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木子蓝色
李建成一直只是板着脸,连点表情都没有,几个孩子也都拘束很,李元吉则不把正眼瞧李世民。
李渊脸上倒是有笑容,可是跟李世民目光相碰后,总是马上移开。
李世民坐在那里,觉得很不自在。
想说点什么,却找不到话题,还是长孙氏张罗着话题,才不至于让这家庭聚会太过冷场。
“三姐似乎有些不高兴”李世民现李秀宁也一直闷闷不乐,连话也没几句,而且这股情绪并不只是冲着自己,跟其它人也没有交流。
柴令武在一旁道,“陛下,我娘被老师欺负了”
这话一出,李世民愕然。
柴令武却不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不等李秀宁拦着,已经口无摭拦抢着道,“我娘今天从老师府上回来后,一直骂老师不是男人。”
“闭嘴。”李秀宁又羞又怒,恨恨喝斥儿子。
殿中突然一片沉默。
大家都望向李秀宁。
他们都知道柴令武说老师是谁,那不就是张三嘛。李秀宁从张三府上回家,然后一直骂李三不是男人
这,太有故事了,引人遐想啊。
到公主跟李三之间绯闻,结果似乎很明显。
李三始乱终弃
李三玩闹了公主感情后抛弃了公主。
李建成冷哼一声,“李三这个浑蛋”
李渊也脸色不好,“这个李三越来越不像话了,二郎,你就不能好好管管”
李世民觉得很冤枉,我管了多少次了。可是这事情,毕竟涉及公主,他也不好怎么多管啊。他跟李提了多次,可李却说是公主缠着他。
不管怎么样,平阳是他姐姐,一母同胞嫡出,她被人欺负了李世民不能不管。以前他是觉得那事情名声虽不好,可毕竟是公主你情我愿事情。但现在,李三这浑蛋居然敢始乱终弃,玩弄三娘感觉,太不能原谅了。
“三姐,你放心,我一定替你出这个头。李三好大狗胆,居然敢欺负起三姐来了。”李世民安慰李秀宁道。
“二郎,算了,这事情一言难尽。”
“不行,我一定得帮你出头。”
“来人,立即去务本坊召李入宫,马上”
李正在家中,和一家人吃着刚做好清明果,很香很好吃。清明果就得趁热吃,因为糯米做东西有个特点,冷了之后一般都会有些反生,会吃不动,甚至能变跟铁板一样。这样硬邦邦凉米果,不但吃不动,吃了还不消化。
见到来传旨内侍,李有些无奈。
“秋月,给我各种馅料清明果各装上一点,装到保温食盒里,我带进宫去。”
崔莺莺有些担忧问,“不会有什么事吧莫非是公主把状告到陛下面前去了”
李摇摇头,他相信李秀宁不会去告自己状,她不是那样女人。但李世民宣他去太极宫,而不是东宫,这事情怎么看又都跟李秀宁有关。李世民要召他议事,只会去东宫。太极宫,那可是太上皇地盘。
“估计是有事相商,你就别担心了,清明果少吃几个啊,吃多了不消化,你有身孕呢。”
“知道了”
太极宫里。
李渊还在问李秀宁。
“三娘啊,本来这事我不该问,可今天既然赶上了,那我就不得不问一句了,你跟这个李三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你也别不好意思,这里都是我们一家子人,你几个姐夫妹夫也不在,有什么尽管说。”
李秀宁摇了摇头,“我跟文远真没什么。”
李渊叹了一声,根本不信。
ps:龙武2明天14点开测,唐朝好地主大军已经集结完毕,准备向1oo万币起冲锋,敢不敢和我一起去建家族、打天下那句话是怎么说来着:没时间解释了,明日征战龙武2海誓区未完待续。,
唐朝好地主 第457章 龙武--父皇,我要和柴绍和离
太极宫,甘露殿。中文网
李渊,李世民,李秀家,李。
老李家的四个人坐在那里,气氛有些尴尬。李世民怒瞪着李,李秀宁则有些幽怨的望着李,至于李渊,则抱了把琵琶有些不屑的偶尔瞧一眼李,不时的拔弄一下琴弦。
李微笑着。
实际上不微笑也没办法,总不能哭吧。
其实他还真想哭。
老李家欺负人。
“太上皇、陛下、长公主,吃点青团吧,刚做的,味道很好呢。”李把青团子推了一下。
宫外来的食物,已经经过宫里内侍的重重检查,银针探毒,专门的人试吃。
李渊拿起一个,吃了一口,味道居然意外的好吃。
李世民却没心情吃,为了一点破事,屡次三番,三番五次,今天李三必须给个交代。
李秀宁也没去拿青团。
李望着平阳,你倒是说句话啊,好歹解释一句啊。当你爹你弟的面,说清楚,咱们虽然有过暧昧,但没啥实际的,咱们还是清白的啊。
李秀宁叹气一声。
“父皇,陛下,我要跟嗣昌和离!”
李秀宁终于开口了,可一开口,却让李渊噎着了,李三连忙上前又是拍又是揉的,终于好了。
李渊面色胀的通红,顾不得难受,抬头望着李秀宁。
“三娘,你说啥?”
“我不想跟柴绍过下去了,我要和离。”
李世民脸色也很难看,不过他没去说李秀宁,而是狠狠的又瞪向李。
李渊抓过女儿的手,“三娘啊,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们不是过的挺好的吗,还有两个儿子呢。”
“成亲是好些年了,可谈不上过的很好,两个人早就同床异梦了,这样的生活我不想要。我想好了,我要和离。”
李渊头痛,没料到事情已经到了这一步。
李渊五个成年的女儿,四女和五女都已经是二嫁过了,四女高密公主先是嫁的长孙孝政,后改嫁段纶,长广公主先是嫁的赵慈景,后来改嫁秦叔宝。
可是这两个女儿改嫁,那是因为前夫死了。
三娘可不一样啊。
柴绍还活的好好的呢,三娘却要改嫁。
“三娘,李三还有妻子呢,你怎么改嫁给他?这不是胡闹吗?”
李秀宁低下头,“我没说改嫁,我只是说和离。”
“这不是一个意思吗?先和柴绍和离,再改嫁给李三。你要不是想跟李三过,你跟柴绍离什么?”李渊一口咬定,肯定是女儿不想再继续跟李三偷偷摸摸,没名没份的了。
这个女儿是嫡女,向来脾气硬,跟一般人不一样。
不过就算是长公主,可李秀宁这样做也太过惊世骇俗了啊。休掉大将军丈夫,不顾两个年幼儿子,还要改嫁给一个有妻子的朝廷重臣,这个事情是真的惊世骇俗。
李渊目光瞪向李。
“李,你是男人,得有担当,现在这事,你说怎么办吧?”
李不想理李渊,这是不讲道理啊,他望向李世民,结果李世民也一样瞪着他。
我擦,你们不是太上皇不是皇帝,合着今天都只是长公主的父亲和兄弟是吧。
“太上皇,陛下,长公主想和离,那是长公主自己的感情生活,感情这个事情,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清官还难断家务事,这个事情别人不好插手,我这个外人就更不好插手了。”
“放屁,你是外人?你是当事人,要不是你,三娘为什么要跟柴绍和离?不要脸,既然你现在怂了,那你当初为何勾引公主!”李渊一掌拍在桌上。
李没想到他连勾引二字都说出来了。
“你马上写封休书,就在这里写,把崔氏休了,娶三娘!”李渊非常霸道的说道。
李脸色变了。
“这不可能!”
“你要抗旨?”李渊怒瞪着他。
“让我写休书休十三娘,这是不可能的。休妻,得犯有七出之条才能休书,况且还有个七出三不去呢。十三娘入我家门,未有任何不当之处,我不能休她,也不想休她,我们夫妻感情很好。”
“放肆,大胆!好你个李三,竟然敢抗旨,来人,把这个乱臣贼子,拉出去,砍了!”
“不要!”李秀宁出声劝说。
李世民也出声,“陛下息怒!”
“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李渊恨声,一把将李送来的青团给扫了一地。
李望向李秀宁,脸色不好。今天这一出,他心里不愿意相信是李秀宁在告状,可现在生的这一切,真是他非常不愿意看到的。
“文远,我真没想到会牵扯到你,我想跟柴绍和离,跟你没有关系,真的。”公主道。
李渊来了硬的,演的白脸。
李世民便接着来软的,扮演红脸。不过就算李世民脸皮也厚,可也没法劝李去休掉自己的妻子,然后娶跟丈夫和离的三娘。
这事就跟一锅粥样的乱。
最后,不欢而散。
李世民向李渊保证,一定会好好收拾李,为自己的姐姐找公道,然后领着李三东宫了。
“文远啊,你们怎么就闹出这事了。其实你跟三姐的事情,可谓是满长安皆知了,我们都知道,可不好说什么。你说你们就做对情人不好吗?反正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连柴绍都是知情的,可也睁只眼闭只眼的,你说为什么现在非要闹成这样?”
马车上,李世民拉着李同辇而。
有些痛心疾,且苦口婆心的劝说着。
一个是自己的胞姐,一个呢是自己心腹重臣,还牵连到崔郑两家,以及柴绍,哪一个也不简单啊。
简单的事情,却非弄的不简单了。
李和三娘的事情,本不合适,可既然生了,李世民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公主找个李三做了情人,只要崔氏和柴绍不闹,大家也就假装不知道。
可现在,要和离,这事情就不同了。
柴绍能对公主的事情睁只眼闭只眼,但闹到要被休,岂能干休。还有,公主和要离,可李却不肯休妻,这事情就僵着了。
“长安你是不能再呆下去了。”李世民摇了摇头。
“你提前出京吧,专心灵武战事,就算打完战,也暂时别来,省的流言蜚语满天飞。三娘我会让她留在京的,这次她就不去灵武打仗了。”
想了想,李世民又道,“朕授你为朔方节度使,赐以旌节,驻地灵州,由你总领节制灵、盐、夏、延、银、绥、宥、胜、丰九州,兼领朔方支度营田使、朔方盐铁使、安抚招讨使、监牧使、采访处置使、转运使,你带去的两万兵,以后就常驻朔方,后续朕会再给你增添三万兵马。”
节度使这个名称,和许多使职一样,最早产生于汉代。但汉时的节度使是个没怎么使用的临时职,远不是后来唐朝时的节度使那样重要。
是在唐朝高宗时起,尤其是在玄宗时起,节度使才算真正的形成那种镇守一方的重要职务。
节度使,本意是都督带使持节者,不过不是一般的使持节,毕竟唐朝的都督都会加个使持节的衔。这里的使持节,就等于是赐旌节,有生杀大权的。相当于李之前在洮州时的情况,但现在李毕竟是堂堂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因此不称都督,而称节度使,算是表示特别之意。
至于统领的九个州,其实也不是李世民就有多信任李。
完全就是因为这九个州,名义上是划在关内道内,但实际上,现在却是由梁师都和突厥人占据着呢。
李世民把李的管辖地,全都是划在了敌境,还得一州一州的去打下来。
给个统领九州节度使,不过是相当于一个战区司令,方便李调度而已。
“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詹事你还担任着。”
说是如此,但李既然被外放镇守朔方,那自然就不可能再履行几个朝中职务,实际上保留职务不过是等于有了一个加衔而已,他根本不可能再管理原来的衙门事务了。兵部、京兆尹、东宫詹事府,事情都会交给其它衙内官员处置。
李保留这几个职务,只是让他出镇地方时,显得特别牛逼一点。
世封丰州刺史、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詹事、太子少保、开府仪司三司、上柱国、使持节、朔方节度使、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赵国公李。
确实很拉风。
但实际上也很清楚明了,李马上要离开中枢,不是挂帅去打个仗,而是以后要常驻镇守那边了。
这个结果,有点出人意料。
但李心里还挺高兴,呆在京里挺无聊,出镇地方更轻松些。况且,这次是出镇灵武,李有机会还能把自己的封州给收复,到时就能真的当上世封丰州刺史了。
统兵五万,镇守灵武,防御突厥。
“文远,朕这不是贬斥你,而是对你委以重任。朕希望你能亲自实施你之前提出的战略防御计划,甚至希望你能在朔方,重复你在陇西的那一套。五万兵马交给你,若是能收复灵武朔方,到时这些兵就移驻那边,屯守耕战,落地生根,永镇边疆!”
对李世民的这番话,李选择性的相信了部分。肯定有委以重任的原因,但也不排除李世民觉得李手里权利过大,要收部分的可能性。
毕竟帝王心术,谁能猜的着呢。
“文远,朕在京中等候你的捷报佳音,希望朔方能成为下一个陇右!”
灵武可是个好地方,排除夏盐几州比较贫瘠外,灵丰等地可是黄套地区啊,这里最是富裕了。东套现在是突厥人占领着,暂且不奢望马上能收复,但西套的灵武地区还是有望的。只要能收复灵武,在这块地方屯田移民驻兵镇守,并不是难事。
朔方节度使,也可以称为灵武节度使,灵盐节度使、灵州节度使,这算是大唐第一个正式的节度使,也成了大唐设立的第一个方镇。
而这第一个方镇的节度使,由李担任!(未完待续。)
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唐朝好地主 第458章 龙武--封朔方节度使
早朝结束。
宰相们照例留在宫内都省理政,而其它官员各自回衙。
朝会时,皇帝下诏,李超被封为朔方节度使,同时还加了一堆的什么招讨安抚使,采访处置使、盐铁转运使、屯田监牧使等使职。
官员们下朝时,三三两两的都在议论着这件事情。
“没想到李平章居然出镇地方了。”
“是啊,可又还依然担任着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詹事呢。”
“还挂着崇文馆大学士、翰林院承旨学士呢。”
“以宰相之职出镇地方,这究竟算不算贬?”
“平章事那是能入政事堂议政的,京兆尹更是二品实职,兵部尚书也是三品高官,少詹事倒是可以忽略。就那几个职,赵国公已经是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实了,现在出镇地方,怎么看也应当是贬职了。”
“这怎么能算是贬呢,不说还依然挂着那几个职务,一个未去。而且你看他担的这个可是节度使,不是都督也不是都护,赐旌节,有赏罚生杀大权啊。九州民政军事一起管,财税人事也都管了,这样的节度使,比大都督的权力还大多了,大都督也只管几州之地的军事,对本道其它三都督有监督之权而已,他们可既不能管民,也不能管财税,更不能管人事的。”
许多官员,都有些看不懂皇帝对李超的最新任命。
“嘿,你知道陛下为什么任命赵国公为节度使吗?”
“这有为什么,赵国公本就要出征灵武啊。”
“那不一样,本来陛下就任命赵国公为朔方道行军大总管,让他统领九总管出征梁师都。既然有了大总管之职,其实并不需要再加节度使职。加节度使职,可不仅仅是为了打仗方便,而明显是要常镇灵武的意思啊。”
一个官员低声对着几个相熟的官员们道,“你们再想想,原定是九位总管随军出战,可今天早上公布的名单中却只剩下了八位总管,少了谁?”
“平阳长公主。”
“没错,平阳长公主不去了,我再告诉你们,听说平阳长公主要跟柴嗣昌和离呢。”
这个消息够劲爆,几个官员也都来了兴趣。
“真有此事?”
“何止啊,听说长公主还入宫请太上皇和陛下逼赵国公休妻,赵国公不肯,于是陛下才有调李超为节度使的。”
“哦,原来如此,想不到长公主居然如此了得,竟然要甩了柴绍,跟赵国公在一起啊,厉害。”
“厉害个什么啊,不守礼法啊。”
大家都摇头笑笑。
若是一般的女子敢如此,早被夫家打死了。哪怕是名门出身的女子,有家族背后撑腰,也得被天下唾弃。
可平阳却是长公主,皇帝的嫡亲姐姐,兼之她原本名声也还不错,特别是在半月谈的那期访谈后,平阳长公主可是巾帼英雄啊。
对于这个独特的女人,大家的包容心是要多一些的。
既然以前她和李超传绯闻,大家也没有太多批判。
可现在这种要跟丈夫离婚,还要迫情人休妻的传闻,却让大家对她很不喜。这大大触及了人们的底线。
“赵国公还挺有骨气的。”
“看来其实还是贬官了,不过赵国公不肯折腰低眉休妻,值得佩服。”
“是啊,哪怕硬拒了长公主,驳了太上皇和陛下的面子,可就算是贬官,人家也不一样。挂着平章事、兵部尚书、京兆尹、太子少保、太子少詹事的衔下去,一下去还是节度使。大唐头一个啊,贬官也能贬的这么不同寻常,满朝文武,我只服赵国公,真的厉害!”
“使相啊!”
“毕竟玄武门首功嘛!”有人道。
“那能一样?尉迟恭不也玄武门首功,现在还在大理寺的牢里吃牢饭呢,听说都已经定了,坐牢一月牢,就要流放地方当个都督。同样是玄武门首功,赵国公去地方,那是节制九州军政的节度使,吴国公去地方,只是个普通的都督,相差十万八千里啊。”
有人反对。
“节制九州节度使确实好听,还有那么多使职,外加顶着那么多衔头,可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九州还在敌人手里吗?说句实在的,赵国公这个九州节度使,现在连个落脚地都还没有呢。”
“这有什么,陛下不是说了给李超五万兵马呢,就凭赵国公军神之名,有五万兵马,灭了梁师都,收复朔方九州,这又不是什么难事。你们忘记了,人家在陇西,才一万人马呢,就把吐谷浑打的要死要活的,何况还有五万呢,就是那八总管,也都不一样啊。”
当天,李超出任朔方节度使的消息,成了整个长安的热议头条。
顺带着,平阳长公主要和丈夫柴绍和离,长公主逼李超休妻的小道消息,则成为了当天的第一八卦。
李超下了朝,留下来在都省里参加了最后一次中枢议事。
结束议事,先去了兵部,把兵部事务转交给侍郎,再去了京兆尹,把工作转交给了两位少尹,詹事府也去了趟。
转了几圈,差事都交接的差不多了,李超去了大理寺。
尉迟恭、程咬金、牛进达三个人在牢里好吃好喝着,闲着无聊,李超进来时,他们正抢地主呢。
“我抢!”
“加倍!”
“我再抢!”
“超级加倍!”
“老黑,你别******乱抢,你弄这么多倍,你有这么多鸡腿输吗?”
“谁说我就一定输?就算输了,鸡腿不够,我还有牛肉干,还有酒。你们是不是怕了,怕了就投降,直接输一半。”尉迟恭握着一手好牌,得意洋洋,大小地主在手,还带一个炸,这样的牌随便打也能赢啊,不超级加倍抢地主那是傻子。
“操,算你狠,加倍就加倍,这把要你把裤头都输出来!”程咬金恶狠狠的道。
“来个十。”尉迟恭摸起三张底牌,还不忘记念念有声。
“休想!”程咬金道,“老子三个十。”
“我也有一个十,哈哈,没有十了。”牛进达在一边大笑着道。
尉迟恭翻开底牌,三四五,果然没十。
“顺子,再加三倍,老黑,你死定了!”
“看你这回拿什么赔!”
程咬金和牛进达兴奋万分。
李超进来。
尉迟恭正为那个超烂的底牌而郁闷,他手上根本没三四五,连个六都没,拿了三张底牌一张都用不上,不但没拿到十少了个顺,又多三张小单张,哪怕两个炸都打不出去。
正烦,一见李超来了,尉迟恭哈哈一笑,把牌往桌上一扔,跑了。
“打完这一把,老黑,你娘-的别跑!”
“没看到文远来了嘛,肯定要正事的,还打什么牌啊。”尉迟恭耍无赖。
“文远,是不是有什么好消息啊?”尉迟恭问。
李超看他们三个玩的挺嗨,笑道,“嗯,看来你们在这都乐不思蜀了,要不你们继续在这里多呆会,反正一个月期限还没到呢。”
“别啊,天天跟着老黑呆一起,无聊透顶。”
“是啊,我感觉我都胖了有起码十斤了,整天不是吃就是睡的。”牛进达也起身过来。
看着这三个货,确实胖了。
“要是呆腻了,就跟我走吧。”
“去哪?”
“去灵武,打梁师都,也许还要打突厥人。你们要是愿意走呢,那么就是我的八个行军总管之一,不但如此,还能当个刺史。”
“当然愿意走了,这里早呆腻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