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颂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圣诞稻草人
王凯跟着拱手道:“回上官,是寇公向官家推举的卑职。”
寇季闻言缓缓点头。
赵祯和寇准都知道他此去西北,无人可用,所以都想尽了办法,将他们还看得过眼的人,派遣给了他。
之所以说是看得过眼,而不是看重。
那是因为,在朝堂之上,但凡能被赵祯和寇准二人看重的,无一都成了朝中重臣。
而不是像他们两个现在这样,官职低微。
寇季深知这二人的才能,却没有表露出特别欣喜的神色,他对二人淡淡道:“既然是官家和我祖父钦点的人,那就跟着我一起去西北吧。”
二人闻言,齐齐拱手。
寇季吩咐陆铭去传令,让押送辎重的仆人们准备启程。
刚刚准备动身,就看到了七八个书生,背着行囊,从文昌学馆的方向而来。
他们到了寇府别院门口以后,不等寇季询问,就主动自我介绍。
“学生等人奉山长之令,随您往西北一行。”
书生们主动施礼道。
寇季缓缓点头,将他们派遣给了陆铭,让陆铭给他们安排了一些事情,让他们去做。
一切准备就绪以后,寇季带着人离开了寇府别院,抵达了瑞圣园边上的官道上。
等寇季一行到了官道上的时候,就看到了黑压压的一群人。
有身披着朝廷配发的盔甲的青塘人,也有不少宋人。
青塘人在刘亨引领下,独居在大道旁边。
宋人们则凑在一团,守在一辆马车边上。
他们无一例外,皆披甲持刃。
马车里坐着的是杨家老太君,马车外的披甲之人,有杨府的部曲,也有朝廷委派的三衙的先锋将军。
寇季领着人到了大道上,先到了杨家老太君的马车前,向杨家老太君施礼问安。
“老太君安好?”
马车里的杨家老太君掀开了马车车帘,对寇季道:“老身一切安好,寇小子不必挂怀。”
寇季见杨家老太君声音洪亮,身子骨没有什么病痛,便放下了心。
一位八旬的老妇人,要舟车劳顿的赶去西北,十分危险。
若是她身体有碍,那在路上颠簸一路,恐怕会有性命之忧。
杨家老太君若是在行军的途中出事,那寇季可就没有颜面再去见杨文广了。
寇季一行人在官道上等了许久,陈琳带着一帮子宦官,将天子剑和钦差仪仗,给寇季送了过来。
寇季拿到了天子剑、钦差仪仗,便下令启程。
此次离京,寇季十分低调,没有让任何人相送,自然也没有送行的场面。
寇季一行人就这么悄无声息的离开了汴京城。
一路北行,过关过寨。
行了数日。
到了晋州。
碰见了前往汴京城送急报的八百里加急。
寇季动用天子剑,拦下了八百里加急。
赵祯、王曾等人,已经将西北的事情,全权交给了他处理,所以这急报送到汴京城,还是被他拦下,效过都是一样的。
送到了汴京城,汴京城还得派人将消息再送过来,过于麻烦,还要耽误时间。
寇季拦下了急报,阅读了一番后,脸色十分难看。
急报上说,折惟忠死于麟州城内。
死后骨骸坐镇在麟州城城墙上多日,麟州城将士们都以为他还活着,所以拼命跟辽人撕杀,挡住了辽人两次进攻。
可纸包不住火。
折惟忠身死的事情,还是被辽人察觉了。
辽人发现,麟州城内的兵力,一直在削减,可麟州城内兵马抵御他们的布防,却一直没有变化。
辽人不惜一切代价,猛攻了一次麟州城。
麟州城兵力被消耗了不少,在辽人的猛攻下,变得岌岌可危。
麟州城守将不得不去请示折惟忠,折惟忠的亲兵拦在城门楼子前,不让他们进去。
麟州城守将为了保住麟州城,不得不率兵闯进了城门楼子,才发现了死在城门楼子里的折惟忠。
由于麟州城守将,是带着兵马冲进去的,所以消息根本控制不住。
折惟忠身死的消息,一瞬间便传到了麟州城的将士们耳中。
一时间。
麟州城内哭声一片。
辽人听到了哭声,就知道了他们的计谋已经得逞,折惟忠已死。
辽人疯狂的攻打麟州城。
辽人原以为麟州城的将士们,在得知了折惟忠死后,一定会失去斗志。
却没料到,折惟忠至死也要守住麟州城的决心,激起了将士们拼死的斗志。
将士们红着眼,不顾自身性命,跟辽人展开了血拼。
硬生生的用他们的人命,将辽人挡在了麟州城外。
辽人见此,暗中调回了攻打银州的五万精兵,再次猛攻麟州城。
麟州城兵力有限,纵然将士们拼命的撕杀,也没有挡得住辽人。
麟州告破。
麟州城守军、保德军,无一生还。
他们最终战到了一兵一卒不剩。
无人退、无人逃。
麟州城内,忠魂遍地,尸骸遍野。
但他们没有白死,他们用他们的身躯,拼死了四万辽军精锐。
要知道,在这个时期,战损达到万数以上,唯有那些数十万兵马作战的大战场,才会出现。
麟州守军和保德军,拼死了四万辽军精锐,他们经历的战事有多惨烈,可以想象。
麟州告破,大宋的门户算是被打开了。
辽人攻破了麟州以后,马不停蹄的横扫麟州附近的城池,如今正在攻打保德。
保德军虽然在麟州战场上全军赴死,但是保德军的死,激起了西北地各处厢军的斗志,清边军和火山军整合的清山军,在辽人攻破了麟州以后,放弃了他们固守的城池,赶到了保德驰援,跟辽人在保德酣战。
清山军并非禁军,军备极差,战斗力也低。
可他们仍旧将辽人抵挡在了保德之外。
只不过清山军兵力有限,恐怕抵御不了辽人多久。
寇季在看完了急报以后,深吸了一口气,立马召见了王凯。
王凯被唤入到了寇季所在的驿站厢房以后,心里十分疑惑。
不明白寇季为何突然召见他。
寇季见到了王凯,没有卖关子,而是开门见山的道:“王凯,麟州告破,辽人的兵马已经杀到了保德,保德军在麟州全军覆没,清山军赶到了保德,正在保德城跟辽人酣战。
只是清山军兵力有限,所以不可能抵御辽人很久。
而且辽人很有可能会在攻打保德的同时,分兵别处。
所以我命你拿着我的箭令,赶往佳县,调动屯驻在佳县的晋宁军北上,汇同清山军,一起抵挡辽人。
务必要将辽人挡在黄河以北。”
王凯听到了寇季的话,一脸惊愕,他嘴皮子有些哆嗦的道:“上……上官……您……您让卑职去调遣晋宁郡,率领晋宁军北上,抵御辽人?
不是去晋宁军传令?”
寇季盯着王凯,质问道:“有问题?”
王凯深吸了一口气,快速的道:“您若是让卑职去晋宁军传令,那就只是传令。您让卑职率领晋宁军北上,卑职就有权插手晋宁军的兵事。”
寇季沉声道:“我没有让你去插手晋宁军的兵事,我是让你直接接手晋宁军的指挥。”
王凯闻言,激动的浑身都在颤抖。
第0632章 眼泪早就流干了……
寇季已经将话说的很明白了,可是王凯却不敢相信,他颤抖着道:“真的吗?”
“真的……”
“真的是真的?”
“真的是真的!”
寇季见王凯还有开口的意思,就阴沉着脸道:“你去不去,不去我换别人了。”
王凯闻言,赶忙摇头。
王凯迫不及待的开口道:“卑职去,但是晋宁军有主将,官职比卑职高,卑职去接受晋宁军的指挥,会不会跟他产生冲突?”
寇季冷着脸道:“麟州告破,临近麟州的清山军,尚且知道为朝廷、为百姓效死力,可临近麟州的晋宁军,直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单凭这一点,我就有权罢免了他。”
“可没有朝廷的调令……”
“什么都需要朝廷的调令?朝廷的调令若是能及时送到,辽人还能攻破麟州?无朝廷调令,擅自调动兵马离境,确实是大罪。但是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就像是清山军主将,在朝廷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朝廷即便要降罪,也会酌情处置。
晋宁军主将死守着朝廷的规矩,无令不得擅自出击,这没做错。
可身为我大宋武臣,眼见国土沦丧,有能力挽救,却为了惜身,坐视辽人在我大宋疆土上肆虐,其罪一也。
但凡我大宋镇边武臣,皆有守土之责,他坐视边关沦丧,却没有挺身而出,其罪二也。
两罪并罚,我斩了他都不在话下,更何况是罢免他。”
寇季的语气十分的霸道。
王凯盯着寇季一个劲的发愣,汴京城里一直在盛传,寇季是一个十分霸道的人,特别是出了汴京城以后。
王凯不太相信,因为寇季在汴京城里很少霸道形事,看着不像是一个霸道的人。
可今日听到寇季这番话,王凯信了。
一军主将,五品官,寇季说罢免就罢免,眼睛都不眨一下。
寇季见王凯有些愣神,皱眉道:“你若如此瞻前顾后,那佳县你就别去了,我另派他人。”
王凯听到这话,顿时慌了。
他是有才之人,有抱负之人,迫切的需要一个机会证明自己,迫切的需要一个机会恢复祖辈的荣光。
他少年时做事荒唐,那是因为他曾祖父去世的早,他祖父、他爹,皆没有什么大成就,所以到了他这一代,除了万贯家财以外,没什么仕途的余荫给他留下。
所以他纵然有才,也没办法出仕,因为没人推举他。
纵然有抱负,也没办法施展。
所以他整日里纵马狂奔,踩踏民田,结交狐朋狗友,酗酒为乐。
寇准在出镇永兴军的时候,见他不凡,又知道他祖上乃是大宋开国大将,所以就向朝廷推举了他。
他以为机会来了,当即改头换面,入了仕途以后,一直兢兢业业的做事。
可他在朝中任职多年,朝廷也没有用他。
他每日里一直都跟着其他将门的纨绔子弟,在朝廷为纨绔子弟们专门设立的三班奉职,混迹了几年以后,又被调到了朝廷为纨绔子弟特设的另一个左右殿直奉职。
他混迹了多年,終于明白了,朝廷压根就没有重用他的心思。
朝廷不过是看在他祖辈功勋的份上,给了他一个混吃等死的职位,让他混一个富贵而已。
转眼间,他便三十了。
他都有些心灰意冷了。
却没料到,寇准再次推举了他。
让他跟着寇季北上。
他以为寇准让他跟着寇季,不过是保护寇季安全而已,却没料到,寇季一开口,就给了他一个机会。
一个他期盼已久的机会。
一个他从懂事起,就一直等待的机会。
王凯盯着寇季,掷地有声的道:“卑职此去,一定会接掌晋宁军的兵事,一定会带着晋宁军,将辽人挡在黄河以北。
若是卑职完不成上官交代的差事,卑职愿提头来见。
在卑职赶往佳县前,卑职想请上官给卑职一道箭令。”
寇季眯着眼,盯着王凯,一言不发。
王凯愣了愣,不知道寇季的心思,心里有些打鼓。
寇季突然开口,道:“好!很好,你有这种心思,我很欣慰。你要什么箭令?”
王凯长出了一口气,果断道:“请上官赐给卑职斩杀晋宁军主将的箭令,若卑职此去佳县,接掌晋宁军,晋宁军主将阻拦,卑职就斩了他。”
寇季二话没说,回身从背后的签筒里,抽出了一支金底红字的箭令,递给了王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