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虽说盼着鞑子将注意力继续放在明朝身上,似乎有点不地道,但是话说回来,高义欢已经为南京挡了几刀。

    说起来也是心累,从山东夺马,灭掉刘良佐,到挡住李自成,狠削左良玉,最后到这次杀入关中,将满清的注意力又拉回到自己身上,高义欢已经帮助南京多次,可谓用心良苦了。

    只是他这么做,大舅子却不知道感激,反而提防着他,真是没地方说理去。

    这么一想,高义欢心中立刻觉得,自己真是伟大的很,负罪感立刻减轻。

    不过,他这次搞这么大的动静,给满清来了一刀狠的,要想让满清不注意他,显然不太可能。

    高义欢微微沉吟,李先生,这次鞑子南下,被孤王搅黄,鞑子的注意力已经回到孤王身上。要怎么才能将鞑子的注意力,再次转回去呢?

    李岩道:这确实不容易,所以首先需要同鞑子建立一个渠道,适当的服软。不过鞑子正在气头上,所以未必会接受,必是欲灭大王而后快。这个时候便需要大王好好的打一仗,让鞑子意识到他们灭不了我们,那时转机就来了。

    说到这里,李岩顿了顿,留下孟乔芳,同满清建立一个对话的通道,不管能不能谈出什么,只要能够谈,把时间拖个一年半载,对大王都是极为有利的。另外还有一点,大王与满清有这么一个对话的通道,也是给南京一定压力,让南京不敢联虏逼迫大王。

    高义欢眉头微皱,最后一点,无疑是给南京打一个预防针,意思是南京要是敢联虏对付魏武军,那魏武军学吴三桂,倒向清军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魏武军一直以坚决抗清示人,但逼上绝路,有没有可能学吴三桂?

    虽然这有点诛心,但只要给南京种上这么一颗种子,南京朝廷的顾虑便会多很多了。

    这样一来,南京会隔岸观火,会与魏武军进行小摩擦,但是却不会发大兵来灭魏武军。

    高义欢脑中迅速思考着李岩的话语,他拿下关中后,要消化这么广大的区域,至少需要两三年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高义欢并不想与清军交战,而南京经历江北一战后,想必军队也得到历练,清军要灭南京,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想法让清军的注意力,再次对准南京,他则借机休养生息,确实是一个很好的状态。

    只是要实现这一点,却并不容易,首先满清知道有魏武军在侧,他们就很难灭掉南京,所以注意力肯定在魏武军身上。

    因此在满清朝廷之内,想要攻灭的对象里面,魏武军的排名,肯定是在南京之前。

    要改变这一点,就是像李岩所说的一样,必须要打疼清军,打掉满清迅速一统天下的野心,让他们对自己的战略产生动摇,认为无法灭掉魏武军。

    这样的情况下,满清的政策必然变为重新积蓄实力,而积蓄实力最快的方法,无疑就是劫掠和压榨,那最好的目标,便不是魏武军,而是富裕而弱小的明朝。

    以清军的实力,想要劫掠明朝,敲诈好处,难度比灭掉明朝,小太多了。

    高义欢沉默半响,李先生的这个想法,值得试一试。若是成了,孤王就能休养生息,坐看天下纷争,并暗中操控,以待时机变化。若是不成,也没有什么关系,本王大可以不承认有这件事情嘛。

    同满清对话,这种事情,一个完全正直的人,是做不出来的,不过高义欢却并非一个纯粹的好人。

    李岩听了高义欢很无赖的一句话,脸上无奈的笑了笑。

    这时李过却一脸兴奋的打马过来,在不远处翻身下马,急步上前拜见,满脸兴奋道:启禀大王,臣幸不辱命,延安打下了!




第585章整编顺系
    高义欢听见李过来报,收回思绪,当即笑着道:李将军果然不负孤王的期望。

    李过心中也是松了口气,总算是没有丢脸,他笑道:这都是大王激励,儿郎效力的结果。

    这时高义欢抬头看去,战场上的喊杀声,已经逐渐归于平静,于是道:走,进城去!

    不到半天时间,原本围了半个多月也拿不下的延安城,就在顺军的猛烈攻势下告破。

    城中的清军是孟乔芳临时拼凑,他们没搞清楚状况,就被困在了城中。

    这些清军起初并不晓得,高义欢十万大军入关,等魏军追到城下,一切便都已经晚了。

    错误的选择,便决定了,他们与其他清军,不同的命运。

    当李来亨攻上城头,竖起大旗时,城中守军在顺军三面猛攻下,开始崩溃。城中五千守军,见局势不妙,大部分投降,少部分从东门突围。

    这一战是顺军大败,退入雍凉以来,第一次主动攻击清军盘踞的城池,将士们军心大振,不过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伤亡竟有两千之众。

    高义欢打马入城,看见城下堆积的尸体,也不禁感叹攻城战消耗之惨烈。

    这次魏军入关,重炮速度缓慢,没能跟上大军,不过好在延安一拔,关中清军被扫除干净,魏军已经不需要,再去攻城了。

    高义欢在众将的簇拥下,从南门入城,他打马走在街道上,北风吹来,只觉得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血腥味。

    他骑在黑驹上,打马慢行,街道上到处扑倒着尸体,鲜血将地面染成猩红,街道变得有些泥泞,两侧的店铺大开,门板倒在地上,显然经历过一场浩劫。

    顺军残部本来就是流贼出身,加上在雍凉穷怕了,所以军纪并不好。

    数万士卒冲入城中后,见人就杀,五千多清军,被杀得只剩八百多人,清军的衣甲也被顺军将士拔了个精光,城中到处都是赤条条的尸体。

    就是城中百姓,也糟受不小的波及,许多留着辫子的人,全被杀光。

    因为清军没有占据绝对的优势,天下间抗击清军的势力相当的庞大,所以多尔衮在北直一带推行一次短暂的剃发令,遭受汉族降官和士绅的激烈反对后,多尔衮觉得时机尚不成熟,便暂时中止了剃发令。

    历史上多尔衮是在清军占据江南,认为大局已定的情况下,才再次发布剃发令。

    这时条件不成熟,清廷没有强制要求剃发,但是却通过各种手段鼓励剃发,或者以剃发为条件来要求降军。另外满清朝中有不少孙之獬一类的无耻文臣主动剃发,各地不少投机之人,为了借助清军的凶名,都存在主动剃发的现象。

    毕竟满清在用人上,剃发的人总是比不剃发的人,更容易得到重用,只此一点,就能让不少人主动剃发。

    在地方上,不少奸商还有恶霸,为了找靠山,也愿意自动剃发,然后欺压善良。

    顺军进城后,急于立功,就是平头百姓也被错杀,看见这种留辫儿的,自然更是不会手软。

    一时间,城中被杀得血流成河,伏尸遍地。

    城中将士得到军令,说是魏王要进城,才停止杀戮,着手恢复秩序。

    高义欢一行人,来到府衙大堂,遂即吩咐李岩写榜安抚民众,并下令严禁杀戮百姓。

    吩咐这两件事情后,顺系诸将纷纷赶来节堂,拜见高义欢,陈述斩获。

    满清统治下的关中,经济和民生都比较糟糕,延安又位于陕北贫瘠之地,所以顺军除了夺下城池,杀伤和俘虏清军外,并没有什么缴获。

    即便是有一些,也都被入城的顺军将士瓜分干净,对此高义欢也不准备追究。

    毕竟顺系没接受整编,军纪如此,不是一下就能转变过来。

    临时节堂内,高义欢接受众多顺系将领行礼后,站起身扫视了众人一眼,笑道:今天将士们攻下延安,不仅立了大功一件,也像孤王展示了你们的实力。

    高义欢清了清嗓子,接着道:从今日起,众位就是魏国的将士,孤王先给你们三个军号,共计九个丁种营的编制。

    魏军各部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甲种营是高义欢手中的王牌,乙种是主力人马,丙种为地方守备,丁种则是补充营。

    在魏军中,四个等级的待遇都不一样,并且等级并不固定,打败仗,甲种也能降到丁种,打胜仗丁种也能升到甲种。

    不过一般而言,甲种掉下来容易,丁种升上去却十分的不易。

    李过等人对视一眼,眼中漏出喜色。丙种虽然等级倒数第二,但是其中却有一个关键的信息,他不是丁种的补充营。

    如果是丁种,就说明三万顺军,很快就会被补充到其他各营,他们今后很难出头。

    丙种虽是地方守备军,但是人马却不会被打散,他们依然保持对军队的一定控制力,而且也不是完全没有立功的机会。

    只要打几场胜仗,就能升级到乙种,甚至是丁种去。

    臣等谢过大王!李过等人当即行礼,目光中都有些热切。

    大顺朝灭亡后,顺军残部人心动荡,都有些不知道今后的路在何方。现在能成为魏军的一员,有了一个势力效忠,有了一个方向,心便踏实下来。

    高义欢抬抬手,示意众人起身,然后道:李过将军,你就领武毅军,兵额一万人。高一功将军,你领武卫军,兵额一万人。袁宗第将军,你领武骁军,兵额也是一万。至于各营主将,就有三为将军,拿个名单出来,交给兵部批复即可。

    虽说被分成了三个部分,但是高义欢却没有插手,各营将领的任命,也就表示了没有架空他们的意思。

    三人脸上顿时露出了喜色,再次行礼,臣等领命。

    几人正想着,手下三个营,该让谁统领,高义欢又开口道:李来亨何在?

    李来亨微微一愣,没想到高义欢会叫他,立时出列道:臣在!

    高义欢点点头,孤王的亲卫营,缺个都尉,你就来孤王身边听命吧!

    李过等人微微一愣,李来亨是他的义子,手下最能打的大将,本来想着给他一个营,没想到被高义欢给挖墙角了。

    这让他有点不舒服,不过转念一想,魏王敢用李来亨为亲卫营的都尉,也是对顺系的一种信任。

    想到此处,李过当即道:还不谢过大王提携!

    臣谢过大王栽培!李来亨当即跪拜。

    高义欢笑着扶起李来亨,见他身材健硕,胸大肌把盔甲撑得鼓鼓的,不禁摸了一把,十分羡慕,也非常的满意。

    这时高义欢对李过道:李将军,孤王夺你爱将,你可不要有情绪啊!

    李过是明白人,当即赔笑道:大王说笑了。臣是大王的臣子,臣的属下,自然也是大王的臣子。

    高义欢哈哈一笑,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这边刚说完,高义欢的亲卫忽然进来,禀报道:大王,榆林高有才派快马来报,河套发现大批鞑子异动!



第586章三路威胁
    高义欢与堂中众人,听了说河套方向,有鞑子异动,心头都是一惊。

    虽说早就料到,北京可能发兵攻击陕北,但没想到来的这么迅速。

    现在高义欢已经知道,多铎进兵豫南,耿仲明进兵潼关,现在河套又有鞑子出现,看来他真的惹怒了清廷,鞑子居然分兵这么多路来攻。

    这次清军的反击,一定会相对的猛烈。想必江北的清军,也正在快速回援,投入到豫南的战场。

    高义欢微微皱眉,有些惊讶道:鞑子来的好快!可探知有多少鞑子?

    周大利抱拳道:回禀大王,高都尉传来的消息,至少有二万人!

    两万鞑子,说多不多,说少不少。高义欢松了口气,关中清军已经被肃清,二万鞑子无法给他造成多大的威胁。

    鞑子南下没有?李岩忽然问道。

    李先生,鞑子还在河套,并未南下,不知道是再等后续人马,还是准备探听关中的消息后,再南下。周大利道。

    高义欢当即吩咐道:传令高有才,让他派遣斥候,继续监视鞑子的动向,有什么情况,迅速向孤王汇报。

    遵命!周大利行了一礼,立刻转身出了大堂。

    这时李岩开口道:大王,现在满清反扑的路线,已经十分清楚,共计三路,一路两万人攻击陕北,一路三万人攻击潼关,还有一路攻击豫南。

    高义欢眉头紧锁,出现在河套的这一路鞑子,孤王能不能打一个伏击?

    听说只有两万清军,高义欢有点想吃掉这支清军。

    李岩却道:这三路清军,出现在河套和潼关外的清军,人马都不多,清军主力因该是想吃下豫南。如果清军主要的目标是豫南,那河套和潼关的清军,目标可能是牵制大王。满清知道大王率领十万主力进入关中,不太可能送两万人来给大王伏击。况且大王刚占据关中,人心不附,暗通清军,两面下注者,怕不在少数。关中的情况,应该满不过清军。

    高义欢微微的皱眉,李先生的意思是?

    李岩道:清军主力现在正攻打豫南,多铎阿济格至少能动用二十万大军,豫南的处境十分危险。要说现在延安失陷的消息还没传出去,可河套的清军并没有马不停蹄的南下,如果他们只是牵制我们在关中的兵力,不让我们回援豫南,那大王就浪费了宝贵的时间。伏击河套的清军,取决于对方是否会一头扎进来,这不在大王的掌控之中,臣以为不能拿豫南的安危,去帽这个风险。

    李岩顿了顿道:臣以为这一战,大王必须要让清军意识到,他们无法击败大王,而其中的关键,就是不能让清军达成目标,必须保证豫南不失。

    高义欢沉思一阵,如果河套的鞑子不中计,那他主力留在关中,确实就是浪费时间。

    将胜败的决定权交到别人手中,高义欢并不喜欢,相比之下,他更喜欢主动出击,抓住要害。

    这时高义欢忽然看向李过问道:李将军,孤王让你守长城一线,不让鞑子破关墙,你能不能做到?

    魏军刚占据关中,许多绿营兵,都只是换了个旗帜,将领和士卒都没进行整编,军心并不稳固。

    如果高义欢去东线与清军主力对决,北线的清军得到消息后,破了关墙杀入关中,高义欢担心军心不稳,关中出现反复,所以如果不能伏击,他便希望能将河套方向来的清军挡在长城外。

    再者,开春之后,关中百姓要开始耕种,如果清军打进来,无疑会影响生产。

    高义欢手中粮食是不少,但花费也多,需要用粮食找江南换取各种物资,也不是能随便消耗。

    出于多方面考虑,高义欢并不想让清军攻破关墙,想要将二万鞑子挡在长城之北。
1...261262263264265...43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