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维斯特帕列
“还有……还有,他们身上的担子太重了,不光要把地里一半以上的收成交给地主,还得承担各种苛捐杂税……”哎呀,你这个思想很危险啊。
“好了,我总结下。”沈隆赶紧打断了他的话,我这次来是调查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的,可不是要那啥,“定县农村,甚至可以扩展到全国农村,农民身上都有愚、贫、弱、私四大病症,这四大病症相互纠缠在一起,难以简单剥离。”
这是晏阳初在定县调查得出的结论,被沈隆直接拿来用了,这个总结清晰地勾画出来农民所面临的问题,可谓眼光独到,只是他却不能像教员那样为农民找到出路。
袁小燕、慕容武等人听了纷纷点头,都觉得沈隆这个总结做得到位,“那么,老师,我们究竟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呢?”
“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难啊!”沈隆叹了口气,历史已经证明,这些农民的出路只有一条,哎,也不知道那些怀念民国的人脑子到底是怎么想的?你要是穿越到民国,别指望成为唐瑛那样的上海滩名媛,八成都成村里的翠花狗蛋,说不定那天就死了。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5章 赤脚医生(2500月票加更)
“中国很大,中国的老百姓很多,中国存在的问题同样很多,旧的问题不会自己消失,新的问题又会随时出现,所以想要一口气解决所有问题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来,先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然后再考虑下一个问题,只要这样的人多了,中国总会慢慢好起来。”后来的那批人正是这么做的,沈隆比不上那批人,但是他也能做一些事情。
“愚、贫、私、弱这四大问题,我们有能力稍微缓解的是弱,毕竟我们是学医的么!”沈隆拿出了陈志潜的方案,“在定县农村,每个农民每年只能花费三角钱用在现代医疗卫生上,三角钱是微不足道的,但定县又这么多人,那么我们可以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怎么能在每一千个农民身上仅花费三十大洋,还取得一定的成效,能帮助他们稍微解决一些痛苦?”
“老师,我可以志愿来定县做乡村医生,帮他们看病,只收取药费和少量让我维持生活的诊费,我想在咱们学校的同学之中,愿意这么做的肯定不少,这样的人多起来,定县农民的医疗卫生环境一定可以得到缓解。”慕容武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早就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你的志愿精神很让我感动。”沈隆赞赏地看了慕容武一眼,不等他露出笑脸,沈隆又摇了摇头,“可是这样的模式是没办法大规模推广的,也没办法长久地运行下去!”
“我不是不相信你的话,我也知道如果我给你这个机会,你肯定愿意在定县扎根下来,但是你想过没有,你学的主要是西医,而西医的药品价格都是比较昂贵的,且不说定县这些老百姓能不能接受西医的诊治,光药费他们就承担不起啊!”沈隆叹了口气。
就算到了新中国时期,广大的农村赤脚医生们主要使用的也是中医的治疗方式,中医的药品,仅有少数碘酒、红汞、阿司匹林等廉价西药,在后世国内已经能够生产部分西药的情况下,经过土改的农民都承受不起这笔开支,更何况现在?
“我……我可以学中医!”慕容武开始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没多学点中医的诊治方式了。
“但培养西式医生才是现代医学发展的趋势,如果我们只培训少量中医,那数目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农村的需求,可要是大量培养中医,这就违背了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沈隆再次摇头。
这下慕容武彻底没办法了,“老师,那你说该怎么办?我是想不到办法了!”不光是他,其它学生也满是迷茫。
“这个问题,我在之前对京城周边郊区农村的调查中已经仔细想过了,要想解决农村的问题,还得从农村发掘资源,靠区区几个城市人的施舍是不够的。”以现在民国的实力,可搞不起精准扶贫这样的大项目,更何况他们压根就没有这个意愿。
慕容武这样的人或许有,但绝对不多,大部分来学医的学生,肯定都想留在大城市,过上唐乃安那样的生活,就算是有追求的,也更愿意留在大医院、大研究机构里面,这样才能让自己的学识得到用武之地,为医学的进步作出贡献,谁又愿意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医呢?
“不知道你们留意到没有,我们这些天也见过不少摇着铃铛走村串乡的游方郎中,他们的医术虽然不怎么好,但村民对他们都非常尊敬,一旦铃铛在村口响起,村民们都会热情地招呼,让他到村里做客,然后各家各户都带着病人前去接受诊治!”这种医患关系可比后世大医院里面的都要好。
“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对这些医生进行培训?教导他们正确的医术?让他们能够给村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甚至更进一步,从农村中挖掘出来自村民的卫生工作者——他是本村人,接受少量的基本培训,依靠一个急救套装盒、几种基本药品就能解决几种常见的农村疾病?”这是陈志潜三十年代在定县考察时提出来的方案,也是后世赤脚医生的起源。
“而我们的工作是对这些本村医生进行培训,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这样虽然在医疗水平上不能和我们亲自给村民诊治好,但从整体而言,却能让定县的村民享受到更好、覆盖范围更广的医疗服务!”这就是赤脚医生的伟大之处了,他们在国家医疗能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让广大农民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的确,赤脚医生在医术上有着明显的缺陷,从专业角度来讲,他们之中的绝大多数人根本不具备行医的资格,在行医的过程中也造成了大量的误诊、错诊,但如果没有他们,那些农民连就诊的机会都不会有!毕竟只有解决了有和无的问题,才有资格考虑好和坏的问题。
无数地赤脚医生完成了两项伟大成就:大大降低传染病尤其是血吸虫病的传染,大大减少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就凭这些,尽管他们现在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在农村依旧有许多老人怀念这一群体,这一群体也的确值得纪念和感谢。
“你们应该还记得我在中华医学会成立大会时候所提到的铃医奖吧?这一奖项就是为他们准备的,这一群体的医术或许远没有达到合格的程度,但他们对中国老百姓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只要能让农村多一些这样的医生,那农民的生活一定会得到改变!”这番话听得学生们一个个都激动不已。
“老师,你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些村民能学会医术么?”慕容武等人在振奋过后,又开始考虑现实的问题了,以那些农民的愚昧程度,教会他们一定很不容易吧?
“这就需要你们的努力了!既然你都愿意留在村里长期给村民看病,那也一定愿意教他们吧?”沈隆道。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6章 培训村医
“我觉得还是可以的,定县的农民虽然愚昧不读书,可由于长久以来的传统,他们非常尊敬读书人,我们如果想帮助他们,肯定有人愿意接受!”袁小燕要乐观一些,他出身农村,更清楚农村人的想法。
“我们可以先召集附近的铃医和村里的药农、开草药铺的老板以及接生婆,这些人长期和病人、医药打交道,基础要好一些,而且获得更先进的医术,对他们本人也有好处,就算是在利益的驱动下,他们也愿意学。”沈隆道,他比较实际,很清楚越是贫穷就越看重利益,学到了本事,就能给更多人看病,就能治好更多病症,不愁他们不学。
“对,农村里孕妇生子都是用传统方法接生的,不卫生也不安全,经常出现一尸两命的悲剧,如果能解决这个问题,孕妇和孩子的生存率就一定能提高!”学生们马上振奋起来,为他们终于能做一些事情而感到自豪。
“大家也知道农村观念比较封闭保守,所以培训接生婆的事情就交给你们几个了,在人选的选择上,最好是先从年轻一些的妇女开始,她们的接受程度要高一些。”老助产婆思想相对顽固,可不是这几个女学生能轻易搞定的。
当然,沈隆并不是不让她们教这些老年人,而是做事有一个从易到难的过程,一开始就上大难度,不仅效果不好,还容易打消他们的积极性,一旦做事有了成果,不光学生们会教的更加积极,还能带动更多村民前来求学。
“那从明天开始,我们就分做两批,男同学们就去周围的村镇,向他们宣传我们要在这里开办培训班,教导大家医术的消息,重点邀请我刚才说的铃医、药农、药铺老板和接生婆,女同学则留在这里,总结这些天我们在定县调查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当地最常见的病症都有哪些,这些病症是如何引发的,找出治疗和防治这些病症的方法。”沈隆说道。
“是,老师!”学生们齐声响应,浑身充满了干劲,就算回去躺在炕上,也无心睡眠,甚至忘记了跳蚤叮咬的痛苦,激情满满地谈论起明天该怎么开展工作来。
第二天醒来,沈隆将女同学留下,又留了两个男同学照顾他们,自己则带着白敬业、慕容武、袁小燕他们出了村,前往附近的村镇。
大家伙各自分开,沈隆牵着白敬业的手到了隔壁村,刚进村口,就看见一位肩背药箱,手里提着虎撑的铃医,这也是铃医的标准打扮。
所谓虎撑就是一个金属圆环,用手指摇动就会发出铃声,这个传统来自于孙思邈,传说孙思邈有次入山采药,遇到了老虎,老虎张着大嘴趴在地上似乎在祈求什么,孙思邈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根骨头卡在了老虎的喉咙里。
他想帮老虎取出骨头,却又担心老虎咬断自己的胳膊,为难之际他灵机一动,从扁担上取下铜环卡在了老虎嘴里,然后胳膊从铜环中穿过帮老虎取出了铜环,于是这样的铜环从此以后就改名叫虎撑了。
后世的铃医改进了虎撑,通过摇动可以发出声音,来提醒周围的村民来就诊,摇动虎撑时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放在胸前摇动,表示是一般的郎中;与肩齐平摇动,表示医术较高;举过头顶摇动,象征医术非常高明。
但不管在什么位置,在经过药店门口时都不能摇动虎撑,因为药店里都供有孙思邈的牌位,倘若摇动,便有欺师藐祖之嫌,药店老板可以收了他的虎撑。
“白先生,您来了,到家里喝口水吧?”铃医马上认出了沈隆,立刻带着尊敬地心情邀请他到家中稍坐,至于这份尊敬到底来源于京城百草堂传人的身份,还是京城医学专门学校的校长,那就有点不好说了。
“你不是要出诊?那还是赶紧去吧,别耽误了病人,喝水的话可以下次。”沈隆回应道。
“没有病人,没有病人,我就看着今天天气好,想出去走走,看看能不能遇到病人!”铃医连连摇头,硬是将沈隆拉到自己家里。
可以看得出来,这位铃医的家境比周围一般百姓要好一些,屋里摆放着各种药草,一进门就能闻到浓浓的药香,进屋之后,他先用袖子擦了擦凳子,才邀请沈隆和白敬业入座,又去找了两个缺口最少的碗给他们倒水,做完这些后谦卑地蹲在下首,明明还有凳子也不敢坐。
沈隆硬是拉着他坐下,看他腰带上别着烟袋锅,还给他散了一根烟,铃医舍不得抽,夹在了耳朵上,沈隆又询问了他在出诊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嗯,甘草这味药你用的很好,不过苍术分量稍微多了点,你是跟谁学得医术?”
“多谢白先生指点,我爹当年就是铃医,从小跟他走村串乡,看他给人治病学的。”这名叫黄柏的铃医答道。
“这么说来你们父子可是周围村民的大恩人啊,了不起!”夸赞了一句,沈隆说明来意,“是这样的,我打算在隔壁村开个学堂,教周围的铃医、药铺老板、药农如何给人看病,不知道你有没有时间去听?”
一听到这个,黄柏顿时就激动了,要知道如今农民想学一门手艺可是太难了,打小就得送到别人家,做牛做马、打死不论,偶尔师傅心情好才会传授一两手,他连向城里那两位坐堂大夫学艺都不敢想,更何况是沈隆这么厉害的医生?人家可是百草厅白家的人!
他连忙跪下磕头,“白先生大恩大德,我一定去听!”
就这样搞定了一个又一个,等三天后第一期培训班开始的时候,周围几个村镇的铃医、药农、药铺老板和接生婆几乎都来了。
沈隆在村口的晒谷场上竖起了一块请村里木匠帮忙打造的黑板,铃医、药农们带着虔诚地心情席地而坐,开始认真聆听沈隆的讲解。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7章 治疗和预防(2600月票加更)
给这些村医传授医术,只能选择中医,西医需要大量的检查设备和复杂的治疗手段,任何一个西医医生的培养都需要漫长的时间,以及现代化工业体系的支持,要不然他们就无法获取医疗设备以及各种药品。
而中医相对简洁一些,通过望问切问四法便可以基本了解病人的病情,而这些半农半医的村医或是去山中采药,或是自己种植一些常见的必须药品,周围起伏的群山为他们提供了充沛的医药原料,让他们可以就近取材医治病人。
这种治疗方式或许没有西医那么高效准确,但还是那句话,一切都得以实际出发,必须先解决有和无的问题,才有资格追求好和坏的问题;由于成本的原因,到了二十一世纪西医都无法彻底取代中医,更何况是现在?
沈隆改变了自己在京城医学专门学校的教学习惯,没有使用标准的书面用语,而是采取了更加口语化、更容易让这些村民接受的表述,“我这些天把定县转了个遍,发现定县老百姓最容易得的病有这么几种:感冒、拉肚子、皮肤病、天花、因为走山路摔倒引起的外伤等等,我们现在就一个个的给大家讲,该如何治疗这些常见病。”
这些病有些是可以防治的,一个健康的医疗卫生体系不能仅仅着眼于治疗,预防更加重要,套用成陈志潜的老师、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教授兰安生的话来说就是:一盎司的预防胜过一磅的治疗,定县老百姓有些病是因为不良卫生习惯引起的,这些都是可以避免的。
“.…..这几个感冒的方子大家都记住,用的都是山里有的药材,价格也不贵,老百姓都能承受的起;下面我再来讲讲拉肚子的问题,引起拉肚子的主要原因是喝了不干净的水,大家以后喝水尽量要烧开了喝。”沈隆讲起了预防。
喝开水听起来很简单,但在现在而言很难,因为烧水的柴火也是要成本的,贫穷的老百姓舍不得在这上面浪费柴火,所以沈隆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方案,在黑板上画出了省柴灶的图样,准备让这些学生先修一个省柴灶出来,然后帮助周围的村民改造自家的灶台。
然后是水源的问题,村民们用水大多来源于河水、井水还有溪水,河水和溪水容易受到污染,而水井的话,虽然要好一些,但有些村子的水井开凿的位置并不合理,竟然开在了猪圈、厕所旁边,这样极容易引发井水污染。
沈隆准备下次过来的时候,去京师大学找上几名学地质的学生来定县,帮助这些村子开凿新的水井。
“引发皮肤病的主要原因则是生活卫生的问题……”这里的村民几乎不洗澡,这同样和成本有关,洗冷水澡容易引发感冒,一旦感冒就要花钱看病甚至有生命危险,而洗热水澡的话是要付出大量柴火的,农民舍不得。
另外房屋的构造也不科学,许多人都和牲畜住在一起,并没有盖单独的猪圈、牛圈、鸡笼,一来这么做要付出成本,二来么,猪牛羊鸡这些在农村可是硬通货,放在屋外老百姓不放心,被人偷了怎么办?那怕是只被摸走一个鸡蛋,那也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天花可以通过种牛痘来解决,只要种了牛痘,这辈子就不会再得天花了!”牛痘疫苗和抗生素的出现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在此之后,中医已经就已经输给了西医。
因为这时候西医已经形成了基础病理研究、研究成果与应用相结合、教材和培训内容最后到前端临床的四级完整体系,而中医全是一群临床专家,他们或许有着精湛的医术可以治疗多种西医目前还无法治愈的病症,但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他们的成长空间就很有限了。
中医眼下只处于第四等级,第三等级还得等到建国后政府帮忙才组建起来,至于更高级的基础病理研究、研究成果与应用相结合光靠中医界本身可搞不起来,因为这需要有接受过完整理科思维训练的专家来搞,而中医们的思维更接近文科思维,他们也不愿意接受理科专家的指点,这就导致中医界一直无法搭建起完善的一二级体系。
偶尔几个神医的出现并无法改变中医的窘境,就算是出来几位中医文主角那么牛逼的中医又能怎么样?他们就算全天候不休息又能诊治几个病人?而青蒿素的研发又能治疗多少人?这二者显然不在一个等量级,青蒿素虽然是从中医古方中找到的灵感,但研发的过程却都是西医的思维。
所以就算是沈隆来到定县培训村医,也离不开西医体系的支持,用中医的方法治疗天花实在是太难了,而牛痘疫苗却可以让这种病症从定县绝迹;当然,最主要的还是经过这些年的发展,牛痘疫苗已经比较廉价了,不然再好也没用,当地老百姓消费不起。
一听说可以预防天花,不光是这些村医,就连周围过来看热闹的老百姓都炸锅了,他们纷纷请求沈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如今天花依旧在定县泛滥,每年定县的死亡人口里,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天花。
沈隆答应下来,并根据前期所做的调查开始安排种痘的顺序,先为最近刚发生过天花的村子种痘,然后再给附近的村子种,种痘的过程中,一开始先是沈隆的学生们亲自动手,让村医站在旁边看,等他们渐渐熟悉之后,再让他们动手,很快,村医们就掌握了这门技术。
以后再给其它村子的人种痘,就可以让他们去了,沈隆只需要派人监督并提供牛痘疫苗就可以了。
种过牛痘的村子,从此以后再也没人得过天花,这让沈隆他们在定县获得了巨大的声望,接下来的工作就顺利多了,那怕是再顽固的老接生婆,也和小媳妇一样,认真地聆听着女学生们的讲课!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8章 三级体系
老式的接生方式充满了各种不卫生的因素,许多接生婆手都没洗就直接给孕妇节省,更不用说消毒了,这些问题被一一纠正过来,尽管给她们讲课的女学生甚至比许多接生婆的闺女、儿媳妇还要年轻,但她们可都是能解决天花的大能人,在这些人面前,老接生婆那些肤浅的经验根本不算什么。
如今定县的小媳妇在怀孕之后也更爱请接受过培训的年轻妇女来帮她们接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们要是还不过来学习,以后就吃不了这碗饭了。
不光是这些村医和接生婆在进步,沈隆手下的学生在经历了一线锻炼之后,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他们已经发生了蜕变,无论从技术还是经验上都得到了宝贵的锻炼,现在甚至已经有人能根据农村的现实,琢磨出一些新办法了。
比如某个女学生,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定县农村很多产妇都缺乏营养,单纯依靠母乳无法为婴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婴儿们的健康情况恨不乐观,婴儿成活率较低,然后她拿出了解决方案,定县不少农民都种有黄豆,而豆浆可以补充母乳所缺乏的营养。
让产妇把母乳和豆浆一起给孩子饮用,可以给孩子补充营养,提升婴儿的成活率,其实更好的办法是用牛奶,不过定县可没人养奶牛,能够根据现实情况出发,找到符合农村实际情况的解决办法,让沈隆很是欣慰。
他让这名女学生把这一成果写成论文,配上详实的数据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虽然这只是一点儿小技巧,从科学角度来说并不具备太大的意义,但是却可以让更多中国婴儿活下来,从社会的角度来说则是巨大的进步,这篇论文的分量绝对很重。
这让许多同学都羡慕不已,因为发表论文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过他们也没有气馁,因为进入农村就好像进入了一片新天地,这里有着丰富的素材可以让自己撰写论文,比如可以把之前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写一篇关于中国农村医疗卫生情况现状的论文,比如可以对几种定县流行的地方病进行分析,写出论文发表。
当然,眼下最主要的任务还是培训村医,以及协助沈隆编辑《赤脚医生手册》,沈隆让白泽帮忙下载了日后各种版本的《赤脚医生手册》,但那都是建国后编辑的成果,许多地方都不能照搬,要结合现实实际进行修改。
他列出提纲,给这些学生分工,让他们分别完成各自的篇章,然后汇总到自己这里来,再进行审核修改,预计还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完成这本民国版的《赤脚医生手册》。
同时沈隆也很清楚,单只依靠村医无法解决所有问题,想要发展定县的卫生,需自下而上建立从村到区到县的卫生网,所有经费平均下来必须低廉。
培训村里的村医是一部分,让这些经过简单培训的村医宣传疾病预防,进行种牛痘、井水消毒、皮肤外伤消毒,简单记录村里的出生人数、死亡人数、死亡原因,需医生诊断的及时转到上一级。
在村以上设乡为生所,沈隆打算从定县中学的毕业生里选取有志于从事医疗工作的学生,到京城医学专门学校进行系统培训,通过考试后来乡卫生所工作,这些学生受过较高的教育,学习能力比较强,他们在受过正规训练后能够诊断一些常见病。
回家后就近安排工作,每天上午门诊,下午巡访各村的村医,负责纠正村医出现的错误、对村医进行持续培训,并诊治那些村医解决不了的病症。
最后在县城县城设县医院,设有五十张病床、急诊室,乡卫生所不能解决的病人送县医院,这样村、乡、县三级卫生网就形成了,这也是后世中国所采取的公共医疗卫生模式,只是随着交通的发展,村一级的卫生机构已经渐渐取消了,那时候百姓去乡镇看病也比较方便,并不会耽误病情,再加上农村合作医疗等措施,让最基层的农民也有能力接受基本的诊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