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春闺秘录:厂公太撩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平白兄

    ——松江府绝大部分官员都淹死了,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暂时无从得知。

    但是死去的人就有江南卫副将邢铭,事情就变得扑朔迷离了。

    没有实际的证据,沈醉山自然不能将这个异常上禀朝廷,但是却可以向汪印说出这种猜测。

    如今沈醉山继续在松江府查探,至于皇上和朝廷的反应……现在谁都无从得知。

    汪印将书信递给叶绥,边说道:“阿宁,你看看,松江府这个灾情,你觉得沈醉山的猜测可对”

    这种有关大灾难的猜测,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其实有着巨大的风险,沈醉山之所以送信给他,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沈家与叶家三房交好。

    阿宁最亲密的闺阁好友,便是沈醉山的女儿沈文惠。

    就算没有沈醉山这封书信,汪印都对松江府这场灾难存疑,现在只是更作实而已。

    叶绥接过书信细看,好一会儿才道:“沈叔既然写了信,那就代表着他也不相信这是一场天灾。问题在于,你觉得沈肃这么做,是在杀人灭口吗用这么大的阵仗”

    邢铭和那么多士兵都死了,如果从彭城之战来看,沈肃明显是在杀人灭口,顺便掩饰在彭城之中死去的那些士兵数量,但是真的要做出一场这么大的灾难绝非易事,也不可能完全不留痕迹。

    如果沈肃要将邢铭灭口的话,有太多太多省事又隐秘的办法,何必要用这么一场大灾难

    死了那么多官员士兵百姓,事情就更加难以收拾了。她都可以想到沈肃是杀人灭口,皇上和朝官没有想到

    做到了沈肃这个位置,还是打过仗用过兵的人,会不知道这场灾难的严重

    就算不是为了彭城之战的后续,这么大的灾难,皇上必定会派人仔细查探、必定会有许多官员为此承担责任,真相就难以隐瞒。

    尤其是沈肃还请罪辞官了,沈肃参与了彭城之战,就是所求甚大,现在请罪辞官是为了自保,这勉强能说得过去,但是叶绥始终还是觉得,如果只是为了杀人灭口,沈肃未免做得太多了。

    汪印点点头,赞同叶绥的说法,他觉得这场灾难的违和感就在这里:

    沈肃做得太多了,而且完全没有好处。

    如果沈肃真的想脱身,那么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将邢铭送至京兆、以证清白——沈肃必定有钳制邢铭说辞的办法。

    尽管谁都知道,邢铭是沈肃的心腹亲信,其所做的事情沈肃不可能不知道,但是明面上就是如此,若是有人担保,沈肃未尝没有全身而退的可能。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献计
    在紫宸殿中跪着的人,是兵部尚书秦均安。

    秦均安先前已经被永昭帝勒令在家养病,无病而养,与夺职无异,只是现在还没有合适的兵部尚书人选,他还在其位而已。

    这样一个已经等同夺职的兵部尚书,为何会跪在紫宸殿这里呢

    只听得秦均安这样禀道:“皇上,臣先前在知道彭城之战后,就立刻秘密派了斥候前去江南卫查探,因为此事兵部其他官员并不知道,故而臣一定要进宫禀告皇上。”

    他抬头看了看永昭帝,继续说道:“皇上,斥候查探得已经很清楚了。沈肃一直与东宫有所联系,在彭城之战之后,沈肃继续接到了东宫的指令。证据都在上面了,请皇上细看。”

    说罢,他便地下了头,恭敬地等待着永昭帝的指令。

    他之所以还能进宫面圣,所凭借的就是还有兵部尚书之名,以及这些斥候从江南卫送回来的情报。

    对于秦均安这个人,在得知其与太子过从甚密之后,永昭帝就已经厌弃了。

    ——他当然不是听信了汪印的话语,而是听了皇家暗卫的汇报。

    在他昏迷期间,朝中五品以上大臣的表现,都被皇家暗卫一一记录下来,也送到了永昭帝跟前。

    秦均安过去做了什么,是不是站在太子那一边,永昭帝当然清楚。

    但是现在秦均安却呈上了这样的密报,指沈肃与太子一直有秘密往来,更是指沈肃是受了太子指使才参与彭城之战,那就是直指这些事情都与太子有关。

    暂且不论这些密报是否确凿,秦均安会有呈送这个密报举动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那就是在表明其绝不是站在太子那一边的。

    秦均安如此表态,是为了撇清,那么这些密报的真实性有多少呢

    永昭帝看了秦均安一眼,枯瘦的脸容上满是平静,看不出喜怒来。

    此刻低着头的秦均安,胸口剧烈起伏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不知道这些密报是不是有用,但是他必须要这么做,现在江南道正是最动乱的时候,这也是他唯一的机会。

    想到杨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有所解
    秦均安说话的时候,压根就不敢抬头,正忐忑不安地等待着永昭帝的反应,额头都渗出汗水。

    这是他孤注一掷,他能不能翻身,就靠这一次了,皇上会怎么看呢

    永昭帝则打量着他,嘴唇抿着,并没有说话。

    裘恩垂首站在永昭帝身后,态度一如往日那般顺从恭敬,整个人都没有什么存在感。

    在听到秦均安说出的办法后,他搭在臂上的拂尘轻轻颤了一下,幸好殿中另外两个人都没有注意到他。

    这个时候,秦均安还能出现在紫宸殿这里,这本就是一件奇怪的事,更奇怪的是,其所说的还是沈肃与太子的关系。

    ——现在最紧急的那场江南道水灾,竟然成为了秦均安所利用的工具。

    这个事情,得尽快让厂公知道才是。

    很快,汪印便接到了裘恩从宫中送出来的消息,其时他正询问着叶绥有关江南道水灾的情况,便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她。

    “秦均安此计,一是坐实了太子与彭城之战有关,二是撇清了自己与太子的关系,此计不错。只是,沈肃会上钩吗”叶绥这样说道。

    她相信自己所想的,不管是汪印还是宫中的永昭帝,都能想到。

    问题是,此计真的能成吗皇上为何会接纳秦均安的献策

    要知道,皇上既然已经勒令秦均安在家养病,就是因为秦均安的种种举动已经失了帝心,既如此,皇上又怎么会因为其一番说辞而改变看法

    汪印喝了一口茶,淡淡说道:“秦均安背后有人指点,沈肃很有可能会上钩。至于皇上……皇上压根就信任秦均安,之所以会赞成,不过是要一个明面的理由。”

    一个杀了沈肃和废了太子的确凿理由。

    从彭城之战事败开始,从邢铭露面那一刻开始,沈肃的下场已经注定了,皇上不会容忍一个在国朝内兴兵的大将军,更不会容忍一个有贰心的大将军。

    不管是江南卫士兵出现在彭城,还是江南卫为南库驽床掩护,还是沈肃与太子的往来,都体现了沈肃的野心。

    连一卫大将军都不能再满足沈肃了,那么还有什么是能令其满足的呢

    这个问题,先前汪印想过,他相信皇上也想过。

    对于一个帝王来说,没有允许,任何想染指皇位权力的人,都必须死!

    &nbs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应对
    在江南道严重水灾上禀之后,永昭帝下旨,召江南卫大将军沈肃立刻回京述职。

    这个旨意,既让不少人感到突兀,也在不少人的意料之中。

    本来,彭城之战出现了江南卫副将,皇上早就应该召沈肃回京问个究竟了,现在才下旨意,已经算迟了,然而如果没有这次水灾的话,召回沈肃的旨意会下得更迟。

    悬而未决的彭城之战在前,紧急严重的松江水灾在后,不管怎么说,沈肃都必须回到京兆。

    汪印在得知这个旨意之后,并没有什么反应——这是他早就从裘恩那里知道了的。

    没错,秦均安所献上的办法中,召见沈肃回京就是第一步,既然皇上已经接纳了秦均安的办法,那就肯定会召沈肃回京。

    沈肃回京也好,不管是彭城之战还是松江水灾,总要交代个清楚明白。

    在查明岭南南库的始末之后,汪印可以毫不犹豫杀了杨善心,但是沈肃……却不能如此了。

    杨善心身上所系的就在南库,蕴藏的线索十分明显,杀之而不可惜,然而沈肃身上的谜团太多了,不管是彭城之战还是松江水灾,都有不可思议之处。

    沈肃的野心,当真是那么大吗连一卫大将军都不能满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过去其十数年的默默蛰伏是为了什么

    抑或说,正是十数年的默默蛰伏,使得其野心和不甘不断累加,最终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不管是何种猜想,都得见一见沈肃才是。

    在护国公府面对汤源的时候,汪印就曾回应说过,除了杨善心之外,还有沈肃是必须杀的,不然他无法慰藉那些死去的缇骑,也无法对活着的缇骑交代。

    他原本就计划,让晏千钧、庆伯和年伯南下江南道,想办法将沈肃带回来的,事尚未行,秦均安便进宫献策了。

    他之所以没有阻止秦均安的办法,就是因为秦均安建议皇上召沈肃回京,然后再趁着沈肃回京的时候,在江南卫彻底调查沈肃与各处的联系,然后将沈肃的亲族收押,再以太子之名来为沈肃求情……

    如此虚虚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各安
    郑云回明显瘦了,神色看起来恹恹的,在见到汪印之后便乖巧地唤道:“云儿见过姨父。”

    他虽则跟随汪印经历了不少事情,但是毕竟年纪还小,还没有完全从封伯缇骑死去的悲伤中回过神来,做什么都没有兴致。

    汪印和叶绥将他的心绪看在眼中,也没有什么表示,只由其慢慢自我消化。

    繁落兴衰、生死危难、不应之战、局势瞬变……这些都隐藏在郑云回大半年的经历里,真正能够体会到这些,也只能靠他自己。

    在汪印看来,“有所得”本身就是玄妙至极的事情,这个旁人帮不了。

    况且,郑云回年纪实在太小,带着他去见识、经历这种种就够了,现在无须拔苗助长地强加体会所得。

    汪印相信,此行江南道的经历必定会在郑云回心中埋下一颗种子,将来总有机会破土而出成长的,如此就足够了。

    汪印点头以作回应,朝叶绥问道:“阿宁,怎么了”

    宫中来信说了什么事情,怎么阿宁带着小殿下来了

    “姐姐托缇骑送来了书信,道现在要云儿送回宫中了。”叶绥这样说道,说出了叶绪的意思。

    在永昭帝醒来之后,皇后和皇贵妃等人对叶绪的禁足实际上已经无效了,叶绪就已经恢复了自由,可以随时接郑云回回宫了。

    只是,皇上初醒,宫中动荡,之前实在不是接郑云回回宫的良机,幸好也是因为此,永昭帝和皇后等人都无暇将注意力放在郑云回身上,也就方便了郑云回继续在汪府。

    从先前叶绪的反应来看,汪印还以为郑云回会在府中多待一段时间,现在叶绪却要接人回去了……

    叶绥继续说道:“云儿也不能一直留在府中,姐姐猜测皇上快要见云儿了,所以是时候将云儿送回宫了。”

    如果不是发生了彭城之战,在他们回到京兆的那一天,就应该将云儿送回宫中了。

    现在耽搁了好些天,趁着宫中众人暂时遗忘的时候,将云儿送回去也好。

    郑云回上前一步,朝汪印恭敬地说道:“姨父,云儿要回去见母妃了,特地来向姨父道谢告别的。”

    在江南道的时候,他得知了自己母妃被禁足,恨不得立刻飞回宫中,这种急切在回程遭遇巨变之时就缓解了很多。

    此时的郑云回,已经无比深刻地意识到,急切回宫是没有什么用的,帮不了母妃反而会让母妃担心,为了母妃处境安全,他学会了按捺和等待。

    现在母妃来信了,他可以回宫了。

    郑云回说罢,朝汪印深深鞠了一躬,抬起头时明显动容,嘴唇动了动却没有再说什么。

    这个鞠躬表示了他的感激,却也不能尽表他的感激。

    经过了江南道此行,他才明白母妃让他多看多想是什么意思,才明白自己有多幸运。

    这些幸运,并不是因为他是皇子就能凭空得来的,而是因为有许多真切爱护他的人才得来的:清醒的母妃、亲近的姨母、厉害的姨父……

    他心中激荡,总觉得有许多话想说,真到了要开口的时候,却又觉得没有必要说了。

    姨父姨母这样的人,也无需他开口道谢,以后……以后还是要看具体的事情,他的感激总会体现出来的。

    汪印和叶绥这种经历无数的人,当然看出了他内心的激荡,当下心中也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来见
    自叶绥跟随汪印前去雁西卫之后,她就没有见过顾清辉了,但是往来书信一直没有断过。

    前世被称为京兆明月的顾清辉和穆宜,因为碧山君的陷害而死于非命,就连身后的家族都被连根拔起。

    幸好,她们今生已经有了不一样的命运。

    穆宜跟着父亲穆太澄去了雁西卫,如今是备受军中瞩目的巾帼营都尉,过着和绝对多数姑娘都不一样的人生;

    而穆清辉……则是平顺得多,在合适之年嫁给了司农卿范复之孙,夫妇和睦,同样是许多闺阁姑娘羡慕的人。

    一个人过得是是否安乐,从眉目间是能看得出来的。

    比起闺阁时的清瘦沉静来,现在的顾清辉脸容身材明显圆润了,而且脸上一直带着笑容,整个人看起来温和舒悦。

    少了那种高高在上的疏离感,这种转变,当是婚后生活过得极为舒心。

    这是肉眼可以看得见的幸福,叶绥见了,也忍不住浅浅一笑。

    顾姐姐很幸福,真好啊。

    顾清辉笑盈盈的,快步上前难掩激动地说道:“叶妹妹,我还想着待你府中事情了结之后再去见你的,不想你却先来了。”
1...258259260261262...4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