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南明大丈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话凄凉
    高成勋领着船队过了芜湖,到达合州对面的当涂县时,便已经进入战区。

    对面合州方向炮声隆隆,空气中弥漫着硝烟味,一船船的士卒被运到北岸,船只又接回满船的伤兵~

    。




第551章血战江北
    十万清军南下,打到扬州时人马不减反增,收编了许定国等叛军近十万。

    战争进入十二月份,淮安守军中出了叛徒,总兵柏永馥开城投降,刘泽清见事情不妙,只能将错就错降了清军。

    明朝漕运四大粮仓之一的淮安丰济仓,也落入了清军手中。

    至此江北四镇,降了两镇,不过投降的人马远不止于此,许定国和刘泽清两镇兵,就连黄得功手下,也有两个总兵田雄马得功也投降了清军。

    大批明军投降,成为了清军南侵的帮凶,加剧了江北的危局,不过这些意志不坚的人马投降后,却也使得明军大浪淘沙,留下了一批忠于明朝的兵马。

    江北四镇同武昌左镇一样,都是军阀,朝廷给每镇的兵额是三万人,但每镇其实都接近十多万人马。这些兵马大部分,都是一些糟粕。

    此时随着大批明军投降,阿济格兵力激增到近三十万,明军这边沿江布防的人马,只剩下十多万人,不过南京从各地调动数以万计的官军和义勇,来自湖广江西浙江的明军轮番上阵,牺牲无数,抵挡着清军和叛军的攻击。

    高成勋率领湖广水师,过大胜关时,又远远看见一个熟人。

    今岁年中时,出使湖广的那个南京钦差,骑着一匹马,驻立在一个小山包上,正看着一艘大船,往西面而去。那艘船高成勋知道,正是礼曹从湖广派来,接坤兴公主的大船。

    高成勋领着船队,过了大胜关,在南京码头停船,找到南京兵部官员,交接船上的物资。

    一个兵部的主事前来交涉,让高成勋将物资运去镇江,并希望水师能够协助江防水师,防守江面,减轻江防水师的压力,高成勋没有拒绝,抱拳接受了官员的要求。

    镇江城外的大校场,一万多名新卒整装待发,他们是南京朝廷新募的中央禁军,都是在浙西义乌金华等地募集的汉子。

    那里是当年戚帅募兵的地方,几十年过去,依然是江南最好的募兵之地。

    朱慈烺对于新军寄予厚望,从财政中挤出钱粮来供养他们,本来想让他们训练两年,可现在情势危机,不得不让这群新卒直接上阵了。

    万余新卒,穿着朝廷新发的战袄,手持长枪站在校场上,盔缨似火,长枪如林,士卒脸上都是坚毅之色。

    这时前来督战的大学士何腾蛟,嘶声喊道:数十年前,倭寇祸乱江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今日东虏南侵,凶残比倭寇更甚,多的话,本阁也不说了。只希望将士们心里想着陛下就在南京,身后就是江南百姓,就是你们的父母妻儿,望你们拼死杀敌!

    说到这里,何腾蛟自己也有些动容和哽咽了。这些新卒训练不到三个月,过江基本就是送死,他顿了顿,抬眼看向高台下一万名新卒,儿郎们,渡江援扬,接旗吧。

    负责招募和练兵的大臣王彦,接了朝廷授予的大旗,还有新的军号,朱慈烺亲自命名的捧日军。

    在接了旗后,捧日军一万人,将直接从镇江上船,开往对岸。

    明军在江北的防线,不只是扬州和州等几个城池,还有沿江的渡口。

    清军一时间无法攻下城池,转而开始攻击渡口,而渡口守军没有城墙依托,死伤相当的惨重。

    捧日军的将士们,分成几批渡江,增援清军猛攻下的瓜州渡。接替在瓜州渡防守了半个月的一支人马,据说几次给予补充,但是伤亡太大,建制都打光了,必须换建制完善的部队接防。

    王彦领着第一批三千士卒,乘坐着征调来的商船,甚至是青楼的画舫过江。

    接近瓜州渡,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硝烟味和血腥味,长江北岸浓烟滚滚杀身震天。

    据说几天前,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徽州义勇,渡江赶来瓜州,三天时间就死了一半。

    船队接近瓜州渡时,清军的兵船,开始出来骚扰渡江的船队,火箭嗖嗖的射向明军船只,将前面几艘小船引燃。

    船上的新卒立时有些惊慌,王彦也是大怒,怎么水师能让叛军的战船,这么猖獗。

    忽然一艘江防水师的大船驶过来,船头腾起一团白烟,一枚炮弹砸中一艘叛军兵船,将小船砸得木屑飞溅,几艘叛军小船见了水师大船,摇着撸向江北逃窜。

    郑森穿甲按刀,站在船头一挥手,怒声喝道:追!

    有了水师战船护着,运送捧日军士卒的船只,慢慢接近瓜州渡。

    这时渡口却是浓烟滚滚,杀声震天,王彦站在船头,拿出一副千里镜,抽出镜筒放在眼前观看,便见蚂蚁般的清军拥进渡口的明军营寨。

    渡口的明军且战且退,士卒不断被清军射杀,被长矛捅死,最后十多人退上一座高台。

    几名士卒拼死抵抗,用刀砍杀冲上来的清军,不过他们顾得了身前的清军,却防不住鞑子的冷箭。

    清军箭法很准,几乎是一箭一个,收割着明军的性命,十多名士卒不是胸前中箭,就是被射中咽喉栽倒。

    高台上十多名士卒,陆陆续续被清军砍死,射死,最后只剩一名穿着铁甲,戴着风驰盔的将领。

    王彦眼睁睁的看着守军被杀,却无能为力,他举起千里镜看着那名被长矛包围的将领,忽然呼吸急促起来。

    千里镜圆形的视界中,那将军一刀逼退了围上来,想要活捉他的清军,忽然将刀往脖子上一架,然后用力一拉,人便栽倒了下去。

    王彦泪流满面,泪水瞬间糊住了双眼。

    他正欲发怒,想要催促船队加速,夺回瓜州。

    这时那艘护送他们的水师炮船,已经将船身横在江面上,侧舷猛烈了的震动,一门接着一门的火炮依次退出炮窗,侧舷瞬间腾起团团白烟,几枚铁弹贴着江面砸向北岸,把占据高台的清军,打得人仰马翻~



第552章血战瓜洲渡
    清军要渡江攻击南京,最有可能的渡河地点,一在合州境内的白桥渡,一是扬州境内的瓜洲渡。

    这两地都是大型渡口,能够让大军快速渡江。

    渡江作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若是一次渡过来的人太少,便在南岸立不住阵脚,反而容易被南岸的人马歼灭。

    因此清军要过江,就必须占据大型渡口,一次便投送大批人马过江。

    阿济格兵临扬州后,垂涎扬州富庶,便决定先攻扬州。

    扬州是江北重镇,除了军事地位重要外,因为地理位置优越,所以商业地位同样重要。

    江南最有钱的人,基本聚集在扬州苏州杭州南京这几个地方,其中住在扬州的两淮盐商,是天下最有钱的一批人,都是富得流油的大贾,城中银钱何止千万。

    面对这样一座拥有巨大财富的城池,清军对扬州城自然垂涎欲滴。

    因此阿济格集结大兵,催促叛军蚁附登城,想要打下扬州城,只是扬州守军意志顽强,清军死伤数千人,也未能攻上城池。

    攻城战中巨大的伤亡,让阿济格不得不改变策略。

    他见江南有援兵源源不断的赶来江北,遂即决定先攻下沿江渡口,切断南北两岸的联系。

    清军兵分多路,尼堪率军去攻和州,取白桥渡,但尼堪却在和州遭到了黄得功的激烈抵抗。

    尼堪向阿济格禀报,说黄得功拥有大批火器,难以抢占白桥渡,阿济格遂即将进攻的重点,再次转向扬州,派出叛军,猛攻瓜州渡。

    瓜洲位于大运河的入江口,是控扼运河和长江的要害之地,瓜洲失陷,也就意味着扬州城处于孤立无援的绝境。

    此时江北防线已经出现了多个缺口,连南京对面的也落入清军手中,清军掌握了几个小渡口,也有了些船,但投送能力有限,局面还可控制。

    瓜州渡的失陷,意义则完全不一样,他不仅预示着扬州孤立无援,也预示着清军得到了一个大型渡口,只要船只足够,就能投送数千兵马,同时过江,会给南岸造成巨大的威胁,也对南京构成相当巨大的威胁。

    朱慈烺得到消息,当即下旨,让明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瓜州渡。

    镇江城外,明军大营,数千士卒整装待发。

    朝廷新募的禁军,确实不堪重用,捧日军打得很英勇,可是毕竟第一次上战场,他们同清军激战十天,损兵折将,却未能夺回瓜州。

    督师何腾蛟,便只能调来其它几支部队,前来补充增援。

    北风冷冽,镇江城外的旷野也上,已经布满了坟包,大风吹过,漫天都是飞舞的纸钱。

    一个月大战,许多受伤的士卒被运回南岸,但因为得不到好的医治,一个个接这一个死去,城外已经埋葬了数千人,而丢在江北的尸体,则以万计。

    镇江城中,不少人家也有亲人阵亡,全城处处都是缟素,都是撕心裂肺的哭声。

    在冷兵器时代,经济越发的地区,战争的越低,对于战争带来的创伤,承受力也低。

    战争带来的巨大的伤亡,震慑了江南的百姓,动摇了他们的信心,对于能否守住江防已经产生了怀疑。

    十多天前,各地还是踊跃援救江北,可当赶来的官军和义勇,大量战死后,百姓没等来胜利的消息,却等来了亲人的死讯,见战死那么多人,也没能击败清军,百姓和士绅便都有些害怕,有些绝望了。

    这一次,校场上的士卒,没有督师检阅,没有授旗,也没有了豪言壮语,各部人马寂静的战在校场上,已经没有第一批过江人马的激情。

    士卒们在校场上列阵时,在何腾蛟的大帐内,几名军官正在商议,怎么夺回瓜州的事宜。

    何腾蛟坐在太师椅上,精神有些不振,半响才开口道:江北开战近四月,官军连战连败,丧失大片版图,大军未胜一阵,实乃国朝耻辱!现今军民士气低迷,增援减少,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军心民心了。这一次,你们务必要夺回瓜州渡,重振民心士气。

    堂内站在几将,有江防水师的千户郑森,有捧日军的王彦,有湘军游击高义仠,还有魏武军的高成勋。

    岳州之战后,高义仠逃到长沙,立刻就被当做奸细锁拿下狱,本来是要被办成通敌铁案,不过堵胤锡处理公务时,发现了他的卷宗,事情便有了转机。

    堵胤锡与杨文岳相熟,他把高义仠保了下来,准备让高义仠去两广投靠杨文岳,不想战争爆发,堵胤锡便把他留下,还给他升了官,让他带着兵马前来勤王。

    何腾蛟调兵时,在兵部的文书上,看见有一支长沙来的援兵,便将高义仠调了过来。

    至于高成勋,也是何腾蛟在公文上发现,同样毫不犹豫的调了过来。

    何腾蛟说完,王彦开口道:瓜州渡上有三千叛军,还有一个牛录的八旗驻守。他们十分狡猾,会在水师炮击时,先退到后面,等炮击结束时,再冲杀出来。另外那三百个八旗兵很厉害,我捧日军士卒三个,也不是一个八旗的对手!你们这次攻城,可不能掉以轻心。

    帐篷内众人神情都有些凝重,高成勋却冷笑道:三百个鞑子而已,碰上我魏武军,必定杀他个片甲不留。

    高成勋手下有三百多兄弟,是从步军中转到水师中,他有这个自信。

    王彦本就不喜魏武军,听了高成勋的话,立刻就怒了,魏武军了不起么,高义欢的人就这么没有教养么,高将军有信心是好事,但是不能自大!本官说的话,都是用血换来经验,你不以为然,是要吃亏地!

    高成勋却道:不以为然,是因为有这个实力。

    王彦气得大怒,何腾蛟却挥挥手道:好了。是骡子是马,战场上见分晓。瓜州渡就在眼前,本堂拭目以待,你们可不要让本堂失望。记住,朝廷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第553章太需要胜利了
    江北战事打的很糟糕,各部将领都没什么自信,觉得汉军就是比不过茹毛饮血的鞑子。

    帐中将领对于高成勋的豪言,很不以为然,等这个愣头青上了战场,就晓得鞑子的厉害了。

    从帐中出来,郑森就道:等会儿开战,我水师先炮击三轮,等我打完,你们就划船冲锋!

    江防水师的兄弟们水战是一把好手,不过上了岸,见了鞑子照样干不过。

    高成勋道:等会儿,我攻正面,捧日军随后支援,高义仠你等我攻上瓜州后,从渡口旁边上岸,包抄渡口后方,截断鞑子退路,防止鞑子增援。

    高义仠没有说话,算是默认了这个建议。

    明军要夺回瓜州,这是对的,不过人马太乱太杂,指挥错乱,组织不利,效率低下,加上赶来的明军大多没有战争经验,所以只能拿人命往上面填。

    这也难怪,能打的基本在江北,被鞑子困在城中,南岸支援的兵马,都没有战争经验,也缺乏能统军的大将。

    何腾蛟号称知兵,被赶鸭子上,来统筹南岸的援兵,可老何真实的水平,可能还不如魏武军一个掌旅。

    统帅无能,三军受累,许多赶来增援的人马,都成了炮灰。

    就连新募的捧日军也一样,他们不像魏武军经历了四年多的战火洗礼,而是一群训练不足的新卒,将官也都没打过什么仗,指挥起来没有经验。

    虽然捧日军打得很英勇,但方法不对,最后只能是吃力不讨好。

    当下各部人马便分别登上船只,然后荡着桨儿,向北岸进发。

    等船队接近瓜州渡时,三艘水师炮船已经横在江面上,侧舷的炮窗被打开,黑洞洞的炮口,从炮窗中伸了出来。

    不得不说,明朝的水师还是相当强大,三十多门大小火炮,瞄准了瓜州,上面的鞑子将领,急忙说了几句夷语,就领着守军退到第二条防线。

    水师侧舷轰鸣,猛烈的炮击,轰击着瓜州,打得渡口碎石飞溅,朵朵泥花在地面盛开。

    江面上水师战船,已经被硝烟遮蔽,大炮的轰鸣,使得江面都微微颤抖,场面甚为壮观。

    郑森站在船头,用千里镜观察着瓜州方向,对炮击十分满意。

    这时旁边一将,却忽然一声惊呼,千户,魏武军开始冲锋了!

    郑森闻声望去,只见洞庭水师乘着四五十条小船,摇撸荡桨,已经冲向瓜州方向。

    炮击还没停,魏武军已经冲了过去。

    这让郑森有些心惊,不过他天赋极好,很快就明白了高成勋的意图,当即喝令:照常发射,最后一轮抬高角度,往里面砸。
1...246247248249250...432
猜你喜欢