叹息:“这都什么事情嘛。”
杨氏有没有责罚武约不知道,反正武家人在后院安静的住着。金胜曼也没出来露面的意思,大概是觉得不好意思吧?
李庄机会是在一夜之前就回复了往日的热闹,人依旧多,但目的与之前大不相同了。几十个老卒带着一干庄丁,每日巡逻,不让外人来打扰李庄的平静。怀着目的的人见不到李诚,只能耐心的在野市溜达,等待机会。
恩怨不是说化解就能化解的,李诚的小本本里,所谓的山东士族全都没跑。
没有落井下石的新贵,这次算是赚到了。钱庄的事情还在酝酿之中,暂时没有举动。
火场处开始进人清理,弄完之后不打算再盖仓库,甚至连作坊都开始往下游搬迁。
一场火灾后,李庄重新规划,野市的规模扩大,正在新盖的交易所,纳入了野市的规划中。李庄学堂和医学院也进行了搬迁,给野市腾地方。
煤渣路进行了扩建,原本的主街道铺上青砖,今后不再允许载重的车马行走。野市的外围,设一个停车场。货物运到此处,交由本地车马运入野市。原本的野市,变成了一个专业的综合商业区。平康坊的娘子们,都到这里来设买卖,戏园子也修了一个。
重新规划后的野市,名字换成了李庄市,这里不存在什么宵禁的说法。治安问题暂时由李庄自己负责,官府可以来收税,别的管不了。有点朝着私人市场的方向发展。
下游的河边新建起几个高炉,码头也新建了一个。运输铁矿石和焦煤的船只,今后都停在这个新码头上。真的要感谢这个时代的河流,没有河流的水运,炼钢铁就太折磨人了。
李诚一直在琢磨着一个事情,是不是上一道奏折,禁止砍伐树木。现在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还是很高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不得不去面对。炼铁这个时代多用木炭,随着李诚倡导的煤炭开发和利用,至少长安城里卖柴火和木炭为生的营生难了。
可以想见,民间的钢铁产业将出现大发展的新局面,焦煤取代木炭,成为当务之急。李诚觉得有必要扩散一下焦煤的技术。整个大唐炼钢都不用木炭,将可以保住更多的树木。还有就是造纸了,推广竹纸吧。
李诚觉得自己为大唐操碎了心,却得不到整个时代的理解。
李世民后悔了,没有强制把李诚带来九成宫,结果闹出一堆事情,最后还得他这个皇帝来擦屁股。太子的表现令人失望,怎么看胖子李泰都觉得顺眼。
大太监被李世民叫来,一番吩咐,顶着酷暑出门去了,回长安。
“去九成宫随扈?不去!”李诚拒绝的嘎嘣脆,开什么玩笑呢,手里一堆的事情要忙。李庄市的重新规划和建设,这就是一堆事情。还有钱庄的筹备,先期工作要做的很多,很多事情只能李诚自己来。
“你敢抗旨?”大太监笑眯眯的问一句,眼神撇到院子里的马车上,两个老卒费劲抬着一个箱子放上去。这马车是咱家的好吧,不要乱往上面搬东西。嗯嗯,我没看见。
“公公,我是真的很忙。这样,您回去跟陛下说一声,钱庄带他一个。不用他出本钱,算他百分之五的股份。最近的事情太多了,家里娃娃才生的,怎么走的开么。”李诚开始叫屈,看他的表情,倒是很真诚的样子。
“那行,陛下会体量自成的,不过有的事情,不要做的太过了。”大太监目的达到了,他来这一趟就是为了搞清楚李诚在干啥。
“公公,陛下管的也太宽了一点吧?被人砍我一刀,还不能我砍回去?”李诚又抱怨上了,大太监叹息一声:“自成啊,陛下也不容易。”
“要怪就怪柴令武和杜荷这两个蠢货,跑出来替别人挡枪。”李诚气的眼睛都圆了,这演技绝对要给一分,扣99分是因为他演的太不真诚了。提到两个蠢货的时候,居然笑了。
“得了,没有这俩出来顶缸,怕是没人当鸡吓猴子的鸡。”大太监一句话,李诚笑了。
“是啊,即便是对上陛下,有的人也是肆无忌惮啊。”李诚叹息一声,悄悄的上眼药。
“知道就好,不过今非昔比,朝廷钱粮充足,也该他们收敛了。陛下准备罢免一些官员。”大太监附和了一句,提醒了一句。门阀的触角遍布整个大唐,就算是皇帝也只能敲打敲打。老太监没上当,表示这眼药上了也被上。
朝野上下,都以能与门阀联姻为荣,这是时代的潮流,很难逆转。至少李世民的有生之年,是看不到门阀的消亡了。实际上贯穿整个唐朝,只有黄巢做到了教门阀做人。可悲的是,宋朝对唐朝的总结,集中在藩镇之害上。搞出一套变态的制度。
大太监这种人的逻辑其实很简单,个人荣辱寄于陛下一身,所以对皇帝绝对的忠诚。历史上见过太监专权的,见过太监谋反的么?魏忠贤那个谋反不是扯淡么?阉党权势滔天的时候不谋反,自己要求回凤阳守墓的时候谋反了?
相比之下,在李诚看来,大太监这种人比较好相处,给够钱就行了。只要不谋反,这朋友就能一直做下去。新旧门阀比起大太监来说,在李诚的心目中靠谱度低的多。即便是程咬金这个老流氓,得了大好处,也没见他仗义执言么?
李诚不是没想过紧紧抱着皇帝的大腿,但是这么做的后果很严重,为士人所不容。现在的李诚,还没有这个牛逼,做到振臂一呼天下景从。所以呢,要拉拢一批人,作为自己可以继续站在中间的资本。
这些人无疑是新贵族新门阀最合适,因为他们的地位跟李诚是一样的。他们也只是皇帝用来制衡老门阀老贵族的力量。李诚很努力的要成为他们的一员,然后才能提李阀。将来才会有关中李氏的门阀之名。
心满意足的老太监走了,同时也为陛下感到悲哀。两个女婿都是不省心的,尤其是柴令武,还是陛下的外甥呢。帮不了皇帝的忙,也不该坏陛下的事情不是?
李诚再次向世人证明了一个定理,跟我混有钱赚!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没有什么恩怨是放不下的。这个道理李诚很早就知道了。当然了,小本本要藏好。
贞观十三年的夏天很热,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长安城里发生的事情,让李世民又一次感到了忧虑。大太监回来求见时,李世民还是皱着眉头。
“李诚没有来么?”李世民看了一眼小心翼翼走路的大太监,轻声问一句。
正在给李世民卷烟的小兕子抬头道:“耶耶,九成宫一点都不好玩,兕子要去找李诚玩。”
“等夏天过了再去,现在太热。还有,李诚是长安县伯,要叫尊称李县伯。”小棉袄的要求,李世民倒是不会拒绝的。
“知道了!”李明达脆生生的应了,起身就走,丢下卷了一半的烟也不管了。李世民一脸的愕然,竖子,还我知书达理的小兕子。都是被李诚带坏的,以前不这样。
抱怨归抱怨,但是小公主的身体却是一天一天的见好,不像以前那样是个病秧子。每天坚持锻炼,早晨起早在院子里练甚么李家的绝学——时代在召唤。傍晚会去走半个时辰。
别人看着当皇帝很爽,李世民也觉得很爽,但目前还不够爽!
要是能干翻那些山东士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集权,那就最爽了。
可惜,李世民也只能在心里想想,印刷书籍,搞科举,锄头挥的很勤快,就是不刚正面。
这就是皇帝的无奈了,面对山东士族长期以来在社会上层的盘踞,李世民也没见效快的法子。还有一个事情挺无奈的,就是所以的朝议,现在多了一个程序。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进行表决,少数服从多数。
尽管皇帝是有否决权的,但是这个头开了之后,万一今后出一个不那么强势的皇帝呢?这权利,还不得被大臣夺完么?李世民很无奈!在这个夏天!
李诚也很无奈,其实他很想帮着皇帝干翻士族,但他很清楚,这个任务很艰巨。某种意义上来说,在这个农耕文明的时代,君主集权是最合适的制度。
但是李诚不敢这么做,因为一旦做成了,搞出一个类似军机处的东西来,三五百年内是没大问题了,时间长了搞不好就是民族罪人了。
书剑盛唐 第四百二十章 眼力狠毒的武约
第四百二十章 眼力狠毒的武约
最终的结果还是得皇帝首肯,三省审核,下旨。发生在李庄的夜袭事件,最终被定性为泄私愤报复。两家赔偿三万贯之外,柴令武和杜荷两人,勒令禁足三年。
柴令武还好点,关在公主府不出门就是了,杜荷就惨了,只能关在家里。驸马都尉还能不能当的上,都是一个问题。一般人家不愿意娶公主,尤其是大唐的公主。但杜荷没啥本事,娶公主对他来说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一切都回到了老样子,盛夏的尾巴总算是过去了,七月刚到,李宅的小娘们忙了起来。
七夕,现在社会的情人节。好吧,这是商家炒作出来的。抛开传统文化不说,人们给自己找个借口吃喝玩乐,顺便托单。也有人不是抱着结婚的目的,单纯的为了约。把七夕定位情人节的脑洞,其实挺不靠谱的。
试想一下,一年见一次的夫妻,在现代社会,如果还在维系婚姻,多半双方都在出轨。
唐朝的七夕节,又叫乞巧节。这是个属于女人的节日,其实更应该叫娘子节或者女儿节。在这个节日,娘子们乞巧的目的,在于让自己变得心灵手巧。
当然也有放弃治疗的,比如武约,对自己的针线活已经不打算进行抢救了。但还是会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然后鬼鬼祟祟的溜到李诚这边。丫鬟们对于武约的行为已经麻木了,这小娘子在李家就是个例外。是个人都知道,李诚特别宠她。
李诚正在带闺女,儿子虽然有了,但是不打算自己亲自带。闺女是贴身的小棉袄,在家的时候必须时常带在身边。秋萍的院子里,李诚陪闺女玩的时候是最热闹了。
这个世界上如果有人能让李诚跪在地上爬,那就只能是李安乐。闺女要骑马,风流冠绝大唐的李才子,俯首甘为孺子牛。
武约悄悄的掀开帘子,看见李诚在地上爬的时候,噗嗤一声笑出来了。李诚抬头看她一眼,非常的嫌弃:“放出来了?也对,今天是乞巧节。”
武约连连跺脚,这次跑的有点远,被老娘禁足了半个月,院子门都不许出那种。真的好惨啊!在登州的时候,她可是李诚的管家兼账房,想怎么野都行的。回到家里,管家和账房跟她没关系了,还得被老娘管着,一点都不好玩。
“说吧,今天又想干啥?”李诚不给她拐弯抹角的机会,现在的武约已经不是那个混皇宫的武约了,没有在皇宫那种地方千锤百炼过的武约,还能练出一个武则天么?
“那个交易所,交给我吧。”武约开口把李诚给吓一跳,这娘子的眼力也太毒了吧?
身子一顿,马背上的安乐不开心了:“走走!”李诚赶紧继续爬着走,边上假寐的秋萍看不下去了,赶紧起来抱起安乐:“安乐,出去玩!”安乐看看母亲,又看看李诚,很难选择的样子。一脸的呆萌,瞬间把李诚给逗乐了。
看见李诚笑的很开心,安乐粉嫩的小脸蛋也开了话,对着秋萍喊:“玩,玩,弟弟。”这是要去看李家的小公子呢。秋萍抱着她出门,奔着主宅子就去了。在李家内部,秋萍是最超然的存在,生个李诚最宠的闺女,对谁都没威胁,走到哪都受欢迎。
等到秋萍出去了,李诚才坐在椅子上,看着武约道:“你怎么想的?”
武约看见没人在了,人也随意了许多,走过来要趴李诚的肩头,想起阿娘的教诲,咳嗽一声,端坐在李诚的对面道:“姐夫要做且要独家做的事情,妾身自然是要争一争的。”
好吧,这是她的逻辑,但是仔细一琢磨,很有道理啊。李诚愿意带着别人一起做的事情,肯定是有其目的的。比如说酒楼,那就是为了快速的打响名声。茶业联盟,是为了拉一帮人做利益同盟体,而且这个体量比较大,吃独食会撑死,也没那个能力。
再比如说海贸,那就更是这样了,一个人吃海贸,那就不是撑死的问题了,是被乱刀砍死的结果。唯有这个交易所,看着很不不起眼,目的是做好服务行业。但就是在这不起眼的行业里,却隐藏着巨大的利益。
“你想做这个,也不是不行,不过有个条件,你得安心的跟着我学习一段时间。”李诚自己对于操作交易所并不熟悉,但是他知道这东西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好,妾身答应你。”武约答应的很干脆,始终端庄的坐着,举手投足很有大家闺秀的风范。仿佛是另外一个崔芊芊,让李诚感觉很不适应。这还是那个爬墙头丢石头的武明空么?
是长大了么?李诚扫了一眼,好像是大了一些。感觉到李诚看球的视线,武约微微挺胸,总算是发现了么?哼哼!一脸的傲娇!
“没事就回去吧,安心过你的乞巧节。”李诚悻悻的躲开眼神,武约露出得意的微笑,起身道:“左右现在没事,不如这就开始吧?”李诚摆摆手:“日后再说!”
“哦,好啊!”武约回答的也很干脆,李诚一脸懵逼,似乎哪里不对劲。现代人的思维真是,“日后”“下面”这些词无法直视了么?
好在武约走了,留下一阵香风,这娘子化妆技术进步很快,非常符合李诚自然的审美。说到这个化妆术,长安城里受魏晋遗风印象的厚厚的粉底,抹成鬼一样的白脸化妆术。因为李诚的个人喜好,平康坊的娘子们,带起了一股贴近天然的淡妆风潮。
夏天已经过去了,是不是要去长安城里走一走呢?去平康坊溜达一圈?李诚如是想的时候,丫鬟莺儿来了,哀怨的看一眼正在发呆的李诚道:“郎君,娘子有请。”
李诚抬头看她一眼,习惯性的先看球:“多吃点木瓜!”莫名其妙的一句话,说的莺儿一脸的错愕:“木瓜?”李诚重重的对着球看一眼,语重心长:“对,木瓜结合按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