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你们三个,是不是说好了的?”李诚决定蒙一下,看看郑洁的反应。
这女人明显的身子一僵,惊讶的看着李诚道:“郎君如何看出来的?”李诚笑而不语,靠着椅子不说话,等着郑洁自己坦白。果不其然,郑洁一边磨墨,一边低声道:“武家二娘管账房和财物,白家妹子领了后厨和采买的差事,妾身争她们不过,只好在书房里做点丫鬟才做的
勾当。”
李诚平静的翻了翻眼珠子,郑洁回头看见忍不住低声笑道:“好了,妾身说笑的。白家妹妹说了,郎君是个嘴刁的,她喜欢庖厨。”印象中的白嬛是个女文青啊,怎么喜欢做饭?
“你们之间不闹腾就好。”李诚点点头,拿起鹅毛笔,开始写字。李诚做事,习惯了先做计划,这是个好习惯,自然要保持下去。
把一些想到的计划和步骤都写了出来,小本子随身带着,想到什么好主意了,立刻记下来。发现什么问题,也要记下来,想法子解决。
现在最麻烦的,还是没做出铅笔来。其实在长安的时候,李诚安排工匠去做了,只是走之前,一直没有出成果就是了。希望年底之前,长安那边能传来好消息。郑洁这个女人有一点好,李诚工作的时候,她坐在一旁很安静,一点声音都没有。偶尔看过来一眼,她捧着一本书在那安静的看着。李诚面前的茶杯干了,她会悄悄的续杯,茶叶没了味道,也会换一杯端
来。
香炉内青烟袅袅,幽香在书房里散开,李诚低头奋笔疾书,不到一个时辰的样子,想到的东西都写完了,仔细检查一遍,补充了几个疏漏,这才放下笔。
郑洁立刻过来,站在身后捏着肩膀道:“郎君这个水师总管,朝廷可有什么支持?”
这女人是想给当军师么?李诚心念一动,平静的回答:“暂时还没有,当初在长安办手续的时候,吏部、兵部,都没有任何说法。陛下也没有任何交代,急匆匆的就把我给撵走了。”
“如此说来,陛下是怕郎君在长安再闹出什么事端才是。”郑洁脱口而出,随即又道:“妾身就是胡乱猜想的。”李诚听了点点头:“也许这就是真相。”
“此话怎讲?”郑洁心中一喜,说起来她对这些事情,还是很有兴趣的。而且也愿意在这方面体现自己的价值。
“水师之事,早在年初就有定义。朝廷诸公,却迟迟没有一个章程出来。这还不说明问题么?”李诚回头笑着问一句,起身在竹床上坐下,拍拍自己的身边,郑洁会意的过来坐下。
一边玩球一边说事情,惬意的紧。
“如此说来,朝廷诸公也好,陛下也罢,都不愿意在水师上花费太多。此其一也!哼!”
郑洁说着斜着身子,方便行事。口中继续不停:“其二,陛下对郎君有所不满,故意为难之意,怕也是有的。朝廷诸公乐见其成,故而才不闻不问。”
“其三,真的见了好处,怕是都要扑上来,撕咬两口好肉。”李诚补充了一句,心里对郑洁的分析,部分认同。毫无疑问,李世民不高兴了,因为张亮的事情。
李世民认为李诚有困难应该找陛下,不是打上门去直接解决。李诚的举动意味着,他在自误,要逃出长安,逃出皇帝的掌控。这一点,是郑洁理解不了的。
门阀士族贪婪没个头,视野却有局限性。一边要巴结皇帝,捞更多的好处,一边还要制衡君权,恨不得皇帝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他们。所以,郑洁是理解不了李诚为何一定要离开长安的举动。
在郑洁看来,一定是陛下恼了李诚,想不到是先有李诚要摆脱控制,才有的李世民恼火。
李诚在准备离开长安的时候,李世民一直冷眼旁观,就是等着李诚去见他,才会给点好处。没想到,李诚不告而别,谁都没打招呼,把李世民气着了。
要不是后来吐蕃和亲一事,李世民主动联系李诚呢?
在李世民看来,李诚现在羽翼未丰,就要摆脱皇帝,将来还得了么?这其实是很犯忌讳的事情,李诚心里也很明白,但他投资的是未来,而且长安是个是非地。
接下来几年,太子、魏王、吴王、齐王,你放唱罢我登场,斗的是不亦乐乎。这种地方,李诚自然是要躲的远远的。这么说吧,谁往跟前凑近了,谁倒霉。
这些话,李诚没法说,也不敢说。只能憋在心里头,这才要做点出格的事情,弄的人憎鬼厌的,好逃出长安。看起来,李诚的庙堂生涯,短期内是没啥盼头了。
“怎么,郎君真要在登州大展拳脚么?水师花销,可不是一笔小数目。”郑洁心中一惊,身子却没动,继续任凭施威,只是身子有点软了,就像下锅了锅的面条。
“且等着看吧,别人认为是穷山恶水,我却看到了一座金山。”
…………………
官道上烟尘滚滚,百十余骑正在赶路,当先的是尉迟宝琪、长孙温,后面还有屈突铨等八个兄弟会成员,还有一干纨绔,这是想加入兄弟会的人。“不想离开长安不过三个月,回到长安便听了哥哥的事情。别人不管,某必追寻哥哥。家里的勾当都交割完毕了,哥哥在登州呆多久,某便跟着跑腿多久。”尉迟宝琪说的豪迈,长孙温拍腿道:“说的好,便
要让天下人看看,我等的兄弟义气。”
“怎么,你家里的勾当,也都舍了么?”屈突铨笑着上前来问一句,长孙温哈哈大笑道:“不过是些黄白之物,给他们又如何。醉仙楼的股份,换一个自由自在,赚大了。”
李崇真冷笑道:“长孙家的冶炼工坊,才是某人出走的原因吧?”
长孙温怒视道:“说甚呢?某是卖哥哥的人么?”尉迟宝琪赶紧打圆场:“好了,都别吵了。长孙兄没做对不起哥哥的事情,这就够了。”
“说的对!”众人一番附和,长孙温马鞭一指道:“看,齐州!”
几乎是同一时间,自北南下也有一票人马,为首的是程处弼、房遗爱。两人能碰在一起,是房遗爱主动找到盐山去了,这才合在一起南下齐州,转而东去登州。
“传言哥哥在朝中恶了陛下和诸公,我等兄弟不给哥哥站脚助威,更待何时。”房遗爱一脸的凝重,这一年在代北历练下来,成熟了许多。
“哥哥在登州,怕是不少人等着他好看,这些年挣的一些家底,我都换了金银带上了,方便哥哥取用。”程处弼回头一指车马,三架大车随后。
房遗爱哈哈大笑:“果然是兄弟,想到一处去了,某带了五万贯的金银。”
程处弼笑道:“某也不差分毫。”两人相视一笑,回头一看:“齐州到了,寻个驿站住下。”
登州,吴都尉早早来到李诚住处,站在门口等了好一阵,里头郑洁在门口看一眼道:“让他进来吧。”牛二贵这才放行,吴都尉快步进来,堂前李诚笑着招呼。
“来的正好,有事让你去做。”李诚见了面就吩咐,一点都不见外。吴都尉心中一喜,别人不清楚,他是知道的。李诚已经吩咐他,多找私人船厂,准备多造大船。
“总管有何吩咐?”吴都尉上前恭敬的说话,身后两个校尉站在院子里,没资格登堂入室。李诚也不说让座的话,淡淡道:“登州各县收税,收上来不少咸鱼,某的意思,找些船运往幽州发卖。”
吴都尉听了不着急回答,而是先想了想道:“倒也不算太远,只是要看有多少货了。”
李诚想了想:“一两万斤总是有的。登州各县灶户损失惨重,登州崔明府担心闹起来,允了咸鱼交税的事情。”
吴都尉听了差点哭了出来,拱手惨笑道:“总管,登州灶户不下五千,且鱼贱粮贵。便是风干的咸鱼,一斤也只能抵一斤小米。一两万斤,怕是远远不止。”李诚明白了,经验主义害死人啊。现代的咸鱼贵,粮食价格反倒不高。这个时代的登州,几乎没什么商业,打鱼你都没地方去卖。就算是咸鱼,也卖不起价格。所以,粮食比鱼贵,咸鱼跟粮食的交换,大
概是一比一。
这样一算,登州灶户交税的咸鱼数量,怕是要远远超出自己的预计。李诚拿出本子来,快速的记下道:“你派人去登州府问问清楚,到底有多少咸鱼。数量巨大,不着急汇聚!”
吴都尉应了下来,派个校尉去弄明白!
“民间船只,能聚拢多少?”李诚这次谨慎多了,先问问实际情况再说。
“回总管,大船不多,百料以上,三县之地,也就是三五十艘。”吴都尉老实的回答,李诚听了不免有些失望。
“这么说来,还真是个麻烦啊。”李诚自言自语,吴都尉在一旁道:“总管,还有一个法子,能搞到一些海船,只是要费一些手脚。”“哦,说来听听。”





书剑盛唐 第二百九十八章 海商
“有海匪!”桅杆上的水手喊了一声,甲板上的人们顿时慌了起来,舱内出来一个男子,大声道:“慌什么,海匪船小速度慢,满帆加速冲过去。”
“金掌柜,还有有一艘大船,速度极快。”站在高处手下,哭腔喊一嗓子。金掌柜顿时脸色一变,爬上舱顶,盯着西南方向的海面看过去,一片船帆,大船一艘,小船四艘。“降帆,放小船,我过去问一问,能不能交个买路钱。记着,我要是不回来,把货物丢进大海里,全速逃生
。”
金掌柜不是不想跑,而是知道肯定跑不了,两艘货船呢,满载之后再快也跑不过海匪的大船。除非把所有的货物都丢了,那这一趟就算血本无归,还有被追上之后的性命之忧。
不抵抗,只要海匪不全部抢走,不杀人,就有保本的可能性。金掌柜异常果决,在海上谋生的,没点决断力,早掉海里喂鱼了。
金掌柜属于海商中比较有见识的人,他去过长安,还懂汉语。希望这个海匪头子,能好说话一点。金掌柜上了小船,朝海匪的船划过去。
“嗯?降帆了?”汤来弟也很意外,在这条航线上打劫多年,还真没见过束手就擒的海商,这帮人都是亡命之徒,多数情况下都是拼个鱼死网破。
“大当家的,看,小船。”二当家指着海面,汤来弟眯着眼睛看一眼:“有意思,传令,半帆减速。放小船下去,把人接过来了。”
金掌柜爬上了海匪的大船,一看这船是新的不说,还自己的船大不少,再看看船首的黄杨弩和弩箭挂钩,心里暗自庆幸,没有强行冲过去。
可不看小看这个挂钩,小臂粗的缆绳绑着,缆绳泡了桐油,用刀得砍一会的。放火烧,等烧断了,海匪的船只也靠近跳帮了。这船还高大不少,居高临下的丢挂钩滑下去,很难挡。
“在下金运来,不知哪位是大当家?”金掌柜心里发慌,脸上很镇定。反正做了安排,逼急了,命丢在这,也要让海匪白忙活一场。
一群海匪在甲板上,或站或坐,手里家伙各式各样,或刀或叉,表情各异的看着金掌柜。
“大当家来了。”一声喊后,人群分来,走出来一个女子,身穿红裙,腰间扎紧,挂把横刀,黑色披风,头上盼着妇人髻,随意的插根荆钗。再看面色,常年在海面飘的小麦色。模样倒是周正!
金掌柜心中一凛,这是黑寡妇!这条航线上据说是最凶残的海匪头子。
黑寡妇的凶残,是针对海商和大唐之外的地方。这女匪凶命赫赫,最近几年,多次在新罗、百济、高句丽海岸登陆,抢夺钱粮。三国官府多次追缴,连根毛都没抓到。
民间传闻多有不实,但是黑寡妇在新罗的名声很大。尤其是在海商中,传说只要撞见这个女人,就没有跑掉的可能性。
“我就是大当家的,这位掌柜,倒是有点胆色,孤身上了我的船,你有啥要说的?”汤来弟不慌不忙的说着,眼神就像在打量一个垂死的猎物。
念过四十的金掌柜,自然不会认为自己长得帅被黑寡妇看上了,脑子里高速转动,斟酌用词道:“大当家的名讳,金某不敢多问。失礼了!”
“废话少说!”汤来弟冷笑着一挥手,披风一甩,气势十足,坐在手下搬来的椅子上,冷冷的看着金掌柜。
“大当家的,这片海面,海商越来越少了,长此以往,大当家和兄弟们,吃什么?”金掌柜小心翼翼的问,汤来弟微微皱眉,这个问题她其实很有感触。新罗、百济两国的海商,这两年越来越少了。
以前一个月能抢个五六回,现在一个月能抢到一条船就不错了。要不她怎么还要带着人去上岸抢呢?还不是买卖不好闹的么?
“你还是关心一下自己的死活吧!”汤来弟一声反诘,海匪们一阵哄笑起来。金掌柜深呼吸,镇定之后道:“大当家的,这次走登州,有两条船。在下愿意交一笔钱,买个平安,您看行不行?如果行,这一趟买卖做完了,回去之后便将大当家仁义之名广而告之。做买卖的,只要有得
赚,没有性命之忧,都愿意花钱买平安。”
海匪们听了一阵聒噪,这个说“废什么话,杀上船去,都是咱的。”那个说“就是这个理。”气氛热闹了起来,一群海匪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
汤来弟怒吼一声:“都给我闭嘴,还有没有规矩。”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没人敢再说话,充分体现了黑寡妇对这个团伙的控制力。
金掌柜心里暗暗吃惊,一个女人能领着一帮亡命徒干海匪,还能控制的住局面,真不简单。看来今天这关不好过了。
“这位掌柜,这样吧,抽三成,我放你走。”汤来弟觉得这个掌柜说的很有道理,都不跑船了,抢谁去。不如学官府收税好了。“大当家的,太多了,五抽一吧,跑海谋生,脑袋挂在裤腰带上,都不容易。”金掌柜心中狂喜,就算是三抽一,他也能大赚一笔了。毕竟这一船货,运到登州就是三倍的利。不过他脸上没露出来,反倒是
一脸的苦涩。
汤来弟冷笑道:“呵呵,看来我说话不好使啊!黑寡妇的名字,镇不住场面。小的们,升帆!”金掌柜急了,伸手道:“慢着!”
汤来弟冷冷的看着他道:“这片海面,我说的话,比圣旨都好用。三抽一,保证没别的海匪敢动你,要是动了你被我知道,我灭他满门。”
“大当家的,不是信不过您,这茫茫大海的,您的保证未必啥时候都能兑现吧?”金掌柜的回了一句,汤来弟稍稍沉吟:“我派条船,护送你到安全的地方就是。”
………………
“吴都尉,能再次见到您真是太好了。”
登州码头,上了岸的金掌柜,看见吴都尉一脸的庆幸,上前拱手说话。“哦,莫不是遇见了海匪?”吴都尉也是一脸的吃惊,这年月的海匪可没什么道理可讲,抢劫杀人夺财。登州水师这点船,还真的拿海匪没啥办法。好在朝廷已经开始重视,派来了新的水师总管,不然这水
师还真的没有出头之日。
“谁说不是呢?某这两条货船满载货物,如何跑的过海匪的快船?要不是临时决断,巧舌如簧,这次就算完蛋了,人没了,财货也没了。”金掌柜一番感慨,吴都尉听了不免八卦。“不着急,坐下喝口茶水慢慢的说。”吴都尉是有任务的,面对这样的事情,自然要搞清楚。回头总管要走海路运输的话,遇见海匪怎么办?大海不比陆地上啊。唐军在海上再能打,到了海上就未必干的过
海匪了。
“唉,这次真是千钧一发!差点就什么都没了!”落座之后,金掌柜开始讲诉他的遭遇。话说这条航线真不好走,从新罗过来,先沿着海岸线走一段,然后到了高句丽的地盘,还得走一段,沿途各种打点。海上要是遇见风浪,别说货物了,人都得下海喂鱼。总算是进入渤海之后算是相对安全
了,但却是海匪最活跃的地区。
一通说罢,吴都尉都听的傻眼了:“还有这事?这海匪黑寡妇,倒是个有意思的女人。走,我带你去见个人,少不了你的好处。”
吴都尉带着金掌柜来到李诚处,通报之后跟着进了堂前,金掌柜一脸的忐忑。大唐太强大了,一般的百姓都不拿这些小国的人当一回事,更不要说官员了。
这个吴都尉呢,还是比较好说话的,毕竟商船来了,都要交一笔钱。有了收入,吴都尉巴不得海商多来呢,所以还算比较客气的官员。但是这个新来的水师总管,就真不好说了。
万一他贪得无厌呢?这一笔买卖,搞不好就白忙活了。
满怀不安的金掌柜,看见里门帘子一挑,出来一个美貌妇人,穿戴比地方上的妇人不知道好多少。只是这料子,似乎不太常见。红裙子,金步摇,坠子上镶嵌明珠。
女子出来看一眼便道:“吴都尉,郎君在书房里处理事物,稍带片刻,来人,上茶。”
一个丫鬟端茶出来,妇人看都不多看两人一眼,转身回去了。
金掌柜是见过市面的,知道在这个场合,不好多看人家内眷,只是看一眼就赶紧低头,心道:这水师总管的小妾,模样穿戴,都在新罗王妃之上吧?大唐,真的了不得的国家。
丫鬟再次将帘子挑起,吴都尉身子一正,毕恭毕敬的站着。金掌柜赶紧躬身站好,低头用余光看着门里出来的男子,顿时有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男子怎么说呢,太好看了,却有英气勃勃,气势迫人。难道这就是新来的水师总管么?
李诚脚步很快,出来看一眼站在那的两人,吴都尉低头说话,另外一个商人打扮的家伙,却飞快的看一眼才低头。不亏是敢于走海的商人啊,这胆气就很足。隋唐两朝,东瀛都有遣唐使,说明海路上一直通着。有海商的存在,也很正常。只不过这个年代的人啊,出于对大海的畏惧,敢于在海商讨生活的商人,那真是凤毛麟角。




书剑盛唐 第二百九十九章 用人
见礼之后,李诚淡淡道:“听吴都尉说,民间有勇士,驾船走海,将东瀛、新罗、百济等地的货物,运到大唐来售卖,想来这为就是个走海的勇士。”
金掌柜听到这话,心头微微一颤,这是对海商的肯定啊。大唐的对外贸易,主要集中在西域的丝绸之路,海上的贸易,一直都不算什么。这个时代的航海技术,还不足以支撑商人走太远的航线。
东瀛的遣唐使,都是走对马海峡,绕过对马岛,在朝鲜半岛登陆修正。然后才沿着海岸线缓缓而行,渡过渤海进入大唐境内。鉴真那种走扬州渡海的,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可能跟他属于偷渡有关吧。
帘后先是郑洁在偷听,接着武约来了,白嬛也悄悄的出现。三人竖起耳朵,听到李诚说话,武约忍不住低声浅笑道:“姐夫果然是最会做买卖的人,一番话把这贱商碰上天去,还怕他不肯效死?”
白嬛听了低声道:“未必!继续往下听吧,秦皇一统六合以来,商贾皆贱业也。”
郑洁最安静,听她们低语回头做个“闭嘴”的手势。堂前金运来却不像武约想的那样激动,多年经商的经验告诉他,千万不要高估了大唐官员的节操。对你客气夸奖你,只有一个原因,你有利用价值。一旦失去利用价值,杀猪的季节就到了。商人,在封建
王朝,就是官府养的猪。
“总管过誉了,不过是谋生罢了。”金运来很谦虚,李诚听出他话里的勉强,莞尔一笑。
这就是现代人的思维问题了,穿越之前的社会,成功商人的社会地位不低。不像唐朝,生意做的越大,意味着要被宰割的日期临近。大商人一般都是权贵的白手套!这个年月的航海技术,出海打鱼都是卖命混日子,更不要说这种跑长途的海商了。或者这么说吧,李诚真的认为,这些海商也好,丝绸之路上的那些胡商也罢,他们的冒险精神造就了丝绸之路,他们无疑
都是勇士。
嘴上说什么,金运来都不会当真的。这种老江湖,看不到实际的好处,是不会相信你的。“登州各县灶户以咸鱼交税,崔明府同意实施,并委托水师,将咸鱼送到幽州出售。但是水师没船啊,能下海跑长途的船,也就是三五条。各县收上来的咸鱼,没有八万也有为五万斤。所以,某拜托金掌柜
,帮忙找些船运货。”李诚直奔主题。金运来脸上一惊,居然是这么一个事情在等着他呢。心里不禁犹豫了起来,李诚见状继续道:“朝廷大兴水师之意很明确,如果金掌柜把事情办好,办的漂亮。将来家里的儿子中,可以选一人出来,在水师
中担任九品官职。”
李诚玩这一套已经很熟练了,一个九品官,就让杜老头差不多疯狂了。杜老头是工匠,社会地位也不高。金运来是个商人,也好不到哪里去,有钱没地位啊。
“什么?”金运来听了一声惊呼,手一抖,茶杯打翻在地,砰的一声。李诚见状面不改色,心里却在暗暗得意,还怕你不卖命么?说实话你不信,那就来点实际的。你给我卖命,我给你儿子一个官职,为了儿子的,或者说通过儿子,改变这个家庭的社会地位,金运来无法拒
绝这个诱惑。
“对了,忘记说一声,水师不同于府兵,走的是鹰扬卫的编制。”李诚又补一刀。
卫军的地位高于府兵,属于常备军的编制。水师编制最小也能有两个鹰扬卫,不然李诚这个总管就白叫了。只不过现在朝廷不给钱不给粮食,空有一个总管的名号而已。
没有实际上的好处,不等于李诚不能拿这个来画大饼不是?既然属于常备军,就算是做个九品武官,那也属于国家编制,朝廷承认的官员身份。吴都尉在一旁听着心中窃喜,朝廷兴水师,总管之下最少两个卫,那就是两个鹰扬郎将在等着自己争取,吴都尉心道:只要好好给总管卖命, 不怕一个鹰扬郎将的位置不到手。这可是正五品啊,副手鹰
扬副郎将从五品。
金运来站起来,连连拱手道:“总管,在下失礼了。”李诚不以为意的摆摆手:“没事,不小心而已,坐下吧。”说着回头一眼,帘子后面丫鬟出来收拾。李诚笑眯眯的看着金运来,给他足够的时间考虑。杜老头那边,李诚是从造船的角度出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兴水师,兴海运,就得有船。金运来这边,李诚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出发。海运也好,水师也吧,这种敢为天下先,冒险下海的人,
1...118119120121122...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