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维斯特帕列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1章 中华医学会奖
“大家都知道,我开了个小小的胶庄,这些年多少赚了点钱,所以我计划每年拿出一万大洋来赞助这个奖项,根据我的规划,这个奖项将表彰以下几类医届同仁!”
“在中医药基础、应用研究中取得重大创新成果,推动本学科或相关学科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国内外同行所公认,并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集体和个人!”这是后世的李时珍奖,沈隆直接搬了过来。
“在医药领域里的自然科学、技术发明、科学技术进步、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是日后的中华医学科技奖。
“在儿科医学领域做出杰出科研成果的集体和个人。”这是宋庆龄儿童医学奖。
“以及在医疗卫生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这是白求恩奖章,前面几个奖项主要针对科研,而这个则是针对医疗一线工作者。
“铃医奖,用于表彰对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铃医就是摇着铃铛看病的乡村医生,这是沈隆自己弄出来的奖项,广大乡村医生群体也的确需要这样一个奖项。
“这些奖项设一、二、三等奖,每年评选、授奖一次,颁奖仪式将在每年中华医学会的会议上举行,会提前在《中华医学杂志》上公示获奖名单,如果对获奖者有质疑,可以进行联系,但需要拿出确凿的证据,除非发现有学术剽窃、弄虚作假等行为,否则不会撤销获奖资格……如果还有需要表彰的,大家可以补充。”沈隆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问道。
“白先生这可是为我们医届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话音刚落,与会代表都纷纷起立鼓掌,为沈隆的举动表示赞赏,他们之中或许有人不会在乎这点钱,一共才一万大洋,然后设了这么多奖项,还分一二三等奖,拿到手里的估计就没多少了,但这项荣誉却是对他们的最大认可,要是能拿个奖章回去,那可就风光了。
“关于奖项的设置,白先生已经想的很周全了,我没什么要补充的,不过这奖项的名字,我们可得好好商量下,诺贝尔奖是应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的赞助而得名,既然这个奖项是白景琦先生出资设立的,那照我看就叫白景琦奖好了!”颜福庆说道。
这可是有点太牛逼了,沈隆连连摆手拒绝,“不成不成,我只不过是医届晚辈,今天还有这么多前辈在这里呢,怎么能用我的名字来命名?”
“那要不就用你的药厂名字来命名好了,黑七胶庄的名号我可是早有耳闻,完全可以叫黑七奖么!”唐乃安说道。
“也不行,其实啊,这黑七两个字也是从我的名字里来的,我在白家这一辈排行第七,化白为黑就成了黑七胶庄!照我看,既然是中华医学会的奖项,不如就叫中华医学会奖好了!”日后中国医疗届也有许多奖项,比如沈隆上面提到的李时珍奖、白求恩奖、宋庆龄儿童医学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等。
但都是一些小圈子里的奖项,尚且缺乏一个具有影响力的大奖,希望自己这个提议能够弥补这一遗憾。
这一意见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这个奖就叫中华医学会奖了,沈隆接着说起了该奖项的推荐申报评审流程,“凡是本会特别会员、名誉会员,以及受本会认可的医疗机构、学校皆有资格推荐候选人,由本会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中华医学会奖评审委员会,并成立中华医学会奖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包括接受推荐、初审等等。”
大家伙儿推举了沈隆、伍连德、颜福庆、徐定超、金雅梅等颇具影响力的会员担任评审委员会委员,北里柴三郎等外国与会人员也受到了邀请。
这项议题讨论完毕,这次的大会就结束了,套用一句日后常用的话来说就是,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会议结束的第二天,沈隆他们就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中华医学会成立的喜讯,表明了本会的宗旨,号召全国医届同仁报名参加,他们将在各地分会填写报名表、接受初步审核,如今中华医学会已经把框架搭起来了,不仅成立了总会,还在各地成立了分会,并选举在当地颇有声望的会员担任分会长、副分会长。
比如沈隆就是京城分会的分会长、颜福庆就是湖南分会的会长、唐乃安就是魔都分会的副会长,他们也将承担吸纳会员的任务,沈隆把这事儿交给白玉婷去办了,如今她在京城分会里担任秘书长,负责帮助沈隆处理日常事务。
至于伍连德就算了,他不光是会长,还要负责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华医学杂志》的总编工作,东北防疫的后期工作等等,实在是忙不过来,津门的分会长于是就成了金雅梅,金雅梅很喜欢和人打交道,这份工作交给她正合适。
“总算是忙完了,能和这么多医届同仁交流,我们之前的辛苦没有白费啊!”会议的成功举办和中华医学会的成立让伍连德高兴不已,他多年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明天的会议参加人数肯定更多,会议规模也会更大,到时候还有一番辛苦啊!”沈隆笑道。
“那是,现在才几百个会员,到明年起码也得变成几千会员才是!”伍连德点头道,历史中中华医学会成立的时候才二十一名会员而已,一年时间也才只增加到232人,除了伍连德将会员范围限制为西医之外,准备不足成立仓促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现在有了沈隆的支持,这些问题就都不存在了,如今协会的框架已经搭起来,各分会的会长回去后也一定会努力发展会员,到了明年开会的时候,肯定有事另外一番景象。
沈隆和伍连德、徐定超在魔都休息了一天,然后就马上坐船北上,准备返回京城。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2章 白校长(2300月票加更)
回到京城后,沈隆就在自家的学校里腾出一间办公室供白玉婷使用,作为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办公室,并在学校外面挂出牌子。
中华医学会成立的消息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所以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牌子一挂出来,就吸引了许多医届人士前来报名入会,白玉婷一天忙得不可开交,沈隆也是愈加忙碌,不仅要负责正常的教学、诊疗、医院管理工作,还得主持京城分会的日常工作,例如新会员的入会仪式、定期的组织聚会、学术探讨等等。
再加上和伍连德一起审阅全国各地医者给《中华医学杂志》投稿的论文,要不是沈隆精力异于常人,以及早就培养出一支精干的团队,这些事情他还真忙不过来。
说起论文,沈隆也感到颇为头大,如今可不是后世,医院的医生还有研究机构的研究者都是经过正规高等教育培训出来的,写论文对他们来说都是小菜一碟,格式什么的完全不用操心,直接看论文就行了。
而现在,除了像伍连德、颜福庆、唐乃安这些少数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其它人根本不知道正规的论文该怎么写,写出来的文章着实让人看了头疼;甚至有些老中医还用文言文写做,得亏沈隆的国学功底超乎寻常,要不然连看都看不懂。
沈隆只能在《中华医学杂志》上专门写了文章,讲述正规的论文格式该是什么样的,究竟该怎么写一篇合乎规则的论文;然后从那些投稿中选出真正有价值的文章,将这些文章修改成标准的论文格式,再刊登发表。
这活儿就连伍连德他们都干不了,他们的医学知识是够了,可国学功底和中医相关知识并不足以达到能看懂文言文医学论文的程度,所以这方面的文章全都送到了沈隆这边,沈隆每天几乎都要专门抽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用于修改这些论文。
修改完了之后,沈隆会把原稿抄一遍,附上自己修改后的文稿给作者邮寄回去,这样他们在下次投递论文的时候就知道该怎么写了,然后把成品论文发给伍连德,让他刊登。
那些收到论文的老中医看了都很惊讶,一来佩服沈隆的国学功底,他把论文从文言文改成白话文没有一处翻译错误的,而且对医学的了解和认知也让他们佩服不已,但凡是文中出现一点儿小问题,沈隆都能明确地指出来。
这让他们都大为感慨,不愧是百年老号百草厅出来的人,医药方面的功底确实让人敬佩,同时也多少都有些不好意思,我看了这么多年的病、开了这么多年的方子,竟然被一个三十出头的后辈给挑出毛病来了,哎,医道无穷,以后还得继续努力啊。
随着《中华医学杂志》的发行,中华医学会在医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而沈隆这边也迎来了新的变化。
到九月份的时候,民国教育部门的主管将沈隆请到部里开会,和他商量起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在如今中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风潮下,西医在中国的地位,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竟然还没有一所国立正规西医学校,于是成立一家新学校就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至于地点自然选在了京城。
你要在京城办学校,肯定得找沈隆来商量啊,所以见面之后寒暄一番,教育部门的主管拿出了自己的方案,教育部出一笔钱,把沈隆的医院和学校买下来,然后改组成国立京城专门医科学校,以“促进社会文化,促进文明,减少人们痛苦,用学术来和列强竞争”。
“白先生,我知道这所学校是你的心血,但是如今只能请您忍痛割爱了,实在是京城找不到比您这所学校、医院更适合改造为第一家国立医学专门学校的了!”教育部门的主管不好意思地说道。
“没关系,这也是好事,私人办学文凭是个大问题,要是政府愿意接收这所学校,那毕业的学生就能拿到正轨文凭了,而且还能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把这所学校越办越好!”沈隆倒是坦然接受了这一提议,只是后半句话有些言不由衷,哎,再过一阵儿军阀混战就要开始了,政府的钱全砸在打仗上了,就连北大都出现了经费危机,更何况自己这所学校呢。
不过眼下民国政府刚刚成立,许多人都想做出一番事业来,资金情况也相对宽裕,于是教育部门的主管在评估完沈隆医院、学校的价值之后,照价给钱,将这两家机构收归国有,不过他们这个照价也只是评估了医院、学校的地皮、建筑、设备而已,其它的他们还没这个概念,沈隆倒也不怎么在乎,他的目的只是办学而已。
于是学校改名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医院则更名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学校和医院里原有的员工大多留任,沈隆成了学校的校长和医院的院长,徐定超担任副校长,白玉婷则从学校里离开,专门负责中华医学会京城分会的事情。
这下我算是成了北大医学院的开山祖师爷了,等多年以后怎么也能在学校里混一座雕像,享受到和颜福庆同样的待遇,沈隆美滋滋地想着;不过这也不是他第一次混到雕像,以他在《血色浪漫》世界里对中国计算机事业的贡献,清华肯定会为他立一座,这样沈隆就达成了北大、清华双雕像的成就。
他也无形之中改变了徐定超的命运,原本徐定超在京师大学堂医学馆解散之后就回浙江了,受聘担任两浙师范学堂监督,那时候周树人就在他手下干活,辛亥革命后曾经担任过温州都督,其后因为所乘的轮船在吴淞江口被一艘英国轮船撞沉,夫妻俩同时遇难,终年73岁,而现在自然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嗯,被叫白校长就是舒坦,哪像白老师听起来那么别扭啊!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3章 定县调查
沈隆答应出售学校和医院也不是没有条件的,他向教育部门提出,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成立之后,要有一个专门培养乡村医生的机构,并组建一个关于乡村医疗卫生的研究部门,教育部门也答应了。
所以沈隆在正常工作之余,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这上面,在学校成立完毕,新生们纷纷入学并正常开始上课的时候,沈隆带着自己的学生一起离开京城,前往河北定县,他准备在这里开始自己的实验。
为什么选择定县呢,这是因为在中国公共卫生史上有一个重要名词叫“定县主义”,三十年代,先后毕业于耶鲁大学和普林斯顿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在这里进行平民教育实验,其后两位协和医学博士,让中国人吃上碘盐、解决了大脖子病的姚寻源和“中国公共卫生”之父陈志潜先后来到这里,建立农村公共卫生实习基地,中国农村的公共卫生事业也就此拉开序幕。
沈隆为了纪念他们的成就,所以也将实验地选在了河北定县,这次出来他把白敬业也带上了,白敬业如今已经到了小学毕业的年纪,他此前一直生活在大宅门,虽然沈隆经常带他出去转,让他目睹京城平民的生活,可这那有直接去农村效果好?
定县距离京城有二百多公里,他们先乘坐火车来到保定,然后从保定下车雇马车前往定县,这条路沈隆倒是走熟了的,因为定县就在安国隔壁,这些年他可没少往安国药市跑,一路上沈隆给白敬业和学生们讲着自己在安国药市的各种经历。
两百公里的路程,这要是放到后世,高铁一小时出头就到了,走高速最多也就两个半小时,可如今他们从京城到定县,愣是走了两天多才到。
“这地方可真是够穷的啊?”一名叫慕容武的学生说道,他是魔都人,慕名来到沈隆的学校求学,自小在大城市长大,还真没怎么来过小县城。
“比我老家好多了,这还是县城呢,等到了村里你就真正知道啥叫穷了!”另一名叫袁小燕的学生说道,他出身沂蒙山区,倒是见惯了这种地方。
“今天先在城里找个地方歇一晚,明天起来咱们先去县城的医馆、药店走一走看一看。”沈隆按照提前制定好的计划作出安排,慕容武和袁小燕赶紧找客栈去了,可在仅有两条街道的县城转一圈回来,他们俩都面露难色。
“老师,照我看,您还是先把小师弟送回去吧!我们几个大人倒还好,小师弟恐怕在这种地方待不下去啊!”等到了本县最好的客栈门口,大家伙儿才明白他俩的意思,这地方实在是太穷了,客栈里面卫生条件也不容乐观,白敬业还是个孩子,万一染病那可就糟了。
“不要紧,临走的时候我都备好药了,再说敬业从小跟着我练拳脚,身体好着呢!”沈隆摸了摸白敬业的脑袋,“敬业,你是回去呢,还是和我一起去乡下?”
“我跟爹一起!”还真没白费沈隆这些年的教导,白敬业见了这种地方尽管有些不适,但并没有退缩,就是晚上被跳蚤咬得有些睡不着。
起床之后,他们先到县城的街道上走了走,遇到医馆、药店就进去详细询问一番,沈隆报上自己国立京城医学专门学校校长和京城百草厅白家老号传人的身份,医馆的大夫和药店的掌柜就无话不说了,沈隆能感觉到,似乎后者对这些人更有影响力一些。
想想也是,毕竟这儿挨着安国呢,百草厅可是安国药市最大的主顾,身为医药界人士,谁还能不知道百草厅白家老号的威名?
仗着这个身份,沈隆他们很快就弄清楚了定县的医疗水平,得到的数据不容乐观,县城里只有两位坐堂大夫,而且都没接受过专业的医师教育。
一个是子继父业,身上的医术都是跟着父亲学的,不过从留下的方子看,他父亲的水平很一般,他还不如他父亲呢;另一位则是读书人,早年间考中秀才,可举人却是一次都没有考中,眼见年纪越来越大,家中积蓄日空,于是他就翻看了几本医书,开始给人开药看病了。
这种情况在中国古代倒是一点儿也不少见,但凡是读书人大多都看过一点儿医书,有些胆子大的就试着给自己或者其它人开药了,运气不好的“终学医,有所成,撰一良方,服之,卒”,运气好点的就能靠这个吃饭了。
听他们说起过去的诊治病例,慕容武和袁小燕他们听了眉头紧锁,回去之后就拍了桌子,“这真是草菅人命啊!这样的人也能当医生?他们开出的方子治死了多少人啊!”
这么说吧,要是把这俩人放到后世的医院,保管活不过一星期就被医闹给打死了,看病治死人的事情几乎每月都有。
“不行,我得去和县长说去,这样水平的医生绝对不能再让他们给人看病了!”性格冲动的慕容武说着就要出门。
“回来!你给县长说了,县长把他俩都抓了,那定县的老百姓怎么办?你留在这儿给他们看病么?”沈隆喊住慕容武,“你当定县的老百姓不清楚他们的水平?可他们有选择么?这样的医生已经是定县水平最高的了!剩下的都是些只懂得几个偏方的游医,还不如他们呢!”
慕容武和袁小燕等人都沉默了,整整四十万人的定县,就只有两个完全不合格的医生,定县老百姓的日子简直是太可怜了。
调整好心情之后继续调查,他们甚至去了县政府,找县长索要一些资料,再和满清时候的胥吏聊天,从资料和这些人的口中得到了更多的信息。
这些信息让大家伙儿不寒而栗,尽管他们之前已经在京城郊区做过类似的调查,但定县的情况无疑严重地多,平均死亡率每年达35%,30%的农民在死亡之前,没有得到过任何医药帮助,婴儿死亡率极高,这就是他们面临的现状。
诸天万界神龙系统 第2274章 民国的乡村(2400月票加更)
接下来他们开始调查乡村的情况,得到的数据更让人吃惊,全县四十万人,百分之八十都是文盲,这可不是指后世那些没有经过义务教育的文盲,而是真正连一个字都不认识的睁眼瞎,但凡认识几个字的都不算是文盲。
全县仅有一所中学,学校源于乾隆三年成立的定武书院,1902年由如今的民国临时政府参议谷钟秀等人改为直隶省定州官立中学堂,今年才刚刚改名为定县公立中学,沈隆他们到学校里看了,日后的河北省重点中学、全国百强中学、中国高中教育50强,如今仅有百十号学生,几名老师而已。
整个定县适龄青少年估计得有好几万人,只有百分之一甚至是千分之几的学生才有资格接受中学教育,其中大多都是本地大户人家的子弟,仅有少数才智卓越的贫困学子才能在这里读书,这还只是中学教育,能读大学的就更少了。
这里的公共交通同样可怜,通往乡村的仅有羊肠小道,马车都没办法过去,他们也只能买来几头毛驴,骑着毛驴前往各个村镇调查,慕容武和袁小燕他们学骑毛驴还很是花了一些时间,从毛驴背上摔下来好几回。
白敬业倒是比他们表现得都要好,毕竟他可是沈隆亲手教出来的,身手自然不是这些书生能比的,他们几乎走遍了定县每一个乡村,全县近五百个村庄只有一半有传统的小草药店铺和少数传统医生,至于人均收入更是少得可怜,人均医药费仅有三角银元。
注意,这三角银元还包括了县城那些大户人家和村里地主看病的支出,实际上,绝大多数老百姓生了病,要么硬抗,要么找几个偏方,自己到山上弄点草药来吃,除非是得了重病,他们轻易不会去找医生看病。
沈隆他们选了一个村子作为研究基地,租用了本村地主的房子作为日常生活场所,虽然是地主,但他的房子条件也是相当简陋,夯土的墙壁上面的稻草的屋顶,墙上开着小小的窗户,窗户中间用几根粗木头来防止有人摸进来,挡风挡雨的糊窗户纸是没有的。
屋子里的光线实在是太暗了,他们只能待在堂屋,点油灯的话又会因为房屋狭**仄导致烟气无法散出,不一会儿就把人熏得眼泪直流了,所以他们只能把大门打开,利用这点光亮来进行工作,直到太阳落山才会点起油灯。
“这些天大家也都跑了不少地方了,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敬业,你来做会议记录!”沈隆坐在条凳上,学生们围在他周围,白敬业则拿了个小马扎,掏出钢笔,把笔记本放在小桌上准备记录。
“我先说吧,这里的老百姓实在是太愚昧了,特别是农民,不但缺乏知识,目不识丁,更为严重的是,他们普遍认为读书只是读书人的事,与自己无关,一问起来就说我们这些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他们命贱没有读书的福分,可不读书如何明理?如何掌握科学知识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慕容武说道。
“照我看不读书是因为没钱,不看病也是因为没钱,但凡是有点钱的人家,都会让孩子去读书识字,用租给咱们房子这家地主的话来说就是,孩子读了书,将来起码也能算账,收租子不至于被这些刁民欺瞒。”袁小燕补充道。
“是啊,这里的百姓实在是太穷了,连吃饭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事情,很多人一年到头连饱饭都没吃过几顿,还谈什么读书看病?很多人都是在生死边缘挣扎,求生成了他们最关心甚至是唯一关心的事情。”又一名学生说道。
“从医学角度来看,由于长期缺乏营养、从事重体力劳动,当地老百姓的身体素质都非常差,而且缺乏基本的卫生常识,生死存亡往往付之天命,公共卫生根本谈不上。”一名戴着眼镜的学生说道。
“还有自私自利,我原本以为农民都是很淳朴的,等到了这里我才知道我错了!”慕容武说这话的时候周围想起了几声轻笑,他这个大学生来定县之后可是被骗了好几次,骗他的都是那些看起来老实憨厚的农民。
慕容武脸上一红,不过没有理会他们而是继续说道,“当地百姓多以自己为中心,不能团结,不能合作,缺乏道德陶冶和公民常识,很多同村人就为了一个鸡蛋、几个果子就成了仇人,在村里见了面也不打招呼,有时候甚至还会大打出手!”
“这是因为他们拥有的实在是太少了,一个鸡蛋、几个果子在我们看来根本不值一提,但是对他们来说,却能换到足够家人吃好几顿的盐巴,而这点盐有时候就能决定这家人是不是能多养大一个孩子。”袁小燕叹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