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书剑盛唐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断刃天涯
。”
杜老头点点头:“这倒是实话,老汉也听说了,独眼鲨年初上了岸,抢了一回,叫你带人给灭了。做海匪的不去抢,那么多人怎么过活?”“高句丽、百济、新罗,这些地方穷的要死,上岸抢了几回,没啥油水。如今海商也少了,这日子真的太难了。这不,才要想法子改变么?”汤来弟总算是有了一句话,就不知道是真是假。杜老头想了想:“
事情太大,容我想想。”
“那就慢慢想吧,一年半载的,还扛的住,走了。”汤来弟丢下一句话,带着自己的人上了小船,朝海面上那艘四百五十料的大船划去。
“大当家的,真的要招安么?”上了大船,汤来弟身边凑进一个脑袋问一句。“再靠这么近说话,我挖了你的眼珠子,割了你的舌头。”汤来弟恶狠狠的瞪眼,吓的身边的二当家缩着脖子后退三步。汤来弟还不罢休,死死的盯着他:“以后再偷听,我让你变聋子。”话音刚落,两个健
妇就站在二当家身后,手里短刀亮了出来。
二当家看着是个粗壮的汉子,但是比起这两个健妇,居然有点弱小的感觉。
“让他去海里清醒清醒!”汤来弟淡淡的丢下一句话,信步走远,回舱房去了。两个虎背熊腰的健妇上前一步,二当家的看看她们,举手道:“不劳费力气,我自己来。”说着转身上了船舷,纵身跳进海里。甲板上一群海匪顿时发出欢快的哄笑声。也只有这个时候,大家才可以放肆的
开心笑一笑,大当家的不会惩罚。黑寡妇汤来弟在海匪的心目中,那是一个非常公平的大当家。她能成为老大,最关键的原因的就是大家很服气。每次抢了东西,汤来弟都能表现的很公平。不像之前的海匪大当家,好东西自己拿了,留下
的只有一些鸡零狗碎。
汤来弟真正下狠手处罚下属的时候其实不多,只要不是大事,顶多就是二当家这样,在海里泡半个时辰,让大家看一阵笑话,然后再爬上来就过去了,很少算后账。
不过真的把她惹急了,那就必须出人命了。这一点,老海匪都清楚。汤来弟有三个禁忌,一是不许抢大唐岸上的百姓,二是不许在干活的时候藏私,三是不能挨着她的身子。
只要不犯这三个禁忌,一般都不回有倒霉的时候。
“招安么?”汤来弟躺在榻上,看着窗外的海面,嘴角露出一丝的狡黠。
招安什么的,对她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不过把那个贵人小郎抢来,倒是很有吸引力。
想到那个小郎,汤来弟的身子就开始发热,手在胸前划过,缓缓扭动腰肢。门口两个健妇,双手叉腰,警惕的看着经过的海匪。李诚这个水师总管,没有进驻水寨,还是住在原来的那个宅子里。只不过以前是租,现在买下来了,附近的两个宅院,也都买了下来,正在让人打通了扩建。将来这里就是水师总管的衙门了,李诚没打算
去州衙里去。
“自成,好家伙,来的够慢的。还以为你在齐州要呆一阵呢,没想到你先到了一步。”风尘仆仆的崔成出现了,李诚到登州时,崔成不在,自然谈不上迎接。
“大兄一向可好?”李诚笑呵呵的招呼一声,引入堂前落座。
“好个屁,这鬼地方做知州,简直就是受罪。你看看我身上,一股子咸鱼的味道。”崔成抱怨了起来,李诚听了哈哈大笑。
“堂堂知州,不在衙门里呆着,谁叫你乱跑?”李诚打趣一句,久别重逢之后,昔日那种兄弟感情似乎又回来了。看来在登州历练一番,崔成的变化也不小啊。“这都要怪你好吧,还好意思问我?”崔成又是一句吐槽,李诚挠头道:“跟我有啥关系?”崔成抬手指了指李诚道:“你还递来?盐山那边是怎么回事?七月以后,大量的出盐。登州的煮盐现在根本卖不动。大批灶户日子难过,差点就要造反了。”





书剑盛唐 第二百九十五章 各有所思
这话有点夸张,但是情况比之前肯定差不少,这是毫无疑问的。
“哦,大兄是如何处置的?”李诚心里也是一惊,这可不是什么小事情。要死人的!“治下三个县,今年还算风调雨顺,本以为能混个好年景,盐货滞销,还不如以前呢。好在登州百姓还算良善,就是几个盐把头闹事,带着一群灶户,弄了许多咸鱼抵税。下面的县令不敢做主,派人来通报
,为兄只好下去看看。耽误了接你。”
李诚一拍大腿:“咸鱼抵税,这是好事啊?”
崔成气的胡子乱抖:“好个屁,义仓没新粮食,明年要出点啥天灾,陈粮又放坏了,那就得出大事。不说我这官帽子戴不稳当,百姓闹起来,小命不保。”“呵呵,大兄可别吓唬我,这事情我心里有数。陈粮好办,酿酒,养牲口都行。”李诚说出来的话,崔成听了直接跳起来了:“陈粮都消耗完了,来年怎么办?你这主意还不如留着陈粮呢,还有点粮食压仓底
。”
“大兄别急啊,今年登州的粮食算是个丰年,还怕没新粮食么?花钱收买就是了!实在不行,一斤新粮换两斤陈粮就是了。”李诚又出了个主意,崔成的眉头皱的更厉害了。
“自成啊,这话要是别人说的,我一准觉得他在害我。说吧,都有啥好法子!”
李诚微微一笑道:“先说咸鱼,不是所有百姓都拿咸鱼抵税收吧?义仓里的陈粮,你总是要处理的,不如拿来便宜百姓。这样算起来,义仓里的新粮食,缺口不算太大。”
“那还是有缺口啊,你赶紧的说,别卖关子。”崔成急的瞪眼了!“还有啥好说的?咸鱼派人送往幽州,直接走海路,咸鱼在登州不值钱,但是在草原上这就是盐!幽州有商队,直接卖给商队,换成钱拉回来,附近的州府买粮食回来补仓库,或者就近在幽州买粮食走海路
运回来。”
李诚说着停了下来,崔成眯着眼睛在思考:“这笔账算不清楚啊,好像不亏的样子。不过官府能做买卖么?”“大兄啊,你就是一根筋。官府不能做,还不能让民间做啊?得了,你也别费那个劲了。赶紧的让各县把咸鱼送来,就说你找到法子解决问题了。我只管这一回啊,下一回你自己想法子,不能啥事情都指望
我。”
“等等,走海路,船哪里来,在哪里上岸?如何保证安全?”崔成没法放心,连声追问。
李诚抬手指了指自己:“当然是我来想法子运走啊,船多,直接从幽州收购新粮食拉回来,船少了,就把钱拉回来。”
“这样啊,你还是拉粮食吧,要是拉钱的话,周边的州县那些粮商,可不是好想与的。绑在一起抬你的价,你就得亏死。”崔成面露凝重之色,这不是开玩笑。
别指望这年月的商人有啥节操,一旦计划走漏,真的能坑死人的。登州这地方,从来都不是什么产量的地方。
“嗯,说到底还是船的问题,这事情不着急,大兄也别上火。等我好好谋划一番再说。”李诚摸着下巴,心里也在琢磨这个事情。这年月最麻烦的不是粮食本身,而是运输的问题。要不怎么运河很重要呢?水路运输,成本最低,而且方便。明朝的时候,九边的粮食运输问题,就一度困扰了明朝政府。后来相处个馊主意,交给商人来做这个,粮食运到就给盐引。这主意还不如不出呢

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商人是要牟利的,他们把粮食运到九边各地,沿途的消耗太大了。还不如带着银子过去,就地收粮食。反正九边只认粮食,有了回执就有盐引,来回挣的更多。
为了更大的利益,导致九边粮食价格飞涨,那才不是商人该关心的事情呢。
这政策,别说治本了,治标都没达到目的。反而加重了问题的严重性,又增加了新的问题,盐引滥发。
唐朝没有这个问题的原因呢,一个是人口少,贞观朝还没有出现太严重的土地兼并。军队驻扎边关,依靠当地的粮食税收,就能满足军队的需求。
李诚要从幽州运粮食回来,那才是真的傻。这道理仔细也琢磨,李诚就想明白了,不能从幽州运粮食回来,直接运钱就行了。义仓粮食的问题,今年应该能解决,明年就不好说了。
周边的粮商,那都是属狼狈的,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狠狠的咬一口肥肉。
李诚也没跟崔成说实话,他心里其实另外有算盘。海路运输在李诚看来,才是最要紧的事情。具体怎么解决,指望登州水师的十几条船,那是不现实的。只能另外想法子了。
兄弟二人不说公事了,坐在一起等着吃饭说话。看见武约出来的时候,崔成也吓的不轻。指着武约道:“自成,你真的……”李诚怒道:“闭嘴!”
崔成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使劲的拍着桌子,就算知道李诚是躺枪,也要好好笑个够本。
“不正经!”武约也喷了一句,放下酒壶就跑。李诚喊了一嗓子:“把孙老也请来,孙老要在登州行医,少不得父母官的支持。”
孙思邈跟着来到登州,安顿在附近的一处宅子里。武约哦了一声,出门去招呼了。
不一会孙思邈就来了,脸上笑呵呵的,看来心情很不错。登州这地方跟繁华没关系,但是也省了很多的事情,不需要去应付什么权贵一类的人。心情自然就轻松很多。
孙思邈跟李诚也不客气,坐下之后就开口:“自成,老夫医馆的事情,就拜托你了。”说话间,看都不看崔成一眼,知州怎么了?皇帝都见过,还在乎你?
崔成根本没在乎这个,孙思邈这种人,走到哪都深受欢迎。“孙老,别着急医馆的事情,我觉得有另外一个事情更要紧。”李诚不紧不慢的开口,动手给孙思邈倒一碗酒。这种地方上酿的米酒,自然比不了李诚的十里香。但是凑合喝吧,十里香运到这,那是为了挣
钱的。
“啥事情比医馆更要紧?”老孙也不客气,端起来喝一大口,动手夹菜就往嘴里塞。登州啥都缺,就是不缺海鲜。李诚处理海鲜的办法也很简单,就是白灼,然后沾点酱油调料。
“此番来登州兴水师,也算是了了一个心愿,按照自己的想法,打造一支军队。”李诚说了一句实话,当时就给崔成吓的抖了一下:“自成,慎言。”
李诚笑道:“大兄,你想多了。水师还是水师,只不过觉得大唐的军制呢,对军医这一块,不算是很重视。战场上最可怕的不是战死,而是受伤之后,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
孙思邈听明白了,看看李诚道:“自成,你在鄯州那会,就想过这个问题吧?”李诚点点头:“是啊。可惜,一直没机会自己带兵。松州一战,也没啥机会实践这个。我寻思着,按照大唐的军制,每一旅都应该有一个军医,然后一军该有个随军医院。现在我是水师总管,每条大船,都
该有个军医,水师也该有医院。”
孙思邈听了微微皱眉:“那缺的医生,可不是一个两个的。”李诚点点头,动手给孙思邈倒酒:“说的是啊,所以才指望孙老了,在登州办一个水师军医学堂,专门为水师培养大夫。要求不高,有百十个人,学会简单的急救就行,能应付一般的疾病就行。再培养出三
五好大夫,在水师医院坐镇。”
孙思邈是内行,听了这话却摇摇头:“不够,远远不够,当务之急,还是制作一种药品,能够大量生产,携带方便,并且能应付多种常见的疾病。”李诚由衷的赞叹一声,竖起一根大拇指道:“孙老,您是这个。说吧,要多少钱,我出了。先把军医学堂办起来,然后再弄出便于携带的药品,最短的时间内,病患得到救治。这些药品,必须能打量生产,
满足军队之后,还能照顾地方百姓。”
满足军队的话,孙思邈倒是无所谓,还能照顾地方,一下就把老孙的情绪给拉动了。
“啪!”老孙一拍大腿:“之前怎么没想到呢?制作能够打量生产的药丸或者药散,用瓷瓶装着,便于携带和服用。一般的毛病,确诊之后,最快的时间服药救治。”
李诚听了也是一惊,要不是这个事情,还真的忽略了中成药的生产呢。
“孙老,我觉得吧,这事情的抓紧了。尽量多带出一批学生来,三五年后,能正确的炮制药材就行,然后大量的生产中成药,并向全国推广。这一类的药,必须得便宜。”两人聊的起劲,直接把崔成丢一边去了,崔成也不着急,笑眯眯的听两人说话。心里在盘算着,这种药能不能成为登州的一个新政绩。之前他还想着,干一任就离开登州,现在则在琢磨着,李诚来登州做
水师总管,他能不能跟着一起奋斗几年。毫无疑问,跟着李诚一起奋斗。踏踏实实的干出点成绩来了,对未来的仕途会有巨大的好处。别的不说,就说当今陛下的视线,总是会经常看到自己的。




书剑盛唐 第二百九十六章 规划
老孙也很开心,接着就是后悔,早知道就该一直跟着李诚,这家伙的脑子里总有一些令人兴奋的奇思妙想。这些想法,还都很有可操作性。
“京师传言,自成为今上不喜,群臣排挤,故而远遁登州,老朽以为大谬也。”孙思邈说着抚须笑道,李诚抱手,面露敬佩道:“知我者,孙老也。”
“你们在说啥?”崔成表示什么都没听懂,孙思邈笑道:“非不为也,实不愿为也。蝇营狗苟,勾心斗角之地,非自成所喜。”
崔成听了歪歪嘴,说了一句李诚胆战心惊的话:“孙老所言差矣,自成非不喜庙堂,只是觉得时候不到罢了。”
李诚呆滞,孙思邈凝神,崔成端起酒碗。三人一番乱看,都笑了笑。
“今上神武,英气逼人,重压之下,反弹愈烈。朝中诸公,算了,不说也罢。”李诚笑着摇摇头,说了半句实话。随着魏征年迈病重,敢于跟李世民刚正面的大臣,越来越少了。
后面的半句,李诚没说出来。在场两人不难理解李诚的意思,皇帝生猛,朝中大臣生猛,夹在中间,实为不智也。
“有的事情,逃避解决不了问题啊。”崔成意有所指,李诚会心一笑:“大兄,诚之根基,较之崔卢郑王,如何?”崔成:……
好吧,继续喝酒吧。崔成还是很开心,总算又听到李诚跟他说实话了。
“年轻时沉迷于红尘俗事,倒也不坏。孙某纯心向道,不得其门而入,悲哉!”孙思邈喝的有点多了,话也多了起来。李诚也没少喝,听了这话直接反驳:“神仙有什么好的?长生不老就是好么?身边的亲朋故交,挚爱亲人,一个一个的老去,死去,留下你一个人很开心么?要我看啊,做神仙别的不说,一个孤独就能令人
发疯的要杀死自己。”
………………
“水!”李诚做了个梦,一个人在沙漠里跋涉,干渴的感觉难以忍受。远远的看见一泓清泉,费劲的往前爬啊爬,但是那清泉缺离自己越来越远,似乎长了腿一般。
腾,李诚使劲的要挣脱沙子的束缚,从床上坐了起来,呼的吐出一口浊气,醒了。
“郎君醒了!”床前椅子上坐着大扇子的郑洁放下扇子,起身端来一碗茶水,李诚接过一口气喝干,把碗递回去道:“什么辰光了?”
“差不多巳时(9点)了!郎君还要水么?”郑洁一答一问,李诚摇摇头起来,起身去方便。秋老虎还在肆虐,李诚穿的短衣,襟怀半开,露出里面结实的肌肉。
“昨晚上啥时辰躺下的?”李诚这才想起来,昨天是真的很多了,大概是逃离了长安,身边没有威胁了,彻底放开的缘故。“昨夜郎君等喝到子时才散的,倒床上就睡下了。武家二娘死活要守着郎君,被妾身和白家妹妹劝了一番,让三个丫鬟轮流守着。辰时起来,白家妹妹守了一会,妾身才换过来。”郑洁不紧不慢的讲发生的
事情。
“对了,我喝多了,没有胡说八道吧?”李诚想起来了,别喝醉了乱说话啊。
“噗嗤!”郑洁掩嘴笑了起来,一阵起伏很是抓人眼球:“郎君睡了倒是没说话,不过在酒桌上,可是没少说话。”
“哦,都说了啥?”李诚昨晚上喝断片了,都干了啥根本想不起来。
“郎君说什么,我不是针对谁,而是你们这世界上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垃圾。说的好像郎君不是这个世界的人一般。”郑洁想起来就乐,哪有人自己骂自己的。李诚听了暗暗叫苦,扶额道:“我还说啥了?”郑洁还是很开心的笑道:“郎君还说了,这大地是个球,驾船下海先往北到东瀛,再往东横渡大洋,就能到达什么州。孙老神仙问郎君,那是神仙住的地方么?
郎君说,狗屁,那就是一群守着金山的野人。”
李诚想弄死自己,这破嘴巴,喝高了什么都说出来了。
“郎君还说了,东瀛有金山银山,要去抢过来。还说,沿着海岸一直往南,穿过什么海峡,能抵达天竺。说什么天竺遍地黄金,天与不取之类的。”
李诚听她絮叨了好一阵,总算是放心了。喝断片的时候,没把自己是个穿越的挂逼说出来就好。总的来说,还是说的这个地球上的事情,没把现代的事情扯进来。
“对了郎君,武家二娘子要扶着你,被推开了。你还说什么,年纪太小,三年血赚,死刑不亏。气的武家二娘子跳脚!”郑洁又一句,李诚冷汗下来了。“哦,二娘都说了些啥?”李诚担心的问一句,帘子挑起,武约端着水进来了,黑着一张脸道:“妾身哪里小?寻常人家的小娘,娃娃都会走路的少么?要不是孝期没过,妾身早就嫁掉了,还轮的到你挑三拣
四。”
郑洁捂着嘴偷偷的乐,李诚黑着一张脸道:“小小年纪,别整天想这些。对了,我教你的算学好好学一学,还有记账的法子。以后能用的上。”
郑洁笑道:“郎君,不妨让妾身和白家妹妹也跟着学一点,免得将来叫下人欺了去。”
李诚点点头:“嗯!”说着梳洗一番起来,白嬛端着一碗小米粥进来道:“宿醉醒来,喝小米粥最好了。郎君还是烧喝一点酒,昨晚上大家都担心死了。”
“大兄和孙老呢?”李诚赶紧转移话题,就着咸鱼喝白米粥。
“崔明公给下人接回去了,孙老的徒弟把人被走了。郎君喝高了,他们也没落个好,孙老趴桌子低下呼呼大睡,崔明公跳上桌子跳舞。”武约说着忍不住就乐了,噗嗤一声笑出来。
气氛顿时就活跃了,李诚算是安心了,昨晚上就没说太离谱的话。不过这次也算是多了个教训,以后怎么都不肯再多喝了。那种米酒,度数不高,但是喝多了比烈酒醉人。
午饭前后,李诚还在醒酒呢,孙思邈又来了,进门就伸手:“钱!”
李诚无语的看着他,苦笑道:“真是欠你的。”说着转身回头,招呼武约过来道:“给孙老拿一个箱子!把账记好!”武约笑道:“记得了!”说着很得意的看了郑洁一眼。
“孙老神仙,跟妾身来吧。”武约宛如一个管家婆,露出得意的嘴脸。
武约走后,李诚对郑洁笑道:“这样她就不会闹腾了。”郑洁微微一笑:“些许黄白俗物,妾身省得。”孙思邈当着什么都没看见。
武约出来时,身后跟着两个丫鬟,抬着一个小箱子,放在孙思邈跟前。李诚指着箱子道:“孙老,省着点花,虽然是俗物,要做点事情离不开。在登州头两年,李某也没啥进账。”孙思邈一点都不客气,抱起箱子道:“这是你的事,孙某只管做事就行。”说着很干脆的走了。武约叉腰看着他走远,回头吐槽:“辛辛苦苦从长安带来的金银,便宜了别人不心疼么?”李诚摇摇头:“钱算什
么,不花出去就是死物。”“姐夫,家里事情不多,给我找个事情做吧。”武约凑近了抱着李诚的手撒娇,心里想着,有郑白二女在,一时半会做不得姐夫的女人了。那就看紧财物,帮忙做点事情。女人总有颜色衰老的时候,一色娱
人不长久。
“郎君,不如给我们也找点事情做,省的在家里憋闷的慌。”郑洁不紧不慢的开口,也要出来做点事情。武约顿时紧张了起来,盯着郑洁看。
要说地位,郑洁与白嬛在李诚的心目中怎么说呢?肯定必能跟武约相比,就比丫鬟高一点,甚至比不了莺儿这个注定的通房。
“再看吧,登州这边,暂时也没什么事情合适你们来做。”李诚淡淡的回答一句,武约和郑洁都不开口了,只要不便宜对方就行了。
李诚在登州,兴水师是第一步,接下来是发展海贸,短期内能见效果的自然是高句丽、新罗、百济、东瀛这些地方的贸易往来。争取一年之后,海运能把河北道与江南道连接起来,那就算是成绩不错了。
接下来就是巩固这个急促,唐朝的时候,中央政府对别说江南道了,往南过了河南道,控制力就大大的下降。李诚必须要让李世民看见,走海路然后转入黄河航运带来的实际好处。
只要李世民还活着,李诚就不会动下南洋的念头。原因很简单,李世民有强烈的控制欲,你带着一帮人出海,要学虬髯客么?
不管女人之间的斗争,李诚独自去了书房。准备在小册子上写计划,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摆在眼前的事情,当务之急有两个,一个是造船,一个是渤海航线的打通。这两件事情要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船的问题。登州水师那十几条船,用处不大,能下海跑长途的也就两三条,看看能不能从民间入手,解决这个问题。实在不行,新罗、百济的海商,也是能做一下文章的。




书剑盛唐 第二百九十七章 聚义
跟进书房的只有郑洁,武约意外的没有踏入。坐在椅子上,看着郑洁在香炉里点上熏香,接着过来磨墨,对于书房里的事情,郑洁很是熟练。一股子红袖添香为读书的氛围营造出来。
1...117118119120121...23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