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这次李诚回来,只要在家里,都在崔芊芊的屋子里过夜。而且还从没有传出哪个丫鬟上了床的事情,这点武顺甚为敬服。要知道大家族里的男人,没几个 不在家里乱搞的。
武顺就有两个哥哥,虽然是同父异母,但是武元庆和武元爽干的事情,她怎么会不知道呢?家里媳妇没过门呢,就弄上了好些个丫鬟。成亲之后,在家里还呆不住,风月场里的常客。看看李诚,要说去平康坊,有的是人愿意请客不说,娘子们还未必肯收钱的。
即便如此,李诚也去平康坊的次数不多,看起来更为恋家。这个时代能做到李诚这样的男人,少之又少。毕竟不是寻常的小门小户,想去潇洒也没那个钱和地位。
葡萄架下有竹床,天热的时候呆家里气闷。李诚便在竹床上躺着,很没形象的翘着腿。武顺只要李诚来了,就一个态度,惯着他!有啥给啥,要啥给啥。
一个躺着,一个在边上伺候着,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李诚觉得很舒服。武顺也很喜欢这种生活节奏,平时说话的对象不是妹妹就是丫鬟,跟李诚聊天的时间很少。但是李诚有点好,每次跟武顺在一起,总是很有耐心听她说一些生活里的事情。
武顺的生活圈子就这么点大,能有多少有趣的事情呢?但是她说了,李诚就听着,还能接上一两句。“对了,白家姐姐又来帖子了,说是要借庄子开个娘子们的文会。”
“家里倒是不缺地方,就是这后院种的烟叶和辣椒,不像一般的人家,花园假山亭台楼阁的。”李诚觉得不是很合适,毕竟这庄子情况摆在这里的。
“郎君有所不知,这天气闷热,城里住着又闷又热,心里慌的紧。白家姐姐和其他娘子的心里,到成为随意在城外寻个去处消暑。文会不过是个由头。”武约解释了一句,李诚嗯了一声,这天确实热,武顺给他扇风,鼻尖出汗了。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你回话答应她就是,但却要等上几日,我布置一番才好待客。”李诚答应下来,武顺满心欢喜道谢。院子里没有别人,丫鬟在门口树下守着呢。
李诚看看时间还早,便起身要走,说是为文会做准备。武顺也不强留,送到门口。
等李诚走远了,丫鬟抱怨道:“郎君难得来一回,怎么不留下来。”
武顺给她个白眼珠子:“我托郎君办事,他去忙事情了。”丫鬟气道:“小姐也是的,这当口托什么事情呢?终身大事先定下个日子才是,大娘子也快生了。”
“这有啥可担心的,郎君自有主张。”武顺就这点好,对李诚充满了盲目的信心。
李诚出来先找到高晋,然后叫来一群工匠,趁着交易所在建期间,工匠人手大把的时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什么想法呢?这不是后院门口有个水塘么?平时浇水都用那些水。
李诚想着庄子后面的山上,有一股泉眼,流水成溪水。派人去弄个小水坝,把毛竹打通了,一路架起来,把水引到后院的水塘里。这工程不算很大,唯一麻烦的是毛竹。
高晋表示没有毛竹也不要紧,家里头烧陶的窑,让人抓紧烧一批管子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水引到这个水塘里,接下来的事情也不好办。需要修个水塔,架水车把谁抽到水塔里,然后用管子把水送到屋顶上。
这个管子就难办了,高晋也没好主意,边上一个工匠表示,没问题,用铜管子就好了。
这就是不是一般的奢侈了,不过李诚咬咬牙,奢侈就奢侈一会吧,左右工程不算太大,就是后面的几个院子,弄起来这夏天就好过了,就当是为即将生产的崔芊芊花的钱。
说干就干,李诚假公济私,跑到外面的工地上,一包茶叶和一包烟丝,贿赂了阎立本。这厮也很好奇李诚的想法,觉得很有操作性。干脆把交易所的工地的活丢给下属,参与到这个后院的凉爽工程里来了。
要说好的工匠,哪也没有少府监多了。这些工匠给皇帝干活,拿到的钱养家糊口也就是勉强,但是给李诚干活不一样,工钱绝对给够。
一番失地考察后,两人花了一天的时间,弄出了个施工方案。需要多少管子都算出来了,派人去少府监下令开工。引水工程就比较简单了,这一般的工匠都能做。唯一的麻烦,在于方案是架着管子,还是埋管子。
最终的方案是埋管子,架着管子变数太多,也不安全。第二天就开始施工了,挖沟埋管子,修水坝拦水,修水车,可以说同时进行,这样施工进度就快了。
武顺也没想到,自己只是随意的提个要求,本意是让李诚多给点冰,没想到弄出这么大的阵势来了。别说武顺了,崔芊芊和秋萍,白天都看不到李诚的人,就见他东奔西走的。





书剑盛唐 第三百八十九章 日常
第三百八十九章 日常
长安城里盯着李诚的眼睛太多了,基本上想瞒着别人搞点工程,没这个可能性。
没有不透风的墙啊!消息穿的很快,各种八卦穿的风生水起。
最先传出来的八卦,是李诚不知道又在搞啥,各种备料,各种忙碌,弄一堆工匠在干活。这时候可不是农闲那会,就算大唐的农业是粗狂式的,地里的庄稼总要浇水要锄草吧?
夏季正值庄稼生长的关键,李诚作为一个大地主,不关心地里的庄稼,忙活起别的事情来了,这里头一定有文章。
很快又一个八卦跟进了,原来是城中白氏女要办娘子文会。李诚对没过门的平妻武顺宠爱有加,要给她弄个合适的地方,借给白氏娘子办文会呢。
这八卦次日就有人出来辟谣了,没有的事情,都是胡说。实际上是李诚宠爱大娘子崔芊芊,见她待产在即,担心中暑,要弄个清凉的产房出来。
没等一天过去,又一个八卦出来了,李诚忙活着给皇子李治和公主避暑呢,不要乱传。
传到李世民的耳朵里,李二不淡定了。mmp,竖子又要搞什么事情,居然不想着朕。
好想去李庄看看,但是有担心一干大臣搞个集体便衣跟随的活动出来。现在这些大臣学坏了,不喜欢李世民出去转悠,盯的非常的紧。结社率的事情,把大家都吓着了。估计没有一年半载的,大臣的心不会松弛下来。
天气很热,李世民很烦躁,但是该做的事情不能停。散落在黄河以南的胡人,开始迁徙了。顶着烈日酷暑,也要被迫打包上路。这些胡人自然不乐意,但这事情没商量,不想活就硬扛着吧。无奈上路的胡人,只能各种诅咒结社率。
李诚估计,胡人迁徙一事不完结,他就别想出宫了。只好让大太监盯紧一点,有什么动静赶紧汇报。李诚这边也没安生,应付了好几拨来打探消息的人。各种解释,很是辛苦。
折腾了小十天,三伏天来临之前,总算是完工了。
整个过程中,最麻烦的事情是水塔。以为没水泥,做不出那种封顶的。李诚也只能烧点瓷砖,贴在水池里头,上面盖一个棚子,避免水被晒热。
嘎吱嘎吱的水车转起来,动力是牲口。把池塘里的水送到水池里,水池有阀门,打开之后水顺着水管流淌到屋顶,顶上一排水管,两边钻出来小眼,水从眼中喷洒出来。水从瓦片下来,屋檐边上有个铁皮渠道,水顺着铁皮往下流入沟渠内。
这套系统一开动,装了系统的屋内,温度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加上冰块的作用,凉爽的很。李诚只是在后院弄了这个系统,涵盖了整个中院后院。多数的下人,都住在前院。
一般的下人,就不要想这好事了,实在是太烧钱了,铜管真不便宜。这玩意,李诚花了两万多贯,才算是彻底的完工。一般的家庭,要是这么烧钱,腿肯定被族长打断了。但是李诚没这个担忧,花的是自己的钱。
武顺的心情不要太好了,简直就要醉了,赶紧给城内的白氏送信,让她们来城外避暑。其实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农庄可以避暑的,但是谁家也没李诚这个第一才子坐镇,更没有凉爽系统啊。这东西弄出来,太拉仇恨了。
为了一家人凉爽避暑,李诚也不管那么多了。奢侈怎么了?这时代也没空调,还能怎么办呢?烧钱换个舒坦,值得啊!不然挣钱干啥啊?
本以为只是一个小规模的文会。不想消息传出之后,京城里稍微有点地位的未嫁娘子,都向白氏娘子报名要参加。一番筛选后,来了五十几个小娘子。算上各自带的仆从,好几百号人呢。
这么多人,李诚的庄子也呆不下不是?武顺作为东道主,只好另作安排。根据亲疏远近,白氏娘子做决定,安排几个关系好的娘子住在庄子内。余下的,只好在外面住了,愿意在城外和长安城之间来回跑路的,那也不拦着。
这事情别人也说不出不是来,本来就是借李诚的地方办文会,开始只有十几个人,勉强都能安排的下来。这来了五十几个,怎么安排的下呢?
只能是白天可以在庄子里呆着,文会散了就各自散去。崔芊芊知道这个时候后,不动声色的找来崔媛媛,一番吩咐。崔媛媛得了话,找个机会请李诚去她那说话。
屋顶上水流潺潺,凉意森森,崔媛媛对李诚这一手算是服气的不行。屋里摆了凉床,等李诚来了,亲热的招呼躺下,亲手奉上茶水,示意丫鬟出去。
“郎君,文会一事,安排恐怕有不妥当之处。”崔媛媛提出这么个问题,李诚听了一愣,你请我来说这个有啥想法?不过李诚没开口,嗯了一声就算知道了。听她继续说。
“妾身看了看,后院还有数个院子可以腾出来,既然顺娘要办,就往好了去办。郎君看这样行不行,让人去问一问那些娘子,愿意几个娘子合住一个院子的,那就一起住下。人多了,也热闹不是?”
李诚听完了想了一想也是这个道理,李庄地方很大,当初建的时候分三个部分。大院子三个,中后两个院子里,小院子有十几个呢。随着一干宫女都嫁人后,后院其实空出来的地方很多。崔媛媛说的很含蓄,实际上是在顾忌李诚的面子。
“这事情,你去跟顺娘说吧,就说是我的意思。来的都是客,就不要搞区别对待了。只是有一条,一个娘子最多只能带一个丫鬟进驻,其他仆从还是住在外面的好。人多,事多。”
李诚最近忙的不停,没怎么休息好,这会在崔媛媛这里,躺着又阴凉,很快就打瞌睡了。
崔媛媛可不是一般的小娘子,她知道怎么伺候男人。安静的退出去,交代一声丫鬟后,寻到武顺的院子,把这意思一转达,武顺也挺开心的。不过崔媛媛还是告诫了一句:“二娘总是要进门的,今后做事还需考虑郎君的颜面。”
武顺毕竟暂时还是客人,在这家里崔媛媛算是半个主人来的。这事情要办好,离不开崔媛媛的支持。所以这话就算有点重,武顺也只能听着。
崔媛媛回来时,李诚也还没醒呢,走了一阵路,身上出了汗,让丫鬟打水来擦洗一番。这种事情不能怠慢,李诚在这里呢,万一他来了兴致呢?浑身是汗,败了兴致就麻烦了。崔媛媛现在也想开了,脸面不脸面的不管了。在李诚这个呆一辈子就是。
李诚醒来有点晕乎,看看没人支应,也不打算叫人,径直往屏风后面去方便。
门口丫鬟听到动静,回头一看,想叫住李诚,想想又闭嘴了。回头盯着院子门口,这会千万别有人来。屏风后面一声惊呼,先出来一个丫鬟,走到门口,让守门的丫鬟出去上了院子的门。两人在院子里的葡萄架下坐着,竖起耳朵听。
崔媛媛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以对李诚的任何要求,都竭力去满足。各种解锁!屋子里也别人,战火四处蔓延。最后两人都跟水里捞出来似得,崔媛媛拖着疲惫的身子出来,招呼丫鬟进去帮忙不提。
李诚发现自己有点朝着腐败的深渊快速下滑的意思,在这个予取予求的环境下,实在很难把持自己。一般的丫鬟,考虑到不能随意坏了人家的身子,李诚还是很有节操的。但是崔媛媛这个情况,又如此勾人,真是无法抗拒。
文会这一天终于到了,一溜的牛车,次第来到李庄。李诚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特意提前一天就去了城里。晚间才回的李庄。回到家见到崔媛媛才知道,来了五十几个娘子,大多数文会结束都回城了,只有七八个娘子留了下来。
留下来的娘子,就是所谓的白氏娘子的闺蜜了。李诚的脑子里闪过白嬛的样子,脑补了一下白氏娘子也是个带球撞人的好手。
“一干娘子都说了,来李庄一游,算是大开眼界了。好些个还特意问了,能不能让家里的匠人,帮着也弄这么一个系统出来。”崔媛媛笑着说话,眼睛却不安的看着妹妹的反应。
崔芊芊最近做啥都没精神,有了凉爽系统,精神是好了一些,却也没太大的变化。这天太热,挺着大肚子可真难受。
李诚听了崔媛媛的说法,摇摇头道:“这事情都回了吧,太烧钱了。这样,谁家要是想弄一个,可以派人来学。不过想在城里弄一个,可不容易。”
这事情就这样了,李诚不打算搞出太大的事情来。不过这人啊,经不住别人惦记就是了。
李诚这夜就在主院子里住下,崔芊芊怎么劝都没用,也就没再劝了。
次日早上,宫里来人传旨,李诚刚起来呢,多少有点起床气,絮絮叨叨的出来。
门口传旨的太监见了李诚,还得陪着笑容说话:“自成先生,陛下口谕,要去九成宫避暑,您可愿意去随扈?”




书剑盛唐 第三百九十章 避暑
第三百九十章 避暑
“不去,我媳妇要生了,就这么回复陛下。”李诚果断的拒绝了,传旨的太监表情呆滞了一下,很快就恢复常态:“奴婢明白了,就这么回复陛下。”
太监走的时候,心情并不糟糕,袖口里有一个银锭。这个自成先生,什么都好,就是这点不好,喜欢用银锭砸人。哎呀,难怪宫里的黄门都抢着来李庄传话呢。这差事,打破头呢!
李世民对这个结果毫无异常反应,对身边的大太监道:“看看,早知道会这样。”
“圣明无过陛下,自成先生尚无男丁,自然着紧了点。”大太监笑眯眯的算是给李诚擦了屁股,李世民倒是无趣的摇摇头:“你啊,朕还是惜才的。让人把兕子和雉奴接回来吧。”
大太监笑道:“奴婢也就在陛下跟前,才有胆子妄言一二。”看着大太监佝偻的腰身,李世民不禁微微叹息:“这两年朕总有力不从心之感,浅邸旧人日渐苍老,你也有白发了。”
大太监顿时眼泪就下来了,赶紧跪下道:“陛下春秋鼎盛,大唐还要靠陛下掌舵……。”
“停!朕就是随口一说,起来说话吧。”李世民赶紧拦着大太监,这可是在秦王府的时候,就在身边伺候的人呢。
三伏将近,李世民在长安城里也呆不住了,带着一干文武,浩浩荡荡的出发,去九成宫避暑,李治和李明达跟着一起去了。东宫太子李承乾,留守长安。
天气一热,人就不爱动,李诚也是如此。三伏天还没到,热的人就难以承受。干脆让高晋过来,下令李家的作坊,工作时间进行调整。早上两个时辰,提前一个时辰开工,晚上两个时辰,放在晚饭之后。
同时要求工坊管事,做好避暑工作。医药学堂的学生,抓紧配制避暑药物备用。
说起这个学堂,李诚其实一直没怎么关注。早起投入一笔钱之后,就不怎么管了。孙思邈去了登州,这次没跟着回来不说,还背着包去了幽州,满世界的乱转。也不知道是不是修仙之心没死,反正他现在失去联系了。
登州那边,白嬛和郑洁根本管不到老道,那边的家业就够这两个女的忙活的。前些日子来一封信,主要讲的是登州那边的近况。船队从新罗回来了,带回来一船的金银,还有一船的人参之类的补药,还有百余新罗婢。
由此可见,新罗产出之贫瘠,没有什么特别的商品是大唐能看上的。反倒是大唐出产的商品,运到新罗就被哄抢一空。朴正勇还来了一封信,说了一下拍卖行的事情。
第一期拍卖生意做的很成功,所有货物全部销售一空,下一批希望在两个月后运到,给市场一个消化的时间。再有就是倭国商人也出现在金城,但是没有参与拍卖,因为没资格,托人送礼走朴正勇的门路。
大唐海商和新罗海商,都赚到了大钱。按照他们与李诚的协议,负责给李诚运输货物,到了新罗销售之后,他们得到三成的利润。这样的生意,对于海商来说大体都很满意。
原因有以下,安全有保证,不可抗力不算在内,不会有海匪乱来,在登州也能行动自如。李诚不需要运货的时候,海商还可以跑高句丽和百济的航线。货源有保证,李诚在登州开了货栈,专门做海商生意。
也有个别海商,对于跑一趟才能挣三成的利润心怀不满,自己有别的野心。但是这些人很快在现实面前低头了,因为李氏货栈的出售货物是有配额的,这个配额则根据你运了多少船货物到新罗挂钩。
通过控制货源,安全保障这两个措施,李诚控制了多数的海商。
黑寡妇也来了一封信,一支三艘平底海船组成的船队已经出发了,沿着海岸线南下。能不能回来不好说,能不能找到李诚说的大员岛,也不好说。这个时代的航海不确定因素太多了。别的不说,撞了暗礁就完蛋。
牵星术在这个时代已经很牛逼了,只有少数人才能掌握这个技能。李诚倒是知道六分仪,也能造出来,但是这东西用起来很麻烦,需要专业培训才能使用。李诚倒是看过相关资料,但是没有学过几何的人,想用好六分仪不现实。
只能慢慢的培养了,今年肯定不行了,李诚打算回到登州后,就开一个航海学校。收一批穷人家的孩子,灶户出身的最好了。
至于现在的航海,凑合用罗盘和牵星术吧,罗盘的原理很简单,中国人用来测风水的。
想想也是悲哀,明朝的大航海,比欧洲要早。但是因为政治斗争,或者说是路线斗争的缘故,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被停止了不说,刘大夏一把火,所有的航海资料都烧干净。
站在后人的角度看,这家伙就是民族罪人啊。但是刘大夏这个人本身,却没有太大的道德毛病。他是用一种我在做正确的事情的心态,烧掉了中华民族领先世界五百年的契机。
学历史的人看到这段历史,心情往往很复杂。这件事情的发生,并不能全怪刘大夏。因为没有他,还有别的人会这么干。刘大夏只是在那个时候,出现在那个位子上。
打那以后,中华民族真的就没有在大海上纵横驰骋的机会么?有,不但有,还有很多。只不过因为统治者利益的缘故,将这些机会拱手相让了。明朝中叶,大量南美的白银涌入中国,买走茶叶、丝绸、瓷器。
难道说,当政者真的看不到这其中的利益么?看不到一旦开海对国家的好处么?
事实上那些疯狂反对开海的人,正是从海商贸易获利最大的群体。你看,人性就是这么的卑鄙。为了一家一姓的利益,管你洪水滔天,生灵涂炭还是倭寇横行。如果不是倭寇破话了东南沿海的基本利益生态,朝廷都未必会去看一眼呢。
李诚没打算做一代圣人,也不会去关心门阀的死活。但是李诚要让门阀知道一个事情,那就是航海会带来巨大的利益,大海是无尽的宝库。勾引他们投入大海,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一亩三分地上头。
当然这个事情又必须披上一层掩护色,至少让李世民看到一点,航海对于他灭高句丽,有着巨大的帮助。这个事情,李诚打算回去就开启,有十条一千料的大船,李诚就敢带着水师去劫掠高句丽沿海。抢他娘的再说!
当然了,李诚还需要新罗配合就是了,新罗向大唐喊冤的时候,就是李诚师出有名之时。
中午的太阳毒辣,李诚在屋里呆着一动不动,身边的丫鬟在打扇子,屋顶是潺潺流水,脚下是冰盆。面前的桌子上,防着冰镇酸梅汤,这样的生活才有点土豪的感觉。
李诚倒是想呆在崔芊芊身边,但是这女人把他撵出来了,秋萍那边也是一个劲的撵人,三个孩子都招呼不过来呢,哪有时间招呼你这个大孩子。无奈之下,只好到崔媛媛这里求收留。天气太热了,李诚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一下。
崔媛媛倒是精神十足的,这女人最近一段时间,怎么看都顺眼。容光焕发的,仿佛换了一个人似得。在李诚面前,她也不矫情。手里的算盘拨的飞快,一脸的凝重:“郎君,这个月家里的收入,怕是要跌一些了。”
李诚有气无力的嗯了一声:“你也别辛苦了,这些事情交给账房去做就是了。这天都能热死人了,不着急的事情就别管,晚上凉快了再处理。”
崔媛媛一双眼睛水波荡漾的看过来,晚上?呵呵,晚上更忙好吧?
下意识的,崔媛媛伸手在肚子上轻轻的摸了摸,要争气啊,一定要争气。下辈子,就看这肚子争气不争气了。李诚的秉性,崔媛媛算是摸透了。只要给他生个娃,不管男女,这一辈子他都会看顾着自己。
“对了,白氏大娘子,还有七八个顺娘的好友,这会可都在她的院子里呆着避暑呢。家里有了这水降温,冰块也不缺,今年的夏天好过多了。”说着看看李诚闭着眼睛呢,崔媛媛忍不住露出微笑又道:“郎君,还是去顺娘处看看吧,别起了心思就不美了。”
李诚做起来,瞪一眼道:“就你多事,顺娘那边全是别家的娘子,我去作甚?瓜田李下。”
崔媛媛知道他不是真生气,抬手了几下风的动作,配合弹球,平添几分妩媚,娇笑道:“话是这么说,可是文会那日,郎君就没出现,这都过去三天了,再不去顺娘怎么想?”
李诚顿了一下,叹息一声:“好吧,你说的对。”说着起身来,丫鬟递过来一把油纸伞。
1...147148149150151...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