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女重生记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六月浩雪
陈氏很是担忧地与如惠说道:“三嫂,四奶奶这次叫嚷着要分家?你说,这是不是大伯母的意思?”
如惠没接这话,而是说道:“大哥他们在任上这么多年,每年就送一些土特产回来,银子一分都没见着。可打点的钱,却都从公中出。”
陈氏有些感叹地说道:“是啊!以前觉得大哥大嫂并不是爱财的人,却没想到出去没几年人就变了。”记忆之中,孟广鹏夫妻两人在银钱方面都很大方呢!
如惠轻笑一声道:“大嫂在信里与我说,大哥每年都有送钱回来,最开始是一两百两,三年前他们每年送了两千两银子回来。”
孟广鹏最先在湖南当个县令,后来被调往江宁。江南是富庶之地,油水很足。所以,进账也多了。
陈氏眼睛瞪得溜圆:“这么多年了,大伯母瞒得真紧张。”
说完,陈氏恨恨地说道:“她做出这样的事,竟然还好意思总说你们藏私?”孟苒希的俸禄是交到公中,福利待遇这些他都自己拿着的。孟大夫人知道以后,暗地里不知道嘀咕了多少次。
如惠笑了下说道:“二房跟三房人口越来越多,钱却没上交一份,大伯母早就想分家了。以前有老太爷压着,她不敢提。如今老太爷退下来,她也没了顾忌。”孟苒希每个月的俸禄,其实没多少。各种杂七杂八的福利,比俸禄高多了。正因为如此,孟大夫人心里很不平衡。
二房三房加起来三十多个人,吃穿用度这些就是一笔不小的开始,加上孩子念书的开支。可这两房,除了孟苒希,其他人一分钱都没上交过。
虽然如惠不喜欢孟大夫人,不过在这件事上,倒是可以理解。因为换成是她,也想要分家了。
陈氏也知道这个理,可她还是希望越晚分家越好。分家后,不仅开支大了,很可能还要搬出去。孟广武不在京城,他们娘几个搬出去也不安全。
知道陈氏所担心的,如惠笑道:“你不用担心,就算分家,老太爷跟老夫人也不会让你们母子几人搬走的。”
正说着话,就听到丫鬟说老太爷请如惠去一趟正房。
陈氏闻言,压低声音说道:“若是老太爷让你管家,你可千万别答应呀!”如今管家权,那就是个烫手的山芋。谁接,就得烫着谁的手了。
如惠笑着道:“不用担心,再如何,也轮不到我来管家。”话是这么说,可叫她过去的是孟老太爷,如惠心里也没底。
嫡女重生记 第2209章 铁奎番外(139)
到了上房,见周围都静悄悄的气氛很是凝重,如惠就知道怕刚才发生了什么事。
因为懒,加上孟家也没什么值得她惦记的东西,所以如惠并没让身边的丫鬟刻意与老夫人身边的人接触。所以她并不能在第一时间知道府里发生的事,有时候还需要陈氏与她说。
进了屋,如惠朝着坐在榻上的孟老太爷两人恭敬地福了一个礼。
孟老太爷开门见山地说道:“家里如今乱糟糟的,这个你该知道吧?”对一个小辈,没必要拐弯抹角。
如惠轻轻点了下头。
孟老太爷道:“家里不能没个主事的人,可你祖母年岁大了,总不能让她一把年岁还为你们操持吧!”
如惠又不傻,直接问道:“祖父是想让我接手府里的庶务?”
孟老太爷点了下头。
如惠也没拒绝,只是婉转地说道:“七弟妹他们之所以闹,归根究底还是因公中没钱。祖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太爷要她管家,这个没法拒绝。哪怕退下来,老太爷还是家里的大家长。可让她掏私房贴补公中,那是别想了。
孟老太爷说道:“我已经划了一万两银子到了账上,这钱应该足够府里三个月的开销了。”钱是从哪里来,他并没说。
听到账上有钱,而且只需她管家三个月,如惠一口应下:“祖父,这年关将至事情很多,不知道能不能让五弟妹与我一起料理下庶务。”管家很累,孟府的大大小小的珠子还那么多。人多是非多,更累。
孟老太爷眼皮都没抬:“这些事,你自己看着办吧!”
老夫人等如惠走后,问道:“为什么说让她管三个月家?既老大家的不愿管家中的庶务,就直接交给苒希媳妇好了。”
孟老太爷看着老夫人,说道:“所有的孙媳妇之中,最精明的就是苒希媳妇。你觉得让她一直管着府里的庶务,她会愿意?”想也知道,不可能了。若是敢逼她,以宁氏的性子怕是会带着孩子住回娘家去了。
宁家如日中天,而孟家已经在走下坡路了。宁氏真带了孩子回去,到时候还得苒希赔礼道歉才能将人接回来了。
老夫人道:“那三个月以后呢?”
老太爷说道:“三个月以后,让他们各管各家了。”
老夫人心头一跳,问道:“你要分家?”
见老太爷点了下老夫人立即道:“不行,不能分家。一旦分家,这个家就散了。”
若是可以,老太爷也不想分家。只是,到这一步只能分家了:“老大两口子一心想分家,若是不顺了他们的心思,还不知道会闹腾出什么事来。树大分枝,既他们要分,那就分了吧!”他退下来想安享晚年,可不是整日被这些鸡毛蒜皮的事烦。所以,分家是最好的选择。
话都说到这份上,老夫人也知道分家势在必行了。只是,她还是难过得落下了眼泪:“若是分了家,以后想要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都难了。”
老太爷闻言说道:“这好办,分家后不许他们搬走。必须等我们死后,才能搬出去。”当初跟着进京城的时候,就考虑到孙儿众多。所以老太爷买了一栋五进的大宅子。所以,哪怕孟家人口多,如今也还住得下。
老夫人有些迟疑:“就怕他们不乐意。”
“谁敢不同意,我就一分钱也不给他。”连这么点要求不答应,这样的不孝顺子孙不要也罢了。
老夫人这才点头。
陈氏听到老太爷划了一万两银子到账上,说道:“看来,老太爷跟老夫人的私房还是很厚。”
如惠笑了下道:“老太爷什么人?大伯跟大伯母做的那些事,他能不知道。”就算不能全知道,也知道大半了。
既知道孟大老爷夫妻两人的本性,老太爷自然是要留几个心眼了。否则,怎么安享晚年了。
如惠让陈氏管着针线房跟茶水房的事,其他的她自己料理。
跟孟四奶奶管家束手束脚按照旧例不一样,如惠一上来就重新立了规矩。那就是十天对一次账,不像以前一个月对次账。
十日以后,如惠将厨房里负责采买的管事崔妈妈叫了过来。之后,府里的人都知道如惠革了崔妈妈的差事,然后换上自己的陪房负责厨房的一应事务。
陈氏知道以后,有些担心地说道:“三嫂,崔妈妈怎么也是大伯母的心腹。你这样将人换了,大伯母一定会很生气的?”
“生气?五文钱一个鸡蛋不说,还一买就是二十斤。可我们一家五口,连鸡蛋壳都没见到过。我不换了她,这一万两银子腊月都可能熬不过。”平常鸡蛋是一文钱两个,冬天鸡蛋少价格是比往常贵。可再贵,也没有涨了十倍这般恐怖。
她又不是十指不沾阳水的千金大小姐,相反,她对物价非常了解。
如惠在安阳侯时也管家的,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可安阳侯府负责采买的管事也捞,只是他们买东西会跟卖家杀价然后又以市场价来报账。中间的差价,就进了他们的腰包。对此,如惠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可这个崔妈妈,胃口太大了。
陈氏说道:“话是这么说,就怕大伯母不会善罢甘休。”
哼了一声,如惠说道:“以前我不跟她计较,是想着她是我们的长辈。可若是她敢找我麻烦,我也不怕她。”自从知道孟大夫人将孟广鹏送回的银子瞒下后,她对孟大夫人就再没敬意了。
麦穗在外扬声说道:“奶奶,四奶奶过来了。”自如惠掌家以后,麦穗也随之水涨船高。不过,作为如惠的心腹,她也知道孟家要不了多久就会分家了。所以,她对众人的态度还是一样。这样,反而更得人敬重。
孟四奶奶进来就看见两人,估计打趣道:“我管家的时候,整天累了个半死。却没想到,三嫂跟弟妹这般悠闲。”她管家可不是累得要死,而是焦头烂额。
如惠笑着道:“四弟妹这么个大忙人,怎么有时间来我这?”
孟四奶奶苦笑道:“也不瞒着三嫂,是我婆婆想见你,就让我来请你。”
想也知道,定然是为了崔妈妈的事了。其实她也不喜欢崔妈妈,只是那是孟大夫人的心腹之一。再讨厌,也不敢流露出来。见如惠将她的差事革了,孟四奶奶心里还是很高兴的。
如惠笑了下,这是想为崔妈妈兴师问罪了。不过,她可不怕。
到了门口,孟四奶奶没跟着进去而是站在门口等着。没多久她听到如惠的大声叫着大夫,赶紧跑了进去。
见到孟大夫人倒在床上人事不省,孟四奶奶大急:“四嫂,我婆婆怎么了?”
“大伯母是听到崔妈妈贪了公中几千两银子,一气之下就晕过去了。”说完,如惠很是懊恼地说道:“早知道,我就不跟大伯母说这事了。”
孟四奶奶一脸惊骇地问道:“你说崔妈妈贪了几千两银子?”她的嫁妆,也只这么四千多两银子。
如惠嗯了一声道:“崔妈妈将采买的东西报了双倍甚至数倍的价格,十多年下来,估计有大几千两银子了。”
顿了下,如惠又道:“就我所知,她小儿子名下不仅有房子,还有个小铺子跟六十亩地。”奴才是不能有私产的。不过崔妈妈的小儿子六岁那年得了恩典,放了奴籍。既是良民的身份,也就能有自己的财产了。
孟四奶奶咬牙切齿地说道:“这个狗奴才,该千刀万剐了。”她知道崔妈妈采买时捞了好处,却没想到竟然贪了那么多。
如惠笑了下说道:“她到底是大伯母的陪房,该如何处置得由大伯母决定。”她只要让孟府的人知道崔妈妈贪墨了一大笔钱就行。至于贪墨的钱以及如何处置崔妈妈,她可不想管。
大夫来之前,孟大夫人就幽幽地醒了过来。一见到如惠,孟大夫人道:“你怎么还在这里?”
“既大伯母不想看到我,那我就先回去。”说完,如惠就施施然地走了。
傍晚的时候,麦穗与如惠说道:“三奶奶,大夫人派人查抄了崔妈妈的房子。据说,抄出三百多两银子来。”
“大伯母怎么处置的崔婆子?”
麦穗摇头道:“崔婆子一家都被发卖了,而且是分开卖的。”崔婆子除了小儿子,丈夫跟儿子以及女儿都在孟府当差。这一卖,一家人再没有团聚的可能了。
如惠笑了下。
崔妈妈的事一出,府里的其他管事瞬间都变成鹌鹑,老实得不行。府里的下人,也没谁再敢偷奸耍滑。孟府的风气,好了很多。
这日孟苒希与如惠说道:“今日祖母跟我说希望你能一直管着府里的庶务,被我拒了。我跟祖母说等大伯母病好了,你就会将管家权交还还给大伯母。”管家受累不说,还得落大房的埋怨,何苦来哉。
如惠笑着道:“大伯母就算病好了,分家之前祖父也不会让她管家的。不过也没事,受累也就这两个月了。”
“惠儿,瞧着祖母的意思怕是分家,我们也不能搬出去了。”其实孟苒希也想搬出去自立门户的,这样更只有。可若是老太爷跟老夫人不同意他们搬走,他也只能妥协。他有今天,都是靠的两位老人。
如惠笑了下说道:“这些事,等分家以后再说吧!”
嫡女重生记 第2210章 铁奎番外(140)
年前,孟三老爷跟周氏回京。两人是接到老头子的信,才从老家赶回来的。至于孟广鹏这一辈,并没有叫回来。
三年不见,如惠觉得周氏变了很多。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衣服也换成大红色等亮丽的颜色,不像之前都是鸦青紫檀这类暮气沉沉的颜色。
如惠看到她这样,心想着果然还是需要换个环境。这不,周氏就从过往的阴影之中走了出来。
因为孟尚书退下来,府里接到的帖子少了,应酬自然也就减少了。同样,这部分的开支也就节省下来了。到出元宵,账面上还有两千多两银子。
出完元宵,孟老太爷就将孟大老爷跟孟苒希等各房的主事人叫到上院去。
诗茵姐弟三人都睡下了,孟苒希才回来。神色,有些不大好看。
如惠问道:“怎么?可是有什么不顺的?”这次老太爷叫他们过去,应该只是说分家的事,具体的估计没那么快。论理,应该不会起争执的。
“没有,很顺利,大伯跟三叔都同意分家。只是,我心里堵得慌。”总是盼着分家,可真到这一步心情却又异常的沉重。
如惠宽慰了两句后问道:“老太爷可有说分家以后的事?”老夫人那般喜欢热闹,怕是不会舍得让他们都搬出去。
嗯了一声,孟苒希道:“老太爷的意思是先分家,等他们二老仙逝以后,我们再搬出去。不过分家以后,各房就各管各的了。”老夫人喜欢热闹,若是都走了怕会受不了。
“老人家最怕离别了,分产不分家,这样也挺好的。”她是想搬出去,不过孟苒希肯定不愿了。毕竟他是孟老太爷夫妻养大的,对两位老人的感情很深厚。
见如惠没说要搬出去,孟苒希松了一口气。他可是很清楚,如惠很不喜大房一直想搬出去过。
住到外面独门独户自然好,只是他舍不得老太爷跟老夫人。
出了正月,孟家将所有人都叫了过去。如惠,也跟着去了。
孟尚书让大管家将府里的产业都念了一遍,说道:“这座宅子跟祭田都是作为祖产,不分。其他的产业老大得七成,剩下的二房跟三房平分。”
老头子对三个儿子一视同仁,并没有偏重谁。这产业,分得也很公正。不过孟家并不是豪富人家,产业有限,二房跟三房除了分到一栋宅子跟一个铺子以及五百亩良田外,还有六千两银子。
看起来不少,可二房跟三房子嗣都很多。平分到每个人头上,很少了。而这,也是如惠不愿去争的原因。与其费心思去谋算家里的产业,还不如将心思花在生意上,这样赚得更多了。
孟三老爷跟孟苒希对此没有意见,所以分家也算顺畅。
不过,孟苒希并没有拿着房契跟地契去过户,而是找着孟尚书说他要让二房也分了。
二房没有长辈,只有兄弟三人了。可因为当年的事,孟苒希从没给过桂姨娘与孟广书兄弟两一个好脸色。哪怕到现在,他都没有改变态度。所以孟家分家了,他也迫不及待地想甩掉孟广书两家人。
孟尚书一直都不喜欢孟广书兄弟两人。如今二房没有长辈,孟苒希要分家也没什么不对的。孟尚书点头道:“你想分就分吧!”孟苒希已经历练出来,许多事不用多说,他也知道如何做了。
得了孟尚书的首肯,回去后孟苒希就叫来了孟广书两兄弟,与他们说了分家的事。
孟苒希说道:“今日分家,二房分到什么产业你们也清楚。现在,我们就将这些东西分了吧!”
孟广书说道:“三哥,能不能不分?”分家了,一切就都要靠自己了。
家族没倾注任何资源在他们两兄弟身上,导致孟广书到现在也只是个秀才。而他弟弟孟广宏,到现在还是白身一个。
孟广书十八岁再一次落榜后,自觉再考下去也没什么结果,所以他去求了老夫人。
老夫人最是心软,看在早逝的次子份上,与孟尚书说了这事。没多久,孟广书就在应天府衙门做着抄文书的书吏。做了这些年,也升了一级。
越是在衙门呆,越知道这里面的水有多深。若是没点背景,被说在衙门混得开,就是手上的差事都很难保得住。
孟苒希看了一眼他,说道:“父母不在,就剩我们三个。如今我们都已经成家,住一块多生事端。”他可不可能愿意养着孟广书兄弟两家。
孟广宏怪声怪气地说道:“哥,你求他干吗?他早就想让我们滚蛋,现在有了机会哪还会错过。”
孟苒希压根不搭理孟广宏,朝着孟广书说道:“这些产业,我得七成,给你们三成。房子跟铺子这些都已经作价,你看你们想要什么?”
孟广书听到这话,抬头看着孟苒希。大明朝重嫡轻庶,所以很多家族在庶子成家后给一笔安家费就打发了。像韩国公府,就是这么做的。孟苒希将所得的产业,分三成给他们兄弟,是吃亏的。
结果不等他开口,孟广宏却说道:“三哥若是真的大方,就该将这些产业平分。反正三嫂有钱,不差这点。可我们兄弟以后,却是要靠这些产业过活。”
孟广书脸都黑了:“你给我闭嘴。”
孟苒希眼神都不给孟广宏一个,只是朝着孟广书说道:“你们回去考虑下,考虑好了再来回复我。”
孟广书点头道:“好。”说完,将孟广宏给拽了出去。
如惠在里屋,将三人的对话都听得一清二楚。等两兄弟离开后,如惠走出来说道:“别生气了,说起来孟广书也算是个明白人。”至于孟广宏,压根没被她放在眼里。到现在都认不清自己的地位,以后没了孟家的庇护迟早是要摔跟头的。
“我没生气。”跟他们生气,犯不着。若不是为名声着想,他是一分银子都不想给孟广宏。
就算没生气,孟苒希这会心情也不好。如惠为了哄他高兴,说道:“好久没去福运酒楼吃饭了,明日出门去八宝鸭跟酱猪蹄!”
孟苒希摇头道:“刚分完家,不合适。你想吃的话,我明日去买两只带回来。”
如惠抿嘴笑:“两只哪够?团哥儿一个人就能吃掉一只了。”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虽然团哥儿不到十岁,但这饭量却不小。
说起儿女,孟苒希的心情瞬间就好了:“那就买四只。”话说这酱猪蹄真是好贵,四只的话得去掉大半个月俸禄了。不过如今分家,他买什么都不再有顾忌了。
孟苒希说话算话,第二日他回来就带了四只酱猪蹄,团哥儿见了欢喜得露出了一口白牙。
就在这个时候,丫鬟回禀说孟广书兄弟两人来了。
如惠将几个孩子带进里屋去了。
孟苒希看着两兄弟脸上都挂着彩,倒是有些诧异。很明显,昨日回去以后两人肯定干了一架。
“决定要什么了?”
孟广书说道:“三哥,我想要宅子,外加一百亩良田。三哥,差的我补钱给你。”
为了避免麻烦,孟尚书将要分的产业都估了价的。二房分到的产业跟银子,合起来差不多两万两。这样算,孟广书两兄弟每个人只能得三千两银子。而那三进的宅子加上一百亩水田,作价合起来四千七百两。
孟广书要宅子跟田产的原因很简单,有了宅子落脚的地方就有了。而且那宅子地段好,又大,以后有了儿孙也住得开。而田产旱涝保收,郊外的水田有钱都买不到的。
孟苒希问了孟广宏:“你呢?”
“我要铺子,外加一百亩水田。差的钱,我补给你。”
孟苒希点了下头,说道:“可以。明早你们将差价给我,我与你们一起到衙门将产业过户。”
其实这样分家,他是吃了大亏的。只是走官场的人最重要的是名声,他想在仕途走得远,就不能因千八百两银子背负一个苛待庶弟的名头。
如惠问了孟苒希:“他们真能拿得出这么大笔的钱来吗?”
孟苒希道:“不知道。应该能,若拿不出来,宅子跟铺子自然也不会给他们了。”如惠陪嫁里有一栋五进的宅子,那宅子不仅大建得还很古雅,很得孟苒希的喜欢。另外,那宅子离衙门也近。所以孟广书要宅子,他才想也不想就答应了。
第二天一大早,孟广书兄弟两人一人捧着一匣子的金锭子给了孟苒希。
确认金子是真的,数量也没错,孟苒希就带了他们去衙门办理过户。
看着这些金锭子,如惠都有些感慨道:“桂姨娘真是深藏不露呀!”要知道这些年桂姨娘在府里那是出了名的节俭,穿的衣裳洗得发白了都舍不得扔掉。却没想到,手头竟然握了这么大笔的银子。
麦穗说道:“是呢!这些年,她还拿了自己绣的绣品出去卖呢!我也以为,她是真的手头拮据呢!”
如惠笑了下道:“若不是如此,这些金子她也保不住了。”也幸亏孟二老爷早死了,若不然有孟二老爷撑腰,凭桂姨娘这份能耐她在孟家的日子哪能这般舒坦。
ps:下午没人带孩子,直到他爸爸下班回来才开始写。让大家等,很抱歉。
嫡女重生记 第2211章 铁奎番外(141)
孟家二房分家如此顺畅,让陈氏很是羡慕,她都希望三房也分家。
如惠笑着道:“这个你就别想了。我们能分家,是因为公婆都不在了。”公婆没有,丈夫跟两个庶弟中间隔着太多的恩怨。所以,分早些家对大家都好。
陈氏也只是想想了:“我知道。洪姨娘又怀上了,以我公爹对她的喜爱,怎么可能现在分家。”要现在分家,孟广武占了大头。而洪姨娘以后生的孩子,分不到半文钱了。以三老爷对洪姨娘的喜爱,只要他活着,就不会分家了。
如惠轻笑道:“所以,还是自己赚的钱才靠得住。”
产业全都落到孟三老爷手中,她也没那个本事弄出来了。所以,陈氏一不多想:“也只能这般想了。对了,三嫂,公中分给我们三房的人太多了,我准备放出去一批。”下人够用就好,她可没那么多钱养闲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