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想到这里,孟乔芳拿出千里镜,扫视城外的敌军。

    在他的视界中,首先看见敌军阵前,一员大将挥舞着大刀,来回奔驰,阵前的矛林,随着他的奔驰,高高举起,然后又落下,每一次都发出震天的怒吼。

    在矛林之后,是大批的步弓手,以及各种高耸的器械。

    最后则是一面黑色的大纛旗,旗上一个斗大的魏字,正随风飘扬。

    孟乔芳放下千里镜,旋即又立刻拿起来,再次对着大纛旗观看,大纛绣着金边,黑底中还有一条兽态的红龙,张牙舞爪,甚为恐怖。

    熟悉秦汉时期的器物,就能常常看见不少东西上,有这种兽龙。

    龙的演化,能够看出文化和民族习性的演变,秦汉时间的中原王朝,雄健浑厚,尚武霸道,所以龙也是兽形的,形态张牙舞爪,等到明代,龙的形状变美了,样子也变的老态龙钟,与之相伴的是汉民族审美和习性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了。

    孟乔芳将千里镜的镜头压了压,看见大纛下一员骑着黑驹的大将,心头顿时一惊,难道是高义欢?金边大纛,高贼称王呢?

    孟乔芳没见过高义欢,不过清军的情报对高义欢有些描述,说这厮喜欢骑黑驹,身形微胖,腰间有膘,头戴铁盔,上插二尺鸡毛。

    情报上描述的特征,正好与大纛旗下的身影,有些吻合。

    如果这真是高义欢过来,那就说明高义欢已经平地了关中,所以才能来延安督战,城外的贼兵才会忽然用力起来。

    孟乔芳心头一凛,贼兵士气大涨,一旦城破,自己绝对难逃一死。

    周围将佐都面色沉重,心中不禁有些后悔,早知道如此,当初就不该听命进城。

    虽然孟乔芳心中感觉到,是高义欢到了,但是他却没有声张,以免动摇军心。

    不要慌!孟乔芳收了千里镜,看见部将们情绪低落,挥手道:今日本堂亲自督战,你们务必击退贼兵。本堂已经上书北京,援兵不日便到。这次只要守住延安,为朝廷在关中保住这个据点,你们都是大功一件。本堂会给摄政王上奏,给有功之人抬旗。你们可不要错过这次立功的良机啊!

    城上守军听到抬旗,眼中一亮,可随即又暗淡下去。

    虽说抬旗后能当大爷,但是得有命享受不是。

    这时在城外大纛旗下,高义欢看着顺军各部,各列成阵,将官正给自己的部下打气鼓劲,袁宗第等人更是亲自激励士气,不禁微微颔首。

    虽然三万顺军卖相不好,衣甲不整,跟叫花子似的,但是他们身上彪悍的气息,却不自觉的流露出来。

    毕竟是老李留下来的家底,都是战过中州,参与过东征,又同清军激战过的军队。

    只是因为最后失败了,所以精神不振,士气萎靡,一旦恢复过来,重拾信心,那就是一支强兵。

    大王,准备好了!这时李过奔驰过来抱拳道。

    开始吧!高义欢微笑道:怎么打,就交给李将军了!

    李过一行礼,催动战马,奔到众军之前,他拔出战刀,不断的挥舞着战刀,无数顺军将士的目光都随着他的奔驰而移动,呐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自从败退到雍凉之后,就一直士气不振的顺军残兵们,此时却跟喝了几碗酒似的,高声呼喊,热血沸腾。

    在雍凉的苦日子,他们都不想过了,大丈夫谁不想建功立业?

    今日是他们成为魏军后的第一战,魏王就在后面看着,是爷们就必须露脸,让大王看一看,咱得能耐,这样才能卖给好价钱。

    在城池的另两边,刘芳亮高一功等人,也激励着士卒,呼声遥相呼应。

    近万将士呼声震动四野,李过勒住马缰,将刀向前一挥,高声啸叫,杀!

    军令一下,身后的大军,顿时如奔流的洪水一般,涌向城池。

    城头上的清军士卒,都有些胆寒,知道这次贼兵不玩虚的,真的要玩命了。

    一时间,城头的清军纷纷张弓搭箭,准备射杀城外的目标。

    高义欢看见漫野扑上去的顺军,心道顺军喜欢人海战术,不太在意士卒死伤的毛病,还是没有改掉。

    如果是魏武军攻城,必然会准备充足的器械,攻城前先压制城头的弓手,总之会注意章法和节奏,充分利用器械的优势。

    顺军则是四面八方,漫野的攻击,声势骇人,但己方士卒却缺乏很好的保护。

    这个毛病,高义欢决定以后一定要帮他们改一改,天下人口减员得太厉害,人员减少会不利于他今后的扩张,所以不能随便消耗了。

    顺军的喊杀越来越近,高耸的云梯在士卒的推动下,缓慢逼近城头,轻便的攻城梯已经冲在了前头。

    这时延安城后,突然腾起一片黑点,砲石越过城头,在空中呼啸着划过,猛然砸落下来。

    清军仓皇退入延安,城中并没有什么器械,抛石机是打的最远的武器,还是孟乔芳下令拆了几个大户的宅子,用别人的房梁打造出来。

    砲石砸来,立毙数人,但对于万人冲锋来说,砲石不过是一枚小石子投入湖面,更本无法阻挡顺军的冲锋。

    眨眼间,顺军已经冒着砲石和箭雨,冲到了城下,士卒将登城梯高高举起,然后挂上城头,将领顿时一声怒吼,上!

    手持刀盾长矛的士卒,在梯子固定的瞬间,顺军开始向上攀爬,弓箭手则站在城下,向城头放箭,整个延安城的三面城墙下,顺军士卒如同蚂蚁一般遍布~




第583章攻下延安下
    延安落入清军手中后,并不承担巨大的军事作用,所以清军并未在延安储备什么物资。

    城上并没有什么火炮,清军防守的主要工具,就是弓箭滚石檑木等物。

    攻城的顺军将士,器械也少的可怜,没有重炮,几乎是冷兵器的对决。

    当顺军将士冲到城下三十步时,伤亡开始巨大起来,城头的清军,张弓搭箭,密集的箭雨,嗖嗖的射下城去,扛着梯子前冲的士卒,立刻摔倒。

    城头箭矢如雨,铺天盖地的射向奔涌而来顺军,箭矢射在盾牌上,发出哚哚的声响。

    这时顺军的弓手,在距离城墙三十步外停下,站在冰冻的护城河上,将弓箭扯圆,箭矢如飞蝗般射向城头,不少清军纷纷中箭,惨叫着倒地。

    一时间城上城下箭矢交织。顺军弓手数倍于清军,不过不能瞄准射杀,只能将箭头斜指,铺天盖地的抛射,靠运气和箭矢的密集程度去射杀清军,命中率不高,而清军人数虽少,但躲在城墙后,从射孔直瞄放箭,命中率高。

    这样一来,顺军弓手的人数优势,就被抵消了很大一部分,无法完全压制城头。

    在攻箭对射时,冲到城下死角的顺军士卒,纷纷顺着梯子向上攀爬,清军将滚石檑木砸下,顺军顶盾上攻,但还是有许多士卒被砸下来。

    一时间,士卒被砸的血肉模糊,被金汁淋得惨叫着摔下梯子。

    李过注视着战场,看见一队士卒死伤殆尽,另一队士卒又迅速上攻,不禁按着刀来回踱步。

    父帅,兄弟们死伤惨重,是不是退下来,重整队形后,再重新进攻?李来亨忍不住道。

    不!给本将擂鼓催战,必须一鼓作气,攻上城头!李过停住步子,向大纛看了一眼,忽然一挥手,招呼身后亲卫,随本将冲!

    李来亨急忙拉住李过,情急之下,急声呼道,父帅,您是主将不能冒险,交给儿子吧!

    李过看了李来亨一眼,停住脚步,沉声道:好,这一战关系本将的脸面,也关系到咱们在魏军中的地位。为了三万弟兄的出路,你务必登上城头!

    父帅放心!李来亨郑重的抱拳。

    李过拍了拍他的肩头,李来亨当即怒吼一声,走!跟我冲!

    李过见此,怒吼一声,擂鼓!

    轰隆隆的战鼓擂起,咚咚咚的战鼓,催促着顺军将士,不停的向城头猛冲。

    李来亨一手持一杆铁枪,一手拿着盾牌,身材高大,威风凛凛的冲锋在前,身后数百精锐甲士,跟随在后。

    大纛旗下,高义欢看见李来亨领着一队甲兵,冒着箭矢冲向城头,不禁将注意力放在了他的身上。

    顺军绝大多数士卒,都穿得破破乱乱,跟土寇一个模样,突然一队甲兵过来,顿时就引起孟乔芳的注意,立时挥刀一指,快放箭,拦住他们!

    城上的清军立刻站起身来,朝着甲士射来一波箭雨,李来亨却用大枪一拨,继续前冲。

    掩护李将军!弓手队列中,顺将党守素将刀一指。

    城下的顺军弓手,顿时齐齐弯弓搭箭,将一的箭雨射上城头。

    李来哼前方一段城墙,遭到城下箭矢的攒射,密集如雨的箭矢落下,城头弓手只能从射孔还击,刚站直身子,举起石块就被箭矢放倒。

    几名清军急忙拿盾牌护住了孟乔芳,而就在这个空档,一架云梯搭上了城墙,李来亨顿时快步而上。

    躲在墙垛后的清军,立刻向云梯上的顺军放箭,想要阻止顺军上城。

    云梯与简单的登城梯不一样,登城梯是搭在墙根下,梯子与城墙的角度大概只有十五度,几乎贴近城墙,守军只能用滚木雷石砸,但弓箭基本射不到,云梯车着是斜着搭上城墙,梯子要比登城梯,宽大结实,并且基本无法掀翻,不过因为倾斜在四十五度左右,没有在墙根下的死角,所以弓箭能射到。

    几支箭矢射来,李来亨用盾格挡,盾牌上插满箭矢,身后的甲士躲避不及,不少人滚下云梯。

    杀!这时李来亨忽然将盾牌往城头一砸,打到一名清军,然后猛然一声吼,脚步蹭蹭的跳上城头。

    这时城下的顺军弓手,不在对城头压制,城头清军刚压力一松,便见一个高大的身影,如狂风般地席卷而来。

    李来亨铁枪疾刺,寒光点点,顿时血雾弥漫,两名扑上来的清军,直接被铁枪刺穿了胸膛。

    一名清将见此,瞬间红了双眼,举起刀向他杀来,李来亨铁枪疾刺,清将身体忽然定住,枪头从他胸前刺入,后背透出。

    准备围上来的清军,脚步一顿,李来亨和身后登上城的甲兵,却冲杀过去,他大枪连刺,片刻间城头就倒了一地的尸体。

    孟乔芳见此,眼睛都红了,想要冲上去,却又有些犹豫。

    毕竟五十多岁的人,不比年轻的时候,况且身为总督,已经身居高位,没必要亲自拼命。

    在孟乔芳脸涨得通红时,李来亨大枪一甩,将一具清军的尸体抛下城去,朝孟乔芳这边看了一眼,顿时就挺枪杀来。

    总督,快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十多名红甲兵忽然簇拥着孟乔芳,往城下而去,孟乔芳破口大骂,象征性的挣扎两下,便借坡下驴,跟随士卒下城,投东门而去。

    李来亨杀过来,被镶红旗的汉兵缠住,他一连杀了数人,再去观察,已经不见了孟乔芳的身影。

    他提着大枪扫视城头,看见一面三角黄龙旗,顿时一指,把鞑子的旗子扔下去,插上本将的将旗!

    大纛旗下,高义欢看见那面挑衅似的清军旗帜,被抛下城头,不禁放下千里镜,微微颔首。

    顺军攻打三面,留一面不攻,为的就是降低清军的抵抗意志。

    孟乔芳逃到东门时,城内杀声震天,顺军已经杀入城中。

    这时东门缓缓开启,孟乔芳回望一眼,叹息一声,便在数十名骑兵的簇拥下,向城外狂奔而去。

    远处一座山丘上,黄秉忠看见从城中奔出的孟乔芳,不由淡淡笑了,一挥手便带人冲下山去。

    这时延安的城门已经被打开,大队的顺军涌入城中。

    大纛旗下,李岩忽然对高义欢道:大王,如果抓住孟乔芳,臣建议留下他。大王可以通过他,与满清建立一个沟通的渠道!



第584章同满清对话
    李岩的话让高义欢微微一愣,同满清建立一个对话的渠道,这个问题他还真没想过。

    不过高义欢的政治智慧,还算可以,立刻就明白了李岩的意图。

    此前他与南京已经闹得不太愉快,现在夺取关中后,版图急剧扩张,南京必然会更加忌惮他。

    虽说魏武军这次也算是为南京解了围,但是势力之间,不是讲情义的,而是要看利益。

    高义欢扩充这么快,南京肯定会不舒服,这是必然的事情。

    这一点,高义欢也是知道的,今后与南京必然会摩擦不断。

    这不是他装孙子,就能解决的事情,如果南京不晓得他的实力,他或许可以装孙子,但是问题是他的实力,是藏不住的。

    作为中原一霸,实力摆在那里,怎么装弱小。

    高义欢只占据豫南和湖北的时候,就有实力压着南京打,逼着南京向他妥协,何况现在又占据关中。

    魏武军的实力摆在那里,不管怎么样,清军都要打他,南京也都会忌惮他。

    这也是高义欢称王的原因之一,因为实力藏不住,不管称不称王,别人都不会无视你。

    这个时候,不如索性摆出一副不好惹的姿态来,况且这么大的地盘,属下要升迁,确实需要解决体制和官位的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两个方面,称王加强了内部的凝聚力,但是也会让南京感到不舒服。

    高义欢必须要考虑到,南京态度再次转变。

    李先生的意思是?高义欢心中已经猜到了一些,但是还是出言问道。

    李岩道:臣以为大王占据关中,称魏王后,同南京的间隙必然更大。这样一来,天下就增加了许多变数。臣以为大王要继续保持与南京的关系已经很难,不过在一种情况下,到是还能继续维持相对和睦的关系。

    高义欢眉头一挑,哪种情况?

    李岩道:满清如果将主要的目标对准我们,南京未必会帮我们,甚至可能从后下手。但如果满清把矛头对准南京呢?

    高义欢眼睛一亮,如果满清继续将南京视为目标,那南京就不可能和孤王翻脸。

    高义欢不确定,鞑子来打自己,大舅子会不会帮自己,但是鞑子打南京,高义欢肯定不会袖手旁观。
1...260261262263264...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