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崔寅无言以对,李诚过来拍拍崔芊芊的背后道:“咽不下去又如何,总归是亲爹亲娘,总不能不认吧?不孝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崔芊芊这才道:“认自然是认的,不过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李家是李家,崔家是崔家,自然是要分的清清楚楚。身为李家大妇,妾身不能损李家而肥娘家。”
崔寅在一边把头低垂着,一直没有说话的意思。这对夫妻唱的好戏,你一句我一句,可谓配合的正好。红脸白脸,唱的都很好。这时候还能说啥?只能捏着鼻子听着。
“夫人,总不能让岳母真的来家里吧?”李诚这句话就更损了,就差直接说别打什么岳母的旗号,崔寅来了就是有别有用心。
崔芊芊道:“来便来,在家里住着不顺心,每天还要受姨娘的气,不如来这里住着。”
崔寅绷不住了,抬头道:“芊芊,总要顾全崔氏的脸面。”崔芊芊要怼回去,李诚赶紧道:“好了,夫人下去休息吧,看看儿子醒没醒,醒了就喂奶去。”崔芊芊脸上一红,瞪他一眼。这是有原因的,某人昨夜抢了儿子的口粮呢。
让他去睡隔壁,有丫鬟莺儿陪着非不去,留下来陪着崔芊芊不说,还抢儿子的饭碗。
崔芊芊起身告罪,莺儿扶着下去,崔媛媛坐在一边装雕塑。从头到尾一言不发。
崔寅看看边上的下人,李诚摆摆手,丫鬟们都下去了,崔寅才道:“自成啊!崔家的组族长不好做啊。”李诚听了噗嗤一声笑了出来:“六叔,这话说给我听有什么意思呢?崔氏族长好做不好做,与我何干?”
崔寅早有准备,叹息道:“大兄也很无奈,族长也不是一言堂。”
李诚听到这里,脸拉了下来:“六叔,说的好像李诚亏待了崔氏一般。实则是崔氏族人贪得无厌,欲壑难填。个中缘由,六叔最清楚不过了,难道还要我说破么?”
崔寅无可奈何之下,只好硬着头皮道:“自成,自打李家断了铁料,崔氏铁锅已经停产了。”李诚听到这里,眉头舒展,哈哈哈大笑道:“原来如此!李诚乐见其成!”
对于李家和崔家濒临破裂的关系,李诚觉得没有抢救的必要。崔氏也好,郑氏也吧,这些门阀只讲利益,只要有利益维系着,关系自然就不会断。
崔寅没想到李诚如此干脆的表示不会继续供应铁料,一时竟不知道该怎么说才好了。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一十一章 静观其变
第四百一十一章 静观其变
“阿娘要来便来,看女儿看外孙不丢人。”崔媛媛补了一刀,崔寅无以为继。
“大兄让崔寅带来一句话,族人皆云:自成可有想过,一直以来崔氏的助力带来的好处?”崔寅咬咬牙,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李诚瞬间色变,冷冷一笑。
崔媛媛比较直接,站起来重重的哼了一声:“无耻!”
崔寅如同被抽干了力气,扶着桌子挣扎着站起来,朝李诚拱手道:“某去也!”说着以手掩面,跌跌撞撞的出去了。崔媛媛目送崔寅离开,咬碎银牙,抓起桌子上的白瓷杯子,狠狠的砸在地上。“砰!”的一声脆响。
“门阀!这就是门阀!”李诚淡淡的一笑,眼神温柔的看着崔媛媛,安抚她的情绪。
“没错,早该预料到他们会这么干。妾身这就吩咐下去,家中匠人一律派人跟紧了。若有那背主求财的家伙,灭门!”崔媛媛咬牙切齿的发狠。
李诚淡淡的看她一眼,身子往后靠着椅背,微笑道:“大可不必,该留的自然留的住,留不住的自然就会走,留下来也没啥意思。”
崔媛媛狠狠的一楞,看看李诚胸有成竹的样子,跺脚道:“自成,这都啥时候了?别看现在外面有左卫的人守着,案子一了他们一撤,外头那些人就会像饿狼一样扑上来。”
“李家最之前的东西是这个。”李诚抬手指了指自己的脑袋:“余者皆可弃,那些离开的人,将来一定会后悔的。”崔媛媛被镇住了,李诚表现的太过自信了,由不得她不信。
稍稍犹豫,眼神里闪动异彩的崔媛媛低声问:“真的?”李诚重重的点点头。
“那就好,妾身倒要看看,都有些什么人跳出来。”崔媛媛就差拿个小本本记账了。
其实李诚没有说实话,真正重要的工匠,他已经让李晋控制起来了,酿酒作坊的工匠、冶炼匠人中掌握配方者,连家人一起全都被控制起来了。其他的都是小事,只要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工匠不出事,其他工匠很好培养。
以钢铁冶炼为例子,时下流行的是北齐綦毋怀文发明的灌钢法。李诚在此基础上,带着工匠进行了一些改良,一个是提升温度,用焦炭和增加一个风箱灌热风。另一个则是材料配比,前者还算好解决,后者则很麻烦,必须反复试验。
李诚不是工科生,能做到这两点改良就很牛逼了,足以吊打全世界。
外人自然是不知道李家的核心机密的,就算是崔氏蓝田房,也不知道其中的奥妙。等到他们自己动手去生产铁料的时候,才发现出了很多问题。生产出来的铁锅,次品率很高,沙眼也多。原因就是材料还有一些小技巧没有掌握好。
铁锅都弄不周全,更不要说李家的横刀技术了,李家生产的横刀,对碳的含量控制是这个时代独有的技术。还有就是用来做水车车轴、齿轮的高锰钢,更是只此一家。
裴行俭干了三天的“管家”,终于等来了张士贵的将令,左卫撤回。李庄门户洞开!
接到将令的裴行俭颇为无奈,长安城里的流言四起,对李家非常不利。裴行俭特意找李诚告辞,直言现状。李诚对此只是微微一笑,回了一句“无妨”。无奈之余,裴行俭只好带着手下告辞。其实他能来说一声,李诚已经很满意了。
怎么说呢,这小子终于被自己打动了。裴行俭也很难说明离开李庄时的心情,两人看着站在对立面上,但裴行俭在不断的接触后,发现自己很愿意跟李诚亲近。如果不是碍于出身,裴行俭不介意做李诚的好友。
交易所的工地恢复上工,野市也恢复了交易,但是很快就出现了问题,昔日络绎不绝的客商,现在是一个都看不到。野市显得冷冷清清,河边的码头上更是一条船都看不到。
这个局面很快就导致了一些骚动,依附李家为生的工匠,依附野市和码头生存的工人,首先遭到道理重创。停工那么多天,本来就没有了进项,好不容易等到了复工,却没有生意。
“李家被一把火烧了仓库,元气大伤,大家伙的营生怕是要黄了。”流言开始肆虐,在帮工和匠人中流传的很快。
萧未央坐在茶楼的窗户边,耳朵竖起来听隔壁桌子上的窃窃私语,嘴角挂着一丝得意的微笑。虽然流言仅仅是个开始,但是结局已经注定了,李庄的衰败不可逆转。
那天夜里跑的很快,没注意到火最终有没有烧起来,等他跑远了看见火光时,心头狂喜。柴令武和杜荷这两个蠢货,要是能多支撑一阵就好了,连作坊一起烧,那些住在作坊里的女工,烧死一些效果会更好呢。可惜了!
崔氏和李家的关系破裂,消息是崔氏传出来的,言下之意很简单,你们看着办,崔氏不会插手,甚至乐见其成。随后流言开始疯涨,满城风雨。
萧未央并不在意是谁先开始传流言的,他只是做了点推波助澜的工作。比如说,给流言增加一点料。类似李诚财力大损,各种作坊难以为继之类的话就足够了。
萧未央不认为这点流言能把李诚如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有的是利令智昏兼自以为是的家伙,他们会冲上前做出头鸟的。不求干翻李诚,但求给他找无数的麻烦就行了。
仇恨就像毒蛇,无时不刻的在撕咬着萧未央的心头。此刻,身在李庄,听隔壁桌位上的人在传流言,在这个盛夏的时刻,如同喝了一碗冰镇酸梅汤一般舒坦。
李诚,你也有今天么?最多三天,甚至不用三天,明天开始就会有无数的饿狼扑上来。
流言传的很凶,但是外人看起来,李诚丝毫没有察觉的不安。每天都呆在家里,门都没出一步。外人看来,李诚是在家里想法子解决眼下的困境。
但困境不是说解决就解决的,原本柴家和杜家赔偿的钱,交给大理寺之后,却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还给李诚。而是对前往办事的李晋这么说的,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核对,等几天再说,这些钱放在大理寺又不会跑掉。
李晋无话可说,愤愤而走后不久,有人在东市的一家茶楼里弹冠相庆。
“再加一把火,让那些人冲上去,最多一旬,李家就撑不下去了。”一个声音阴沉尖锐。
“王兄所言极是,我等不需着急。让那些不知道深浅的蠢货去打头阵,也好看看李诚的斤两。”一个儒生打扮的中年人,手里挥动折扇,显得儒雅不群。
“崔兄,清河崔氏尚无动静,怕是打的同样的算盘呢。”
“虽说一笔写不出两个崔字,但清河崔氏与博陵崔氏,却不是一家人呢。”
“郑氏荥阳房也在按兵不动,怕是也在等待时机吧?”
两个中年儒生唇剑舌枪,暗藏机锋的互相怼了起来。这两人一个出身博陵崔氏,一个出身荥阳郑氏,不过都是分出来的旁支,并不是博陵和荥阳的主房。
“二位兄台不该如此,这天下不止崔卢郑王四大姓,还有李氏、裴氏、萧氏、杨氏等等。你们先斗起来,不怕便宜别人们?别的姓不提,李氏如日中天呢。”说话的是卢氏的男子。
“李氏?五姓七望,配与四大姓相提并论么?”崔氏男露出不屑的眼神,丢出一句嘲讽的话。四大姓就是这么吊,私下里一直认为,所谓五姓七望,那是李氏臭不要脸,牵强附会。
李氏又分赵郡李氏和陇右李氏,现在的皇帝李世民,就是陇右李氏,或者叫陇西李氏。四大姓不是看不起陇西李氏,而是看不起李世民这一支,一直认为这一支血统不纯,有胡人的血脉。所谓的五姓七望,也是李世民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尽管看不起,但谁也无法回避一个现实,那就是李世民现在是皇帝,手里捏着刀子。如果四大姓太跳了,李世民的刀子一定不介意落下来。北朝以来,隋唐两代,山东士族一直都是皇帝的眼中钉肉中刺。
别看四大姓四下里很吊,真的面对皇帝的时候,也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形势比人强,刀把子在别人的手里呢。当然了,只要不谋反,李世民就不敢下刀子。也不会妨碍博陵崔氏对李世民提出联姻的计划,坚决的给予了回绝。
李诚打造的李庄,眼下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一座金矿。人人都想咬一口,但是又不愿意做出头鸟。尤其是崔卢郑王李裴扬,这一类老牌士族,根深蒂固的,做事的风格极为沉稳。
所以,在这个时候他们都选择了观望,先让一些中小士族冲上去,看看李诚是个啥反应,看看别的家族又是个啥反应。
随着流言的开始疯传,李庄渐渐的又热闹了起来。不是因为市场和贸易,而是因为一些陌生的面孔不断的涌入,城狐社鼠更是四处流传。
“山雨欲来风满楼!”野市一家茶楼的二楼,扶着栏杆的李诚面色如水。身侧是不请自来的李义府。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一十二章 情真义重
第四百一十二章 情真义重
“好句子,为何只有一句?”李义府赞叹之余,不免疑问。此刻山巅黑云密布,风急帘舞,正是风雨欲来之际。再看野市及李庄周边,群魔乱舞,两者合一,恰到好处。
李义府不认为李诚看不明白眼下的格局,但他还是来了,因为这个时候他来到这里,无疑在释放一个信号——雪中送炭!
李义府个人是无限看好李诚的未来,眼下这点坎坷,顶了天损失一些钱财。对于李义府来说,钱财从来都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才是他所追求的!
至于说道士族门阀的打压,李义府表示呵呵呵,这就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啊。难道就没想过,李诚一旦倒向皇帝,会是个什么局面呢?可以预见的是,李诚会快速的往上爬。一旦手握重权之时,就是秋后算账之日。
当然也不排除门阀里有远见卓识者,但是他们肯定是少数派。门阀的作风,少数派无法代表大多数。最终还是会有利欲熏心者伸出脏手,希望能捞回一块肥肉。
“突然想到的,随口就念出来了,其他的句子没想好,就不提了。”李诚淡淡一笑,李义府捶胸顿足:“怪某,不该出言打断自成文思,某乃文坛罪人也。”
且不论李义府的真实目的如何,就冲他这时候来见李诚,就能看出来他的不凡之处。
楼道上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上来的是钱谷子:“家主,明月娘子来了。”
明月居然敢登门?不怕被崔芊芊抓花她的脸么?李诚颇为意外,瞬间变得感动了起来。如果是李义府是有所求,明月便是无所求。
“李兄,告辞了。”李诚朝李义府拱手,李义府回礼道:“自成去吧,人生有此红颜知己,何其幸也!不敢辜负了!”
明月是坐车来的,在李家门口没有进去,而是很耐心的等着。尽管她很希望能迈进这道门,但是李诚没有点头之前,她是不会这么做的。
风尘中的女子是贱籍,连商人都不如,是所谓的下九流。所以才有“从良”一说。明月轩不缺高门满座的时候,北曲戏楼也不缺疯狂的观众粉丝。
但是在那些人的眼里,明月就是个玩物。平康坊上下的娘子们,也都是玩物。
风尘女子就算洁身自好,也沾染了太多的污秽,不然怎么会叫风尘女子呢?这个时代就是如此,所有那些追捧名妓的男人,目的就一个,弄上手,玩一玩就丢了。世人也不会太看得起这些风尘女子。
不像现代社会的明星艺人,粉丝无数,光鲜亮丽的活的很是滋润。
李诚是一个例外,尽管也是个花心的,但在这个时代不算是缺点。是真名仕自风流,不风流才不正常呢。但李诚的风流之后,却不是无情。这一点平康坊内那些颜色老去的娘子们,心里最明白。如果不是李诚弄出来的戏园子,她们的结局就是一间草棚栖身。
为了活下去,还得继续操持皮肉生涯,破席之上讨生活,最终破席一卷就埋了。
如果仅仅是为这些娘子们寻一个下场倒也罢了,李诚最打动娘子们的地方,在于他始终都没有拿异样的眼神看待平康坊的娘子们。这些娘子们都是敏感的,他们能感受的到,李诚是真的拿她们当寻常百姓看待。
听说李诚出事,平康坊的娘子们比谁都着急,流言蜚语在长安城肆虐的时候,明月不管不顾的,把值钱的东西都卖了,一点积蓄全都拿了出来,换成了飞票要来李庄。
一干娘子们闻讯之后,纷纷来找明月,你一点我一点,能出多少算多少。凑了一笔不小的数目,拜托明月走一趟,传递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意。
“先生!”明月上前躬身行礼,李诚翻身下马,大步上前:“你怎么来了?”
明月取出一叠飞票,双手奉上:“惊闻李庄之变,恐先生用度不周,这里有点飞钱……”
李诚抬手按住她的手,目光中带着感动道:“收起来,有的话我不好在这里说,但是你一定要相信我。这点事情,对我来说就不算事。你的心意,我收到了,走吧,跟我进门去说话,站在这里说话不方便。”
明月使劲的挣开李诚的手,李诚惊讶的看着她时,明月低声道:“宅内有大娘子呢,不好叫先生为难的。这些飞钱,先生一定收下,不是妾身一个人的心意,是平康坊百余娘子一起凑的。先生万勿推迟。”
李诚听了不禁仰面长叹,低头时看着明月道:“风尘之中多有侠气者,诚何其幸也。这样吧,这些飞钱你且收着,如果要用的到,我去明月轩寻你便是。”
明月捧着飞钱,稍稍犹豫还是收起来道:“也好,妾身这就告辞了。请先生一定记住,不管任何时候,妾身都会在明月轩等着先生。”
明月很是干脆,上车就走。李诚要送,被她叫住道:“先生留步。”李诚驻足道:“明月,某欠你一个名分,此间事了,必践之。”
明月浑身一震,如同打摆子一般的身子筛动,双手捂着脸,退回车帘后,鼻音道:“先生保重。”牛车掉头就走,丝毫没有流连之意。
李诚目送牛车离去,久久不语。他很清楚明月的心思,无非就是不想成为累赘。平康坊那个地方消息灵通,李诚面对的是什么局面,明月差不多能明白。越是这样的情况,就越不能给李诚添麻烦。李诚重情义是好事,明月不希望有人拿自己要挟李诚。
明月很清楚,真的有人拿自己来威胁李诚,他一定会做一些妥协的。明月对李诚就是这么盲目的有信心,丝毫道理都没有。相比于明月的万千欢喜化作一捧热泪,李诚则倍感惭愧。他能做到的也就是给个名分。放现代社会,妥妥的渣男一个。
其实李诚也没弄明白一个事情,但是冷静的旁观者都注意到了。但凡是跟李诚亲近的人,没有一个被李诚辜负了。上至皇帝,下至平康坊的娘子,李诚都会有回报。
正是因为这一份特质,李世民对李诚才会另眼相看,还是因为这一份特质,房玄龄为代表的权臣们才另眼相看。别看现在李诚处在风雨飘摇之时,其实还没到时候呢。一旦到了大家认为该出手的时候,李世民也好,权臣们也罢,都不会坐实。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李诚自己的问题了,他已经顶门立户了,所以看好李诚的人,反倒不好出手了。除非那些饿狼们,威胁到了李诚的根本。
“郎君,怎么不见明月妹妹?”崔芊芊的身影自身后传来,李诚回头一看,笑道:“怎么出来了?天这么热,不怕中暑么?”崔芊芊看看枝头的树叶,在风中摇摆狂舞,风吹凉意十足,笑道:“睁着眼睛说瞎话!人呢?走了么?怎么不留下来?”
李诚笑道:“怎么,你这个大妇不吃味么?”崔芊芊还他一个白眼珠子:“明月这样的妹妹,再多几个都不怕。倒是什么白家郑家,一开始就没安好心思呢。”
李诚上前扶着她往回走,心里很是感慨,这年月的女人难啊。崔芊芊要是对明月不客气了,那真是一定“妒妇”的帽子戴严实了。说到底,还是李诚不是东西。非要娶什么崔氏女。看着风光是风光了,麻烦也多的很。
这个节点上的崔芊芊最为敏感,跟产后抑郁症无关,无非就是崔家那边的原因。崔芊芊真的很担心,因为娘家的关系,对自己的位子产生影响。所以一言一行都非常的小心,也不能不小心,不敢不小心。
“娘子想的太多了,完全没必要,你是你,崔家是崔家。”李诚不动声色的点一句,崔芊芊脸上露出轻松的笑容,柔柔的看一眼丈夫道:“郎君不必宽慰妾身,都是分内事呢。”
走到屋子内,崔芊芊回身欠身道:“郎君不必有所顾忌!”
李诚笑了笑:“娘子小看崔氏了,他们不过是在投石问路呢。”
“郎君早有预见,妾身多虑了。”崔芊芊彻底的放心了,李诚心道,这里难道不是该用成竹在胸么?难道说,这个词的出现是唐朝之后?
啪嗒,雨点终于下来了,一滴两滴,越来越多,密密麻麻的遮天蔽日。
狂风骤雨中的树在顶风摇摆,不断的化解风力,些许旁枝被吹断。
风雨总有停的时候,雨后的天空挂着一道彩虹。李诚看看雨停了,背着手出门,在院子内溜达。家里的下人们,忙着在收拾大风吹断的枝桠,清扫地面。
李诚眯着眼睛,瞄着长安的方向,似笑非笑,自言自语:“算算日子,过几天也该到了。”
李晋继续他的讨钱之旅,大理寺那边始终没松口,说是案子没结,不好赔偿。连续三天,李晋都跑了个空,却依旧锲而不舍,长安城里关于李家财政危机的流言,日甚一日。
终于有坏消息传来了,一户工匠和家人,半夜悄悄的搬走了。人去屋空!这是铁匠作坊的一个工匠,手艺还算是很不错的。
有这么一个开头之后,接二连三的事情不断的发生,连着三日,又有三十几户人家不告而别,都是夜里悄悄搬走的。
“李家快撑不住了!”这条流言,就像瘟疫,快速弥漫,越来越多的人涌向了李庄。
书剑盛唐 第四百一十三章 惊着了
第四百一十三章 惊着了
晨,吐出嘴里咬着帕子,崔媛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翻过身子时丫鬟瓶儿麻利的塞了个枕头下去。“垫高点!”崔媛媛有气无力的发话,又加了一个枕头。
李诚站在床边,一脸的坏笑,这女人就像熟透的水蜜桃,轻轻一碰皮破汁溢。
自有丫鬟伺候着梳洗收拾,李诚收拾一番,床边的躺椅躺下,轻轻一垫脚,椅子前后摇摆。神清气爽,很是惬意。
崔媛媛那边一直在顺气,总算是平复了气息,招呼一声丫鬟伺候起来,屏风后面穿戴梳洗动作很快。崔媛媛一点都不喜欢在早晨面对李诚,所以选择了狗爬。
梳洗之后,精明能干的崔大管家又回来了,步出屏风,看一眼李诚上前低声道:“昨日又走了十三户人家。郎君真的如此放任不成?”
李诚呵呵一笑道:“既然不是一条心的,走了才好呢。”崔媛媛叹息道:“郎君,人心可经不起这样的考验,尤其是那些匠人,看见点子孙后代的盼头性命都能不顾。”
李诚缓缓坐起,看一眼崔媛媛春风满面光彩照人,忍不住站起伸手在脸颊上轻轻捏一下:“水做一般的尤物,可惜了,郑氏子无福消受。”
崔媛媛根本扛不住这种撩骚的情话,身子又有点软,抬手轻轻的打一下:“正经点!”
李诚哈哈大笑道:“不正经的事情还做的少了?我的好姊姊,有点耐心好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