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冠绝新汉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战袍染血
    邓蒙出列,当即说道:臣认为黄秘书监所言差矣,断章取义也,管子言,明君之举其下也,尽知其短长,知其所不能益,若任之以事。贤人之臣其主也,尽其短长与身力之所不至,若量能而授官。陈止乃是贤才,但也要全面了解了他的长处和短处,才好委任职位,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根本就不足以明察,圣上,若是陈止之能,远不止如此,就贸然将他调动,岂非耽误了其人?

    刘岱一听,也觉得有理,点点头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时间太短,确实看不出太多东西,陈卿如今有这许多功绩,说明他也适合这般官职。

    圣上英明。邓蒙嘴里是这么说着,但心里却颇为无奈,忍不住瞪了那黄思一眼。

    本来陈止归属过来,邓蒙就知道是各方妥协的结果,只当是帮着各方一个忙,对陈止之名虽有所知,但期待不高,毕竟身居中枢,天下英才不知道见过多少,陈止当时也就是一新近崛起的后起之秀。

    等见了其人,观其人之气度,始觉异样,想着若真有能,也是意外收获,就试着给了个差事,没想到陈止却交出一份远他期待的答卷,可惜却有人觊觎,等平息了大鸿胪赵珉的威胁,以为能靠着这得利部下,将后面的几个品评都圆满举办,结果黄思这边又闹出事端来了。

    事到如今,他可是舍不得陈止这等人才,而且分明就在自己的锅里,岂能让他人随随便便一句话,就给调走了?

    现在听皇帝之言,总算是放心了一点,但不等他站会队列,又有一人出来了。

    不是张应,又是何人?

    张应如今在朝中的地位,颇为微妙,因为他在尚书台在列卿之中,皆有官职,而且最近和广汉王走的很近,偏偏又被其他列卿制约,所以频有动作,党羽门生时常出面。

    黄思就与他亲近,虽然算不上党羽,但当初入中枢,就是张家举荐,而且和张家关系不浅,所以众人刚才思及前后,才会觉得是有古怪,毕竟最近时日,张应和陈永等人有着纷争,已经近乎是公开的秘密了,张应的人出面保举陈止,怎么想都有问题。

    果不其然,眼看着黄思撑不住场面了,张应居然是亲自下场了。

    但众人想一想,也觉得正常,刚才出面的都是列卿一级,不是同等地位官品的人出来说话,对皇帝的影响力也十分有限。

    圣上,几位上卿所言,皆有其理,杨卿是忠贞体国,借着此事阐述看法,而陈公是要避嫌,这是出于公心,却不该为此阻碍贤才为国出力,至于邓太常,也是为国留才,觉得陈太乐擅于统筹,所以要把人留在太常府,但依臣之见,这三位都有失偏颇,若学他人之能,未必要跟在边上,若要察人之能,莫过于观其治民,睹贤不居其上,方为正道,既然陈太乐有能,又屡立奇功,破格提拔也是应当,臣愿举荐陈止为

    臣也是这般看法也

    张应的话没有说完,忽然又有一个人出列,打断了他的话。

    陈止之能理应由赏,然诸君所言又皆有理,依臣之见,不如折中一番,先给陈止个五品之官,留中枢,察其能,将其人留在洛阳,以学贤,同时亦不授大权,以保朝廷之制,再加以资政之能,以便其施展才能。

    说话的人,赫然是那大鸿胪赵珉,他一边说,一边朝一人看去,面上带笑。

    这折中之法,不如先进五品,以积陈止之格,日后再提拔,也无人置喙,综上所述,我看秘书省就不错。




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茧自缚为哪般
    安静。

    刚才还有些吵闹的朝堂,在这一刻,却突然间落针可闻。

    但在短暂的安静之后,文武百官却又猛然回过神来,然后就都顺着赵珉的目光,齐刷刷的朝一个人看了过去

    秘书监黄思。

    这位秘书省的长官,此时正一脸茫然,似乎没有完全明白赵珉说了什么,兀自在看着后者,眉头紧皱,眼睛里闪过思索之色。

    这是什么意思?事情好像有点不对!

    秘书省之中,有诸多官职,但总主要的就是秘书监,其下是秘书丞和秘书郎,然后就是校书郎令史正字录事儒林郎儒林郎文林郎楷书郎等等,从字面上,就能看出大致的职能,但都不是常置,有时立,有时撤。

    除此之外,秘书省还有一个半独立的部门,就是在宣武帝时期,合并进来的著作省了,有著作郎一人,佐郎八人,但这著作省算是半独立机构,专掌国史。

    华夏重史,所以这著作省其实被各方盯着,乃是史家的自留地,平时连秘书监都不好直接下令,秘书监有事,还得与著作郎商谈,是以这著作郎又被称为大著作。

    不过,黄思思来想去,却是越想越不安了。

    大鸿胪说秘书省不错,但按着他的说法,是让陈止来秘书省做个五品的官,问题是秘书省的五品,只有我这个秘书监的位置,其余者皆不足啊!著作郎和秘书丞秘书郎,那都是六品官位,按着他的说法,难道是让陈止来做秘书监,那我怎么办?

    想到这里,注意到赵珉那不怀好意的目光,他的心里顿时咯噔一声,知道这位怕是记恨上自己了,但心里却很不明白,你说我给张家出头,要调动陈止出去,加以捧杀,那陈止的族叔祖陈永记恨也就罢了,陈止的上司邓蒙不快也能理解,乃至那大司农杨结,思虑最近城中传闻,也能看出一点端倪,因此会出面说情,但你赵珉没事出个什么头啊?

    算起来,在北疆战败的时候,赵珉和张应还算是一个阵营的,怎么说变就变啊?

    不行,可不能让这个问题说下去了。

    一念至此,黄思赶紧驱散杂念,就要开口分说,总不能为了替张家出头,把自己的差事给丢了吧。

    但不等他说话,赵珉就继续道:皇上,其实陈止若是骤升五品,立刻就派往地方为一郡守,虽是破格提拔,但臣以为,以他的才干,也能胜任,但总归有诸多顾虑,正如之前诸位所言,难免会有偏差,不利于陈止为政,而且他确实资历较浅,若去地方难免被人看低,平白多出许多阻碍掣肘,难以施展才华,倒不如先在中枢谋个五品之位,正好也舒缓一下,待得一年半载后,再算上如今的政绩,又有谁能反对?

    他的话,让刘岱不由点头,连陈永杨结邓蒙三人,都微微意动,除了邓蒙之外,余下二人更是轻轻颌首。

    但张应和黄思却是大皱眉头,知道按着赵珉的这等说法,局面对自己等人十分不利,尤其是黄思,更不能任由赵珉多说,原来只是将陈止调动出去,但现在看赵珉的意思,分明是要把自己的位子抢过去,这是要断自己的根啊!

    只是,他还是没有开口的机会,因为陈永忽然又开口了,这位太仆叹了口气,一脸惭愧的对张应道:张尚书刚才说的是啊,老臣真是糊涂了,为了避嫌,险些让皇上错过了一贤才,提拔赏赐,本不该是一家之私,老臣知罪,还望圣上降罪,若陈止真有些许能耐,那就让他去秘书省坐坐也好,那里多藏书,又可资政各司,确实是个合适的地方,只是黄秘书劳苦功高,而且秘书监之位,博学多才之人才可为之,陈止年龄尚小,实在不适合做五品正职,做个佐官,再旁观学,那也就够了。

    众人听他一番话,不少人嘴唇抽动,好不容易才忍住,暗道这老儿无耻,但为政者能走到这个位置,厚黑乃是本职。

    好嘛,刚才侄孙要被派往地方,你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现在一听说是在中枢为官,马上就举贤不避亲了,还来了一招以退为进,若说博学多才,现在洛阳谁人不知陈守一的名号?

    再者说来,赵珉挑秘书监为突破口,也是非常巧妙的,因为这里多书,按着为学的概念,能多读书就可多学,陈止若是入住秘书省,也就符合了前面所言,比跟在列卿身边还要方便学习。

    而且,这个职位其实没有远离列卿,因为皇帝列卿皆可资政问史,配合着陈止前些天帮鸿胪寺整理卷藏的传闻,就连张应都不得不暗叹一声,这个契机找的好。

    更妙的是,这个位置是一个相对而言,利益纠葛较少实权较少的位置,图书管理员嘛,油水不多,在资财的利益上小,但时常能见各方,人脉关系却方便积累,比起地方郡守,肯定是权柄不足,但作为跳板累计资历,却绰绰有余,因为听赵珉的那意思,就是让陈止在这个五品位置上养养望,等世人都接受陈止五品的事实了,郡守自然也方便当了。

    同时,秘书监的这个位置,对赵珉来说也有好处,因为这算是个清闲衙门,偏偏与各个司衙都能接触,没有太多忌讳,以他和陈止的交情今日进言的人情,以后请陈止帮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这些种种,瞬间闪过众人心间,大部分人的心里跟明镜一样,连陈永杨结和邓蒙也是一样。

    陈永自是满意这样的情况,升官谁不愿意?自家族孙升官,就会成为自己的助力,但若是顺着张应的势头而为,肯定不是好事,而赵珉的提议,将坏事变成了好事,正好借势而为,毕竟错过这个村,怕是就没有这个店了。

    你不是说我孙儿有能耐么?不是说应该升官么?既然这样,当太守是当,当秘书监也是当啊!

    还有你黄思,刚才一副为国选贤的架势,现在退位让贤,不也该甘之如饴么?

    这老头暗自偷笑。

    而杨结对这个结果也颇为满意,而且还成功卖了个人情出去,自然不会反对。

    至于邓蒙,自己的从属能官独立出去,固然心中不爽,但看今天这个局面,这估计是较好的结果了,若是坚持不许,就和他的中庸之道不符,再者说来,陈止没有离开京城,就还可以相助自己,而且秘书监这个位置,也是恰到好处的。

    可惜了,太乐署刚有起色,若陈止坐镇下去,那这权威就要融入太乐令职位之中,乃成实权,可陈止若是入了秘书省,依旧执掌几评,那威望就要落在他这人身上,太乐署反倒遗留不多。

    诸评,因为是新起的事物,又是陈止掌管,在短时间内,未来的走向是取决于个人的,若陈止完完整整的在太乐署张罗,最后就可以抵定太乐署对文评等事的权威,但他人一走,却还要依仗其人,等于是脱离了太乐署的框架,未来太乐署纵有召开诸评的权力,但解释权却在陈止身上。

    邓蒙见多识广,在官场沉浮多年,一眼就看出了关键,但也无可奈何,因为他注意到,那位皇帝的表情已经舒展开来了。

    于是他也顺势说道:秘书监劳苦功高,也是时候挪动一下了。表面上是为黄思轻功请功,但他最近哪里有什么功劳?这一挪,怕是要哭出声来。

    张应反而不出声了,他很清楚,当下的局面有点作茧自缚的味道了,而且对方这么多人,自己就一个,不好做的太过,而心里虽然不快,却也不慌。

    但凡事胜负,不在一时,这不过是一次试探罢了,王布那边还有布置,作事总该有后手,而且这次出面,相信也能迷惑他们,以为我技穷矣,正好暗度陈仓。

    他倒是洒脱,顺势退了回去。

    看的黄思眼皮子直跳!

    几位爱卿言之有理啊。刘岱点点头,越想越觉得这个提议好,陈止能为学,还能为政,还能继续做评,同时还能时常让自己咨询,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必须答应下来啊。

    不过,看了看张应的那张臭脸,刘岱还是知道张家的分量的,不好当场表态,让这位重臣不好看,想起皇兄不久前的提议,按照刘出的建议,广汉王为录尚书事,总领尚书台,而那尚书令尚书仆射将交与世家重臣,张应就是人选之一,因此要考虑一下其人的感受。

    所以,想了想,天子心中一动,忽然看向一人,说道:诸卿家所言皆有理,但官员升迁,还要看吏部尚书之意,此事容后再议,且等朕问过吏部尚书之意,过几日再做决定。

    吏部尚书刘恤本来一副神游物外的样子,听到这里一愣,然后不由摇摇头。

    好嘛,你们还记得有我这个吏部尚书啊。

    盖因东海王一系被逐步清除,人事变动频繁,刘恤也是新晋上任,威望不够地位不稳,不好发言,否则安能在旁为官?

    不过,众人此时却都忘记了一人。

    就见最初挑起事端的黄思,站在原地,如丧考妣。



第三百七十九章 一年
    那黄思当时是如何想的?事后可曾否后悔?

    古色古香的桌椅之旁,拥挤着众人,都正迫切的询问着。

    不过,他们之间虽然拥挤,却依旧维持着衣饰的齐整,言行举止之间,也没有乱了分寸,因为他们还有着一层身份

    公卿和士大夫的子弟。

    被他们询问的那人,衣着较为朴素,虽然按着士人的样式剪裁,但质地较糟,即便是一名世家子弟,也是个家道中落的世家子弟。

    他侃侃而谈,从容面对众人,笑道:若想知道黄思如何想,就得知道他为何这么做,他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也是有缘由的。此人家道中落,但少即好学,举孝廉而起,取一小世家庶女为妻,中年时尚郁郁不得志,后与张家长者手谈论道,被其欣赏,得了张家举荐,从此步入中枢,后来得位秘书监,享五品,可观朝上礼,也是其人的仕途巅峰了。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看着面前一双双充斥着渴望之色的眼睛,轻饮一口茶水,才继续道:然人之贪欲一起,便无法抑制,黄思本是寻常官吏,寒门出身的浊官,虽有世家庶女为妻,但家族只是地方小族认命,想着循规蹈矩,如其他寒门子弟一般为官,不求闻达于朝堂,但张家举荐,境遇陡变,因为顶尖豪门的一个念头,他的命运就被更改,心态便不相同,总觉得自己还有更进一步的可能,于是渐渐摒弃了和而不党的行事风格,帮张家出头,这才有了那次朝会上的一幕。

    他说到这里,又停顿下来,但这次却无人催促,不少人表着自己的看法

    原就说嘛,黄思听闻是个中庸之人,所以才能担任秘书监一职,这个官位时常要受人咨问,不可谓不重要,所以多由中正之士担任,但黄思担任之后,时常替江左之人说话,偏偏他还是个北人,原来症结在于此处。

    不错,可惜一年前的那次朝会,他踢到了铁板,赔了夫人又折兵,本来朝会只是商讨与匈奴的和战,他偏要替张家出头,想要捧杀陈秘书,最后却聪明反被聪明误,但我等只是知道在那次朝会的半年后,诸评落下帷幕,陈秘书正式走马上任,为秘书省秘书监,而黄思被调往散骑省为长官,还为五品。

    然而散骑省终究不比秘书省,只能整理门下省的些许文书档案归纳书籍,自宣武时就有衰落趋势,先帝之时,更是无常定职,最终职任闲散,用人渐轻,哪里比得上秘书省,还能为圣上咨政,为列卿问询啊,可惜黄思,最终郁郁。

    众人议论之时,外面又有几人进来,让茶肆中的仆从奉上茶水,然后就习惯性的要找说书人听事,但随即注意到在这堂中一处,聚集了许多人,还有被众人围在中间的那个人,不由来了兴致。

    黄通已经来了?好事,我等也来听之。

    上次说了邓太守守边,击退了宇文鲜卑的小股贼人,我回去之后品味了许久,越觉得黄闻之说,甚精,当为真相。

    不错,不错,如今这百家茶肆,能听黄闻之说,那是别有乐趣啊!

    言罢,这几人也不落座,也不去找说书人了,转身就朝那拥挤的人群走了过去。

    这里正是百家茶肆,聚集在这里的士人,遍及京城各处,触角可以延伸到洛阳各家的公卿世家,其后台东家更是消息灵通,可以将第一手的信息传递过来,让聚集于此的士人知晓品味,而且由于消息迅,帝国各处的变化和潮流,亦可以第一时间,就传递过来,也让这诸多士人品鉴一番。

    久而久之,这里就成了士人汇聚之处,加上新汉对史家子弟颇为宽容,便是国政之事也可议论,于是洛阳内外但凡有一点什么动静,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听闻。

    不过,自从这个黄姓之人抵达之后,情况就有了变化。
1...215216217218219...5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